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批評一部日本 ACGN 作品「商業化」時,其實是在批評什麼?

常常聽到愛好者批評某一部日本的ACGN(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作品「商業化」,因此作品中有種種缺點。然而其實許多不「商業化」的作品,也是商業制度的產物。

所以當愛好者在批評一部日本ACGN作品「商業化」時,其實是在批評或者說指出該作品的哪些特性?


如果對象是商業動畫,並且批評的是「商業化」,其實意思就是「雖然有很多人喜歡,但不符合我的審美觀」。

如果對象是商業動畫,並且批評的是「過於商業化」,往往就是「細節不達標」,或者說「不尊重觀眾」,或者說是「消費主義」。

商業動畫作為一個以公眾為受體、以盈利為目的的創作物,是必然帶有商業屬性的。不帶有商業屬性的,要麼是不以公眾為受體的(比如實驗作品、藝術作品),要麼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比如公益廣告、教育動畫)。

商業動畫的商業性,主要表現在受眾上。商業動畫必然是為可以帶來利益的觀眾服務的,言下之意,動畫本身是必須符合這部分觀眾的審美趣味、觀影預期的。用人話說,就是必須讓這批觀眾看得爽。

但是,正如我們知道的,作為一個商業行為,講求的是回報率。假設我們考60分需要出5成力,考80分需要7成力,考90分就已經要10成力,考100分就突破自己才行了。而對於大部分觀眾,他們對於80分就可以收貨了。

因此,所謂「過於商業化」,就是製作方純粹以回報率來進行製作決策,在一些觀眾難以覺察的地方進行妥協,從而降低製作成本。為了讓一些不了解動畫製作的朋友不造成誤解,我這裡說的「降低製作成本」不只是包括「製作的直接支出」,還包括「製作時間」等內容。

於是出來的作品往往就會缺乏打磨,缺少誠意。典型的就是2014年10月的《臨時女友》,他們甚至都不在劇本和演出上下功夫了。相反的例子就是同期的《白箱》,《白箱》中的劇中劇也是那種沖著100分去的作品。


批評的無非就是製作方花費在「如何賣更多的BD、周邊、手辦、模型」上的精力遠遠高於打磨劇本和塑造人物上。
甚至會為了前者而拋棄了劇情與人物性格的合理性,比如安排幾個毫無價值的、靠萌元素和聲優造出來的空洞配角;讓銷量低的機體直接掛掉然後出升級款;加入突兀的裸戲和肉戲打上聖光然後勾引一群等完全版的宅;刻意地讓兩個男人賣腐……

這種內容對於稍有閱歷的讀者觀眾而言是極為明顯的,而且會引發一種「我是個聰明人,你京阿尼(也可任意換成其它名字如日升)倒把我當成精蟲上腦只知道買買買擼擼擼的死肥宅來哄!」的憤怒。(儘管這麼想的人往往還真是個死肥宅)

某種意義上,批評作品的商業化其實和某些人批評Facebook的理由差不多:「把這個星球上頂尖的大腦集合在一起,然後思考怎麼讓用戶多點擊廣告」。


謝邀。

90%以上的ACGN都是商業行為,所以「商業化」不能算是一個批評的辭彙。可是,有些人用這個詞確實包含著貶義的意味。

態度決定一切。

為何有些「商業番」遭人詬病,有些則被人接受。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某些番為商業而商業,這種情況尤其出現在輕改動畫中比較嚴重。

人設,這是最首當其衝的部分。毛病就是,重複性太大,開始逐漸「程序化」:傲嬌、呆萌、人妻、蘿莉、偽娘;而男主則更甚,95%以上的男主都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優柔寡斷。這樣的一成不變的人設,雖然一直有人喜歡,但太容易引起不喜歡的人的反感。

劇情,或者說是橋段。毛病也還是那個,重複性。不管本身世界觀是怎樣,人物有哪些類型,基本有些橋段必定出現:校園祭、夏日祭、海邊、合宿、轉學等等等等。

劇本,或者說是台詞。毛病也還是那個,重複性。不論發生怎樣的劇情,有些台詞一定會聽到:「XX君,亞撒西…」、「你又懂我什麼!」、「XXX,我來保護!」等等等等。

總結一下,就像大家延邊韓劇的狗血一樣,不是因為本身內容太難以接受,而是這樣的一類作品太程序化,審美疲勞。給大家一種,製作組完全沒創新、沒誠意的感覺。

這就是為商業而商業。

PS:想看不是這種所謂貶義的「商業番」的話,可以參考本人其他回答。


Zecy說的很好。

但是根據我混論壇、貼吧的經驗,除了zecy所提及的情況,還存在著這樣一些人(也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們(不像zecy回答中的那些人)對於「商業化」的含義並沒有清晰的,或者哪怕是粗略的認識。這些人往往會:

  • 認為現在的作品缺乏(所謂的,他們認為的)「深度」,比如K-ON!,比如Love Live!
  • 具有(所謂的,他們認為的)「懷舊情節」,認為「現在的作品大不如前」,所「懷念」的往往是2005年前(大概就是《涼宮春日的憂鬱》2006版動畫之前)的作品。

在這些人的概念中,「商業化」所代表的含義,大概就是「沒有深度」。他們所「看不起」的,是日常的、賣萌的、賣肉的、賣顏的動畫;所「欣賞」的,是能「反映現實的殘酷」的作品。

他們「懷念」上世紀的《宇宙戰艦大和號》、《超時空要塞》、《高達》、《新世紀福音戰士》,但是你會發現這些作品他們一部也沒看完(好吧,EVA應該還是有看完的);他們推崇押井守,推崇今敏,推崇大友克洋,卻不看《福星小子》,不看《千年女優》,也不看Akira……

這種人反對「商業化」,並非是因為他們在了解「商業化」的同時清楚自己欣賞的東西是什麼——他們甚至連自己反對的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只是想表達:我跟你們這些死宅萌豚不一樣。

這種人,他們的思維和審美,只是自身優越感的奴隸。


俗,缺乏作者性,只顧討好大眾

具體一點兒說,非商業化的作品之所以誕生是因為出於作者自身的表達欲,商業化的東西就是缺乏這一點,按照受眾的口味量身定做,staff本身的想法被放到其次。


瀉藥
所謂批評「商業化」大抵都是對作品的藝術性有所不滿,才會說出諸如「過度商業化」這類的話,但是在私看來,一部成功的作品最不可缺的就是商業化的。
舉例說動畫,基本上我們現在所見的動畫都是商業化之後的產物(公益教育動畫除外),每一部動畫都是通過事先企劃決定之後才能開始製作的。作為商業動畫,以盈利為目的自然無可厚非,為了盈利迎合受眾的口味是必要且必須的。評價一個動畫的成功與否,銷量是一個相對合理而且比較一目了然的評判標準:
額舉個栗子,

物語系列是一部優秀的商業動畫,但這部商業作品誕生的背景卻是原作小說作者西尾維新晦澀隱蔽的文字風格,使得其本人的作品難以動畫化,西尾本人也稱為「以很難媒體化為目的而寫的小說」。不過在監督新房昭之(南澤十八)極具個人特點的藝術處理下,本作還是成功動畫化並獲得了成功。以西尾維新的原作為基底,再加上新房昭之(南澤十八)的特有的個人風格,使得這部作品在藝術性方面同樣優秀,能左右一部動畫銷量的因素有很多,出彩的原作以及優秀的監督是銷量的重要保證。
好我們來看看同季的動畫作品,由著名動畫製作公司「宅社」GAINAX為我們帶來的:

額看過原作漫畫和動畫應該都明白動畫暴死的原因了,本來還算出彩的百合+打槍的原作題材卻硬生生的變成了講大道理的片子,所以賣不出也是有原因的。
以上兩部作品都是商業化的產物,為何評價會褒貶不一呢,因為作品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或是優秀的世界觀,或是贊到爆的人設,或是大呼想不到的劇情發展,作為藝術性十足的ACGN相關作品,這些因素才是左右商業化結果的重要原因不是么?

說了一些有的沒的,主要還是想說,評價ACGN相關作品時所謂商業化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關注一個作品本身的優秀之處以及不足的地方才是重點,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我看來不如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部作品,讓更多優秀的作品能夠問世。數據來源:S1→【BD+DVD銷量】存檔
處女答,胡言亂語之處請多包涵( · 8 · )


一定要進社團,進社團必有海邊合宿,到了海邊必須無米大,商業化不可怕,本來就是商業的,但是全都一個套路就太令人無法接受了


如果對象是商業動畫,並且批評的是「商業化」,其實意思就是「雖然有很多人喜歡,但不符合我的審美觀」。如果對象是商業動畫,並且批評的是「過於商業化」,往往就是「細節不達標」,或者說「不尊重觀眾」,或者說是「消費主義」。

排名第一的這個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其實所謂的商業化和過於商業化的區別其實沒有那麼大,大部分時候是混用,也沒有把什麼叫「很多人喜歡,但不符合我的審美觀」這點說清。搞的好像對所謂商業化的批判是完全的中二了,雖然大多數對商業化的批判有中二的因素,但這並不是全部。

舉個例子就是所謂的廢萌,雖然現在不怎麼萬能了,但這個在前幾年特別好賣,所謂商業化就是達芬奇在畫聖母瑪利亞的時候,把聖母畫成廢萌。簡單地說就是為了討好市場(也就是大多數人暫時的)喜好,把本不該加入的要素加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讓人感到違和。同時做的太差,到頭來只有廢萌這一個要素,那就是完全不尊重觀眾了


壓成本,還是惡意滿滿的那種


套路俗,賣的太流水線了

與其說是動畫不如說是動態的手辦機甲廣告

CD出的太多了點吧,強國哦

結果之後手游做的比動畫還好

改編可以正常一點咩

暫時寫到這裡吧,變不下去啦


先說一句閑話:商業化作品基本上都能賣的不少,不至於大暴死。具體原因就是商業化作品的內容基本是極端針對消費者的需求而製作的,說白了就是你要看什麼我就做什麼。但同時這樣的作品就很容易出現一種拼湊的感覺:為了加入符合觀眾喜歡的元素,東拼西湊,結果作品毫無內涵,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種徹底的商業化作品,稍微懂動漫的人都可以辨認的出。它沒有一點商業化的「反面」—藝術性(實際上可以兼容)的因素。藝術性,通俗的說就是要一種高大上的感覺。有了藝術性,作品就會變得有個性,能超出簡單的元素需求關係(就是商業化那種),能讓觀眾感到一種更高層次的快樂。
但畢竟動畫也是要賣錢的,做出光叫好不叫座的動畫也是愚蠢的事。所以動畫基本都是有商業的元素也有藝術的元素,也就是既要關注觀眾的需求同時要加入自己的一些藝術性的因素。
至於被黑成商業化的作品,說白了就是太商業了(也就是缺乏藝術性),讓人只感覺到一種簡單低級的樂趣的作品。


商業化的本身就存在可複製性,套路化重複性,以及符合當時的社會大眾審美觀等特性,本無可厚非,畢竟不是藝術品,沒有標新立異的獨特性和強烈的個人色彩和情緒,但過於追求純粹的金錢反饋,那作品就會趨向於乏味老套。


有討論的地方就有人黑廢萌,我真的各種扶額,話說廢萌為什麼招黑:不符合一群人的觀賞品味,現在番茄醬是神作主流。我實在是想不到為什麼一幫看著劇情上明顯硬傷的觀眾在那嘲笑你看的東西沒有劇情!
說一個在世界普遍觀念中逼格要高於動畫的東西:美劇。老友記是經典沒錯吧,但是我現在也沒見過看迷失的出來吐槽老友記沒有劇情,同理你一個看吸血鬼日記的更沒有道理出來跳了吧。那麼,同理,為什麼廢萌就有問題。
同樣,廢萌的製作水平有高有低,上有強國源泉輕音部,下有正在播的臨時女友。所以該噴的不是粗製濫造嗎?
權屬吐槽,與題目無關


推薦閱讀:

小黃人里如果插入一個女寶寶會發生啥?
為什麼在b站,《月刊少女野崎君》沒有劇透彈幕,而《斬·赤紅之瞳》十分多?
如何評價CG動畫《拳皇命運》?
如何評價一拳超人動畫化試映第一集?
《大鱼海棠》是否被过贬了?

TAG:動畫 | ACG | 動畫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