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國王為什麼大多是兄終弟及?


那個時候往往人壽命都比較短,兄終弟及是從原始社會就有的習慣法

原始繼承法對於嫡子,依次由長子(孟)、成年長孫、次子(仲)、幼子(季)的繼承順序,排除第三子(叔)等的繼承權,同時又有長子長孫次子在父親60歲時分家去遠方、幼子守灶的傳統

總之這套繼承法非常複雜,不是兄終弟及的表象那麼簡單

周人也是,古公檀父年紀滿60歲了,於是大伯虞仲就被派到遠方而季歷繼承國家,因為季歷死的早,所以姬昌作為長子繼承,這套體系其實是很複雜的

成吉思汗也是,他西征途中滿60歲,於是大兒子和二兒子被分封,小兒子繼承國家,窩闊台只是負責協助拖雷也就是攝政

這是西方中世紀繼承法,中世紀各國源自凱爾特、哥特、阿拉曼尼、斯拉夫等東方草原蠻族部落,而周人祖先也是和草原蠻族一起混的。這同時也是成吉思汗的草原繼承法

最早只有孟仲叔季,春秋才定下來的伯仲叔季。西周晚期為了限制諸侯生娃,規定男貴族三十婚女貴族二十嫁,於是妾開始大量出現,天子13有妾,諸侯15,大夫17,孔子這樣的士19歲才能有妾,於是庶出子大量出現,才定出伯這個新名詞作為嫡長子。所以孟孫氏一開始不敢稱孟,改叫仲孫氏,說明孟仲叔季才是正規叫法


商朝的王位更新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話題。
第一代商王乙湯建立了代與代父子相承,每代內兄終弟及的制度,

這就造成了當政者始終面臨兩個選擇,是傳位給弟弟,還是給子孫。商王系的內部鬥爭幾乎為此達到白熱化階段。

從比例上來說,從大乙至帝辛,共27世,其中兄弟繼承為11世,超過了1/3,。

詳細可以參考 《商代國家與社會》p92-p103, 其中敘述非常詳細,也可以參照張光直的《商王朝》,其中給出了非常聰明的一種解釋方法。


如圖,商代還沒有明確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亂的不行。

開國君主商湯(又稱大乙),由於他大兒子太丁(也稱大丁)早卒,傳位給了次子外丙,外丙傳給三弟仲壬,往下再沒有弟弟能傳位了,於是他立自己大哥的兒子大甲(大丁之子)為太子,沒有立自己的兒子,這點非常無私啊!(春秋時候專諸刺王僚的政變事件,就是因為弟弟不把皇位還給大哥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這樣一來帝位又回歸了嫡長子一系。(大和太已經傻傻分不清楚了都能用)

大甲傳給兒子沃丁,沃丁傳給了弟弟太庚,然而太庚就直接傳給自己兒子小甲了,不知道是因為哥哥沒有兒子了還是出於自利的考慮?然後從此血緣就開始跑偏了。

不管是兄終弟及還是父死子繼始終是家天下,只不過兄弟間血緣沒有父子之間緊密。
傳位給弟弟可能是出於兒子還年幼不能當政,或者沒有兒子了,畢竟當時人壽命短,弟弟更有能力領導國家的原因。

周公明確了嫡長子繼承製以後,後代少了很多亂子啊,雖然還是偶有篡位現象。對統治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政權的穩定,盡量防止內部爭權奪位而導致國力衰弱,被外來人趁虛而入。至於執政者是否賢能,能不能治理好國家,這是次要的。


有很多猜測。
個人傾向:可能是當時嫡長子繼承製尚未確立吧,即位的標準更多的是強力,而不是宗法。
這樣一來,年富力強的兄弟,自然比年紀還小的兒子容易繼承王位。
另一種,像張光直先生,他推測是商王室內部有兩個集團輪流執政,所以父死子繼的繼承方式難以確立。


紂王曾經警告過商朝貴族說,我爸爸是天帝,我給他獻祭一大批祭品,我爸爸會保佑我的統治,你們給你們的爸爸上貢,你們的爸爸會保佑你們,但是我給我爸爸的祭品,我爸爸也會分享給你們的爸爸,所以你們的爸爸也會保佑我,你們不要想著搞個大新聞。
早期商人壽命短,往往是商王撲街了,太子爺還沒長大,所以由強力的弟弟繼任,弟弟撲街了再把王位交還給太子。
但是到了後期出現了商王怕弟弟們不願意把王位交回來,弟弟們又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王。
武王伐紂就是一次標準的貴族勾結族外勢力的政變,但是貴族們沒想到周人不願意被人當槍使,更何況周人已經把紂王干挺了,自己當老大多特么爽,為什麼要讓這些商朝貴族繼續統治呢


那個時候往往人壽命都比較短吧……是不是有早生孩子的情況實在不清楚


只有我一人被哥終弟及萌到了么。。。


不吐槽,正兒八經回答一下(太裝逼了,其實我真的只是為了吐槽才回答的,我不太懂啊):


具體原因我真的不是很清楚,但其實一直到春秋時期(東周了),兄終弟及也是存在的(特別經典的就是吳國,可以百度季札)。我猜測這可能是一種習俗吧。

我所知道的只有這些,多說就是誤人子弟了。


商朝因繼承法不明確的問題,多次產生大規模的內亂,兄弟和王子爭奪繼承權很激烈,仲丁和藍夷打仗,兵力損失很大,他死後他的兒子因此沒能保住王位,而被仲丁的兄弟們奪走了,在這以後相繼發生了許多次兄弟和兒子的戰爭,史稱九世之亂。

商朝因此衰弱,諸侯不再來朝,繼承權戰爭導致貴族彼此仇視互相攻打,商王控制不住局面,整個國家無時無刻不在內戰,王室只好到處遷都躲避戰亂。

盤庚遷都安陽殷地以後,脫離了內戰的影響,繼承權也相對穩定,殷商直到滅亡的二百多年間沒有再遷都,也保持了相對的強大。但繼承權問題,依然作為慣性,最終成了紂王兵敗自殺的因素之一。

兄終弟及在商朝不是法律,而是和所有早期政體一樣,是繼承權不明確,誰拳頭大誰牛逼的結果,蒙古契丹等文明也都長時間的有這種情況在。


母系社會殘餘吧,在母系社會,母系重要性遠大於父系,兄弟一個媽的,兒子不知道是誰的


命短?


參照漢朝和清朝末年,不一定是親兄弟啊。
所謂兄終弟及,只是表象。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張光直先生關於夏商周三代在時間上共存的言論?
誰能提供一下商朝遷都的詳細情況?
二里頭遺址是商都還是夏都?
所謂「商尚鬼」,或「夏尚忠,殷尚質,周尚文」,原始出處在哪裡?
為什麼總有人說商朝的分封制對諸侯的控制力,遠不如周朝強?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