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驢得水》感覺很壓抑怎麼辦?
剛剛看完《驢得水》,看完感覺好難過,很壓抑。
因為我不知道如何用社會心理學解釋這一切,或者是用別的什麼理論解釋也好。
我也不知道如我是鐵男/校長/一蔓姐我該怎麼辦,尤其是槍聲響後。
不過走齣電影院同伴卻一臉正常。
沒事,那只是電影而已。
生活會讓你更壓抑的,到時候你就不會太在意電影里的事了。
我想了一整晚,大概是因為我們太幸福了。
我們太熱愛陽光與美好的東西了。
我們被保護得很好。
所以我們看見赤裸真相的時候會壓抑,難以接受。
我想了一整晚
然後決定
大概是你的生活太幸福了。
心情極度抑鬱的我本打算看個喜劇片,結果前半場的搞笑彌補不了後半場的人性的醜陋帶來的傷害。特別是一曼自殺了,失落也是解脫。於我也是。
謝邀。
今天特意去看了這個。
先隨便說幾句。感覺這電影,我並不知道怎麼緩解看後的壓抑,只能分析分析為什麼會格外的壓抑。這部電影,讓人覺得難受深刻的印象,應該是反差了吧。
站在觀眾的角度:
最開始反感過一曼。
同情老裴。
錚錚憤青,鐵男。
各種任性作死,佳佳。
然後開始反差,徹底的反差。懷疑導演是不是一個對稱狂魔。
劇情開展了,反差開始,先說主角們吧。
第一組,一曼和老裴。境遇調換。
一曼一上來,就火力全開的撩銅匠,試問如此挑逗一個傻乎乎的彷彿情竇初開的銅匠君,真是犧牲嗎?一曼撩的太突兀,讓人覺得她婊氣十足。她這個刻畫的雖然突兀,又襯托出老裴的一點點可憐與失落。
老裴一廂情願的對一曼寄託,一曼明確拒絕了,一曼隨隨便便就和一個銅匠好了,我能給你一個承諾一個守候,你卻依舊選擇放浪,典型的因愛生恨。
一曼不斷被攻擊,被折磨,老裴呢,諂媚的變成了一個財迷。
直到他罵了一曼開始,他還覺得他是最受傷的那個人。他的形象變得可惡,一曼變的有些可憐。
心裡有一曼時候,錢又算什麼?
心理恨一曼時候,錢什麼都是。
錢沒有改變老裴,是愛不到改變的。
第二對是鐵男佳佳。
鐵男上來就動不動弄死這個弄死那個,一槍打過去了,老實了。那不然呢?被斃了抑或?
佳佳呢,不跟那耍小孩兒脾氣,驢能死?
這兩個人也很有意思。鐵男給人的感覺可是個典型的硬漢,一槍後就嚇得不輕,老實了。
佳佳呢?自己賭氣結果鬧死了自己的驢,沒老實,又被逼的沒轍差點搭上自己這一生。
這倆人也挺逗,彷彿在告訴別人一個結果,反抗或者順從,結局其實都沒太多改變。
校長呢?
他的衝突最強,內心從不想抽身到抽不開身。
為了一個夢想,差點搭上了自己的閨女和命,一切結束後,繼續自己的夢想。
老裴其實只想得到一曼的注意。這是為什麼他寧願當個混蛋也要那樣做。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給你一個承諾。
一曼需要的也只是自由和快樂。她從沒說過我喜歡你你也要喜歡我。
我想要的,是想做什麼做什麼。
一個控制欲強的和渴望自由的人的碰撞。
佳佳心裡知道鐵男喜歡自己。
那你以後別來找我了!我不喜歡你這麼慫的樣子。
那要我怎麼樣,不慫,死的樣子嗎?
來,咱們聚聚氣。
光頭一上來是個通過無法正確措辭提供喜劇包袱,一下又變成了一個鐵面死神。他的反差也不小,從他不在用錯成語開始,故事就進入了高潮。
通篇變化最大的,莫過於銅匠了吧。
來修鈴鐺修的財色兼得,可幻想自己是迷人的男主角就有點逗了,這是下半部的主旋律。
他沒有做任何努力,就想號令天下,那是不可能的。他發泄出自己的不滿之後,結局大概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頓胖揍吧。
這部電影有些時候確實很壓抑,體現的也是反差。
美好的,佔據主動的一曼變得身不由己。
鐵男像條狗一樣的求饒時候,我知道他再也不敢拿起剪刀了。
校長沉默,顫抖的時候,更多的是,無語吧。
權利決定一切。
整部電影沒有藉助太多紅色歷史,幾個片段諸如延安和委員長,讓我們先有了一層年代壓抑感。
之後開始親手摧毀最有個性的兩個人,一曼、鐵男。
再後是破壞所有歡樂的細節,比如光頭不再詞不達意了,老裴緊張不再鬧肚子了,佳佳也不再抗爭了。
最後,黑色幽默的結局。扼殺一切壓抑感,也扼殺了一切我們期待的奇蹟。根本就沒有奇蹟。小人物,自生自滅吧就。
結局,關於照相的那一幕,之前出現了一次,讓結局的那一瞬間不那麼傷痛。反倒是彈球掉落的那一幕,更讓人覺得惋惜。
看完以後並不太覺得壓抑,許是因為心裡多半有所準備吧。或者是看到了這種前後突兀的對比。
如果開始不反感一曼,就不會因為她的變化而難過。開始不期待鐵男,也不會被他的卑躬而感慨。
世間的事,一半是不美好,那另一半,就是身不由己吧。
對不起,我並不太同意回答中「看完感覺很壓抑可能是因為你之前的閱讀面積太窄,閱歷太單一,審美口味比較偏頗」
這表明如果你閱讀面積廣泛,閱歷豐富,審美口味多樣,你是應該不會感到壓抑的。
對此,我並不太贊同。
因為同樣,我是感到壓抑的。我希望甚至堅持不讓自己感到司空見慣甚至理所當然,雖然在現實里(即使不是體制內),故事天天都在發生。
我認為感到壓抑是因為《驢得水》中人物真實可感。人有道德這個概念,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人對於悲劇或者有悖於道德所發生的事是感性拒絕的。
但這比麻木好。
雖然他可能並不能改變什麼。我也不知道如我是鐵男/校長/一蔓姐我該怎麼辦,尤其是槍聲響後。
鐵男和校長怎麼辦,你就怎麼辦。這是大多數精明人的選擇。
張一曼是栽在自己的天真浪漫。至於裴,我只想起一句名言——自尊真是一個醜陋的東西。
孫佳。。。。這純粹是影片為了過政審硬塞進去的角色,不提也罷。
你看完感覺很壓抑可能是因為你之前的閱讀面積太窄,閱歷太單一,審美口味比較偏頗
1.要看題主是想要問怎樣才能不壓抑呢還是為什麼壓抑了
2.一般看到深刻題材的影視作品,尤其那種看起來很壓抑的,想要自己不壓抑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看更壓抑的,另外一個就看同水平但看起來很輕鬆的。看更壓抑的有個副作用,就是看多了可能會變得麻木,三觀不堅定的受不了。看同水平但是很輕鬆的就會好一些,至少讓你覺得人生在世還是有希望的,人性裡面並不完全都是邪惡的。這些作品可能有點雞湯,但我覺得人如果性本惡,人的一生都在和惡念鬥爭,那麼這些作品就是人對抗惡念的武器,適當看看還是很有用的。
3.如果想問為什麼壓抑的,我覺得吧是因為一般人越有同理心,帶入到影視作品裡面就越容易。影視作品一般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源於生活的部分讓觀眾帶入到作品裡面去,而高於生活的部分會讓人思考人生。《驢得水》源於生活中各種利益角逐,高於生活在女性在利益角逐中有的那個悲劇結局,是個好作品。
我特么也是,趕緊打開絕地求生玩了24小時然後吃了安眠藥睡24小時,不然腦子裡一直想
作者:富貴豬
鏈接:如何評價電影《驢得水》? - 富貴豬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影片中,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個錯誤如何生長、蔓延、失控,然後捆綁著所有人邁向深淵。這場鬧劇的中心,無疑是銅匠。
那就從銅匠談起吧,談一談他到底是銅匠,還是呂得水。在我看來,這是全劇最悲情的人物。他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被捲入,不知道去向哪裡,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他對自己身份的模糊感,和兩個詞有關:力量、新生。
關於力量。「你在我眼裡就是個牲口,你還真把自己當人了?」張一曼,這個女人,睡服過他,還贈與他一縷頭髮,卷卷的,很好看。被這個女人,罵作是一頭牲口,他感情受到了徹底的傷害,於是要本能地回擊。可是,一個可有可無、別人可以隨意傷害的銅匠,能做什麼呢?對了!銅匠不行,呂得水行啊!他是漩渦的中心,是有力量的。他現在需要化身成為呂得水,借呂得水的力量報復這一幫欺騙他、看不起他、利用他、利用完還罵他的所謂知識分子。
如此,之後的不斷作怪,充滿癩蛤蟆的即視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釋。不過,這個解釋還不夠,因為它最多將銅匠定位為小人或渣滓。而我認為,給一個人貼標籤,是不負責任的,最起碼是在偷懶。所以我們來看下一個關鍵詞。
關於新生 。我本是個銅匠,你們為我打開了一扇窗:生活除了面對一隻粗糙的悍婦、別人的輕視、單調的苦力,原來還可以有女人的風情、外界的尊重、強烈的存在感!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陽光灑了進來,同時看到的,還有自己的不堪。於是再也不願回到那片黑暗。
我們想像這樣一幅場景,一個戴假肢的人掉到了水裡,上不來,又下不去,只在水面掙扎,滑稽又令人悲傷。而當他從靈床上滿眼渴望又滿臉鬼相地坐起,說出我要去美國的時候,像極了那條在水面掙扎的假肢。此時,黑色幽默達到了頂點,極盡滑稽又極度可悲。呂得水,只是一個象徵,象徵著著很多很多扇窗戶,象徵著無邊苦海中的一根木頭,象徵著對不堪生活的否定和逃離。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見過光明。
撕開渣滓的標籤,我更願意說他是悲情的。即便殺死了真正的驢得水老師,他也做不了呂得水,但是銅匠他也回不去了。於是,這個悲情的人物,永遠地漂浮在了水面上。偶爾夢囈一句:Nice to meet you!
好,說清楚了中心人物,再聊一聊其他幾個人。
裴魁山。
「你們是故意的,你們都欠我的」 。
人渣的形象,在對張一曼的辱罵、控訴中揮灑的淋漓盡致。而人渣這個標籤背後的東西,我們同樣很感興趣。
他的世界崩塌於一曼睡服銅匠的那個晚上,屋內的燈光和喘息聲讓他陷落。我裴魁山那麼深情、那麼真心地向你告白,想跟你過一輩子,你卻在我眼皮子底下睡一個臭烘烘的銅匠!於是有了這句話:「你有什麼資格挑別人?你就是個公共廁所 !」碎了一地的自尊心。他選擇以佔領道德高地的方式,避免墮入自我否定的深淵。
所以,比起人渣,我更願意說他是虛弱的,他只有讓自己以一副人渣的面孔出現,才能面對這個世界。人渣的身份和心態,正是他存活的合理性和前提。因為你們是故意的,你們都欠我的。這就是他面對世界的方式。
張一曼。
「來,讓我睡服他。」
廣大女同胞的新一代精神領袖。十分明確自己的邊界,懂得和人保持合適的距離,乾脆利落,哪怕以傷害的方式。活脫一個現代社會的自由人。是什麼撕碎了她?互相傷害。被她傷害過的兩個男人回過頭來撕咬她,牙齒格外的鋒利。
剪頭髮的時候,音樂響起,給了眼睛一個特寫。說實話,那雙眼睛無論如何也稱不上美麗。但是令人心碎,因為我們內心深處渴望那種洒脫。當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後,那個洒脫的女人就已經死了。後來在混亂中遞來了一把槍,是必然的。因為有人可以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換一種方式面對這個世界,繼續活下去。張一曼不會。
校長。
「這就是我一輩子的夢。」
形象不豐滿,全程和稀泥,錯誤的發起者。整場風波似乎就對他一個人沒有震動。嗯,偉大的烏托邦堅守者。
鐵男。
「我不是慫,我沒有辦法,人家有槍!」
一條漢子。這條漢子在被槍嚇過一次之後,徹底跪下了,從靈魂到肉體。
佳佳。
「你太幼稚了,你就是一小孩,你什麼都不懂。」
剛開始有一個驢棚著火的場景,只有佳佳一個人在瘋狂地救火。孩子的邏輯很簡單,因為著火了,所以要救火。同樣,在整個局面像一團鬼火般肆虐時,她又站了出來:「有什麼不敢面對的啊?你做錯事你不該承擔後果嗎?你現在要做更錯的事,你要承擔更嚴重的後果。」簡單,有力。
遺憾的是,這把火她同樣沒能撲滅,還差一點成為了犧牲品。
片尾,坐著馬車,揮揮手,將這一團光怪陸離連同自己的少女時代甩在了身後。
特派員,羅斯先生。
兩個符號而已。一個代表槍,一個代表錢,共同象徵著強力。這種強力造就了一個怪異的物理場。人性的脆弱、饑渴、恐懼,經由這個怪異的物理場被放大,直擊底線,吞噬美好。
我們看完一圈之後,再把目光放到銅匠身上。為什麼這麼關注他?因為銅匠不僅是鬧劇的中心,他對自己身份的模糊,更是局面發展的縮影。我們根據他不同階段的自白,進行線索分析:
1.「呂老師?叫我銅匠!」那個時候,銅匠就是銅匠,一身破爛,滿臉無知。在他剛剛被卷進來的那一刻,鬧劇拉開帷幕。
2.「什麼銅匠?我是呂得水老師!」銅匠橫下心來要做呂老師的那一天,局面走向真正的陰沉:槍聲響了,一曼瘋了,鐵男軟了,驢得水死了。
3.「別讓那個婆娘帶我回去,那種日子我過夠了!」銅匠穿著入殮衣,裹緊呂老師的身份,此時鬧劇也走向最荒誕的一刻。
對這一切按下over按鈕的,正是那個婆娘。
之前,我們看到了鬧劇中的每個人。剛剛,我們又看清了一條小線索—銅匠的身份問題,它和整個局面的發展一一呼應。
至此,我認為,我們終於可以用幾句話來描述: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校長點著火,每個人由於各自的理由,爭搶著扭動方向盤,再加上金錢和武力的持續供油,這輛臨時組裝的菜車終於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風波過後,一切好像回到了從前,但是一切都變了。在強力作用下,人的不堪被無限放大。相親相愛到互相傷害,距離太短。老實本分、自由洒脫、勇敢剛毅紛紛陷落,有的屈服變形,有的戛然斷裂。
我們站在一旁,目瞪口呆。
是的,這是一個悲劇。
悲劇在於,之前太美好。
悲劇在於,結束建立在偶然性上。
悲劇在於,你不知道,誰該為此負責。
悲劇在於,並沒有給出任何的解決方案。
悲劇在於,這個故事和我們並不是沒有關係。
因為,我看到:真正的強力,可以撕下層層文明外衣,赤裸的人性暴露無遺。我們中未必有多少人經受得住類似的考驗。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比如對女權主義的推崇、對知識分子的諷刺、對及時制止錯誤的重視......
而我想說的是: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
我在銅匠身上,還看到了一點。那麼,讓我們的目光再度回到那個悲情的人物。
我們很清晰地看到:銅匠就是銅匠,當他要摒棄自己,做別人的時候,他就什麼也不是。nothing!
好了,我要提一個問題:
一個人究竟應當做自己,還是爭搶著去做別人眼中的某某?
很好回答,也很難回答。
但我想,你一定有你的答案和理由。
以上,是我對《驢得水》的個人解讀。
祝秋安!
富貴豬 於上海
(我的微信公眾號:一隻天生富貴的豬。歡迎關注)
那些說是因為題主生活太幸福的真是…我不想知道各位多慘,我只想問你們真的是把這電影當喜劇看的?越看越舒心嘛?
我也越看越壓抑,我確實是菜鳥是fish,但我越看越壓抑是因為這電影里的每個人身上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能不壓抑嗎,不怕笑話
那天我想找部喜劇看。喜劇欄目里有部片叫驢得水。
看了驢得水,看的直接非常壓抑了。
驢得水這部片根本就不是部喜劇,連黑色幽默我都沒看出,在我看來就是赤裸裸的對現實的反映,是悲劇。
對我衝擊最大的就是一直很強硬的周鐵男面對掏出的槍來時的一跪,本以為他只是忍辱負重,還會找機會反抗。沒想到他卻被槍嚇怕了。
他說他無力反抗。他要混進他們的圈子。不過就算他混進權利圈無非是與惡龍纏鬥久,自身亦成為惡龍。也不再是那個敢於反抗的青年了。
孫佳劇中去了延安,去了有希望的延安,沒有權勢壓迫,人人平等,追求自由的延安。可現實中的「延安」是不存在的。
另外我發現回答這個問題的很多人都是學生,想來他們也是感同身受者。可能學生不怎麼接觸社會的黑暗面,才會有這麼壓抑的感覺的。
不過我想說,我們看到陰影,是因為我們身後有光明。
我們一路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保持初心。
我也是這樣的。看完了後內心感覺被什麼壓住了,心痛,思慮甚多。鐵男的下跪和一曼的自殺更是給我很大的衝擊,我們能否堅持…能否守住底線和原則……
我也是,憋得不行不行。又哭不出來。真的羨慕一個朋友崩潰以後哭的哇哇的
我就是哭不出來!!!以為是喜劇,結果還是悲劇收場,看的很壓抑,只有銅匠老婆出場片段笑了。
這種壓抑感是被生造出來的,並不自然。我能接受許多人捧這部電影這個事實,許多我不喜歡的電影或小說,都有大量擁躉,我覺得正常。不過這部電影從宣傳到劇情,假借喜劇之名,生造悲情,混淆邏輯,有種請君入甕的感覺。我覺得這不道德。大家現在捧它,片方的目的達到了,我為此遺憾。也可能是我感受有偏差,有空我再看一看。
銅匠在外界因素刺激下顯露出更深的人性,讀書如此,學校門口的「學做人」更是諷刺
是的,不知道怎麼解釋這種感覺,很多的黃色笑話中瀰漫著濃濃的悲傷,當把神像搬出來的那一刻,是不是就意味著悲劇開始,所謂的思想也居無定所了。
我也很壓抑,回來以後還哭了很久
我直接就反射到自己身上了
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甚至可能做的還不如他們好
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生活
看起來再美好 黑暗也一樣很多
推薦閱讀:
※豆瓣電影評分能否人為操作?《一九四二》兩極分化的評價是真實的嗎?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好看嗎?
※為什麼在看《歸來》時,觀眾反應相差這麼極端,一半人難過,一半人不停地笑?
※如何評價電影《港囧》?
※如何評價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