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的「原聲大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大陸不興這個,唱片都沒什麼人買,商業上應該不會很掙錢。藝術呢?是否有比出碟更好的方式去推廣優秀的電影配樂。


就大陸來說,電影的發展到目前都還是初級階段,質量低劣,市場本身就不成熟,就不要再去考慮太多的周邊因素了。我們姑且把題主的範圍擴大到好萊塢市場。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得先重新明確一下電影音樂的定位:

電影音樂是一門依附於電影的藝術

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就肯定有它獨特的商業價值,而對於電影音樂來說,這個商業價值的受眾則很明確,一方是影迷,一方是樂迷,當然還有二者交集群體。既然有受眾,我想資本家們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市場。就如@冷哲所說的那樣:

蚊子再小也是肉

而就目前來說,發行電影原聲大碟確實是推廣電影音樂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對於片廠、唱片公司、作曲家、樂手、工會、樂迷、影迷來說是七贏的局面:

  1. 對於片廠來講,發行一部電影,然後將該片的電影音樂版權打包給唱片公司,自己可以通過版權買賣收回一部分音樂製作費用的投資;
  2. 對於唱片公司,目前有常規渠道和限量渠道分別發行最新的電影音樂唱片和早期的經典唱片:最新的唱片通過大牌作曲家效應還有流行音樂效應(千萬不要忘記了流行歌曲在電影音樂唱片中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那個牛X閃閃的1200萬張銷量的《泰坦尼克號》原聲帶,其實就是最後一首《我心永恆》推動起來的,所以題主也千萬不要把音樂範圍僅限於配樂上),這兩種流行文化盈利;後者則通過數千名骨灰級粉絲和某部影片忠實影迷盈利,雖然每種限量唱片(僅計算單碟版唱片)盈利僅在一萬至兩萬美金左右,但對於每個唱片公司一年40個左右的發行品種,和僅數人的運營團隊來說,足夠賺錢了;
  3. 作曲家則通過原聲帶發行有唱片發行分成的收益;
  4. 樂手也通過原聲帶發行有唱片公司向自己所屬的工會支付的報酬這一塊收益;
  5. 樂手工會也通過唱片發行會得到每張1~2刀的收益;
  6. 樂迷、影迷就不談了,原聲帶這種官方發行、製作的音樂載體,無疑是音樂最好的傳播、推廣手段。

說了這麼多,題主回過頭來再考慮這個問題呢?

=========================================

最後指出以上回答者的一點點小問題:

  1. @東方雲,一般原聲帶發行是提前於電影上映,有時候則是同步,極少數是滯後。大多數滯後的原因是:沒想到原聲帶會很熱銷。舉個例子,《變形金剛》第一步上映的時候就發了一張歌曲版的原聲帶(主要裡面有林肯公園的歌嘛),結果到後來,很多人都問華納為什麼沒有出配樂版原聲帶,最後因為確實有相當大的市場需求,所以華納在電影上映了很長時間後才出版了配樂版原聲帶並很快銷售一空,現在還是絕版高價貨;
  2. @冷哲,這個,現在國內誰還買盜版? = =

如果你試過先聽原聲再看電影就知道原聲的重要性了


只看商業或許太片面了
回到電影的本源追溯,從電影誕生起,配樂的發展歷程就開始了,無論是最開始的即興現場,還是後來的米老鼠式配樂,發展到黃金白銀年代,從本質上來說,配樂跟攝影在電影工業里是平行的,獨立的,配樂師的權利是不亞於導演的,就像人一樣,看和聽是平等的,聾或瞎都是一樣痛苦的,如果你承認藝術有靈魂,鏡頭語言有靈魂,那聽覺語言一樣有靈魂,除了純粹為商業而獲利的配樂人,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優秀的獨立的作品,是可以傳承的作品,貝多芬、莫扎特幾百年來仍然流傳,你50年後還會記得閏土、謝娜或是JB、雷帝寫過什麼歌么?
流行音樂是快餐文化,而電影配樂,註定不是
只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人類文明發展,讓人類越來越傻越來越笨、缺乏動手動腦和獨立思考,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人類文明的倒退,體現在電影上的就是,去做一些所謂的拉片,所謂的解讀,都沒有好好去注重電影本身的內涵與靈魂
我從不否認,導演對一個故事的講述有著自己的看法和安排,每一個故事背後都有深刻的寓意,但我不敢苟同的是,現代電影學習中大量的拉片,有的地方需要,但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大量的進行這種怪異的行為,就好像現在中國教育體制下的語文教學一樣,例如:
魯迅:「晚安!」。語文老師:「晚安」中「晚」字點明了時間,令人聯想到天色已黑,象徵著當時社會的黑暗。而在這黑暗的天空下人們卻感到「安」,側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嘆號體現了魯迅對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
真的是好噁心,感覺
所有學習過一些東西的人,都有一個基本的常識,就是基本功,不管你是拉琴、跳舞繪畫還是做什麼,基本功紮實才能讓你走向巔峰,才能打開更大的視野,其實生活也一樣,當你擁有了科技,喪屍了這些基本的東西,你就再也無法發現很多其本源的一面,因為你的基本功,只能讓你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裡,連看電影都如此...............


一部電影,周邊投入了各種成本,當然是希望能夠從各個角度收回投資、賺取利潤。比如出主要角色的人偶、圖畫設定集等等。原聲音樂當然也是其中一個盈利項目。蚊子再小也是肉。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電影的原聲音樂,總是帶有主題,所以它的音樂天然就很有畫面感、質感。原聲音樂所聯繫內容,能夠遠遠超過一般的音樂。那麼即便製作水平略差,在聽眾的角度,也有特別的享受,更容易理解。比方說星際迷航的主題曲,如果單獨拿出來,並不見得有多優秀。但是一旦與星際迷航的主題聯繫起來,就顯得更加大氣磅礴。所以,原聲音樂也有其獨特的聽眾群體。

從大陸的角度來說。目前盜版還比較流行,可能不是很好賣。但是未來像亞馬遜在美國那樣既賣CD,又把各個MP3曲目分開來賣,應該也是可行的。


這樣就不用去優酷留言求視頻bgm了


有的原聲真的不錯~比如最近的《Pacific Rim》,還有《Inception》、《The Dark Knight Rises》和《超人:鋼鐵之軀》。我很喜歡Hans Zimmer的,如果有的賣,我是願意買的~類似TBBT里那樣的漫畫迷應該也會買像《The Avengers》的原聲吧~


原聲配樂的存在就是為了賣錢啊,毫無疑問。好萊塢先不說,你去查查《進擊的巨人》的弘野澤之的OST在ORICON專輯榜排過多少位,超過多少明星,OP《紅蓮之弓矢》在單曲榜佔了多少周前十再回來說原聲賺不賺錢吧。


只談個人感受,舉個例子我在看了《戀愛假期》《恐怖游輪》《潘神的迷宮》這三個電影,覺得電影里配樂(純音樂)讓我更加感受到電影里的氣氛,所以即使看完電影我也還想再聽裡面的配樂。每次聽都能聯想到電影里應景的場景,都能再感受一次,所以我覺得能出原聲真是太好了。


大陸賣不行是因為電影都不好看,誰還留意它的配樂啊?


比如宮崎駿的漫畫和石久讓的配樂,都是藝術創作,都有學習,欣賞,收藏的價值~


出唱片的意義當然是賺錢了……
也許還有推廣電影的作用,但一般出原聲的時候電影都下映了(上面指出這句不對)
私以為電影原聲的藝術性沒有高到需要用別的方法來推廣的地步。


推薦閱讀:

通常情況下,音樂會文案的曲目介紹內容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場音樂會么?
如何欣賞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類音樂呢?
在網路上聽到好音樂的最便捷的手段有哪些?
梅艷芳的唱腔有什麼特點,唱功如何評價?
有沒有那種讓人一聽之後就再也不想睡覺必須馬上從床上爬起來一分鐘都不能忍的鬧鐘鈴聲?

TAG:電影 | 音樂 | 電影原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