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很想知道電影驢得水結尾張一曼為什麼死,而其他三個人為什麼讓他們活?為什麼一曼成為了一個放蕩的女人?
講個笑話,你可別哭
說來好笑,去看這個電影是因為一個妹子
前幾天約了一個妹子,本來一切順利
結果說好一起嗨皮的日子的前一天,忽然告訴我
看了個電影,心情壓抑,不約了
老子才不信這個邪,什麼鬼電影,能讓人壓抑到不想快樂的約……
去看了那個讓她壓抑的電影
——《驢得水》
好像是喜劇的樣子:
影片一開始,驢棚走水,拿著笤帚打的周鐵男一馬當先,張一曼把火挑地上,可惜是草地,自己置身火堆不聽勸。裴魁山一個勁得往火里填土,渾然不顧張一曼也在裡面。校長扛著棉被一句,大喝一句:都聽我指揮!
於是驢棚最後變成熊熊大火,煙消雲散……
最後趕來的孫佳,用少得可憐的卻要供五個人用的水去救火,最終在眾人的阻攔下放棄……
開頭很好得詮釋了兩個成語:抱薪救火,杯水車薪。
然後銅匠來了,修好了電鈴(?)。看到了上個月的電報,得,驢得水老師的事情要暴露了。
……
為了不劇透,更多內容請去電影院了解。
這個劇確實壓抑,講真,演員演得太用力了,全然沒有想過,觀眾能不能承受這樣力道的衝擊,只是想把對社會對人性,無盡的諷刺演繹淋漓。
這樣的演員是敬業的,這樣的電影應該支持。
這本該是個笑話,可很多人都看哭了,或者心裡哭了。
這是一個悲劇。
更可悲的是,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悲劇。
這種悲劇不是一個人的悲劇,是所有人的悲劇,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悲劇。
(後續內容可能涉及劇透,閱讀慎重)
我的語文老師曾和我們說: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
我們看看這個劇里有多少美好:
校長,為了做好農村教育,為了改變中國農民的「貧,愚,弱,私」,初衷是好的。在銅匠幫忙後,還送了幾本書,說有教無類,結果最終也毀在這個有教無類上。當然,歸根結底,整個事件得校長背大鍋,可一個理想主義者,能想出一個這樣的法子維持學校運行,亦是無奈之舉。
裴魁山,典型的酸書生,從他講復活奇蹟的事情來看,確實懂很多,確實有一定教學本領。他內心是愛張一曼的,所以才會在受到睡服帶來的打擊後,把負面人性完全釋放出來!既然一個驢(銅匠)都能拿三萬,那要我做什麼,我只要撈錢!他代表了最純粹的私心,就像穿在身上那件貂皮衣服一樣,明目張胆。就算讓人討厭,噁心,依然不揭下來。
睡服前,他對張一曼說說,我喜歡你,嚇到了張一曼,她回,我以後不招你了。他看著她背影,看著空中飄散著的雪花一樣的蒜皮雨,微笑說:晚了。這個畫麵塑造的非常棒,一股書生氣伴著純真到傻氣的浪漫,迎面而來。
睡服後,他沖德高望重的校長喊,誰讓你說這個!讓你說錢怎麼分!和夥伴周鐵男大叫:「別用你的道德標準綁架我的利益!」
他代表的是,私。
周鐵男,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實在不像有什麼知識分子的脾氣。鐵男,辛幼安寫給陳亮《賀新郎》之詞中說,男兒到死心如鐵。這句看似蠻契合他的,敢說敢做,勇往直前,路見不平仗義相助。可草莽終究是草莽,熱血也絕非是勇氣。勇往直前是虛的,為朋友兩肋插刀也是虛的,一聲槍響,這些虛假的勇敢仗義,都被打死了。
到死心如鐵,才是鐵男。周鐵男,最多算是被鍍了一層鐵,本質還是個軟弱的文人。越是大喊,要是表現自己的力量,就越說明自己的羸弱。於是,他的虛假勇氣被摧毀後,變得溫順,甚至比普通人更加溫順。
有人說,看到他跪下那一段,難受到要死,恨不得他直接被那一槍打死了。呵,哪有那麼簡單,既然是毀滅,當然先摧毀這種美好的精神,美好的寄託,美好的本質!如果這種精神不能被消滅,最後才只能無奈試圖消滅擁有這種精神的肉體。不然世界上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酷刑?
他代表的是,愚。這個愚體現在很多地方,盲目做事是其一,言辭莽撞是其二,無知妄為是其三。
孫佳,校長的女兒,這是一個最美好的角色。她代表了一切的真善美,愛護對一頭驢,也平等對待貧苦無知的銅匠。她反對虛假,想要揭發一切,認為人要為自己的過去負責,要承擔責任。可她畢竟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力量,畢竟有限。於是想救火被眾人阻止了,想揭發,被老父的一跪又阻止了,想逃走,被惡勢力威脅而不得不妥協。最偉大的事情就是教了銅匠這個好學生,可這個好學生好的過分了,最後讓所有人都栽了進去。
她代表的是,弱。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初生之際都是弱小的,弱小到任何災難都可能使其毀滅。還好,她象徵的希望雖然弱小,但至少堅韌。最後去延安投奔大哥,說明就算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可淤泥終究不是美好事物最合適的生存環境。注意,去的是延安,嗯,這應該是這片子能通過審核的原因吧。
銅匠,一個本來愚昧無知的手藝人,通過學習想擺脫自己命運,但骨子裡還是一個愚昧的人。首先,他雖然愚昧,但還是有賴以生存的一技之長的,周鐵男氣的破口大罵卻也無可奈何的響鈴,到他這裡變成了,簡單,能修。他本來平淡的活著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錯不該,張一曼讓他體驗到了很多新的花樣,知道了嘴唇是可以親的;錯不該,洗了一夜的澡,做過一個乾淨的人;錯不該,體驗了一下知識分子的生活;錯不該,認真學習了知識卻沒把知識真正轉化為自身素質。這是一個最可憐可悲的人物,也是一個最可恨的人物。
什麼樣的男人會被老婆當眾凌辱,揪著頭髮擺弄還不算,居然還被要求脫了褲子撅起屁股接受家規?什麼樣的男人連自己老婆的嘴唇都沒親過,接吻這種事情,居然還得由另一個女人來教?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忠厚老實到木訥,軟弱到沒有尊嚴的男人會這樣。第二個,恐怕就不是男人一個人的問題了?按今天的道理說,牽手,擁抱,接吻,上床,這是一個正常的在一起過程。民國時期顯然不是這樣的,尤其對於這樣一個男人,他可能甚至沒有選擇自己婚姻的權利。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種可能。一,銅匠夫妻彼此都不知道接吻這回事兒。二,銅匠老婆由於一些特殊原因不願意和銅匠有嘴唇接觸…【我們可以注意到,銅匠老婆是東北的,而民國三十一年即1942年,東北已經被日本佔了十一年之久。什麼樣的女人容易撒潑呢?無恥的女人。什麼樣的女人最無恥呢,皮肉生意的女人。而這樣的女人,下面可以隨便,上面不隨便讓人碰,據說是留一些乾淨的地方給以後真正傾心的人(雖說這種想法頗為自欺欺人,至少對於自己有點安慰作用)。哦,就像一個推斷題,到這裡似乎一切都合理了起來(純屬個人惡意揣測,如有雷同,算你抄我)。所以她也不一定真愛這個男人,更多的只是想找一個老實本分(無知愚蠢軟弱可欺)的人(老實本分的人招你惹你了)。】(請注意,【】內的都是個人胡扯,覺得不對的,那您是對的……已經有一萬個人指正了,謝謝大家。另外,完全沒有任何一丟丟地域黑的意思,請各位看官千萬倍別太較真。另外,有朋友說,一路向西里也有不讓碰耳朵的情景,額,我好像也看過,但是並不記得了。不重要,我懶得刪了,而且刪了還得重新接點東西,使文章連貫些。。。啊,想想就累的不行)
這個看似不合理的推斷可以從她兩個月之後才找上門來得到些許印證,一來,為什麼兩個月才討上門來?二來,耳朵為何就是不能碰的?最後,上門討說法,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為什麼非要帶著銅匠?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他男人不忠,而在於銅匠不停進步,她又不能跟上,她開始擔心銅匠脫離控制,上門討說法,打野女人是假,在銅匠面前立威是真。
你看這樣一個男人悲哀不悲哀,終日愚昧,回家還要被一個不怎麼愛自己的老婆欺辱,姿勢都得用一輩子的傳教士。如果一直愚昧,也就罷了,這樣也就認命,也就不掙扎,也就覺得人生就是如此。可他偏偏又體驗過不一樣的人生,又得校長贈書,曰:有教無類,還有幸被孫佳教導,最終所學略有所成。於是,敢於反抗,拚命掙扎,敢讓他的老婆滾。
然而,因為一個誤會帶來的傷害,被罵了(其實我倒覺得被說牲口可能更應該理解為是誇讚他的某些能力,然而銅匠顯然想不到這麼複雜的雙關,他就算學到了一些東西,本質還是單純,文人的的套路,他一時半會兒搞不清楚),於是得勢了,千百倍的報復,以至於把一個女人(甚至可能是真正讓他懂得愛的女人)逼瘋。
通過被教育,讀書,他的單純終於也消散殆盡了,可以一本正經的扯謊,咄咄逼人的報復,費盡心思的往上層爬。
裝死裝一半,復活的鬧劇,簡直就是另一個葛朗台!葛朗台不舍的是財富,他不舍的見識先進文明的機會,或者說未來的精神財富。
這種心理很常見,比如一個窮人,窮久了,忽然發了小財,體驗過發財的感覺,他就再也不想回到之前貧窮的生活。對於銅匠來說,就如同一個猴子忽然開了靈智,自然不想回到當初昏沉度日的生活,於是就想要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見識,更多的人生體驗。這種忽略實際的貪婪註定是鏡花水月,最終是一個破滅了的悲劇。
講真,對這個人物感觸最深,想到太多。
春秋之際,李聃言愚民而治,理想狀態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個思想簡單,一個國家的人民越愚昧無知,就越容易順從,君主管理就越容易,可無為而治。在當時的背景,這個理論還是有一定市場的,西漢初,不少當權者信奉此道。到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實也不過就是因為董仲舒正好提出一個最符合他統治的洗腦術罷了。
於是就有了千餘年的君臣父子,所謂君為天之子,代天牧民,臣又為君分憂。可民呢?終歸是被牧的,說得再好聽,也不過是和牲口一樣的地位,越高階層越看不起這些被牧的牲口。
有人為被牧者不平,喊冤,想要改變。很多人做了這些事情,比如周樹人先生,比如電影里的校長。
可如果方法不對,結果可能更糟。魯迅的棄醫從文,喚醒無數麻木國人;校長有教無類,想要消除愚昧貪婪自己羸弱,最終造出了更可怕的怪物。
高中化學老師有句戲言:有知識有文化,就是不聽黨的話,這樣的人才最可怕。雖是戲言,某仍奉為經典。畢竟精神文明建設這種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德才之間的權衡一直是一個難題。
如果一個人學識淵博,能力出眾卻沒有完美駕馭自己能力的品行,對自己和社會,無疑都是一種災難。
銅匠代表的是貧。精神上貧瘠,物質上貧困。他略有所得就更加渴望更美好的未來,更好的發展,這就是精神貧瘠到極致(或者說好聽的,單純到極致)的表現,抓住一點點希望就瘋狂攀爬。
特派員和他的持槍部下,代表的是最純最本質的惡,銅匠算是新生的惡。特派員軟硬兼施,手段眾多,財帛惑之,死生迫之,諸多門道,信手拈來。貪污腐敗不必說,臉上面具揭不完,裝腔作勢可,惡語威脅可,最後硬勸校長不成又擺出笑臉。正是,仁義道德講盡,奸淫擄掠做絕。除了影射當時的中華國民政府,應該還另有所指吧。
最後,說這個沉重到極點,也尷尬到極點的人物,張一曼。
有人說她放蕩,有人說她性觀念超前。大多數人還都是讚美了她的,畢竟她死了。熱血沸騰的周鐵男沒死,想出冒領工資的點子的校長沒死,書生意氣的裴魁山沒死,就她死了。
對死者大家總會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原諒,畢竟死者為大。
為什麼一定要讓她死?為什麼一共四個老師就得讓那一個女老師死,在門口一槍把周鐵男崩了不好嗎?哪怕電影就正好在那裡結束!
不能,他們不能死,有不能死的理由。
她必須死,有該死的理由。
說放蕩,說性觀念超前,抱歉,你們都跑偏了。張一曼代表的不是這些奇怪的東西,是自由。
注意她的台詞就知道,我要在上海,有周璇什麼事?唱完歌她這樣說,看似是自誇,不遜色上海的明星。其實她的開心不僅僅是這個,更多的是,在這裡比在上海更自由的快樂。
裴魁山深情告白前,問她未來的事情,並為她出謀劃策,她說不想想這些事情。
他和她說不要太隨便,她說,現在終於沒人管我了,你就別管我了……
她之前被各種限制,被世俗各種指點,現在在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地方,幾乎做到了自己想要的絕對自由,所以她不在乎300法幣的工資,也可以把大蒜的皮當做雪花飄舞。
可愛,不做作,她是一個自由的精靈。
可近乎與世隔絕,並非真正與世隔絕的桃源。於是先銅匠媳婦上門,又一次感受世俗的惡意,她很平淡,但是笑容變得僵硬,勉強。再到扇自己耳光,她連程序化的僵硬笑容也擠不出了。接著,剪頭髮,她最驕傲,最美麗的一部分,她所有對自由的嚮往也幾乎破滅,她只能想想犧牲自己追求的自由換來的未來的希望來安慰自己。幻想未來是可以微笑的,但是笑中有了淚花。
最後,她瘋了。
她真的瘋了嗎?沒有,就算想要的自由最終還是不被任何人理解,支離破碎,她畢竟也是經歷過類似的事情的,不至於讓一個老師瘋了。
什麼時候她真的瘋了呢,校長交給她那個任務的時候。
什麼任務?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見,不做完校服不出門。
裴魁山是真擔心她,雖然他剛剛痛罵過他,但是心裡還是在乎。他和校長說:「她已經瘋了,能聽你話嗎?」校長說,她沒瘋,實際內心已經認為她瘋了,他不說出來是不忍心,但是給她布置的這個任務,顯然已經是把她當瘋子對待了。
這才讓她真正的心灰意冷。
大家都把她當瘋子,她也便把自己當瘋子吧。
所以後來也就沒有人管她了,婚禮上,一個人偷偷摸摸進來(個人揣測銅匠老婆是她引進來,瘋了就讓所有人都瘋一把吧!),槍聲響,眾人狼狽,依然沒人管她,她努力護著自己的花,打鬧的繼續打鬧,追逐的繼續追逐,留下一半的樂隊也繼續進行未完成的曲子。
incredible,incredible China,諷刺異常。
她的死是必然的,結尾一切又回到最初,大家開會,誰也沒覺得少了人,直到聚聚氣兒,才發現她不在了。
如果她真瘋了,她是不會自殺的。瘋子會用槍自殺的?所謂的瘋了,不過是曾經包容理解她的校長,最終一步步掐死了她想要追求的自由,她萬念俱灰,也便如同瘋了。再後來,曾經幻想的犧牲自由換來的美好未來,再也來不了。
這就是這個人物為什麼沉重,為什麼尷尬,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妄圖追求自由,都難免是一件尷尬的事情。這麼沉重的意象,又偏偏讓一個輕盈的女子來背負,難免就顯得更加沉重。
她實在背負不了這麼沉重的自由,何況最後連一個扶持她的人都沒有了。
於是有了一聲槍響。
於是電影戛然而止。
所有的美好,都以最完美的方式毀滅了。
好,現在我們回到片頭的部分
驢棚走水
周鐵男一馬當先,但煙火如故
張一曼想要幫忙,卻引火燒身
裴魁山往張一曼身上潑土,叫她出來,可沒有伸手拉她
校長大喊,聽我指揮,最終驢棚燃起熊熊烈火
孫佳想要阻止,被眾人阻攔。
你看,其實這個電影的一切,都縮在這個小片段里。
這個電影確實沉重
對得起那句看完之後你會想很多的評論
寫這麼久,胸中戾氣略消。
有不當之處,
不歡迎批評指正。
然
君子和而不同
故
歡迎交流。
講個笑話
你可別哭
最早發於公眾號子非愚,歡迎關注轉發。
如果張老師是一個前衛帥氣的男性,
因為看到銅匠老婆胸大,
後來睡了銅匠的老婆,
睡完了銅匠來找他算賬,
銅匠老婆說我想跟你過,
他說咱倆就是一夜情,
完事還說,你在我眼裡就是個充氣娃娃
然後銅匠老婆黑化,報復張老師,把他剃成了禿子,或者再狠一點,把他打殘廢
最後張老師瘋了,死了
大家一定覺得,渣男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太解恨了
好了,問題出在哪裡,大家似乎都覺得男女之間發生關係是男的佔便宜,所以才會有這樣的雙重標準。
真正的男女平等應該是,女的誘惑男的,也算性騷擾,才是真正的把女性擺在了和男性對等的基礎上,而不是把女性的開放當成自由的標杆,彷彿女性本身就不應該開放似的。
那麼為什麼她要死呢,誰知道呢,她追求的自由,本身就沒有顧及別人,她也是個渣女而已,為什麼不能死
他們都還有慾望(或者理想)
張一曼做完幾套校服後,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東西可以留戀了
我想說點兒不一樣的。
對於這個驢得水的謊言,首先提出來抗議要求交代事實的是裴,裴說要說明真相把錢退回去,張一曼說裴軟。
銅匠不想拍照片,大家勸他拍,勸不動,張一曼說睡服。
我們這麼想呢,如果張一曼很裴一起號召把錢退了,就沒這回事了,學校不辦了,大家各奔東西。
如果校長和鐵男再做做思想工作,把銅匠說通了,照片拍了,也就沒有後來銅匠老婆找上門這回事了。
最後如果張一曼沒說那麼絕情的話,罵銅匠是牲口,銅匠也不會受到刺激,要報復張一曼。
我們都覺得張一曼是好人,因為她的初衷是好的,是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她只不過使用了自己的身體而已。
最關鍵的是張一曼死了,大家覺得死了的人往往無法批判,因為死者為大。
那我們這麼說,裴魁山知道張一曼跟銅匠睡了,裴魁山想不開自殺了,這個結局如何?
如果銅匠被張一曼罵牲口,銅匠想不開,自殺了,這個結局又如何?
所有的人裡面,最可憐的不就是銅匠?
他招誰惹誰了?
少數民族(愛唱歌)
淳樸(讓伸舌頭就伸舌頭)
有老婆(雖然是個悍婦,好歹有個家)
修好了銅鈴(手藝不錯而且有自信)
沒有文化(後來大家教給了他文化)
善良(大家抓佳佳的時候銅匠喊大家別碰她)
不放蕩(難道只有女人才會放蕩)
經常跟佳佳一起給大家打水喝(勤勞)
換句話說,如果他一直都是個銅匠,張一曼死不了!完畢!
一個能在剝蒜的時候能唱這樣一首歌的一曼,一個能把大蒜皮當成雪花的一曼,一個在校長拿不肯照相的銅匠沒有辦法的時候,淡淡地說,我來睡服他的一曼,一個在陷入僵局時自扇耳光的一曼,一個在被校長剃頭的時候,眼中回想的是往日時光的一曼,一個要把校服做完才自殺的一曼,才是這操蛋的日子裡的美好。
看完電影之後徹夜難眠,張一曼這個形象給我很多靈感。
我自己在寫故事的時候就一直在摸索女性角色的塑造,至少在我淺薄的觀影量里還沒有見到類似的例子。
下面貼一篇我對於張一曼這個角色的分析,偏向於影視作品中角色塑造的問題,道德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本人還沒有那個能力爬上道德制高點,不對這個角色道德層面進行評判。
請讓我留下來
《驢得水》里的張一曼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開篇我便驚喜於編劇和導演大膽,一個長相不被限於大眾審美框架同時又充滿女性魅力的女主角本身就是電影界的罕物。
私以為,一個成功的角色塑造要麼是讓不同的人都能產生共鳴,要麼是讓觀眾走進一個不被理解的群體的內心。而一曼這個形象是真正詮釋了「蕩婦」兩個字,而不是畫了一個符號。
長久以來,當人們提到「蕩婦」、「狐狸精」等字眼,彷彿她就要煙視媚行,一個眼神要了你的魂;她生來便以勾引有婦之夫為己任;她衣服不會好好穿、話不會好好說、路不會好好走;她的出現就為了禍國殃民。在《驢得水》里的張一曼告訴觀眾為什麼要做一個蕩婦,因為我心底坦坦蕩蕩的慾望,因為我要。
張一曼不但代表了女性的慾望,也代表了男性的慾望。當她哼著歌盼情郎,她當她大言不慚地要「睡服」羞怯的銅匠,當銅匠慌亂地面對她的吻時她溫柔平和的說「姐姐教你」,少男的心可有被撩撥到?詩人海子曾為這悸動的少男心寫了: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張一曼是一個先鋒卻不是一個英雄。正視自己的慾望是連現代女性都少有的品性,但她顯然不夠勇敢。她在銅匠妻子面前承認自己與銅匠發生關係,因為她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她,這不是勇氣。她低唱著心上的情郎,卻對於感情按兵不動,這是膽怯。
從特派員對於她「污點」的態度,從她面對銅匠妻子時那種見怪不怪,可以猜測她在大城市裡大概也是因為與男人苟合而被千夫所指。像艷旗高掛的魚玄機,既然你們說我是蕩婦那就是了,我就要這樣,樂得快活。
如果要講一個愛情故事,那麼裴魁山是張一曼合適的對象,裴魁山一眼看穿她人盡可夫表象下對於愛情的期待,張一曼遇到人間難得世間稀有的理解,兩人惺惺相惜情投意合,然後從此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
劇情告訴觀眾,看起來像愛情的部分不過是一場幻覺。張一曼從頭到尾都沒有對誰抱有期待,對於裴魁山和銅匠她均是同一副坦然的表情,他們倆個人都不足以給張一曼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張一曼送給銅匠的一縷頭髮不是勾引,那是一種類似於妓女碰上處男要包個紅包給他的那種情感。
最期待愛的是張一曼,最害怕愛的是張一曼,被愛傷害的還是張一曼。張一曼對兩人的態度很明確,別用你不成熟的心動來玷污我們單純的肉體關係。兩個不懂事的男人,自認為被傷害就要反回去傷害她。裴魁山錯在莫名其妙的自尊心,銅匠錯在稀里糊塗的不理解。
一曼親眼見證了槍杆子能把人的腰杆子嚇彎後,她瘋癲了。原來一腔熱血可以當狗血撒,原來女兒能為救爹往火坑裡跳,原來有錢能使磨推鬼。在權利和金錢的淫威之下,每個人都像個驢。
影片里有一個細節,在張一曼瘋掉之後,校長說:「她這不是挺正常的嗎。」再加上張一曼要「睡服」銅匠時,校長認為每個人有不同活法的默許。原來一直包容她的校長,並沒有把她當作正常人。影片中沒有強調這一點,畢竟要是說清楚的話,這悲劇性就太過了。
張一曼已經是個太悲慘的角色了,渴望愛而不得,所以我期待著她能自我拯救。相信在導演把手槍安排在張一曼眼前的時候,一定也考慮過讓她拿著槍親手結束這場鬧劇。當象徵權力的槍杆子落到這個被世俗唾棄的女人手裡,她會如何選擇。她會不會以一己之力逆轉局勢,如果這樣安排,那麼人物形象會更完整。但結果沒有,她用那把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導演安排的結局裡,三個男人留下來承擔「過去的如果過去了,那麼未來只會越來越糟」的荒謬殘局。兩個離開的女人里,孫佳得到了一片傾泄而下如同遊樂園般的彩色彈球,張一曼得到了一聲槍響。
導演不夠勇敢,不忍心讓兩個女人面對殘局,可現實才不會因為男女而差別對待。孫佳是一個有夢想、有骨氣的女孩,她會是個巾幗英雄。張一曼可以浴火涅槃,成為一代奇女子,請不要讓她走。
我真心地希望她們兩個能留下來,告訴女孩子們。犯錯可以改、過去可以過去、美貌與愛情沒有就沒有,一切都不可怕。女孩子不需要造物主的關愛,她們需要自己生活下去的勇氣。
不管是面對災難還是現實,請不要讓女人和孩子先走,請讓我留下來。
一曼為什麼會死?
因為她是全劇里唯一一個絕望了的人。佳佳還有延安可去,她還能去哪裡?
一曼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她自由,性觀念超前,女權;有人說她道德敗壞,蕩婦,和已婚男人發生性關係。我很喜歡這個人物,與其說她追求自由(其實我覺得她還沒達到那樣的高度,或者說她追求的是比較初級的自由?),不如說她非常自我,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忠實於自己的內心和慾望。她是一個活得非常明白的人,可惜的是現實並沒有給她生存的空間。
先說說她為什麼來這個農村小學。劇中除了校長是懷著振興農村教育的理想而來之外,其餘人的目的並不是十分明確,或者說,純粹。他們除了為了農村教育以外,還夾帶了私貨。那麼一曼的私貨是什麼?是「這裡沒人管我」,而且是「好不容易」找到的。從裴後來罵她的那些話中可見,一曼在城市中也是我行我素,可是沒有人能認同她的行為和觀念,所以她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她在城市的人群里沒有了生存空間。所以她來了這個農村。那麼來農村的這個決定對於她來說,艱難嗎?或者說,她喜歡生活在農村嗎?電影里沒有交代,但是從她穿的衣服,她房間里的海報,她梳妝台上的那些東西,她唱的歌,她說的「我要是在上海有周璇什麼事」,可見她到底是一個城市姑娘。所以,一曼是有些被迫地來到這個她以為「沒人管我」的地方。
再來說說什麼是「沒人管我」。一曼說的「沒人管我」其實就是在渴求一個生存空間,就是希望大家不要過分地苛責甚至迫害她。放到這個電影里,「沒人」並不是泛泛而談,就是指孫校長、裴魁山、張鐵男和佳佳。在她被剪頭髮的時候,她眼前的幻象是什麼?是他們5個人一起穿著她親手為他們做的校服,其樂融融地一起照相。對一曼來說,這幾個人就是能讓她生存的小世界。這就是為什麼特派員說她檔案都是污點,銅匠的老婆指著她鼻子罵的時候,她沒有崩潰;而那幾個人相繼崩壞之後,她精神失常,甚至自殺。
先說說校長。校長就像煮青蛙的那一鍋溫水。默認一曼「睡服」銅匠的是他,讓一曼和銅匠老婆承認的是他(直接造成了一曼和銅匠之間的矛盾),給一曼剪頭髮的也是他。一曼後來瘋瘋癲癲地在田裡採花,校長硬說她沒瘋,可能從一開始校長就沒有把一曼當成正常人。裴魁山在跟一曼求愛的時候,像極了直男癌患者,真是大寫的自以為是;在求愛被拒以後,惱羞成怒,罵得最厲害的就是他。至於鐵男,在一曼被強姦時見死不救,這也給了她沉重的打擊。
所以,當一個人最後的救命稻草被毀了以後,除了死亡,還有別的路嗎?你看裴,鐵男,校長,他們自殺的結局都不好,裴本就是個利欲熏心的人,活著才能拿到利益。鐵男已經沒有了赴死的決心,英雄的鐵男早就死了。校長可還要繼續他的鄉村教育之夢呢。他怎麼會死?而一曼,摧毀了她心中美好的那片地方,她最後的願望也只是做好校服,她還有什麼理由說服自己活下去呢?
因為她對自由浪漫的追求就是想睡誰就睡誰,在城裡就見過很多老婆找上門這種事了,引人誤會拆人家庭最後還沉浸在自己幻想破滅的痛苦中選擇自殺。整個悲劇的起源就是所有人吃空餉然後越鬧越大。
除了驢每個人都有錯,最後也是咎由自取。用一個喜劇開頭的架子硬塞悲劇和所謂主題這種方式很欠妥,強行讓人不舒服。主題並沒多深刻,只是為了諷刺而諷刺,簡化的歷史衝突只能起到宣洩不滿的作用。
鄧公對傷痕文學的評價,哭哭啼啼沒出息。
張一曼乍一看不美,她的美是前半段電影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等你終於發現她的韻味和美麗之處,再當著你的面親手毀掉。
於是你更加痛恨那些摧毀張一曼精神和肉體的人,痛恨那些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痛恨那促使這些利益集團產生的社會制度,這時候電影要表達的,想讓你深思的,都做到了一曼沒死!銅匠跑回來想騷擾一曼,被一曼崩了,你仔細想想絕對可能!
因為這個結局是hd
但僅對於他們自己來說
3人活著是他們繼續追求自己的東西
教育,錢財,不羈
一曼死了是追求自己的東西
無上自由
佳佳走了是追求自己的東西
不想再被他們左右自己的立場
所以他們活著 她死了 他走了
是對他們 最好的交代
僅代表個人觀點
不贊同
別告訴我:)
價值觀是個好東西,希望人人都有,當然,前提是要正確的。
好多人都說一曼追求自由,代表了超前的性解放的進步觀念。然而,我對他勾引(睡服)銅匠的情節耿耿於懷。明知別人是有婦之夫,還主動勾引上床,這種事放在今天無法令人接受,我相信在以後也是違背道德標準的。而在她看來,沒有錯,這是她所追求的自由。所以我覺得是她的價值觀出現了偏差。
其實,你們都誤解一曼這個角色了。她才代表這個故事裡唯一的真。故事裡其他人所謂的追求,不過是自己的私心,因此你會看到滿口仗義一見槍就慫的鐵男,滿口愛一曼一被拒絕就變愛為恨的斐,滿口教育自己卻不敢面對錯誤的校長。你也能聯想現實中,那些高貴清純,一個個假得跟老好人似的、不辯善惡是非的「好姑娘」。於是你經常聽說,某某艷照門啦、二奶啦、潛規則啦、嫌夫窮跟人跑了啦,等等這些「好姑娘」的後續答案。
但你反觀一曼給出的答案,她表面放蕩(除了銅匠,沒有地方能證明她不是只停留在言語),實際呢?她會說鐵男捐錢我也捐(仗義),她會為了幫校長圓謊睡服銅匠(忠誠),她會哼著《我要你》(內心嚮往著美好),她會罵銅匠牲口後自語對不起(良知),她連自殺之前都做好了所有人的校服(唯獨沒有自己的)。她沒有答應斐是正確的,你想想斐都幹了啥,況且他表白時就說了背叛校長和他們初衷的言語,為什麼要跟他,跟了他才是悲劇。而且我想她只是把斐當同伴,拒絕是因為沒想到斐只是覬覦自己才跟她做同伴(私心)。
就這樣一個真實的好姑娘,她嚮往著真摯美好的愛情、珍惜周圍的人、無私地為他們犧牲著。諷刺的是,在這個故事的謊言中,任何一個人凡事真正在乎她,都能阻止這場悲劇,我想她內心中一定千萬個期待,可惜實際卻是大家的默認。如果睡服銅匠時他們能說不;如果銅匠報復時他們能說不;如果被保鏢強姦時他們能說不!哪怕這個慌不撒了!但他們沒有!我們現實就是這樣一個操蛋的冷漠社會,活在一個假惺惺的所謂清高、有理想、有追求,連TM最簡單的善惡是非都不摔破罐子去阻止,還把瘠薄蕩婦、幼稚、涉世不深這些操蛋的帽子扣別人腦袋上!
現在,一曼為什麼自殺?人要絕望到什麼地步才會自殺?她小心翼翼呵護的一切,也是她以為唯一擁有的一切,卻瘠薄連期望她好起來並能站出來堅定阻止她往不好的方向發展的人都沒有!每個人想到的是自己!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女性也存在吧,大概犧牲是她們的一大特點。如果不犧牲,苟且活下來,你大概沒那麼愛她了
沒有誰是完美的,張一曼底線不高,但她守得住。銅匠學了點文化,卻根本沒理解什麼叫有教無類。裴魁山是最會適者生存的人,他最先反轉,最大得利,著實諷刺。(包括最後婚禮上搶走了一萬美金)
有點好奇,看到某一條,有些疑惑出軌(OR作小三)就該去死嗎......
雖然這的確是一件最不美好的事,但是感覺以生死論之是否太沉重了...
看完後半段銅匠簡直是讓我噁心的不行 甚至超過裴魁山(劇中人物 裴老師演技非常好) 但是反思下還真的有這種人 因為受不了打擊黑化然後瘋狂去傷害別人 多麼引人警惕
張一曼這個人物,絕對是有爭議的,她追求自由,但其實她不放蕩的,從裴評價她的表白話語里就看得出,她為什麼要睡服銅匠?為了校長,對,校長對她有恩,當她被剪掉頭髮,裴看到她時的驚愕眼神,她照了下鏡子,她近乎崩潰,有一句話比喻形象:我看見過流氓紋身大漢在公交車上給老太太讓座,我也看見過西裝革履的紳士用公款大吃大喝,張一曼這個人物,即使不死,也是片中最純粹,單純的存在,那是不該死,但是,槍響,死了,更加令人惋惜,
說實話,看過電影后感覺電影很好,演員和劇本寓意都很好,有些地方還是沒看懂,但看了你的點評後,我明白了,感謝好人!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裴魁山,喜歡上張一曼,你會怎麼做?
※電影《驢得水》有哪些隱藏的小細節?
※如何評價演員任素汐?她以前的話劇怎麼樣?
※難道就沒有人討厭張一曼嗎?
※《驢得水》電影最後出現的照片說明了什麼?
TAG:驢得水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