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群書對青少年有什麼用?

因為我爸最近喜歡上了讀書,經常會給我推薦各種書籍,比如韓非子,三國演義等等書籍。我也聽了爸爸的建議,在暑假讀了一些書,在閱覽古人的詩篇時也會背下心儀的詩句,那種蕩氣迴腸,恍然大悟的感覺讓我覺得讀書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可是最近我越來越迷茫,同齡的女生的愛好基本都是追星 電影 電視劇(我都不喜歡 覺得沒意義),同她們聊天也不會聊到書籍如果談到了也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呆吧。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那麼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雖然充實了自己但回歸到現實社會卻毫無用武之地,況且讀書學來的君子之道等,在現實社會中用的到么?我覺得有時很孤單,沒有與我興趣相同的女生,我錯了么?


這個問題,往大了說開去,應該可以寫100篇論文,我只簡要提一些。純粹當看著玩好了。

博覽群書要論對青少年的作用,我認為最重要的大概在以下幾點:
1、發現世界在你所見之外,還有其他可能——眼界更廣些,生活更有趣些;
2、了解世界在你所想之外,還有其他不同——心胸更寬些,對差異性更包容些;
3、獲取信息的能力、閱讀長文的能力和開展複雜的、抽象的思考的能力會提升。

——這三點能力,任何時候都需要,而且有點恐怖的是,它們會隨著閱讀量的減少而衰退


4、獲取不同信息後的歸納總結能力也會提升——這個能力,是上面那三點能力的升華版。

詳細說。
第一,發現世界在所見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是因為,生活中除了「眼見為實」這個獲取信息的方式外,很多東西我們是無法親歷、親見的——比如很多歷史故事、抽象哲理、奇葩趣聞,只存在於書里,無法苛責它們跳脫出文字按照實體建築或話劇一般,擺在你眼前——要了解它們,唯有通過讀書。

那知道這些東西又有什麼用呢?
比如,你追著金庸小說翻拍成電視劇看覺得很有趣,但若倒回來看原著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細節,電視劇根本拍不出來,只有書能看著里了,此時若看書,就會多了一分重疊和更新的有趣。
比如,看著某部改編原著的電影,爛爆了,罵兩句回來再看原著,會發現,原著寫的很多東西,電影實在無力表現,不是導演做不好,也不是演員不想帥,此時若看書,就會多了一分更新的了解。
比如,史記里的所有人物、故事,我們現代人都無緣得見,沒看過的人並不知道裡面講了什麼,唯有真正看過的人才會發現:原來現代社會裡很多東西,古代都發生過了,真是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於是對生活又多了一分理解。

眼界一寬,生活就不再一驚一乍,上躥下跳了,你自己就能找到好玩的事來讓自己開心,所謂「存在感」、「生活的意義」,很多時候這些虛無縹緲的玩意兒,多讀書後就沒空浪費時間去糾結它們了。

第二點,其實說白了就是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心態更平和寬容些。
知道天地乾坤之大、自己不是宇宙世界的中心後,就會離狹隘更遠些,避免陷入顧影自憐、自己感動自己、和自己為難的怪圈裡,偶爾陷入了,也跳出來快一些。

書讀少的人,最常出現的一類心態就是,覺得自己牛逼爆了,很多想法都驚世駭俗、凡人無法接招。實際上,多翻幾本書就會發現,那些以為超脫物外的想法,N多年前,古人都寫在書里了,而且想的還深些,表達得還簡練些。

相反則是,見到的東西越多,會越覺得自己無知,對未知的多一些探索和了解的興趣,也更謙虛包容些。包容差異,心態平和,生活會更順利些,人也會更善良些。

接下來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第三、第四點,合併來說。
我個人發現,有個比較恐怖的事實,可能大家有的體會了、有的暫時還沒體會到,那就是,人的閱讀能力是會隨著閱讀量的減少而衰退的。

現在網路社區隨處可見的「太長不看」、沒耐心看完全文就先罵作者、斷章取義的評論,恰恰就是一個人長期沒有保持大量閱讀的習慣而造成個人閱讀理解能力急劇衰退的直接表現。

不信你可以試著回憶一下,
自己上次完整耐心地讀完一本10萬字以上的書是什麼時候,
上次完整地讀完一本20萬字以上的書又是什麼時候,
是不是已經很難有耐心,花幾分鐘看完一篇幾千字的回答了?
是不是現在讀東西都是在跳行、跳段,很多語句已經不耐煩再去看了?
是不是剛買的新書最多翻幾頁,再也看不下去了?
再到工作中,是不是看到一份十幾頁的word文檔都已經第一反應是「好煩」,需要鼓起勇氣才能拚命看完了?
如果是的話,很遺憾,你獲取信息和閱讀長文的能力已經急劇衰退,大腦也逐漸開始無法應付複雜的抽象思考了。

這些問題一旦出現,重新恢複閱讀能力,又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

就像你當年1000米可以跑進3分鐘,由於長期好吃懶做吃喝嫖賭,你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你再保持如此成績,重新跑進3分鐘,又要經過長期鍛煉,一個道理。

對於青少年,通過大量閱讀來提升閱讀能力是最快的,這是一個黃金塑造期,而閱讀能力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極其關鍵,過了這個時期,比如你讓一個40歲的上班族重新去讀《史記》,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至於歸納總結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誰的這項能力出眾,誰就更有可能成為百里挑一的那一個;而「面對一堆複雜的信息經常覺得抓瞎」、「很難抽絲剝繭提煉出最需要的東西」、「雖然看了很多東西但經常看了又忘」、「學習成績工作成績十分平庸」、「老是踏入同一條河流」,都是歸納總結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現。

關於作用,大致是說完了,補充一下,陸遊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是指世界上有很多東西,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用得上,多了解一點,大概就能讓你出現類似「恨」的場景和情緒的幾率更小一些。
而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你了解到了也不一定能立即起作用,就像你去學了防身功夫也不可能天天遇上不法之徒讓你打架一樣,但若要是遇到了這種情況,你就會慶幸:「還好當初學了,不然就被這小流氓整掛了」,一個道理。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東西,多了解一些,生活、學習、工作、心態,都會多健康有趣一些。

但是,我不鼓吹「讀書萬能論」,我知道很多人不讀書也一樣活得很瀟洒,他們攫取信息的方式和對付生活困難的能力,可以不通過書本,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生活閱歷來獲得,這很好,沒什麼不對的,
請記得,「博覽群書」這件事,是你自己選的,沒有人拿槍指著你要你讀下《史記》,你大可以拿這個時間來談戀愛、玩遊戲都可以,「博覽群書」不是讓你的生活成為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保證,本來讀書就只是一種簡單的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方式,沒有什麼值得炫耀和標榜的。
我從不和別人說我讀了多少多少書,曬書單之類的從不做,實在是因為,讀到一定程度之後,大致就能明白,這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懂的人自然會懂,心態會更平靜一些。

嗯,不過若讀書不是為了炫耀,只是為了讓生活多一分樂趣、見到更多好玩的東西,並且你不會不和別人過不去的話,博覽群書總歸是件好事。

感謝閱讀。


反正我是喜歡讀書多的女孩,而不是天天跟我聊哪個明星帥,哪個衣服真好看,哪裡東西超好吃(雖然我也是吃貨)。這些東西偶爾摻雜一些確實會覺得你很可愛,可是天天都是這些膚淺的東西確實也會很厭倦。。。
讀書的女孩就不一樣了,我對她說:你嫻靜時如嬌花照水。她馬上對我說:你面若中秋之月。哈哈,好機智有木有。初見面的時候你向她聊起你的家鄉,她會各種提及與你家鄉相關的事情,從歷史人物到民風特產到經濟發展到與周邊的關係等等,可是她就簡單的一提,然後用可愛的眼神看著你,讓你給她各種細說(其實很多她應該都知道。。。但是讓我的講述慾望得到了充分抒發)。
就是這樣,讀書多的女孩一般都很可愛,很獨立,很有自己的思想,和她在一起能夠成長,相互學習。


你不是24小時都在做有用的事


我們大學時的文學理論課說:文學,那是無用之大用。雞湯類的讀物也會告訴你,讀書可以陶冶情操。這種回答過於玄乎,實用主義的中國人當然不會買賬。咱忙得很,情操能當飯吃嗎?他們執著地認為,學習就一定要轉化為收益。所以,不僅僅是讀書要有用,學英語、計算機、會計也一定要有用,不然為什麼要花這個時間?你說那好玩,他們就會說你玩物喪志。


但仔細想想,你真的一天24小時都在做有用的事嗎?

除去吃飯、睡覺、工作、社交及陪伴家人,你多少都會有閑暇時間。如果你正在讀大學,那這種閑暇時間會非常富裕。這些時間是一定要花掉的。你將用什麼樣的方式?


如果不閱讀,很多人多半也會玩手機、看電視、逛街、打麻。將……但哪怕只是發獃的時候,你也不會問自己發獃到底有什麼用,煲劇、玩手機同樣不需要有用,那為什麼讀書就一定要有用呢?


也許是因為,讀書花費了精力,而發獃沒有,只是純粹的放鬆。你可以接受發獃後毫無收穫,卻難以接受去工地免費搬磚一天。曾經舊有女生告訴我,她下班後就會一直煲劇,因為生活壓力太大,需要逃離和放空。每天面對領導威嚴和同事的瑣碎磕絆以及合作夥伴的扯皮之後,你坐兩個小時公交車回家,吃完飯八九點,這時候,你確實很難捧起一本《戰爭與和平》。


另外,人如果面臨選擇困難時,就很容易放逐自己。比如說,你並不知道這個暑假到底是要好好學英語,還是把中國通史啃下來,抑或是為考研做準備。這時候,你可能把三個選擇都pass掉,轉而看看電視、玩玩遊戲或手機。畢竟,你只有確定了中午要做什麼菜,才會動身前往菜市場。


但先降低下要求,把看電視、玩手機、發獃的選項替換成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是否就不會太執著於回報的問題?只要你從閱讀中得到愉悅,又何必在意它是否能轉換成收益?你下班後未必要讀《西方哲學史》,讀下《小王子》也是絕對可以的。正如你打羽毛球只是為了休閑、健康,而非成為運動員。而閱讀同樣是一種鍛煉與休閑,只不過它鍛煉的是你的精神和智力。


你不可能把閑暇時間冰凍起來,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用。把閑暇時間用在閱讀上,哪怕沒有收益,也談不上浪費。


有沒有用,不是馬上就能體現的


你沒有辦法充分了解一本書的用處,再開始閱讀。好多東西的用處,都是在你涉足了之後才一點點被發現。學習本就是一個發現的過程。


我當初學攝影純粹是希望把生活照拍好一點,壓根沒想過這玩意還可以幫你認識很多姑娘。至於學了攝影可以開工作室、拍產品、拍婚禮等等,那都是要到達一定水平之後才了解到的事。

沒幾個人開始健身是為了當教練。但我後來發現,健身房裡一些夥伴的比我還晚辦卡鍛煉。他們練了段時間被健身房慫恿去考教練證,然後就在健身房開始教練生涯。


……

本質上,獲取信息就是學習的一部分。而信息有易於複製,難於獲取的特性,此所謂信息悖論。通俗地說就是,你不可能在讀一本書之前就了解這本書的所有內容。在翻開書之前,你了解到的這本書的一切,只能給你做大致的指引。


這也是學習的樂趣所在。因為不斷有發現,才時時有喜悅。而當你事事都以有沒有用為標準來衡量其價值,就會很難開始一樣事情。這樣,你就會跟很多美好的事情絕緣,最終變得視野狹窄。


讀太多書後與圈子脫節?那還是你讀得太少了


大學時有個男生告訴我,他放棄了閱讀。因為,他希望把自己思想的稜角抹平以適應社會,而不是讀太多書後與之格格不入。


大概,好多人對讀書都會有這樣的疑慮:書讀多了與交際的圈子脫節了怎麼辦?跟樓主的提問別無二致。


問題是,讀書多的人真的個個都是與世隔絕,與世俗完全格格不入嗎?當然不是的。閱讀雖然是很私人的行為,但有共同愛好的人能夠找到知音的。很多人書讀多了之所以和自己的圈子格格不入,原因更多在於他們雖然讀了書,知識儲備和思維層次卻依舊不足以讓他們加入新的圈子,與舊有的圈子產生脫節,但又擺脫不了。這就像是,你和馬雲一樣志在創業,但人家馬雲未必要搭理你。高不成低不就,無疑比純粹的庸俗還要尷尬。


事實上,真正到了一定層次的人,是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的。並且,別人對他只有仰望和羨慕,不太會有非議。馬雲當然也不會在意是否和工廠里的職工打成一片,那不是他的圈子。工廠的職工也不可能說馬雲很呆,開口閉口就是商業模式。


所以,這不是讀書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兔子跑得快了,又怎麼會害怕烏龜在後面指指點點?


買書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低門檻的高尚動作,知識改變命運。
你能在那個你以為廣袤無邊的小城鎮得以看見另一個更大的世界。


我的回答會很長,都是我自己的經驗總結,分享給你。不知道你能否看到,與你共勉。

1.同她們聊天也不會聊到書籍如果談到了也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呆吧。

其實人若是在走正道時體會到孤單寂寞,是該高興的事情。這說明你已經開始思考人生,走向了不同尋常的路。這條路叫聖人之道。

孟子說:鄉里最優秀的人要找到另一個鄉里最優秀的人才能排解寂寞...同里天下最優秀的人要找天下最優秀。如果普天之下找不到,那麼讀書到古人里找。

2.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那麼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讀書的意義是不孤單。在書中尋找共鳴尋找人生意義。與柏拉圖為伍,與亞里士多德為伍。哈佛校訓。

當然讀書意義不僅僅如此。

3.雖然充實了自己但回歸到現實社會卻毫無用武之地,況且讀書學來的君子之道等,在現實社會中用的到么?


書有公利和私利之分。有些考試工具敲門磚的書讀了就用得上。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之類。這是私利。


君子之道是修身養性。重德利用厚生惟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為毛那麼牛?他讀書很通透。天下為公。這是公利。記利當記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君子之道不僅你在讀,還有立法者在讀,執政黨在讀,機關要害全在讀,千百年來王朝更迭就它代代相傳,因為它太有用了。只看你怎麼理解。它不直接創造價值,但卻是家國天下安身立命之基石。

4.我覺得有時很孤單,沒有與我興趣相同的女生,我錯了么?

孟子沒覺得他錯,甚至他覺得自己一身浩然正氣,鬼神都怕他。

我相信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盆友,在此之前就多讀書,在書里找盆友唄。

來個例子,這例子很久前上過報紙,我最近剛好關注了,主人公未成年就隱去名字。

一對外來務工夫妻,爸爸培養女兒學鋼琴。父母兩收入微薄,但父親希望女兒能接受高等教育。在爸爸心中會彈鋼琴就是文化人。女兒鋼琴2萬,一節鋼琴課800元。他們一家月收入才一兩千?我忘了。

記者發現他們因為他女兒鋼琴學得好參加了市裡的大賽,但他們的外表和環境如此不符合。然後他們比賽完還住不起最便宜的酒店90元,要趕回家。

採訪時候,別人都不理解。女兒嘛,花錢幹嘛,讀個初中混社會就可以嫁人了。他爸爸就說希望她能通過學鋼琴改變命運,要嫁也嫁好人家。

然後我最近看到她女兒了。在重點中學實驗班讀高中,氣質高雅,笑靨如花。班級牆的照片和自我介紹透著自信,完全就像出身上流的大家閨秀。

她以前不覺得孤單嗎?我覺得100孤單。但她要和那些瘋丫頭鬼混,估計18就回老家生孩子去了。她曾經失去的,歲月會加倍報答她。

5.青少年博覽群書的意義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仗劍需交天下客,黃金盡買百城書。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你若想突破階層的堅冰,提升家庭的層次就讀書吧。


推薦一本很薄的書: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豆瓣),裡面講得很系統,簡要摘錄一些內容:
很多孩子會出現看不懂數學題目的現象,根本原因是閱讀少,缺少對題目的理解。
自然、歷史和科學的很多知識是從閱讀課外書中來,課本太有局限性,甚至淪為宣傳的工具。
閱讀可以讓孩子保持對世界好奇心,考試有時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閱讀和腳踏車一樣,需要反覆練習才能學會,不是拿起一本書來就是閱讀了,讓孩子學會動腦,而不是僅僅會動手。
閱讀是一個不斷刺激大腦的運動,用閱讀來刺激它比用肥皂劇刺激它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文本誕生,作者已死」,一千人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會有一千個視角,他這時會成為「作者」。
裡面還推薦了一些好看的書和電影,值得參考。

我還做過一個該書的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李九林的微博_微博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當然有意義。在這個世界上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白做的都是有意義的。
為什麼會覺得你很呆?
怎麼沒有用武之地?
而且物以類聚,做人當然要往上爬,總不能因為為了跟比自己low的人交往而放棄努力放棄學習吧?


讀書不是生活的全部,更要讀無字之書,讀這個社會。

就像一個人看了一輩子菜譜,卻沒炒過吃過任何一個好菜。

這種信息刺激大腦獲得滿足感的方式,跟沉迷遊戲有什麼區別?

還有,印刷品常常是騙人的。你能質疑,這是極好的。

誰規定要看三國演義?美國人不知道三國演義,難道白活了一輩子?建議你先看聖經吧。

所謂四大名著,其實是中國文學四大名著,其實是中國世俗小說四大名著,本質跟金瓶梅玉蒲團是一樣的消遣。不能因為偉人名人大力推崇,就奉若神明。適合戰略家的,不適合你。他們的閱歷能提取智慧,小純潔只會被毒素污染。

生命短暫,青春易逝。讀書要少而精。早期要讀至正至純的書,形成並畢生堅持正知正見,遠離邪僻之物,什麼紅樓水滸西遊都不適合你,語文要考也不行。

魯迅說,中國的古書一本也不要讀。我說,古書就看尚書、國語、莊子、禮記、壇經、了凡四訓、閱微草堂筆記,就可以啦。韓非子是統治階級的法術,三國演義的核心是"逆取順守"的厚黑學,都不是女人看的。水滸紅樓西遊的H內容,能拼成一部小H書了,會損害禁慾期少女的心智,還不如擼韓劇歐巴純潔呢。其餘的時間要看世界學術名著漢譯系列。漢景帝是漢文帝的爺爺還是孫子,這種信息還是不要佔用大腦內存啦。更多時間要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要享受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算享受生活。怎樣在拿到文憑的同時更好地享受生活。怎樣提高享受生活的時間、質量和強度。為什麼悶聲發大財是最高智慧。這才是迫切的問題。

最高效的方式是專註於學校教育考試,拿到學歷的同時,把韓劇什麼的作為大腦的放鬆,那是極高的智慧。合理分配學習和鍛煉、戀愛的時間--9:1:0.1,精確策劃合體的頻率--18至20歲暑假1個月一次,不要耽誤暑假作業,21-25歲7天一次,至少要三天以上,節約體力寫作業。繁重勞動之餘用感官享受來獎勵自己,來產生新的毅力。千萬不要自以為比群眾高明和品位優越。

對,沉浸在隨機印刷品的海洋中,卵用,毛也得不到。


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times before death. 即使未出遠門,也能認清楚這個廣袤的世界。心已遠,身處何處又何妨。


心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我今年22,自認為讀書量從小到大在身邊同齡人中算大,不邀自來回答一下。

一個人長見識有常規三種辦法比較給力,一個是讀書,一個是試錯,一個是接觸牛人。試錯有代價,接觸牛人需要條件比如家境,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讀書最佳。

首先我可以給題主你一個定心丸:看書絕對有意義,而且堅持越久越受益,終身閱讀終身受益。讀書廣度和深度對眼界和知識量都是有影響的,對於女孩兒來說讀書對氣質的提升非常明顯,還會通過談吐讓人看到你的不同。

不管是中學時代還是大學時代,我都因為演講和寫作而受益匪淺,同樣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仔細想想,除了不斷的嘗試總結之外,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我具體說幾點供題主參考:

1,讀書讓人快樂。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讀書,因為很多書能讓我快樂起來,這種快樂可能不僅僅是喜劇作品或者搞笑段子帶來的。有時候也是在感動之後的釋懷和平靜。
舉個例子來說,我前兩天看《皮克斯的啟示》,在尾章里作者回憶喬布斯。說喬布斯可能不像很多傳記描述的那樣,他在皮克斯公司更多呈現出的是另一面:尊重,寬容,妥協,鼓勵。我在看到書中寫喬布斯得癌症以後說自己有三個願望:孩子能成器;蘋果公司的產品能落地(應該包括iphone);皮克斯能一直做下去。他說他做的所有電子產品都會被淘汰,會被遺忘,但皮克斯不會,皮克斯的電影不會,這些文化符號將永遠活下去。看到這突然忍不住就熱淚盈眶了,喬布斯不僅僅是霸道總裁,也是個望子成龍的父親,還是個自知者明的智者。雖然會因為感動而流淚,但內心真的很喜悅,有種真的懂了的感覺。

讀書發給我的快樂還有別的,比如有一天晚上十點左右我從舞台上下來,從活動中心往宿舍走去,身體和精神都疲憊極了,似乎晚會所有的成功都與我無關了。路上有幾盞路燈從樹蔭間投下昏黃的光,頭頂上一輪明月高懸,有幾個背著書包的同學和我交錯。我突然很想朗誦,就挺直腰桿大步前行,讀《再別康橋》,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讀《雨霖霖》,讀《將進酒》。我會慷慨激昂地讀「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又在最激昂處戛然而止,於停頓以後吐一個「但,我不能放歌」。我會用痛苦的語調問「今宵酒醒何處」?,又慢慢用無奈的聲音回答「楊柳岸,曉風,殘月」。我會用最大的力氣誇張地喊出「五花馬,千金裘」。這樣的釋放讓我覺得從內心深處湧出力量,有種不能描述的快樂。


2,讀書幫助做出更好的選擇。
世上有很多道理書中早已寫明,但實際中的運用依然很多很多。懂得的人從中受益,不懂的人在不自覺中受人引導。首先是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菜根譚中說「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用雁渡寒潭,風來疏竹的道理勸說人們不要耿耿於懷勞心傷神;又說「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用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的道理勸說人們安守內心的高貴平靜。這些道理如果真的懂得,生活多自在多有情趣。

其次很多心理學原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比如《影響力》中談短缺,談對比,談從眾。舉個例子,當你去肯德基買可樂對方會問你要大杯還是中杯?大多數人會說中杯吧,然後商家就得逞了。我以前也是這樣,可是看了書以後我會說:「都不要,給我來個小杯」。還有,當你突發疾病在大街上倒地怎麼才能救自己,是立刻大聲呼救嗎?不是,最好的辦法不是拜託在場所有人,而是找到你認為最有可能幫助你的人,拉住他,用最無助的眼神盯著他,告訴他:「我生病了,幫幫我!」這些道理都是書中告訴我的。

3,讀書讓人從容
讀書,尤其是歷史書在這方面作用非常明顯。有本小書叫《忍經》,裡面有些歷史場景有意思的很。
淝水之戰大勝,有傳令官向主帥彙報。主帥一本正經又平靜地說,知道了,先讓我下完這盤棋,說完繼續和賓客對奕。看到這我們心中出現了一個泰山崩於面而色不改的大將風範。可故事會這麼簡單地結束嗎?據《忍經》說這位主帥過了一會兒高興地把木屐都踢掉了,看到這我忍不住樂了,原來古人也會裝逼呀!
後來我參加一些比賽,緊張地不行,突然想到古代那麼多牛人都會緊張地各種失態,我又何必或於苛求,努力準備順其自然不就好了嗎?這樣一想反而更從容了。

4,5,6……讀書的益處真的有很多很多。

另外我覺得題主應該慢慢懂得,有時候你懂了不一定要讓人知道。別人討論韓劇,討論綜藝節目和你看書是不衝突的,多聽少說,感受別人的快樂,需要的時候展現你的知識量就可以。

最後總結下:讀書對年輕人影響巨大,正面影響遠遠大於負面影響。而且讀書多還不喜歡裝逼只在用的時候展示底蘊的人,更是深不可測,這是我的奮鬥目標。


孤獨是暫時的,多讀書生活會使你孤獨的時候也能自娛自樂。


「刺蝟理念」源自古希臘的寓言《刺蝟與狐狸》。

狐狸是一種狡猾的動物,它能夠設計無數複雜的策略,偷偷向刺蝟發動進攻。但每一次刺蝟都蜷縮成一個圓球,渾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行動迅速,皮毛光滑,腳步飛快,陰險狡猾,看上去準是贏家。而刺蝟則毫不起眼,遺傳基因上就像豪豬和犰狳的雜交品種,它走起路來一搖一擺,整天到處走動,尋覓食物和照料它的家。儘管狐狸比刺蝟聰明,但是在實際中屢戰屢勝的卻是刺蝟。

某些讀了很多書的人就好像狐狸,而一些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就像刺蝟,另外也有一些讀過很多書的 人也可以像刺蝟一樣。刺蝟儘管沒有那麼博學,但是勝利者總是它。


1.讀書的意義太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養成了讀紙質書的習慣是很容易丟掉的,但一旦丟掉就很難找回來了,讀書有再多好處也與你沒關係了。
2.怎麼用不到?我個人就覺得有沒有對辯證法的了解,看待問題但境界便有很大不同。以前是片面、孤立、靜止的,現在是多個角度多個方向辯證的看問題。有沒有從靠譜的科普書中習得基本的科學素養,看待謠言的觀點就有很大區別。不僅多數謠言可以自己獨立區分,哪怕不能區分的,也能先冷靜地查一下資料判斷一下,實在不能分辨的,也不會抱著僥倖心理去轉發添亂。 你如果感覺讀得書沒用,說明要麼你讀的書有質量問題。比如是不是選得漏洞百出的譯文版,是不是毫無價值的雞湯等等。要麼是你不擅長理論聯繫實踐,那就要讀完之後多反思多動腦,切實地寫寫讀書筆記和摘要。要麼是你讀得還不夠多,沒有足夠的量變引發質變。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955129/answer/50088436 (分享自知乎網)在此引用一發督工關於獨立思考方法的答案。 總之,只要多讀書、讀好書,你就能發現讀書的作用。
3.錯的不是你,是她們。你既然和她們沒有共同語言,就說明這個群體已經不適合你了,也就不要強行和她們創造共同話題了。請抓住一些機會,去見識更多更好更適合你的人。機會包括但不限於升學考試與出國、各類競賽、社團、志願者……總能遇到自己人,讀書多的孩子畢竟不是多數,要自己去尋找她們。孤單就更要多讀書,讀書就不無聊了啊!我平時社交也很少,偶爾會感到無聊,但是自己看看書挖挖腦洞寫寫小文章就會感覺好很多。

最後最後,千萬千萬不要有覺得自己書讀的多就自我感覺良好,更不要強行掉書袋,真正讀書多的人都不會說自己讀得多,都是別人說他讀得多。


大多數現在的騙局,都是千百年前就有的。


戳中的人性的弱點,也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都存在的。

說白了,多看書。

能夠讓你少被收智商稅。

保持清醒 保持獨立。


至少可以把口味養的刁一點,不至於對各種網文無法自拔


有一天,你會發現,
牛逼的人都多多少少看一些書。


誰看誰知道。


能讓你漸漸接受平庸,力避庸俗。
少時以為自己能拯救地球 ,看他人皆傻逼。稍有頓悟便傲氣十足,經歷了一點點感情的磨難便尋死覓活。
書讀多了發現原來自己遇到的問題別人也有過還思考更深;所謂「成長的頓悟」也沒什麼驚世駭俗;自己的感情經歷比起作品中的真情至情以及博愛大愛簡直蒼白。
我原來是平庸的。太陽之下早無新事。
但我可以不再庸俗。
書喚醒了我們對生活的知覺。草木榮枯不再是司空見慣與我何乾的客體;端起一杯酒彷彿對坐的是書中那個放浪不羈的人;甚至不需要霓虹音浪刺激我們的感官,一蔬一飯中盡藏英雄夢想。
書喚起我們對生活的激情。我們讀書,眼見諸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各種姻緣際遇、形形色色的思想觀念,渴慕著或批判著,然後奮不顧身地投入生活的真實,親身體驗生活—生存—生命的層層況味。
其實也沒什麼大道理可講。把讀書當成吃飯睡覺般自然,想讀經典讀經典、想看笑話看笑話。再與知己援引某共同熟悉的典故把不如意的小事幽默掉,相視大笑,豈不快哉?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會喜歡跑步?
打算帶女朋友去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吃飯,求評價、建議及推薦菜?
如何自己解開捆綁?
有哪些 App 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我們的生活?
你在無意間拍到過怎樣唯美的照片?

TAG:閱讀 | 生活 | 知識 | 大學生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