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APP 是如何盈利的?


消費降級巨頭拼多多

一位資本圈人士告訴品玩拼多多的日訂單超過京東了,而這距離它成立只有不到兩年半的時間。

「如果你對這個數據有所質疑,可以留意一下家裡長輩的那些微信群,全是拼多多的拼團鏈接。」

用戶達到 2 億,月活用戶半年翻番,銷量不斷破紀錄,如果只看數據,拼多多絕對是電商界的後起之秀。

可它還有另一面——網友直言不諱地在各種社交平台吐槽拼多多「垃圾」「詐騙」。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 年拼多多投訴量躍居行業第一,高達 13.12%。

電商的新模式還是垃圾騙子網站?媒體對拼多多的關注度像 2016 年以前的快手——幾乎沒有報道,而拼多多正在黑白對立式的爭議中繼續前進。

用戶想要的就是低價

在拼多多很容易看到這樣的商品:3元的抹胸,7.7元10條的內褲,8.8元的加絨打底褲,44元的冬季羽絨服……

拼多多的一位商家小影表示,這類超低價商品利潤空間只有一兩塊錢,甚至完全沒有利潤,但可以做引流款——用戶被超低價吸引過來,未必真買,但卻有極大可能性購買頁面中推薦店鋪相關商品。

商家還在引流款上動手腳。同一件帽衫,正常價格是28.6元,商家把引流款的價格壓低到19.7元。正常情況下,商家會把一單的利潤維持在5~7元左右,引流款的定價介於微賺和微虧之間。但服裝類引流款的貓膩在於尺碼,這件帽衫19.7元的只有一個2XL的尺碼,大部分人穿都不合適,而正常售價的尺碼齊全。

正常商品和引流款

「說實話,這些衣服質量挺一般的。」小影告訴我。

「用戶不會退貨嗎?」

「可以退,但我們要求無理由退貨要自付運費,一共十來塊錢的東西,退貨運費要十幾塊錢,用戶覺得划不來,也就不退了。」

自從經營多年網店的小張把自己的微信掛在一條拼多多的討論帖下面之後,每天都會收到多位網友前來討教經驗,因為他們都聽說拼多多不錯。

不錯的意思是,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你是拼多多的賣家吧,我也想做拼多多,分享一下經驗唄。」

面對千篇一律的提問,小張最常用的回復是:「你去看看現在拼多多的商品,你想想價格戰能不能打贏。」

在阿里、京東的雙寡頭競爭格局下,拼多多能夠迅速獲取用戶的關鍵是社交和低價——讓價格低得有些不合理的商品通過用戶分享、拼團在微信里自發傳播,那些願意為找低價商品付出時間的用戶「中招」了。

極光大數據顯示,這些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與京東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用戶又強化了拼多多低價的屬性。小張告訴我,同樣是一條牛仔褲,有人賣100元,有人賣30元,用戶肯定買30元的。能拿到賣30塊錢還有利潤的貨才是賣家的核心競爭力,「價格沒優勢,別來拼多多」。

叫他們賣家,不如叫代理商

對追求低價的用戶來說,低價商品之外另一個吸引力就是包郵。

PingWest品玩了解到的情況是,拼多多商家的快遞成本是,一單2~3元(除港澳台新疆,3KG之內)。低價快遞是建立大訂單量基礎之上的——日發貨量最少3000單。

對沒有品牌的中小賣家來說,參與營銷活動可以把訂單量衝到這個規模,但不能保證每天都能有幾千的訂單量。

小張和小影均告訴我,他們自己是沒有庫存的,都是和工廠合作,直接發貨。

「別囤貨,囤了之後不能退貨,風險太大。走代理,萬一賣得不好,立馬換下一個。」小影說。

小張和小影與其說是賣家,不如說是代理。他們只是在幫供貨商(工廠)賣貨,從工廠拿到不同商品的數據包(商品簡介,圖片等)上傳至自家店鋪,加幾塊錢的利潤出售。有用戶在自家店鋪下單,他們把用戶的購買信息傳回工廠,由工廠發貨。小張和小影堅持的理念是,薄利多銷。

像小張這樣混跡於網店圈多年的,有了上游工廠的資源,自己直接和工廠合作拿貨。對於小影這樣資源不夠豐富的賣家來說,他們的進貨渠道主要是貨源代理。

我被小影拉到一個拼多多貨源供應的群中,裡面多位代理商在推銷自己的貨源。

老於向我推銷自己的貨源

一位貨源代理商老於告訴我,服裝、配飾、玩具、文具、傢具都有貨源,自己正在搭建網站,把手頭的貨源都展示出來,賣家想要囤貨或者代理合作,可以在自己網站上一鍵下單。

「我的一位朋友以前通過這種方法開過淘寶店」。我告訴老於。

「對,現在的拼多多就是五年前的淘寶,處於紅利期。現在資金少在淘寶根本沒法玩了。」

老於還向我推薦了卷皮和折800,在拼多多上線之前,這兩個平台是低價商品主要的銷售陣地。「卷皮和折800不溫不火的,銷量很一般,還是拼多多好。」

低價商品從哪來?

老於說,他有的是低價商品。3塊錢的手機殼,5毛錢的筷子,9塊9的衣服。

這些低價商品從哪裡來?生產這些低價商品,工廠還能有利潤?一位從事多年服裝供應鏈管理工作的王女士向PingWest品玩揭開了背後的秘密。

王女士說,服裝的生產加工環節是沒法省錢的,能夠降低價格的方式只有壓縮流通成本。電商平台上,某一個品牌的價格比實體店低,一方面是電商平台讓出了一部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是電商不再像傳統行業一下子囤半年的庫存,而是不同版式先生產少量的貨來試,哪款爆了再加大生產。

比如,正常情況下,一條牛仔褲的成本在70塊錢左右,拿到淘寶去賣,定價為140塊錢可以有利潤空間。

拼多多的低價商品

PingWest品玩查詢發現,在拼多多上,一條牛仔褲的售價僅為20~30元,這個價格遠達不到牛仔褲的面料、製作成本。

王女士說,這樣不合理的低價服裝,主要有幾個渠道來源:

第一,商家壓了很多年的庫存。商家開始以微利或者成本價清庫存,但清了很多年都清不掉,急需資金回籠,已經是賣10塊錢就回來10塊錢的心態。
第二、工廠生產貼牌服裝剩下的面料,加工成服裝。這部分面料沒有成本,成本只有工人的工錢。但這樣加工出來的服裝,同一款式的不會特別多。
第三、面料生產商生產出來的面料不合格(存在甲醛超標等情況),採購客戶不要了,低價處理給工廠。這類面料一般都按斤賣,核算到一件衣服的成本,只有幾毛錢,也相當於沒有面料成本。而且,這樣的面料很多。

實際上,工人的成本也在壓縮,因為服裝生產從原來的工廠產線轉為家庭式小作坊。

王女士說,80後、90後的年輕人不願意在產線打工,原來背井離鄉打工的60後、70後返鄉,但生產服裝的主力還是他們。原來的大服裝廠被打散了,分散到山村,村子裡沒有生產場地,大家就在家裡做。他們正常在家照顧老小,業餘做衣服,工錢也就降下來了,標準也降下來了。

小作坊做出的產品沒有檢測環節,也沒有標準,甚至不同工人做出來的都不一樣。

「9塊9的衣服我可不敢買。」王女士說。

為什麼低價成就了拼多多?

不同層次的人有不一樣的需求,並不是大家在談論消費升級了,便宜商品就沒人要了。

高、中、低收入人群都在追求性價比,只不過他們眼中的性價比不太一樣。在中產們眼中,產品簡潔、品質高、價格適中就是性價比高,在小鎮青年眼中,便宜、花哨更好。

曾經,淘寶就是低價商品的大本營,在拼多多上備受歡迎的9.9元包郵正是誕生於淘寶。但如今,淘寶的流量不只是簡單的向低價商品傾斜,而是向有特色、有文化內涵的品牌和店鋪傾斜。

PingWest品玩曾在《在雙11「1682億」的背後,是一場集市文化的復興運動》一文中詳述了淘寶天貓平台上有一批老字號以及年輕獨立設計師品牌崛起。淘寶也正在藉此擺脫便宜、高仿甚至假貨的標籤,樹立獨立審美意識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費觀。

在這個大背景下,小張感覺到的變化是,在淘寶上參與營銷活動的門檻越來越高,以低價商品的利潤空間,在淘寶上很難賺錢,不參與活動又很難獲得流量。拼多多不一樣的地方是新店鋪也可以參與營銷活動。

而且,要參與活動,首先需要通過刷單把交易量和評價刷上去。淘寶不斷打擊刷單,安全淘寶號的價格越來越高。

PingWest品玩從一個刷單商家處獲得的價格顯示,淘寶刷單起步價為7元/單,拼多多刷單最低能達到4元/單。

運營成本低的平台不只有拼多多,在拼多多出現之前,中小賣家們也把卷皮、折800作為低價商品銷售的主要陣地。但受制於卷皮、折800本身的用戶規模,在這些平台上產生大銷量的幾率很小。

如果拼多多還是走淘寶模式,它現在的情況不會比卷皮、折800好多少。拼多多的成功之處在於抱上了微信這個免費的流量大腿。

拼多多能夠長期利用微信導流的底氣在於和騰訊的關係:2016年7月,騰訊參與了拼多多的B輪融資。眾多在微信群、朋友圈的營銷活動都遭到微信封殺,但拼多多從來沒有過。前幾天,微博上還出現前拼多多員工爆料微信不封殺的原因,大意是騰訊投資了拼多多,拼多多和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關係好。

PingWest品玩向拼多多相關負責人求證該微博內容,對方的答覆是,確實是騰訊投資,但沒有得到騰訊資源上的支持,拼多多在微信中不算惡意分享。但隨後,微博爆料人刪除了這條信息。

拼多多利用微信獲得流量的方式是:以低價團購形式讓用戶自發在微信拉人拼團,獲取流量;用戶自發在微信分享9.9元包郵的引流款商品,把更多在意價格的用戶吸引過來。

王女士說,這就像過去大家都知道大商場的東西好,但動物園還會存在。「動物園勝在產品設計和更新換代上,有一些人就是願意花低價買時尚新潮的衣服,他們不會要求花30塊錢買件衣服穿5年,而是兩三個月之後,又有新款式可以穿了。」

在製造業,品控其實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好的毛巾和差的毛巾的區別,有可能就在於好的毛巾在出貨之前就把殘次品攔截在了工廠里。而整體良品率越來越好的中國製造,也給拼多多這樣的平台帶來了客觀上的生長空間——即便沒有品控的產品,完全不能用的也比過去少了很多。

在意或者在網上吐槽的那部分人走掉了,願意為低價損失一部分品質的用戶留下來了,還有一部分人則是看中了機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平衡——在拼多多買到一次不好的東西,可以再買一次,甚至買 5 次都比去其它電商便宜。

至此,被淘寶和京東消費升級戰略淘汰出來的那些商家和買家,在拼多多里碰了頭。

(小張、小影、老於均為化名)


獨創的社交電商模式讓拼多多成為中國電商界的一匹黑馬,但入駐零門檻、商品價格低帶來的假貨問題和罰款引發的商家的集體訴訟,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拼多多的商業模式。

拼多多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從朋友圈的拼團轉發、線下街頭廣告到如今的綜藝冠名,甚至包括商家的集體訴訟。

這是一家做C2B拼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台,成立於2015年。彼時,阿里巴巴和京東已經登陸美股,雙方共同佔據著電商市場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在兩大巨頭的擠壓下,電商領域的創業公司生存舉步維艱,奢侈品電商、垂直電商、生鮮電商,無一例外均走向沉寂。

然而,拼多多靠新型的電商模式迅速崛起:用戶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軟體發動親友一起拼團,能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優質的商品。業內也將其看作是一種新的社交電商理念。

憑藉著社交電商的定位,靠用戶發展用戶的方式,拼多多的用戶數已經突破1億,平台上聚集的商家有幾十萬家,月交易額突破30億元。業界評價它為電商行業的一匹黑馬。

拼多多的交易額屢屢刷新紀錄。在同行眼中,拼多多是個創新者,也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然而,伴隨著高速增長,用戶以及商家對拼多多的投訴也與日俱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拼多多投訴量躍居行業第一,高達13.12%。買到假貨的用戶和被重罰的商家對拼多多的不滿仍在發酵,不少商家甚至抱團訴訟。

如今,這個新型電商平台似乎腹背受敵,面臨著C端和B端的雙重壓力,這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拼多多的商業模式。

低門檻的雙刃劍

6月23日,拼多多上海總部迎來一批客人,良品鋪子、王府井百貨、羅萊家紡等公司的電商負責人,冒雨前來向拼多多學習取經。

接待他們的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今年37歲的黃崢,曾在谷歌工作過,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在創辦拼多多之前,他先後創辦過手機電商、電商代運營和遊戲公司。笑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黃崢,希望把拼多多打造成一個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結合體,將遊戲的思維運用到電商上。

這也是拼多多獲得外界關注的核心。不同於其他電商公司,拼多多在電商紅海中找到一片藍海,創立社交電商的新概念,用C2B拼團的模式,靠「拼著買更便宜」的策略,吸引用戶,解決流量難題。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觀察,在電商格局已經穩定的背景下,拼多多能奪得一定的市場份額,最重要的就是基於社交,用較低的價格吸引用戶組團購買,讓用戶發展用戶,解決流量難題。

模式的獨特讓拼多多吸引來資本的關注。2016年7月,拼多多獲得B輪1.1億美元融資。作為拼多多的投資方,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震告訴AI財經社,投資拼多多主要是因為它通過社交關係,裂變出巨大消費流量,在讓利於用戶的同時,減少商家的營銷投入。

在用戶端,拼多多靠拼團低價買的方式,讓老用戶主動幫它帶來新用戶。在商家端,拼多多對看中拼多多社交流量的商家們,也大開方便之門,用較低的門檻吸引中小商家的入駐。

多位商家告訴AI財經社,之所以選擇在拼多多上開店,一是看中流量優勢,第二是入駐門檻非常低,相當於零門檻。即便是沒有貨源優勢,沒有大規模資金優勢的個人也可以開店。

這與其他電商平台截然不同。據一位在多個電商平台經營服裝類產品的商家介紹,只要交一兩千元保證金,就可以在拼多多上開店,而其他平台的門檻要高得多。以京東舉例說,第一步就要交3萬元的保證金和1.2萬元的服務費。

拼多多上企業開的店的保證金大多是1000元,個人開的店為2000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鮮和美容類需要交1萬元的保證金。

多位商家透露,在拼多多開店之前,他們並沒有貨源優勢,有的選擇從其他電商平台上採購,有的是從線下批發市場採購。而在他們看來,拼多多是能夠實現創業夢的跳板。

拼多多後來之所以受到非議,核心原因也是出於此。它的商業模式無法迴避這樣一個內在邏輯:用戶希望能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優質商品;一些商家沒有供應鏈優勢,連基本的貨源優勢都沒有,為保證在低價的基礎上還能賺錢,只能降低產品和服務質量,這又損害用戶體驗。

截至目前,一部分用戶對拼多多的不滿主要在於商品質量差、商家發貨慢、售後服務差等方面。以水果舉例說,多位用戶反映,收到的水果已經爛掉,但是這些商家和平台卻拒不擔責。還有的用戶收到的手機無法開機,或者收到的衣服不對稱,退貨後一直不退款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拼多多的百度貼吧已經成為部分用戶的投訴集中地。

在曹磊看來,拼多多的核心是用商品便宜來吸引用戶拼團購買,因此入駐的商家只有保證售賣的產品價格低,才有優勢。然而,售價低,商家的利潤更低,為賺錢一些商家不得不以次充好,降低服務質量,最終投訴不斷。

一名賣水果的商家坦言:「拼多多上不少是價格戰,我去年8月入駐的,賣的是獼猴桃,由於價格高,結果一單都沒成交。」多位商家表示,拼多多的最大賣點是便宜,只有商品價格便宜,才能吸引用戶,因此貨源優勢就顯得特別重要。

拼多多用「拼著買更便宜」吸引來用戶,流量大又吸引來商家,但最終又因一些產品和部分商家服務質量差造成投訴不斷,形成惡性循環。

「罰款」的邏輯

一部分中小商家們因相中拼多多的流量高門檻低而選擇加入,最終卻因利益受損出局。

徐濤,80後,河南人,曾在浙江溫州工作11年,在耳濡目染下,他做起服裝生意。2016年8月,從別人口中得知拼多多流量大後,他想這是一個機會。在拼多多上註冊一家名為申尼帝爾旗艦店的店鋪賣男裝,從2016年8月到11月,店鋪運營一直很正常,雙11更是將交易額拉升至22萬元,但噩夢在11月23日突然來臨,讓徐濤措手不及。

這天,徐濤發現,被拼多多扣了1000元,20多萬的交易款也被凍結,無法提現,一下子懵了。

他的第一反應是趕緊找拼多多工作人員,對方說因為回復率低,必須罰款。他以為是雙11的原因,沒多想就認罰了,但後來幾天被扣金額越來越大。11月28日,扣3606元,29日上升至1.29萬元,30日扣1.07萬元,截至12月20日不到一個月共扣5.76萬元。

一位商家提供的罰款明細

看著被扣的金額越來越大,徐濤急了,開始找真正的原因,發現是因為拼多多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所售商品推薦到首頁,交易量暴增造成的。徐濤說:「48小時沒有發貨一單罰3元,填上單號沒有物流跟蹤記錄一單罰15元,申請缺貨一單罰5元。」

對於被扣的錢,一些商家不喜歡用拼多多的「扣」字,更喜歡用「罰」。而賣的越多,罰的越多,給出的理由普遍是延遲發貨、虛假髮貨、缺貨,這讓中小商家們頗為無奈。

做茶葉生意的苗女士今年6月初才開通拼多多商鋪,已經感受到罰款的威力。「我做的不到半個月,罰的比賺的多。就算天天有生意,賺的錢也不夠罰。」

據苗女士介紹,店鋪只要有10%的訂單在24小時內沒有發出或者沒有物流信息,拼多多就會罰當天全部訂單,並按照虛假髮貨來處罰,兩天就罰她5000元,還凍結5萬元貨款。苗女士想不通的是,快遞當天就發出,監控都有,拼多多怎麼能因為快遞公司的原因,做出這麼大力度的處罰。

據AI財經社了解,一些商家因物流原因被罰成千上萬的都是小數,更有甚者被罰幾十萬。商家楊先生今年4月從朋友手中接下拼多多上一家賣男裝的店鋪,最終卻被罰30多萬元。

楊先生頗為後悔,他原本以為拼多多的流量能變成真金白銀,卻不想幾乎讓他傾家蕩產。「我報名參加活動時,拼多多一直沒給上,時間久,我以為不會上,結果卻悶聲不響地推上首頁。這之後訂單量大,我們當地的快遞公司配送量有限,一些貨延遲,罰款就來。」

在高峰期時,楊先生和幾個同事們一天發1萬單貨,從早忙到晚,但由於物流信息沒有跟上,這一天被拼多多以虛假髮貨為由罰10萬元。「我又不是假貨,只是物流更新遲,怎麼能這麼罰款?」

徐濤想不明白為何沒日沒夜地苦幹四個月,卻換來一身債。而為要回5.76萬元罰款,他已經奔走近7個月,仍然杳無音信。而戶外用品賣家周先生,被罰30萬元後,最近一個月在找拼多多協商,但也無果。

罰款只是開始,對於商家們而言,最致命的是凍結貨款,這相當於掐斷現金流,讓他們沒有喘息的空間。

貨款被凍結後,徐濤為發貨,當時想盡各種辦法,刷爆信用卡,把親戚朋友都借一遍,湊14萬元,還找高利貸借7萬元,然而投入的都被凍結。

「對於我們這種中小賣家來說,資金被凍結,就相當於被掐中命門。」苗女士說。

楊先生說,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現金流要流轉順暢,如果貨款被凍結,就相當於斷資金鏈,「拼多多這是把一些商家往死路上逼。」當初他被凍結的貨款高達140萬元,為解凍,頗費一番周折。「說的是15天,可我花整整兩個多月,才提現出來。」

由於處罰力度大,一度讓商家認為,拼多多是以此盈利,但拼多多表示,這是部分商家散布的謠言,拼多多每筆賬都經得起審計,所扣的都是違約金,在剔除虛假訂單後,全部賠付給用戶。

不過,對於怎麼辨別哪些是虛假髮貨,哪些是刷單行為,拼多多並沒有做過多解釋,他們強調,拼多多的判定規則與其他平台一致。

不管給出的理由是虛假髮貨、物流延遲還是售假,拼多多是希望通過整頓將能力不足的商家淘汰出局,讓商家們「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希望通過此舉讓沒有相對應服務能力的商家,再也不敢來拼多多平台經營,影響用戶體驗。

但問題是,目前多數知名品牌已經入駐天貓和京東等渠道,拼多多怎樣才能吸引來優質又願意低價售賣的商家呢?更何況,目前已經有多家電商公司如卷皮、蘑菇街等開始採用拼多多的拼團模式。在此背景下,拼多多如何才能保證對用戶和商家的長久吸引力。

這個曾讓人眼前一亮的商業模式,如今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百多塊錢的LV

事實上,正是因為假貨難清,拼多多才選擇用「重典治亂」,加大對違規商家的清理力度。

張震直言,在商家和用戶利益之間進行選擇時,拼多多毫無疑問站在用戶利益的立場上,當部分商家出現假偽劣商品的情況時,拼多多不會手軟。

自去年開始,信奉「不打假無未來」的拼多多,就將打假上升到戰略層面,黃崢本人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在打假上。此外,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700人的團隊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

截至目前,拼多多的多個部門涉及打假業務,如商家管理、風控、平台治理等,並且這些部門仍在不斷地招兵買馬,原有的一層樓已經沒有工位,如今準備再開一層。拼多多內部認為,在假貨治理上,拼多多付出比京東、天貓高出10倍以上的精力。

商家製作的拼多多商品交易流程圖

在外界看來,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打假,並且配備的人力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已經足以說明拼多多商品質量問題的嚴重性,但拼多多對此並不認同。

拼多多相關人士向AI財經社解釋稱,這些員工大部分是用在抽檢上,抽檢的產品涉及全平台和所有店鋪,是一個大工程。目前拼多多已與第三方知識產權和檢測機構達成合作,會派出打假人員通過神秘買家購買、抽檢、品牌方檢驗等流程,進行打假。

拼多多解釋說,去年以來,公司就在嚴厲打擊售假、刷單套券、虛假髮貨、延遲發貨等違規行為,這麼做是為不讓不法商家得逞,不讓合法經營的商家吃虧,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利益受損商家也有一種說法是,罰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拼多多回應稱,平台型電商盈利可以通過交易傭金、通道費、廣告推廣等各種模式。因為拼多多是社交電商,流量成本比較低,若未來收取推廣費,這個費用也遠低於其他類型電商,對中小型商家來說仍然非常划算。

投資人張震的說法是,拼多多現在已經基本上實現了盈虧平衡,而且現金流早已為正,「我們沒有對公司提出盈利預期的要求。」

另外,在售假認定上,拼多多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接到用戶投訴聯繫相關品牌方進行鑒定,二是品牌方直接提供證據認定。在虛假髮貨上,拼多多的判定邏輯與其他電商平台相似。

而拼多多一旦認定商家存在售假、延遲發貨、虛假髮貨等行為,會根據《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及平台協議,對違規商家進行處理,扣除相應的違約金,所扣的違約金將全部返還給消費者。

其中,由於拼多多認定商家存在違規行為需要時間,這期間一些商家可能已經將交易款提現,因此在扣違約金的過程中,還出現過餘額不夠扣的情況。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平台不僅不會侵佔一分違約金,如果商家的餘額不足,我們平台還會額外貼錢補給消費者。」

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清退的店鋪有千餘家。7月10日,AI財經社發現,仍有不少售價在一兩百元的LV、香奈兒、愛馬仕等奢侈品品牌的產品在售賣,涉及包、口紅、香水等多個品類。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的清理卻招來商家的不滿,「你們的保證金有退出來嗎?」成為商家們之間問候的標準語。利益受損的商家們選擇通過微信、QQ、貼吧、微博等多個渠道發聲,亦有上百名商家已委託律師,準備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與拼多多的糾紛。

一個現實的案例是,2016年4月,拼多多上名為「味尚優」的商家,因不滿處罰,將拼多多告上法庭,希望要回25.36萬元的貨款,索賠6000元的經濟損失,最終以和解收尾。

如今,拼多多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張震希望,拼多多能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對商家利益進行最大限度的保障。徐濤已經等不及了,每天信用卡的催還款信息已讓他身心俱疲,他只想馬上起訴拼多多,「不想再等了,也等不起了。」

最近,與拼多多相關的兩件事極為醒目:自稱不缺流量的拼多多在百度上買了不少廣告位;在7月9日播出的《極限挑戰》中,拼多多成為特約贊助商。

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 文 | 陳芳 編輯 | 祝同


辣雞平台,這要能把京東或者阿里按在地上摩擦就證明我們這屆消費者真的不行。
以騷擾用戶為樂的平台,買過一次微信基本就沒停過。如下圖,你能想像拼多多的廣告是這樣的嗎?告訴你訂單取消了,點進去嬉皮笑臉告訴你根據你拍的這款東西給你推薦了其他幾款。

不過我媽一個從來不網購的人居然第一次網購用的是拼多多,一是便宜。二是微信直接買,方便。
反正拼多多只是搭一個平台,只要有夠多的商家入駐就好了。在商家圈,拼多多還有一個外號叫罰多多。罰款條目諸多,你必須拿出比京東天貓還要好的服務,賣的還要比京東和天貓還要低。
至於拼多多欺騙消費者很多答主也說了,這樣一個上欺消費者,下壓商家,中間還不斷廣告的平台能盈利只能說明中國人太多了。


10月26日更新:
處理結果:返還原價款+200元損害賠償(相互諒解的結果,快遞小哥不易)

收到爛棗以後和商家交涉,對方的態度令我非常不滿。
當時想了幾條解決途徑:
1.找當地工商局舉報(異地,太麻煩)
2.向法院起訴(數額太小,法院可能不受理)
3.如果平台處理不及時,發微博,向中國消費者投訴網投訴

當時比較忙,第一第二條途徑基本放棄。在平台未及時處理後,我選擇了微博曝光和向中國消費者投訴網投訴。

所以發了微博,很快,拼多多客戶專員與我取得了聯繫,專員說平台已經受理,他們先進行核實,幾天後說已經核實過了,我可以不再理會商家的處理方案,他們平台將介入,問我能不能刪微博,我說等後續處理情況,如果滿意就刪。就在那幾天,商家居然駁回了我的退款方案,好吧,和商家沒得談了。

過了幾天,平台退還了我的購物價款,但是,這個時候,我已經堅定了要按《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二款進行處理。所以,我又向中國消費者投訴網進行了投訴。投訴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應,向網站工作人員進行了核實。

好吧,「你找到了要幹什麼」,我投訴了近半個月,沒有任何回應,你問我找到了要幹什麼,這位工作人員,你要不要這麼強勢?投訴網,手動再見!

很長一段時間,這事就石沉大海了。昨天,商家(其實是快遞方面)晚上11點30多給我發了兩條說明情況和道歉的簡訊,今天上午又給我打了三個電話(有事沒接),發簡訊告訴對方現在不方便接聽,中午再打過來。

中午接到了電話,從對方的所述內容(難以核實),我大致還原一下事件原委:我購買蘋果的是一家公司,發爛棗的是另外一家公司,兩家公司送到快遞公司的貨離得很近,快遞員因為工作失誤,貼錯了200多張快遞單,所以包括我在內的200多買蘋果的顧客收到了200多箱爛棗。最後好像是快遞賠的,經常接快遞,快遞小哥的不容易也可以理解,所以,我沒有再要求1000的損害賠償,雙方互諒賠償200,前提是我刪掉與快遞、商家相關的微博。在收到對方的賠償金後,我刪掉了微博。

基於誠信原則,這篇回答里之前與商家、快遞公司相關的截圖,我將進行刪除。

但是!關於拼多多APP交互的吐槽,我不刪!(求你們不要匿名洗白了)拼多多交互真的體驗很差,我也做過交互,如果我給顧客這樣的體驗,估計會被老闆罵死。

PS,拼多多上除了一些水果比較坑以外,其他的物品(我用過的,可以說是物美價廉,拼多多沒給我廣告費→_→)

另,附上《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二款的規定:
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維權不易,貴在堅持(要維權,注意保存證據)。

……………………………9月20日回答…………………………
不知道它怎麼盈利的,但知道它是怎麼挖坑的。

朋友推薦,近一個月開始用拼多多買東西,之前幾次的購物體驗還算不錯,因為不能評價,不知道其他的顧客售後體驗。整體好感度還可以,直到今天!

9月12號左右看到拼多多水果銷售(第一次網購水果)
我下單的時間是12號或13號(今天20號)當時價格13.9,現在漲了一塊。
好久都沒發貨,再仔細一看,媽個蛋,預售!

今天下午17:22收到貨,有一股怪味,摸著不像蘋果,而且包裝上寫著冬棗。朋友問我買的啥,我TM都不知道說啥好了。
然後,晚上把這玩意打開,媽蛋!

一堆爛棗!!!

我怒了,投訴,退款!我主張損害賠償,擦,沒這選項,只能退款!點擊僅退款13.9才有效,再點擊其他的,填寫信息全部消失!你們拼多多的交互是吃shit的嗎?

13.9!我呸!根據《食品安全法》,我有權要求賠償13.9的損失,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3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

好,沒這選項,那我就找拼多多客服投訴。就是疑似詐騙的這個號碼。

人工服務時間為早8:30——晚8:30,呵呵,挺有時間觀念!
行,那我給賣家打,呵呵,無人接聽!那就給賣家發消息吧。賣家更厲害,服務時間9:00——20:00

好了,拼多多,就是這樣了,沒有特點的APP,爛出翔的交互,不知道有沒有人的客服,權益能不能在這得到保障不敢說,但顧客在這個平台購物絕對是睜眼瞎(你不知道其他顧客的評價)。我會繼續跟進的,人生何處不折騰,多這一處也不嫌多。


參加了微信朋友的團。
20號發貨,27號才收到貨。
but,我買的是芒果!
其實吧,買了之後久沒有動靜就有一種不詳的預感,這些貪便宜的錢就當作智商稅吧。
收到貨以後我看到爛成一堆的紙箱子也沒什麼起伏的情緒,很淡定的打開。

青果是硬的就算了,為啥紅得都爛了還是硬的。
還有一些幾乎和硬幣一樣大。
也是服氣。

投訴沒反應退款沒可能。
最搞笑是它出現了這樣的畫面。

我知道交了智商稅。但不要這樣侮辱我好嗎?


之前店上的阿姨看到有1元買摺疊床,需要湊夠10人,然後在10人里抽一個獲得這個床,隔壁超市的,賣烤鴨的,一起湊夠了10人,全都認識,然後等開獎,我們10個人誰都沒中


等aPP下載數量使用人數足夠多了以後
就找人傻錢多想互聯網轉型的老闆合作
賣APP、引風投~
你一個石榴才幾塊錢?
這年頭微信公眾號一個有效活粉的成本都超過15塊了好嗎
APP一個有效下載有效用戶資料還不值十塊錢??


水果生鮮在網上買不是找不自在嗎?


其實我只是想看看怎麼盈利了,結果都是說坑。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在網上買水果,太奇葩。本人表示在拼多多上拼的日用品還不錯。10塊錢的東西我也不奢望有100塊錢的東西的價格,只要覺得合適,物超所值就行了。
我買了個煮蛋器和迷你風扇,目前用著還不錯。可能是低劣產品,但是我沒發現。
不是水軍。。。


我媽在app上47「團購」了一雙鞋,到貨後發現這質量也就值20塊最多,穿上去根本沒法走路,太難受,然後馬上選擇退貨併當天寄回原地址,填寫了物流信息(自己付的郵費),過了幾天查物流早就被簽收了,但是商家拒絕了退款!!說物流號寫錯了,寫錯個P,就是不給退,客服也聯繫不上,電話也不接,在忙,也無法評價。反正大家不要上當,好評都是刷出來的!


看到樓上幾個所謂app應用的開發運營的員工回答我也是醉了呵呵,一副「

1.水果壞了怎麼了?關我們什麼事?誰讓你貪便宜購買拼多多里的水果?有錢有本事就買我們自個兒平台的啊?!拼多多都是商家自己發貨的質量參差不齊,關我們什麼事?
2.我很可憐公司很少人我們很辛苦售後很難做我們已經儘力了沒有人手我們公司很慘的!」

我想說,你來這裡回答洗白我不需要看你的一大段字寫著自己有多辛苦,消費者只希望自己買的東西有售後可以追尋而已,你們呢?寫出來的字說哎喲售後我們會做好的,然後回復答案就說不好意思啊這個是商家的問題,我麻煩你看看你們?羞不羞愧?

洗白不成反而成為這個app的高端黑。


在拼多多買過紅棗,質量還不錯,買了好多次…舍友買的其他乾貨,質量跟某寶差不多。

水果就呵呵了,記得當時買的木瓜,物流才三天,收到的就是爛的,後來拒收了……

拒收是關鍵! 拒收是關鍵! 拒收是關鍵!

因為沒有確認收貨,所以投訴鏈接還在,申請售後還在,所以最後全額退款了

所以說,

拒收是關鍵! 拒收是關鍵! 拒收是關鍵!

和在某寶一樣,

千萬別急著確認收貨!

千萬別急著確認收貨!

千萬別急著確認收貨!


騙個人信息 和瀏覽量啊app 下載量的 實測 下單兩個星期沒反應 退款 可我app 也下了 個人信息也給了。所以我覺得她們no want face 頂上去讓更多人知道


市面上最大的假貨app


看到這家鮮好貨櫻桃各種誘惑,你們說這價位實在到底了吧,實在受不住組團買了3斤,這邊還沒興奮完

對,她們在說爛果很多,我馬上聯繫客服,取消訂單,沒發貨卻也一直沒人理。之後又申請退款,依舊沒人理,最後櫻桃還是到了。打開哪瞬間,各種凌亂。

確定能吃?小不說,味道酸不說,還各種發霉。這絕對實圖。我又一次聯人家說了會退錢,接著讓商家改進。退錢了事?無論如何,商家是不是應該出面呢?卸掉app,從此不上拼多多。


額。。。我剛提交了入駐,但是看了各種評論讓我感到很害怕。本人是做紅酒類目的,良心的說進口的紅酒一箱56元送各種禮品包郵,老子保證你賠到死,像我這種追求質量的也干不過那些無良商家,算了還是踏踏實實做我的實體批發零售吧。


把原本應該花在市場推廣的費用,用在產品補貼上了。但很可能吸引過來的都是愛佔便宜的用戶,很難持續和提升用戶消費。


同學 這是一道送分題


看圖說話:
我從來沒有用戶體驗如此差的APP和如此「靠譜」的商家。。。

明明寫的是大青芒,我沒有看見大青芒,看見的軟啪啪的中台農忙。
明明寫的是壞果陪償,可惜了商家的眼睛長頭頂上看不見壞壞果啊!
還不能退,28.8買的,補償您3元,成本呢從不曉得那顆樹上摘下來的爛果。勉強算2元吧,運費5元,總支出3+2+5=10,收入:28.8,凈賺18.8/單!

平台怎麼分這筆錢我不知道,但是APP對自己的商家沒有管理機制,對用戶沒有保障機制。
看了幾位APP內部人的回答,一味的把責任推到商家那裡,說壞果可以賠償,跟平台沒有關係。但是您們是否想過,這樣商家如此在你們平台泛濫,從本質上說,就是平台的不作為。而且推拖責任會讓人反感。

比如去市場買肉,一個攤位的肉不好,兩個攤位的肉不好,三個也不好,那麼下次就不會有人去這個市場了,寧可走遠一些去買。
何況現在購買的方式可不用走的,直接動動手指頭就可以。用戶從粉轉黑很快,珍惜好您們平台的用戶吧。
不過我已經卸載並取消關注了,今後看見「拼多多」這三字,我都會避而遠之。

不求天上掉餡餅,只求貨真價實!一分錢一分貨。


第一次看到是在微信 別人說少了一個人 然後我就加入了 買了19.9的石榴 等了幾天終於發貨了 然後眼看著要到了 又去差快遞 突然發現訂單沒有了 沒有了
整個人一臉蒙逼 就去百度了一下這個 結果好多都說是騙子軟體 來知乎搜了也是差評滿滿 心想完了 等了這麼多天被坑了
回去特意下載了軟體 發現又出現了 然後終於收到了貨

打開來是這樣的

發現一個超大的竟然壞了 聯繫賣家 態度很好的說給我退3塊錢 想說好吧 人家態度很好 而且起碼我收到了貨

切開了一個小的石榴 超級紅 我的天我原來誤會這個軟體了 很良心有木有 雖然很少 圖上就是一個的量
但是接著又打開別的發現

是我太天真

最後把所有的弄出來了終於湊夠了一瓶

等那3塊錢退完 從此再也不用了


推薦閱讀:

TAG:電子商務 | 盈利模式 | 財務分析 |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