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相聲瓦舍的藝術風格和表演水平?

劇本的製作水平如何?演員的表演水平如何?


做為相聲瓦舍豆瓣小組的管理員,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可以來簡單地說一下。
首先說說相聲瓦舍的藝術風格,最經典的幾部《東廠僅一位》、《相聲說跨鬼子們》、《大唐馬屁精》、《狀元模擬考》、《記得當時那個小》等,除了《記得當時那個小》是在懷念青春,其他的都在借古諷今。借古諷今是相聲瓦舍作品的一大特色,比如大家都印象深刻的阿里山問賤,就是借武俠故事來諷刺台灣政壇,相聲說跨鬼子們里,借著梁小秋和舒大春之嘴諷刺了中國人的民族性,大唐馬屁精中又精準地將中國的馬屁文化放在了大家的眼前。
光有借古諷今自然還不夠撐起相聲瓦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生活化,馮翊綱的影劇六村系列、宋少卿的原住民系列,都很貼近現代人生活,笑料也都很自然,有現代人的小聰明,也有文化人的睿智。
表演水平的話,那得看哪方面水平了,如果說相聲的表演水平,馮翊綱宋少卿(或者加上黃士偉)雖然未必比得上郭德綱于謙的搭檔,但是兩人形象、分工明確,對於觀眾來說,有親和力,合作默契,對於新鮮事物觀察敏銳。
除開相聲,說舞台表演的話,馮翊綱是戲劇藝術碩士,表演工作坊九十年代時期的重要演員之一,與賴聲川、李立群、金士傑等台灣劇場屆最重要的人都有過深度的合作,有著豐富的舞台經驗。
宋少卿除了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外,還有著豐富的電視綜藝經驗,與黃子佼、卜學亮等人同期。
而黃士偉則也是資深的舞台劇演員,由於有不錯的歌唱天賦,也經常演出音樂劇。
其他一些年輕的相聲瓦舍演員,比如梅若穎、黃小貓、御天十兵衛、高煜玟、高揚等人基本上都是馮翊綱和宋少卿的學生,表演上未必特別出彩,但是作為年輕人都很放得開,很自然,貼近生活。
相聲瓦舍是有著很明顯的表演工作坊的基因的,他們的創作,都是沿用表演工作坊的集體即興創作,而他們的演出形式,大部分都是表演工作坊所創的「相聲劇」這種演出形式,將已經沒落的相聲這門舞台表演方式與戲劇結合,拉近了舞台與觀眾的距離,更生活化,也更有文化內涵。
就先說這些吧。


「相聲瓦舍」是我最愛的舞台界天團。(笑)
此天團主力成員有兩位,馮拜拜和少卿叔。
馮拜拜氣宇軒昂聲如洪鐘,少卿叔梨渦淺笑絕代風華。
他們在舞台上通常是如此地魅力四射:

呃,配圖表太往心裡去...

這兩個人哪,各有所長——
馮拜拜是眷村出身、學院派MFA、專著(還沒)等身、任職教授,陽剛大氣降龍十八掌;
少卿叔是阿美族血統、原住民研究、電視編導、鬼才演員,古靈精怪九陰白骨爪。
一個插科一個打諢,一個會唱太平歌詞,一個會跳原住民蹦恰恰;
舞台就是華山,我們就愛看這倆人比賤。

你說這倆人有多賤,相聲不好好說,話劇不好好演,人家做的叫「相聲劇」。
所以最挑剔的觀眾也不能以相聲或者話劇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偏偏他們說學逗唱都會,跳進跳出也有,上下台鞠躬連聊帶演一個不缺;他們從不避諱拿人性的各種弱點來調侃,你明明是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那些漏洞百出的故事卻總能讓你會心一笑。
他們的角色永遠都不是高大全的超級英雄,而是貪婪的小市民、諂媚的鷹犬、好色的老闆……我們笑,你以為笑的是他們嗎?
我們在台上看到了自己庸俗猥瑣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蔣先生,你幹什麼?》裡面,兩位比「壞」。
比到最後,馮拜拜說:我是壞人。
少卿叔得意地接道:我是台~灣~人~
台下一片大笑。
而比賽說謊話,最大的謊言居然是:「精忠報國,清廉救世,中華min guo萬歲。」
我很喜歡這樣坦然的自嘲。
活在世間每個人都不是清白的,先要清楚陰暗面在何處,才會知道陽光的方向。
這樣的笑料調侃和包袱,比屎尿屁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兒子,要有趣多了。

相聲瓦舍擅長講故事,但是他們嘴裡講出來的故事和我們聽到的往往不會是同一個故事。
你以為講的是大唐馬屁精,我們聽到的是當代官場的溜須拍馬;
你以為相聲說垮的是鬼子們,我們聽到的是華人是如何垮掉的;
你以為東廠里都是無根之人,我們卻聽到了大明朝僅僅一位有情有義之人。

我不知道我們的舞台上能不能調侃毛爺爺,但是在相聲瓦舍的舞台上,蔣委員長卻無數次被拿來模仿。

在我心中,好演員必須思想自由、身體靈活、表情鬆弛,這些他們都做到了。所以,即使馮拜拜被人詬病唱不好太平歌詞,少卿叔被人指摘口音氣息,他們仍然用隱藏在跳脫活潑之下的人文情懷打動了我。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又及:
少卿叔和屈中恆可以混著用,長得真是像:


我也是相聲瓦舍的粉,@楊小亂 先生已經很全面地介紹了這個劇團。我想輕拍幾磚。
1、演員基本功。馮翊綱和宋少卿,前者是核心成員,後者是團長,在演出中戲份也最多,但是基本功未見得比得過黃士偉。在台詞斷句、氣息吐納、咬字發音兩位老師在舞台表演中都只能算是一般。
栗子1、《張飛來了別害怕》前面一段學賣菜吆喝,中間一部分基本聽不清馮翊綱在說什麼。
栗子2、《消失的931》宋少卿連說 N個「公元1673年」,每一句後面氣息都接不上。

2、劇本的取材邏輯。相聲瓦舍將相聲與話劇結合,是一種極新穎、極悅耳、極美的藝術形式創造。 但是他們的作品究竟按「一齣戲」還是「幾幕戲」來算?有時候,一齣戲選取的段子和創作的劇情脈絡並不完全契合。有時候,擺上一個傳統段子,礙於基本功和接受程度,又不能發揮它在舞台上的作用,不如不用。
栗子:《笑神來了》。誠然這部作品沒有確切的主題,但是從黃士偉的「袋鼠引子」和最後的壓軸段子來講,大概會將觀眾引到愛情和懷舊上面去。那麼那個《福壽全》是怎麼回事兒?

另外我覺得要是用一部作品展現相聲瓦舍的風格和藝術水平,《竹林七嫌》是最具代表性的。

好想能夠在親臨現場看一次影劇六村的棒球賽。。。


每次看到馮伯伯努力往裡面摻點傳統相聲小段都不勝感慨。。。而且隨著人越多就越摻越少了。。。

2014年12月31日更新==========
看了瓦舍2013年的《迷香》。。。我覺得馮伯伯已經徹底放棄了。。。恩。。。=w=


論原創的話,華人地區遙遙領先獨樹一幟!

但是如果說相聲傳統段子,說實話真不如老郭!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大學時代的回憶,(其實也沒多久),嚴格說來在學校話劇社的時候我演過也導過和改編過相聲瓦舍的戲,所以對於台詞以及表演方式等有點了解。

1.硬要下定義的話,相聲瓦舍是相聲劇,既是相聲,也是話劇,很多作品都是以相聲的表演形式來表現話劇的實質的,有的更偏向相聲,有的更偏向話劇。
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老作品,代表做有東廠僅一位等,新作品如戰國廁前傳(飛魚王)等等段子,就是相聲大於話劇。一些2011年以後的作品更偏向話劇一點。比如惡鄰依依,竹林七嫌,宋伯伯的演藝人生。
其實無論表現是怎樣,每一部作品的內核都是非常不錯的,至少在「說故事」這個層面上,典型如《戰國廁前傳》與《鄧力軍》等,相聲瓦社的作品是台灣戲劇表演的標誌性劇團。(還有表演工作坊)

2.台柱子馮宋二人是二十年的老搭檔了,既然是台柱,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我倒是更喜歡幾個中生代的演員,黃士偉,時一修,兩個人在《公公徹夜未眠》里的表演值32個贊,新生代,御天十兵衛,阿肯,兩個人在《惡鄰依依》里的過場也很精彩。

3.提到相聲瓦舍有好多關聯詞,比如表演工作坊啦,賴聲川啦等等,一些馮宋二人參與的作品也非常精彩,比如著名的《借問艾教授,誰殺了羅伯特》

4.配樂和主題曲,每部作品都非常花心思,經典插曲如「東廠之歌」,貫穿了好多作品,(你說烏鴉白,我說烏鴉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再比如「如果不能與你長相守,只願化作一縷青煙隨你走......),再比如」雪盒「,好作品太多不勝枚舉。

5.很多時候看看海峽對面對我們的評價和調侃也是很有意思的,雖然都披著」相聲「的外衣,立場不同,但是內核,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一樣的。比如早期看宋少卿大喊 」我江XX,一介匹夫,和平統一......" 再到阿綱說:1945年,昏暗的年頭...... 以及兩人調侃「紅內褲」那段,都是極好的。


藝術風格,逐漸自成一派,表演水平中規中矩,特色鮮明。

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127/answer/196318529 這裡我說了一下我對相聲瓦舍和德雲社的比較。

他們表演的不是相聲,在相聲的四門基礎功,說、學、逗、唱,學與唱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非常少,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偏科的相聲演員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內心的想法上來說,台灣的相聲演員都不是真正的相聲演員,他們說不了各地區各省的口音,基本功都不合格!哈哈哈!!!

他們的風格主要體現在劇本上擅長的用典技巧,以及稍微隱晦一點點的暗語,例如喜歡用江西口音說「經過」,暗喻「蔣經國」,講一個「蔣」或者某一個「敏感詞」的第一個音馬上大停頓轉向其它,這種其實也不見得高明到哪裡,但是這種形式是獨立(隔絕)於大陸的,所以滿足了我們這邊觀眾的獵奇心理。為什麼說是逐漸自成一派呢?因為在2010之前,他們大部分的作品還都有傳統相聲明顯的特徵,上台鞠躬,介紹二人檔之間的私人關係,下台鞠躬。現在已經開始拜託了傳統相聲的這種開始結束格式,將兩人搭檔的結構形勢轉到一問一答的完整故事情節的推動。這點上,已經與傳統相聲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形式。

eg。傳統相聲都是逗哏開始陳述事實,捧哏答是,逗哏說觀點,捧哏說對,再說一個自己的一個想法或事實但是使用了委和的形容詞,捧哏馬上一驚一乍的損或者陰陽怪氣評論一句,套路已經封死了形式。但是,相聲瓦舍的劇本已經開始突破了這種形式上的死板,而是按照講述故事的要素進行邏輯遞進,推進故事發展下去。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三要素一點都不少,在一問一答解釋與挑錯中,包袱和故事都是這樣走下去的。當然這種形式久了也會成為呆板的形式,並且很多時候作為捧哏的搭檔因為怕觀眾體會不到用典的笑料,要不停的打斷故事敘述加入歷史事件人物的描述,點名暗喻的用典之處,也是略顯拖沓的地方。

為什麼說他們是中規中矩呢?

我只提一點,自稱北方人的馮翊綱聲音渾厚低沉,念白有先天優勢,但是在2003年的《消失的931》開頭他們吟誦化用我朝太祖的《沁園春·雪》「只識(馮讀成shi是)彎弓射大雕」,沒辦法長大在台灣,還是沒分清。所以,他們無法成為一流的演員。還是前面那句話,用基本功來衡量他們,沒一個人合格。

但是這種閩南語,台灣話的口音也是他們在台灣生存的基礎。

我對相聲瓦舍的其它評論在這裡:

如何評價相聲瓦舍2016年作品《賣橘子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3127/answer/196318529


沒有看過之前還以為相聲就是三俗!這麼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居然還能陽春白雪!


推薦閱讀:

《暗戀桃花源》里是江濱柳負了雲之凡嗎?
學表演的過程中需要看哪些書和電影?
話劇表演的發聲有哪些訓練方法?
為什麼羅永浩認為鄧超是一個可能毀掉《乘風破浪》這部電影的可怕演員?
如何評價李連杰在《投名狀》中的表演?

TAG:相聲 | 戲劇 | 表演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