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王》百老匯音樂劇經典在哪?

因為自身經歷對《獅子王》有極為特殊的感情。只要跟這部動畫片相關的電影、3D復排、飯制動畫、遊戲我都會關注。後來終於有機會在紐約看了百老匯《獅子王》音樂劇,真的覺得演出非常精彩。即使拋開先入為主的個人感情,也真心覺得是一場最精彩的音樂劇演出。
然而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獅子王》在很多國人音樂劇粉絲口中很少提到,知乎搜索幾乎沒有涉獵此劇的話題,而《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等劇顯然提及量高的多的多。而紐約一直把《獅子王》作為地標式的作品,大有百老匯音樂劇之王的感覺,這種待遇應該連《歌劇魅影》、《悲慘世界》都比不上。票價常年居高不下,除了極少量的一年一度百老匯買一贈一外,基本從不打折,訂晚一點連好座位都搶不到。這種現象是為什麼?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這部音樂劇是不是有這麼好?好在哪兒?為什麼感覺國內沒什麼人提及?


謝邀!

題主你問對人了,因為該劇2006年來上海演出時,我是上海大劇院指定的劇本翻譯和字幕編輯及操作,同時也參與前期路演的各項資料準備,甚至還擔任了路演中的「PPT操作員」 :),所以對於這部戲的了解,還是有些深入的。

就我的理解來說,the Lion King(以下成為TLK)作為百老匯音樂劇經典之作之一的原因,主要有:

  1. 迪士尼的經典動畫IP原型深入人心。當年動畫版TLK無論在內容、畫質以及配套的音樂方面,都是一次極其成功的常識。就說技術方面:我還記得當我看到影片開篇時一群鳥兒飛過湖泊上空,在湖泊里現出倒影時,渾身起了層雞皮疙瘩,因為這畫質當時看來簡直就是和實景影片並無二致!根本就不是動畫好嗎?!
  2. 該劇其實也不是「百分之百原創」,其「原著」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只是把線索設定改的更「普世」了一些,而不是如莎翁寫的那麼陰暗晦澀。
  3. 然後該劇的改編過程里,Julie Taymor的創意發揮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去年10月底她來滬,有幸現場聆聽她講述了她在造型藝術領域的研習史,才明白了她是從東南亞和非洲的原始文娛形式中,獲得了諸多靈感,所以才有了如此令人拍案叫絕的角色造型設計。當年現場演出時,讓我相當震撼的,是那段stampede的呈現:其實她用的只是很簡單的一種手法(這裡不劇透了,沒看過的知友還是盡量找機會自己感受一下),就把牛群狂奔那種震天撼地的氣勢給表現出來了,令人折服。
  4. 該劇的作曲作詞,都是大拿。主要作曲Elton John,著名的英國流行音樂怪才兼常青樹,作品風格幾乎涉及歐美流行音樂1960~1980年代的各個品類,真的是從地下室到皇宮,都有合適的歌曲可以對應場景。這部劇中,他的Circle of Life和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更是膾炙人口。

    作詞則是大名鼎鼎的Tim Rice...什麼?你不知道他?那我問你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這首歌知道不?就是他寫的歌詞。此外,他從1960年代末起,就和英國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Andrew Lloyd Webber合作,他寫詞,韋伯作曲,合作推出了五六部相當成功的音樂劇作品,裡面不少歌曲,包括前面提到的一首,是歐美流行歌曲榜單上的常客,和韋伯分手後,他開拓了合作對象領域,和ABBA樂隊前成員以及Elton John等陸續合作,創作出了Chess(棋王)、TLK、Aida(阿依達)等數部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他的歌詞文筆優美但是好不華麗無趣,很多時候短短數語,就把人物內心刻畫得淋漓盡致,大家可以看一下他和韋伯合作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里,描述耶穌在赴死之前,內心激烈鬥爭的那首Gethsemane的歌詞:Jesus Christ Superstar。這首歌在國內視頻網站上有,但是畫質都很渣,不知道為什麼,所以大家有興趣的自己搜索吧。

    除了Elton John以外,該劇的作曲,還有一位叫Lebo M,這哥們就傳奇了:他是南非黑人,出生在貧民窟,富有音樂天賦,12歲即出版發行了自己的專輯,但是他對南非種族隔離和貪污腐敗的現象十分不滿,而且受曼德拉事迹的啟發,開始參加反政府運動,成為「小公知」一枚,遂事發,被南非政府驅逐出境。好在他的音樂天賦使得他獲得了在美國學習音樂的獎學金,於是他遠涉重洋,在華盛頓的艾靈頓公爵音樂學校學習,很快他把非洲原始風格和歐美流行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印記,獨樹一幟。可惜當時美國流行樂壇也還是白人搖滾樂的天下,所以他的才華並沒有很快被發現,離開學校後,一度只能到麥當勞打工謀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的作品被電影配樂大師Hans Zimmer聽到,覺得頗有新意,遂設法找到他,開始了斷斷續續的合作。所以當迪士尼找到Zimmer,說要做TLK的音樂,希望有非洲氣息的時候,Lebo M就脫穎而出了。所以劇中所有的非洲風格的音樂,都是他的創作。1999年,闊別故鄉二十年的他,終於重新踏上南非的土地,並在南非設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專門資助低收入貧困家庭的孩子的音樂學習。

這些,就是構成TLK這部音樂劇成為經典之作之一的主要因素。

但是,必須指出,TLK還並沒有達到題主說的「而紐約一直把《獅子王》作為地標式的作品,大有百老匯音樂劇之王的感覺,這種待遇應該連《歌劇魅影》、《悲慘世界》都比不上」的程度。從百老彙整體來說,真正代表音樂劇桂冠的作品,目前在百老匯,依然是《劇院魅影》、《悲慘世界》、《邪惡女巫》、以及最近火爆的,從現在起半年多的票都搶購一空的《漢密爾頓》。TLK在全世界各地的定位,都是Family Show,所以票子的確不好買,因為Family一來就不是一張票子,也比較少有人會購票獨自看TLK的,但是獨自看POTO、LM、Wicked等經典劇目的,則大有人在。而且TLK的票子也沒有緊張到像Wicked和Hamilton這樣的地步,就在剛才,我去http://www.thelionking.com官網購票網頁,三月份(也就沒幾天了)依然顯示「Great Seats Available」呢,點進去3月29日晚場還有比較好位子的票子出售呢...而且從行業來說,迪士尼的戲劇製作,在百老匯還是「學生意」水準,最近的《阿拉丁》火了一把,但是也還是剛剛起步,和那些經典巨作相比,差距還有不少。

至於國內音樂劇愛好者對TLK的熱情不高,一是因為TLK的「IP原型」是動畫片,容易讓大家以為是「小兒科」,加上定位在Family Show,在上海演出時也是拖家帶口來的居多,反而真正對音樂劇有興趣的人,就不會很積極主動地去購票看戲了。現在中文版開票了,票價不低,地方又遠,時段也比較離譜——平日場晚場7點開演,從市中心下班直接過去都很趕,也沒時間吃飯——所以很難說這部戲在中國市場上的表現會如何。


看到了就來答一下吧www
其實第一個答案已經說的很全面了。首先這個音樂劇是適合全家一起欣賞的主題,大家都了如指掌,不用去查資料了解故事背景。你提到的悲慘世界或者歌劇魅影顯然對小朋友的吸引力少。其次他的舞美做的是非常贊的,我沒有看過國內的表演,就紐約的表演來說,他的服裝道具很好的還原了動物的形態,也不妨礙演員的演出,我在沒有看之前是沒想到他的服裝會這樣設計。音樂我就不誇自己的老闆了,他是這個音樂劇的music producer。現在百老匯最火的也不是獅子王,是摩門經。15年上座率102%,他是能真正賣出去站票的劇。歌劇魅影我記得是86%左右的上座率,獅子王大概是95%左右。現在也有電子抽票,28刀一張,有機會還是建議看一場現場,效果非常不錯的。


剛剛過去的聖誕節在百老匯看的。
它的成功,我想,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代的背景,這是從哈姆雷特一路走來的故事,並且成為了最為傑出的音樂電影,正是迎合了從嬰兒潮到Y世代的意識形態,這麼深厚的背景和市場潛力,恰似一個王族子弟的誕生,恰巧,他還非常優秀且努力。
第二,氛圍與節奏的把握,所有的場景都是精心布置,什麼時候要什麼效果,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清楚。並且,從一開始,演員就鼓勵觀眾互動,在後面作情緒渲染,效果非常突出。
第三,管理。每一個環節都有充分的準備,入場,發放節目單,通知節目須知,播報節目開始時間,全都有條不紊,並且能使觀眾自發配合,非常了不起。
以上。


06年有幸在上海看了,毫無疑問是那幾年我在上海看過的最棒的演出之一!本來是原版動畫粉絲的我一開始對音樂劇形式的改編是不那麼看好的,但當熟悉的音樂響起,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突然從觀眾席身後列隊緩緩進場。斑馬、猴子、長頸鹿,觸手可及又栩栩如生,效果簡直燃爆!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去紐約二刷!!


上個月倫敦剛看完《劇院魅影》和《悲慘世界》,回上海就去看了《獅子王》中文版。

說實話感覺還不錯,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結合的很好。《獅子王》的經典在於置景和唱腔,其實可也說整個音樂劇的經典都在這裡。《生生不息》開場後感覺整個人都被帶到原始叢林之中了,木法沙之死又把觀眾(至少是我)帶入到了悲傷的情緒中。不過好在情緒掌握的非常好,不讓人感覺悲傷很長時間又回到了相對歡樂的氣氛中了。

總的來說我是音樂劇剛剛被掃盲的人,有些唱法還是英語、法語或者義大利語聽起來舒服,也許很多唱腔要改為京劇樣式才聽起來更舒適。不過這三次的經理讓我覺得音樂劇真是一個令人讚歎的藝術品。


推薦閱讀:

倫敦西區音樂劇和百老匯音樂劇有什麼不同之處?

TAG:音樂劇 | 百老匯 | 獅子王動畫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