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重陽抑陰嗎?為什麼?

很多人對易經的解釋都是乾主坤配。比如孔子《繫辭傳》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所以易經真的是重陽抑陰嗎?


吾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你看,這裡沒乾卦什麼事兒吧,全說的是坤卦。

這是不是易經的思想?我覺得是,因為不光有《周易》,還有《歸藏》,老子的易理,源自歸藏。


很多人對易經的解釋都是乾主坤配。比如孔子《系詞傳》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所以易經真的是重陽抑陰嗎?

繫辭,不是系詞。
孔子這幾句話是在描述自然界與乾坤兩卦的聯繫。每一句的前半句講自然,後半句講卦。所謂重、抑之類的感情色彩,是讀者自己加上去的。剛柔、動靜也是陰陽的不同表現,你會不會認為是重剛抑柔,重動抑靜呢?


天尊地卑這四個字,應當是表示宇宙浩瀚廣闊,地球於其中好似滄海一粟。僅僅是客觀事實陳述,無尊卑貴賤之分。


因為在客觀位置上,天處尊高,地處卑下,因此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其在宇宙規則中所扮演的角色——乾坤,也有所不同。具體怎麼個不同呢?就好像張三和李四,一個扮演的是主席,一個扮演的是平民老百姓。從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但由於社會實際地位的不同,導致產生了實際的區別對待。有名聲有地位,這就是貴,反之則為賤。
這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義,備高以陳,貴賤位矣。」的含義。
易經是用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而生活中確實存在的貴賤高下的地位區別,那麼在設計運算模型的時候就必須把這個考慮進來。不能我問我將來前程如何,你告訴我幹什麼都一樣,那肯定不是我所要的對吧?我當然是想脫「賤」向「貴」對吧。
想了想,決得還是再補充一點。比如後面還有說了「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地化育萬物,有初始,有行成。乾為天,為陽,陽主動主決斷,坤為地,為陰,陰主靜主順遂。一物之德性稟賦早有天定,所以我們經常講天命天命,而不是地命,這部分是歸天所管,所以叫「乾知大始」。然天象無形,有形之形體變化,卻需得由有形之坤地所賦予,就好比嬰兒之欲形成,還需得母體蘊養才行。這就是「坤做成物」
所以就算是繫辭之中,也沒有說崇陽抑陰的思想,只是客觀的將存在的兩種不同的性質描述出來而已。


這個問題很深刻 貧道粗淺略說 望高明指正

陽者德也 代表生機 春暖花開
陰者刑也 代表死亡 秋霜殺草

任何經典都是對宇宙真理的描述 不同視角 而真理經得起各個角度質疑推敲 歷經千萬年 顛撲不破

陽神造福百姓 帶來吉祥
陰神貪婪狠毒 必有禍厄

人是陰陽綜合體 有善有惡 有德有刑
象徵天地 能向善向陽 不愧大丈夫大巾幗

道德高深自然明白真理 不僅救苦救難 還可給方圓百姓帶來祥和

機要 散在經典 聖賢祖師留下墨寶的動機 為造福百姓 幫助迷愚
不為機心弄巧攫取名利

能明陰陽 聚陽成吉
無愧於萬物之靈 人身今世

研究易學 枯燥苦悶也有感悟之樂 必須要和天文曆法 經典古籍 人情世故 現代科技 民俗人文相結合 易乃人與神之橋樑 通者近神


以易悟道 善莫大焉 能從易經 道德經 悟通陽之一字 功德已立 煉己可矣

貽笑大方了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周易為什麼乾為一,而坤為二


易經不知道、但是孫子兵法是、行軍篇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相輔相成 貌似是陽 表現的多所以以為重陽 貌似


推薦閱讀:

靈性該不該用科學來論證?
二十四山中如何理解天干與地支之間相配與位置?
都說:天機不可泄露 那為什麼還有人給別人算命?。?
為什麼坎代表兇險?
學周易對平常生活有用嗎? 感覺哪怕知道也改不了結果。?

TAG:易經 | 周易書籍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