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擇登山包?有哪些具體的產品推薦?

放置物品:

1. 防潮墊

2. 睡袋

3. 單反相機(一機一鏡)

4. 衣物若干

5. 雜物若干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玩轉城市周邊 ,更多「探險」討論歡迎關注。


曾經的戶外店老闆表示這個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大品牌背包我都背過。強力推薦gregory,重裝B75、D70,輕裝Z35、J35,trekking Z55、JADE 50,騷貨Z35R。城市游torre33。B,Z是男包,D,J是女包。目前沒有哪個品牌的背負能超越gregory。
但是我自己用的是一水的osprey,一般重裝用aether 70,但是可惜aether 70的背負舒適上限也就15公斤,畢竟不是氬氣的重背負。同品牌的小鷹倒是非常適合平時的2-5日短途出遊的。
有時候一些品牌的某個背包會特別的優秀,比如karrimor的jaguar,背負舒適,內部全壓膠。畢竟人家也是做這個起家的。
如果是沖頂小包,則無所謂背負,只要騷就好。我個人偏愛grivel和BD。
很多人很喜歡的鳥,甚至一說鳥不好就會有人和你吹鼻子瞪眼的鳥包,就我個人而言不是很喜歡,只能說它的背負比較挑人。當然質量什麼的都是剛剛的。可是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適合我背的鳥包,但是我的朋友卻喜歡的不得了。

就LZ的需求來看,我建議是Z55和小鷹48。背負和輕量兼顧,乃中庸卻保險之選。


前面有很好的回答了,我從另一個角度通俗一點的來解釋

你選擇登山包,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1.大小
lz列出了可能帶的物品的清單,但這個清單對判斷需要多大的背包幫助不大:
防潮墊:如果外掛就不佔背包的容量,如果不希望外掛(比如要鑽林子),那全長泡沫墊、半長泡沫墊、充氣墊,大小差異很大,體積從1升到20升不等吧
睡袋:1500克的羽絨睡袋、棉睡袋、300克得超輕羽絨睡袋體積也相差很大,2-15升都有可能吧
衣物若干:這個無法判斷體積,要是冬天帶羽絨服,還要每天換衣服,甚至睡覺還有睡衣的話,那就很大了
雜物若干:無法判斷體積
——所以,建議是先根據自己要去的路線,活動的習慣,選擇自己需要的裝備,裝備確定後,再選擇登山包的大小,一般不帶帳篷的宿營活動,25-80升的登山包都是有可能的

2.價位
其實就是選擇品牌:
國內能方便買到的國外的大牌背包,上面已經說過Arc"teryx,Osprey,Gregory(相對來說TNF、MHW等的背包不如這幾家專業)以60升左右的包來說,國內能拿到的比較低的價格一般在1000-3000元
國產比較不錯的包,首推上面已經提到過的cross,推薦的理由比較那啥,因為它有幾款包(注意不是全部的)是仿製Osprey的舊款,材料和工藝基本接近,而且仿製的廠是國內老牌一流的代工廠,不是山寨小廠,另外Acme和pureland也可以考慮。這些國產品牌60升左右的包300-400元吧

3.自重、耐用度、負重
同一廠家同樣容量的包,一般有重型、輕型、超輕(這些大牌一般沒有超輕的)三類,
還是以60升左右的包為例:重型的自重一般2kg以上,負重20kg以上,非常耐用;輕型的一般自重1.5kg左右,負重15kg以內,一般耐用;超輕的1kg以內,負重10kg以內,用起來要比較小心,但超輕裝備是未來的趨勢,滿足同一條路線使用的宿營裝備,用傳統裝備可能要20kg,但用超輕裝備可能不到5kg

4.背負尺寸
一般背包的背負都是可調的,大多數是通用款,也有分男女款的,還有分大中小號的,這個需要去實體店裡自己試背一下

最後再提醒一下,建議還是先把需要放在背包里的其他裝備確定下來之後,再選擇背包


很多戶外玩家以及愛好者都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我補充一張圖吧,順帶裝包的注意事項。
背囊的裝法:
1.重量較重的器材或重物置於上端且靠背部
2.燃料油與水須分開置放避免污染食物與衣物
3.次重物品置於背包中心和下方側帶
4.輕的物品綁於下方
5.裝填時男生的重物置高些,因為男生的重心位置接近胸腔,女生則低些重心位置接近腹部,重的物品盡量貼緊背部,讓重量高於腰.
ps:
1、一般情況下,容量大於45L的背包叫背囊。
2、購買背包試背是必須的:賣背包的地方同樣賣其他東西,收羅出你計劃裝的東西,當場試背。
3、買任何東西,它的長相都很重要。
4、鳥包當然好了,不是貴么?
5、再好的包也沒法滿足你的所有需求,購買時請注意組合啊:45L以下的一個、50L的一個、75L的一個。你本次的需求買個45-50L的就夠了。


登山包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按照戶外運動的激烈程度、路程遠近與身體負荷能力,背包可以粗略按照從簡單到複雜、從小到大劃分為:

  • 日常包,容量二十到三十升左右,內部一般沒有框架,負重主要通過肩帶來承擔。
  • 登山包,容量三十到五十升左右,通常有內部框架,部分負重由腰臀承擔。
    • 例如 Mammut Trion Pro,Arc"teryx Arrakis 40
  • 徒步包,容量五十到七十升左右,有內部或外部框架,承重主要在腰臀。
    • 例如 Mammut Heron Light,Osprey Aether 60
  • 遠征包,容量七十到一百升左右,有外部框架,承重主要在腰臀。
    • 例如 Osprey Argon 110,Gregory Whitney 95

需要注意的是背包分類和命名法各個廠商都不太一樣,沒有一定之規。Mammut 三十到五十升的背包有兩種,一種叫做登山包(Alpine backpacks),為山地使用做了優化;另一種叫做徒步包(Hiking Backpacks);五十到八十升的大包則稱遠足包(Trekking Backpacks)。Gregory 有一個山地(Mountaineering)系列,包含從三十五升到一百零五升的背包。

此外還有單車包、攀岩包等變種,不提。

題目說明中說到需要放睡袋就是說考慮到要在外面過夜,那麼日常背包並不合適。根據你行走的距離和體力,通常應該選擇容量三十到七十升的背包。

選擇背包最重要的是背負系統,也就是看背包框架能否均勻將承重傳遞到腰臀部,貼背的部分透氣性能如何,能否根據身材調節各處的鬆緊與長短。

其次是背包的功能。防水、可以內掛水囊、自帶雨披、底部有分開的睡袋倉、頭袋可以分離下來做隨身包、有外掛登山杖、斧的環、耳,這些都是很實用的設計。

接下來是背包的自重,遠行無輕載,背包越輕越好。

最後,一枚好看的背包可以增加你對它的信任和尊重,這往往比你想像中重要。

還要注意不少背包品牌都分男女,女生款不僅僅是外觀有變化,設計往往也會考慮到女性的身體特徵。

挑選背包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比較內行的朋友帶你去試背,試背時盡量裝入負重,最簡單的方法是幾個大可樂瓶子裝滿水。按照自己的身材調節好背包的各處背板、背帶。多背一會兒,注意爬坡,轉向時是否舒適。多對比幾種。

如果戶外活動較多,可以考慮置備一大一小兩個背包。我個人的大包是 Osprey Aether 70 一隻,七十升;小包曾是 Gregory Z 40,四十升,後來換成 Mammut Creon Pro,三十八升。都是很好的背包,值得信賴。

相機建議單獨買一個輕便的包,可以放在背囊中或者單獨攜帶,一機一鏡可以考慮軟包,比如 Crumpler Banana Hammock。


登山包重要幾個元素:1、背負系統;2、容量;3、功能性;4、自重

背負系統的選擇主要是看透氣性、貼背、載荷分布的舒適性、堅固程度。好的背包自然是背部的透氣性良好(背部少有汗水),背包曲線和背部貼合,載荷被有效的分擔到背部、腰部和臀部。選擇背包,最好是在有經驗的人的指導下調整背包後,試背一下。一般來說,背包越沉,越能感受到其背負系統的設計適不適合你。

其次是選擇背包的容量,這個和你對背包的定位有關係。市內遊玩20L-30L足矣;一天的野外徒步(30L-45L)足矣;兩天或以上的徒步可選擇50L-70L(如果有腐敗要求,自然是大一點好,前提是體力充足);70L以上的背包,如果你是背夫的話,可以選擇。

然後是一些功能性的選擇,比如防水性、冰鎬環、內置筆記本袋、水袋系統、快速調節背負系統、分離式包底設計、雪橇固定系統等等。好的背包,會讓你覺得做體貼,方便。

最後一點,一般來說,容量越大的包,做得會越堅固,自然自重也會比較重,70L左右的包,自重3kg是不誇張的。當然,也會有輕一些的,代號可能會取為 70L SL,或者70L S,這是以減小背包的堅固度為代價的。如果注重裝備輕量化的話,買頂級品牌的背包是不會讓你失望的。

相機的話,放在包內,有個內膽包、防水袋就可以了。一般相機都是掛在外邊,現在有專門為戶外攝影設計的背包相機懸掛系統,可以有效的把相機的重量,分擔到背包上。一機一鏡的話,買個三角包就可以。

選擇品牌的話,最主要是適合你,頂級品牌有:始祖鳥 Arc"teryx,小鳥Osprey ,花崗岩GRANITE GEAR,Gregory,北面The North Face,多特Duter等等。國內的K2 Summit、 PureLand

、ACME,也是不錯包,但價格上,便宜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本人存有三個包: 24L用於市內出行;32L出差、旅遊、一天徒步,攀冰攀岩亦可;65L 兩天以上徒步、登山。


其實這個要分性別、路線類型、路線長度。
只說自己的情況。

女,身高168,短線走過老牛灣、徽杭,平均3天重裝,
長線走過烏孫、丙察察線,全程重裝平均6天重裝。

關於大小:
對短途,女性拼帳篷50L可以;
長線必然在60L以上,其中60-65最為合適,太大女生背不動。我的是格里高利(GG--Gregory ) 女神60,周圍三個女性朋友都是這個背包。

而男性,背包盡量選擇在60L以上,包括短途;
長線在75L即可,除了爬雪山(真爬,不是商業隊),走烏孫時隊伍里一個男孩的55L背包撐壞了。

關於品牌:
網上的評測排行一大堆,我只說我身邊的,身邊很多戶外朋友,情況如下:
1、倆哥們騎行走過察察,鍾情花崗岩,超輕是硬道理;
2、一哥們走過獨龍江、烏孫,鍾情格里高利 85L 2011年款;
3、四個女生,走過烏孫、察察、梅里、ABC等等,全部鍾情格里高利 女神 65L;覺得背負棒;

身邊還真沒有比較要好的背O包,哦有一個男生背了75L的O,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包的風靡程度有點像IPHONE,在戶外圈覆蓋率太高,尤其被很多文藝青年鍾愛,所以我們都沒有選購:)


舒服,結實,美觀是我認為背包選擇最重要的三個點。結實不難得到,大品牌都能保證這點,美觀因人而異,我從「舒服」的角度來重點回答這個問題吧。舒服是一個背包最為核心的技術,要想一個包舒服,需要有很多考慮。我們常說的「背負」二字,也是為了解決「舒服」問題。

文中圖片裡面涉及的背包均為好包,也回答了你的第二個問題。

為什麼有的包背起來更舒服?

同一段路程,不同背包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圖片來源:Mono Andes

在戶外,很多登山包背了之後,人會感到背痛,肩膀酸。可有的包即使裝很重,背起來仍然很舒服。

登山包外觀大同小異,為什麼背起來感覺會不同?

背包行山是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當你把帳篷,睡袋,爐具全都塞到包里時,可以選擇到山野過一段愜意時光。

背包是走向山野的開始。圖片來源:Andreas Koeberl

行山很愜意,看到風景的代價就是你得自己背東西。如果行走時背上總是硌得生疼,肩膀像是負載千斤,這時背包就成了痛苦的來源。

背包是戶外的夥伴,當背包折磨得你腰酸背痛時,你可能想和夥伴說再見。

風景再美,也敵不過背包太累。圖片來源:Pierre-André Dalcq

如果你在酸痛中抵達休息地,汗流浹背時你可能會考慮放不放包:放下吧,山風一吹,濕漉漉的後背毛骨悚然;如果不放,背上濕熱難受。背包成為一種負擔。

戶外休息時,放包與否,因包而異。攝影:大三。

背包行山不是受苦,腰酸背痛,背部濕透,很可能是背包本身的問題。好的背包不會讓肩背酸痛,也可以保持乾爽。

背起來感覺舒服的包,是用你的臀部去背,而不是肩膀:

  • 背包雖然叫做「背包」,但是人的肩膀天生就不能承受太大重量,舒服的背包讓臀部成為主要承力部位。

臀部背包之所以不會累,因為有髖骨和大腿肌肉的支撐,這比肩膀有力多了。畫師:smallwant小要

  • 要用臀部去背包,前提是背包重量可以從肩膀轉移到臀部上方。你從外部很難看出這種轉移,因為發揮作用的是背包里看不見的支架。

背包里的支架幫助重量轉移。畫師:smallwant小要

  • 只要是能裝重物的登山包,都需要支架,支架把背包的重量集中起來,轉移到臀部上方背包腰帶。

背包重量被轉移到背包腰帶。畫師:smallwant小要

  • 在轉移重量的同時,通風透氣的背包設計才會帶來乾爽體驗。

因此,背得舒服是因為重量被合理地傳導,肩膀被解放,臀部承擔了大部分重量。同時,背包良好的透氣性保持身體乾爽。

重量的轉移是從肩部到臀部,可是肩膀和臀部相距甚遠,背包的重量是怎樣實現傳遞的?

支架:傳遞重量

在包里塞滿東西的情況下,所有的重量都會壓迫肩膀和後背。支架就像一把撐開的傘,把重量集中起來,傳遞到臀部。

支架讓臀部去背其包,而不是憑藉容易疲勞的肩膀。

背包支架各不相同,也能看出一款包負重的能力。好的支架設計可以讓你行走輕鬆。

外支架——早期的登山包十分「露骨」,因為支架都暴露在外,這種包是外骨架包。由於靈活性差,這種包如今已經不是戶外運動主流。

1963年美國探險隊攀登珠峰時就採用的外架包。圖片來源:http://carryology.com

內支架——今天的大多數登山包把支架放在了包內部,稱之為「內架包」。內部的支架只有拆卸下來才能看到結構。

Sierra Designs 背包拆卸後的內部支架。圖片來源:Ultralight Insights - blogger

正是因為支架變得隱蔽了,登山包外表看起來大同小異,劣質的背包為了節約成本,不會考慮支架設計。優質的背包則把支架設計作為核心。

簡單內支架結構——最簡單的內支架就是把鋁桿縫在包里,包越大桿越多。這種源自60年代初的設計至今仍在沿用。

這類支架缺點在於,如果背包硬度太小,會導致不規則的裝備傷害背部。以及,在你身體左右晃動時,支架會失效,重量又回到肩膀。

更先進的支架是一個整體,沿著你的背部輪廓設計,同時將重量準確轉移到臀部。

框狀支架——這種骨架的包將鋁合金圍繞背板一整圈,並將負載引導到腰部中心。更重要的是,即使你身體輕微晃動,緊密一體的骨架也能完成重量傳導。

格里高利(Gregory) 巴托洛德瓦(Baltoro Deva)系列背負。

蝴蝶形支架——徒步是相對身體穩定的活動,如果是崎嶇地形的穿越,或者攀登活動,身體隨時處於晃動狀態,這時候的骨架需要具有很強的彈性,蝴蝶形骨架具有高彈性,在快節奏運動中也能實現重量傳導。

動態支架——克服晃動的終極辦法是動態支架設計,高度可伸縮的內部骨架讓登山者無論處於什麼姿態,背包重量都穩穩地傳導到臀部。肩膀可以獲得徹底解放。

伯根斯「格利特峰」(Bergans Glittertind )背包獨特的動態支架系統,

猛獁象(mammut)的「流體蝴蝶」背包動態支架示意。動圖來源:mammut.ch

V形支架——隨著人們對輕量的要求,一些背包開始減少骨架的數量,同時希望保證舒適。比如V形支架,這種設計將「V」的兩個小勾放在肩帶後方,目的就是阻止晃動時肩膀受力,只准重量下沉臀部。

X形支架——X形支架的出現也是為了減重,這種支架主要用在小尺寸的包,比如專門為青少年設計的登山包,因為X的交叉點比較靠下,背包如果做太大就很難有效傳遞重量。

格里高利(Gregory)漫遊(Wander) 系列背負。

背負板——如果追求更輕,一些廠商也推出了背負板來代替支架。這是一種薄而半剛性的材料,可以在包的背面排成一層,保持包的形狀,實現重量傳導。

當然,這種背板的強度趕不上傳統的支架,能負擔的重量也更小,適合在中小型登山包上運用。

平行支架配合背負板。圖片來源:http://outdoorgearlab.com

完全用背負板代替支架。圖片來源:http://backpackinglight.com

花崗岩「雲雨」(Granite Gear Nimbus)中型背包的背負板。圖片來源:http://backpackinglight.com

支架把重量從肩膀轉移到臀部,臀部如何接收這些重量?

此時就需要背包腰帶發揮作用。

背包腰帶是背包主要受力部位,腰帶設計不好,你走起來會很難受。

腰帶:承接支架的重量

腰帶包裹你的臀部上方和髖骨,是背包最重要的承重點,好的腰帶可承載背包80-90%的重量,讓登山者保持上身挺直,就算連續徒步數小時也不會疲憊不堪。

腰帶承重結構——負重越大,越需要寬厚的腰帶。設計負重大的背包腰帶,會有強化承重結構,避免受力時發生扭曲。

縫線結構腰帶——一些腰帶縫入包體之中,和背包連為一體。縫線結構結實耐用,適合背負重量適中的攀登包。

縫線結構的優點是結實,適合攀登。

可拆卸腰帶——這類腰帶更舒適。可拆卸結構腰帶提供了更換選項,保證腰帶可以形成一個滿足身材的閉環,很適合徒步包使用。

動態腰帶——更具有設計的腰帶可以解決晃動問題,即使你的身體晃動,腰帶也隨時與支架保持聯繫,保證重量一直由臀部支撐。

覓樂「矩陣」背包(Millet Matrix )採用的就是動態腰帶。圖片來源:MILLET上傳的《Millet Matrix 30 MBS backpack》

覓樂「矩陣」動態腰帶示意圖。動圖來源:MILLET上傳的《Millet Matrix 30 MBS backpack》

始祖鳥新「寶萊」背包(Arc"teryx New Bora )就採用了動態腰帶。圖片來源:Switchback http://Travel.com

新「寶萊」背包動態腰帶示意。動圖來源:Arc"teryx上傳的《The New Arc"teryx Bora Backpacks》

支架和腰帶合理配合轉移了重量,讓背包不再用肩,而是用臀部,達到了「舒服」的效果。

但是舒服還有另一個標準:透氣。

即使重量都在臀部,如果走起來汗流浹背,你還是會覺得難受,這時就要看背板上的襯墊設計。

襯墊:透氣的保障

後背濕透絕對談不上舒服,要想讓背部保持乾爽,靠的是背包的襯墊。襯墊就是背包和身體接觸的部分,汗水正是通過襯墊之間的縫隙蒸發。有時候你汗流浹背,很可能是選了不合適的襯墊。

凹槽襯墊——這種襯墊上面的一條條凹槽就是透氣的部位,凹槽的透氣效率會低一些,這類襯墊貼合身體,不適合天氣熱的時候徒步背,更適合寒冷環境的攀登活動。

帶凹槽的襯墊。

網格襯墊——網格可以提供更好的透氣性,在溫暖環境徒步活動,選擇網格比較多的襯墊,可以保證背部乾爽。

帶網格的襯墊。圖片來源:http://climbing.com

無襯墊——一些輕量化背包沒有襯墊,會產生透氣性和舒適性下降的問題。

一些輕量化背包可以用泡沫墊代替襯墊,但是透氣,舒適都會受到影響。圖片來源:http://GeekWrapped.com

支架和腰帶轉移了重量,襯墊是透氣的保障。

但是要保證背起來舒舒服服,你還要隨時調節背包上的配件。對這些配件進行調節,才能保證重量時刻集中在臀部。

配件的調節

重心帶,肩帶,胸帶,它們的作用都不是承重,而是幫助你保持穩定。

重心帶——重心帶並不是讓肩膀承重,而是保證背包不會往後仰。

重心帶被縫合在肩帶的頂部,作用是保持包的穩定,防止包裝的上部往後翻。 理想情況下,它們將在肩帶和包之間形成45°的角度。圖片來源:http://rei.com

肩帶——肩帶的作用不是承重,而是保證包能被背起來。除非過河等特殊情況,否則肩帶不應該承受背包重量。

肩帶示意圖。圖片來源:REI上傳的《How to Choose a Backpacking Pack》

胸帶——胸帶的作用是防止肩帶向兩側滑動,而非承重。在翻越陡峭地形時,繫上胸帶可以保持穩定。

胸帶示意。圖片來源:REI上傳的《How to Choose a Backpacking Pack》

背負系統

談到這裡,我們已經可以回答開篇的問題。一些包之所以背起來更舒適,便是做到了背包重量從肩膀到臀部的轉移,同時背起來穩定透氣。

這便是背負系統,是背包的技術核心。包背起來舒服,便是因為有一套好背負。

背負系統,目的便是為了背包時的支撐,穩定和舒適。

背負系統是選購背包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高品質的背負系統可以讓你舒適地背負,同時保持平衡。如果背負系統品質差,就會給你帶來麻煩和痛苦。

經過上文對背負系統的了解,也可以解答一些戶外活動中的問題:

  • 背包很重時,一些山友選擇緊繃肩帶,其實肩帶作用只是防滑脫,背負系統良好的背包,適度拉緊肩帶即可。
  • 背負板和支架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很多山友認為沒有支架的背負板更好,背負板支撐有限,應用於中型背包較多,大型背包仍然需要支架支撐重物。
  • 背板襯墊的軟硬並沒有好壞之分,一般說來,軟背板會配合大量網格,適合溫暖環境使用;硬背板會帶有凹槽,適合寒冷環境使用。

(全文完)

原創文章,禁止未授權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文中部分圖片未能聯繫到作者,如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繫


-
補充一下,相機別放到登山包里。有專業的相機胸包,推薦國產品牌【強氧】經過多位大神驢親測。
BTW:專業登山是不會帶單反的,雪線以上為了減少負重,都背沖頂包,多半斤都是生與死的差別。
哥們爬完狼C回來跟我說想迅速致富可以考慮去狼C山下撿單反。
可以@安寧 諮詢


-


多特(deuter)50+10,用下來感覺不錯,這有評測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earreview/427627,0,0,0.html

磨房有很多關於裝備的評測,傳送門:
【索引】裝備測評和體驗報告歸類(更新中)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gear/364472,0,0,0.html


其實現在很多所謂高科技、背負緩衝都是浮雲,最重要的就4點:
1.容量和自重
2.背包面料強度和金屬件耐用度(考慮一下極端狀況下直接拽拉鏈頭拎起背包)
3.是否能夠貼身背負,確保滿載或者半載狀況下背包都可以貼身不晃動
4.防水透氣性


corss 38 跟o家的38仿的很像 包括背負都很像 如果資金不多 或者玩的不深可以一試 如果玩的深還是建議一步到位 O 或者 G的包


登山包最主要的是背負系統,不同的用途需要的背負系統不同。例如長線徒步、領隊與沖頂的背包很明顯不一樣。如果lz想要玩的是徒步的話,建議準備一大一小兩個背包,其中長線的推薦osprey的Aether 70或者Gregory 的Baltro 70(2011款的是65),中短線的用Gregory的Z35R,Z35R可以擴充到50L左右,很實用。

如果是登山的話建議是看看鳥包。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泛泛之談,而且建立在資金不愁的前提上。如果感興趣請來豆瓣背包客小站,我們好好聊聊。


選擇適合自己的登山包(oudoor packs ),無疑是新驢入戶外坑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徒步過程中的舒適度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你背的什麼包,因為衣物、睡袋、帳篷、腐敗物資、攝(liao)影(mei)器材等通通得裝在這個Bao里。

作為資深戶(lao)外(si)人(ji)小O

面對新人購買戶外背包時會給出如下建議

1 專業戶外背包根據不同戶外活動的攜帶需求,分為輕裝包和重裝包

輕裝包: 裝載少量的水和食物以及其他物件,不滿足露營需求。

容量一般在10—30L

魔爪/暴風系列20L

重裝包: 裝載帳篷、睡袋、睡墊等大件物品以及衣物、炊具、食物等,滿足露營需求。

容量一般在40—70L

那輕裝包和重裝包的區別有哪些呢?

A 容量不同 重裝包》輕裝包

B 自重不同 重裝包》輕裝包

C 重裝包的腰帶和肩帶 更加厚實舒適

D 背負系統不同

重裝包背負系統適合承受相對大的重量 (露營重量)

輕裝包背負系統適合承受相對小的重量 (非露營重量)

E 等等等細節

輕裝包推薦產品:魔爪/暴風 系列

重裝包推薦產品:蒼穹/精靈 AG系列

但是osprey也有一款包

可以同時充當重裝包和輕裝包的角色

那就是小鷹38L

如果你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體驗,不確定後面是否需要參與戶外露營活動。

那麼建議你選擇小鷹/鷂鷹 38L

理由:A 輕裝重裝通用 B性價比高 C 自重僅1.37kg(輕) D背負舒適 E自帶防雨罩 等

如果後面你打算即參加露營活動,又參加非露營活動。

不考慮預算,僅從提高戶外活動體驗的角度來看:

擁有一款輕裝包+一款重裝包舒適度》》》》擁有一款小鷹38L舒適度

2選擇適合自己背包尺碼

osprey大部分戶外背包尺碼區別

選擇戶外背包像選擇衣服一樣,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尺碼

戶外背包的尺碼,是基於不同人群的背長而制定的

關於如何測量背長?如何選擇背包尺碼?

Osprey現在研發了一款黑科技——背長測量小程序

保存圖片 打開微信

掃一掃下圖二維碼

體驗測量背長新世界


70L左右全防水,建議相機不要放在包里。


駱駝或者探路者的登山包比較好。


看你需要的大小了,我有一個紫色的30L的Lafuma的,背了兩年了,覺得還挺好的。其它的也不是很懂,希望能幫助樓主。


始祖鳥Miura 30攀岩背包

評測請戳:
hi潘多拉網_戶外運動


A.根據裝載物品的數量選擇背包的容積 如果出行時間較短,且不準備在戶外宿營,攜帶物品不多,宜選中小容積的背包,一般說明書25升至45升就夠了。

這種背包一般結構比較簡單,不設外掛或較少設外掛,除一個主袋外,通常設3-5個附袋,便於分類裝載物品,若出行時間較長,或需攜帶露營裝備,則要選一個大包,以50升~70升為宜。若需裝載物品奇多或體積較大,可選80+20升的大背包,或外掛較多的背包。

B. 根據背包的用途選擇背包的類型 同是登山包,其用途卻不盡相同。如專門為攀岩活動設計的攀岩包,一般不設計硬支撐,為的是便於隨身而曲,外掛點比較多,以利於掇掛器材,有的款式還專門裝配了整理器材的墊布。而為騎行設計的自行車系列包,更多地注重了騎行特點,具體可分為背行包、馱袋等


有一說是背包的負載重量小於體重的四分之一為佳。
Arc"teryx Axios 65用下來感覺不錯。


這個問題也可去8264問,如果追求輕量化的話,選O包。如果帶的東西多,又重,GG的z65,或者其他的,GG的背負要好很多。最後問好要去的地方天氣,我去了一下藏區,沒有帶冬裝,只能在路上買了,可包又小,丟掉一些。有人建議我第一次買包就買60L左右的,開始不信,現在信了。但如果幾日徒步的話,建議再帶一個小包,用到宿營裝備的機會不多。


推薦閱讀:

買不起戶外裝備的學生怎樣安排3天的黃山自助遊行程?
開封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
如何利用半天時間儘可能地遊玩香港?
貴州有哪些未被過度開發值得一去的地方?
情侶適合的旅遊目的地?

TAG:旅行 | 山野徒步 | 登山包 | 如何選購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