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硬拉和相撲硬拉各自具備怎樣的優勢?

如題,兩種硬拉方式各自有什麼特點和優勢,以及該從哪方面看自己適合哪種方式。


簡單說:

1、傳統硬拉更依賴伸髖力量,相撲硬拉更依賴伸膝力量;

2、相撲硬拉上拉距離短,但動作更容易做錯,變成「站距超寬的傳統拉」,傳統硬拉上拉距離長,但技術相對簡單,容易掌握;

3、由於大級別選手大多伸髖力量更強,而小級別選手大多伸膝力量更強(詳見前蘇聯國家舉重隊總教練阿卡迪·沃羅比耶夫所著《舉重運動的生理學與訓練》第二章「力量素質及其決定因素」),所以大級別選手通常用傳統拉更容易取得好成績,而小級別選手通常用相撲拉更容易取得好成績。

4、相撲拉更適合四肢短的運動員(發揮伸膝力量強的優勢,技術動作上拉距離短彌補四肢短上拉距離長的身材不足),傳統拉更適合四肢長的運動員(發揮伸髖力量強的優勢,四肢長上拉距離短彌補技術動作本身不足)。


樓上兩個大神說得都對。
補充一點,因為臀位離杠鈴更近。相撲硬拉對下背部的壓力遠小於傳統拉,在中小級別里,通常更多的使用相撲拉。而在大級別里,因為沒有體重的限制,可以無止盡的發展下背部核心區肌肉來抵消對腰椎的壓力,所以更多的選手選擇傳統拉。

對於發力來說,傳統拉一般來說啟動要更加簡單一點,而中後程較難。相撲拉中後程鎖定階段會更加容易而不太容易啟動。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傳統依賴伸髖肌群,相撲拉依賴股四多一些!
看看哪種你拉的多,就用哪種


看到有很多回答會說相撲拉啟動難,鎖定容易,傳統拉啟動容易,鎖定難。

這個很容易造成歧義啊,因為在蹬地啟動的時候,兩個模式重量對膝蓋的力矩其實差異不大。如果非要說啟動和鎖定,那就定義為膝關節到膝蓋完全伸直為啟動階段,髖關節到完全伸髖為鎖定階段,這樣在相撲拉中,伸膝做功距離長,依賴伸膝力量更多,所以啟動階段難,而屈髖幅度小,髖關節承擔的力矩也小,且做功距離短,這是易鎖定。


相撲硬拉的優點

1、相撲硬拉對身體壓力更小。尤其腰椎,膝蓋的壓力遠遠小於傳統硬拉。相撲硬拉由於站姿更加的寬,一般肩外寬度站姿,這個時候脛骨在整個硬拉過程中更加垂直於地面,力更多是順著小腿上傳,膝蓋和腳心不會產生太多的力距。訓練過程中減少了膝蓋的壓力。所以膝蓋疼痛的夥伴們可以嘗試一下這個姿勢。

2、相撲硬拉髖曲角度也大於傳統硬拉,背部相對比傳統硬拉更加接近90度,硬拉時可以更加簡單的保持直背,同樣,力距的縮短減少了這個動作對腰的壓力。

3、相撲硬拉把每一個關節都放在了一個更好的角度來發力,讓你可以更好的用後鏈肌群主導發力。 寬的站姿也降低了需要拉起來的距離,肌肉受力時間 (time under tension) 也降低了,心扉上的壓力也小於傳統硬拉。

4、相撲硬拉也相對來說更好學習姿勢,硬拉從傳統改成相撲後,力量立刻有了很大的提升,並且明顯降低了膝蓋和腰的疼痛。

相撲硬拉的缺點

雖然相撲硬拉優點多多,但是也有一個最大的缺點。缺點就是它的站姿雖然減少了膝和腰椎上的壓力,但是站姿變寬減少了髖關節的穩定性,訓練過程中增加了髖關節的壓力,但是髖關節相當於是最牢固的關節,有大量肌群來穩定,所以只要姿勢正確還是相當安全的。

總結

相撲硬拉把膝和髖關節角度放到了一個較大的角度,能夠更好的讓這些關節的肌群發力,是一個訓練絕對力量的好動作。 換句話來說就是,如果你訓練硬拉是為了增加自己的運動功能性或體育成績,或者舉重成績,那麼傳統硬拉更加適合你。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增加整體肌肉量,提升硬拉的重量,或者膝蓋/腰部在傳統硬拉時會疼痛,那麼可以嘗試一下相撲硬拉。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運動 | 力量 | 舉重 | 力量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