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青年作家中,誰的作品可讀?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你現在還讀書嗎 ?,更多「書籍」、「文學」、「閱讀」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首先得明確「青年」的定義,我記得聯合國有個標準,說18—45歲的都是青年。以這個標準來看,青年作家的上限也是45歲。從我的閱讀趣味與審美來看,覺得以下的青年作家是不容錯過。

路內。從《少年巴比倫》到《花街往事》再到新近出版的《慈悲》,路內的長篇尤其獨特。《少年巴比倫》三部曲是青春澎湃、元氣十足。路內的「青春」,當然不能等同於市場上的青春文學或者是青春敘述。

他是帶著滾燙的文字,在敘述青年時期的茫然。那時飛濺這荷爾蒙的詩意。但少年總得成長,總得追根溯源。青春的詩意總會讓位於青年的沉思。《花街往事》這部長篇,是路內從青春敘述轉變為歷史敘述。他在探尋家族史,也是有趣得緊。

《花街往事》與少年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天使墜落在哪裡》有著藕斷絲連的牽引,兩本書一起讀,某個細節互相印證,十分有趣。而新近出版的《慈悲》,最初在《收穫》雜誌上讀了,深感路內轉變之大,也因此深深地欽佩著路內對文學的追求與野心。跟《少年巴比倫》相比,柯爾蒙激揚的路內變得內斂與深沉,文字凝練,處處著意。「慈悲」乃是佛家概念,在這部小說中,路內超越立場,進入更深邃的凝思。

沈書枝。沈書枝是我極其喜歡的一名作家,最初是在豆瓣認識她。她目前所出版的作品,並不多,只有一本《八九十枝花》。這裡的文字,極其美。她有著古典文學的功底,文字熨帖而美。沈書枝老師從容又略帶惆悵地往日鄉村、日常生活,十分美好。

鄉村正在消亡。這裡不是說鄉村消失,而是在文化層面上,它日益枯竭。沈老師的《八九十枝花》里的一些文章,追憶著鄉村的往昔。吃粽子、過年過節、放牛等,都是我小時候極其熟悉的情景。這是我喜歡沈老師文字的私心。不過,從文字層面上來說,我也希望更多人能讀到沈老師的文字——最好是中學生,因為可感受語言之美。

李娟。阿勒泰的李娟,不多說,詩意。

錢佳楠。最初接觸錢佳楠,是她的短篇小說集《人只會老不會死》。誠然,這是一部帶著學生氣的小說集,但卻令人非常歡喜。在這個集子中,錢佳楠展現了多種可能性。輕盈的想像與厚重的現實感。她寫貧窮,真的是窘迫,彷彿一個窘迫的人站在你面前,用不自然的笑意,保持著尊嚴。錢佳楠就是這麼有勇氣,把刀子往最現實、最窘迫的地方剜。所以,她後期去採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下崗工人、去採訪洗腳妹,都是源於她對現實的關注和深沉的思考。

張怡微。相對於張怡微的小說,我更喜歡她的散文和偏學術的書籍。散文很從容大方,學術文章很紮實。小說倒是呈現出學者氣質,理智、理性,所以讓人覺得激情不足。去年她在《收穫》長篇專號上發表了一部中長篇小說《細民盛宴》,好看也好讀。我讀完之後,就很欽佩張怡微,覺得她在用小說做地方志或者生活志。大城市、小市民,世情生活。

周嘉寧。還是上海的作家。我有位師長,評論家,我跟隨他學習過一段時間的書評。他對周嘉寧非常推崇,因為在泛濫的青春敘述中,只有周嘉寧敢於不斷地突破自己。用他的話來說,周嘉寧是「不輕易倒向傳統的現實主義,不簡單地躲到西方文學潮流的面具,而是無限內向心世界,即使那裡有許多陰暗和不堪,也不迴避,不躲避,不隱藏。」周嘉寧的小說,其實我讀得不多。她的短篇,我不喜歡,倒是《密林中》這部長篇,氣象非凡。

曹寇。曹寇的小說,很奇特。奇特的地方,就是他從頭到尾在用無聊的語言來消解日常生活里的意義。他的主人公、他的故事、他的喋喋不休,都是為了消解意義而存在,他發現了無聊生活中的虛無。推薦他的短篇小說集《屋頂長一顆樹》。 但曹寇的小說,不可讀多。

趙志明。趙志明出過一本短篇小說集,叫做《我親愛的精神病患者》。裡面有幾個中篇,非常精彩,尤其是《還錢》一文。窘迫、尊嚴、窮人的生活狀態,入木三分,非常精彩。他寫農村的灰暗,有點兒魯爾福的味道。但這一兩年,他去寫怪談小說了。

阿乙。阿乙是我非常敬佩的小說家,推薦他的短篇小說集《鳥,看見我了》。初次讀此書,經驗。文字如此簡練,敘述如此高效,情緒如此冷漠,實在是難得一見。阿乙的寫作,是苦熬式的,閱讀他的小說,很容易感到他對文字與故事的打磨,以至於給人一種過於拘禁之感。阿乙當作一段時間的警察,所以在《鳥,看見我了》這部小說里,儘是小城裡的故事。人物風塵僕僕、故事也風塵僕僕。但阿乙的長篇《下面,我該幹什麼》卻難讓人滿意。可惜,這兩年他大病了一場,寫作精力有所下降。

張定浩。張定浩是詩人,是評論家。他的文字溫柔而多情。我喜歡他的評論,他的《既見君子》詩評集,談論的是南北朝的古詩,談論的是盛唐的李白,真是風流。

小白。對於我而言,小白是個極其特殊的作家。他的文化隨筆集《好色的哈姆雷特》、《表演與偷窺》,談論的幾乎都是床上那破事兒。正好契合我的閱讀趣味。

還有一些作者,暫時不能算作是作家。比如陳志煒,這是個比朱岳更有趣的作者。他的文字,肯定不會得到普通讀者的喜歡,但絕對會得到書評人、小說家、詩人等組成的專業讀者的認可的。王蘇辛,她曾經用過普魯士藍這個筆名,在我所知道的90後小說作者中,她是最令人所期待的;徐筱雅、索耳、林為攀同樣也是如此。因為他們的作品不為大眾所知,就不多說了。


說自己看過的吧:

阿乙寫的好,但我不喜歡。總覺得他差口氣,力有不逮的感覺。跟許多當代藝術家一樣,寫小縣城厲害,涉及都市生活就完蛋。窮山惡水長鏡頭,警察妓女黑社會,得心應手。但他沒辦法理解現代都市人。寫的是好小說,但我覺得他可以再邁幾步。

曹寇厲害,崇拜布考斯基,消解意義,功底也棒。缺點跟布考斯基的小說一樣,自我重複得厲害。布考斯基的小說是有詩意的(《父親之死》),他沒有。南京能出這麼個人也是奇葩。

路內不穩定,好的很好,有的就太飄忽。《雲中人》完全不落地,這樣寫東西投機取巧。

張怡微了不起,王安憶調教有方。讀過《你所不知道的夜晚》,開頭結尾都一般,中段厲害,那種弄堂里細密瑣碎的衝突,完全是海派文學的路數,張愛玲王安憶一脈傳下來的。據說《細民盛宴》很厲害,可惜上次打折沒買到。

余秀華就不說了。她是個詩人,這句話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足夠分量了。

文珍寫的是平常都市生活中的寓言性,但她本身不擅長寓言體。《錄音筆記》不錯,其餘一般。

顏歌膽子大,有野心,在方言寫作上有探索,但實力撐不起來。

李誕絕不僅僅是個脫口秀藝人,他是有希望成為《紐約客》式作家的。人家微博上曬的都是巴塞爾姆,這點完爆99%的暢銷書作家。

以上是我覺得不錯的。

周嘉寧寫得很誠實,可惜筆力不夠。這麼走也是條路,就看今後能不能誠實下去了,挺難的。

沈誕琦試圖拓展非虛構的文體,問題是非虛構不需要文體,需要的是洞察。她人又太蠢,一洞察就讓人發笑。《波士頓人》足夠說明一切了吧。

鯨書和沈不一樣。沈不壞,只是太笨,鯨書是文妓。後來寫的不是文章,而是文案。廣告文案有個屁的文學性。

張佳瑋還是得了吧,他是「大力出奇蹟」在文學上的代表。

葛亮完全是胡鬧,他的小說跟快手上頸戴金鏈吃帝王蟹的社會大哥沒區別。

笛安被郭敬明搞壞掉了,本來底子不錯的。

韓寒文字天賦很高,1988里也終於算是摸出自己的風格了。但誰叫人家志不在此呢。

蔣方舟根本不會寫作。

郭敬明?我們還是聊聊中國足球吧。

70後一代作家已經基本玩完了,40歲還沒爆出代表作的話,一輩子都爆不出來(除非突然冒出個天才)。80後也懸,張怡微上限也就是王安憶。不過,誰知道呢?金宇澄寫繁花的時候都60了。

50-60年代那批作家多棒啊。唉。

==========================================

最近被某知名話劇品牌折磨得心力交瘁,所以長期靠歐美硬派犯罪小說殺時間,沒看什麼正經書……話說尤奈斯博和勞倫斯布洛克真心好看……

補幾個最近看的。

張悅然:前段時間讀了《繭》,我的媽呀……家族史寫成這個樣子,換成我就直接剖腹向文壇列位先賢謝罪了。

簡而言之,她的人物是立不住的,情節是沒有合理性的。如果寫短篇的話,或許可以靠大量留白矇混過關,但長篇不可以,家族史更加不可以。人物的狀態,關係的糾葛,大歷史與個人史之間的交叉,這都是內功,拼天賦拼三觀。然後她就完蛋了。

最糟糕的是,她似乎至今對平常人的生活,以及歷史都抱有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普通人是怎麼活的,歷史是如何介入日常的,Who cares?這種漠不關心並非博爾赫斯式的哲思,而是一種完全的無知——就像皇帝的金扁擔一樣,皇帝也無法想像農民過著怎樣的日子。有一個做山大校長的爸爸,對成為一名小說家並無裨益。

我猜她在生活中會是個蠻有趣的人,迷戀於能夠標識自己藝術家身份的一切符號,然後用幽默得體的談吐表達自己風度翩翩的友好。但如果她並不滿足於做這樣的圈子作家,恐怕要沉下心去和很多很多人聊天,然後去過很多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生活。

張怡微:剛讀完《櫻桃青衣》,心理歷程如下。

天哪,天哪,天哪。

怎麼可以寫得這樣好,怎麼可以寫得這樣好,怎麼可以寫得這樣好。

太牛逼了,太牛逼了,太牛逼了。

人家的30歲在幹什麼!老子的30歲在幹什麼!

關鍵是她還長得那麼好看。捅死我吧。

語言、節奏感、結構無一不好,人物刻畫入骨入肉。我猜她生活中不是那種讓人想要接近的人——我懷疑她是拙於言談而又怯於社交的——但人家寫得就是牛逼啊。搞不好過個十年後,她會得茅盾文學獎的……

朱岳:不是博爾赫斯那一路,博的小說是詩意、哲學思辨與類型小說的融合,學不來的,學了就死(另一個比他好得多的範例:阿雷奧拉《寓言集》)。所以他模仿博爾赫斯的幾篇都爛。但針對文學的遊戲性篇目卻出乎意外的好,知識分子氣還是重了,有點波拉尼奧的意思(《美洲納粹文學》)。

我特別討厭這種小說,覺得完全是胡搞(博爾赫斯屬於「嘴上說著不要但身體很誠實」的那種……死活都挑不出毛病)。如果這也叫小說,那《山海經》就是中國小說鼻祖了。但我得承認,大部分篇目寫得不錯。

然而《說部之亂》的第一篇告訴了大家,這種寫法一旦失控,將會誕生多麼可怕的作品。

侯磊:讀了幾十頁的《還陽》,我日你媽賣批你也好意思說自己是什麼狗屁「新京派文學」?


我本身不是很認同這個問題的問法。隱約中好像在暗示,選中國青年作家的作品來讀,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需要更細緻的辨別,而不像「國外作家」、「中老年作家」、「獲獎作家」、「經典作家」可靠。我不知道這其中蘊含的「歧視」具體是針對哪一個標籤,但作為一個常看書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去除一切標籤對我們的影響。

儘管我也承認,標籤不全是無用的,某種意義上它們都是參考,尤其在快速選擇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求助於這些最外在的訊號,就像書的顏值一樣。但在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忍不住先為中國青年作家們說說話,他們當中許多人在內容與形式上已經給中文創作帶來了新的風格。甚至,就我個人讀趣味而言,他們的作品常常更好親近,閱讀他們的作品,就是一趟共同發現、彼此確認、求同存異的歷程,在最直白的意義上,給我帶來「同時代人」的感覺(或者錯覺)。

我是阿乙、路內、張悅然、雙雪濤、顏歌、文珍、李靜睿等當代小說家的讀者,其中幾位是我的同齡人,甚至與我從同一所學校畢業,做過同樣的職業。閱讀他們的感覺,當然完全不不一樣,每個人都應該更詳細地分析,這裡只能籠統而言。首先是他們文學形式上的變化與成長,讀者得以見證這個過程,這是閱讀青年作者的一種幸運,不過這幸運每個年代都有,只要那個年代的讀者有心。其次是,他們的小說幾乎都在斷裂中創造聯結,從60年代的歷史債務一路走來,面對文化與社會的劇烈轉型,是這一代小說家在及時做出反應。路內、雙雪濤的工廠記憶,張悅然轉身對父輩的追蹤,阿乙在鄉村社會中探案,顏歌對西南家鄉的重寫,一路到文珍、李靜睿直接寫作當代都市中的情感故事,都顯露出在歷史的脈絡中描述當代生活的勇氣,更難得的是,他們不再提供單純的傷痕或者苦難故事,而是試圖重新建立一種相信,一種新的文學感覺。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很容易在他們的故事中找到呼應。

另外,網路和跨界時代帶來了比傳統的文學生產機制更加複雜多元的作者,他們的職業、社會身份並非作家二字可以概括,但與此同時他們又穩定地創作出符合這一標準的作品。這也是所謂的「青年作家」才能帶來的風貌,這背後當然是整個社會文化基準的上升,擴充了文學的邊界。張定浩、范曄、包慧怡,都是我特別欣賞的來自學院內部的聲音,他們接受過良好的嚴格的學術訓練,但在書評、散文、隨筆、詩歌等體裁中,釋放出無比靈活的創作動力。他們把從閱讀中汲取的營養,真正稀釋到了寫作中去,以至於,范曄的中文寫作總有西語文學的迷宮之感,而包慧怡的詩歌和想像力充滿了來自古愛爾蘭的迷濛氣息,張定浩和他筆下的詩人也像兄弟一般惺惺相惜。而在寫作系統之外,自由撰稿人云也退、建築師唐克揚、電影導演李霄峰的寫作,也令我感到驚訝,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積累,以及更廣泛的人文趣味,突然就出現在了中文寫作的版圖上,讓人有些措手不及,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面對。在我們還抱著各種標籤在閱讀的時候,他們早就在個人的意義上完成了跨越。

最後還值得推薦國內記者們的作品,袁凌、衛毅、郭玉潔、謝丁、葉三、楊瀟,這些從沒停下的青年記者,他們對中國的觀察和寫作,展現出了作家般的持續性。並不太需要別的眼光,在他們這裡,就能讀懂大部分的中國。

我還想推薦王頃、孫彥初、塔可、陳天灼、范西這些年輕的藝術家。他們在看似最玄妙的當代藝術的範疇里,回應著我們最具體的日常生活。

他們的創造與想像,可能正是因為人在青年。


慕容雪村。
沒人提到他我有點難過,這麼好的作家。
這麼好的作家,我最愛的作家。每一本小說我都讀過。
畢竟他是小眾的吧。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開始讀他的書,影響不可謂之不深。雖然只是作者跟讀者的交情,在我心裡他卻是如父如長兄。「守住尊嚴」——這是他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一點。
慕容雪村的作品,在深度和可讀性方面,都是極高的。
對他作品的評價,我貼上以前寫的一個答案:

慕容雪村的作品可以傳世。


很多人說,慕容雪村的小說很臟。
確實很臟。
他筆下的女人都是娼妓,愛情在金錢面前不值一提。
他筆下的男人,如果一文不名,就命如螻蟻;如果富比王侯,就個個怪癖,尤其喜歡鞭笞他人的尊嚴。
金錢會撕破年輕人的理想,美麗甘願為了物質褪去衣衫。
一段愛情能經歷貧窮的洗禮,但也能敗給沒有靈魂的皮囊。
如果有什麼得不到的人,那只是因為你支票後面畫的零不夠多。


慕容雪村尤其仇視中年男人,在他筆下,中年男人都是肚裡是痰,腳下生瘡。
他也對沒有美貌的女人充滿了自作多情的悲憫,如果一個女人,沒有美貌,在他的筆下她只能淪為棄婦、精神病,因為眼睛不美,所以流淚都不配。
情侶之間,會要求另一半作不可侵犯的聖母,但自己卻在一個又一個妓女身下流連。因為愧疚才有一絲自欺欺人的溫情。
在他的筆下,有信仰的人夢做不成了。

很多人覺得慕容雪村小說里的描述是在妖魔化愛情,甘願合上書本,停止洞察與他的理解和想像完全相悖的另一個世界。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的存在——或者說,他們相信,但不願意麵對。
不願意麵對愛情的善變,不願意麵對自己其實是孤獨的。
不願意麵對人性的複雜,不願意麵對沒有錯誤的愛情也能無疾而終。
只有一種時候,他們會比較清醒:年輕的女孩為變心的男人流淚,英俊的男孩被有錢的中年男人搶走漂亮女朋友。
這個時候,成年世界張牙舞爪的大門才真正的第一次對悲傷而憤怒的年輕人開放。


這是為什麼PUA大師能夠大行其道的原因:年輕人並不能坦然接受變數和複雜。
可是他們不知道,雖然疏忽和冷漠能讓他們分手,但是熱情和投入也一樣能;雖然爭執和吵鬧能讓他們分手,但是無聊和平靜也一樣能。
所以受了傷的年輕人逐漸走向兩個極端,一種不知疲倦的抱怨,希望pua大師能幫助他們找回愛情;另一種開始蔑視愛情,想奪取,想摧毀,想佔有,想拋棄,想奪取之後摧毀,想佔有之後拋棄。
每一種人都相信自己會進入天堂,每一種人在清算這個世界上的壞人時候都會把自己算上。


很多人說,慕容雪村就是後一種人,他蔑視愛情,蔑視尊嚴。但這種指責真是十分的不公平,慕容雪村恰好是這個世界上,相信愛情的那一種人。
《原諒我紅塵顛倒》裡面,一場大夢裡的魏達奸惡無比,敲寡婦門,挖絕戶墳,可是生命盡頭他發現自己對肖麗的愛,當他對著監獄裡的鐵欄杆大喊肖麗不要死的時候,曾經的猜忌、陷害,惡毒的算計又算得了什麼呢?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里的原配韓靈,為肖然幸福的打過兩次胎,從此失去生育能力。那個男人毀了她的一生,如同落紅墜地,美人衰老,無人憐香惜玉。可是在他的遺囑里,他唯一挂念的人就是韓靈。
他把愛情寫得功利無比,愛情中的男人都是鐵石心腸,充滿算計,最多也就是小小的心酸一下。
可是,在生命的盡頭,捫心自問,比起紅粉骷髏,他們還是為曾經愛過的人留下一顆悲憫的淚,像玩累了的孩子需要母親,要迷途的人需要皈依。


慕容雪村的小說能折射出每一段愛情,平庸的、普通的、轟轟烈烈的、說不清道不明的。
他借《天堂向左,深圳向右》裡面衛媛之口說出:

我不愛他,但他讓我過上了那種生活,經歷過那種生活後,其他的活法都沒有意義。
那種生活,MR2和阿曼尼的生活;勞力士和頂級貴腐甜酒的生活;把整個餐廳全包下來,一段飯五萬港幣的生活;六千美元的鑽石胸針丟了,肖然說別找了,明天我再給你買兩個的生活。

我也有過理想。

誰又沒有過理想?誰又沒有過慾望?誰不是貪戀某種生活?
只不過是花瓶看錢,醜女看臉,矮個貪高,細腿喜肥,蘿莉萌大叔,御姐愛少年,少婦缺溫暖,女強人想要愛,文青在去麗江的路上,網紅在希爾頓的迴廊。每個人貪戀的東西不一樣。
可是貪戀金錢或者貪婪肉體,誰又比誰高貴?
有人貪戀錢,有人貪戀愛。前者還好說,後者窮奢極惡。
因為情愛不容做戲,一旦陷進去萬劫不復。到後來愛情消磨,恩愛不再,只剩下難以忍受的癢,偏偏一方鐵了心不肯離開。還不如嫖情賭義來的體面痛快。


這世界並不簡單,路有操刀客,平地生荊棘,人群即是蛇窟,尖牙聳動,毒汁流淌,每一吻都足以致命。
愛情有時候就是長期嫖娼,你不用琢磨他的真心假意,真心和算計並不矛盾。若他酒醉之後打的是你的電話,那也不用沾沾自喜,可能只是覺得你容易睡到,你只是他想睡的女人的其中之一。
城市和金錢有時候是誓言的火葬場。是慾望的深淵,是鵬鳥的故鄉。是淪陷的烏托邦,是失去信仰的耶路撒冷。一個男人可以為千篇一律的肉體一擲千金,卻不能為他愛過的女人浪費一秒。
然而慕容雪村,終是悲憫眾生。
他有眺望眾生的廣目妙眼,卻終究留給了芸芸眾生希望,他讓筆下的愛情絕處逢生。
他告訴年輕人,哪怕撕裂、摧毀、算計、變數,但是醜惡的一切後來,都無法改變那個既定的事實:你們曾經愛過。


「我們曾經愛過」。
韓靈相信這句話,她由生動變得枯萎;肖麗相信這句話,她賠上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性命;衛媛相信這句話,她明知故犯的墮落了。
慕容雪村也相信,所以他對這些被困住的靈魂充滿了無濟於事的悲憫。
可是沒用的,除非心如磐石,除非遊戲人間,除非殺人不眨眼,每一個相信愛情的人,愛情就是他們的弱點,因而分外的脆弱。
不過也沒關係,冷漠的人有他們的泥沼。


人間如同牢籠,高高的鐵絲網上掛著一輪嫩黃的月亮,每一個卑微的靈魂都沐浴著它神聖的光輝。
年少的時候,我讀羅曼羅蘭。他寫,看清這個世界,然後愛他。
慕容雪村之所以可以傳世,一是因為,他能寫出人性的複雜與善變。我國從來都不缺單單描寫性的、單單描寫熱戀的、單單描寫圓滿的、單單描寫殘缺的,可是能淋漓盡致的寫出性和愛,疼和癢,殘缺和圓滿,能把破裂寫得溫情脈脈,能把妓女和嫖客的交易寫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他是其中一個。這種難度和深度讓人心生敬佩。
二是,他悲憫,把刻骨的愛恨轉化為極其輕微的往事,暴虐可能意味著深情,缺憾可能暗示著圓滿,一個幻滅中孕育著另一個幻滅,幻滅之間的空白是如同風中殘燭一般的潔凈希望。在死亡這個宏大的主題面前,一切複雜都變得天真了,一切污穢都變得清澈了,一切曾經的故事,都變成了幽微的思緒,難以言說。


貌似沒什麼人說國內的通俗類型小說的作家?我一直覺得國內最缺的就是能寫出好看懸疑小說、推理小說、恐怖小說、科幻小說、奇幻小說這些類型文學的人啊。我來推薦兩人:紫金陳,冶文彪。

紫金陳,浙大畢業現居杭州,職業作家。主要寫作類型是本格推理,不過目前開始轉到社會派推理的路子上了。4年前開始寫《謀殺官員》系列時在網上連載,出了4部之後因為口碑不錯,於是也出了實體書系列,至於內容是否有刪減就不清楚了。這個月剛剛出了社會派推理新作《長夜難明》,我還沒看,不過看風評還是挺不錯的。前兩年的作品《無證之罪》最近也被愛奇藝買了版權在拍網路連續劇,明年會上映。

我認為紫金陳的最大特點是:接地氣的設定配上高質量的詭計(當然,也有幾本我看完覺得挺坑爹的)。他的故事背景基本都是杭州,不論是環境還是人物描寫,都是非常地道的中國城市風情。而且各種做案動機也很本土化,比如拆遷糾紛,司法不公,家庭紛爭等等,許多題材都是取材於社會時事新聞。至於詭計這個沒法說,說了就劇透了,但在我看過的國內作家裡算得上一流水準。比雷米之類我覺得是高出不少。

我自己比較喜歡的兩部他的作品是:《謀殺官員2:化工女王的逆襲》和《無證之罪》,大家可以找來看看。《長夜難明》我還在等他出官方電子版上架再買。

再說冶文彪,這位是我目前看過國內懸疑小說作家裡,在布局(pilot)這塊水準最高的一位。代表作是《人皮論語》和大坑《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直接搬運我今年初對清明3的書評吧:知乎專欄

如我這樣三天兩頭寫文推書且安利效果立竿見影的人,很容易受到的質疑就是:你是不是收了錢?其實一直以來我特別、肥腸、極其想寫軟文,但你們要知道現在的出版社撐死也就願意送本書,而我軟文的價格至少四位數起步,還得是我喜歡的書,所以有生之年裡你們估計沒啥機會看到我給出版社寫的軟文了。

生活就是如此殘忍,想靠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掙錢,真的很難。所以去年當我在新聞上得知驚天巨坑《清明上河圖密碼》的作者冶文彪創下了影視版權轉讓費的新紀錄,是真心為他高興。我發自肺腑希望所有自己喜歡的作者都能衣食無憂,然後宅在書房裡一本接一本產出高質量的小說給我看。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掙大錢,這種美妙的事情雖然碰不上,能見證也是好的。

其實對這次清明3我本身預期並不高,雖然清明1剛出來時我就寫了一篇你才名偵探,你們全家都名偵探 - 正經俠的奇妙冒險 - 知乎專欄毫無底線地讚揚了本書,並拉了一堆人入坑。但清明2是讓我期待落空的,無論是牽強的作案動機,單薄的人物刻畫還是最後挖了一堆坑不填的解謎收尾,和1落差之大堪比復聯2之於復聯1。還有什麼比一個精彩無雙的開篇緊接著一個令人喪氣的續篇更鬧心的呢?

這次入手清明3前我已想好若仍然沒起色,就狠狠黑一把棄坑。然而手不釋卷地在凌晨兩點半看完之後,我決定還是要在這大坑底下待好長一陣子。結論很簡單,如果你喜歡清明1,那麼請不要猶豫買買買吧。2的所有不足在3里一掃而空,就連前兩本最大的黑點——讓人脫力的詭計設置,在這本都有了顯著的進步,至少不會讓人那麼容易就猜中了。

尤其令我卧了個槽的是清明3實現了四案齊破的高難度布局,劇情架設的難度係數目測至少翻了一倍。清明1全書五個篇章,五個案子相互獨立一篇破一案。而清明3更進一步,全書四個篇章四個案子環環相扣枝丫交錯合成一個大局,在結尾解謎之前沒一個案子破掉的,就在我擔心是否又會和2一樣來個半爛尾時,最後篇里各種線索百川歸海匯成主線,一口氣四案並解,簡直爽快得要渡劫飛升。論布局之繁複精湛,清明3在我看過的懸疑小說里絕對是一等一水準。

整本書就如一塊機械錶的機芯,由無數精巧零件所構成。每個小部件單獨拿出來看未必明白,但放在一起勾連咬合之後,就組成了一件精妙無比的工藝品,令人發自內心的讚歎與喜歡。

寫到這裡,如果你看過清明1那麼接下來的內容你就別浪費時間看了,趕緊去看清明3吧。如果你清明2有所不滿看不下去,直接跳看清明3也完全沒問題,並不會有任何理解障礙,頂多不認識一些路人NPC而已。而對沒看過這個系列的人,我還想聊幾句其他的。

雖然讀客圖書在宣傳這系列時一直打著懸疑推理的名頭,但對我而言清明系列最大的看點從來不是懸疑推理,而是對北宋市井百態的全景式描繪。從教頭、營妓、商賈到訟師、和尚、小販,士農工商兵、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輪番登場。

看平常小說很容易讓人有這樣的錯覺:故事裡一切人和事都是圍繞著那2、3個主人公在轉,他們就是世界的中心,也只有他們在不斷地奮力掙扎。而清明系列和冰火一樣,都採用了大規模的POV多視角寫法,每個篇章里都有6、7條人物線索同時推進,各條線索又帶出更多人物。更牛逼的是每個人物都有著異常詳實的背景設定,令人不由感嘆作者所花心力之巨。

作為懸疑小說,清明系列裡當然有手眼通天的反派BOSS,但更多的則是被捲入陰謀之中卻又不甘心服輸的小人物。不論是禁軍教頭還是汴河旁賣豆包的大娘,亦或是一枚逃兵,在這裡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主線,每個人都擔任著自己故事裡的偵探角色(清明系列也許是史上偵探數最多的懸疑小說?),雖然生活的小船被命運的巨浪掀了個底朝天,但每個人都在奮力掙扎,演出自己的人間悲喜劇。

就這樣,幾十個角色的言行舉止、衝突矛盾相互碰撞交織後,組合成的便是一個瀰漫著濃濃市井味,繁華中四處潛伏危機的北宋風情圖。

之前我在這本書沒出現在任何一個2015年度榜單上,但它是我去年最想安利的書 - 正經俠的奇妙冒險 - 知乎專欄里說過,如果別人質疑我對某本書是否稱讚得有些誇大,我一般是兩種反應:阿彌陀佛,我是不是吹得有點過呀?以及——阿彌陀佛,愛看看不看滾,我吹得一點都不過有本事你來咬我呀!清明3在我這裡毫無疑問屬於後者。三本看完,雖然這麼說容易遭黑也容易被人說捧殺,我還是一廂情願地將清明系列視為「國產懸疑小說最高之作」。


笛安。
我一直笑稱郭敬明自己寫的不咋樣,旗下倒還真有些不錯的青年作家。
除了作品本身具有的一定的嚴肅文學價值以外,可讀性也很強,大概因為父母都是作家,作為文二代敘事功底很紮實。文學界內的獎項也拿過不少,還曾憑《圓寂》打敗了鐵凝獲得雙年短篇小說獎項,貌似也提名過茅盾文學獎。印象里《芙蓉如面柳如眉》在《收穫》上連載的時候她才不到二十。履歷可以說很拿的出手了。
最近的作品只關注到了《南方有令秧》,相當厲害的女性小說,不過短篇功力貌似還不像長篇那麼突出。


看到很多人在推笛安,她的作品的確實有可讀性的。畢業論文想做笛安但因為種種原因被老師否掉,還是比較遺憾。笛安父親李銳,母親蔣韻,都是很有名氣的作家,所以她的文學底蘊應該是比較深厚的。
她早期的作品以《姐姐的叢林》為代表,這個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發在了《收穫》上,05年的《告別天堂》是我在初中讀的,平心而論就閱讀體驗而言這本和後來相比還是處於稚拙階段,當時笛安應該還處於實驗期,再到後來的《芙蓉如面柳如眉》以及「龍城三部曲」就已經越來越成熟了。當時讀《西決》的時候有一種欲罷不能之感,笛安的寫作極酣暢,而且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她是八零後作家之中很少以三部曲的形式創作小說而且文學態度嚴肅的人。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

這是《西決》中的一個比喻,我很喜歡從語言的方面來看待一個作家的修為,這個比喻讓我很震撼,當時已經很久沒有接觸到這樣的比喻句子了,用文學理論來講她是在同一種語言的「陌生化」來打破「自動化」,從而呈現給讀者更深厚的美學體驗。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喜歡她的一個很大原因。「龍城三部曲」中無論是故事,結構,語言,我都覺得《西決》更勝《東霓》與《南音》。
最近的《南方有令秧》,個人感覺沒有超越「龍城三部曲」的地方,但笛安對待文學的態度讓我相信,她一定會以更大的成績回歸。
要看到不足,但更要看到成長。

李娟是我們的一位專業課老師推薦的,看過她的一些散文,毫無疑問是精品之中的精品,不光是因為她以新疆視角為讀者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她的作品更打動人之處在於情感。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她有一篇寫外婆家的貓的故事,讀罷會讓每個人客子心裡湧現鄉愁,的確是以情動人,這是散文的真諦。

此外看過林培源的《錦葵》,陳晨的《浮士德》,李楓的《貝類少年》,林苡安的《蜀紅》,疏星《把耳朵捂住》,他們大都是簽了最世的作者,但現在名氣都不高,這些書里有些故事很好,但和經典相比疏漏是顯而易見的。還是那句話,要看到不足,更要看到成長。

最後提一嘴題外話,劉亮程,1962年生人,代表作《一個人的村莊》,有興趣可以看看。


路內,張萬新,朱文,楊典,朱岳,黃浩(咯力皰),坦克手貝吉塔(班宇),劉書宇。
加兩個,大頭馬,顧異(少林修女)
第一列很多算不上青年了。


李娟。李娟的阿勒泰正如蕭紅的呼蘭河。
她的文字基本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就是平實的語言,寫出最讓人有感觸的文章。


寫一個我覺得很委屈的作家:笛安(1983年的應該還不算中年作家?)

因為簽約了最世文化,老是被戴著郭敬明系列作家的帽子被歸到一堆青春傷痛文學的類別。因為郭導的光輝有時候強行被不了解的路人貼標籤。

實際上當年(我的印象中)很火的《告別天堂》《西決》《東霓》《南音》這幾本書都寫的相當好,可讀性強,那些人物的形象還隱約可記起,不浮誇不造作,即使現在回過去重看也是不會像想像中那樣會覺得臉酸羞愧自己年輕時候怎麼看這種書的。

另外要特別說的前幾年出的《南方有令秧》這本書。
沒有劇透。
古代背景的長篇小說,沒有穿越沒有狗血沒有傻白甜,是正正經經又不過於嚴肅的古代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和裡面的主角配角都刻畫的相當到位,讀的時候我覺得像自己就在那個故事裡旁觀一樣,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幾乎有回憶一樣的畫面了。

嗯,跟最世文化的眾多簽約作家的畫風不是很一樣。
寫的專欄、文章、小說在各種評選上得過很多獎,除了最世文化內部的也有很多外界授予的獎項:

其實說委屈也沒有很委屈,寫的是真的好,過的看起來也很好,還是著名作家李銳的女兒(呃網上的資料我沒有讀過她父親的作品),算文二代。

這條答案主要寫給很多一查笛安看到最世文化簽約作家幾個字就拒絕的朋友們,以及推薦給想看青年作家好作品的朋友們。

以上。
非常簡陋的介紹並不能表達好她的優秀,希望大家自行發掘,滄海拾遺吶!(看完不滿意我們再來好好討論嘛)


不敢妄談突出作家。不過如果只是推薦可讀的好作品的話,個人比較喜歡葛亮。《七聲》哀而不傷,《朱雀》有厚重感,《迷鴉》詭譎的壓抑。都很好。
補充說明:《七聲》是我隔段時間會忍不住再翻的一本書。如果喜歡普通人、生活、故事這些關鍵詞的人應該會喜歡,平實的文風。
《朱雀》的文化烙印比較深,關於南京,關於時代,關於矛盾。
《迷鴉》是我買來送朋友的。因為喜歡葛亮,想跟同學分享一個喜歡的作家(朋友說我已有的書就不必再買來給她,我們兩個常常是有書共享,所以特意選了本自己沒讀過的)。她讀完後給我講了故事。很短,也有很強烈的衝突感。情節印象太深,我決定放段時間淡忘了再去讀。只能說光從故事來講,鬼魅而無力的命定籠罩著人生,無法擺脫的惡與厄運。有趣的是,溫實的《七聲》和《迷鴉》中的主角都叫毛果。


可讀的功能指向有很多。
如果說為了美,可以找顏值高的年輕少女作家。
如果為了閱讀爽感,有很多的起點青年作家可供選擇。
如果為了文學文本,可去收穫類文學雜誌看看。

沒有最可讀的,只有你喜歡的。


我來補充一下@匡舟 的答案,主要是葛亮和他的那本「朱雀」,因為剛讀完所以還算新鮮出爐。記得是在馬親王的年度薦書里。

這本書其實也基本遵循著「建國前亂世-建國後亂世-現世」三個階段,一脈家族三個女人為核心的遭遇。如果直接抓過來看很容易認為是嚴歌苓的作品,因為對女性的堅強和韌性描寫得很深刻,幾乎不像男作家:)。雖然情節略顯套路但是人物很鮮明,好幾個次要人物的描寫都能在寥寥篇幅里站起來,作者白描功力很不錯。而且時代背景的刻畫對一個78年的作者來說可以說已經很到位了,不過也跟其他跨時代群戲小說一樣,就是幾個截面切下去,窄,可惜也不深。

在章節安排尤其是代際切換上做得挺好的,這個其實是作家基本功來的。

沒看過葛亮其他小說,但是覺得按他現在的技巧,如果挑一個他更熟悉的時代更熟悉的環境,應該可以出更好的作品。大致如此,基本屬於瞎說,所以謝絕轉載。


朱岳。他的小說文字乾淨,簡潔、思辨、富有哲學意味,讀起來像腦力激蕩的思維運動。讀《蒙著眼睛的旅行者》和《說部之亂》的愉悅感類似於進入另一個異質的奇妙世界漫遊,卻在那兒找到了關於這個世界的答案。


包慧怡。一個研習神秘主義頭韻詩及八至十五世紀手抄本的中世紀文學博士。但她本質上是個詩人,會把小說和散文都寫成詩。她的核心魔法是將具有確定性的日常生活變成測不準的詩性文字。推薦《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及《翡翠島編年》。


周嘉寧。語言簡潔,有獨特的自身風格。尤其擅長把握短篇小說的節奏及留白,擅長在城市日常生活片段中攫取易被忽略的、意味深長的風景。


沈誕琦。因為長期旅居海外而形成獨特的中文文風。視野寬廣,善於將私人經驗以隱晦或富有寓言色彩的方式埋藏在虛構故事中。


吳子元(Dick
Ng)。腦洞清奇的漫畫家。無厘頭風格一擊即中。推薦《包羅萬象》。


顏歌。語言生動潑辣的川妹子。讀《我們家》能聞到豆瓣香。


阿乙。文體家(stylist)。文字乾淨準確犀利。


方慧。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寫作者。對於使用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的新一代青年的心理描寫生動而微妙。推薦《手機里的男朋友》。


btr。這個就是我自己!因為我還算青年。以及我寫的很短很迷你,讀起來非常方便。推薦新書《迷你》。


李娟和徐皓峰。都是在文學之外寫作文學的人,作品值得反覆讀。


路內


-

把「青年」的範圍放大一點的話,我推薦以下幾個,也許不能算是正經什麼什麼協會的,但是作品都非常棒。

1.刀爾登。
體裁近於雜文,文化人談史說今,不是科班出身的那種研究文章,近於吳思《血酬定律》、《潛規則》那種調調,或者用說魯迅的那個概念,「國民性」。

刀老哥文風犀利,喜歡說怪話,是我知道的文化人里非常有幽默感的一位。此前寫過一篇帖子 刀爾登的文採好在哪裡? - 凱常的回答 - 知乎,感興趣的可以看下,這裡就不詳說了。

推薦作品:《舊山河》

2.繆哲。
我是先看的繆哲,然後知道的刀老哥。繆哲也很有幽默感,說怪話的本事沒有比刀爾登差到那裡,但是比較有特色的一點是喜歡掉書袋。

繆老哥的正經身份應該是翻譯家,翻譯過《美洲三書》等作品。他有一本《禍棗集》,書的題目就是在說怪話,災梨禍棗在古代指的是那種刻出來也沒個卵用的書,既然沒卵用,為什麼還要結集呢?

我認為繆老哥這不是謙虛,而是在陰陽怪氣。

《禍棗集》基本上是個怪話的集大成者,有些針砭時弊,有些則充滿惡搞色彩。《與H先生論語文課本》一篇,我非常喜歡,這裡截取一段:

昨晚刀(爾登)兄招飲,又拿你的問題問他。刀兄精於時事,回答得頗詳。他說黜魯迅而登金庸,原是北京一班浮浪子的所為,惟彼處教育界的要津,近由與之同聲氣者所竊據,於是撤了《阿Q正傳》,換上《雪山飛狐》的某節。至於從課本中,剔除諸葛的《出師表》,他說是陝西某教授下的虎狼方,教育部敢不敢照方子抓藥吃,亦未可知。我問他對這事的意見,他只說「管tama的」,然後就大談他養的小鼠不吃糧,專吃蛆,——依舊是你熟悉的那一說正事就溜腔的怪習慣。

《禍棗集》除了怪話之外,還推薦了一些很不錯的書目,比如《荷爾德林的後期詩歌》,這一本譯作原是縮節版,我找來看了,且不論翻譯的怎樣(個人認為很棒),前面一大篇導讀,讀完就受益匪淺。

推薦作品:《禍棗集》

3.苗煒。
沒玩知乎之前,在日報上看到居然有苗煒的專欄,就註冊了過來。不過好像也沒正經看過。但是在這之前,看過他的《寡人有疾》,名字特別逗,第一反應是《孟子》的那句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介紹更是充滿黑色幽默,說是一個美國留學的醫科學生,用現代化手段治死了自己的中醫父親,很有些七竅成而混沌死的感覺。

這本書的具體內容由於時間久遠已經記不清了,只是一想起就覺得巨搞笑,哈哈哈哈哈。

世界上居然有這麼抽象的搞笑,居然連內容都記不起來了,但是想到就想笑,哈哈哈哈!

推薦作品:寡人有疾

很慚愧,就推薦三本吧。

鵝:電影分析/好書分享

http://weixin.qq.com/r/AUT07DXE-GiDrXGP9xET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你也有閱讀饑渴症?推薦幾個我覺得寫得不錯的新生代:

雪滿梁園(小說)

沈誕琦(人物傳記)

吳忠全(短篇小說)

君達樂的慢先生(短篇小說)

鄒思聰(新聞評論)

蘇枕書(散文隨筆)


李娟。
這幾年安安靜靜地寫了新疆,寫了阿勒泰。
寫了哈薩克民族的人與事,還有那種古樸的真情。

文字真摯,俏皮,深入。
比那些湯水作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薛憶溈


推薦閱讀:

你们身边有来到中国之后就不想回国的外国人吗?
單口相聲和評書有什麼區別?
中國為什麼會創造出那麼多垃圾動畫片?
為什麼中國沒有F1賽車手?
時間到2030年,如果中國的 10 億人過上發達國家生活,地球資源能否承受?

TAG:閱讀 | 作家 | 文學 | 中國 | 中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