如何評價皮克斯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Coco)?

11.24 國內上映的《尋夢環遊記》,目前口碑爆棚。想知道電影的哪些情節很打動人?與之前的皮克斯動畫電影相比,《尋夢環遊記》新穎在哪些方面?


在墨西哥這麼久,亡靈節是我最喜歡的當地節日,沒有之一。

DISNEY PIXAR秉持它的專業與精緻, 果然沒有令人失望, 每一個畫面都在講述原汁原味的墨西哥。40多歲的同事Enrique看完之後,收起平日嬉皮笑臉,略微感觸地對我說:

Esta película te lo cuenta todo( 這部電影啥都給你講全了)。

下面我先小科普一下吧,這些亡靈節的小元素Pixar 電影都體現了。

節日小背景:

亡靈節是用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朋友的節日。通常是每年10月底和11月初。有點像中國的清明節,但是文化方向卻是背道而行的。一樣是持著死後有靈魂存在的文化信仰,這兒卻歌舞盛宴,把酒言歡,在迎接逝去靈魂回歸的日子,歡度僅有的幾刻重逢。誰又真的會對陰陽相隔無動於衷?不過愛的表達方式不同罷了。如果真有亡靈,回到人世短暫的時分,也許會想看到塵世的是愛人笑臉呢?" 許久不見,見你們仍過的好,我就放心了" 。

節日元素

1. 萬壽菊: 電影里,亡靈的世界想回到生者的世界是要走過一座由萬壽菊組成的橋的。民間說法,古時候墨西哥人認為萬壽菊的花冠可以保存陽光的能量,因此可以照亮死者返塵世的路。

(萬壽菊橋)

直至現在,墨西哥這種傳統依然存在。人們會將這花的花瓣灑在住房和公墓之間的道路上放置蠟燭來引導靈魂回歸家園.

Porque la muerte es la vida, enciende luces en otro lugar. ----Miguel Rivera
因為死即是生,在另一個地方點亮光芒。---米格爾里維拉


2. 無毛狗: 電影里出現的這條狗也不是普通的野狗,它是墨西哥罕見的無毛犬。 據墨西哥傳說,無毛犬(Xoloitzcuintle)是亡靈世界的引路犬,它們帶領剛過世的靈魂走向新的世界,因此被稱為墨西哥神犬。

(電影中的無毛犬)

現實中的它,是這樣的,

(成年狗)

它們相貌自由瀟洒,有殺馬特的髮型。

電影場景

生者的世界選材於墨西哥城市Oaxaca,

電影和現實對比

現實中的Oaxaca

亡靈的世界選材於墨西哥城市Guanajuato.

電影和現實對比

現實中的GUANAJUATO

生死世界交接的地方取材於Pirámides de Teotihuacán(特奧蒂瓦坎金字塔)和Templo Mayor(大神廟)

電影畫面

現實中的Templo Mayor(大神廟)

現實中的Pirámides de Teotihuacán(特奧蒂瓦坎金字塔)

3. 祭壇

放上過逝的人喜愛的食物,等待亡靈回來享用.

這裡順便提一下, 墨西哥的墳墓很漂亮,像個彩色房子的小區.

4. "亡靈的世界"和"被遺忘的世界"

生者死亡會到"亡靈的世界"在那裡有新的世界新的狂歡, 而被遺忘人, 就會到"被遺忘的世界",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電影里體現了亡靈節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珍愛你的家人,不要遺忘他們。


Nunca olvides lo mucho que tu familia te ama. ---Mamá Imelda
永遠不要忘記你的家人多麼愛你。---伊梅爾達

Recuérdame. No llores por favor. Te llevo en mi corazón y cerca me tendrás. --Héctor Rivera
請你記住我。請不要哭泣。我會把你帶在我的心裡,你就有我在身旁。--赫克托里維拉


墨西哥小元素

  1. 弗里達·卡羅(Frida Kahlo 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畫家。

(電影中的frida)

frida自畫象

這裡提一個電影里的笑點: 在墨西哥,Frida 的畫像到處都是,牆壁上,公交車上,旅遊紀念品上,如杯子,扇子,衣服,冰箱貼等等到處都是。所以電影里frida在綵排節目時: 這個是我,那個是我,全是我!

這個笑點如果你來到墨西哥你就更懂了。

2.墨西哥彩色紙雕小怪獸Alebrije,

電影里還出現了彩色剪紙, 仙人掌, 街邊樂隊(mariachis)等等.

MARIACHIS

電影的色彩

最後我不得不怒贊一下墨西哥人對色彩的認知和大膽的使用。

電影里絢麗的色彩就是基於墨西哥人對生活的繪圖。

墨西哥手工藝品

把骷髏頭塗得那麼美的也只有墨西哥人了好不!!

萌萌噠的小骷髏臉

上面的圖是今年亡靈節我在路邊拍的~)

(今年的節日遊行~)

連電影名字的色彩搭配,也是取材墨西哥的國家常用宣傳logo,如下:

.........................

幾天前看談話節目"圓桌派",提及了中國現在的年輕人特別害怕死亡這件事,不敢面對。竇文濤說,他以前想到死亡這件事,覺得腦袋都嚇小了。

墨西哥亡靈節或許給大家打開了一種新的視角。

墨西哥人對生活是熱愛的, 對生活也是嘲諷的, 活著好像什麼都可以不要這麼較真,連死亡都可以是可以調侃和慶祝的事。

40歲同事Enrique在上班時,總會跟我調侃:

" trabajamos así por 40 a?os y nos morimos , jajajaj

(我們就這樣上班個40年,然後我們就死翹了,哈哈哈哈) "

然後他自己把自己逗樂了.

我本是對死亡恐懼萬分的,現在也學會了調侃。 我回復他:

" yo sí tal vez por 40 a?os , tú lo máximo por 20 a?os

(我估計能工作個40年再死,你最多幹個20年就得掛了)"

然後Enrique 就笑得更歡樂了。

這就是墨西哥人。


這裡來探討下,《尋夢環遊記》背後的隱藏劇情。

華納和吳宇森可能怎麼也沒想到,一部前期低排片的動畫會依靠口碑爆棚,生生殺出一條血路,票房登頂。僅僅在國內上映四天,《尋夢環遊記》的排片就已經與《正義聯盟》和《追捕》並駕齊驅——實際上在一線城市,Coco 的排片已經超過正聯和《追捕》。相比正聯在國內鋪天蓋地的宣發,和靠《英雄本色》重映助威的《追捕》,Coco 的成功所依靠的,更多的是電影質量本身。

皮克斯的金字招牌在業界有口皆碑,但是在併入迪士尼之後,難免被詬病為了賺錢壓縮製作周期而導致作品質量下降。確實這兩年來除了《頭腦特工隊》以外,皮克斯也沒什麼佳作,今年的《賽車總動員3》也是典型的撈錢續作,誠意寥寥,直到 Coco 上映。

Coco 有多好?這麼說吧,我周末刷了兩次,除了自己哭成狗以外,還能感覺到起碼半個電影院哭成狗。電影散場坐電梯離開,還能聽到有觀眾在討論「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我們拍不出來」等等。

無疑,皮克斯對於這部動畫的處理是非常用心的,整個亡靈世界設計得相當精妙——這裡順便插一個傳聞。據說按理因為有亡靈元素,該片是不能過審的,但是因為審片過程時當場看哭了廣電審查人員,於是破格通過了——因此,如果深挖世界觀設定,我們其實可以找到這部電影的一條暗線——關於電影名稱由來,Coco 本人的暗線。

影片里關於人類世界和亡靈世界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設定,就是亡靈的模樣是和其死亡時刻一致的,這一點看過電影的人稍微回憶一下就能理解。亡靈世界顯然沒法生育,還有一些小孩存在,應該是小小年紀就因為意外去世了。

從亡靈世界來看,老祖宗伊梅爾達去世時年紀應該沒進入老年。而電影開頭的獨白中,有出現 Coco 帶著未來丈夫見伊梅爾達的情節,所以總體來說,伊梅爾達去世時大約在五十左右,是個比較合理的判斷。

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米格爾的家族中,管家的是米格爾的奶奶,Coco 的女兒(女兒的可能性還是遠大於兒媳),因為伊梅爾達強勢的性格,整個家族女性地位通常較高,Coco 的老公以及米格爾的爺爺,可能都是入贅。這點在亡靈界也有體現,家族男性成員性格會偏弱勢一點。而家裡最反對音樂的,正是米格爾的奶奶。

理論上,伊梅爾達很可能見證了米格爾奶奶的出生,並教導過一段時間,但大概率沒有陪伴很久就去世了。那麼,米格爾奶奶對於音樂極端地痛恨,僅僅是出於伊梅爾達的教導嗎?我個人猜測,教導米格爾奶奶如此痛恨音樂的人,Coco 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 Coco 自己保存了被從全家福撕下來的父親的臉部照片,但是在伊梅爾達去世後,家族一切事物都由 Coco 操持的家族年代中,埃克托也沒有回來一次。說明 Coco 從未在這段時間裡,把照片補全,將自己的父親照片,擺入家族靈堂。

所以《尋夢環遊記》的暗線是什麼呢?是 Coco 諒解父親的一生。在被埃克托「拋棄」以後,憤怒的不僅是伊梅爾達,同樣的,還有 Coco。她恨父親拋棄了自己和母親,也恨音樂,但她不知道父親是否死亡,或者在哪兒,因此把父親的照片藏在自己的抽屜中,又不願放上家族靈堂。直到人生到了垂暮之年,心裡只有再見父親一次的願望,才會指著過去的照片叫爸爸,以為爸爸回來了。

我們很難想像 Coco 的一生,在年幼時以為自己被父親拋棄,被強勢的母親拉扯大,一個人操持著整個家族,直至夜深人靜,或許才會打開抽屜,看一看父親的臉,讀一讀父親寄來的信,哼著 remember me,回憶過去快樂的時光。或許,這才是為什麼影片叫《Coco》的原因。

所以,當米格爾彈起 remember me 時,她才在記憶最深處找到了父親,也終於在臨近死亡之時,諒解了父親。這部動畫,不僅僅是米格爾的追夢和成長、埃克托的懺悔和歸家。

也是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與自己父親和解的一生。


想起了我爺爺,爺爺有老年痴呆症,平時像一個孩子,特別喜歡在家裡翻找東西,有一天,他躲在房間里哭了,他對著一張照片哭,照片里的女人長什麼樣子我忘了 我只記得她穿著一件藍色的棉衣,爺爺哭兮兮的指著她跟我說,這是我媽媽。爺爺一直蹲在地上,對著照片說:「我最近發燒了,打針也不好,最討厭吃苦瓜了,他們還一直讓我吃,最近很容易忘記東西,一直闖禍(這是之前在街上他拿別人水果,沒有給錢)好怕他們會討厭我......」那一個下午他哭了很久,然後又把照片小心翼翼的放在盒子里。

——統一回複評論里的小可愛:熊抱你們,爺爺現在身體很好,也還是像一個孩子一樣,打算過一段時間去影樓,拍全家照。希望你們的家人都喜樂安康


謝邀

(友情提示,有劇透)

1

Everyone Knows Juanita。

埃克托送老友豬皮哥的那一場。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朋友,他們討厭你嫌棄你,卻把大腿骨還是別的什麼玩意兒給了你,結果到死的時候你還欠著他那台小冰箱。

現在他就要死了,躺在那張堆滿破銅爛鐵的吊床上,他說你啊,能不能再送我一首歌,你知道我想聽哪一首。

你也許曾經發過誓,再也不碰音樂了,可眼下這是一個老朋友臨死的願望。

你不能拒絕。

任何一個男人都不應該拒絕。

我不知道米格在想什麼,他還小,也許他驚訝於眼前這個混不吝的骷髏鬼也有才華,原來他的歌聲也如此好聽。

可看完全片,我才發現這一幕是一個男人的心酸。

你被你生前最好的搭檔奪去了一切,你那個歌聲優美性格潑辣的女人也不願意見你,你過不了那座橋,見不到你的女兒。

你渾渾噩噩啊,渾渾噩噩,那麼多苦楚也沒有人說。

現在你不多的朋友里,又有一個要走了,也許是最後一個。

所以埃克托,這個墨西哥男人握住了吉他,他握住吉他的時候,就不再是那個渾渾噩噩的可憐鬼,他的氣場變了,溫柔的像是風中的花瓣,又像是小屋裡冉冉的燈火。

那才是他的本心,在那些狡猾的嬉皮笑臉的外表之下,善良又溫柔的埃克托。

Everyone Knows Juanita。

每個人都知道Juanita。

哦,胡安妮塔,你那麼丑,可也有人愛著你。

一曲終了,老夥計離開了,僅剩的朋友也走了,埃克托什麼也沒說,他舉起了一杯龍舌蘭,遙敬遠方的夜空,一飲而盡,酒杯倒扣。

我想我看到了一個墨西哥男人的情懷。

吉他,朋友,烈酒。

這個傢伙在那一刻,就像是那些電影里的桑托斯,亞歷山德羅與班德拉斯一樣。

這些該死的墨西哥男人啊。

他們把浪漫與熱淚藏在心中,哪怕那裡如今只有肋骨。

Everyone Knows Juanita。

再見了 Amigo!

2

La Llorona

伊梅達爾在鐵欄外清唱的那一場。

有時候你看見這個氣勢洶洶的女人坐著小山那麼大的貓還是豹子飛在空中,你會想是不是他們墨西哥女人都這麼野?

然後你就會愛上她,哪怕她是個骷髏。

畢竟像烈酒一樣燙喉的女人誰不愛呢?

如果你知道你的老祖宗是這種,你會高興的發瘋。

當她的歌聲響起,你就知道她註定是埃克托的妻子,你會去想他們兩人生前的模樣,從照片里英姿颯爽的女人,到最後補上的那個善良溫柔的男人。

哦,當然你一看就知道,這個家裡誰說了算。

La Llorona

這首歌就像是伊梅達爾自己,在煙嗓中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女人的故事,它的開頭是如此悲傷,像每一個墨西哥女人的故事那樣,她的丈夫一去不回。

Ay,de mi ,Llorona, Llorona, de azui celeste

可憐的我啊,天藍色的,流淚的女人。

雖然生活對我百般折磨,流淚的女人,我也不會停止愛你。

然而在經歷了開頭的悲傷之後,唱下去卻是歡快與熱烈,它的低谷與高潮都是如此鮮明。

就像是一杯點燃的酒精。

所以她可以要整個家族禁止音樂,可以口口聲聲說恨那個拋棄他的丈夫,但她在見到那個該死的歌神時,也會脫下來狠狠抽他的臉!

你竟然敢殺死我的畢生摯愛!

老實說,全片到這我才開始流淚。

伊梅達爾,佛拉明戈一樣奔放,也像龍舌蘭那樣灼燒。

沒有哭哭啼啼,沒有嬌柔矯情,恨與愛都是一致的熱烈。

這個角色非常出彩。

她是愛情最好的模樣之一。

3

Remember Me.

埃克托為女兒清唱的一場。

這一場,影院里大部分人都哭了,在柔和的微光中,年輕的埃克特單膝跪地,為小女兒彈奏一曲,每個人的心都要化了。

那時候的他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

死後那麼多年,他用盡了辦法,只是想見一見他的女兒。

這個世界不管是塵世還是陰間,只有他小小的女兒記住了他。

現在連這一點她也要忘記了。

我想可可已經很努力了,她活了那麼多年,卻一直收著父親為她寫的詩歌,還有那張剪下的帥氣照片。

父親在她眼中是怎樣的人呢?

想必是那個午後,輕輕掃弦的年輕人,那張俊俏又溫柔的臉。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這是三首中最感人的一首,它試圖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終結,遺忘才是終結。

只要我們還記得,亡故的親人就沒有真正的死。

這是今年最溫暖的告白。

當最後米格對著年老的可可唱起這首歌。

我的淚水就再也無法阻止了。

我想起去年的時候奶奶去世,心裡很難過,但這首歌讓我覺得很溫暖。

我想這部電影能夠成功,不是因為它講了什麼夢想,而是講了我們每個人對家人的依戀。

關於夢想和家庭。

很多時候我們在外待的太久,惶恐於回頭,我們太著迷於夢想的力量,但夢想的力量有時候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私心,為了實現它我們變得不擇手段,變得無所顧忌,我們的夢想實現了,可這份美好卻無法分享。

其實人生並不需要你去做這樣的選擇,大反派也只是自己把自己逼成了惡棍。

電影的最後,給了我們一個方案,也許各退一步,才是美好的解決。

我們要擁抱家庭,也要抓住夢想,我們不能為了夢想拋棄家庭,也不能為了家庭放棄夢想。

這就是凡人的美好,它不是決然的,也不需要你有那種一去不回的豪情。

它是妥協的藝術。

一半的妥協,雙份的快樂。

就像電影本身模糊了生死的界限,實際上也模糊了成功與平庸的界限。

生與死並不是對立存在,就像夢想與家庭也不是對立存在。

生活是雜糅的。

只有愛是不變的。

一點觀後感雜談。

最後一提,我們電影院有個女的,在埃克托快死的時候,大喊『不要走!』

把我哭笑了。

??#&


《尋夢環遊記》本來是一個恐怖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一個年輕人,不顧家人的反對,離家去北漂,搞音樂,死了。後來他的重孫子Miguel,不顧家人的反對,也要搞音樂。

結果一衝出家門,也死了。

是的,他死了,但沒死透,一縷陰魂去了地府。

故事就是從這裡展開的,走的是童趣路線。他在冥界一場大冒險,不但順利「還陽」(姑且先用這個詞吧),還查明了多年前的事實真相,修復了一大家人的情感創傷。不過溫情脈脈的面紗之下,仍然有一層若隱若現的,冷冰冰的桎梏:根據這個「陰間」的設定,他必須拿到家人的祝福,才可以獲准「還陽」。伴隨這個祝福,他必須同時接受家人附加的一切條件,否則就死透了。

換句話說,這個設定賦予了家人絕對的權力,可以掌控Miguel的生死。

好在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個光明的結局。一方面,Miguel很會想辦法,做不通這個人的工作,他轉去找別人。另一方面,家人還算是通情達理,當年的誤會又是事出有因。所以最終有了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家人送他還陽,不附加任何條件。相當於是家長鬆了口,給了Miguel活著去追尋夢想的許可權。

但你仍然要想一想,如果不是這樣呢?

如果那個晚上,沒能找到唯一有可能支持他音樂夢想的高祖父,而其他家人又咬死了不鬆口,非要放棄夢想才送你還陽,主人公該何去何從?

不是在「夢想vs.家庭」中做選擇,而是在「夢想vs.活下去」中做選擇。

這一來,就只能放棄夢想了吧。

——你說,這算不算一個恐怖故事?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問,Miguel為什麼會去冥界?

電影給出來的解釋是,因為他在亡靈節偷了死者的東西,按照冥界的設定,這樣的人就會被送來冥界一日游。但這個解釋稍微有一點牽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冥界恐怕就要接待大量的訪客了——有多少活人想在亡靈節親自去冥界拜訪一下先祖啊。只要偷一下死者的東西,就可以觸發這種隱藏劇情嗎?

顯然不可能。除了偷死者的東西之外,要進入冥界,一定還需要其它條件。這一點在電影里交代得有些草率。小男孩拿起高祖的吉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但這件事如此關鍵,它不應該看成一場「莫名其妙」的偶然。

畢竟,這個設定是後續一切矛盾的源頭。它直接導致Miguel的音樂夢想,由一種不被家人支持的簡單愛好,上升為一種事關生死的詛咒。

要理解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就要回到電影一開始Miguel說的一句話。他說,他一直覺得自己和曾祖母Coco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

Coco,是這部電影的名字。

曾祖母,是這個故事隱藏的主角。

雖然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昏昏欲睡,但她無疑是家族活著的人里,至高無上的權威。她是被父親拋棄的小女孩,也是後來家裡的老祖宗。關於音樂的禁忌,是她媽媽設定的,卻在她的手裡嚴格執行,變成整個家族的禁令。

是的,在她的時代,禁絕音樂的意志是她貫徹的。

她真正封鎖的,是對父親的感情。

從這個禁令被貫徹的強度之深,執行之嚴,可以感覺到Coco對父親的恨意之切。我們也可以從奶奶(Coco的女兒)身上,看出Coco曾經的權威。或者從家裡其他人的畏手畏腳上,猜想那些敢於挑戰禁令的人會是什麼下場。

而在Coco彌留之際,Miguel又一次打開了這個禁區。

對孩子來講,禁忌往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他們無知無畏,興緻盎然,翻箱倒櫃地在家裡翻找那些埋藏最深的秘密。家庭治療中,有一個概念叫「派遣」,說的就是某一個家庭成員,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稀里糊塗接受了家族給他的任務。而家族裡最小的那個孩子,往往最容易承擔這種派遣。

他被派遣的任務,就是找回對高祖父的情感。

那麼,派給他任務的人又是誰?

不是別人。正是守護這個禁區的,曾祖母Coco本人。

是的,最嚴厲禁止這段情感的人,心裡一直有個隱秘的渴望,想要喚回這段情感。在彌留之際,這份渴望也許更容易衝破封鎖它的銅牆鐵壁。

在故事結尾,一切謎底揭曉的時候,我們才會看到Coco的這份渴望,竟是如此的觸目驚心。那張被撕掉多年的照片,一直就保存在她手邊的抽屜里。代表她在這個與父親絕緣的家裡,又暗暗地為這個人保留了一席之地。

與此對應的,是Miguel在家裡的秘密房間,以及他對音樂執著的愛。

那是他在這個家族裡,在所有人都不被允許談論「這個人」的地方,堅持為這個人保留的一席之地。這一老一少,形成了鮮明的互文關係。

理解了嗎?Miguel說,他和曾祖母有某種聯繫。

他對音樂的「夢想」不僅屬於他這個人,也屬於整個家族,屬於他的曾祖母。壓抑越深,渴望越強。他是曾祖母內心掙扎的外化,是Coco用來找到父親和解的一個代理人。在Coco將不久於人世的那一年,Miguel出發了。

——他衝出家門,衝進了冥界。

整個冒險的內核,是家族的創傷記憶修復。

這樣就順理成章了。為什麼他拿起吉他的瞬間,有如遭遇十萬伏特的電擊,直接從陽世打入了地府?那根本是一個家族積壓了多少年的詛咒啊。他拿起琴的同時,打開了一個封印,那是被拋棄的女兒到死都不能放下的心結。

Miguel闖入了這個家族的禁區。

Coco也衝破了內心的禁令。

像一個義無反顧的勇士,在失落的世界裡上天入地,尋找丟失的拼圖一角。電影把它講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Miguel在經歷一場冒險,對抗一個看似無理的詛咒:如果不能在那個人被遺忘之前把他帶回,Miguel也會隨之迷失。但你不妨想像,這個童話里的每一幕,也都在Coco的腦海里上演。

Coco跟Miguel是一體的,他們向逝去的家人尋找答案。高祖母讓Miguel還陽,但永遠不能碰音樂,意味著母親要求Coco永遠忘掉父親,這不失為一種解脫。Miguel沒有聽從,意味著這一次,Coco拒絕了母親的要求。

他們找到了父親,也爭取到母親和父親溝通的空間。Miguel成功得到夫妻兩個人的祝福,從冥界返回的結局,意味著Coco最終選擇了原諒。

到此,詛咒的力量消失了。

我們稍微說一下,夢想背後的對立。

這個對立的兩極,不是「追尋夢想」和「壓制夢想」,也不是「做我自己」和「聽家人的話」,而是對待創傷的兩種態度:封禁傷痛,和直面傷痛。

其實無關乎夢想本身。

高祖父年輕時離家尋夢,客死他鄉,這是家族最大的傷痛。而家族應對傷痛的方式最初來自於高祖母:把這個人徹底封禁起來,剪掉他的照片,不提他的名字,甚至不允許音樂在家裡響起。簡單來說,就是把有關這個人的記憶——無論是美好還是痛苦的——都一股腦兒地打個包,藏起來,彷彿這個傷痛從沒有發生。

這種方式自欺欺人,但不得不承認它有效。

一奏效就是好幾十年。

整個家族因此隔離了痛苦。但這種隔離終於走到盡頭。他們只是假裝這個人從未存在過,而他是存在過的。那首家喻戶曉的《Remember Me》是一個象徵,在這個家族之外,它就像一個幽靈般無處不在。整個家族必須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讓自己保持絕緣。直到當初的小女孩變成耄耋老人,快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家族終於借小孩子之手,以尋夢的名義,開啟了第二種嘗試:

重建跟這個人的聯結,承認他的存在。

在一個心理學家看來,這是一個經典的,創傷療愈的元素——對禁忌的重新講述。音樂只是一個東西,但是對音樂的禁忌,卻為這個東西賦予了某種詛咒般的魔力。使每一個觸碰它的家庭成員,都因為強烈的恐懼而縮手。但他們恐懼的究竟是什麼?追求音樂,難道就一定十惡不赦?恐怕沒有人能說清。因為沒有人真的想過這種事。大家只是說:「不可以……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禁忌本身的影響,超過了被禁忌的內容。

對它的挑戰是危險的。心理治療中的暴露療法認為,曝光的第一時間,衝擊會尤其強烈。在電影的隱喻里,它直接威脅到了小男孩的生死:「要麼別碰這個禁忌,要麼就死。」它是家族埋放了幾十年的,秘而不宣的情感。但如果咬咬牙,多面對它一下呢,又會怎麼樣?——你會看到,這件事根本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我們人為地為它賦予很多意義:背叛,罪惡,拋棄,生離死別……

那些都只不過是替罪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沉重的情緒跟夢想無關,只跟「那個人」有關,詛咒的本質,是指向「那個人」的私人情感:正面的,負面的……既有強烈的憤怒,怨恨,委屈,也有濃烈的,像陽光一樣無法直視的眷戀。

這些情感,才是最嚇人的。

如果我們勇敢地打開這個封印,直面這些情感的存在,承認它們,讓這些被封存了幾十年的記憶像狂風一樣呼嘯而來,又席捲而去,而我們始終睜著眼睛,不否認也不逃避。等到一切被講述完成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

音樂,不過是單純的音樂而已。

這個家族的孩子可以像任何人一樣,彈琴,唱歌,並沒有什麼特別。

那些魔力和詛咒,不存在的。

說到這,我們可以撕去「夢想」的偽裝了。

當我們為Miguel的夢想之路感動的時候,我們要理解,這裡所謂的夢想,既是Miguel本人的東西,也是家族藉以修通創傷情感的一個代號。

Miguel喜歡的是音樂,但音樂為什麼會變成一個閃閃發光的「夢想」呢?

因為家裡人堅決不許他碰音樂。

所以這個夢想的背後,有多少來自於音樂這個東西?又有多少是想要挑戰家族的禁區?一個東西被賦予了如此熱切的情感,非實現不可的強烈意志,它就與家庭發生了扯不斷的聯繫。他在替家庭尋找救贖,儘管他自己並不知道。

從頭到尾,故事就是以家庭的視角展開的。小男孩只是家庭的一個代理人,他的夢想是家庭的一部分,對禁忌的挑戰也是家庭的一部分。他從來就沒有離開家。不是家庭變成了夢想的禁區,而是家庭的禁忌,幻化成他的夢想。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一個人苦苦追求一樣東西,衝破家庭的層層阻撓,以為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但或許只是家庭以另一種形式派遣給他的任務。你永遠都不知道,他是因為單純的熱愛才追求呢?還是同時在實現對家庭的叛逆?他那麼執著地叛逆,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認同嗎?

我以前也寫過這樣的文章,說有的孩子努力反抗父母,以為自己終於跟父輩完全不同了。但他的努力,其實也是在繼承父輩自己未完成的夙願。

有時會聽到一種對家庭的質疑聲:「大人怎麼可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這個電影告訴我們的答案是:這是宿命,是無法避免的。

你做鞋,這是一種強加。你做音樂,這也是一種強加。你不讓孩子碰音樂,這不還是一種強加嗎?你對孩子說:「我不管你了,你愛怎麼樣都好。」難道不是一種強加嗎?「我希望你不受家庭的影響,做你自己」,這還是一種強加。哪怕大人徹底消失,他還會以缺席的身影,把十倍的影響延續下去。

所以,《尋夢環遊記》的底色,有一點宿命論的悲劇色彩。它講的根本不是「有了家庭的祝福,夢想才走得更遠」這種雞湯鬼話,它講的是,你以為你走了十萬八千里去追尋自己,成為自己,但你始終在如來佛的掌心。

@劉丹 老師說,人的一生只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活成父母,一個是活成自己

在影片最後,該修通的情結已經修通,禁忌也已經煙消雲散,家族裡飄蕩著音樂,Miguel抱著吉他,蹦蹦跳跳地彈著琴唱著歌。那時候,我想他是有一點活成自己了吧?——跟「夢想」這種華麗的詞無關,這孩子只是喜歡唱歌而已。


這是一篇非典型的影評…還請專業人士見諒…

不過想想,我們和「皮克斯」和「墨西哥」都挺有緣分的 。

和皮克斯的緣分,要源於他們幾年前的那部電影:《飛屋環遊記》。

電影里幾百個氣球飛翔的畫面漂亮級了。當時我們想,這挺好玩,有沒有可能真的實現呢?

於是,2015年在南非,我們用200多個氦氣球,還原了真實版的《飛屋環遊記》 。

除了致敬《UP》,南非也被稱作彩虹國。這次「飛越彩虹國」,也為了致敬曼德拉。

這次看《尋夢環遊記》,又想起了在墨西哥的一些日子。一切也有奇妙的緣分……

比如電影里,男孩米蓋爾,被欺世盜名的惡人從城堡扔進墨西哥的聖井。

而這樣的聖井,我們也曾在墨西哥真正潛入過。

所以我們想用墨西哥的一些經歷,來為《尋夢環遊記》做一些註解,

或許也能讓大家對墨西哥有些更深的認識吧。

第一個關鍵詞:文化,關於死亡的文化

《尋夢環遊記》里,皮克斯所使用的許多元素,其實都與墨西哥的文化有關,特別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比如電影里最為重要的背景——墨西哥的亡靈節

還有照亮死者返回塵世的萬壽菊、引領靈魂走向新世界的無毛犬,等等。

電影里,男孩米格掉入的聖井,皮克斯也不是隨意就使用了——

聖井對中國人來說是神秘的,但對墨西哥人來說,聖井被認為是通往亡靈世界的入口,也是人神交流的過渡區。

真實的聖井,也被稱為地下泉,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

我們抵達的,是在尤卡坦半島密林深處的安東尼奧聖井。入口很狹窄,井壁很陡峭。

進入聖井,則是如同一個籃球場大小般的墓穴。

當我們潛入聖井的深處,發覺水下是一個更廣袤的世界。

徹底的黑暗,如果不開燈,把手伸到氧氣面罩前五厘米也看不見。

更為重要的,這是足球場一般更大的墓地。

瑪雅是曾在墨西哥棲居的文明。瑪雅人相信聖井是雨神居住的地方。有一種說法,瑪雅文明在後半期因為氣候乾旱而走向消亡,由此可見聖井和雨神對他們的意義。

每年春季,古瑪雅人都會舉辦盛大的祭獻儀式,把挑選出的少女和珠寶投進聖井,向雨神祈求風調雨順。

所以,這是雨神的家,也是眾多被祭祀活人的葬身之地…

或許只在墨西哥,我們才能接觸到與死亡如此密切的文明。

《尋夢環遊記》里,男孩米格踏過花瓣橋,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巨大恢弘的亡靈世界。

在現實世界裡,當我們潛入聖井,也彷彿置身《尋夢環遊記》,進入一個亡靈世界。

只有親眼所見,我們才終於相信,瑪雅活人獻祭聖井的傳說是真的。

相信看了《尋夢環遊記》的你,對骷髏的免疫力會有所提高吧…

在中國,死亡有時是個禁忌。而在美洲大陸,他們對死亡有不同的看法。

墨西哥作家帕斯就曾說過這樣的話:「墨西哥人老把死亡掛在嘴邊,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鍾愛的玩具,是墨西哥人永恆的愛。」

這也是為什麼《尋夢環遊記》會與死亡接近的原因吧。

也跟大家講下一些好玩的「墨西哥死亡故事」,也是我們未來侶行的計劃清單——

【花園墓地】

墨西哥庫利亞坎市的花園墓地,豪華得如同華西村。

這些配備有電梯、空調、按摩浴缸、甚至Wi-Fi的巨型墓地,大多是由當地毒犯修建。他們認為只有擁有了宮殿般的墓地,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毒梟。

說實話,我覺得這才是《尋夢環遊記》中亡靈世界的原型吧…

圖片來自網路

【亡靈娃娃島】

墨西哥藝術家唐·朱利安·桑塔納·巴雷拉,用了50多年,在墨西哥城南部的運河上,打造了一個亡靈娃娃島。

50多年前,一個小女孩在這個島附近溺亡。巴雷拉相信小女孩的靈魂被困在娃娃里,為了撫慰她的靈魂,就帶了許多娃娃陪伴她。數百個娃娃遍布整個島嶼,動作詭異。當地人還說晚上還能聽到它們的哭聲…

圖片來自網路

這篇非典型影評的——

第二個關鍵詞:家人,關於家人的文化

《尋夢環遊記》里,死亡是背景,真實講述的卻是親情。

一年一度,死去的亡靈們,踏過鋪滿萬壽菊的長橋,只為去見一眼他們在人間的親人。

男孩米格也最終發現,走了那麼遠的路,真正的幸福是與家人團聚。家人在哪裡,夢就在哪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看過這樣的路,還有這樣與家人的溫暖相聚。

在墨西哥與美國綿延數千公里的邊境牆。

在這堵牆下,《尋夢環遊記》遠行很久去看家人的故事,每天都在真實上演。

這是2017年,我們來到美國聖地亞哥,美墨邊境的一個城市。這裡擁有綿延113公里的迷人海岸線,也是每年過往超過1700萬遊客的美麗城市。

然而,如果你來到聖地亞哥南部的邊境,會發現繁華下的另一面。

一堵邊境牆,把一片土地分隔成了兩個世界。

上世紀80年代,當時的美墨邊境,只是一道單獨的波紋鋼柵欄,人們還能容易地穿梭於兩國。90年代,大規模的造牆計劃就此開始。

今天,近10米的高牆已將兩地阻隔,牆上也布滿了探照燈、攝像頭和鐵絲。

牆很長,甚至一直延伸進了潮起潮漲的太平洋。

此刻我們抵達的地方,建在高牆下,卻被叫做「友誼公園」。

友誼公園也是聖地亞哥周邊的移民者,唯一能見到親人的地方。

每周末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在這片緩衝區域,無法跨越邊境的人被准許來到這裡,靠近高牆,和對面墨西哥的家人相見幾個小時。

抵達這一天,正好是開放日,公園很熱鬧。有遊客來參觀,有樂隊在唱歌。

我們在美國這一側,看到了墨西哥那邊的一個女人。她像參加一個聚會,把自己打扮得盡量的得體,脖間一條黑紅相間的絲巾,唇間也抹著口紅。

這個年邁的女人,神情卻一直很落寞。幾個小時,也沒有人和她聊天。邊境樂隊的音樂一響,女人就掉眼淚。

後來我們才知道:她在美國生了一個女兒,孩子誕生後,她就被驅逐了。

她就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孩子,也從不知道孩子的生與死。

邊境教堂一旁的角落裡,也有一個中年男子,坐在自帶的椅子上,與那頭的親人聊著天。

帶著便攜的椅子,椅子旁放著一瓶水——他很珍惜這幾個小時的團聚時刻。

這個男人叫丹尼爾,他妻子叫桑德拉,他們有兩個孩子。九個月前,丹尼爾從墨西哥越境到美國,在聖地亞哥的工地上做建築工人。

每個周末,丹尼爾都會空出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來到邊境公園。只有這個時候,這個男人才會卸下一周的疲憊,享受少有的平靜。

「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知道自己是誰。」操著濃濃的墨西哥口音,丹尼爾這樣說。

6歲的兒子突然向丹尼爾的方向跑來,這個表情一直平靜的父親掉了淚。

通過寬窄不到2厘米的鐵絲網眼,這個父親儘力去摸孩子的手指頭。

他努力把帶來的零食,通過邊境網伸到那邊。

但網眼太小,他只能一根根地把薯條遞給孩子。

後來,我們穿過邊境,來到墨西哥的小城蒂華納,見到了丹尼爾的妻子桑德拉。

桑德拉熱情邀請我們去她家作客。屋子很破,土地都是泥濘。她一個女人,要照顧2個孩子,5條狗。

雖然簡陋,但很溫暖,到處都放著孩子的照片。牆上還掛著一輛小自行車。

桑德拉還喜歡動物,不到50平米的室內面積,同時養著五條狗和一隻鸚鵡。 鸚鵡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伊娃。

日子過得艱難,但桑德拉盡量活得開心且有尊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與丈夫相聚。

桑德拉的床頭,掛著與丈夫的合影。兩人笑得都很開心。

墨西哥不是一個很富有的國家,但他們活得開心。他們喜歡群體,家庭也是大家庭。真正抵達,我們也才明白:雖然他們是移民家庭,但不意味著他們就要活在陰影里。他們分隔兩地,只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

也和《尋夢環遊記》一樣,這些現實里的墨西哥人,他們活著乃至努力奔赴的希望,不過是一場與家人的相聚。

《尋夢環遊記》里,最打動我們的,或許也是這兩點吧:關於死亡的文化,關於家人的文化。

前者,告訴我們要開心地對待死亡,死亡里藏著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記憶。

後者則告訴我們,要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才能開心地活著。


最震撼和打動我的是曾曾祖母伊梅達爾不小心掉進升起的舞台里不得不放聲歌唱,結果艷壓四座的那段場景。

講道理,主線情節里沒有這個橋段也完全不耽誤進度。為現實所迫(養育子女,照顧父母,支持配偶的事業等等)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最後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兒孫滿堂幾代之後都受人懷念敬仰,這樣的人生還不夠圓滿么?這不正是大部分劇情里鼓勵重視家庭和親情的完美結局么?

可是,每個夜深人靜,家人沉沉睡去的夜晚,他/她們會不會懷念自己的夢想,懷念那個為夢想拼搏的年輕的自己?還是安慰自己世間哪有真完滿,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總要關掉一扇窗的,這樣已經足夠好?可是摸摸自己的心,咱不騙自己,那些遺憾真的不灼人么?

皮克斯這次沒有停留於雞湯,而是敢於告訴觀眾:一碼歸一碼

別處的成功,是別處的成功,而在哪裡丟掉的夢想,也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回來。

為了養育子女而放棄了歌唱夢想的伊梅達爾,皮克斯為她在舞台上找回了夢想——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熠熠生輝的烈酒一樣的伊梅達爾

這一刻,她放聲歌唱,最心愛的丈夫在為她伴奏,全世界都在聽,這是皮克斯特意給她的圓滿。我喜歡這份心意。

PS:寫到這裡我怎麼想到馬雲了orz

PPS:這劇的中文譯名真的是太奇怪了,完全不知所云而且超級難記…雖然英文名Coco確實難翻,基本上其他國家版都是用的音譯,包括韓國目前也是叫的??,但日語版的翻譯我覺得就不錯啊,remember me,切題又和內容有呼應。


所有朋友圈都在刷主題曲《remember me》。可是我覺得當曾曾祖母烏龍上場,在萬眾矚目中唱起的歌,才是最好聽的。電影院回來之後又查了一下歌詞,才發現尤為動人。

縱使千百次趕你,縱使把跟你有關的一切都塵封在回憶里,我腦中能想到的唯一一首歌,還是關於愛你。


這是Pixar用真心,寫給墨西哥的一封情書;也是Pixar用真情,唱給所有逝者的一曲暖歌。

首映當晚,我和老婆特意選了西班牙語版來看。她說:墨西哥的故事,只有用西班牙語來講,才是最正宗的。

看著看著,她把我的手抓得更緊了。我偷偷望去,她眼裡泛著搖曳的光。

臨近結束,當得知為什麼要用COCO作為影片名字時,我煥然大悟——轉過頭,身邊的她卻早已淚落滿襟。

她的父親16年前去世。每年她都要和母親還有姐姐一起祭奠父親。每次提起她父親,她總說父親對她如何好,眼裡滿是歡悅。她說她不想忘記。

因為如果忘記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這部電影,安撫了無數失去的靈魂,也慰藉了無數懷念的心。

我老婆是墨西哥人。每年亡靈節,她都會給逝去的父親獻上cempasuchi萬壽菊,期待逝去的父親能再次和家人團聚。

感謝Pixar,感謝Disney,用心用情,借墨西哥之手,為全世界獻上最溫暖的尋夢環遊記。


因為不信鬼神之說,小時候的我很抗拒上墳。

每年春節,父母都要生拉硬拽,才能把我帶到祖輩的墳塋前,即使到了墓碑跟前,我卻還是沒有太多敬畏之心。

父母見我無精打采,便怒目而視,我這才裝腔作勢地燒幾沓紙錢,有氣無力地喊上幾句:

「太奶奶,過年了,回家吃飯了。」

年年如此。

那時我不理解這一系列程序的意義。

直到長大了一些,我突然有些明白了。

我漸漸不再排斥去給祖輩上墳,站在他們的墓碑前,我總是會生出幾分暖意。

那是種奇妙的感覺,雖然有的祖輩我從未見過,但心裡知道有那層血緣關係,就似乎能感知到他們的存在。

產生這種思想上的變化,不是因為我開始篤信鬼神了,而是因為我開始思考生與死的關係。

我們去祭奠祖先,很大程度並不是因為我們相信靈魂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堅信逝者和生者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

這不是鬼神幽冥之說,而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生與死本就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給死亡賦予儀式感,正是因為我們熱愛生命。

我們出於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所以在節日前去祭拜,這是寄託哀思。這份哀思其實也是雙向的,它不只「寄」了出來,更化為某種力量回到了我們自己的身上。

死其實正是對生的一種補充,生老病死,只有經歷了死,一個人的一生才算完整。

放大來說,千千萬萬人的人生,正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生死的循環。

說了這麼多生呀死呀的,正是因為這部《尋夢環遊記》。

乍一看到這個片名,我其實不太喜歡。

國內對好萊塢動畫片的譯名常常沒有新意。

不是「總動員」就是「奇緣」,這回「環遊記」也被重複使用了。

看完電影,我覺得這個中文譯名其實還挺不錯的。

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有心,這個「環遊記」中的「環」字,正好就說明了生與死之間的奧秘。

生與死不是相互隔絕,而是循環往複。

這是我看完本片腦海中出現的話語。

本片的英文原名是「Coco」,也就是片中小主人公那位太奶奶的名字。

這個角色正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橋樑,所以英文片名也體現出了這部電影最想表達的意思。

說這部電影,我就不給大家詳述故事了。

看過的當然知道它講了怎樣一個故事,沒看過的最好去看一看,因為故事雖然不繁複,卻也有反轉有波折。

它的故事依然用的是莎士比亞式的戲劇套路,經典的衝突點百試不爽,夠煽情,但要說新意,在故事上談不上。

很多人說本片對生死的詮釋很有新意,但其實片子里的一些思考,不只國外的思想家、文學家反覆地提出過,我們的老祖宗更是將道理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老子在《道德經》里講:「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我們現代的解讀多是做「精神不死」來討論。

誠然,高尚的精神固然可以「死而不亡」,「愛」何嘗不能呢?

親情、愛情、友情等等情感,也可以讓一個人「不失其所」、「死而不亡」。

這不正是《尋夢環遊記》所要表達的嗎?

老莊老莊,莊子的一些敘述,與老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莊周在《養生主》里說:「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成語「薪火相傳」,就源於此處。

這個「薪火」,就是一種生與死之間的延續與傳遞。

正像是電影里出現的畫面,小男主拿著祖爺爺的吉他,唱著太奶奶曾經聽過的歌曲,延續的不只是家族的音樂夢想,更是一種感情上的羈絆。

這樣去分解生死,似乎死亡就變得不那麼可怕了。

莊子對死亡看得很坦然,不是因為他不敬畏生命,而是因為他將死亡和生存看成了一個整體,便不再恐懼了。

他會寫自己和骷髏對話,會在妻子葬禮上鼓盆而歌,這是因為他理解了循環的意義。

理解了死亡,就更會珍惜生命了。所謂「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這也剛好就是《尋夢環遊記》的主旨。

這麼說,《尋夢環遊記》就是一部毫無新意的平庸之作嗎?

當然不是。

它非但不平庸,反而極為出色。

故事的精神內核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電影做出的詮釋卻明白曉暢,讓人直嘆高明。

整體的敘事節奏自不必多說,單就影片對生者與死者兩個世界所做的設計,就足以給觀眾以強烈的震撼感。

看這部電影我第一次流淚並不是因為劇情,那個逝者的城市突然出現我面前時,我先是心裡暗贊厲害,再就忍不住自己的淚水了。

那是美學層面上的震撼,更是生命的力量被神奇的外化之後所產生的衝擊力給人心靈的滌盪。

影片對於墨西哥風情文化的展現,更本就是一種創新。

在故事之外,我最想感嘆的還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強大的執行力。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用強大的技術能力讓觀眾心服口服了。像《尋夢環遊記》這樣的電影,之所以能讓觀眾不斷感動,離不開迪士尼和皮克斯以強大技術能力所為觀眾營造出的這個細膩而真實的夢幻世界。

更何況,這次的故事講得如此出色。

很多人說本片不如《頭腦特工隊》,我倒覺得其實這是太不同的兩部電影,很難去做比較。

《頭腦特工隊》強在把比較新的概念用極有趣的方式講了出來,化繁為簡。

而《尋夢環遊記》的妙處,在於它將並不那麼新的點子幻化出了新意,並呈獻給觀眾了一部極具觀賞性的暖心佳片。

拿不拿得到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還得看命,但在口碑和票房上,迪士尼這次又豐收了。


這是一部毫無爭議的年度最佳動畫片!強烈推薦,值回票價!

一開始我也是本著打發時間的想法去看這部電影的,誰讓翻譯這麼不負責任的取了《尋夢環遊記》這麼一個乍一看又蹭《飛屋環遊記》名字之嫌的名字呢。

但是當我看完的時候,卻已經淚流滿面了。並且毫不猶豫在豆瓣給它打了5星滿分。

電影里墨西哥人在亡靈節擺上蠟燭,貢品和萬壽菊祭奠先人

我們在清明節中元節做的也是一樣啊。

我還記得要帶一盤豬頭肉,一盤豬尾巴,兩瓶酒

跪在黃土裡面,

聽父母一邊燒著紙錢,

一遍在墳頭絮絮叨叨,

對曾祖父、曾祖母甚至更多根本不曾見過的人講近來發生過什麼事情

我一直不理解,這有什麼意義?

在電影里,陰間的先人如果要回到人間,要像過海關一眼查護照

而這個護照就是神台上的照片

就是是「活著的人們的記憶」

只有被活著的人紀念著,亡靈們才能通過萬壽菊鋪成的橋回到陽間和家人相聚。

因而,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被遺忘才是

電影裡面,Miguel和我們一樣沉醉於遠大的理想,想要去看看世界的邊界

而生命即將終結的曾祖母,眼睛不好使了耳朵也不行了,只剩下對已故父母的思念…

甚至整日羸弱的聲音呼喚著她的爸爸。

而執著音樂夢想的Miguel卻不理解這種情感…就像我也不曾理解墳頭前的絮絮叨叨一樣

最後一曲《Remember Me》,讓Miguel的音樂理想和家族親情和解了…

《記住我》,請不要因為我走了就忘了我

我想起在《星際穿越》,隔世父女記憶深處的承諾…

死亡和分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遺忘了那些重要的人。

所以後來我明白了,那些他們絮絮叨叨的對象

是他們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以及此生彼此間最珍貴回憶…

他們又怎麼能輕易遺忘呢?

所以,請不要忘記我!Remember Me!


這個故事為什麼叫COCO呢?

COCO是電影里曾曾祖父的女兒,是小男主米格的曾祖母,但是她在整部電影里的戲份並不大,為什麼電影叫COCO,而不是《真假歌神》,《亡靈節奇遇》,等等更覆蓋整部電影的名字呢?

因為COCO是皮克斯這個故事裡最關鍵的鑰匙——它代表了記憶,記憶是生和死的和解。

我們什麼都帶不走,我們什麼都留不下,只有比霧還散漫的記憶,是人們來過的證據。

———————————————

《尋夢環遊記》的設定太漂亮了。從米格走過萬壽菊花瓣組成的橋,看向亡靈世界的這一幕開始,我就被畫面色彩震撼了。本身我就是個非常喜歡蒸汽朋克世界的人,而這種「千與千尋」x「賽博朋克」的場景設定,真的很難讓我不喜歡。

「色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夢境是沒有色彩的,在人們的認知里,哪怕存在著死後的世界,那也是一片灰白的。而在尋夢環遊記里,亡靈世界甚至比現世還要靈動繽紛。除去色彩的延續,甚至現世的交談,娛樂,生活,都和色彩一樣依舊保存著,隨著記憶一起。

你看,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

看完電影我和朋友說,這個劇本可真是太好了,想不到哪裡是多餘的,想不到哪裡是缺少的。即便是現在刻意地回頭審視,似乎也只是覺得德拉庫斯這個人物好像不夠飽滿,被完全地演示成了徹底的反派。兩個世界很自然的過渡也讓人完全不違和,親人對孩子的關懷也不會突兀。


而細化到了電影里,我覺得這都不是關鍵,反而是一些從劇本延伸出來的設定非常有意思,比如骷髏可以隨意打碎重組,很多次地出現了也並不會嫌膩,直到中部保安把腦袋摘下來給明星一起合影的時候還是讓人笑爆。

而米格和埃克托上台表演前的那幾個表演,雖然極其短,但是看了真的爆笑,尤其是那個在玩真丶死亡搖滾的骷髏頭,一臉淡定的朋克er,在這個死亡世界裡玩死亡搖滾,迷之讓人想笑。

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設定,就是色彩繽紛的引渡動物們。在電影接近結尾的時候,狗狗丹丹走在巷子口,而巨大的影子慢慢靠近,走出了一隻小貓咪——曾曾祖母的引渡動物,在亡靈世界裡是一隻巨大的豹子(?)。

我覺得這太可愛了,就像你床頭的熊寶寶會舉起劍在睡夢裡保護你,你身邊的小動物也會成為你走向亡靈世界的引渡者——這太溫柔了啊。

真有飼養一說嗎?你在現世餵過的一隻貓咪,也可能會在彼世守護你啊。

亡靈世界的設定,是亡靈們依賴著現世的人的記憶而存在著。當現世沒有人供奉他們的照片時,亡靈們就無法回到現世。當現世沒人記得他們時,他們就會面臨著終極死亡——徹底地消失。

埃克托是我最喜歡的角色,從在海關的偷偷摸摸想過關到現世,到發現他才是米格的曾曾祖父,其實這個承包了很多笑點的關鍵角色,是最悲情的。他的存在依賴著女兒coco的記憶,正如他在電影里給那個胖叔叔彈最後的曲子時一樣,他目送著別人離開,也在等待著自己的離開。埃克托在等待見到女兒一面,卻甚至無法在亡靈世界見到她,因為如果coco死了,他也會徹底地消失。

這麼一個面臨遺忘的角色,就像那句話一樣:看人漸上北邙山。北邙,洛陽城外,陵墓彙集之所。

在這裡,是我認為的全片的第一個淚點。也解釋了埃克托為什麼那麼害怕被遺忘,因為他也怕,去向北邙山。


—————————————————————————

「供奉的遺像是牽引家人回家的通道,駐留的記憶是保持亡靈存續的神力,熱鬧的音樂是喚醒思念啟封的藥引。

我為你寫了首歌,穿越浩瀚的歲月煙塵,捱過冰冷的孤獨冬季,橫跨漫長的天人之路,在你老去的時候,唱給你聽。

這瑰麗的燈火萬家,搖曳的燭光千盞,不如你梳著麻花辮坐在床頭時,眼裡閃爍的星光璀璨。」


—————————————————————


音樂就像生命。

耳朵會替你記住很多東西。例如聽到漁舟唱晚你就會想起小時候跟家裡人看完新聞聯播響起了天氣預報,你在很認真地等待自己家所在的那個區域的天氣。
也正是如此,晚年的coco再次聽到《Remember me》時會再亮起眼睛,幫她想起了跟這首歌有關的記憶。

我喜歡很多和音樂有關的電影,譬如我最喜歡的不能說的秘密也是藉由音樂而產生的故事。音樂上的共鳴是難得的,比視覺,觸覺都更難得。它是記憶的另一層承載,也是皮克斯選擇了以「歌神」為矛盾點的原因吧。

周圍都太熱鬧了,時間也太久遠了,當時彈這首歌給你聽的人你還記得吧,跟你和聲的人也還在吧。哪怕時隔很多年,因為恨他沒有陪你很久,也會在聽到那首熟悉的歌時,辨認起熟悉的臉孔。

雖然我要去遠方
請記住我
當聽見吉他的悲傷
這就是我跟你在一起
唯一的憑據

當我再次擁抱你

——《請記住我》

Que Nuestra Canción No Deje De Latir
我們的旋律不會停止
Solo Con Tu Amor Yo Puedo Existir
我也因你的愛而存在
Recuérdame
記住我

——《Remember me》

—————————————————————

前不久和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經常爭吵,直到有一天晚上他跟我說,我之前不敢跟你說,我可能得了白血病。我現在,流血止不住。還在等醫院結果,如果不是最好,如果是的話,你忘記我吧。

我看電影的時候是一個人,忽然想起這件事。就在想,如果有亡靈世界的話,是期待另一邊的愛人永遠得記得自己,還是希望她快快遺忘,過好彼岸的生活呢。

可是恰恰不巧,除了天安門上掛著的那張照片,我們平凡人可能只能在彼世存活個三五年吧。我們沒有豐功偉績,沒人會供奉我們的照片。終極死亡來的會很快,大家也不會記得誰。

「十來歲的時候不懂來和去,養的狗去世了,哭了三天,回家打開門的一瞬間沒有它來迎接我,又哭了。後來慢慢的覺得都隨他去吧,要來就來,要走就走,感情上的大開大合就是小家子氣。你問我是不是沒有良心,我真不是,但我離活明白還很遠,但我就覺得自己永遠是個十字路口,身邊的人會停下等綠燈,那個紅燈可以停很久,但沒有讀秒可以讀一輩子。

相聚和離別,就應該剛剛好,多一點抱的太緊,顯得好像再也沒有再見似的。少一點離得太遠,都看不清了你的樣子。」

但,我還是希望你把我的相片放在錢包里,如果我要死了,你多看我幾眼好嗎,把關於我們的歌都收集起來,更用力一點吧,像沒有明天那樣愛我,不要辜負在人間走過一遭。

而我,也會儘力把我們的記憶寫成門縫裡那張薄薄的信,在幾十年以後把它遞進那個爐火燃燒的冬夜,彼時的我白髮蒼蒼,你也早已不在身旁。我戴上老花鏡打開信,上面寫著年輕時和你唱過的歌。當老舊的留聲機悠悠轉動的時候,我就會知道你從來沒離開過。你會踱過明亮橙黃的萬壽菊橋,來輕輕地吻我的臉頰。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載於個人公眾號 酒不酒


這部動畫的許多元素和我國類同,比起其他國家,《尋夢環遊記》更多地感動了中國人。可以說,這是皮克斯真正感動我們的一部作品。

《尋夢環遊記》是一匹黑馬,原本應該在千里之外的中國水土不服,可在上映首日排片佔比僅有9%的不利開局下,它在上映第二天,票房迅速飆到首日的四倍,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周里,通過極強的口碑完成了排片和票房佔比的逆襲,成為皮克斯在內地市場最賣座的電影。

上周末內地票房正式突破5億,而此前在中國票房最高的皮克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2》,票房僅為2.5億。

皮克斯這幾年一代神作一代坑,《尋夢環遊記》那些陌生的墨西哥元素和不甚討喜的亡靈主題,讓大多數中國觀眾在上映之初對這部新作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而今天,很多原本已經被無趣的片名和怪裡怪氣的海報嚇退的人,很快發現身邊已經遍布這部影片的「自來水」,好像不趕緊帶上紙巾走進電影院大哭一場,人生就不完整了一樣。

觀影后哭暈在影院的網友們紛紛P了表情包,藉此來表達對這部影片的極力推崇。

《尋夢環遊記》就這樣成為皮克斯在中國的首個「爆款」。

與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強勁表現不同,《尋夢環遊記》在北美卻表現平平。

同日上映,同為第二周,《尋夢環遊記》在北美雖然以2611萬美元保住冠軍寶座,但跌幅達48.6%。儘管業界評論認為這是正常發展曲線,但與其在中國實現票房逆跌、倍殺前票房冠軍的驚艷表現相比,美國人眼裡的這部影片,大概與任意一部成功的商業片無異。

口碑也不一樣,在歪果仁眼中,《尋夢環遊記》96%的爛番茄新鮮度雖然亮眼,但這一口碑在皮克斯過往作品中僅僅位列第11。

而外媒眼中的超高分佳作《頭腦特工隊》和《飛屋環遊記》等作品,在中國上映時票房甚至都不過億。

豆瓣已有17萬網友為影片打出了9.2的逆天高分。

一部取材自拉丁美洲傳統文化、地域特色鮮明、主旨甚至談不上新意的動畫片,究竟何以打動了那麼多的中國觀眾?

除了精準打在每個人內心最柔軟之處的親情內核,仔細看的話你會發現,《尋夢環遊記》當中的墨西哥元素,有很多是與中國文化頗有共鳴的。

也許正是這種隔著寬廣大洋的情投意合,才讓這首墨西哥的溫情之歌,唱進了千里之外的萬千中國影迷心裡。

剪紙

影片開頭別出心裁地用剪紙講述了里韋拉家族的歷史。也正是這一段活人的歷史,牽扯出了這場發生在亡靈世界的歷險記。

這種手工剪紙(papel picado)在墨西哥十分常見。據說,古印第安人視剪紙為與神溝通的媒體。最早的墨西哥剪紙是於1900年被一位美國人類學家Frederick Slarr在墨西哥東中部地區印第安人家中發現的,它被用於宗教儀式的民俗祭祀。

對於熱愛色彩的墨西哥人來說,這些剪紙也象徵著聖潔和快樂,每到節日(國慶、亡靈節)時,他們就會沿街掛起很多五彩斑斕的剪紙。

掛滿papel picado的瓜納華托沿街

這種剪紙情結不免讓觀影的中國觀眾會心一笑。

雖然現在這種風俗已經不常在我國的大城市出現,但在一些中小城市和鄉鎮,至今仍然保留著過年時貼窗花等剪紙文化。

有資料顯示,墨西哥的剪紙文化有可能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在《墨西哥剪紙》一書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明代中國一種用於瓷器圖案設計的模版印製技術,通過海上航線傳入墨西哥,使中國陶器圖案的主題出現於墨西哥剪紙之上。

這種特殊的血緣般的聯繫,讓這部影片從開頭就對中國觀眾充滿了獨特的吸引力。

家長集權

《尋夢環遊記》中,米格的奶奶是整個裡韋拉家族的大家長,也是最高掌權人。她無比熱愛自己的家人,不惜一切地保護他們。當她被激怒時,她會為了維護家人舉起她的拖鞋。

厲害了我的奶奶~

而在影片開頭的剪紙短片中我們也知道,里韋拉家之所以會成為「整個墨西哥唯一不喜歡音樂的家庭」,是因為米格的曾曾祖母伊梅爾達下的禁令。這位脾氣火爆的鐵腕女族長在音樂家丈夫拋家棄子消失之後,發誓讓家人不再碰音樂,轉而學習做鞋的手藝,里韋拉家族由此成為當地著名的鞋匠之家。

曾曾祖母:「誰敢不聽我的?」 其他人:「我不是!我沒有!」

對於「把音樂趕出門外」這一森嚴而不合常理的家規,里韋拉家歷代成員不問緣由,統統堅定遵守和捍衛。

這樣強勢的家長形象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像是《紅樓夢》中的賈母。作為賈府的「老祖宗」,史太君深愛自己的子孫,有時卻也十分嚴厲。即使端方正直如賈政,對於母親的耳提面命也是十分謹小慎微,不敢悖逆。

中華奶奶代言人

這種封建式的家長制在中國根源頗深。雖然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已經很有主見,對於父母的教誨也不再唯唯諾諾,但尊重家長、嚴守祖訓的家風,仍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可以說這是迂腐和守舊,但至少墨西哥人在這一點上與我們的祖先認知相似。

也正是因為這種文化共鳴,所以即使是米格的奶奶這樣粗暴的愛,也讓人感同身受。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

家譜文化

《尋夢環遊記》里供奉的祖先照片,看起來很像中國的牌位和家譜。

在《尋夢環遊記》的世界裡,亡靈們可以在亡靈節這一天通過連接人間與亡靈世界的「花瓣橋」回來探親,前提是你的照片需要在人間被人供奉。

所以在世的人們要在家中專門搭建一面「照片牆」,用以陳列祖先們的畫像和照片。

在里韋拉家的照片牆上,有主人公米格的羅西塔姨母、雙胞胎奧斯卡和費利佩叔叔等等全部的親人。最上方,是曾曾祖母伊梅爾達和被撕去的曾曾祖父埃克托,埃克托也因此在亡靈世界流亡,年復一年,無法回到人間探望在世的親人。

被撕去一角的照片,便是整個故事的源頭。

中國人和墨西哥人一樣看重血緣和世系。

現在人類學研究的成果已經表明: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前,血緣關係是人類群體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紐帶。

而中國人用來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方式是一種以表譜形式呈現的捲軸或是冊子,這就是一個家族的家譜,或叫做族譜。

這種樹狀的家譜是最常見的表現形式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近年來,「修家譜」的熱潮來襲,一些成功的名流商賈開始熱衷捐資進行這項活動,甚至冒出了「互聯網+」修家譜這樣的新時代產物。雖然過於興師動眾難免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這種對祖先的追思和對於「尋根」的熱切心情,想必中墨兩國是有志一同的。

影片唯一的彩蛋,是片尾一面貼滿所有製作人員去世親屬頭像的照片牆。這個溫暖的故事也因此有了一個溫暖翻倍的句號。

亡靈節/中元節

《尋夢環遊記》讓全世界人民認識了墨西哥的亡靈節,但只有中國觀眾對此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稔之感。

和中國不同,墨西哥人重視死亡,卻也不避諱提及它。墨西哥人用他們特有的樂觀天性,坦然地面對、調侃甚至慶祝死亡。

一大波骷髏來襲

在墨西哥人眼裡,死亡並非終結,只是去向另一個世界,所以當死去的人一年之中有一天可以回到人間和親人重聚,這自然值得高興和大肆慶祝。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墨西哥人不把死亡看作一件沉痛的事。

因此,每一年的11月1日(「幼靈節」)和2日(「成靈節」),墨西哥全國上下都洋溢著一種歡樂的「死亡氣氛」。人們扮成骷髏走上街頭,載歌載舞,享受這一場狂歡。

《007:幽靈黨》:開頭關於墨西哥亡靈節的長鏡頭一直為影迷所津津樂道。

在《尋夢環遊記》中,米格一家人早早地就為即將到來的亡靈節忙碌起來,他們裝飾街道,清掃庭院,準備祭品,用顏色明亮的萬壽菊為往生的祖先鋪出一條回家的路……氣氛祥和而喜樂。

不僅張燈結綵,還要燃放煙火。

這種「鬼門大開,迎接祖先回到人間探親」的習俗,像極了中國的中元節。

中元節也被稱為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重陽並重,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之一。

你看,對於祭祖,中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中元節這一天,崇尚傳統的中國人也會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

與墨西哥的亡靈節相似,中元節民間最重要的活動祭祖,也是基於人們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

可以看出,中國的祭祖活動,較之墨西哥的更為隆重和沉重,儀式感也更強烈,但本質都是為了緬懷和紀念。

萬壽菊

在《尋夢環遊記》的設定中,亡靈回到人間,需要走過一座由萬壽菊(flores de cempasúchil)搭成的橋,而誤入亡靈世界的米格想要回到人間,也要接受寄託了家人祝福的萬壽菊花瓣。

墨西哥人認為,萬壽菊象徵著太陽的光芒,是萬物的起源,可以指引亡靈走上回家的路,因而是亡靈節很典型的裝飾品: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小鎮的路上灑滿黃色的萬壽菊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裝飾了萬壽菊的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南瓜、死亡麵包和大束大束的萬壽菊,讓祖先感受到溫暖和富足。

影片中隨處可見大量用於裝飾的萬壽菊。

巧合的是,中國人在清明節掃墓等祭奠活動時,往往也是為逝者送上菊花。

正是這相似的懷念之感,讓「菊」成為了中墨兩國傳統文化中一種特殊的意象,也使得中國人對這部電影更多了一分情感上的認同。

很奇怪,一部根植於墨西哥傳統文化的動畫片,居然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也不奇怪,因為早有論文顯示,雖然遠在太平洋的兩岸,但從文明的傳承與影響來看,美洲大陸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明在墨西哥的出現,實際上是中國殷商文明傳播到中美洲的結果。

墨西哥像中國一樣,經歷過農耕時代以家庭為單位維持生產生活的方式。直到現在,墨西哥的經濟支柱都還是家族式的中小型公司,並且是絕大多數,像《尋夢環遊記》中的里韋拉家一樣,就是做鞋的。這也與中國的許多區域的家庭作坊式經濟模式十分相似。

來自做鞋世家的必殺技——鞋子糊臉!

這種基於農耕文明的依存關係,在經歷了工業時代後逐漸被淡化。人們在城市化的進程中,也越來越追逐緊密的社會關係而非純粹的家庭關係。

但是,即便如此,宗族和家庭仍然是我們血液里的主要元素。城市化的反覆沖洗,讓現代人在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之間左右為難,一邊被召喚著要走出去,一邊被教導著常回家看看,這反而讓我們更容易被親情這類元素所感動。

這一點從各國的影視作品中也有端倪可循。比如我們看國產影視劇,總是會看到宗族影響和家庭關係。而在看美國影視劇時就絕少有這種感覺,即便是鼓吹合家歡的所謂親情題材,其主角群也更接近「志同道合緊密合作的小團體」,而非基於血緣產生的親屬關係。

美國這種移民國家,由於獨特的建國曆程、各種文化的衝突和交融,美國社會形成了崇尚自由,強調個體作用的移民國家特色。而這也使得美國難以維繫起一個延續的宗族體系和祭奠文化。

而中國和墨西哥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產生了更多共鳴。

於是,《尋夢環遊記》在美國的表現像是一個普通的高分電影,而在中國卻賺取了無數眼淚。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這是一部讓你笑的渾身發抖卻又止不住的淚往下流的電影」

1.

米格爾是每一個曾經叛逆卻又懷揣夢想的我們。

我們都曾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舉起手中的寶劍高喊我們要去屠龍!無可奈何的是我們被限制在了學校里。

父母說你別屠龍了,你好好學習比什麼都強。

我們心想你們懂個屁,如果愛迪生安心學習能發明電燈泡么?如果小甜甜安心學習能當歌手么?

要沒有這些條條框框的束縛我早就成功了。

後來我們背著自己的寶劍走上了社會,然後在裡面裝個頭破血流。

那時候我們在想去他媽的夢想這種社會怎麼實現我的夢想?

然後你開始想家了。

你開始後悔了,我為什麼要出來尋找什麼狗屁的夢想。

什麼也沒有我的家人重要我還沒幫我媽媽洗過碗呢。

這就是米格爾在頭破血流後產生的想法,不彈琴了。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長大後的想法,不練劍了。

你可能要說最後米格爾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因為這是電影,在電影里米格爾的曾曾曾祖父可是最偉大的音樂家。

你知道比爾蓋茨當初成了首富,可你不知道他媽媽就是個總裁。

當然了,你還是得努把力啊少年。

不然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的山有多清水有多秀。

2.

埃克托很不幸,有德拉庫斯這麼個朋友。

但埃克托也很幸運,有豬皮哥這麼一個朋友。

這就是友誼,當我快死的時候,你沒哭著沖我喊,我求求你別死,你他媽給我活過來啊。

我還能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起身打你,我說我還沒他媽死呢,你趕緊把老子的大腿骨還給我。你他媽還欠我個貨車,還欠我個冰箱呢!

我說我知道你什麼逼樣我都不要了,你給我彈個吉他唱個歌。

你曾經發誓再也不唱歌了,但你聽了我的話沒多BB,抱起吉他就開始唱。

豬皮哥死的時候

我突然想到了一段話。

一個人一生之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身體機能沒了。你的身體死了。第二次是你的葬禮上,從此你在社會上死了。第三次,是當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

到那時,你徹底死了。

不是你看不到,摸不到,是沒人再講述你的故事,沒人再知道你的名字。更沒人知道的是

「你來過。你存在過。」

3.

老祖宗真是太酷了。

她是女強人,她是合格的母親,她也是個最好的愛人。說到底,她是大部分女人。

每個女孩兒都有個夢想,她們幻想自己是個公主幻想自己會魔法幻想自己是模特更幻想自己是個歌唱家。

可這些夢想,都會隨著自己孩子的誕生而煙消雲散。

那個時候她們眼裡只有一個東西:「家」

她們會放下自己手中的木吉他,收起常穿的公主裙,抱起自己的小寶寶寵溺的看著他。

男人出去實現夢想她會憤怒的指著他的鼻子:「你他媽的滾了就別回來。」

他沒回來,她也沒哭著求他回來。

她就這樣放棄了她喜歡的音樂用那個本該撥動吉他弦的手指拿起了針線。

後來她知道了這是一場誤會。

可她還是說自己永遠不會原諒他。

這個男人真是太過分了拋棄家庭拋棄自己拋棄COCO。

結果她還是在毆打德拉庫斯的時候脫口而出你傷害了我這一生的摯愛。

你看,

這就是大部分女人,當面對男人時,

她們的心永遠是最柔軟的部分。

4.

丹丹這麼傻的狗,又有誰會不喜歡呢?

米格爾的曾祖母曾對米格爾說:「你別招惹這些流浪狗,小心被它們纏上。」

是啊,被它們纏上。

你永遠不知道對你只是一口零食的東西對流浪狗來說意味著什麼。

當你給他一口吃的,他很可能會纏上你。

因為就是這一口可能就讓他把你當成了好朋友,當成了家人。

他的世界沒有太多的東西。

他遭受了太多的風吹雨打和白眼飛腿。

直到你的出現,你對他來說就是全部。

所以丹丹從頭到尾無論米格爾在哪裡它就會出現在哪裡。

雖然他很傻,傻到自己的舌頭都收不進嘴裡。

可當你要被壞人抓走,他會拼了命的救你。

當你被扔下懸崖,他會第一個飛下來咬住你。

它是丹丹,一隻狗。

卻比大多數人都重情重義。

5.

德拉庫斯這個人簡直是生活中大部分人的寫照。

他們會把你的成績攔在自己身上向老闆彙報。

他們也會在必要的時候踩你一腳。

表面上摟著你的肩膀跟你稱兄道弟,

心裡卻已經想好了給你穿小鞋的辦法。

他們為了成功,不擇手段。

而且大部分這種人真的會獲得成功。

然後他開始飄了。

他領著米格爾逛庫房他說你看看我粉絲給我的東西我都裝不下。

我真牛逼,我是萬人矚目的大明星,你們,只是普通老百姓。

電影裡面告訴了我們結果,

從哪裡跌倒,最後還會在那裡跌倒。


本來沒抱期待,預告片也覺得俗套不好看。。。

但沒想到後半段,情感大爆發,兩個大高潮爆發,整個影院集體徹底哭死。。。[流淚][流淚][流淚]
非常感人。。。

音樂超級好聽,而且不濫用歌,其實一個講追求音樂夢想主題的電影,居然歌很少,說明導演目標相當清晰。。。

這是Pixar被迪士尼收編後,在親情表達和釋放做得最煽情的一次,應該就是音樂加的分,非常推薦去看一下。。。


記住所愛之人。。。


我是一個小三,他有孩子了,也是一個女孩,今天和他去看的。看完之後,跟我提了分手。


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關係上的事實存在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電影圍繞最後一層展開講述一個以愛、家人、音樂、夢想為主題的故事。雖然劇情相對套路,但皮克斯充滿想像力的畫面、超贊的BGM和畫面,和恰到好處的淚點,還是不負一個好評的的。

PS

Coco奶茶或成最大贏家


剛剛看完,從影院出來的時候,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家人聊天時,連續說了兩次:這電影好啊,這電影好!很有品質。

我很認同她的觀感。

我覺得,《尋夢環遊記》(《Coco》)這部動畫電影必將成為這個寒冷季節里最溫暖的一抹色彩!

從表面來看,這部電影有著非常精緻的製作:無論是場景設計還是角色形象,都有著高質量的水準,也有著令人驚嘆的創意!顏色、毛髮、線條、燈光,種種細節都體現了皮克斯動畫的用心與技術優勢!

尤其是在這部電影里,其實有很多的篇幅都是在夜晚,而且是設定為「陰間」的夜晚。這種設定下,場景的製作難度要比白天的高不少。但《尋夢環遊記》體現出來的畫面,很有質感,很有精緻感,尤其是那些燈光層疊的畫面,黃色、藍色、橙色相間,簡直美極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劇情的需要,裡面有不少的「骷髏人」設計。這在銀幕上並不多見,甚至一想到「骷髏」二字,都難免會有一種恐懼的印象。皮克斯卻將「骷髏人」做得很有活力,並且個性十足,讓這種看上去有些怪異的形象變得親和可愛——這的確是很厲害的一點!

而透過影片精緻的表面去看它的內里,又會發現,它的故事、人物、情感都做得很細膩,十分的動人。

單拎出來看它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許多元素依然是很多劇作的「老套路」。包括矛盾衝突的設定,劇情發展的脈絡,結尾反轉的設計,談不上多有創新,卻被主創合理地搭配出了一幕令人感動的好戲。

這故事包含了所有老少皆宜的溫暖元素:夢想、家庭、親情、和解、思念,每一個元素都不刻意、不做作、不誇張,立得住腳的同時,還能引起觀眾足夠多的共鳴。米格的曾曾爺爺回憶起自己唱歌給女兒Coco那一幕,一下子就能戳人淚點;結尾米格向曾奶奶彈唱歌曲那一場戲,也溫情得令人淚目。

(該劇照是影片開頭部分,不是上文所提到的那場戲)
如此這般的細膩拿捏,令整部影片充滿了輕快的、溫暖的味道。

而在表現關於夢想、親情、家庭等溫暖元素時,影片並非完全依賴於台詞或劇情,而是建立在每個人物角色的基礎上,傳遞了令人信服的情感。小男孩米格表現出了對夢想的追逐與對家庭的領悟;曾曾爺爺埃克托表現出了對親情的眷戀和對女兒的愛;其他角色則表現了一些固執的偏見與最終的釋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影片對文化的尊重:只要你稍加註意,就不難發現,裡面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場景陳設,或者是歌曲、道具等,都有著濃郁的、地道的墨西哥特色。這是一個建立在墨西哥文化基礎之上的故事,也是一個全世界都能懂的故事。

但最令人感動的點,其實還是影片的情感表達:夢想最終為家庭讓路,個人慾望蓋不過親情的溫暖,亡靈世界也可以很美好,死亡不代表完全的消失,只要還有人記得,另一個世界的人也還能快樂的活著。

就像片中那首感人至深的《Remember Me》所訴說的那樣:「把我牢記,即使我們就要道別離」。人類共通的情感是永恆的,對家庭的重視,對親人的眷戀,對愛的人那份心心相惜的思念。《尋夢環遊記》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盞明燈,照亮每個人心中的那份溫暖,提醒大家:重視家庭,珍惜家人,記住愛的人。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我的姥爺。

從小他對我最好,買玩具,帶我去上班,跟我玩。

我最喜歡模仿姥爺的步伐,家裡人總會特別自豪地說,羅布又去模仿他爺爺走路了,看看他學的多像呀!。

我們藏族的傳統是當家人去世之後就會抹去他存在過得所有東西,我們會試著去忘記他,因為人畢竟去世了,要讓他安息。

但我始終忘不掉我的姥爺,我沒有忘記你。

我最愛他。


看完《尋夢環遊記(Coco)》已經好幾天了,寫這篇文章時我依然懷著激動的心情。

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它幾乎沒留下什麼印象。只通過零星的幾篇短報道和一版預告片,知道是皮克斯的作品,有關墨西哥亡靈節的,預告中也沒看出什麼亮點。再加上近幾年皮克斯不太穩定的表現,我對它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然而,當片尾字幕走完後,我卻由於巨大的驚喜和感動而久久無法起身。

這絕對是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了。要是花落別家,我直播吃一斤墨西哥雞肉卷。

在皮克斯的一系列作品裡,《尋夢環遊記》的賣相非常樸素。它沒有《海底總動員》和《Wall·E》那些可愛的角色,沒有《玩具總動員》系列那樣獨創的題材和童年情懷,甚至其創意也比不上《怪物公司》和《頭腦特工隊》。當然,皮克斯塑造異世界的能力仍然出眾,但這次的亡靈之城,乍看之下也不會給人太多驚艷的感覺。

其實挺美的

反之,影片大量運用了人們——尤其是國人——不太了解的墨西哥文化為背景。從開頭的墨西哥剪紙,到片中出現的各種傳統食物,再到亡靈節的習俗和萬壽菊等關鍵道具,以及那些神獸,大多數人都不太知曉其中的含義。甚至於,片中有大量的骷髏角色,即便已經做了極端卡通化的處理,或許也不會讓小孩子喜歡上他們,更可能會被嚇哭。還有那條又丑又髒的墨西哥無毛犬,根本無法成為賣萌擔當。對於這些素材的使用,這次皮克斯顯得不再那麼「平易近人」。

一方面,這可能會讓注重視覺和娛樂性的觀眾,以對墨西哥和畫風無感的理由而忽視本片。另一方面,也確實體現了整個好萊塢動畫工業強大的嫁接能力。從《功夫熊貓》,到《里約大冒險》,到《勇敢傳說》,我們一次次見識了中國武俠、拉美風情和蘇格蘭文化與好萊塢美學體系的無縫銜接。而名氣最大的迪士尼/皮克斯,自然是個中翹楚。

或許從譯名上也能看出,《尋夢環遊記》的核心主題更接近於《飛屋環遊記》。在情感的渲染上也有著《超人家族》的影子。這是一部以追尋夢想為引,描寫死亡、記憶、離別與和解的催淚之作。這也是一出非常好萊塢式的,但又不那麼墨守成規的動人故事。

題材的「另類」給影片蒙上一層模糊而神秘的色彩,剝開外殼,卻能領略到其蘊含的感人肺腑的能量。同樣是煽情而不濫情,它的催淚指數超越了《飛屋環遊記》那段著名的蒙太奇。

總之,這部看上去不怎麼討喜的電影,通過異常紮實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一點一滴聚成汪洋大海,再向里投下深水炸彈,引爆你的淚腺。

影片的技術層面與其他皮克斯作品一樣,屬於業界頂級水平。不管是美術設計還是CG製作,都無懈可擊。我在觀影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是逼真的樹枝樹葉,以及衣服布料的褶皺和飄動,另一個是片名中提到的角色,也就是主人公的太奶奶Coco身上的毛髮和皺紋。這位全程坐在輪椅上,沒說過幾句台詞,卻在片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老太太,應該是製作組雕琢最精細的角色了。

除此之外,用音樂包裝起來的《尋夢環遊記》,自然涉及到許多彈奏吉他的情節。作為吉他愛好者,下意識地會去注意動畫里的指法變換是否合理。令人滿意的是,電影並未在這方面偷懶。小男孩米格在閣樓里偷偷彈琴的段落,撥弦的節奏以及指法變換,都與琴聲完美結合在一起,幾乎與真人演奏無異。而片中數段弗拉門戈吉他的配樂及演奏段落,也非常賞心悅目。

這些細節上的真實,拉近了虛擬角色與觀眾的距離,豐富了虛構故事的可信度。可以看出,影片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最終極具張力的煽情而服務的。

相較於《頭腦特工隊》和《超人家族》等家庭主題的皮克斯作品,這次的《尋夢環遊記》顯得更加成人化。不僅是因為拋棄了過往可愛的畫風,敘事風格也收斂了不少,不會包裹太多天馬行空的東西。雖然小男孩米格穿越到亡靈世界,依舊是典型的奇幻故事底色;雖然影片將亡靈城渲染得非常卡通,也足夠妙趣橫生。但這次,陰間的景象從根本上一定是不會令人嚮往的,甚至是驚悚恐懼的。我們在片中也能看到陰曹地府里依舊存在著貧窮和飢餓,以及所謂的「終極死亡」。作為動畫片,《尋夢環遊記》難得對死亡做出了一些表達與探討。

故事發生地的氛圍,也讓影片籠罩在一種無處不在又難以察覺的感傷之中。這種寡淡的感傷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片中的角色,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眾。

首次集中體現,就是赫克托向米格解釋「終極死亡」的段落。這甚至稱得上一個具有啟示意味的場景。短短几句台詞,牽出了生與死之間流淌不息的羈絆。其中對離別與緬懷的感慨,引人深思。但影片基於好萊塢的調性,很快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回到主角的緊張冒險之中,掐斷了抒情的餘韻。

影片對死亡的探討,主要落腳於生者與逝者間難以割捨的紐帶。由於故事本身就發生在亡靈節之夜,生者是以歡快的方式去迎接逝者,悼念成為狂歡的一部分。因此影片的基調不至於陰暗消極,卻又有著與死亡密不可分的悲傷和緬懷。在兩種氣質的中和下,《尋夢環遊記》應該是皮克斯作品裡笑點最少的一部了,但也不失明朗輕快。影片的亮點回歸到了好電影本該有的特質,那就是一群有血有肉的角色,一個令人信服的曲折故事,以及其中所爆發的強烈情感。

影片伊始便以剪紙的形式,向觀眾描述了主人公的家族史。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場離別,以及單親母親的自強和韌性。電影首先用這場困境去拷問觀眾: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拋棄家人?這個命題將貫穿整部影片,並最終通過眾人的和解,而給出答案。剪紙的敘述形式也比較新穎,可以讓觀眾迅速融入進故事中去。

故事的前半段,我們都會心系米格能否實現音樂夢想。我們希望他能拿起吉他參加廣場比賽,我們甚至支持他離開這個專制的家庭。通過各種生活細節的鋪陳,觀眾會毫無意外地與米格產生共情。而這正是中了主創的圈套。在影片後半段峰迴路轉的故事中,我們與米格一樣,頓悟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們發現,除了那位真正的反派,自始至終誰都沒有做錯過什麼,一切的矛盾和衝突,都是因為那份與家人難以割捨的感情。此時此刻,人物弧光被完全展現,情緒也進行了充分的表達,於是觀眾輕易就會被打動,眼淚也就不由自主地出來了。

影片在劇作上的另一精巧性體現在,用萬壽菊和赫克托的照片勾連起整個跌宕起伏的冒險,又讓這兩個道具分別在各自的關鍵時刻失效,以營造緊張的氣氛,加快敘事節奏,令故事產生數個或大或小的高潮。萬壽菊和照片,分別維繫著米格和赫克托的命運。本次故事又是發生在亡靈節的一個夜晚,因此情節推進得相當激烈流暢。其實這些都是皮克斯慣用的劇作手法,只不過這次用的更加圓熟也更加複雜,以至於影片整體的觀賞性很有保證。

我似乎很久沒有在動畫片中看到過如此遵循敘事邏輯,幾乎沒有紕漏,感情又如此豐富飽滿的劇本了。清晰的故事脈絡以及合乎情理的人物動機,讓角色的每一次選擇都具有十足的可信度。而選擇導致的結果又一步步將故事推向更宏大更複雜的局面,最終達到高潮。

後半段的情節還有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轉折。這個轉折大概屬於類型片里難得一見的神來之筆了。包袱設置得非常精妙,抖出來絲毫不生硬,還能及時喚起觀眾對之前暗示和鋪墊的記憶,並且也沒有用閃回去復現鋪墊而拖慢節奏(轉折之後的解釋段落則有必要的閃回)。此外,情節上的轉折更是直接帶來了整個故事的「高光時刻」,並將這種光芒成功延續到結尾。

細想起來,其實整個故事的主題也存在內在的轉折。即由實現個人價值,轉到糾正命運的軌跡,再轉到對親情的深刻理解。影片的內核是極其悲傷的,這體現在米格一家的歷史中,也體現在赫克托的身世里。而故事所描繪的曲折冒險,讓角色改變了對家人的態度,重新擁抱了親情,更令米格在自問與反省中得到成長。

如此紮實的劇本,我認為怎麼誇都不為過。它再次證明了皮克斯擁有頂尖的敘事能力,足以駕馭如此出色的故事。實際上,本片的種種套路,我們在其他商業電影里也見怪不怪了,但皮克斯就是有能耐讓它煥發出激動人心的光彩,迸發出直指內心的力量。

在我看來,《尋夢環遊記》絕對是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動畫,它具有難以過時的品質,值得觀眾為之久久回味。它也再次告訴我們,死亡不是永久的告別,忘卻才是。如果能讓人領略到如此閃耀的故事,我倒是希望繼續看到這些有點兒「陳詞濫調」的普世價值觀輸出。

不過,鑒於皮克斯的動畫在國內一向票房與口碑嚴重不成正比(20年內共有11部引進國內,僅貢獻1.4億美元的累積票房。佔據皮克斯全球總票房107億美元的1.3%),再加上這次題材選擇上的天然局限性,我倒是對其市場表現不敢報太大期望。但是,私心仍然希望它能成為如《瘋狂動物城》那樣的現象級作品,因為米格的這場陰間歷險,能觸及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推薦閱讀:

對16年暑期的《精靈王座》有何看法?
預告片(trailer)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是什麼?
《霸王別姬》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地位?
為什麼李安說「《綠巨人》我是真做烈士了」?
很多穿幫鏡頭是不是電影導演故意製造的?

TAG:電影 | 動畫 | 皮克斯PixarAnimationStudios | 影視評論 | 尋夢環遊記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