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能「借東風」嗎?這裡面有什麼道理?


冬至日子時,陽氣上升,在這段時間東風壓倒西風。諸葛孔明應該是熟知陰陽五行變化的。


每次準備要轉風時,他的關節都會疼痛……


建議閱讀《鄭和下西洋對季風洋流的認識和利用》,異曲同工之妙。


孫悟空難道真的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我爺爺快九十歲了,種了一輩子田。
我爺爺經常可以通過風向,星星啊什麼的預測今晚刮什麼風,風大不大,明天下不下雨,什麼時候天氣變暖,什麼時候天氣變冷等等。真的挺準的!!
完全就是看經驗,現在機器學習不也是這麼個策略嗎?


曹操:一場戰爭的勝負啊,自己絕對不可以預料。我絕對不知道,大冬天怎麼就刮東南風了?所以孔明同志和我講話,我都祭祀了,馬上就刮東南風。我說你別吹牛逼了,我也不是謙虛,我這八十多萬人搞你太輕鬆。但是呢孔明同志講,我已經借來東風了。所以我後來我就念了兩首詩,叫哀哉奉孝,惜哉奉孝。


我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想出了這個問題。如果是的話,那你很有想法哦,少年。
因為在戰役指揮層面,戰爭,對指揮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古代歷史中,讓你去當個將軍,先講究的是個人武勇。當頭的帶頭一衝,把對方大將一砍,後面小的們趁勝追殺,好,贏了。你是個合格的將軍。你看,這種規模的戰鬥根本大不起來,至少整個戰場雙方加起來估計都沒超過五百個人。再多的話,我估計前面打完了後面還不知道咋回事兒,反過來一衝就夠把你這個獲勝的將軍踩死在陣中了。
時代發展了,講究一點了,所謂「天子之國,萬乘之尊」。兩國交戰,一萬個戰車衝突起來,個人戰打贏了根本無法左右戰局了。這個時候講的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一個指揮官,開始要求他必須會行軍布陣,另外由於戰車有了機動性,還講究一下:以正合以奇勝。這是戰術迂迴,是吧。
但是戰車的機動性畢竟也還是很弱的,所以對指揮官的要求還是很低的。對統帥的技能要求始終局限在當時的戰場上。
但是在三國演義里,成書在明,而其故事來源的話本來自更早的兩個朝代里,戰爭樣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了騎兵和火藥,機弩,大船和非常強大的築城技術(還有對應的攻城技術)。這時候的戰爭,當然就對指揮官提出了超越戰場的要求。在三國演義里對諸葛亮的描述就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乍一看,這對一個將軍或者統帥來說,全是屠龍之術,打仗就打仗,說這些有的沒的幹嘛?呵呵,于禁也是這麼想的!他一生治軍嚴謹,打不過你威震華夏的美髯公,我還躲不起么?結果嘞?縮在城裡,被關羽活活淹了。所以一個統帥,其實熟悉戰場和戰場周邊的地理和水文,氣候已經成為職業技能的要求了。
而長江在冬季上偶然會有東南風是一個冷知識,這考驗的是統帥對長江流域水文氣候的熟悉程度,最後曹操在這一點上輸給了周瑜,恰恰說明古人對戰爭勝負的三要素提煉得很精到:天時地利人和。周瑜在前兩項上佔了完全的優勢(由於水戰要靠蔡瑁張允,其實曹操也沒有什麼人和之優勢),所以,他佔據長江之險,他知道最近某一天(不知道具體哪一天)早晚有個東南風,只要早做準備,就可以在佔據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等東風來的時候一舉成功!而曹操新得荊州,吞併地方勢力,藉助當地水軍,慢慢熟悉戰爭(水面戰鬥),他明明等不起,卻不得不等。早就處處失了先手,可以說仗還沒打,已經輸了。
那跟諸葛亮有什麼關係,我也不知道啊,但是赤壁之戰是周瑜打贏的,借東風就算是關鍵,帳也只能記在周瑜頭上了。


故事本身完全是作者杜撰出來的。


今天白天 晴 南風微風 風力:一級
今天夜間 多雲 南風轉東風 風力:七到八級

三國氣象局整理髮布


我兩年前在太清宮和道士交談時(真道士),他跟我談到道法自然的時候扯到諸葛亮借東風,他說:冬至日前三後五陽氣回升,必有東南風起。題主可以自己觀察一下,也是蠻有趣的:)


他借東風的時候是在農曆十一月二十日,這個階段叫小陽春。
冬天大多都是西北風而小陽春會轉為東南風。
一般來說在農曆十一月初一到初三或者二十一到二十三會出現這個現象。
平時你也可以觀察一下。
借東風,並不難。


他每晚都看7點半的天氣預報呀


推薦你讀讀南懷瑾的易經雜說,裡面就有這個問題,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演義里曹操不是說了嗎:冬至陽升,夏至陰生,東南風起何足怪哉?
以此把提出問題的程昱批判了一番。

這個批判也真是有意思,人家說東南風起人家用火攻怎麼辦?但曹操說的是為什麼會有東南風,感覺完全是抖機靈,完全不是一個點啊,也不知道羅貫中寫這一段的意義在哪。


若真,不排除巧合的成分;如假,或許有勵志的鼓勵。


周瑜地下有知,恨死羅貫中。。。


推薦閱讀:

去店裡買的貔貅,是要買店裡開過光的?還是買回來自己開光?
正準備養狗,先生突然不讓養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風水?
什麼樣的運勢可稱得上是貴子?
五行間的關係除了相生相剋容易理解,還有聽一些師傅說的相侮、相乘、據納。。。等關係,甚難理解求解惑?

TAG:歷史 | | 風水 | 三國 | 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