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來了,傳統設計院還能殘喘多久?

最近,大概跑了二十幾家甲級設計院,真正做Bim的就只有三四家而已!對於Bim擁抱熱度不夠,在如今大趨勢之下,傳統設計院還能殘喘多久?


這個問題沒問好,尤其是問題描述沒寫好,導致知乎er們沒注意到」傳統「二字,還以為在隱射所有設計院。因此,尤其是設計院的同志們就不太高興了。


題主所謂的「傳統」,是指「沒認識到BIM的大勢所趨,固守自封,繼續並一直走CAD的老路子「的設計院?

如果是的話,我個人覺得快到頭了。


當然了,設計院里的人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大部分都會審時度勢,而且技術水平很快就會追上來的,只是先到先得。不過BIM是個系統性的技術並不是單獨一個軟體這麼簡單,想技術整合,還是難度很大的。小院肯定會點吃力,何苦一旦落後了,還要追趕其他大院。

題外話:設計院里的年輕人,尤其是剛畢業的,有時間還是多學習一個,不要什麼都聽院里的老同志的人生經驗,因為時代已經變化到他們都反應不過來了。


無論有沒有BIM的概念,業內的趨勢都是在往信息化的方向走。

畢竟人類會犯懶的,有先進的方法手段能夠提高效率減少錯誤,是誰都會去用。

12年BIM概念還沒起來的時候,pkpm出了paad模塊,探索者也更新了梁出圖模塊。

這些都是AutoCAD下的對於梁數據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生成的梁是三維的,印象中梁尺寸數據還能跟「梁」立方體進行聯動。

只是後來BIM概念火了起來,Revit等平台開始應用,很多廠家轉去為新平台開發插件或者自己開發平台。

設備這塊,也就前幾年,甚至還有用AutoCAD進行管線綜合。

與其說大家在往BIM走,不如說是在往信息化的方向走。

現在設計院都不太願意往BIM方向投入,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是本身施工圖效率就已經很高了,單純在設計階段做BIM正向設計,確實不能提高很多效率。

但很容易忽略了一個問題,傳統的建築設計院業務,也就是到施工圖為止,行業足夠成熟,產值效率是越來越低的。

所以很多設計院也在尋找其他方向,要麼把一些施工階段做的事情前置,比如做管線綜合、鋼結構深化,或者推動參與裝配式建築,甚至直接主導去做EPC。這是跟有沒有BIM技術是沒有太大關係,很大原因是設計院人均產值在減少,不得不尋找新的盈利點。


設計行業不會消亡,各家設計院看各自的道行,或行業地位、工作內容、工作模式改變,或消亡。

技術的變革不會讓一個行業覆滅,但會給這個行業格局帶來改變,適者生存!君不見大如微軟、蘋果、IBM起起落落,最終找准方向和位置再現輝煌,而Sun、諾基亞、摩托則沒落甚至消失。
就建築設計行業來看,BIM只是新的技術和工具,以更直接的方式進行設計和瀏覽,未來有可能替代CAD,進行正向設計。但設計的內核是設計資質和專業能力以及藝術修養,切換到另外一個工具不會改變這些,從畫圖板到CAD設計院一直存在,君何見BIM諮詢單位可以自行設計了?目前主流還是BIM協助設計發現問題罷了,而且BIM人員的專業水平也有待提高,不然設計的房子你敢住?此外這個行業接受和消化BIM也要時間的!

其他答案裡面都在討論BIM費用越來越低,無法競爭。然此乃用自己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怎麼比?既然問題都找到了,也有解決辦法。

  • 降本增效。BIM帶來了技術變革,那麼是否可以充分利用相應的工具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呢。現在BIM市場上翻模、建模、出圖等工具百花齊放,大可多試試。選取其中滿足自身要求的或者委託開發甚至自研來降低成本。--廣告分隔符--模術師就是一款不錯的插件【每周一技】帶你玩轉isBIM模術師——【一鍵加百葉】
  • 專業於某一領域,構建競爭壁壘。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經驗積累,在某一細分領域做到行業前列,並持續保持,比如路橋、市政等等,賺取溢價。
  • 綜合服務,提高附加值。現在BIM諮詢已經非常成熟,很快BIM諮詢內部也會出現低價競爭的情況(其實現在的價格就已經下降了很多了)。設計院完全可以從設計、BIM諮詢甚至總包方面,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不要限於建模的低價競爭泥潭。

固守自封只會滅亡,不被BIM取代也會被施工單位、業主收了!

碼字不易,關注點個贊吧。


大家都做bim了,設計院就直接bim出圖了,設計費一分不多,你說bim還能殘喘多久?


大家只在講技術是不完整的。這次技術變革與二十年前的脫圖板換電腦不同,當年是大量年輕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主力替換老一代工程師,老工程師們不換理念就下崗;這一次是少量的BIM先覺者和一批迷茫的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與二十年期間站穩腳跟的少壯派爭奪市場主動權,阻力之大超出想像。所謂BIM技術不成熟、無經費、花時間等都是借口,只要找對軟體即可解決。


其實BIM這個東西根本不是新東西了,前一陣子跟我父親聊天,他們在25年前就已經嘗試過三維設計了,當時建築師接受度比較高,結構師和現在一樣勉勉強強,但是設備直接GG了。別看幾十年過去了,建築工程設計行業根本沒有什麼進步,別以為你用了新的軟體,BIM就能一飛衝天了。真正的癥結不在於軟體,而在於工程行業的組織結構。建築設計行業一直被建築師群體把持著大權,建築師不斷自吹自擂提高自己身價,貶低其他專業身價,造成了現在建築師人數多,設備專業人數少的尷尬境地。又因為國內建築師普遍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就是因為理科學不好才學設計嘛),導致行業的技術層面的極端落後。再加上建築師尤其是方案設計師往往根本不在乎建築的實際屬性,瞎畫亂搞,也不注重建築的文化內涵,導致國內建築工程的細節設計基本都由建設承包方自行設計解決。造成了設計階段瞎設計,施工圖階段僅僅是行政審批,建設階段信息匱乏管理混亂質量低下的弊病。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不是靠什麼BIM技術,不是靠什麼信息化,主要還是要提高設計師的科學素養。如果設計師素養不能提高,就得靠組織管理來打通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流程,說白了還是要錢啊。設計師收入不到程序員五分之一,誰給你考慮那麼多啊,按照誰利益大誰責任大的法律原則,設計師根本就是任憑洪水滔天的狀態。

記得我一個搞金融的好朋友跟我講,他·認為設計的成本應該占產品成本的千分之五,我聽了之後突然覺得很有道理。雖然設計成本多投入一倍可能把經濟價值提高几個百分點,但是這個影響甚至達不到5%的社會成本控制容差的慣例比例。而且項目千差萬別,也無法實際反映出數據。一個不能向社會證明自身經濟價值的行業是無法發展起來的。


首先BIM軟體,不管是Revit還是ARC,確實可以明顯提高做普通建築的效率。哪怕是刷圖,效率也比天正高。真正棘手的是設備,因為做設備需要輸入豎向數據,工作量是增大了。但是建築專業,效率是比天正高的。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抵制呢。原因有3

1、學兩個東西,都比圖板轉CAD困難。圖版轉CAD思維方式還是一樣的,只是把丁字尺針管筆換成了滑鼠。但是從CAD轉BIM,思維方式就變了,從面向過程變為面向對象。這種轉變導致了在輸入信息的環節變得很瑣碎和複雜。而用CAD這個環節是沒有的。

所以一開始用的感覺,就是怎麼這麼麻煩。當然了這個麻煩適應了以後,就會體現驚人效果和便利。這個用了就知道。至於怎麼輸入信息是高而簡潔的,這就是很多用的好得那時間和項目堆出來的。是經驗和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了。

2、BIM的好用,Revit嚴重依賴於樣板。軟體自帶的白板樣板,就想相當於那CAD畫圖,連線型都不對,怎麼用怎麼不爽;定製的很好的樣板就相當於一下子跳到天正,怎麼用怎麼爽。如果你只會用軟體自帶的白板樣板…………那麼,呵呵呵呵。這個問題大部分培訓班和教材是不會說的。所以一開始用,用白板樣板,還遇到瑣碎而複雜的信息輸入,這個學習曲線有點陡峭喲。

好樣板得出錢去買,或者自己專門研發,那種習慣用點免費盜版,在找幾個實習生就開始弄得觀念是不適應了。

ARC也有很坑爹的地方,雖然用過都說畫圖比Revit好用,但是這也是在按照中國本土化做的比較好的前提下,ARC最坑爹就是本土化設置不能像Revit一樣用樣板保存,每次版本升級得重新設置一把…………而且,ARC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不如Revit的

3、哪怕Revit、ARC製圖比天正效率高,但是學習成本不低、回報周期太長呀。如果僅僅是畫圖,需要用幾個項目,才能進入好用的階段,很多人是很難下決心去做這個轉換的。做BIM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出圖。為了出圖其實意義不大。而在於做其他,當然其他是什麼,估計就是各家做得好的贏利點了。會說清楚的,很少很少。畢竟,人家好不容易在設計人員過剩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路,剛剛進入藍海。

至於說軟體只是工具的,主要是設計。用算盤和用計算機的區別只是計算工具的不同嗎???主要是設計,真對自己的設計能力,如此自信?????呵呵呵,這可關係到飯碗喲

而且我在提醒某些人一下,不要以為花費巨大精力去學BIM的人是笨蛋,如果沒有巨大經濟利益的刺激,憑什麼那麼上心!!!當年註冊師考試為啥一下子火爆,掛靠費上漲呀,03年註冊建築從3~4萬一下子長到12萬,註冊設備,供電的喊出100萬3年………………一下子畫圖的都瘋了!人是要為自己的閉塞和遲鈍買單的!


我們說BIM來了,傳統設計院怎樣怎樣,其實並不是說傳統設計院會被BIM擊垮。是我們自己覺得被夾在固有模式和BIM潮流之間產生了不安全感,然後通過把這種感覺轉移到更大更抽象的群體對象上來緩解自己的緊張。不要說長久來看,即便是可見的未來必然也是走上BIM這條道路,沒有人會不改變,這就像你跑著跑著一輛車開過來,你在想它會不會把你碾死,沒有人會擋在那裡被碾死。所有人都會上車,這輛車也歡迎所有人同乘,除非是不想干這行了,無論是學習成本,還是具體問題都不是問題。自打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就沒有從先進的生產方式退回到落後的生產方式過一次,各行各業一次都沒有。話說,當我們都開始一條一條的分析了具體問題了,拿它不就是真的在你眼前了嗎?傳統設計院轉型還是死去,還是多擔心擔心市場,擔心擔心自己的組織模式,實在是擔心不到BIM上來。


看到標題,忍不住進來強答一下。

BIM確實如各位所說,已經不是一個新東西,從先驅者ArchiCAD推出概念,現在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傳統設計模式之下,在之前建築的黃金十年里,手繪構思+CAD製圖+SU推敲+效果圖公司,是能夠滿足市場大部分火爆的需求的。而現在建築熱潮減退,在當前的環境下,BIM給大家帶來的反而是繁瑣的操作與複雜的接受過程。雖然掌握軟體並不難,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即使在少量重量級項目中BIM能夠帶來切實的利益與效用,但是畢竟市場大部分還是較為普通的建築,傳統模式仍然可以手拿把攥。除非BIM帶來的便捷性與出圖效率、以及後續的審圖、綠建、等等一系列流程中有著無與倫比的效用,不用不行,否則,對其能否順利施行仍然不抱有樂觀的態度。

BIM是一整套流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廣與自下而上的反饋。國家的方向是沒錯的,早晚,我仍然相信經過與行業的碰撞與改良,BIM會成為建築設計行業的有力武器。但是是否成為主流,仍然有待觀察。在行業全局下,CAD對於繪圖板是完完全全顛覆性革命性的。但現在無論是Revit還是ArchiCAD,我個人還沒有看到如前者的對比那麼強的替代性。現在設計成果展現核心還是圖紙,還沒到模型。

我並不是直接接觸BIM的,主要還是在做方案,一些細節性的東西,全局性的成本降低與效率提高也不是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隊的的事。是一個系統的事情。設計院也在BIM的探索,組建BIM團隊來進行與現在各方面的接觸與調整。在內部交流上,也有著真BIM與假BIM的稱呼。真BIM,即從方案大致定好與到至少出施工圖,都是用BIM軟體操作與BIM概念來管理。也是由於實力問題,各方面的問題仍然有很多,可以說是跌跌撞撞。假BIM,就是擴初或者施工圖大致完成後,再接入BIM來運作與繪圖。奇怪的是,後者的流程竟然大部分還走的快一些。這種現象的確值得深思。

BIM也是參數化的一種,雖然對BIM且拒且迎,但是參數化的運用現在已經深入人心。當今的時代,「快」是非常有力的武器,隨著一般性的設計慢慢走入套路化,參數化帶來的效率的提升是喜聞樂見的。說個題外話,雖然答案下一片哀鴻遍野,但是我期待著各位有志的先驅者能在當今的環境下殺出一條血路,帶著自己的思考,少一些對著環境下風向固定的投機性的努力。BIM是人提出來的,而合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說的不好,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


只有三四家設計院在用bim,趨勢在哪裡?「苟延殘喘」這詞用的,有種「三人對三百人形成合圍之勢」的氣魄,一股特有的無畏樂觀的革命者精神。
說正經的,個人認為,如果把bim視為一種項目組織形式的革命,本質是利益分配的優化調整,設計院只不過是流水線的一環,無法統領全局。所以讓設計院擁抱bim,設計院不僅沒有動力,也沒有那麼長的胳膊去整合所有環節。
如果把bim視為一個工具,那就更沒意思了。bim只是一個軟體,就像cad一樣。有人說現在沒有用繪圖板的設計院了,老設計院被淘汰了,搞笑,事實是設計院都在用cad,連我單位快退休的老師傅都在玩pkpm,繪圖板被淘汰了,而不是設計院被淘汰了。。不要小看設計院的學習能力,一個軟體何難之有?更何況設計院的核心服務,並不是bim,不是cad,也不是繪圖板,而是設計本身。學習bim軟體對設計院從來不是問題,自從當了工程師,天天都是學軟體。
設計院轉型bim沒有技術方面的困難,不是難以越過的硬門檻。沒有被bim淘汰的設計院,只有被設計院淘汰的bim軟體。


作為一個一線小畫圖狗,我補充一點看法。
我確實比較有信心,這個信心是因為我覺得設計院完全有能力面對bim,而不是因為覺得bim這個東西很扯淡,那是自負。
凡是變革,都是先吃肉,後啃骨頭。為什麼大家都把bim的責任推到設計院?在我看來,只是因為設計院的骨頭最好啃,甲方啃不動,審查啃不動,施工啃不動,歸檔啃不動,只有設計院作為技術味比較濃的環節,內部組織協調相對容易,所以需要先從設計院下手,這種思路完全正常,而且也是必然會發生的。
反過來,如果大家言必稱bim,言bim必看設計院。聚光燈之下一雙雙眼睛盯著,設計院怎麼可能掉隊?你看其他部門,從甲方到總包到管理部門,哪個能比設計院的變革快?我恨不得做好模型直接丟給總包,他們需要什麼圖自己從模型里提,他們有幾個會用revit?到頭來還是只有設計院一頭熱。結果就是冒出來一堆bim公司,說到底,淪為深化做管線碰撞,或者做效果圖的,成了設計深化部門(設計再分工),這已經是目前從設計角度能走的最遠距離了。
作為一個一線人員,其實我非常期待bim,不為別的,只因為bim作為全流程全要素的信息集合體,先設計,後施工,讓節奏慢下來。我受夠了三邊工程。受夠了自己因為設計時間不足而犯的錯誤,受夠了專業間配合的繁瑣和推諉。「時間就是金錢」和「慢工出細活」本來就是一對矛盾,我指望bim能通過強力介入的方式緩解這些矛盾。誰說我看不起bim我就跟他急!
很多學習了bim的同事告訴我bim不是3d版的cad,不是一個軟體。我承認,但說實話,這個東西輪到個人頭上的時候,確實面對的就是個軟體這麼簡單。普通工程師就是一顆螺絲釘,到底是擰在飛機發動機上,還是汽車發動機上,我覺得都那麼回事,對螺絲釘來說無所謂,只要你會revit就好,其他的不用咱操心。
所以所謂「淘汰」,分兩方面來看,是個人的淘汰,還是公司的淘汰。
對個人來說淘汰是很難的,當初進了設計院進,放眼一看都是研究生,如果這些人都操縱不了bim,那總包施工和甲方外行怎麼辦?
最危險的是對設計院整體的淘汰。bim是一個新的項目組織方式,以前各方的疆界看來是要重新劃定了。設計院是什麼角色很重要,設計院可以整合誰,或者被誰整合,這才是值得著急的地方,交給院長去愁吧。
我看法比較樂觀,雖說bim推進速度確實垃圾,但仔細一看設計院已經是先發位置了。從人員素質角度講,設計院人員的素質比較高。從公司特點來說,小院船小好掉頭,大院人才濟濟,怎麼看也不至於趕不上bim這趟車吧。。

哦還有,建築專業和設備電氣都好說,到了結構計算這邊恐怕有困難。。那麼多計算軟體,介面不暢,連相互倒模都很費勁。現在bim振臂一呼要書同文車同軌,我倒想看看怎麼擺平這幫的諸侯梟雄。更別提計算理論本來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態,很多地方些還是經驗性的。


昨天剛參加了院里的一個關於bim的研討會,有幾點感觸:
1.bim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人更加直觀的看到設計成果。
2.bim也許會帶來設計方式的革命,但不會帶來設計本身的革命。
3.bim不是走向核心技術的捷徑,科學技術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路依然在腳下。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應該是人在做設計而不是軟體在做設計。
多說一句,為BIM搖旗吶喊認為BIM無限高大上的卻往往都是外行,細想起來也並非沒有道理。但凡能看得懂平立剖,誰又會覺得這個東西有無限的高大上呢?


嚇我一跳,看了問題以為建築設計基於BIM出了AI呢,純BIM啊,下一題。

(原答案已刪)

。。。看了提問者的ID名,我都後悔打這麼多字。

翻譯過來問題就是:

我們出了一套新教材,適應未來的教育體系,請問清華北大還能苟延殘喘多久?


Bim如果真的想普及,有倆點必須要做到。一,設計主創不只是畫草圖和拉犀牛的,而在revit里真的懂怎麼做,怎麼建family,怎麼transfer information到rhino再回來。 第二,結構,水暖電和燈光都用 bim, 這樣在設計深化中,建築師才能更好協調。(如果不行目前的辦法是建築師可以幫忙建一點)

我非常不看好國內所謂的設計院bim組,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mindset. 應該設計團隊聘請海外歸來有bim經驗的建築師牽頭,磨練一兩個項目,然後精簡團隊。


BIM只是一個工具,BIM推廣了為啥設計院就不行拉?PC從強制推廣到現在大範圍鋪開也就幾年時間,現在主要設計院誰還沒幾個拿得出手的PC項目啊,你這是太小看設計院的學習能力了。如果哪天規定所有的項目必須要用BIM,不出半年設計院的廣大工程師個個都能學會BIM軟體。


bim成為趨勢已經十來年了,我估計還得再趨勢個十來年。


我覺得話說反了,應該是BIM 苟延殘喘的多久?


即使bim來,也是從傳統設計院過渡出來,難不成還從地里長出來?


呵呵 什麼叫bim 不要以為用個軟體就是bim bim是個巨大的系統 設計院就是一個小小的環節而已 真正的bim系統是全行業全過程全壽命的系統集成 設計院不用bim就死掉 搞笑吧 施工單位有多少用的 監理 甲方 物業 裝修 質檢 政府監管部門等等都要納入系統 才算真正的bim系統 現在的概念就是搞個三維動畫加碰撞模擬就算bim應用 典型的外行看熱鬧 bim之路還長著呢 能不能走下去都不好說


現在的設計費這麼低,讓我怎麼去做bim。

現在做翻模的公司太多了,有些地下室翻模3元/㎡就接了,bim市場就是各種價格戰,設計院運營成本根本就做不了翻模。

Bim出的圖導入CAD後,還是需要大量的修改才能出施工圖。

國家的推行的是PPP或者EPC模式,那個模式後,設計院開始有動力做bim。然而那個時候,設計院是個什麼模式,誰知道呢?


設計院不去接受bim,消亡的是bim,你搞錯方向了。如果一個軟體真能改變一個行業,那這個行業肯定會去迎合這個軟體的。cad就是一種極大提高繪圖效率的軟體,所以設計院才都在用。目前看不出來bim對設計行業能提高多少效率,反而是由於出圖效果太差,後期還需要大量修改才能出藍圖,效率比cad還要低。


推薦閱讀:

在房地產公司的規劃設計部工作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設計建築結構時是否會把防共振考慮進去?
如何做好建築方案的彙報(講標)?
美術館和博物館在建築的功能上有哪些不同的設計細節?
為什麼劉家琨和王澍的建築風格這麼像?他們倆是什麼關係?

TAG:設計院 | 建築設計 | BIM | CAD製圖 | 建築C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