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一年的 iPad 配置總比 iPhone 好,但是價格卻更便宜?


為啥要拿ipad和iphone比。。。

這倆東西的技術難度不一樣的

一般在科技行業來講,把東西做得越小,難度越大,自然的成本就越高

這也是為啥大多數15寸的筆記本可能沒有那些配置類似的小屏幕的筆記本貴

======
當然,還有個原因是,蘋果就這麼定價,你愛買不買


你知道電話的基帶通話模塊有多貴要給多少專利費嗎?


寫在前面:

對經濟學分析沒有興趣或者耐心的,請直接看加粗部分。

原本寫這個回答的時候,只是想從經濟學角度簡單說一下,初衷不過是反駁下價值決定價格論而已。對於這個問題,我這次將嘗試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原回答中,我沒有考慮寡頭競爭市場,起因是我分析認為沒有寡頭模型符合這個情形,確實是失誤,在重新查找關於寡頭競爭模型之後,發現兩種較為符合的模型。

對邊際收益的質疑,我想貼上一組數據:2015財年Q3財報:營收496.05億美元,同比增長32.5%。在這個級別,拋開硬體成本和iOS、OS X系統開發和維護成本不說,組織運營和維護成本也將是十分高昂。iPhone的供不應求是飢餓營銷?要是有人證明他有辦法讓iPhone在現有基礎上產能擴大20%而不影響其質量,那庫克絕對會把你當成那什麼一樣捧著的。所以我對邊際收益近乎於0依然保持認可態度。當然這點仍然歡迎討論。

———————————————————
以下是我在微觀經濟學中找到的關於寡頭競爭的兩個較為符合的模型,在這兩個模型中都將Apple公司視為優勢公司:


1、斯塔克爾伯格競爭模型:主導企業知道跟隨企業一定會對它的產量作出反應,因而當它在確定產量時,把跟隨企業力反應也考慮進去了。因此這個模型也被稱為「主導企業模型」。
斯塔克爾伯格模型是一個產量領導模型,廠商之間存在著行動次序的區別。產量的決定依據以下次序:領導性廠商決定一個產量,然後跟隨著廠商可以觀察到這個產量,然後根據領導性廠商的產量來決定他自己的產量。需要注意的是,領導性廠商在決定自己的產量的時候,充分了解跟隨廠商會如何行動——這意味著領導性廠商可以知道跟隨廠商的反應函數。因此,領導性廠商自然會預期到自己決定的產量對跟隨廠商的影響。正是在考慮到這種影響的情況下領導性廠商決定的產量將是一個以跟隨廠商的反應函數為約束的利潤最大化產量。在斯塔克爾伯格模型中,領導性廠商的決策不再需要自己的反應函數。

2、價格領導模型:價格領導模型是指產業內一家企業先變動價格,然後其他企業就跟著定價的競爭格局。
在價格領導模型中,領導廠商處於較為主動的地位,其他廠商則處於較為被動的地位。但對領導廠商來說,必須準確地了解生產需求曲線和其他廠商的供給曲線,才能確定自己利潤最大化的產量和價格;而對追隨廠商來說,只是價格的接受者,決定其利潤最大化的產量與價格容易得多。

這兩個模型,分別從優勢企業的產量領導和價格領導兩方面作出假設。在這兩種情況下,iPhone和iPad的定價不同。

———————————————————
原回答:

我們從兩方面講吧。

第一是客觀上理解,產品邊際收益近乎於0,利潤得到最大化,這個時候iPhone和iPad的價格不同而已,但都是為了利潤最大化。樓下匿名扯到價值決定價格,,我也是醉了,多看看西方經濟學吧。

第二是主觀上理解,iPhone的集成度明顯高於iPad,就是說,相同功能的配件,體積越小,越難做,價格也就更高。
———————————————————

最後:
歡迎討論


好多人在說成本差異(高通基帶授權費云云),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來跟我讀下面一句話:
銷售價格與成本無關。(自行乘以3)
至於為何定這個價格,是因為:
在這個價格下,邊際利潤近似為0。在這個價格下,蘋果的利潤實現最大化。


手機是每個人都要帶著的東西,iPad不是,pad沒有剛需,只是一個放大的touch。


所以iPad不可能賣手機一樣的價格,因為大家都會選手機這個剛需。


另外,iPad要想賣得動,需要大量的內容支持,所以價格要低一些有助於走量,配置要高一些有助於使用。


小米的手機很成功,因為手機再爛,只要能打電話發微信,總歸是可以買的。小米pad失敗,除了內容跟不上,價格也是很大問題。小米pad在價格上比不過紅米,功能上紅米還有通話這個剛需,那麼pad存在的意義就不大。

假如iPad帶動了無紙化辦公,或者說重新定義了紙張,那麼每個人公文包里不再是一個筆記本了,這時候iPad倒是有可能買出改價格


iPad的誕生是為了阻擊09-10年大批出現的價格大概在300-400刀的上網本,定價499刀也符合蘋果作為業界頂尖也要傲嬌的上浮大眾的理想價位以多賺你點錢的特質。而旗艦級的智能手機可是早就賣到600刀以上了。@諾基亞。所以這兩樣其實不能拿來平行比較。

如果你理解了這個概念的話,出一道新題:為什麼Apple Watch是$349起?


知乎首答好緊張!
我想說企業在制定價格的時候一般會有三個標準作為參考。
其中有一個是cost-based 定價。所以四百多贊的說得太絕對了。成本定價還是有的。也就是在既定成本上加上一定的利潤這個利潤怎麼加要看企業的產品策略。此時的參照物為成本。如果以在新市場佔領大部分份額或者是打擊競爭對手利潤可以很小。若為了利潤可以估算邊際收益。根據較多消費者所願意出的較高價格說得比較粗暴。使得二者乘積最高。
第二個也是大部分都用的price-based 定價。就是預測消費者的心。市場上如何定價能讓大多數消費者接受。此時的參照物可以是和想同行業的相關產品。或者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他們願意付出的代價。但是產品需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比如一個每天願意花二十元喝咖啡的人應該也會願意為每天二十元的減肥藥買單。但說到底也是根據企業的產品策略來的。
那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的話和第一個有什麼區別。主要的區別就是會採取第二種方法定價的人他的初衷一般就是希望能夠取得最大收益但是第一種更傾向於企業在大力推入一些產品搶佔市場份額時候做的一定程度上的保護性定價。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competition 競爭對手的定價對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的市場份額。
總而言之任何一個定價可以不以成本為主要參照但是不可能忽略成本去預測用戶群最佳價位。根據不同產品目標採用不同標準結合或者比較定價才更合適。
雖然這個和ipad 為什麼便宜沒有太大關係。我只想說現實生活中成本定價還是很多的。比如飲食行業。希望大家不要在產生認同感的時候忽略了局部。


決定價格不是成本,是供求關係。為什麼每次第一天發售的iPhone可以炒到10k+?因為供不應求,如果很好買到手誰會買加價的?

限量版的產品就是這個道理,有人買賬為什麼要壓低利潤?離的近的例子就是國產手機小米華為等,零售商加價也能又很好的銷量,就是因為「供不應求」。

還有就是手機是剛需,而平板電腦不是。


一般情況下,一家5口人可能有4個iphone,但卻只有1個ipad


需求決定價格嘛。
假設iPad和iPhone價格一樣或者iPad價格略高於iPhone,比如5k,你只有8k,你是買一台手機還是買一台iPad呢?
明顯iPhone嘛,電話總得要打,信息(含微信)總得要發的呀。
如果iPad價格低於iPhone(假設3k),那你買完iPhone就才會去考慮要不整個iPad?


因為iphone關注度高,蘋果利潤大頭,價錢必須往上走,投入也大。ipad是蘋果產品線重要一端。其實ipad的價錢應該是正常的。我們只能說iphone貴,死貴


基帶很多人說了,iPad 拍照很差啊,除了 OCR 外基本不用


零件的集成度。


iphone零件的集成度明顯高於ipad。同樣的東西甚至更多的東西需要做到一塊更小的主板上,這對供應鏈還有工藝要求都更高。
再加上蘋果嚴苛的品控,廢品率也高了。


iPhone含有一個3g、4g模塊,而普通的Wi-Fi版本是沒有的,所以應該拿3g、4
g版的iPad來比較價格。蘋果官網一台16g的iPhone6價格是5288,而一台4g版本的相同容量的iPadAir2的價格是4488,這樣看起來價格就比較接近了。iPhone作為蘋果的當家花旦,每年都是最早發布的產品,新產品前期的生產成本較高,當iPad發布時,零件良品率已經穩定,成本被攤薄,也降低了一部分售價。當然大家所說的銷售策略也是一個因素,所以其實是一個多方面因素決定的結果。


需求決定價格。
5000的iphone人人搶,
5000的ipad賣的出去?
5000你能把iphone賣出去會3000賣?


因為iPhone是關於你能否存活,iPad是關於你能否活的更好。
iPhone是剛需,iPad是錦上添花。


因為美國人買手機基本上不會直接購買裸機,這個定價其實是跟運營商協商的價格,但是如果海外市場價格降低了的話,美國人也不傻,所以主要市場是美國的手機定價普遍都是偏高的,特別是蘋果的直銷模式決定了他也不能像現在的三星,以前的諾基亞那樣搞個旗艦機然後價格三個月砍一半(其實就是分銷商拿貨價就只有最開始的售價的一半都不到)


售價的因素太多了,何止配置


為了佔領市場。iPad未發布時,普通被猜測售價將達iPhone以上甚至是七八千的水平,結果出來,直接砍半,大大出乎人們意料。所以,iPad從發布至今一直無可匹敵,售價絕對是一大因素。對於一個新領域,蘋果的定價策略是完全佔領,掌握市場。


iPhone和iPad雖然都有,但是iPhone每天都在用,每日在地鐵上的好幾個小時看視頻都用iPhone,幾乎不背著IPad出門,因為重。 早晚高峰擠啊,大家都是單手拿著iPhone看劇,好像就沒看過有幾個在地鐵上抱個iPad的,哈哈,3號線也施展不開手腳…
有些喜歡看小說勝過看劇和遊戲的,都選擇Kindle而不是iPad,前者質量輕,價格低,使用時間長,方便隨身攜帶。拿iPad看小說久了還傷眼睛。

如果說iPhone每天用16小時的話,iPad每天使用不到2小時…回家了看劇的話選擇電視啊,窩沙發上,舒服屏幕大!
打遊戲的話多用筆記本而不是iPad

假設iPad和Iphone 處於同等價位的話,大部分人應該不會買iPad了吧(土豪請自覺排除在外)
拿現在的價格來看,iPad mini 才兩千多,iPad air 才3000出頭,很多人感覺價格可以接受,沒事玩玩遊戲,窩床上刷網頁也方便。倘若現在在iPhone和iPad的價格上都加價1000-2000,買iPhone的人想必不會減少很多,但是,買iPad的人應該會大幅減少,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iPad可有可無,沒有那麼重要,iPhone卻是沒辦法不買啊,蘋果公司加價也只能掏腰包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Taylor Swift vs Apple Music?
為什麼以「用戶體驗」著稱的蘋果公司做出的 iTunes 是如此難用?
假如蘋果公司一次性提取現金,會造成金融危機嗎?傳導鏈條會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羅永浩的「蘋果已經淪為一家巨型鄉鎮企業」的言論?
蘋果公司在 1980 年上市時為什麼不使用雙層股權架構來確保喬布斯有著足夠的控制權?

TAG:iPhone | iPad | 生活 | 蘋果公司AppleInc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