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死亡與睡眠狀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死亡是人終結的狀態,睡眠雖然不是終結,但本質上人進入睡眠狀態就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無知無覺的狀態。不可理解的是,人為什麼害怕死亡而不害怕睡眠?二者本質區別是什麼?當然請不要告訴我睡眠會醒來之類的,我指的是睡眠狀態本身。不涉及到上醒來。


睡眠的本質是一種小型死亡過程,這個短暫而特殊的死亡過程中,我們會沒有了意識,但是我們的精神會重新塑造。就想宇宙大爆炸一樣,虛無之中產生了宇宙,我們的另一個意識也在虛無之中產生,而這個過程每天都在重複,即使白天我們會忘記一切,但另一個意識確實存在過。我們也相信人的意識也是通過進化得到。
心理學界認為睡眠的原因十分複雜,解釋難度好比探索人類複雜的大腦。近年的研究發現睡眠需求與人的夢境有關,英國心理學家萊恩通過研究分析173名志願者的睡眠時間和夢境內容,得出了一些結論,當然這些結論的基礎建立在這173名志願者的工作,年齡,情緒各不相同的情況下。他認為夢境的存在形式和現實是平行的,也就是說,你不能否認現實不是夢境,夢境不是現實。很多人可能迷糊了,打個比喻,現實中可能你是一名警察或者法官,而在夢境中你又是一個醫生或者護士,你不停的進行著角色的轉變,體驗中前所未有的經歷。你可能在夢境中安全的看著電影,享受著飛行的樂趣,做愛,一晚上時間你都在自己和新朋友之間以一種難以想像的形式互動。
人類睡眠的理由可以認為和死亡有關,那麼問題是不睡眠結果就是死亡嗎,前蘇聯科學家曾經進行過難以置信的不睡眠實驗,進行了14天後的結果據說是精神崩潰了,並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死去了。
科學家一般認為睡眠分為不同周期,首先進入第一階段,隨著睡眠逐漸深入,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最終階段是第四階段,然後隨著睡眠又開始變淺,從第四階段回到第二階段,最後進入傳說中的快眼睡眠,睡眠再一次變深,一晚上通常會有4—5個周期循環。其中快眼階段吸引了心理學界的關注,有心理學家認為男性夢境就產生於這個階段。主意識的消失,靈魂與身體的分離,身體與另一個意識連線,注意,這個意識不受大腦控制,存在無法控制的危險,這也是對夢遊癥狀的最佳解釋。


嘛,睡眠的狀態我覺得是一種恢復的狀態,身體重新充能,大腦關閉輸入輸出,但實際上還是有,比如把手放在心臟上不是會做噩夢嗎,我覺得這是潛意識對於心跳加快做出的強行解釋。研究或者考察睡眠的特異個案會讓你對睡眠有一個更全面的理解。死亡,嘛,就是結束。真正的死亡是一種虛無,但是你往裡面仔細看,似乎又能看出點其他的什麼,《計程車司機》(美國)一個人的話打動我至今。Another guy dies,another guy gets well…and people are born.(天啊,我真希望現在的我們能多一些這樣的電影,向下的,或者說由下而上挖掘的,真實的,有一個完整結構的電影,我不知道該怎麼幫忙但一旦有機會我十分願意出一份力)我很抱歉這裡的後括弧不能再跟標點了,因此我選擇加上這麼一句並另起一段。
死亡是悲傷的,所以人們害怕死亡,不要像個物理學家一樣不停地問「為什麼死亡是悲傷的」,因為生活是悲傷的,所以悲傷的結尾(可以說結束,但不能說否定吧,所以我用結尾)也是悲傷的。佛學的弟子大概不會害怕死亡,我想,他們不是不眷戀生,而是認識了死。睡眠是人的習慣性動作或行為,你會害怕吃飯嗎。當然還是有人會的,比如有人害怕回家,有人害怕與人交流,有人害怕接電話,有人失眠。失眠的人裡面有人害怕睡眠,不過是另一種怕,我們怕來,他們怕不來。這樣說來,就人類來說,死亡也算是習慣性行為,每天都有那麼多人在死亡。我這算把自己繞進去了?得出的結論是二者在本質上沒什麼不同,你如果不害怕吃飯,不害怕喝水,那麼其實你也不害怕死亡,如果你確實害怕,你是因為你還小,想要經歷的事情太多,想要體驗的情感太多,怕自己的一輩子不夠用。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怕死的情形,那時我一個人走在夜晚的路上,昏黃的路燈把一切照得模糊,我邊走邊想死亡,心裡反而湧現出無限對生的渴望,渴望表現出來就化為慾望,表現不出就提煉為意志。
嘛,為了避免形而上學,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吧。睡眠是為了第二天有良好的體力與精神力,死亡是為了給別人騰出位置。睡眠是為了自己,死亡是為了別人,別人是另一個自己。你可以一天兩天不睡覺,但古往今來所有人都確實的死過一次。既然結局無法避免,何不想辦法讓過程更精彩些(史鐵生么?哈哈);當然完全可以反過來說,既然結局註定,過程又有什麼作用呢。我的建議是,別像個哲學家一樣站那兒思考了,學他的妻子,行動起來吧。關於睡眠,我的一個朋友常跟我說,我不要兩次睡在同一個地方,我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在同一張床上睡上兩次。我想他的床大概就是赫拉克利特的河吧。不過他是基於主觀,另一個傢伙是基於客觀。
這讓我想到旅行與旅遊的區別。旅行是用走的,旅遊是用看的。感受到的東西不一樣,但目的地是一樣;目的地雖然是一樣的,但因為途中的感受不一樣,所以最後就算在同一個地點,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吧。在街口,在橋頭,在窗前,在牆的前面,在樹葉的背後。所以每個人在死亡的時候,意義各不相同,但對於世界是同樣的渺小,你若不想成為世界,便做好自己。
偏題了。


問題很好,一般想到這個問題的人,時間觀念應該比較強,也具備一些反思自身的能力了。

這個問題其實包括兩個角度,對有限時間的失去的恐懼與惋惜的主觀視角,睡眠和死亡對大腦思維連續性的中斷的客觀本質。

死亡是一種終結,睡覺不是終結嗎?
死亡是整個生命周期的耗盡,睡覺是整個工作周期的耗盡。(不要較真午休了,午休何嘗不是上午的耗盡,你不覺得緊張只是工作累,沒空思考,同樣勞累狀態,晚上睡覺你也不會想太多的)

死亡會有遺憾,很多事沒做,這就沒了會。睡覺同樣會有這種緊迫感,會覺得今天這就沒了?(你強行不睡也不行啊,今天還是會過去)

我覺得如果你認真思考過,真的會認為睡覺和死亡一樣。本質上並沒有區別。恐懼死亡的人應該同樣會恐懼睡覺。說些更誇張的,睡覺你就確保第二天能醒來?太天真。。


如果把非睡眠態比作開機,睡覺和死亡都是關機,內存都會掉電,cpu都會停轉,都是連續思考和記憶的終結,只是前者有可能再被開機,從硬碟拷貝記憶到內存,延續以前的一切。


睡覺和死亡的另一個本質區別應該是延續性,就是你第二天起來,知道你還是你,記得你之前的事,有你之前的思考能力。

你之所以為你,只是因為你的記憶嗎?還是因為你的智力?或者是大腦神經元的整體架構?失憶算不算死亡?

你的身體不滅,從而你的靈魂不滅,是你睡覺區分於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吧?

那麼,你又能確保,第二天,同樣以你身體為載體,以你的大腦為載體的你的靈魂,第二天會不會被上帝用另一個靈魂代替?就是拔根網線,插根網線的事!說人話,把你記憶移植到克隆體,把你殺了,靈魂就轉移?你肯定不信!don"t shoot!

其實,這些都是共識了吧?

另外,好好考慮一下人工智慧的問題,還有未來我們的靈魂是以身體作為載體,還是計算機,這些都是眼下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可能比我們大規模探索宇宙來的要快得多。

參考資料
正經點的,可以去看看雪莉老爺子的公開課,哲學死亡,我雖然我沒怎麼看,但是感覺他和我想得差不多。覺得太嚴肅太累,也可以去看電影。

我們應該感謝好萊塢,在科幻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即便你自己不能思考,導演和編劇也能啟發你。

第六日,克隆你的身體,複製你的記憶,原來那個反一,難道就能轉移到新身體上?明顯不能,頂多能延續你的邪惡計劃,反1二號,反1三號。

克隆島,倒是不涉及替代的問題,做為參考觀看。


未來戰警,黑客帝國,用神經接入虛擬世界就不算靈魂替換嗎?確實不算,但是還是能類比。

十三階梯忘了有沒有關係

宇宙追緝令,反面教材,當然也不是他獨創,剛好想起來了,把你打碎成基本粒子,在蟲洞的另一側恢復,你還是原來的你?當然我不是絕對否定這件事,也許就有什麼獨特的方式連接你的靈魂呢?假如你的靈魂真的是通過高維空間連線到你的身體。不過話說回來,那樣就不用通過蟲洞勞民傷財得傳輸了,在那邊造一個,把靈魂接過去就好了


死亡後心臟停止跳動,呼吸也戛然而止,身體變得冰涼;然而睡眠的狀態下身體的臟器得到了有效休息,但是心臟還在不眠不休的工作著。給心臟點個贊~~


問得好,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
裡面寫我暫時哄自己的孩子進入了死神的懷抱,當時特別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形容。


就是電腦休眠狀態和斷電關機的區別


我就害怕睡眠,導致失眠,這讓我很苦惱,後來我仔細體會自身的感受,發現那是在害怕死亡的感覺!


閉上眼睛前主觀意識上能分辨:

死亡=無法抗拒=遺憾

睡覺=安心閉眼=慣性


剛想到每一次睡眠就是死亡的預演,就翻到了這個問題。人之所以懼怕死亡,根本原因是害怕對這個世界永遠失去感知。
看了《黑鏡》中的一集,說的是人類在死亡之後,把大腦的記憶續存到晶元上,在程序預設的環境中生活,就和黑客帝國一樣,自己的意識思維變成了人工智慧。剩下就是開機關機的問題了,反過來說,這跟睡眠也就沒有區別了,這種狀況的死亡應該就沒那麼令人害怕了,誰會害怕睡覺呢?


本質區別就在於睡眠的時候還有生命體征,死亡之後就不得而知了。


個人感覺就純粹就是個習慣的問題。
假如有一種外星人,它們正常情況下從不需要睡覺,估計它們就會非常害怕睡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SM鋼鐵之軀中克拉克對氪星的作為?
在你內心深處,什麼是你永恆的寄託?
活著這麼累,人生不完美,童年不開心(小時候父親打我還不讓我哭)人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
余華的《活著》中,福貴是靠什麼支撐著走過來的?

TAG:生命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