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的野火集30年前啟迪了一大批台灣人,為什麼同樣是批判社會,啟迪青年的韓寒卻沒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那麼,內地的龍應台在哪裡?有哪些作家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龍應台在出書時候已經是大學教授,且歷經多個國家生活,經歷豐富,也就是說,此時的龍應台已經經過生活的沉澱和磨礪,有了自己相對成熟、有體系的思想。這種情況下,她的思想加上文筆,自然能夠給受眾帶來啟迪。
而韓寒在《三重門》開始出道時候,只是一名高中生!他的生活經歷簡單,對社會的認識還在一個憤青時代。他當時能夠在年輕人中帶來震撼,除了確實不錯的文筆外,更重要在於他恰到好處的反應出了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操蛋的升學,煩透了的考試,整天找茬的校長和老師,狗仗人勢的富二代們……這就是年輕時候我們對自己生活所經歷的事務幾乎全部的認識。之前我們沒法說出來或者說不好,恰好出來個韓寒,用辛辣幽默的語言說的如此到位。於是,我們很多同樣處在憤青時代的年輕人們願意認為韓寒也是一位思想家。
但是,人總是會長大的。長大後我們會發現,那時候真的太年輕了,當時認為的整個世界實際上不過是世界中簡單一隅,我們所憤怒的許多東西不是因為他們不好而是我們彼時還太淺薄。這是人成長中正常的經歷,年輕人不衝動那是白活了,但年長後如果不沉澱那更是白活了。所以,當年長成熟後,再回過頭去看韓寒當年的作品,或許會懷念那個青蔥歲月,但很難繼續認同那個時候的思想。
而比起很多青年,韓寒或許更早認識到這一點。隨著經歷豐富,生活沉澱更多,韓寒早已轉變,從當初那個憤青變成了對社會開始更深的思考,而他的思考更多偏向於一種保守主義認同。這種思考本身沒有什麼奇怪,年輕人隨著成長對社會認識的發展走什麼道路都正常——但是對韓寒來說就讓許多人不易接受了,因為大家已經適應了那個憤怒、嘲諷、玩世不恭的韓寒,當他開始成熟,開始深刻思考社會並走向一條保守主義道路時,會讓人覺得他這樣是對生活的妥協,對自身的背叛。這是韓寒的尷尬。未來的韓寒,很難在文學上再達到當年的驚艷,因為他既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也不可能與過去的自己劃清界限。
所以說,把韓寒和龍應台相提並論是不合適也不公平的。我們不該要求一個高中生的思想有大學教授那麼成熟有體系,更不能因為高中生時期批判了社會長大成熟後他也必須一輩子批判社會。韓寒在一個時期內說出了青年們的心聲,但與「啟迪青年」相去甚遠,這不是誰的錯,就是發展的階段而已。謝邀,手機簡答。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誰說韓寒沒有啟迪年輕人呢?我認為有!
尤其是博客時代,韓寒的博客影響力很大,讓大批年輕人意識到這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當然,後來韓寒變了,變得迎合,媚俗,晒晒狗,晒晒女兒,混混電影圈。這很正常,人都會變嘛。龍應台也變了啊。
那些現在對韓寒粉轉路人或者轉黑的人,其中相信當年有不少也受到了韓寒的啟迪。不能因為韓寒變了或者自己升級了,就否定當年韓寒對我們的作用嘛。
至於韓寒為什麼變了,或者大家對他的評價變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現在時代也變了,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樣了,遠非80年代的台灣可比了。這兩個人居然能放在一起比較啊?受教了
龍應台的《野火集》是理性的、基於現實的、有條理、有針對性的。書中不僅列舉大量事例指出國民民主意識、維權意識的淡薄,呼籲國民學會維權以鞏固民主,而且給出了明確且可行的方法。
當時我一邊看一邊感嘆,原來當時台灣的民主其實並不完善,但只要大家都像書中所提的那樣努力一點點,就能保護自己的權利,保護民主。
而且,她不僅是一位文人,還是一位官員。我不知道她在任期有何成績,但在普遍不被官員看好的情況下沒有提前結束任期,可見其品格。
(關於文人以外的龍應台到底如何,30周年紀念版的《野火集》里新收錄的文章可作參考。)
對於韓寒,我了解不多,僅看過他一本批判中國教育的書(書名已忘)。記得當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笑得很開心,可現在回想起來,卻是一片模糊。
總的來說,看完龍應台的《野火集》,我會思考;看完韓寒的那本書,我笑過就沒了。(感謝知友提醒,確實不應該僅憑一本書給作者下定論,且韓寒近年也在成長。而且有知友提到,韓寒能擺脫三偽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一點是應該肯定的。)
答主以為,時代是他們的對社會影響無法相比的因素之一,而個人能力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你把龍應台跟韓寒放到一起,說明你的認知水平還很低。
龍應台庸俗化講,是個文化人。
韓寒是個段子手。
就像李敖說的,韓寒說小笑話可以,說正經的,他的知識儲備不足,就露怯了。
事實正是如此,看韓寒小說就知道。他的文章都是段子合集,連最基本的故事脈絡,中心思想和謀篇布局都不懂。
談論政治也是如此,他能說出一個個諷刺段子,但是別說思想化,連正經文章都寫不出來。所謂的韓三篇庸俗膚淺之極。
他說延安整風時候,甚至說出這是姚文元參與搞的。
基本文史常識差成這樣,怎麼能有所認識?
當然,我不是要黑韓寒這個人。只是就事論事。
韓寒在文化屆地位越高,說明我國無知膚淺的人越多。你們竟然都不考慮互聯網帶來的信息扁平化給社會組織形態帶來的潛移默化的深層次改變。
雖然仍有主動或被動設置的信息柵欄的阻礙,及信息垃圾帶來的侵染、主動或被動的誤導。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在成年後仍堅持強化獨立思辨能力的青年人,已經擁有了跨越認知障礙,主動去尋找更多答案的工具和可能。
缺乏獨立思辨能力的青年,也許連完整表達本體思想的能力也不具備,他不在網路中言說,你們怎麼知道?他對身邊親友表達,我們又如何知道?而能夠清晰表達的,或許已經擁有了多元價值觀,已經不屑於言必稱某師曾曰。
價值觀導師,再見。或許永不再見。
1,龍應台不是孤軍奮戰。台灣輿論界當時有一批人在發聲,龍只是代表被我們記住了。她沒有也沒能力啟迪一代人。
2,之所以說台灣青年被成功啟迪,是青年參與的民主化運動成功了。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所有民主化運動中青年並不是主導力量,他們是用來當槍使的。台灣也不例外。台灣的普通青年有多高的政治覺悟,相信大家也都清楚。
3,韓寒本來青年領袖和公知當得好好的,可惜,網路社交時代來了。網路社交時代中,發聲權是分散的。所以,他的書和博客被流量的洪流沖成了渣。
4,中國的青年啟迪一直在路上。
淺見,這估計是批判,啟迪,青年這幾個詞在知乎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能靈活運用龍大媽和韓司機來套在這幾個詞上,我建議樓主還是少看讀者,意林,知音還有故事會等雜誌為好。
喝再多的湯,也比不上吃一口肉。
野火集誕生的1984年 沒有網路
結案
所處的環境很重要。
龍應台時候的台灣,處在青春蓬勃發展中,力圖變革的前夜。革命的力量總是青年人,與美麗島事件時代登上舞台的一代年輕人密不可分。
韓寒在2006年開始出現在公共輿論界,一直到2012年之間,實際也是萬人矚目的高度。今天感受不到是因為2012年之後環境變化的緣故。簡要摘錄一下眾人的評價: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現在的中國大學教授加起來的影響力,趕不上一個韓寒。」
「童話大王」鄭淵潔∶「今晨方便時,閱讀了前輩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總覺得裡邊那個小男孩我認識,但一時又想不起來是誰。早飯剝香蕉皮時,驀然想起我認識的那個小男孩好像姓韓名寒。」
經濟學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韓寒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太多。偶爾看看他的博客,我覺得小夥子蠻不錯的,就是有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
著名雜文家、時評家鄢烈山∶倘若硬要用一個詞來定義,我願意說∶「赤子」韓寒┅┅我對韓寒的這個評價高得無以復加,我向韓寒致敬,從社會進步角度,主要因為他是當今難得的在年輕人中有巨大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韓寒不要說在同輩青年中是「異數」,在當今各色人等中也是「木秀於林」的。
資深互聯網觀察者謝文∶「我是韓寒的粉絲,訂閱了他的博客,理由很簡單,韓寒願意談真問題,講真話,探討真道理,而且講得很風趣,很幽默,很犀利。」
鳳凰衛視主持人、香港專欄作家梁文道∶「假以時日,韓寒會是當今的魯迅。」
南方報系媒體人劉原∶「當更多的韓寒出現,這個國度將非常之美好┅┅這小子是個外星人,沒人殺得了他。」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韓寒從來就不裝腔作勢,更不忸怩作態。他只是一個沒有被『毀人不倦』的中國教育毀掉的『倖存者』,又『童言無忌』地說出了一些其實大家都感覺到了的真實。碰巧的是,他的感覺總是直通人類文明的底線,直通人類文明的共識┅┅」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 韓寒是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者,很像那些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一個意識到自己力量的人,一個全方位生長和發展的人,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止他,阻止他身上的這種勢如破竹的進展,阻止由他代表的新的地平線的升起。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勇∶「當知識分子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之後,韓寒卻拔地而起。他成為一個「代言者」——代知識分子發言,繼而向社會進言┅┅他們既在「80後」那裡找到了自己的思想盟友,也通過韓寒在想像中進行了一次彷彿是自己的批判活動┅┅」
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韓寒是公民標本┅┅說到底他無非比我們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公民的氣質,那就是率性,那就是真實...看看韓寒,多爽朗,多快樂,多陽光。韓寒無非比我們高出半個頭,至多一個頭。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蕭瀚∶「韓寒首先是個快樂、有趣尤其是有擔當的公民、自由人,同時,他是個一流的雜文家、優秀的文體家、蹩腳的小說家。總之,韓寒是個可愛的帥哥。 」
南方周末記者李海鵬∶「在那將近3億的點擊量背後,是一個形像新穎的人道主義者在發出著自由的波長。乃至有人稱之為「80後的驕傲」,有人要選韓寒當市長,有人說「這個事情就等著韓寒評論了┅┅他鼓舞了年輕人,鼓舞了夢想,鼓舞了無數的「自我」,甚至給這個古老的國家以身體力行的教益。他的故事是過去十年中的美好的一部分。」
畫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韓寒只是「一個說了大實話」的人。」學生問陳丹青∶現在你最喜歡的作家是誰? 陳丹青回答∶韓寒
劍橋大學講師、哈佛大學博士後、「民主女神」劉瑜∶「近幾年出現一個情況,就是所謂的意見領袖中,出現了一批比較有人格魅力的人,比如像羅永浩、梁文道、韓寒這樣的。尤其是韓寒,他很主流,很時尚,長的還帥,還會開賽車┅┅
孔慶東評80後作家時談到,韓寒有望成為文學大師。
上海大學中文系副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葛紅兵∶「我認為韓寒代表了一代人的成熟.┅┅我是一個歷史進步論者,韓寒的出現就證明,他比許多五六十年代生者要成熟、勇敢、純粹得多。」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富有時代氣息。誠實,睿智,勇氣,這些加起來,就是一個不可替代,不可複製的韓寒。」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每每讀到韓寒那些四兩撥千斤的妙文,便大聲叫好,引為同調,而且還感嘆韓寒怎麽要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得這麽拍案叫絕?實際上,韓寒並沒有超人的睿智,他的觀點是普羅的、常識性的,但他的運思之獨特、語言之巧妙,在當今神州獨步天下。」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許子東∶「他的可貴是因為魯迅的傳統」。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歷史學博士王曉漁∶「在當今中國,稀缺的不是文人不是領袖,而是(韓寒這樣的)公民。」
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諶洪果∶「韓寒的自省謙卑,自我批判,獨立思考,對真相大於立場的逐漸自覺,對自我缺陷的反思力度,其實早就超過了那些盲目批他(或捧他)的人...相信韓寒對人性和社會的清醒體認,他會找到真正的信仰的。願神的旨意成全!」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著名翻譯家林少華∶「當韓寒當場指出皇帝正光屁股的時候,我們一些教授居然誇獎「皇帝的新衣」多麽漂亮!」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我確實認為,韓寒的才氣不像是「人造」的,僅僅他的文筆,就使他有了轟動中國文壇的理由。」
亞洲周刊主編邱立本∶ 「韓寒就是這樣一位「八零後」意見領袖,他獲選亞洲周刊二零零九年風雲人物」。
台灣作家龍應台∶「韓寒的出現是一個令人高興的現像,這說明中國大陸新一代在成長,他們要求活出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聲音,不願意按照別人的安排來生活。這是可喜的一面。韓寒無疑是非常優秀的。」
專欄作家熊培雲∶「韓寒不傲慢,他的智慧大於知識;他帶著悲憫抗爭,他在做一個有底線、有謀略又不失寬容的光明之子。」
萬通地產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董事、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高級講師馮侖∶「李敖是叫機智,我認為他機智,有的時候就叫機巧,很厲害,刺刀尖上這一點,適合罵人,但他不是一個智者,實際上從這個角度來說,從智慧的角度,我認為韓寒比他智慧一點,因為韓寒從容,智慧的人一定是從容的人、淡定的人,急急火火的人,都是機巧、聰明的人,李敖很聰明、很機巧僅此而已,他罵人罵的很雞賊,罵的人挺狠,但大家不一定服氣,智慧的人是站在更高的精神上俯視你,他突然說出一句話來,你想想味道確實不一樣,我喜歡韓寒,實際上,我認為從這個概念上來說,什麽叫文化?文化不等於是讀書靠科學的知識,文化是對世界的一種感受一種看法,他有一種深刻的洞悉以及良好的表達,從這個角度說,我覺得韓寒也不輸給李敖,更不輸給李敖的兒子,李敖的兒子就是一個,我們說就是個能考試,現在只能看出他能考試,剩下的事看不出什麽來,而且跟著老爸後面,滴瀝咕嚕的,那比韓寒差遠了,韓寒初中就開始出來混,又賽車又寫東西,這個獨唱團,發行過100萬了吧。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說,他兒子怎麽能跟韓寒比呢,李敖跟韓寒比尚且難分秋色。」
香港作家馬家輝∶「二十一世紀新形態人氣作家...韓寒身上匯聚著各種流行元素。」
SOHO CEO張欣∶「韓寒的謝幕詞讓人讀了想哭,無論是曾經犀利的韓寒,還是現在情緒低落的韓寒,總有他獨特的魅力。」
文化學者、批評家和隨筆作家朱大可∶「上海原來只出劉翔和姚明之類的體育冠軍,現在總算有了韓寒這樣的文化擦邊球冠軍。」
作家林達∶「韓寒擊中大家,因為他赤裸裸地展現常識。」
高級律師斯偉江∶「韓寒所作的意義,部分是啟蒙性的,部分是代言性的。這種有技巧的啟蒙勝過很多張報紙。」
以上僅僅是一部分,但是這可不是韓粉收集的,而是韓黑收集的,某比較著名的海外人士,用此證明韓寒危害了民主事業。
2012年,知識分子圈為了韓寒的事情吵翻了天,春節期間聚會必談韓寒,談韓寒必然吵架。
現在,其中有些人對韓寒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想當時某黑手專門讓人路過上海時致意韓寒,某台灣歷史教師丹開講座談論韓寒的小說《1988》,某軟禁中鮑老先生專門談論韓三篇,某艾姓胖子與韓寒一起聊天。那時的韓寒真是惹莫之許、劉荻等人嫉恨呢。
現在韓寒專心拍電影、賽車、打遊戲、開公司、陪妻子兒女們也是極好的。
兩個人主要的區別是:大陸經濟發展還沒有停滯,不學無術無病呻吟的廢青暫時還沒佔到社會主流。
他們倆談論政治話題我都很不喜歡。太片面了。這個社會需要批判,但現在中國發展這麼快,制度也在不斷完善,有很多批判是不必要的。至少要評價就得評價全面,不斷章取義
看看知乎就知道了。這個時代大家都忙著熬雞湯啟迪別人,沒人真願意被啟迪。
大家都想做龍應台文章里說的「沉默的大眾『唄,享受成果可以。生氣?對抗?開什麼玩笑。
阻力不一樣,龍應台回台灣之前之前的異見人士李敖、柏楊都還活著,上過火燒島的阿扁除了當市長還過了把總統癮;而韓寒之後,有些人都已經千古了……
能力有差別,韓寒只是個語言組織能力強而且有表達慾望的小青年,中學都沒畢業;龍阿姨是文學方向的海歸教授,教大學生的……
龍阿姨有《中國時報》金恆煒這樣的編輯,馬森這樣的小夥伴,無名氏這樣的對手;韓寒的雜誌叫《獨唱團》(雖然不是真的獨唱),對手是方教授和小四……感受下……
很多年後我明白我為什麼厭惡韓寒。
所有的行業,職業,都應該朝著人性光明,社會和諧的方向牽引。
而韓寒的套路是,你瞧這傻逼老師,你瞧這傻逼世界。噢,最近加了個支線劇情,我們去流浪吧。
批判的本質在於認清,而不是泄憤。多年前我們罵教育體制,罵社會環境,泄憤了,爽了。多年以後當我們認清現實,我們明白,自己才是蠢逼。
野火集,簡直肝膽俱裂的吶喊。個人覺得用力過度,但操守還在,文筆也在。這個你得清楚大陸和台灣的環境。大陸作家基本是搞的三偽文學,在這種環境下,韓寒能擺脫三偽文學已經很不容易,而台灣有很好的文學環境,他們自美麗島事件後就開始了真正的文學。
在一個留學生畢業就不回台灣的時代,這一介書生,筆鋒有力,棄文從政,頗有張居正之風。
以前的台灣,現在的大陸,一切都是過程,一切都會更好。
讓我說啥好,假的就是假的,還指望他起什麼真作用
韓寒和龍應台不是同一類型的作家,龍應台是台北文化局局長,可見當地政府對龍應台的重視,韓寒至今還是平民,沒有政治背景。
這是我微信上對於《通告二零零三》的評論,涉及到《野火集》比較少。
...
...
關於《通稿二零零三》,幾個月前就想寫一個書評,本來只是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些片段,覺得很有趣,看完後我的內心挺複雜的,也便一直沒有寫(主要原因是我懶)。
先從《野火集》說起,龍應台的《野火集》批判當時台灣社會上的一些問題,其中有涉及教育的批判。就我的讀後感受而言,我很喜歡《野火集》,喜歡她的文筆,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在情感方面也控制得相當好,字裡行間透露出憂國憂民的情感卻又不至於使讀者全然意氣用事,同時令人悲傷,悲傷那個時代的社會。(想找個時間拜讀一下她的其他作品。)
然後是《通稿二零零三》,跟同學聊過,有人覺得他犀利,有人覺得他偏激,網上的評論更是褒貶不一。至於我個人的觀點,我不喜歡他的文筆,太過支離,我沒有拜讀過他的其他作品,想來也不會拜讀了(沒有貶低,他自成一派的文風也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只是恰好「不合我意」)。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太過偏激,這也是此書會引起人們不適的原因之一吧,可以歸罪卻不能全然歸罪他寫書時的年輕,例如他批判教師和批判數學英語的部分,過於偏激,顯而易見,不是很認同。本來沒想把這些內容放上來,但想著既然要寫評論,就別遮遮掩掩了。總體感覺,與《野火集》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
但是韓寒的觀點就完全不可取嗎?不是的,對於他的很多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言辭的犀利又像是錦上添花(這個詞用得太溫和了,一時想不到別的了)。他對於教育,道出來我們不敢說的質問和批判,所以也令很多人有所共鳴。
說實話,他關於語文方面的批判,我認同卻不能說他對,他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語文和文學弄混了,語文可以說是教育中的一個分支,中國教育現階段的目標是選拔人才,他用文學的標準來要求語文未免有些越界了。全書中有類似的錯誤,很遺憾。
對於教育的批判比對於歷史的認定還飽受爭議,唉。
其實這本書挺有趣的,語言幽默,對於沒看過該書的讀者,我的建議是,別買,看看就好了。
15.7.11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聽聽就好了。
推薦閱讀:
※沉迷於法國文學和日本文學是怎樣一種體驗?
※話劇成本是多少?為什麼票價這麼貴?
※如何評價蔣勛和他的書?
※我為什麼總覺得辛棄疾用典的詞寫的很一般,而不用典的寫的很好?
※短篇小說甚至微小說要怎樣寫成打動人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