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疆域的北端真的到達北冰洋了嗎?
答案是沒有,這不是我自己觀點。近年來中外學界都不認為蒙古極盛時期疆域達到了北冰洋。
一、蒙古帝國最接近北冰洋的時候。在攻下特維爾和雅羅斯拉夫爾之後,1238年接近了諾夫哥羅德(約以南100km處),但應該是遇到了難以行進的沼澤,放棄了攻打,就忽而改道南下。這可能不是蒙古軍隊到達最北界,但我認為是蒙古軍隊西徵到達最接近北冰洋的地方(離白海已經很近了,但緯度只有58度)。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蒙古軍隊並未飲馬北冰洋。
另外金帳汗國可能也一度離北冰洋比較近(我不太了解這個國家),但很肯定它也沒碰到北冰洋。下圖為1300年的蒙古人建立的四個國家
二、從元代實錄看蒙古北界
蒙古帝國在今西伯利亞控制的地區基本被元繼承,因其地域廣袤,且不行郡縣制,要準確判斷其四至道里有一定困難。成書於1240年的蒙古典籍《蒙古秘史》和成書於1307年利用宮廷檔案寫作的波斯史書《史集》為我們提供了若干北方草原諸部和森林諸部的情況。
1、《蒙古秘史》主要描述如下:
以上所列諸部大多見著於《史集·部族志》,學者曾詳加考釋。茲采輯考辨,提要轉述,並略作引申。上述諸部,大致分布於唐努烏梁海、貝加爾湖、葉尼塞河流域及其西面三個地區。
唐努烏梁海地區分布的有斡亦剌惕(主要分布於德勒格爾河及希什希德河流域)、禿巴思(今圖瓦人,在圖瓦自治州)、合卜合納思(《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錄》作「撼合納」,貝克穆河(大葉尼塞河流域)、兀兒速惕(《元史·地理志》作烏斯, 「在吉利吉思東,謙河之北」,即今烏魯克穆河北流後匯入的支流烏斯河流域)。通過對斡亦剌惕、禿巴思、合卜合納思、烏斯等部的降服, 蒙古國取得了整個唐努烏梁海以及庫蘇古爾湖以西和薩彥嶺以北的部分地區。
貝加爾湖地區分布有不里牙惕(貝加爾湖東南部)、巴兒渾(《史集·部族志》稱其紮營於色楞格河彼岸的巴爾忽津地區, 實際範圍更大, 從色楞格河下游東北的巴爾古津河自東流入貝加爾湖, 其流域稱巴爾忽草原)、康合思(當即《元史·地理志》所記昂可剌, 在貝加爾湖西, 亦因安加拉河為名)、豁里(貝加爾湖西岸)、禿麻惕(安加拉河上源, 鄰近豁里部)、巴亦惕(貝加爾湖西岸、伊爾庫茨克西北)、不剌合臣、客列木臣(兩部鄰近, 屬於安加拉河上游巴拉乾草原和河東的烏達、奧薩直到滿祖羅克等支流沿岸)。上述諸部均分布於貝加爾湖一帶, 但並非是拙赤一次全征服的。
唐古烏梁海和貝加爾湖附近各部可以看這張圖↓
葉尼塞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則有乞兒吉思(《元史·地理志》記「其境長一千四百里, 廣半之, 謙河經其中,西北流,又南有水曰阿浦,東北有水曰玉須」 。謙河即葉尼塞河;阿浦即阿巴根河;玉須可能是安加拉河或某支流, 質言之, 在葉尼塞河往西至阿巴根河流域)、失必兒(乞兒吉思以北的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客思的音(《史集·部族志》記載其居在乞兒吉思和謙謙州人境內的森林裡)、田列克(即帖良古惕)和脫額列思(兩部均是在額爾齊斯河以東、乞兒吉思、謙謙州以西居住的林木中百姓, 受八鄰萬戶豁兒赤管轄)、禿合思(《史集》未載, 無考)、塔思(後來哈薩克人一部,元代居地不詳)、巴只吉惕(哈薩克人一部。或以為在烏拉爾河以東至托波河之間, 此部是拙赤招降中最西面的一部)。其中,元軍與八鄰部曾在亦必兒·失必兒之地展開戰鬥 。亦必兒·失必兒據考證即乞兒吉思以北的西伯利亞廣大地區,或鄂畢河流域 ,西方學者認為在西西伯利亞平原托博爾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盆地」 。這也是元朝北疆較北的地名。
亦必兒·失必兒大體位置↓
2、為了了解北方是否還有未臣服之部,窩闊台大汗曾派遣「和端等入北海, 往複數年, 得日不落之山」 ,這大概是當時所行最北的記錄了(注意是最北,大概在北緯66度,中西伯利亞的66度離北冰洋還老遠呢!)。三、從後代記錄看蒙古北界
我不想說太多概括性描述元朝疆域的文字記錄。當然即便史學家的概括性描述,也從未出現「北暨凍海」 、「 冰洋」的說法,元明清時期的古地圖只把北界划到了約北緯49度。元代朱思本在仁宗時奉詔代祀名山大川,根據實地考察所得,並參校前人著作,先繪各地分圖,繼為總圖,繪成圖廣七尺,幅面四十九平方尺的《輿地圖》二卷。可惜的是,《輿地圖》原圖已佚,所幸其成為明代《廣輿圖》一書的祖本和藍圖,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元朝的管轄範圍。以下《廣輿圖》的總圖,請問北冰洋在哪裡?
相對於其他史學家的概括性描述,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裡面對元朝疆域的描述更精確一些,即便是一家之言,也遠勝於其他史學家。先粘上來一段對《讀史方輿紀要》的分析:
四、關於北海測影所
元朝北疆瀕臨北冰洋海岸這一結論的最重要論據是,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持過全國性的日影觀測科學實驗, 設立了大都測影所和全國26 個地方測影所, 以編製《授時歷》。《中國史稿地圖集》的《元初測影所分布圖》就把北海測影所明確標在泰梅爾半島北端的切柳斯金角上。譚其驟先生主編的兩部地圖集則把北冰洋喀拉海標註成北海。真的是這樣嗎?
《元史 天文志 四海測驗》對北海測影所向北的位置記得較清楚,其坐標是:「 北海, 北極出地六十五度, 夏至暑影長六尺七寸八分, 晝八十二刻, 夜一十八刻」 。我們今天知道, 北半球任何地區的北極星高度角與該地的地理緯度同值。鑒於中國古代一圓周為365 度(因一年有365天),故北海測影所的位置可初步確定在北緯64度左右。
再把古時刻折算為今時分。一天有24 小時,有1440分。1刻合14分24秒,82刻合1180分48秒,合19小時40分48秒。於是,便知夏至日北海測影所的晝長約為19時41分,夜長約為4時19分。查表知夏至日北緯60度處晝長18時30分,夜長5時30分;北緯65度處晝長21時9分,夜長2時51分。北海測影所的晝長介於上述二處之間,應該在北緯62-63度之間。
顯然無論是64度,還是62-63度,都與西伯利亞的北冰洋相去甚遠。最後說明一下, 元人的北海測影所向北達到了北緯63度, 不等於元人在東經70度到140度一160度的巨大跨度內都達到過北緯63 度。政治地理學和國際法學認為, 某國的臣民先到過某地, 但未在那裡長期留守、居住或管理統轄, 就不等於某地已是某個國家、政權的疆土地盤, 不等於已把某地「 劃入了」 某國的「 版圖」 。因為那樣的事例在探險史、地理髮現史、旅行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這個疆域看你如何定義,理論上蒙古是公國和當時遠東各民族的統治者,而後來的俄羅斯是公國的直接繼承人,那一片地方除了俄羅斯不可能屬於別的國家,按延續性可以扣到蒙古頭上。
但是在國家自己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塊土地的情況下,這種隸屬性是很可疑的。俄國人對亞洲大陸的範圍有概念已經是18世紀白令探險隊的時候了,那以前大家都認為亞洲和美洲是連在一起的,而加拿大那邊法國和英國還在打仗呢。
還有個值得一提的是和領土有關的「不平等」條約。
當年清朝和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清政府對北邊有什麼東西根本毫無概念,俄國人知道得多一點,但是也並不十分清楚,在當時人概念中北冰洋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確定遠東地區的大致範圍已經是18世紀白令探險隊的時候,17世紀的人對其了解肯定更少,所以滿人跟毛子談的時候頗有點漫天要價的味道,現在我們覺得虧了,當時沙皇和皇上絕逼都認為自己賺了,保不住還覺得自己是本國有史以來開疆擴土第一功臣。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當時主管談判的索額圖,後來因為捲入清廷繼位紛爭,受到康熙嚴厲批判,但即使兩人關係疆到這種程度,康熙也承認索額圖在尼布楚條約這件事上是有功的。應該是沒有。但是蒙古人對西伯利亞的「林中百姓」徵稅,這些林中百姓放牧轉場,會走到很北的地方
沒有
先說結論,這個說法是成立的!
首先我們要明確怎麼才算是疆域,按照中華文明語言體系中的傳統概念,並非由中央政府直接統治才叫我朝疆域,否則就沒那麼多「自古以來」了,而是在王權概念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就是臣屬於我天朝的就是疆域。由此才能對藏緬中亞等地現狀有個解釋。
元朝疆域圖
我們先說下比較現實的說法。元朝於1271年建立,繼承了蒙古帝國的大部分領土,並且不斷擴張,於1310年元武宗時期達到最大,東到鄂霍次克海,西到吐魯番、拉達克,南到緬甸、南沙,北到北海、鄂畢河,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元朝的屬國主要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爪哇等,四大汗國其實只有旭烈兀汗國(伊爾汗國)短暫承認過元朝的宗主地位。今天從《蒙古密史》與《元史》的正規記載是很難找到實際證據表明蒙古對鮮卑利亞北部有統治過的(以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上游為限)。甚至說來朝貢的記載也是到乾隆時有來自堪察加半島的,蒙元時期是沒有記載的。據說遼陽行省的統治一度到達今雅庫茨克,未必信服。從一開始來說,1207年成吉思汗派朮赤帶兵降伏「林中百姓」(斡亦剌惕-斡亦剌特部-瓦剌-衛拉特-不里牙惕-布里亞特,應是一個意思,即林中百姓。俄國的布里亞特蒙古學者多爾濟班扎羅夫以布里亞特蒙古語解讀認為衛拉特是由「衛」(Oi)——「林木森林」——加「阿拉特」(ara)——「百姓」組成的,較為可信),斡亦剌特部的首領忽都合別乞首先降服,隨後他又引領朮赤征討斡亦剌特其他各部,主要包括斡亦剌特、布里雅特、巴爾渾(巴爾虎,這個可是個很古老的部族名稱,隋朝就有記載)、兀爾速特(今鄂倫春、鄂溫克)、合卜合納思、康合思(吉爾吉斯一部)、圖巴昔(兀良哈)等。朮赤佔領斡亦剌特諸部後,繼續向乞爾吉思(鐵勒、高車、堅昆、吉爾吉斯)進軍,該部也歸附。「林中百姓」主要所在地東至外興安嶺,西至鄂畢河,南到薩彥嶺,北到安加拉河。此時當為實際統治之極。可以說當時人不知道北冰洋的存在。至於北冰洋,白令海那是到十八世紀,俄國人那才知道的。到處冰雪茫茫,怎知有海有岸,一般史說北海都是指貝加爾湖。
蒙古帝國源流圖
蒙古征服路徑
這不是沒法說明蒙古北疆到北冰洋嗎?別急,咱說了按臣屬歸附算的啊!史書上沒有記載不代表實際上沒有統治到。我們來看看這個「林中百姓」,裡面有幾十個部落,內部也互不統屬。我們先從民族成分看,其實「林中百姓」包括一大票的蒙古、突厥和通古斯部族。大家都說阿爾泰語系,互相之間差別沒那麼大,尤其是突厥與蒙古。比如布里亞特蒙古很可能以前是說突厥語的,受了蒙古統治才說了蒙古語,他們間的人種基因並不很近同。後來「林中百姓」發展成為瓦剌一度統一蒙古,後來四部衛拉特也讓清庭吃了很多苦。今天在鮮卑利亞北部主要的原始民族是鄂溫克族(俄稱埃文基族)、涅吉達爾族和雅庫特族(乞爾吉思後裔,說突厥語),他們都是「林中百姓」的後裔。其中鄂溫克族是兀爾速特後裔,曾經廣泛分布在鄂畢河到鄂霍次克海、北冰洋到庫頁島的廣大區域,佔有鮮卑利亞70%地方。清史記載鄂溫克族分成三支,一支在下通古斯卡河到勒拿河一帶使鹿生活,稱索倫別部,一支在貝加爾湖到大興安嶺一帶,稱使馬鄂溫克,一支在精奇里江一帶,是索倫本部。今天俄羅斯的埃文基人也是廣泛分布在北到北冰洋南到安加拉河的,看下圖就知道了。從經濟地理角度出發,鄂溫克人和雅庫特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之中,靠養鹿漁獵為生,單位土地面積能夠供養的人口牲畜數量極其有限,現在馴養馴鹿還有隨季節在苔原帶到寒溫帶森林草原南北遷徙的習慣,養馴鹿幾千年了,在蒙古時肯定是有的。所以蒙古所統治部族的活動範圍肯定是到達北冰洋的,只是沒有在官方記錄中而已。另外當時的「林中百姓」以他們的生活和交通方式,其分布範圍是非常廣泛的,證據就是作為北亞原創的拜物宗教--薩滿教的分布從芬蘭一直到楚科奇半島都有,中國的北方也受到很多影響。
鄂溫克族分布圖
維基百科提供的通古斯族分布圖
如果說這些都還是戲說,那麼當年那邊就沒有別人了,有個組織的都臣服蒙古了,還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哪些地方不屬於蒙古呢? 不多說了,下面來放幾個大招吧!我們知道1279年的時候,元朝郭守敬主持進行了著名的「四海測驗」,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據《元史.天文志》記載:「設監侯官一十四員,分道而出,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 」這裡重點講述下這27處測量點。根據《元史.地理志》記載,原文錄下:
南海,北極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長一尺一寸六分,晝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
衡岳,北極出地二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無景,晝五十六刻,夜四十四刻。
岳台,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一尺四寸八分,晝六十刻,夜四十刻。
和林,北極出地四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
鐵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五尺一分,晝七十刻,夜三十刻。
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
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強,夏至晷景長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
上都,北極出地四十三度少。
北京,北極出地四十二度強。
益都,北極出地三十七度少。
登州,北極出地三十八度少。
高麗,北極出地三十八度少。
西京,北極出地四十度少。
太原,北極出地三十八度少。
安西府,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半強。
興元,北極出地三十三度半強。
成都,北極出地三十一度半強。
西涼州,北極出地四十度強。
東平,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太。
大名,北極出地三十六度。
南京,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強。
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揚州,北極出地三十三度。
鄂州,北極出地三十一度半。
吉州,北極出地二十六度半。
雷州,北極出地二十度太。
瓊州,北極出地一十九度太。
看到了嗎,這個北海是北緯六十五度啊!我們按河南登州的東經110到120度之間算,這個地方也就是在現在的下通古斯卡河和維柳伊河北部。河南登州的天文台很大的,估計在北海也是修了個天文台的,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什麼遺址在了。能夠在這個地區組織這樣規模的測量已經足夠說明蒙古的統治達到了「北海」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我記得史料裡面記載的北海其實是貝加爾湖並不是北冰洋
有人的地方,有人爭奪的地方才談邊界。沒有人煙的地方,就無所謂邊界了,沒有邊界。
成吉思汗出身於外蒙古,接近西伯利亞的泰加森林(其中是「林木中百姓」),比起南宋來,更接近北冰洋。當「林木中百姓」被征服、整合進蒙古,他們稍微向北一點劫掠,就到北冰洋了。《成吉思汗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另據《馬可波羅行紀》記載,蒙古人常常定期搶劫屠殺北冰洋居民,獲得他們儲存的珍貴毛皮。他們類似於愛斯基摩人,住冰屋,原始「蒙昧」,極其容易對付,如同收割馴鹿一樣。個人認為,即便蒙古人沒去過北冰洋,只要是有人去過,而這個人服從於蒙古,那蒙古的疆域就算到北冰洋了,反正當地又沒有其它勢力怎麼算都行
那地方本來就沒幾個人怎麼征服?
推薦閱讀:
※是什麼促使蒙古人有打遍天下的想法?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個說法是否過於偏激?
※明初山西洞洪大槐樹移民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朝的四等人分法和印度種姓制度中的四等人分法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元朝在滅亡時退回蒙古本部繼續維持政權,那麼其它三個蒙古汗國在被消滅時有沒有退回蒙古本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