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想当婊子就是本我我,立牌坊是超我,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就是自我。


自我(ego)

其原意即是指“自己”, 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自我是一个人出生之后, 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判断的部分,代表理性和机智,它按照现实原则和逻辑、常识来行事,符合社会需要,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自我的机能是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

超我(superego)
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 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的结果。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满足,按照至善原则行事,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自身,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超我属于人格的道德部分,是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仿佛是社会道德训条、社会禁戒、权威者的高尚道德的代表,来监督自我。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工具,它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要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
它由人的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是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部分。可简单区分为“理想”、“良心”两个层次,在“理想”中既包括自我理想,又包括社会理想。它是自我的产物,是自我倾向于社会外界那方面的因素生出的。它是这些因素在人的儿时内化、沉淀的结果。人类的高尚理想,在个人身上因超我而得到巩固,超我不断借犯罪感和内疚来惩罚人的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的行为。超我强迫自身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它们,而是按照自己主观上认为它们应该是怎样而去认识的。 超我中存在自我典范和良心,自我典范相当于幼儿观念中父母认为在道德方面是好的东西,良心则是父母观念中的坏的东西。由此看来,超我的特性是:从自我中分化而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它是父母权威的内化,执行父母早年的职责(亦被认为是遵循至善原则);可分为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良心——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真我(self)
荣格最早提出的概念,是超乎个人的我,也称为大我,在古印度称为阿特曼(Atman)在佛教中也称之为自性。我们内在的灵魂,才是我们永远的真我。真我是人内在属于存在本质的一部份,是感受到万物一体。真我存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还为了整体人类的发展。真我,带有一份独特的天份与使命,以真我为动力活出的人生,通常就活出了内在最深的潜能,以及这份独特的天份,并自然地将此份天赋,贡献给世界。古印度文化对这方面的认识在全世界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关于自我、超我与真我,在一个人得到自觉后,在霎哈嘉瑜伽的练习中,会对这些概念有更多体悟,而不是停留在思维能力上。


本我是原始欲望所以不道德,自我是教育约束机制是道德。
超我不一定道德,道德是社会规范手段。超我知道不道德也是人性组成部分。超我会选择。超我选择道德是圣人,不选择也是伟人。
厉害的历史人物 大都超我 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有时候凌驾道德法律之上,所以历史评价这类人物大都是毁誉参半。其实不能简单的道德标准泛泛而论。


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本我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的作品所建。
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自我(永远夹在中间的那位)

心理学上的自我这个概念是许多心理学学派所建构的关键概念,虽然各派的用法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则包括无意识。心理学上关于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复杂,并常牵涉到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信仰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运作,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超我的形成发生在恋母情结的崩解时期,是一种对父亲形象的内化认同,由于小男孩无法成功地维持母亲成为其爱恋的客体,对父亲可能对其的阉割报复或惩罚产生阉割情结,进而转为认同父亲。 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而对于人来说,在外界环境构成中,有这么一个元素别于所有它类,那就是人群或者说社会。
故这两类不同偏向性的人群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又会有着不同的表现。


本我就是不顾一切的满足自己的欲望,超我就是以道德标准为最高准绳,专门利人。自我就是不断协调两者之间矛盾,使自己在满足欲望同时也不会被道德标准所谴责。


一个人偷偷刷秘密(无觅)这类匿名APP时,是本我;
不加太多熟人,也不当什么大V,随便玩玩微博、知乎,是自我;
加了很多亲戚朋友同事之后,谨言慎行地玩朋友圈的你,就是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于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人格的结构有详尽的介绍。

本我(id):
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欲望.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自我(ego):
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超我(superego):
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本我,自我,超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简单来说,本我遵循快乐(需求)就是最原始的我,自我就是现在这个我,超我就是理想中那个超级厉害的我


本我是动物性的我,为基础欲望而活。自我是长期塑造的稳定人格,能够被感知,有特定的习惯。超我是在特定环境当中塑造的人格,神性,直觉性大于本性。我一直觉得这可以和马斯洛五需求对等,取决于人在哪一个层面。


弗洛伊德这个男人,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爱有不同于欲望的东西。

这种分析,未显现爱的存在,爱的所在吧 。

精神分析探讨本我,自我,超我,

这也强化它们的存在,更强化它们之间的冲突,

而又没有提出更高的主体统领它们。

及至西方新时代思想,发展出神性,无条件地接纳,无条件地愛自己


本我是想要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我理解为肉体上的欲望,超我是抑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本我是了解道德规范后的自我。


推薦閱讀:

弗洛伊德理論依然是主導地位嗎?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讀《夢的解析》有哪些注意事項?
當世界上人類失去了生育能力,是不是就安靜了,世界就和平了?
為什麼女孩愛做夢,是因為想像力豐富嗎?

TAG:心理学 | 精神分析 | 潜意识 | 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