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陸遜是三國志僅有的兩個單獨立傳的人,那麼兩人誰更勝一籌?

想看對於兩人的評價和分析


孔明強,我投降。
政治上,孔明真的是大事小事一把抓成為蜀漢實際上的掌門人的。蜀漢被我打的元氣大傷,然而卻能被他用數年時間調理的逐步恢復元氣,沒理由不服他。而且孔明開府後扶植起來的一大批官僚隊伍在他死後仍能保證國家數十年的正常運轉,由此可見他的治國之才當屬當世頂尖,而我,至多一流。
軍事上,南征孟獲平定少數民族叛亂擴大國家基本盤,五次北伐都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以弱擊強為我吳分擔了巨大壓力,最重要的是孔明有兵書傳世且用兵練兵都達到了有史以來極高的水平,在《唐李問對》以及以後歷代都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位列武廟十哲啃冷豬頭,小生不過位列六十四將,就軍事貢獻而言較孔明還差之太遠,除了有個好兒子,也沒別的值得說的地方。
我與孔明各為其主,對於干翻季漢先帝這件事,我表示很抱歉,然而孔明識大局,能夠摒棄前嫌堅持重新結成孫劉聯盟不可謂不明智,其眼光長遠,審時度勢,我輩難及。
孔明於我,可謂是高山仰止,我始終難以望其項背。雖受陳壽抬愛得以與孔明共享人臣中單獨列傳的殊榮,忝列武廟之內,然而世人皆知我與他的差距,高下立判。
綜上,如果說我算是後三國時代著名人傑的話,那麼孔明則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星星,光輝最盛。


這個答案旨在反駁 @劉子揚 答案中關於惡意抹黑諸葛亮的部分。

(其實通篇看下來就是借題發揮惡意抹黑諸葛亮)


此人不停的在發史料,並且不加以解釋,給人一種「我有很多乾貨,我很牛逼,你要相信我」的感覺。

也許很多對歷史不熟悉的人看起來真的認為他是對的。

@劉子揚 我只想給你一句忠告

讀史可以裝逼,但不能僅僅是裝逼。

此人的文章。

錯誤一:為了證明諸葛亮「名不副實,沒有軍事能力」強行把諸葛亮的戰功貶低得不值一提。

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三國志 蜀書五 諸葛亮傳》

反駁:

黃初三年,武都西部都尉王褒獻石膽二十斤。

《博物志》

曹魏雖然將武都的行政權遷到了關中美陽,但是在這裡依舊保留了軍事力量。他既然有西部都尉,說明還有東部都尉,甚至中部都尉。分部設都尉恰恰說明了對武都防禦的重視,兩個(以上)。

再來說人口。

今雖都統於郡國,然故自有王侯在其虛落間。又故武都地陰平街左右,亦有萬餘落。

《魏略西戎傳》,按照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言,胡族一戶十口人。如此推斷武都陰平至少有十萬餘少數民族。

(建興)十四年夏四月……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餘戶於廣都

《三國志·後主傳》

十四年,武都氐王苻健請降,遣將軍張尉往迎,過期不到,大將軍蔣琬深以為念。嶷平之曰:「苻健求附款至,必無他變,素聞健弟狡黠,又夷狄不能同功,將有乖離,是以稽留耳。」數日,問至,健弟果將四百戶就魏,獨健來從。

《張嶷傳》


結論:「得地而不得民也」這個說法明顯是誇張說法,類似於「洛陽人民單盡」「荊州荒殘人物殫盡」「至於建安,數十年間,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三方既寧,萬不存一也」, 「二三年間,關中無復人跡」「三十年中,萬姓流散,死亡略盡。」這種記敘多了,如果都當真拿還得了,中國人口不得全死光了?武都陰平既有人口,又有戰略意義。


錯誤二:

第一句寫的是諸葛亮四伐,載於《晉書》。

通常讀史我們如果讀到兩本書中記載有直接衝突的話該怎麼辦呢?

@劉子揚 的做法是完全不提另外幾本書。

按晉書,俘斬萬計發生在鹵城。按《資治通鑒》,《漢晉春秋》記載此戰發生於五月。

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晉書》

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

《資治通鑒》

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漢晉春秋》

晉書說司馬懿對諸葛亮「俘斬萬計」,大敗諸葛亮。

《資治通鑒》和《漢晉春秋》說是諸葛亮對司馬懿「甲首三千」,大敗司馬懿。

直接衝突的話,只能從其他文獻尋找答案。

又東過上邽縣,渭水東歷縣北邽山之陰,流徑固嶺東北,東南流,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眾溪,南流注於渭。渭水東南與神澗水合。《開山圖》所謂靈泉池也,俗名之為萬石灣。淵深不測,實為靈異,先後漫遊者,多罹其斃。渭水又東南,得歷泉水,水北出歷泉溪,東南流注於渭。渭水又東南,出橋亭西,又南得藉水口,水出西山,百澗聲流,總成一川,東歷當亭川,即當亭縣治也。左則當亭水,右則曾席水注之。又東與大弁川水合,水出西山,二源合注,東歷大弁川,東南流注於藉水。藉水又東南流,與竹嶺水合,水出南山竹嶺,二源同瀉,東北入籍水。藉水又東北徑上邦縣,左佩四水:東會佔溪水,次東有大魯谷水,次東得小魯谷水,次東有楊反谷水,咸自北山流注藉水。藉水右帶四水,竹嶺東得亂石溪水,次東得木門谷水,次東得羅城溪水,次東得山谷水,皆導源南山,北流入籍水。藉水又東,黃瓜水注之,其水發源黃爪西谷,東流徑黃爪縣北,又東,清溪白水左右夾注。又東北,大旱谷水南出旱溪,歷澗北流,泉溪委漾,同注黃瓜水。黃爪水又東北歷赤谷,咸歸於藉。藉水又東,得毛泉谷水,又東徑上邦城南,得核泉水,並出南山,北流注於藉。藉水,即洋水也。「「北有濛水注焉,水出縣西北邽山,翼帶眾流,積以成溪,東流南屈,徑上邽縣故城西,側城南出。上邽,故邽戎國也。秦武公十年,伐邽縣之,舊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其鄉居悉以板蓋屋,《詩》所謂西戎板屋也,濛水又南注藉水。《山海經》曰:邽山,邽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洋,謂是水也。藉水又東得陽谷水,又得宕谷水,並自南山北入於藉。藉水又東合段溪水,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合藉水。藉水又東入於渭。

《水經注》

【次東得木門谷水】【東流南屈,徑上邽縣故城西,側城南出。上邽,故邽戎國也。】

從地理上來看,如果晉書記載為真,那麼諸葛亮四伐兵敗【宵遁】,如何能在撤軍的時候去北邊的木門殺張郃?①

占曰:「房四星,股肱臣將相位也,月、五星犯守之,將相有憂。」其七月,車騎將軍張郃追諸葛亮,為亮所害。

《晉書·天文志》,按晉書記載張郃是七月被諸葛亮所殺,也就是諸葛亮七月退兵。

九年春,丞相亮復出圍祁山。始以木牛運。參軍王平守南圍。司馬宣王拒亮,張合拒平。亮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平恐漕運不給,書白亮宜振旅。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張合至青封交戰,為亮所殺。秋八月,亮還漢中。

《華陽國志》,按《華陽國志》記載,鹵城之戰後,諸葛亮並沒有遁逃,而和魏軍形成了近兩個月的相持。期間還寫信給李嚴設三策。夏六月才收到李嚴的回信退軍,木門道設伏。②

臣聞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將不良,有似於此。

泗鼲鼬讙嘩於林木。臣每念之,未嘗不輟食而揮餐,臨觴而搤腕矣。

《上疏陳審舉之義》這是曹植給魏明帝曹叡的上疏。為諸葛亮四伐之後。

「今置將不良,有似於此。」曹植說置將不良說的是誰相信識字的都能看出來,就是司馬懿。

鼲鼬指諸葛亮,是說諸葛亮太猖狂了。如果司馬懿打贏了,曹植顯然不會說諸葛亮猖狂。③

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三國志 蜀書十三 黃李呂馬王張傳》

如果按照晉書記載,亮【宵遁】,為何王平沒有撤退?統帥都跑了,偏軍不跑?

然後諸葛亮跑了之後再回來再次撤軍,最後斬殺張郃?④

②③④,《晉書》記載與其他所有史料衝突,故《晉書》記載司馬懿俘斬萬計諸葛亮是虛構。

反而《資治通鑒》,《華陽國志》,《三國志》,《漢晉春秋》記載相同,故四伐是諸葛亮在五月「甲首三千」司馬懿,相持近兩月後退軍並斬殺張郃。


錯誤三:

此人說諸葛亮二伐是敗績,並且用魏略中的一段記載來說明諸葛亮是拼了命也拿不下陳倉。

我昨天的回復是

此人馬上給我扣上【晉書不可信,魏略是小說】的帽子,還說我在貼吧丟人現眼。

然而我還沒有在貼吧開過長篇大論的帖子,也很少與人爭辯歷史,同時我說的是魏略這一段記載跟小說一樣,他就直接扯上整部魏書。

由此看來此人攻擊性極強,善於血口噴人。

反駁:

諸葛亮2伐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此人的回復看來,此人還善於刻意曲解別人的語義。

「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這裡的意思明顯是諸葛亮趁著吳軍勝利,以盟友的身份出兵,用意在於牽扯魏國的援軍。

此人強行說【我說這是救援東吳】並且瘋狂嘲諷此觀點的同時給我扣上亮吹的帽子。

至於魏略記載這一段像小說,理由如下:

這些在當時看起來算是高科技的大型器械,製造時間至少要3個月到半年。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孫子兵法》

按實踐,三國志中也有記載

八月辛亥,蜀大將軍姜維寇狄道,雍州刺史王經與戰洮西,經大敗,還保狄道城。辛未,以長水校尉鄧艾行安西將軍,與征西將軍陳泰并力拒維。戊辰,復遣太尉司馬孚為後繼。九月庚子,講尚書業終,賜執經親授者司空鄭沖、侍中鄭小同等各有差。甲辰,姜維退還。

《三國志·三少帝紀》

泰曰:"姜維提輕兵深入,正欲與我爭鋒原野,求一戰之利。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走破王經,封之狄道。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銳氣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勢殊,客主不同。兵書雲"脩櫓轒榲,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後已"。誠非輕軍遠入,維之詭謀倉卒所辦。

《三國志·陳泰傳》

姜維大敗王經後,前後有月余的時間圍狄道城,陳泰認為姜維不能在月余的時間完成對狄道城的攻勢準備。

顯然這些攻城器械是不可能現場造的,因為僅僅二十天。這是古人的常識,也是客觀的事實。

險四百八十里,【山路險極,束馬系人】始能行走。

《漢中府志》

記蜀道者當自寶雞始。 寶雞,古陳倉也。七月四日乙卯,出縣南門。……瞑宿三岔。三岔者,一去鳳,一去褒,一去郿。郿道在叢林枯壑中,眾謂孔明出斜谷自此。己未發三岔,午抵陳倉口。【路險鹼,僅容單人】

《入蜀記》

上面這兩段地理記載也充分證明了,僅容單人的蜀道不可能運送這種大型器械。

井闌,據魏略記載是百尺,換算成今天的單位是20多米。20多米的器具是不可能走「束馬系人」「僅容單人」的路的。

既不能運送又不能現場造。

再者,攻略城池從來不是幾十天的事情

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

劉備入蜀用了三年。

夫守者,不失險者也。守法:城一丈,十人守之,工食不與焉。出者不守,守者不出。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千而當萬。故為城郭者,非特費於民聚土壤也,誠為守也。千丈之城,則萬人之守。池深而廣,城堅而厚,士民備,薪食給,弩堅矢強,矛戟稱之,此守法也。

《尉繚子·守權》

幾千人守城是完全足夠的,二十天打不下一個城市並不能抹黑諸葛亮的能力

何況二伐戰略目的就是作牽扯,要不然打二十天就走?是你沒有常識還是諸葛亮沒有常識?

錯誤四:

諸葛亮軍事實力比自己的政績差從來都不是這一句話來的,而是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三國志 蜀書五 諸葛亮傳》我懷疑此人根本沒看過諸葛亮傳,連這陳志最基本的內容都不知道。

------------------------

感謝 @劉子揚 幫我貼出地圖再次幫我作證了我的觀點!!!

水經注寫明了上邽和木門的位置。

【次東得木門谷水】【東流南屈,徑上邽縣故城西,側城南出。上邽,故邽戎國也。】

我可沒說諸葛亮屯兵在鹵城,事實上,四伐

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鹵城..

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漢晉春秋》

很顯然,木門在上邽西邊(西北),司馬懿從上邽攻擊諸葛亮,諸葛亮在上邽南邊(西南),你自己貼的地圖就能證明這個位置了。那麼還是這句話,如果諸葛亮【宵遁】,那是如何去木門殺張郃的?

我從來沒有說過諸葛亮屯兵上邽,是你在曲解我的意思。上邽是之前諸葛亮和司馬懿相遇的位置。

水經注這段引出來說明上邽和木門的位置,而你卻說和上邽無關,估計你也不知道司馬懿進軍的路線?

【PS:劉子揚貼出來的三國地圖與水經注直接衝突,兩者應存疑。

此人在他答案下瘋狂嘲諷我說「別打滾了,有本事你去畫個地圖」

這個神奇邏輯我也是很費解。

並且關於上文四伐的二,三,四點並沒有做出任何反駁,僅僅找到第一點的水經注與地圖存疑。這顯然並不能推翻甲首三千的結論,就算我捨棄證據一,後面的也能充分證明晉書這段相關記載與其他所有史料衝突。】

【再PS:不存疑,木門道就在鹵城之北】

關於二伐

你說

對,諸葛亮給諸葛瑾寫信說的是

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攀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是說這條道路很危險,難以用來行軍,但是準備讓前軍重新開闢修建這條道路,用以通向陳倉。

陳然三國志記載後來諸葛亮還是跟散關去陳倉的,這又能證明什麼呢?只能證明這條路太險以至於並不能按計劃修好。所以改道散關。

難道行軍的路線和計劃不同,就能否定沒有行軍?

何況前文我已經充分說明了二十天是幾乎不可能攻陷一個城池,魏略所載諸葛亮使用各種高科技工具也不可能發生,諸葛亮自己也說了戰略意圖。

你用曹休八九月敗績和諸葛亮十二月圍陳倉來說明時間差太遠根本不需要諸葛亮去?

難道陸遜打了勝仗就給諸葛亮發了一條私信說我打贏了你快從另一邊出兵擴大戰果????

難道諸葛亮收到私信馬上給全軍加了一個傳送buff讓軍隊直接到陳倉外面?

八月末,九月初。

諸葛亮收到消息不需要時間嗎?制定作戰計劃及上表出征不要時間嗎?大軍開進不需要時間嗎?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戰爭?你在逗我

諸葛亮寫這個信完全沒有問題,你忽略了古代信息傳遞的時間差。


最後再強調

企圖用二十天來攻陷一座城池是沒有軍事常識的小白之見!

企圖用二十天來攻陷一座城池是沒有軍事常識的小白之見!

企圖用二十天來攻陷一座城池是沒有軍事常識的小白之見!

最後,雖然劉子揚同學企圖通過其他任何可能抓到把柄的途徑來側面攻擊,然而這種轉進的機會我也不會給你。

我15年初退國吧,說退吧三年沒什麼毛病,並且你又來搞神奇邏輯

PS:準確的說14年末就退了,但是我記不清。反正當時國吧某吧主帶頭髮帖亂黑劉備,用日本鬼子套用在劉備身上我就退了。現在應該還有貼子時間可以證明。

退吧=封號?

我退了關注等於我不能在這個吧發言了?辛辛苦苦翻我發言記錄終於翻到我去年在三國吧發言記錄馬上拿出來打我臉嗎????

你能翻出來我在三國吧發言的記錄都是去年3月了,我退吧三年有問題?


首先,你非要說陸遜是單獨立傳,陸抗表示不服。雖然說蜀書五後邊也附有諸葛喬諸葛瞻和董厥的記載,不過其篇幅目測只佔諸葛亮傳的十分之一;然而整個吳書十三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講陸抗,所以陸遜傳更準確地講應該算是陸遜陸抗合傳。
(根據評論成剛的回答修正一下,雖然陸抗事迹和陸遜可以相匹,但按傳名陸抗應為吳書十三附傳)
其次,我不太知道怎麼評判一個人更厲害。我只能說,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是蜀國的一把手,而陸遜終身都沒有機會擁有諸葛亮之於蜀國那樣的權勢,因此相比陸遜,諸葛亮有更大的發揮舞台,因此也做出了比陸遜更大的成就,這是客觀事實。然而這也說明不了諸葛亮就比陸遜厲害。以東吳的政治環境,別說陸遜,就是孫權都不可能做到諸葛亮對蜀國那樣的掌控力。
最後,如果題主想問兩個人軍事能力孰強孰弱,那我也給不了明確的回答。別說陸遜和諸葛亮根本沒交手過,就算交過手,這問題也不可能得出明確答案。曹操曾分別敗於徐榮,張綉,呂布,周瑜,劉備,你能說曹操軍事能力不如上述幾個人嗎?只能說,從史實來看,陸遜分別取得過對蜀魏各一次重大軍事勝利,表面上戰績優於諸葛亮;諸葛亮治軍聞名於世,並且在軍事史上地位更高。更多的結論我就下不了了。
另外,奉勸題主一句,讀歷史的時候少關注誰和誰更厲害這種話題。


謝邀, 諸葛亮厲害。


諸葛亮和陸遜,唯一的共同點是二人都是單獨列傳,為什麼呢?因為這二人在吳蜀兩國之間實在地位過於特殊,找不到類似的人物可以並做一傳。

先說陸遜,陸遜出身名門,但是卻是孫權幕府中外放出去鍛煉的幕僚,是一個很典型的江東的武將軌跡,先任海昌屯田都尉,不單深得民心,並且自行募兵討賊有功。後轉為定威校尉。因為既出身孫權幕府,又有才華,孫權就將孫策之女許配給他,並引為親信。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陸遜開始展露頭角。他通過勸說孫權全力解決山賊問題,被孫權任命為右部督,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在此之前從無一將能總督三郡)。陸遜上任後,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盪除,所過肅清。

建安二十四年,呂蒙稱病,陸遜以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進屯陸口,並獻計奪取荊州。孫權以呂蒙、陸遜二人同領前部,偷襲荊州。呂蒙伏擊關羽後屯駐江陵公安,而陸遜則領兵進一步肅清荊州剩餘勢力。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戰後封右護軍鎮西將軍(呂蒙為左護軍虎威將軍)。定荊州後,呂蒙領南郡太守,陸遜為宜都太守(宜都郡為劉備所設,自古以來就有楚蜀咽喉之稱,是川蜀出川入荊咽喉地帶)。

到了劉備稱帝之後,夷陵戰前。本身就統領楚蜀門戶的陸遜,再次官升一級(實則因為呂蒙病逝),黃武元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督硃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之。這一任命亦是史無前例的任命。在此之前,孫權無論任命督將,均採取左右二人相互節制的策略,比如赤壁時的周瑜程普,赤壁後的周瑜孫瑜,魯肅時則是孫皎,呂蒙繼任則先是孫皎,再是陸遜。夷陵之戰時卻一舉將資歷尚不是非常深厚的陸遜一舉推上帥位。

另一則有趣的事情則是,陸遜與周瑜,實際上都面臨了來自老資格將領的質疑,周瑜時,與程普不睦,普自恃久將,在南郡城下,二人不睦,幾敗國事。然而周瑜卻拿程普毫無辦法。原因何在?是因為周瑜並沒有凌駕於程普之上的權威,因為孫權任命二人為左右督,並未以程普統屬於周瑜。因此程普才能倚老賣老。

然而換成陸遜這邊,記載就非常有趣了,陸遜面臨的比周瑜嚴峻的多,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而陸遜的解決方法卻出奇的簡單,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三國志記載的非常輕飄飄,看上去像是僅僅這一番話就改變了諸將。實則是孫權授命陸遜為大都督,並且假節,諸將是統屬於陸遜指揮的,若違反軍令,陸遜是可以臨機專斷的。因此並不存在當年程普的底氣。諸將再不服氣,亦不敢公然違抗軍令。

夷陵戰後,陸遜再次官升一級,升任輔國將軍,領荊州牧,至此成為孫權以下第一人。甚至還有:時事所宜,權輒令遜語亮,並刻權印,以置遜所。權每與禪、亮書,常過示遜,輕重可否,有所不安,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然而不得不說,陸遜晚年捲入黨爭遭到了孫權的猜忌,不過想想也是與其晚年出將入相總司三事分割不開的,況且仍統領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如此權勢,同時期也真的只有劉備的顧命諸葛亮這種以臣行君事的大臣可以超過他了。身為人臣,陸遜已經在江東做到了極致。


諸葛亮厲害得多。

本來就沒啥可比的,權力不一樣,地位不一樣,發揮的舞台不一樣,理想不一樣,人品不一樣。唯一能比的,只能硬著頭皮比能力了。

能力上:

1 民生治理:諸葛亮傳和陸遜轉讀完認識字的都知道是諸葛亮厲害。

2 政治協調:諸葛亮在平衡季漢內部關係上做的還是可以,上能制衡君主而不僭越,下能平衡派系而可以一心為理想而北伐,比陸遜那種先被特務暗算,又捲入太子之爭最後冤死的要強吧。

3 用人能力:諸葛亮留的幾個接班人總體保持了蜀漢內部的30年的穩定,諸葛亮在的時候,基本也能人盡其才,除了街亭馬謖這事,好像諸葛亮用人也沒什麼別的黑點了。陸遜權力的限制,沒有那麼大的用人舞台,自然也沒太突出的事迹。

4 軍事能力:似乎很多人都想比的是這個吧。戰績上看,陸遜更勝一籌,夷陵,石亭兩戰,陸遜的戰役指揮能力,對對手的了解和戰爭敏感程度是天才級的。諸葛亮幾次北伐,戰役指揮和局勢把控上不如陸遜。軍事貢獻上,諸葛亮高於陸遜,諸葛亮強在練兵布陣和戰術思想,留下了兵書和八陣圖。陸遜更像一個天才的將領,諸葛亮更像一個出色的統帥,從軍事的結果論導向來看,陸遜略強於諸葛亮,但考慮到對手水平,對手戰略,和補給難度,兩人軍事能力不相上下。

5 戰略眼光:諸葛亮遠強於陸遜。陸遜基本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他先襲殺關羽,又追襲劉備,之後又順從孫權,和諸葛亮聯合伐魏,略有成果後又滿足於固守,基本沒有長遠規劃,和諸葛亮的戰略成績比簡直不是差了一星半點。

6 精神理想:諸葛亮敢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選擇劉備,並一生為理想奮鬥獻身,一生線路無比清晰,自己可以選擇道路,自己選擇理想,自己主宰自己。陸遜先是家族和孫權結仇,又不得以為了挽回家族的衰敗來扶植孫權,得到孫權信任後卻無法實現重現家族輝煌的夢想,最後只能隨波逐流,死於政治鬥爭,跟諸葛亮比簡直是很悲哀好嗎。

7 人性人品:諸葛亮一生人品上沒有黑點,一生從事戰爭相關活動,沒有殺降屠城黑記錄,南征獲得大片土地卻全部歸還給少數民族並不留漢人干政,北伐在魏地屯田漢軍與魏民互不相犯,一同耕種土地,這樣人品的統帥歷史上都找不到幾個好嗎?而陸遜的黑記錄,陸遜轉裴松之注有記載,在有充分時間撤兵的情況下,非要去魏國城池騷擾百姓,使得魏軍不得已殺害平民來關門抵禦他。又是很悲哀的比較。

8 後世影響:各地武侯祠啥就不說了,完全沒得比。都說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可是沒有三國演義,大家多少也知道諸葛亮這人,沒有三國演義,幾個人知道陸遜呢。

綜上,各種加起來,真心覺得陸遜是完全不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


一、扯陸遜是陸遜陸抗並傳,我亮不是我亮、瞻、董厥並傳?


二、扯陸抗篇幅多又長,所以如何如何,怎麼陸抗自己有本事證明自己值得大書特書還是污點了?不服讓諸葛瞻別一出門就被打死,死前還罵自己三大過啊。


三、評價里的我亮>99%的天朝歷史人物。


四、裴松之對陸遜、諸葛亮的優劣比較,翻翻看不難,好吧。鄙人點了個贊。


臣松之以為遜慮孫權以退,魏得專力於己,既能張拓形勢,使敵不敢犯,方舟順流,無復怵惕矣,何為復潛遣諸將,奄襲小縣,致令市人駭奔,自相傷害?俘馘千人,未足損魏,徒使無辜之民橫罹荼酷,與諸葛渭濱之師,何其殊哉


題主的意思是想問:諸葛亮和陸遜打仗誰更厲害;因為論內政水平歷史上能和丞相比的也不過數人而已。
論軍功,陸遜不差,但要蓋過丞相也難;丞相北伐數次無功而返,實在是因為國力相差遠,後勤補給難,而非軍事能力差。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讓諸葛亮指揮吳國軍隊打夷陵之戰,讓陸遜帶領蜀軍北伐,結局會如何?我腦補是劉備夷陵必然敗,陸遜北伐成績難超丞相。
所以,軍事上,丞相不遜陸遜?內政在陸遜之上,綜合實力,丞相勝。
另外,如果你是君主,你選諸葛亮輔佐還是選陸遜輔佐?諸葛亮的選票會不會明顯偏高呢?


內政顯然諸葛亮強。軍事上說,陸遜戰績強,夷陵之戰還是很牛的,但諸葛亮的治軍是歷史級別的,李世民李靖都多有讚賞,這點領先陸遜很多。歷史地位諸葛亮高,大致說明兩人強弱吧,你如果是君主選哪個?


諸葛武侯和陸伯言都是數百年放能一見的大才。先說兩人的身份,兩人皆為丞相,諸葛武侯身兼蜀漢大司馬是蜀漢軍政的一把手,陸伯言身兼東吳大都督,同樣身兼東吳軍政一把手。史載,偷襲荊州之戰,出自陸遜之手。猇亭之戰,陸遜大敗劉備四萬大軍,使得蜀漢元氣大傷,再無爭霸天下的實力。陸伯言,千古名將,其為政,使得東吳內政快速發展,堪稱一代名相,出將入相,伯言之才,世之罕見。
諸葛武侯,內政之才有目共睹,功蓋蕭何,兵法韜略,雖不能說天下第一,但亦是漢末謀士的巔峰水準,統兵之才,舉世無雙,被司馬懿稱為天人,可惜蜀漢國力衰微,終丞相一生,難以完成興復漢室的事業,可惜,可悲!
世人皆稱百無一用是書生,所言者,乃是迂腐不堪的腐儒,如諸葛亮,陸遜這樣的書生,其文韜,其武略,其智謀,其勇氣,誰人堪比,二位堪稱書生的楷模,我很難說他們誰更優秀,只能說我為我中華出過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評價諸葛亮人中之龍也!
擱現在當個總理也屈才阿。
不然後世這麼多人說他,如果不厲害別人會討論嗎?
就綜合能力而言絕對厲害到後世被神話。
外交,遠見,管理。
如果不是他劉備能順利當上皇帝嗎?
當初孫劉聯盟,不是他可能聯盟都不存在了,孫權會反抗曹操,但是聯盟就要看情況了,畢竟劉備太弱。


人與人相比,必須要在特定領域!
我和習**比年輕,我完爆他。我和郭四比身高,我一樣完爆他。我和寶強比英俊,還是完爆他。我和馬雲比貧窮,爆他幾條街!!但是這就能說明我很流弊嗎?當然不能!
諸葛亮我個人覺得是一個戰略家,治軍內行,戰術比不過陸遜,李靖評價諸葛亮談及八陣圖,(個人認為)是指排兵結營。司馬懿觀看諸葛亮營地,稱讚「天下奇才」,從營地難以看出謀略,但對諸葛亮的軍隊管理卻能一眼洞穿。
再看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一直十分謹慎,有人說是在養寇,但我個人認為諸葛亮正是因為善於治軍,從而使司馬懿找不出破綻,司馬懿的作戰風格是「凡攻敵,必扼其喉而摏其心」!諸葛亮善於排兵布陣,難以攻其心喉,再加上司馬懿曾說「軍事大耍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惟有降與死耳。」司馬懿扼不住諸葛亮的心喉,不能戰則守。
邊觀諸葛亮一生,宏觀規劃最多,從隆中對到出師表,戰略眼光極准!戰術上建樹不多,作戰中規中矩穩妥為先,多是小勝,司馬懿隨稱讚過諸葛亮「天下奇才」,但也指出諸葛亮過於謹慎的缺點(也不能怪他,蜀漢一共才10萬軍,戰敗的代價太大)。治國頗有法家的風格,最早的亮吹是一個叫郭沖的,說了一個諸葛亮和法證討論治蜀方略的事,諸葛亮反駁法證要嚴法讓蜀人知恩威,雖然這個故事可信度不高但確實反應了當年蜀國賞罰嚴明,而且諸葛亮不贊同大赦,認為「治國以大德不以小惠」,並指出劉璋劉表多次大赦而至法令不行,這也側面印證了諸葛亮以法明恩威的治國思想。總而言之,能和諸葛亮相比的有一個————商鞅,法家思想能最大限度開發國家潛力,最適合在蜀漢這種頻繁征戰的小國,但商鞅也並不善於征戰。
陸遜出將入相,軍事沒話說,政治也頗有作為,孫權給他的賞賜之物都是和自己一個等級,但是孫權一直提防江東士族,陸遜沒有機會掌握諸葛亮這班權力,雖是肱骨重臣但是能不能成為擎天一柱還不能下定義。


陸伯言,翩翩書生,翻雲覆雨間,奪關斬將,一把火燒掉了劉備大半輩子攢下的家當。真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這在三國後期,為世人再現當年周瑜火燒赤壁的豪情與瀟洒,與之相比,此時的諸葛亮已近遲暮。相較之下,陸伯言的年輕儒雅的形象在三國後期顯得更加鮮明。

但是從整體實力來說,諸葛亮無疑是最強的。從功業而言,陸伯言鞏固和發展江東地帶,屬守業之才,而諸葛亮隆中對之時已言明三國鼎足之勢,且助劉備從零開始完成三國格局。

從軍事指揮來看,陸遜在江東平原地帶,而諸葛亮後期平定南蠻,六出祁山走的都是複雜的山地和叢林作戰。因此,軍事指揮和布局來說,諸葛亮的複雜度更高。

從人才儲備看,中國古代人才多集中於中原地帶(如時人說的穎川多名士)和江東平原(江東多才俊)。所以從內政治理而言,陸遜比諸葛亮更有可用之人。諸葛亮後期所能依賴的更多是類似紅二代,甚至於倚重劉備留下來的老將軍們,比如趙雲,黃忠,魏延等。要知道,諸葛亮接手的時候,劉備虧掉了大半個西蜀的人財物。即便如此,諸葛亮做的還得開疆擴土的功業,比如七擒孟獲而定南疆。再者,民風民智而言,西蜀相對江東都有所不足,民風相對彪悍,所以施政上還需要更多的教化,難免要牽扯更多精力。非事無巨細都過問,何以可以精準盤算?何以有家底開疆破土?

從領導層看,劉備和曹操都算是孫權的叔伯輩的了。孫權熬死了曹操,氣死了劉備,歷經與曹操的赤壁之戰和劉備的夷陵之戰,可謂身經百戰,治國治軍的經驗豐富。相比於東吳年輕富力的管理團隊,西蜀的後繼乏力,最重要的是劉禪太年輕,政治經驗和治理經驗都相當不夠。所以諸葛亮也很難不事無巨細了。孫權的親侄女是陸遜的老婆,再加上孫權的能謀善斷,所以陸遜要處理解決的問題相對簡單得多。

綜上,諸葛武侯的綜合能力還是比較全面和強悍的!


諸葛亮更厲害吧,,,除了壽命以外,,,除了碰到縮塔司馬沒轍以外,,名聲更好 死在自己理想道路上,,後世的評價也更好,,而陸遜家長陸康被孫策弄死,,只能服務自己仇人 ,,,最後還被自己稱兄道弟的好弟兄孫權活活氣死,,,之後還得靠著孫家發展,,,蠻悲哀的 為了家族活的累 打仗方面陸遜應該比較幸福,,,有劉備 曹休送超神人頭,,,也沒打過不堪的敗仗,,,,也沒有諸葛亮那樣大的思想包袱,,,如果不是入戲太深參與二宮之變,,,明哲保身一點可以活的更好,,,那樣感覺成就也許能超過諸葛亮,,,舒適度遠超諸葛公


諸葛亮三國時代國士無雙。


我有潔癖,我把標題中的「唯二」改成了「僅有的兩個」。那些好幾百贊的答主們,你們看見這種標題有毒的問題,最好給他改過來再答題,切勿助長這種「自創辭彙」的風氣。

另外,到底是不是真如題主所說,這兩個人是「僅有的兩個單獨立傳的人」,我不負責,那是題主的事。


陸遜只會打仗,諸葛亮還能治國,且諸葛亮有匡扶漢室之心,而劉備假心。


唯二單獨立傳?先主傳?後主傳?吳主傳?


個人觀點陸遜不如武侯。第一戰場屠民,第二沒有兵法理論。當然武侯北伐失敗是硬傷,除了國力差距沒法洗。所以有人覺得武侯不如陸遜也很正常,這屬於見仁見智,可以理解,百家之言。
然而拿武侯打郝昭來黑武侯的還是算了吧,陸抗打羅憲打不下所以陸抗不如羅憲?


推薦閱讀:

諸葛亮是否愚忠?
漂亮房子漂亮女人,聲色犬馬花天酒地的生活,劉備為什麼拒絕?
煮酒論英雄時,若沒打雷,劉備該如何糊弄過去?
三國時期的士族是否是毫無貢獻的一個階級?
張郃和張遼誰更強一些?

TAG:歷史 | 三國 | 諸葛亮 | 陸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