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無人區是怎樣一種體驗?


最近知乎已經被不知哪來的一群人拉低到讓人難以置信的程度,每天TL上一堆讓你哭笑不得的問題,更有讓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比如這個問題下有多少人的回答跟無人區有關。是語文沒學好呢,還是真不知道什麼是無人區的定義。

進入正題。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完)


能花2天時間看完這個帖子的話,也許能找到你要的體驗。

對於無人區的體驗,我想沒幾個正常人能給出答案的,所以還是看帖子吧。

貼子的樓主叫楊柳松,至於他是誰,自己去找答案吧。

@張城毓的答案在我看來前兩句就是吹牛B,你看下我貼的帖子後,不知道會不會覺得自己渺小。


搭車走過新藏線到過羅布泊穿過可可西里(不凍泉-曲麻萊)但是從來不敢說自己進過無人區。連公路都修好了的地方也好意思叫做無人區??


感受是:我第一次認真的思考死亡。

去年中秋走了烏孫古道,是古烏孫國翻閱天山從北疆到南疆的線路。全程7天,前4天是真正的無人區,沒有人煙,沒有信號。

出發第二天,我們才得知原定的一段路被堰塞湖淹沒,只能翻山而過。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水源,不知道能不能在天黑前找到地方紮營,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突降大雨或大雪讓我們葬身於此。我們幾個人匍匐在陡峭的山坡上,滿是帶刺的植物。最重要的是,由於領隊預估不足,我們集體斷水。在那個人都很難站穩的山坡上,我們艱難的卸下背包,分著僅存的最後一點帶水的黃瓜、包菜用來補充水分。

沒有信號,沒有人煙,沒有退路,領隊也沒有衛星電話。我們距離死亡如此接近,甚至在無人區,死亡根本沒法被知曉。坐在山頭,看著大河彎彎,我第一次認真考慮我會死在那裡。

大致如此。


2015年,1月離家,離開了溫哥華,離開了我的高中。踏上了青藏高原,這也是我turnning into 18之後的第一次遠行。為期一年的逐心之旅。 這一年,5進可可西里,三探長江源頭,穿過了羅布,探尋了多條大江,大河之源。在索站,與狼隔牆而睡,在西經烏蘭湖,鄭義,哈哈驢,雙車落水,生死營救。在羅布,在樓蘭,被歷史所征服。在可可西里,45天的申遺大科考,人的需求竟然可以這樣簡單。藏羚羊產羔季,前往卓乃湖,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棄車7輛,拉缸,翻車,數不勝數。後來被熊襲擊。再後來,有人被槍打傷。到後來的大追捕(以至於我在斐濟修養了好一段時間。。。。),在三江源的煙瘴掛,尋找著夢想中的大貓們(舍利與雪豹)新買的六驅軍用牽引車自燃。15人的團隊,只剩6人。登了幾座山,做了幾個夢。九月在拉薩的瑞吉和剛從美國回來的女友在2015年第一次見面,10天後她去了英國,而我則開始了尋找大江大河的旅行-逐源之旅 (用五年時間探秘世界最長的十條河源)在長江源頭,我的藏族兄弟突發HAPE,32小時的亡命駕駛,只為了一句承諾。冬季的黃河源頭,經歷了人生最慘烈的高山反應,團隊全軍覆沒。撤退途中,報銷了8個輪胎。在怒江源頭,體會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息。冬天的N35,夏天的阿里。。。。。。寫在這裡,就當是總結這一年的了。文筆不好,請大家見諒,我慢慢打,大家慢慢看.

2016年。三天前放棄了2016-17的環球之旅。金絲野氂牛,Upper Tibet Rock Art,苯教,古格王朝,穹窿影城,這些東西對我實在是太吸引了。招募參與者!!


去過可可西裡邊上的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能體會到短暫的死寂後狂風刮來特別害怕


鄙人不才。大學的時候把全國以作死的方式走遍了,雖說有些地方不是無人區。但是也算是感受吧。
孤身騎行川藏線。車后座放的水瓶,裡面的水聲晃動都能讓你覺得是要滑坡了,媽的,嚇尿了有沒有。走過陰森的隧道總是感覺麻痹的要有不明物體出來。走過江邊,看到他們水葬,當時我就吐了。走過靜謐的地方,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從山頂騎車下來,冰雨凍得你渾身麻痹,車速超過60km感覺人在麻木的飄。
然後是廣闊的內蒙大草原,半夜老村長的摩托車壞了,要推著回去,麻痹啊。一家離另一家好幾公里啊,那種感覺真是一邊哭一邊推,還有身邊趟過的三河馬,三河牛。大冬天呼呼的北風。真是恐怖。


在我們腳下,沉睡著一片廣袤的區域,被各國學者和專家稱為「生命的禁區」的地方,那裡環境惡劣,氣候嚴酷,人跡罕至。


那裡便是可可西里無人區。


可可西里,一個神秘而遙遠的名字,藏語意為:「美麗的少女」。


它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以可可西里山為主體,涵蓋唐古拉山山脈以北,崑崙山脈以南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盤平原區。

我第一次聽說無人區,是2011年的「某啤酒勇闖天涯」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選拔50名幸運者,一起去「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參與者層層通關。

盛大的廣告鋪天蓋地,幾乎所有的大型媒體都有它的身影。


這種感覺就像古時候某一家青樓,好不容易抱住一個標緻新素女坐台,就大肆放消息,引來不少老爺們登舟入水湊熱鬧,甚有不少能人壯士想入廟仿僧,博得頭彩。

後來,看完陸川的《可可西里》電影,我才真正了解到無人區的野蠻而蒼涼。


在這裡也順便科普一下,我國有四大無人區:羅布泊、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


位於我國青海、西藏和新疆地區,總面積70萬平方公里,地形複雜,自然條件。

那裡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動物,高寒缺氧,幾乎荒無人煙。


因此無人區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是一個蒼涼恐怖的世界。


正是於人煙稀少,神秘莫測,幾乎沒有道路,可以信馬由韁。


這成為許多戶外探險愛好者嚮往之極的地方,曾經有多支探險隊已經成功穿越四大無人區,但也有不少人永遠留在無人區裡面。

在後來時間裡,我聽過不少穿越無人區的故事,專業的探險隊、戶外越野車俱樂部、科學研究隊伍,各種後勤、各種補給,齊哈哈的出發。


要提一下的是,多年前由11家新聞媒體組成中國記者西部荒原科考探險隊,歷經37天的跋涉完成穿越,宣稱是人類首次對羅布泊、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的一次性穿越。

這樣的探險有它專業領域上的重要意義,但我並不覺是一個很好的故事。


它解決了For what的問題,但總覺得少點什麼,像是少了人物形象,更像欠缺了勇氣的問題。


因為在讀每一個故事的時候,我最想知道故事主人公的夢想是什麼。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俗套的問題,相反,這是個尖銳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做很多事情都不是源自夢想,而已因為現實或某種需求。


這些穿越無人區的探險隊伍同樣如此。

直到前段時間,我看到獨孤行者李聰明的故事,它既解決了For What的問題,也解決了勇氣的問題。


但看完後我沉默了,並默默地祝福他。


因為到現在他已經整整失聯了22個月

今年4月25日下午,北京老男孩車隊途徑可可西里無人區時,在勒斜武擔湖遭遇湖面結冰陷車。


在岸邊自行救援時,無意中發現雪地里埋著一輛自行車,刨開行李後,有車友發現這是失聯很久的李聰明的自行車。


從失聯到發現行李已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

在求援之後,老男孩車隊把自行車立了起來,並用敞篷的鋁合金固定自行車,在現場用簡單的儀式致敬英雄。


這是騎行界一個新的里程碑

他叫李聰明,他有一個很響亮的網名獨孤騎者,也許獨孤行者這個網名已經將他在這17年來騎行中國的最大感受。


獨孤,而不是孤獨,大概是追夢行者的內心並不孤獨,儘管隻身走遍山脈江河,那也只是獨身孤俠。


20歲接觸騎行的他,第一次從重慶騎行到福建,93年他又花了一年時間騎行16個省,2001年他更是徹底辭掉工作,開始環騎中國。


儘管年過四旬,騎行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但卻不同於年少那種輕狂。


騎過太多地方,後來名山大川也顯得單調了。

2011-2013年兩年內騎行12條進藏公路,十足的騎行界瘋子。


2014年9月,他便開始另一個更為瘋狂的計劃,從新藏線界山達坂——青藏線沱沱河的穿越。


他自己很清楚此次穿越的危險程度,也說「此次穿越非同尋常」,「從界山達坂到若拉錯基本跟楊柳松走的線路差不多,再往東穿越可可西里到青藏線可從沒人走過,挑戰不小」


江湖都是這樣,在某個領域的高手往往都是孤獨的,他們已經經過多太多極致的體驗,為了填補內心,他們只能尋求更極致的體驗,那怕是鋌而走險。


也許我們平常很難理解,但在不少人看來,有些東西,的確比生命更重要。

2011年,李聰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遊記《天路任騎行》


另外,在李聰明失聯半年後的2015年5月,他的新書《獨創西藏》由他的車友騎行俠、小馬騎行故事、丁丁出面發布。

沒人知道李聰明現在到底在哪裡,但希望俠客給世界一個奇蹟。


如果你要看大冰的《好嗎好的》,我建議你不如先看看李聰明的這兩本書。那個僕僕、皮膚黝黑的騎行者用純粹熱愛的文字中,你也許會有另一番收穫。


相信我,用生命書寫的書不會差到那裡去。

voluntravel

定期發布義工旅行、戶外遊學、青旅情懷。


想的最多的是,我要活下去。
雖然我一直喜歡身邊一公里內沒人的感覺。
勘測青藏線時的真正感受。


2016年9月份,我們從全國各地匯合到格爾木,從格爾木進入阿爾金山無人區。

什麼是無人區,走進無人區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就是我今天想要說的。


2014年11月,我隨車隊從拉薩走新藏線前往阿里。

幾經波折萬里迢迢到達阿里,見到了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措還有鬼湖拉昂措。

然而!我們只是拍了些照片,呆了不到一個小時!

就迎著夕陽,連夜趕路350公里,回到日喀則的仲巴縣住下。

2000公里的雲和月,在神奇的阿里,我們竟然連快餐都沒來得及吃一個。

時至今天,在我的感覺里,似乎我並沒有真正去過阿里


阿里為什麼那麼神奇?在我眼裡,如果說入藏到拉薩是100分。

那麼去阿里絕對就是200分!無論是風光人文,還是宗教的信仰,阿里都是中國最頂級的旅行目的地。


接下來的15年16年,我單車走遍了雲南、川西,然後重新入藏。走完了瀘亞線,丙察察,滇藏線,川藏線,青藏線。

深度體驗美麗的中國西部,為了真正意義的:去過!


2016年9月,我們6車17人,從全國各地趕到青海格爾木集結。

進入中國最美的阿爾金山無人區

從真正意義來講,從我們隊長開始組織前往無人區那一刻開始

我們就已經開始了無人區之旅

有人報名了,後來沒有去。有人開始說不想去,後來又去了。辦通行證,提交資料,申請路線,各種手續;

越野車保養、改裝,買各種裝備,各種細節;

人到中年,慢慢明白。

愛上一個人,相遇那一刻已經開始了。牽手之前,已然愛過。

去無人區,從想去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心在路上,已然去過。


我們經歷了出發前的糾結

去還是不去,高反怎麼辦?在無人區發生危險怎麼辦?車子壞在無人區出不來怎麼辦?

我們經歷了雞毛蒜皮的小事

這麼多公用物資放我車上太重了!那麼多東西放我車頂上,把車頂都壓變形了!


我們經歷了高海拔的考驗

因為高反大腦缺氧,隊友之間或多或少的埋怨和情緒,那種感覺不是在低海拔能感受到的。


我們也經歷了相互幫助

要知道在高海拔缺氧的環境下,心理壓力會放大好多倍。但同時被隊友幫助的情誼指數也會放大無數倍!這些一起經歷過磨難的隊友,註定是一輩子的好基友了。


我們經歷了緣份

隊友因為高反機緣巧合在保護站住了兩天,真真切切體驗了一把維族人家的生活。

這,這才是真正的旅行嘛!


同時,我們還切身感受到

大自然的波瀾壯闊

生命的奇蹟

精靈的脈動


我們特地為無人區之旅製作了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頭條號或微信公眾號【西風野馬】。就可以看到無人區的視頻了,有非常贊的鏡頭和經歷。目前只更新了3集,後續內容大約每兩周一集會放出來。


在無人區第1集,我和隊友浩哥離開溫柔多情的拉薩,走青藏線與大部隊匯合。

在無人區第2集,我們進入阿爾金山死亡谷,第一天就見到了熊!

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見到熊寶寶!還是一家三口!


還是在中國著名的阿爾金山死!亡!谷!死亡谷就是最具恐怖色彩的:那棱格勒峽谷

為什麼叫死亡谷,百度到的資料是這麼講的:

多年來,這個景色迷人的峽谷,卻一直被人們視為有魔鬼的禁區。當地牧民甚至寧肯讓羊餓著,也絕不敢讓它們跑進谷里吃草。據目擊者說,每當烏雲布滿天空,隆隆的雷聲里,谷中到處都是藍瑩瑩的鬼火,還不斷響起人和動物絕望凄慘的嚎哭聲……

無人區第2集視頻,有死亡谷的航拍畫面。


無人區第3集,進入無人區第二天,來到依協克帕提中心保護站,位於祁曼塔格山腳下的祁曼塔格鄉。

說起祁曼塔格鄉,那真的老NB了!

中國土地面積最大的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祁曼塔格鄉 (哈哈,暈了吧)
面積6.5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個鄉級區劃。
相當於11個上海市、4個北京市、1個寧夏省、半個福建省面積大。

雖然不是全國人口最少的鄉,但這個鄉也只有區區67人,據說只有六七戶人家……

哈哈,阿爾金山無人區隨便一個野驢群都不止這個數!

多達數百頭的大群藏野驢,過去在青藏線從未見過這麼大群的野驢。

百度資料說,野驢群通常只有一頭公的,其它全母的,難怪航拍畫面里,所有野驢跟著一頭野驢跑,這真的是妻妾成群啊!不過我特地請教專家,專家表示大型野驢群可能不止一頭公的,但妻妾成群是必然的


再然後就是精彩的陷車救援了

過沼澤地時,三台車同時都陷了!幸好咱們有6台車,然後一台一台救出來。最後一台車實在太重了,兩台車同時用力拉才拖出來。當時很辛苦,但事後卻很快樂。


好啦,精彩故事和感覺真是講不完……關注頭條號或微信號【西風野馬】,去欣賞視頻吧!


沒帶GPS,上錯山,沒油了,差點死掉。


16年底我們走了一趟無人區,12月14號出發,28號回京,走了哈拉湖、大海道、羅布泊的古垠遺址和龍城雅丹,以及樓蘭古城。哈拉湖是三車同行,感覺還好,也沒有高反。後來單車走的大海道和羅布泊,遭遇陷車,在大自然面前第一次感覺到力不從心。尤其是那種孤寂,真的渴望人群,尤其是在大風沙的夜晚,要克服的絕對是心理上的孤獨。


旅人這樣形容無人區:在這裡,你留下的每個腳印都可能是有史以來人類的第一個足跡。


現實是...說好篝火晚會跳鍋莊,酒家卻獨自醉在西北風裡 差點一頭栽進火堆。

半夜和張哥兩人拉住小杜叔,掏出懷裡私藏捂熱的酒壺 又放在火旁溫了溫,聊的心潮澎湃…

滅掉火堆的時候,小杜叔把兵工鏟給我,一本正經的說:附近有狼,這裡你最小,有情況扯開了嗓子喊救命...


畢業的時候徒步走過很久以前喇嘛朝聖的一條路,甘丹寺到桑耶寺,五人同行走了四天,相比之下墨脫線就so easy了,不知道算不算無人區~
如果有人感興趣可以放照片和路線,(^o^)/~


推薦閱讀:

「爬樓梯」式的爬山方式是否是中國特有的?這是如何形成的?
怎樣選擇登山包?有哪些具體的產品推薦?
買不起戶外裝備的學生怎樣安排3天的黃山自助遊行程?
開封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
如何利用半天時間儘可能地遊玩香港?

TAG:旅行 | 探險 | 戰爭 | 驢友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