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都有誰?
后羿,不是射日的后羿,也不是日了洛神的后羿,是代夏的后羿。有窮氏的后羿趁大禹之孫太康外出打獵,一百天也不回家,就不客氣的奪取了他夏的王都斟鄩,將其驅逐。於是夏的主導權落在了后羿手上,統治了夏國八年後,由於后羿的部落屬於鄉巴佬東夷的一支,高貴的華夏人不太看的起,后羿沒有足夠威信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於是立太康的四弟仲康為王。后羿回國前告訴仲康,夏國要向有窮進貢,仲康不答應也不行。仲康不滿后羿攝政,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任命胤侯掌管國家軍隊 ,並借著「日蝕」的名義殺死了親近后羿的羲和,羲和的職責是天文,日蝕的時候羲和被認定玩忽職守而被殺。羲和死後,仲康和后羿撕破臉,不再向有窮進貢,並要求有窮向夏進貢。
后羿形象參考
太康形象參考
后羿覺得進貢你妹,手持弓箭一路射到夏國王都,仲康兵敗遭到后羿軟禁,由於史料凌亂造成各種說法,后羿執政四十多年似乎並沒有為王太長時間,即是說后羿是將仲康作為傀儡把持夏國多年。
中康形象參考
后羿經歷過代夏,不成,另立夏主,又不成,最後選擇挾持仲康統治的手段,是經過多年試錯尋找到最適合統治天下的辦法挾天子令諸侯。但是后羿大權在手後,屬於朝政,也沉溺於打獵,讓年輕有為的大臣寒浞篡奪了大權,並將后羿麾下的四大天王武羅、伯因、熊髠、尨圉逐一害死,光看名字就知道這四個人很強。后羿在一次打獵時遇到了美女純狐,老年人后羿對美少女純狐寵愛有加,但是美少女喜歡年輕的寒浞,兩人合謀殺死了后羿,徹底奪走了有窮氏的天下,並將后羿的屍體做成菜請羿的孩子們吃,不吃則殺。
寒浞形象參考
武羅、伯因、熊髠、尨圉形象參考
純狐形象參考
寒浞改國號為寒,作為部落首領,分封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與中康之子相延續著夏與夷之爭。寒浞比后羿更強悍,更狡詐,截斷夏王朝時間比后羿更長,在夏與夷的百年戰爭中,寒浞憑著自己的強悍殺死了夏的國王相,並將夏貴族全部屠殺。寒浞不僅統治了河南地區,並且把疆域發展到了山東一帶,實際成就其實比后羿還大。隨後的「寒冬降生,中興之主,諸夏與東夷之王,九州守護者、中國之人、鐐銬上鎖者」少康出世是另一段英雄史詩,再說就偏題了,詳細可讀屈原的《問天》。
少康形象參考
相傳后羿還是大禹時期的人,他在協助大禹治水期間就已經功勛卓絕,並與河伯爭奪洛神,河伯對妻子洛神很不好,所以后羿射傷了河伯,奪走了洛神。可是後來后羿又看上了可愛的純狐,埋下了禍根。
屈原的《天問》記載:「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馮珧利決,封豨是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浞娶純狐,眩妻爰謀。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窮西征,岩何越焉?」
即是認為大禹時期的后羿和夏啟時期的后羿為同一人,但有人也將羿理解為世襲官位,而河伯和洛伯其實是夏的屬國名稱,這故事很可能就是后羿和河伯搶洛伯部落的女神發生的一場戰爭。因為後來河伯和洛伯之間也發生了一場戰爭。
歷史上未必有夏王朝,但是以夏為中心的部落聯盟應當存在,夏國活動於黃河流域。當時中國的部落少數有數百個之多,大量無名部落難以出現在史書上。其中三大勢力應該是華夏、東夷、三苗,夏王朝的主線劇情基本就是與東夷爭奪中原主權。活動在山東地區的各種部落往往被歸類為東夷,連帶堯的後裔也有著一時是華夏一時是東夷的說法,有窮氏到底是東夷還是華夏都沒定論。
夏國朝的統治理念是五服貢賦,以夏為天下的中心,權力由近到遠,一層一層令四面八方的部落前來進貢,所以夏國即是中國。而將不同部落聯繫起來的重要一點始終是血緣,離中心越遠的地位就越低。所以后羿、 寒浞兩位嚴重違反儒家價值觀的君王,打破了中國傳統天命觀,非常不符合後世儒家的理念。
但是結合夏背景看來,從大禹到太康時期相隔大約七十年,相當於共產黨建國到現在,統治理念已經相當深固。只是夏國到了太康時期已經沒有強勢的軍隊,所以被善戰的后羿、寒浞欺壓,軍事的衰弱使國家威嚴無存。只不過后羿沒想到夏禹、夏啟留下的威望仍舊不可動搖,后羿沒法真正取代夏禹成為新的開國之主,使用了折中統治方法。要說的是根據 《尚書》的《五子之歌》描述,太康是一位很不堪的君主,后羿奪取太康的政權是具有正面性,只是后羿得勢後也變成了惡龍。寒浞則進一步無視規則,想要使用武力徹底征服。根據《竹書紀年》毀三觀的描述,夏禹和夏啟得到天下的過程亦非如此光明,在儒家的粉飾下夏國的君主大多偉岸,后羿和寒浞卻只有征服的記載,而無具體統治的描述,在沒有更多史料前,對於夏國的政治機構也只能是推測。不過想來在齊桓公的一千多年前,后羿就已經能想到挾天子令諸侯的手段,其政治手腕實則也並不低。
當然是鐵鎚查理和他兒子矮子丕平啊。當年墨洛溫王朝名存實亡,法蘭克王國諸侯割據,阿拉伯人虎視眈眈。權臣查理對內征伐大小諸侯,對外抗擊異民族入侵,成為王國的實際統治者。查理去世後,其子丕平獲得教皇背書,勸退希爾德里克三世,改朝換代。
換成曹操和曹丕爺兒倆,毫無違和感:
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中國諸侯割據,匈奴、鮮卑、烏桓虎視眈眈。權臣曹操對內征伐大小諸侯,對外抗擊異民族入侵,成為帝國北方的實際統治者。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獲得文武群臣背書,勸退漢獻帝,改朝換代。這不太好說,我從歷史上舉幾個例子吧。
梁守謙,唐朝大太監。 是驃騎大將軍,兼右武衛上將軍,深得憲宗寵信,權勢極大。毒殺唐憲宗後,先後擁立過兩位皇帝即位,即唐穆宗李恆和唐文宗李昂。
田令孜,唐朝宦官。字仲則,本姓陳,四川人。懿宗時任小馬坊使,和李儇玩得很好,李儇即帝位為僖宗,屢次提升他至左神策軍中尉、左監門衛大將軍,田令孜恃寵橫暴,把持大權,無所不為。
朱溫,節度使。公元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宣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次年謀殺唐哀帝。有一位老人畫了一個圈
懷了孕的老婆,老婆回娘家時期的丈母娘,掌握了考試成績的班主任。。
日本徵夷大將軍。
曹操——挾漢獻帝劉協以令諸侯
齊桓公——挾周天子以令諸侯
最早的應該是齊桓公挾周天子。之後各朝代中視皇帝為傀儡、代行皇帝實權的大臣都算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東魏的高歡、唐末的朱溫等。
至於曹操,準確地說,他當時實行的政策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指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不服從朝廷的臣子,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本質一樣,但格調要高一些。
在近代,袁世凱架空皇帝,最後逼溥儀退位;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囚禁蔣介石,逼其抗日,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興登堡與希特勒的崛起
說起希特勒與納粹黨的上台,不能不提到一戰與二戰之間短暫的和平歲月,以及一位位高權重的老邁總統——興登堡。
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出生於德國波茲南(今波蘭)的一個軍官家庭,少年時進入軍事學校學習。此後參加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等,1896年晉陞將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興登堡就任東線第八集團軍參謀長,並在隨後的坦能堡戰役中擊潰俄軍主力,成為德國戰爭英雄,在國內獲得了極高的聲望。
1916年興登堡任德軍總參謀長,負責德軍東西兩線的戰略指揮。
德國戰敗後,最高統帥部解散,但在戰爭中功勛卓著的興登堡仍然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18年11月,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國成立共和國,稱為「魏瑪共和國」。七年後,78歲高齡的興登堡就任總統,獲得了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巨大的權力,被稱為「共和國的皇帝」。
(興登堡檢閱軍隊,可見其巨大聲望 圖片來源:二戰德國著名元帥)
此後的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於戰後德國國內經濟蕭條,加之德國人民對《凡爾賽和約》苛刻的條款非常不滿,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阿道夫·希特勒在這一背景下逐漸崛起。從1928年開始的短短5年間,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即納粹黨)黨員人數從10萬人激增至140萬人,該黨在國會的議席達230席。
1932年總統選舉中,興登堡獲得49.6%的選票,希特勒則只有30%的選票而落選。希特勒認識到,要想掌握最高權力,為納粹的統治和軍國主義復辟鋪平道路,必須「挾天子以令諸侯」,借總統興登堡的威信和名義號令全國。
1933年1月30日,在選舉中給興登堡留下深刻印象的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此時,興登堡已經86歲高齡,健康和智力狀況都已相當不佳。反觀44歲的希特勒正值壯年,納粹黨在國內勢頭強勁,在希特勒的控制下,興登堡總統被迫發布一系列為納粹鋪平道路的法令。
(興登堡與希特勒 圖片來源:希特勒最後的照片 )
1933年2月1日,在希特勒施壓之下,興登堡解散國會並定於3月5日重新選舉。然而在2月27日,蓄謀已久的納粹分子縱火焚燒國會大廈並嫁禍於共產黨人。縱火案發生後,德國國內嘩然,希特勒以此為借口,逼迫興登堡頒布緊急法令,廢除了魏瑪憲法中關於保護人身自由、言論、出版、結社自由等政治權利的一切條款,納粹黨實行恐怖統治的法律障礙由此消除,希特勒邁出了在德國國內建立法西斯恐怖專政統治的關鍵一步。
1934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順理成章地成為德意志「元首」,並在數年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歷史大家也都知道了。
反觀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發現,1919年的《魏瑪憲法》結構完備,實際上賦予了人民各項政治權利,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部現代憲法。然而,在人民中享有極高威信的興登堡總統大權獨攬,又因為年邁體衰被希特勒利用,借其名義「合法」地廢除了約束納粹黨專政的法律條款,進而限制公民權利,使魏瑪憲法淪為一紙空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興登堡對於希特勒的崛起應當負有相當的責任。
行文如有謬誤之處望指正~
參見日本的幕府時代
皇太后
只是提一句,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討不臣,是有討論餘地的,兩者也是有區別的。
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挾天子以令士人,還是有討論餘地並且有區別的。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都是
這個太多,從齊桓公開始,曹操,高歡,宇文泰,楊堅,李淵,王世充,各位掌權的太后,日本的各位征夷大將軍,中東的各位蘇丹。
有N個,但中國歷史最著名的且能改變中國命運的只有這四大權臣:1.曹公 2.朱溫 3.袁世凱 4.四川籍總設計師
參見百度百科:鎌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
黃帝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雖則未能挾,但黃帝勢力膨大的過程,莫不是行「挾」天子令諸侯之道,攻擊"不享","弗能征"的諸候,然後反攻一耙,將當政的神農氏/炎帝勢力擊潰,取而代之。
太史公的腹黑,何人能看得透~挾天子以令諸侯始作俑者,非我們的老祖宗莫屬。
諸葛亮
齊桓公,他「尊王攘夷」,會盟諸侯,要求尊重天子的權威,也算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採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太多了。漢代的外戚,唐朝的宦官。
織田信長啊
挾『挾天子的人』以令諸侯
你說強不強
推薦閱讀:
※中國西南部的古文明為什麼總不是特別受重視?蚩尤文明有什麼記載?
※如何評價吳清源在抗戰期間公開發文吹捧日本皇國體制?與郭沫若相比如何?
※为什么切·格瓦拉如此流行?
※古人利用周易算卦到底准到什么程度?那些算得准的人是不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巧操纵了卦象结果呢?
※如何評價知乎用戶「經略幽燕我童貫」的歷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