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夏洛特煩惱》在豆瓣上輿論的反轉?

前幾天看豆瓣上夏洛特煩惱的主頁還是一窩蜂的讚揚,個別批評的影評還很靠後,為什麼這幾天像下圖這樣的低分影評竟然登頂『?質疑評高分者是水軍的他們是不是也有水軍的嫌疑?

另:我也認為夏洛的確是一個扶不起的loser,但是電影以夏洛為主角並不是贊同他的三觀啊。至於物化女性之類的看法,我更是無法苟同。


王小波:奸近殺

《廊橋遺夢》上演之前,有幾位編輯朋友要我去看,看完給他們寫點小文章。現在電影都演過去了,我還沒去看。這倒不是故作清高,主要是因為圍繞著《廊橋遺夢》有種爭論,使我覺得很煩,結果連片子都懶得看了。有些人說,這部小說在宣揚婚外戀,應該批判。還有人說,這部小說恰恰是否定婚外戀的,所以不該批判。於是,《廊橋遺夢》就和「婚外戀」焊在一起了。我要是看了這部電影,也要對婚外戀作一評判,這是我所討厭的事情。對於《廊橋遺夢》,我有如下基本判斷:第一,這是編出來的故事,不是真的。第二,就算是真的,也是美國人的事,和我們沒有關係。有些同志會說,不管和我們有沒有關係,反正這電影我們看了,就要有個道德評判。這就叫我想起了近二十年前的事:當時巴黎歌劇院來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觀眾說:這個茶花女是個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瑪格麗特和阿芒,兩個湊起來,正好是一對賣淫嫖娼人員!要是小仲馬在世,聽了這種評價,一定要氣瘋。法國的歌唱家知道了這種評論,也會說:我們到這裡演出,真是幹了件傻事。演一場歌劇是很累的,唱來唱去,底下看見了什麼?賣淫嫖娼人員!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幾年。我總覺得中國的觀眾應該有點長進——誰知還是沒有長進。


小時候,我有一位小夥伴,見了大公雞踩蛋,就揀起石頭狂追不已,我問他幹什麼,他說要制止雞耍流氓。當然,雞不結婚,搞的全是婚外戀,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事,有傷風化;但雞畢竟是雞,它們的行為不足以損害我們——我就是這樣勸我的小夥伴。他有另一套說法:雖然它們是雞,但畢竟是在耍流氓。這位朋友長著鳥形的臉,鼻涕經常流過河,有點缺心眼——當然,不能因為人家缺心眼,就說他講的話一定不對。不知為什麼,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總是很高,也許這純屬巧合。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在聰明人的範圍之內,道德上的敏感度是高些好,還是低些好。


在道德方面,全然沒有靈敏度肯定是不行的,這我也承認。但高到我這位朋友的程度也不行:這會鬧到雞犬不寧。他看到男女接吻就要扔石頭,而且扔不準,不知道會打到誰,因此在電影院里成為一種公害。他把石頭往銀幕上扔,對看電影的人很有點威脅。人家知道他有這種毛病,放電影時不讓他進;但是石頭還會從牆外飛來。你衝出去抓住他,他就發出一陣傻笑。這個例子說明,太古板的人沒法欣賞文藝作品,他能幹的事只是擾亂別人……

我既不贊成婚外戀,也不贊成賣淫嫖娼,但對這種事情的關切程度總該有個限度,不要鬧得和七十年代初抓階級鬥爭那樣的瘋狂。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反婚外戀、反通姦,還反對一切男女關係,不管它正當不正當。這是很好的文化傳統,但有時也搞得過於瘋狂,宋明理學就是例子。理學盛行時,科學不研究、藝術不發展,一門心思都在端正男女關係上,肯定沒什麼好結果。中國傳統的士人,除了有點文化之外,品行和偏僻小山村裡二十歲守寡的尖刻老太婆也差不多。我從清朝筆記小說中看到一則紀事,比《廊橋遺夢》短,但也頗有意思。這故事是說,有一位才子,在自己的後花園裡散步,走到籬笆邊,看到一對螞蚱在交尾。要是我碰上這種事,連看都不看,因為我小時候見得太多了。但才子很少走出書房,就停下來饒有興緻地觀看。忽然從草叢裡跳出一個花里胡哨的癩蛤蟆,一口把兩個螞蚱都吃了,才子大驚失色,如夢方醒……這故事到這裡就完了。有意思的是作者就此事發了一通感慨,大家可以猜猜他感慨了些什麼……


坦白地說,我看書看到這裡,掩卷沉思,想要猜出作者要感慨些啥。我在這方面比較魯鈍,什麼都沒猜出來。但是從《廊橋遺夢》里看到了婚外戀的同志、覺得它應該批判的同志比我要能,多半會猜到:螞蚱在搞婚外戀,死了活該。這就和謎底相當接近了。作者的感慨是:「奸近殺」啊。由此可以重新解釋這個故事:這兩隻螞蚱在籬笆底下偷情,是兩個墮落分子。而那隻黃里透綠,肥碩無比的癩蛤蟆,卻是個道德上的義士,看到這樁姦情,就跳過來給他們一點懲誡——把他們吃了。寓意是好的,但有點太過離奇:癩蛤蟆吃螞蚱,都扯到男女關係上去,未免有點牽強。我總懷疑那隻蛤蟆真有這麼高尚。它頂多會想:今天真得蜜,一嘴就吃到了兩個螞蚱!至於看到人家交尾,就義憤填膺,撲過去給以懲誡——它不會這麼沒氣量。這是因為,螞蚱不交尾,就沒有小螞蚱;沒有小螞蚱,癩蛤蟆就會餓死。


郭:誰說的,相聲必須要教育人,誰說的,教育意義,聽這段相聲要學會什麼,聽那段就得攔驚馬去,不可能的事兒啊,中國京劇院唱一三岔口,看完了受什麼教育了,受什麼教育了,中國雜技團,耍狗熊的,你看完了受什麼教育了,十五個人騎一自行車,你受教育,他違反交規你知道么
張:你這抬杠
郭:非得讓相聲教育人,非得每段都有教育意義,我不服知道么,讓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聲吧,饒了他吧,他也沒害任何人,我覺得很好了已經,不用這麼苛求
--------------------郭德綱《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


假定這部片子有教育意義,我看完這片子只有一種感覺就是珍惜眼前人,那些看出教人吃軟飯歧視女性的思維巨人們你們辛苦了


怎麼看個《鼴鼠的故事》還就學會盜墓了?
那可別看了,肯定看啥都學不了好。


豆瓣的某些大V和三炮已經忘了自己最開始是為什麼看電影的了。


票買完了,我看完了,我笑了,我覺得值。我就覺得好。
你票買完了,看完了笑完了,覺得不值,你就覺得不好。
他票買完了,看完了沒笑,覺得很爛,他就覺得很爛。
要是票買完了,看完了,笑了,覺得不錯,然後為了逼格說人家三觀不正,這是當婊子立牌坊。
要是在家裡看完槍版再去網上大肆宣揚不過如此,這就是明擺著不要碧蓮了。
總之,你可以覺得不好,但是不要因為我覺得好就嘗試擺出各種理由來說服我。
這麼大個人了,連個電影好壞的主見都沒有,一群人跑網上來問什麼什麼電影好不好,這特么不是吃飽了撐的?


已將最新內容更新在最後,謝謝大家的支持和批評。
---------------------------------------昏割線-------------------------------------------
先說觀點:不要把作品的內容當做傾向來批判。

電視台有句話叫:「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放在電影里也可以通用,即片中內容不代表導演編劇的傾向。這個看起來很難理解,但是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這個電影到底是不是夏洛一個渣男直男癌的YY呢?確實是。說實話夏洛確實渣,馬冬梅對他一往情深,但是他毫不在乎,一心想要得到校花秋雅,自私自利好面子,空想成功不實踐,這貨要是我的哥們早跟他絕交了。 但是導演是想表達臭渣男只要悔悟就可以重新得到女人的諒解和愛情嗎?
不見得。

我覺得解讀這部電影的關鍵在於夏洛的一句台詞:「我從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這句台詞很好地解釋了夏洛的行為,從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出,現實中夏洛個馬冬梅結婚後一直抱有一個成功成名的夢想,途徑是做歌手,依據是那幾個閃回,他穿著內褲彈吉他,給吃飯的人彈琴掙人家區區的十塊錢,在退出歌壇的閃回中明確地提到了「等我三年後成功了的時候,給你買一車的向日葵」,這些說明他確實有一個所謂「遠大的夢想」,但是讓人心寒的是他從未真正實踐過,而卻依附於馬冬梅而不自知。而且馬冬梅對他的感情是單向的,可以說在做夢之前夏洛應該對馬冬梅沒什麼太多的感情,馬冬梅更像是一個粉絲,還是做老媽子的那種,一心愛著自己的夏洛,為他當牛做馬,夏洛卻從不領情。

面對生活的窘迫他選擇的不是迎頭面對而是逃避,其實在他出現在秋雅婚禮上的時候,「重活一次」的思想就佔據了他的頭腦,在女神婚禮上對她求愛,這簡直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但是在夏洛看來,重新得到女神就是對生活挫敗的一種宣言,一種象徵,好像得到女神人生就能重新來過,走向他想要的功名生活,所以他才會那麼義無反顧,「雖千萬人吾往矣」,何況女神的丈夫還是一頭豬。

可惜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以為自己想要的是成功的事業和女神的愛情,但是導演和編劇並不這麼覺得(看,這個時候才有了作者傾向),所以他們給了他一個夢,讓他真正地醒悟過來,看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看到這兒我覺得導演的目的已經呼之欲出了,他並不想告訴你臭屌絲怎麼樣在不付出的情況下重新回去繼續吃愛人的老本,導演的表達方式更加深入,覺得三觀不正的各位可以繼續往下看。

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很多,回到夢中的夏洛很快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而且他得到了新的人生來重新來過,所以他在夢中的第一個表現就是無所顧忌,打老師燒教室換座位追女神,只要是他想要的他就不顧一切地去爭取,自己的母親早早去世,所以就要留住她的健康讓她戒煙(而且確實他媽比他活的久),而至於馬冬梅,這是他不想要的,所以他就一腳踹開,總而言之,他這次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擇手段。

這確確實實是他渣的一面,而且更渣的是,為了達到事業的成功,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抄襲他人的作品,用朴樹許巍周杰倫來給自己鋪設金光大道(說明夏洛一定不上知乎),打壓潛在的威懾(可憐的杰倫),也最終成了歌壇一霸,他做到了。
可是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嗎?
得到了啊,愛情和事業嘛。
但是這是他想要的嗎?

這時候導演的傾向才凸顯出來了呢。 坑蒙拐騙得來的事業和女神,並沒有持續太久,暴打杰倫成了他生命的轉折點,因為馬上要到2015了,他沒的可抄了,這對他來說絕對是個嚴重的危機,因此他才會如此焦慮,他才會怯怯地問秋雅還會不會愛他,才會拿屯兒來給劉德華湊數,換句話說,出來混的,終於要還了。

而這時候報應也來了,老婆和情敵出軌,老媽對自己不管不顧還搭上自己的助理,馬冬梅和大春,早已經過上了自己貧寒但是幸福的小日子,這時候的夏洛,真是除了錢以外什麼都沒有。

所以那些說夏洛什麼都沒付出的可以閉嘴了,他其實已經體驗到了自己的失敗,而這個失敗和他的事業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終於發現了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才華,也沒有真正能吸引女神的能力,大家愛的都是他的錢而已,而錢還是騙來的,真正對他好的,只有冬梅和大春,而也只有這兩個人會衷心地欣賞他,大春喜歡《雙截棍》,冬梅只愛《一次就好》,夏洛的價值只有面對這兩個人尤其是冬梅的時候也會顯現出來,可以說,直到這時候,夏洛才真正幡然醒悟,他最對不起的,也是他最應該為之付出的,是那個他瞧不上的馬冬梅啊。

而這是他經歷了一生的歡喜和痛苦甚至是死亡之後才得出的結論,不是電影呈現的兩個小時,對於他來說,這個經歷是真正刻骨銘心的,是深入骨髓的痛,所以他在醒來後對馬冬梅表現出來的依戀,也就有了依據了。

回到最初的問題,片中夏洛種種渣的表現,都不是導演的態度,兩個導演的態度實際上都是堅決反對這種渣的,在片尾,夏洛終於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此之前,他一直是個loser,在此之後,他才可以說Goodbye Mr.loser,片尾他對馬冬梅的依戀,恰恰表明了導演的意見:只有先真正對待了身邊人,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他日後的行為的改變也就可以預見無需贅述,而電影中也恰恰是這麼表現的。

這麼看來,這個電影不是三觀不正,簡直是太正了,珍惜眼前人啊。

以下學習內容(裝逼用的)只供學有餘力的同學參考:

下面我要介紹兩個概念,來更好地解讀這部電影。
一個是「隱含作者」,在一部作品中主要涉及作者、隱含作者、作品、抒情主人公、隱含讀者和讀者幾個部分,而隱含作者,是作品中暗示的作者傾向,而非表面上表達出來的內容,在這部電影中,主創們隱含了自己對夏洛的不認同,而僅僅表現出夏洛的行為,不做評價,用劇情走向告訴讀者他們真實的意圖,所以會有觀眾覺得主創三觀不正,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夏洛的行為並主觀地認為就是主創的想法,所以大家才會給這個片子打低分,實際上這是不公平的。
第二個概念叫「期待視野」,什麼意思呢,大家在看電影讀書看話劇甚至是讀笑話之前都會有一個預期,會帶著預期看電影,比如有人就想好好笑一場,所以看完電影會很開心也不會想太多,但是有時候主創會故意違反觀眾的預期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就比如八神給了大春一巴掌讓他滾,大春怒不可遏地站起來說:「滾就滾!」就是違反人們預期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片子里這樣的地方太多了,包括結尾,大家都覺得夏洛要去好好工作了,但是電影就是不拍,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當然也對一些觀眾造成了誤解,以後不許這樣了啊。

插一句,看電影的時候特別感觸的一點是,跟夏洛關係不太好的張揚、秋雅、孟特嬌都跟著夏洛混,甚至情敵袁華都低三下四地投奔了夏洛,可和夏洛最好的兩個人大春和冬梅卻寧願不依賴他自己過清苦的日子,唏噓不已啊。

----------------------------------------昏割線-------------------------------------------------
感謝評論里各位朋友的指正,在這裡更新一下
首先悔悟的時間我覺得是在他得艾滋死後才算真正悔悟,片中找過馬冬梅之後的後悔只是他對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所致,他還是那個自私自利的夏洛,除了對事業、秋雅和母親的失望以外沒什麼根本性地改變,所以才能說出"你把冬梅還給我「這種話來,他的潛意識裡冬梅還是他的,所以他才能說」還「這種沒良心的話,直到臨死之前,冬梅為他唱了一曲《一次就好》,臨終的他才留下懺悔的淚水,直到這裡,我認為他才有了根本性地悔悟,畢竟人之將死,然而在當時的他看來。一切都晚了,而這也是他醒來(可以看作是復活)之後如此激動的原因。

至於結尾的問題,結尾的「巨嬰說」我記得是在這部電影剛火的時候出現的一些聲音,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在我看來夏洛的表現確有寄生之嫌,但我更願意理解成為是夏洛對馬冬梅失而復得的激動感情所致。有個問題我們要注意以下,我們看電影時只經歷了一百多分鐘,但是對於夏洛來說這是1997-2015一共18年的經歷,在這18年間他經歷得太多得到的太多也失去了太多,曾經人生登頂也曾墜入深淵,所以事業的成功和女神的愛情在他失落之後就不再那樣重要了,而在夢裡沒有得到的馬冬梅才成了夢醒後最重要的東西,有個細節大家曾提到過,就是夏洛向馬冬梅奔跑的樣子很像老《西遊》電視劇中唐僧救出五指山下的悟空時悟空奔向師父的樣子,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冬梅對他的重要性了。

而馬冬梅的態度也在短短几個鏡頭裡發生著變化,在警車裡時的不耐煩,在警局中的諒解,在做飯時的不習慣,打麻將時的習以為常,電影院中的害羞,大街上散步時發自內心的微笑,都能從側面說明了夏洛對馬冬梅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而至於有沒有去工作,本來就是導演和編劇留給我們的開放性話題,不過你看看,以前只懂得躺在床上退化、穿著內褲彈琴、要老婆伺候生活的夏洛,至少開始跪搓衣板(笑)、讓老婆有了時間打麻將、跟著老婆跑三輪(雖然還是扒在老婆身上)、懂得買菜時要主動提籃子,那麼重新振作起來,是不是至少有了希望呢?

所以說嘛,男人,還得受點刺激,才能回心轉意啊。


本來很早之前就看過了這部電影,當時是看了有個愛你的人不容易的mv之後,覺得很打動我,心血來潮拉著男朋友一起去的。可能因為先看的是mv吧,所以理解的和大部分人不是很一樣。在我的理解里,夏洛他從始至終,哪怕在夢裡,他最愛的人也是馬冬梅的。只是他之前的人生過的失敗,他在夢裡希望自己能完全換一種生活方式,所以這時候他放棄了馬冬梅,而選擇了秋雅。
「你以為一切只是沒選好,得到的和想要的對不上號,你以為一切可以重來,換個人當主角,愛情就會天荒地老。」
他夢裡並不是不愛馬冬梅的,從一開始做夢,他就是愛冬梅的,上圖,

這是夏洛做夢後看的第一個人,第一眼。
還有一張,他替冬梅挨打的

這兩張圖,是我看mv的時候被打動的地方,也是後來我堅信夏洛他是愛馬冬梅的。至於在夢裡為何卻選擇了秋雅是因為三個原因:
1、這是他的夢,他從一開始現實生活是失意的,他覺得事事不如意,他覺得是自己當初的選擇都做錯了,所以他要把選擇都重新做,甚至包括選擇馬冬梅。雖然將失敗歸結於選錯了人的確loser,但這想法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很多人都會有這種心態啊。
2、我覺得可能性就比較小,就是說夏洛其實心裡覺得自己對不起馬冬梅。他不願意夢裡再去連累馬冬梅。好多人可能會質疑說夏洛發達了不也沒去找馬冬梅么,其實不是的。馬冬梅離開之後,他找過馬冬梅,而且不止一次。就是他得知馬冬梅為了保護他所做的事之後,他回家拿著當初冬梅送信的標槍說,冬梅啊,你到底去哪了呢?說明他一定是找過的,只是沒有找到。
3、 從夏洛的種種回憶里表明,他和馬冬梅其實是很恩愛的一對小夫妻,只是夏洛是個loser,所以兩個人產生了爭吵,而且是劇烈的(可以參見夏洛的夢裡那對小夫妻)。而且馬冬梅剛剛在婚宴上讓他下不來台,所以,在夢裡,夏洛其實是與馬冬梅在賭著氣的。就像我和男票吵架了也會在沒和好的時候後悔和他在一起一樣。
綜上吧反正,我認為夏洛他一直愛著馬冬梅,他從心裡也認同馬冬梅愛他對他好。他從始至終夢境里否定的都不是馬冬梅也不是他們的愛情,他在氣自己,他在否定自己。
至於三觀的問題上,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對的,他在夢裡做的的確是投機取巧的事,但是也沒有什麼好結局,這不是正常的么,壞人做了壞事,他最後被綠了,失去了真愛,的艾滋病死了,這三觀還不正么?至於在現實生活里,他幡然醒悟讓馬冬梅過上了可以打牌,兩個人攜手並進的好日子。這三觀不正么?屌絲做了個高富帥的春秋大夢,然後就成了壞人,就不配被原諒,我覺得這種三觀也不咋滴。
最後最後,反正我笑了,也哭了,看個喜劇電影還得政治正確,多累啊…


《夏洛特煩惱》的三觀沒有問題

他本質上講述的是面對總是給你下絆子的生活,應該學會去接受適應,而非一直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懊惱。
這個道理很多年前《武林外傳》里的佟掌柜也講過,只是現在又換了夏洛的嘴再說一次

面對愛情,要明白一名願意一心一意陪伴你的愛人有多麼來之不易,一份真摯的愛情有多麼值得去守護,而不是一直去懷念心中曾經的白衣飄飄
這個道理,當年《大話西遊》里的至尊寶也講過,現在用夏洛的經歷從新闡述一次


可能會寫系列評論出來,這次的回答只是構思的一小部分,但是也很可能會棄坑2333

引子:如何看待「三觀不正」和「全片抄襲」?

首先,對於《夏洛特煩惱》「三觀不正」、「人設極歪」的說法,我趙日天表示服了。

依此等高見,天下莽莽,它《水滸傳》咋就偏寫108「好漢」落草為寇、水泊梁山?它《西遊記》為嘛偏寫猴子猴孫、妖魔鬼怪?它《紅樓夢》怎的偏造出那麼一個林黛玉、賈寶玉?它《三國演義》又咋把曹操、劉備刻畫成那副樣子?……如此一來,中國傳統四大名著竟都是些三觀不正、人設極歪的壞書、偽書、爛書、反書(呦呵,還真是反書,「反動書籍」嘛)。難道天下女人都是她潘金蓮嗎?難道潘金蓮非要去勾引他武松嗎?難道西門慶非要是個暴發戶加地頭蛇嗎?難道有點土豪氣的都是他西門慶嗎?這類人想必是被《夏》劇給刺痛了什麼神經,而且刺得不偏不倚,正中命門。他們的表情很可能就是袁華仰天長嘯「不——不————」的樣子,配上《一剪梅》的BGM,那種嗚呼哀哉勁兒,活脫脫就是為這些人準備的。對此,我們完全可以借用夏洛在夢中說的那句話:「在我夢裡我還能讓你把我給欺負了?」並改造一下:「在我編排和演出的戲劇里,我還能讓你來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其次,對於「炸裂!居然全篇抄襲《教父》導演的舊作」一文,我葉良辰則表示跪趴下了。這個之前我也在那個問題里吐過槽,但是沒有正式回答。

如此露骨的標題黨——「炸裂」、「居然」、「全片抄襲」、「《教父》導演」、「的舊作」——筆筆經營、字字珠璣、弦外有聲、玩味無窮,生怕你不夠想歪,此其一;科波拉「大導演」之「舊作」,但「質量不高、觀眾亦少」,經開心麻花「全片抄襲」後「火了」大半個中國,「《教父》大導演」不愧為《教父》「大」導演,果然才華蓋世,澤被後人,此其二;作為「影評人」,其影評的專業分析、對比論證等等,就是「有圖有真相」的「截圖」示之——不多「說」、自己「看」——此種「論證」手腕是否「too young too simply」,此其三;最好玩的一點是,《夏》劇作為一部諷刺「抄襲」的戲劇,卻反被人指出「抄襲」,到底誰抄襲啊,到底誰諷刺啊,此其四;然而,撇開所有這些不談,在時間節點和社會語境之下,「或許你因為《夏洛特煩惱》開懷大笑,或許你對《夏洛特煩惱》的三觀極其憤怒」,但是,這種內容之爭都沒有必要了,因為「但很少有人提到的是,《夏洛特煩惱》全片基本上都在抄襲一部叫《時光倒轉未嫁時》的電影」——這種議題轉換的誘導意圖(從內容爭議轉換到抄襲爭議)難道不是太明顯了嗎?此其五。


綜合上述種種,我只想說,想以一句「抄襲」省卻評價和思考的煩惱,這實在是便宜得很。咱們一碼事歸一碼事,一個議題歸一個議題。作為「影評人」,可以去寫「《夏》劇與《佩姬蘇要出嫁》的比較分析」或「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電影文化對當代中國影視創作的折射效應」等等,甚至可以把「中國網路文學發展對影視創作環境的影響」列為考察對象,哪個都對得起其本行。唯獨「全片抄襲」的結論下得既輕率又武斷,搞不好就是一幫人被毀了,這算負責任的態度?開心麻花們可以考慮以媒體來作戲,雖然,媒體也早已經在《夏》劇中留下了自己的剪影,但畢竟可以「專題化」一些。

無論如何,撕逼已經開啟,從10月14日觀影,到今天,也是時候扒一扒《夏》劇的麵皮了,等全劇扒清、扒明白之時,抄襲不抄襲、女權不女權、三觀不三觀的,隨各自的便。

第一章 開場十三分鐘——醜聞即真理/真相(truth)


1.真理具有醜聞的品格

根據弗洛伊德的看法,無意識/潛意識具有「醜聞」的品格,而無意識/潛意識歸根結底是主體存在的真理/真相,由此代換一下位置,我們便得到了「醜聞即真理」——或「真理具有醜聞的品格」——這一公式。

這公式很危險,因為它顛覆了那種有關「人性好惡,因而天性喜歡負面東西」的主流觀點,根據這種觀點,「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是人性醜惡與天性浮躁的表現,是不理性的愚昧證明。但現在看來,這恰恰是人們「求真」意志和「求生」意識的最理智的表現——哪怕表象平和,我們在潛意識中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因而總是敏感地去捕捉各種醜聞/真相/裂隙/缺口,尋找那看似整一的軀體上被莫名之物刺穿的一個大洞。


因此,處在全球最高生活水平的上帝的選民們,卻是全球最大的末世片、恐怖片、災難片、驚悚片的市場生產源泉,這就一點也不奇怪了——因為正是他們最不相信「這是真的」,正是他們在尋找自己腦門上那個看似不存在的洞(簡稱「腦洞」)。


所以出現了兩種對應辦法:

1.竭力宣稱真相和真理就是「醜聞/裂隙/缺口不存在」,但根據「人性」的偉大自然力量,這種真理即便不受人反對,也很難受人待見;


2.竭力提供「假的」醜聞或「不著邊際」的醜聞,就是「花邊」醜聞,以使醜聞「花邊」化、「娛樂」化,從而以消耗大家過剩精力的方式,達到「天然無公害」的效果。我當然要指出,這種「無公害」只是針對「最壞」的結果而言的,它只是一種「最不壞」的方式——借用丘吉爾的說法——但對於自認為「最好」的第一種方式的擁躉而言,他們之間免不了要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撕逼。然而,隨意了,這與我們的主題似乎沒什麼關係。

回到「真理具有醜聞的品格」上來,如果這句話成立,那麼,哥白尼就是托勒密的醜聞,開普勒就是哥白尼的醜聞,牛頓就是伽利略的醜聞,愛因斯坦就是牛頓的醜聞,同時,馬克思就是西方經濟學的醜聞,而弗洛伊德就是笛卡爾的醜聞——醜聞總是意味著某種「羞辱」和「被羞辱」——因此,夏洛是夏洛世界的醜聞,而馬冬梅則是夏洛的奇恥大辱。

馬冬梅在羞辱和醜聞的意義上,成為夏洛及夏洛世界的全部真理與真相之所在。馬冬梅就是夏洛世界的潛意識、錯誤、謬誤、缺口、裂痕與裂隙之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冬梅就是夏洛世界的「癥狀」,她的存在表徵了拉康意義上的「實在界」,並必然要刺穿一切象徵的和想像的假面。

2.移情

影片的開場採用了小倒敘的手法,這個手法不是沒意義的,如果設劇情的邏輯鏈條是t0→t1,那麼,倒敘,就是把夏洛在t1時刻對整個t0→t1歷時過程的回溯性想像,放在了影片的敘事結構之前,以此誘導觀眾在觀影時刻對後續劇情的預期——說白了,就是一個誤導和欺騙觀眾眼睛的伎倆。


這個倒敘,將夏洛的事後感想置於影片的觀影之前的手法,無與倫比地起到了諷刺和揭穿的作用,就是說,揭穿了夏洛的全部虛偽和自欺欺人,亦揭穿了全部場景的荒唐與可笑。這是一個一戳就破的自我掩飾的謊言,亦是一個被撕毀殆盡的群體想像的場景,而那把在開場動畫上定格的、奪去了所有人驚恐矚目的砍刀的冷光刀面,則是該場景和該謊言的無情裂口與原質之物,散發出致死之誘惑與背德的僭越快感。


這個倒敘的巨大諷刺讓開場十三分鐘成為經典,亦是一個歷史性的恥辱柱,將夏洛及夏洛的世界在一開頭就釘死在這個恥辱柱上。這是一個證言和證據,是罪行的表白與紀實,是一個永遠不會抹去的黑點。


夏洛的謊言表現在哪裡?

「有的人吧,缺鐵。有的人吧,缺鈣。而我最缺的,是面子。」

今天我把本來就不多的面子,也徹底丟光了。」

這個女人是我媳婦兒,她叫馬冬梅。奔跑的哥們兒是我,我叫夏洛。」

「今天本該非常瀟洒的我,就這麼被我媳婦兒,削傻了。」

在這短短几句話中,夏洛建構了自己的結構關係,並歸咎於這樣的結構關係:1.「我」——夏洛;2.「面子」——理想之我,或自我理想的幻象;3.「他」——我媳婦兒,馬冬梅。那個相對於「我」的絕對「他在/異在」之物,在夏洛的回溯性敘事之中,竟然只是我的媳婦,他者,馬冬梅這個異在。誰缺席了?誰被忽略了?那個「面子」的皈依之物,理想自我或自我理想的幻象的歸附之物,夏洛的朋友圈世界,以及這個世界對夏洛的羞辱性凝視,竟被忽略了。

夏洛不認為「面子」是異己之在,相反,認為「面子」是「我」的同一戰線,是我的「想得」、「可得」與「應得」之物,是「我」本身。夏洛「本該」得到的這種「自我」,被馬冬梅這個他者奪走了、干擾了、阻礙了。說得極端一點,就好比在作敵我分析的時候,夏洛把敵人當成了朋友,把朋友當成了敵人,把對敵人投射的愛的幻影之不得,不是看成敵對性、異己性之必然,而是看成馬冬梅百般阻撓與使壞的結果。愛恨反轉,對「面子」之愛頃刻間轉換成對馬冬梅之恨,既然「自我」被馬冬梅奪走,那麼也就理應向馬冬梅奪回。這是一個典型的「胳膊肘往外拐」的邏輯。就像一個人受了侮辱,不是向那個侮辱他的人報復,而是向比他更低或與他同在之人撒氣一樣。我們管這種人叫「白眼狼」和「狗腿子」,也叫自帶乾糧的某某擁躉,或精神趙家人。

夏洛的謊言就在於他的選擇性忽略與移情與誤認。這種誤認註定了他的反抗自始至終是一種個體性的、跪在地上的反抗,因此,一個勢稱要「在她最重要的日子裡,靈光乍現,然後永遠消失,成為她生命中永遠觸碰不到的男神」的顛覆者,卻一出場就被他「企圖顛覆的秩序」非常輕易的接納、整合,並成為全場挑逗的笑料,這種展開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因為夏洛是夏洛世界的醜聞,但這個醜聞不是世界秩序的顛覆,而是企圖在秩序中佔有一席之地卻不得的這麼一個醜聞。他的存在是世界秩序的失敗——一個被世界排擠出去而未能同化的存在,但卻以「被排擠」的形式整合為世界秩序的一環,就像一個犯罪之人以「反面教材」的方式整合為法治秩序的一環一樣,夏洛被朋友圈的世界秩序排除,同時以「排除」的形式在這一秩序中在場。頃刻間,夏洛的朋友圈由「同質化」的「單一世界」變成了「異質化」的「多樣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把夏洛當鏡子,來照出自己的合法性存在,因此,每個人都可以以夏洛為鏡像,來想像性的彌補自己在世界秩序中的匱乏與欠缺,以維繫自己神話性圓滿的存在。缺少夏洛的朋友圈世界將會少卻很多歡聲與笑語、自誇與自負。沒有夏洛的參與,他們自己甚至都會關係緊張到分崩離析的地步。

至此,夏洛的面子,是被他媳婦「削」沒的嗎?非也,夏洛的面子,就是夏洛的「沒有面子」,唯其「沒有面子」,他才能在朋友圈世界中象徵性的佔有一個「面子」的空位,即象徵著「沒有面子」的失敗者的存在,這個存在以其特殊的否定性的形式被整合到肯定性的世界中去。夏洛不是「沒有」,他「有」,他「擁有」或「佔有」的,就是「沒有」的空位——即「無」的空位。世界因夏洛佔有了這個空位,而精彩、圓滿,直到被馬冬梅一刀砍得粉碎。


我們還是看一看「畫面形象」吧:

【黃字不是我想打廣告。。塗掉太難看了,下面的字幕都被廣告擠的有點模糊】

我才不會告訴你,這裡有三個諷刺性的嵌入式小插曲呢。一個是秋雅(即新娘)趁亂被扯走了衣服,先是下意識捂胸,被張揚(那個齙牙)提醒「捂臉!」;二個是張揚自己跪在地上避險,同時趁亂抱著某女的黑絲長腿揩油;三個是「豬」(即新郎官)蹲在地上報警。
第三個插曲我們後面再表,這裡的重點是秋雅和張揚:

如果要說「諸神」降落過,那麼早在這個開篇,「諸神」就已經隕落了。所有的匱乏與欠缺都在混亂中曝光,所有的偽裝與堂皇都在動亂中敗露。「諸神」之完滿從一開始就是「神話」,「都是騙人的」,所有人都一樣欠缺和匱乏,但卻完全佔據了不同的地位和際遇——這是為什麼呢?

捂臉之所以比捂胸重要,因為這場婚姻建立在男方的錢和女方的臉上。對於秋雅而言,胸可以露,臉不可以毀。

然而,如果你以為秋雅「本性」如此,那就錯了,相反,本性是捂胸,只是被張揚大喝捂臉之後,才哭泣著捂臉。

這正是詭異的地方,「捂臉」竟是通過一個他者——張揚——的嘴而發出的律令。而這個張揚深諳此道,即便跪在地上,也不忘順手摸女人的大腿。

張揚沒有「才能」嗎?非也,「下跪」是一個諷刺,它暴露了張揚之欠缺與「無能」。然而在危急中還能清醒的「捂臉」和「抱腿」則更是一個諷刺,它顯示了張揚之「有才」。大春之所以愚蠢,就在於他沒有張揚的才能。

最後附上我的另一條回答,這個寫得比較通俗易懂
如何評價電影《夏洛特煩惱》? - 沐新風的回答

PS:我的編輯格式裡面,有的不是引用的內容我也給加了引用符號,這點還望諒解,要不然全是理論的東西堆在一起可能大家沒什麼興趣看。。剛剛登陸知乎,今天才體驗了第一次被刪23333


這是每個電影的必然遭遇。
物極必反,現在影評夸人黑人都是一不小心就過了,隨即立刻口碑反轉,瞬間爆炸直接升天。
即便是單純造福觀眾的喜劇,哪怕演員賣力觀眾開心,也不能倖免。
圖個樂而已嘛,大笑起來的荷爾蒙分泌和板著臉挑毛病的糾結症哪個更長壽啊?
九十九個人看笑了,剩下一個非得托著下巴跳出來裝神弄鬼。
我尊重個性,但不尊重弱智。


泰坦尼克主角搞別人老婆
肖申克主角越獄
阿凡達主角當人類叛徒
星際穿越主角丟下兒女不管
教父主角是黑社會老大
蝙蝠俠主角破壞城市越法行事
無間道主角殺警察
殺手萊昂主角玩蘿莉
辛德勒名單主角只救了那麼點人
盜夢空間主角侵犯他人夢境
搏擊俱樂部主角宣揚暴力
大話西遊搞三角戀殺結拜兄弟玩嫂子
美國往事主角乾脆全部是黑社會


這些電影三觀正不正?


一個自私,虛榮,懶惰,不懂得珍惜的老男人,在情人的婚禮上,穿越回學生時代,經過一系列的跌宕起伏的劇情,老男人穿了回到現實,當所有人(包括我在內)都以為,這個又老又丑的男人會吸取教訓,學會擔當,變得勤奮,懂得珍惜的時候,編劇告訴我們。。。並沒有。

於是部分觀眾,特別是部分女同胞,失控了。

他們表示無法接受一個渣男,經過一系列波折,好像依然。。。還是個渣男。。。

如果您也深受這部影片「三觀貌似不正」的困擾,那麼不妨聽我講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風流才子,家裡有十八房妻妾,但是這群女子雖如花似玉,卻行為粗鄙,嗜賭成性。

風流才子萬般無奈,嘆息「人道我享盡其人福,可孤單寂寞誰能懂?」

正巧與好友郊遊之際,才子偶遇太師家一位丫鬟,一見傾心,於是大才子不惜賣身太師府,以求真愛。

經過一系列跌宕起伏經歷,艱苦卓絕的奮鬥,才子終於與丫鬟喜結連理。

正當所有觀眾(包括我)都期待著風流才子能得償所願,與清麗脫俗的佳人長相私守的時候。

編劇告訴我們。。。並沒有。。。

「麻將,牌九,執骰子,四色牌你總會一樣吧?」——秋香

秋香的這句話,是全片的最後一個笑點,當時看到這個結局,我拍著大腿,哈哈大笑,哈哈哈哈,真他喵的毀三觀!

雖然「三觀盡毀」,但是細細想來,若不是反轉,還有什麼情節能夠當得起一部笑點幾乎癲狂的喜劇,的結局呢?

回憶一下,起初我們觀看星爺電影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點不適應?
——哇,這個人怎麼亂開玩笑。。。
然後漸漸的,便在他略顯癲狂的表演中,釋然了呢?

結局反轉,出人意料,本來就是無厘頭喜劇以及漫畫的常用的方式,只不過大陸觀眾,看慣了大陸喜劇,皆大歡喜的結局,對於這種反轉手法,還不太適應,以至於誰都知道周星馳最後這一筆是開玩笑的,卻偏偏對郝建(抱歉,沈騰跟郝建傻傻分不清楚)認真。。。

——一直以來,由於大陸式喜劇的三觀過於周正,以至於,一個結局沒有偉大光榮大團結,三觀稍微普通的喜劇。便顯得三觀不正。

當時在影院,當電影在夏洛(抱歉,我一直覺得那人就是郝建)的考拉式擁抱中落下帷幕的時候,我也先是一陣錯愕,然後釋然,進而會心一笑 。。。郝建,真特么有野心。

——你想要看皮諾曹與白雪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偏不~

其實無論是唐伯虎,還是夏洛的故事,結局都能算作開放性的,唐伯虎娶了麻將牌九樣樣精通的秋香之後,到底是悔不當初,繼續尋求外遇,還是錯愕之後,欣然接受現實呢?
喜劇還是悲劇,還不是觀眾自己說的算。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電影的結局,夏洛是否繼續賴在家裡,不願工作?是不是繼續垂涎秋雅?冬梅是不是繼續不幸的生活?
喜劇還是悲劇,還不是你說的算。
糾結那些作甚?


至於另一種理論就完全站不住腳了。
因為夏洛有婦之夫,還覬覦秋雅,所以三觀不正。
因為夏洛盜用別人歌曲,獲得成功,所以三觀不正。
因為因為夏洛,強吻女高中生,所以三觀不正。
等等等等。

說這些話的人,似乎分不清歌頌與諷刺。
而且作者已經明確告訴了觀眾,一切的一切都是白日做夢。

他們在台上冒著傻氣,扮著渣男,我們在台下前仰後合,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比他們都聰明,都正直。——小丑的喜悅與悲哀。

夏洛的一系列行為確實三觀不正!
但是作為一部把「歪三觀」拿出來,供大家嘲笑的作品,很明顯的諷刺手法,三觀不正之說,何來?

你要是非得說
「這種電影會教壞別人」

那麼我只能勸您
「小孩子,不要看爆漫」

荊軻,刺秦王。
我去。。。好像跳戲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影片的主旨是要告訴大家珍惜眼前人,夏洛的夢前夢後的所作所為也只是為了搞笑罷了。說什麼loser,你怎麼就知道他以後沒有改變呢。影片不想去表現的細枝末節,卻被你抓著不放了。可能是因為打擊到了某些人的心裡,才會如此針對。你要知道夏洛是在夢裡,以這個為前提,就好說多了。他在夢裡的一切,本性還是善良的。他可以讓冬梅在小樹林里被陳凱欺負,他可以讓袁華一輩子抬不起頭,他可以讓王老師永遠是個貪財的人,而他卻沒有,他希望一切是好的,他希望王老師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希望當他唱出曾經的你時,王老師也能想起當初的夢,從此改過自新。他還希望,有一天大春能贏自己,媽媽能真的戒煙,秋雅最後還是能和袁華在一起。
最後,我想說,不管怎樣,一部清新明快,沒有約炮,沒有黃段子,沒有過於泛濫的性的喜劇,為什麼在給人歡樂之時,還要被一些自以為是的人批評。


看《貓和老鼠》你受什麼教育?

看《憨豆先生》你受教育了嗎?

看大鼻子情聖演的《你丫閉嘴》你得到什麼教育了?

看路易德菲耐斯的警察系列你學到什麼了?

《唐伯虎點秋香》正能量爆棚嗎?學泡妞?
《國產007》里取子彈的片段教育你啥了? 老漢推車?


估計《舉起手來》有教育意義,畢竟是抗日嘛.......


國產喜劇就是這樣被滿腹正能量的人搞完蛋了!


樓主截圖裡豆瓣這篇影評確實令人不敢恭維(就跟知乎上許多排第一的答案同理啊),但是大眾對《夏洛》的輿論評價出現反轉…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這題底下四處亂黑審美水平和豆瓣用戶的、糾纏於「三觀問題」列一大堆其他電影例子口誅筆伐的,這跟跟你們批判的人沒什麼區別,只不過是站上了另一個政治正確山頭而已啊。評價一部電影最不需要的就是情緒宣洩和浮於表面的道德了。

《夏洛》十一熱映時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5分,即便現在經過了「輿論的反轉」也依然還有8.0分。我實在是看不出這是個多大的反轉。《夏洛》是一部不錯的類型片,我在電影院里也笑的很開心,但它價值觀的缺失、劇情的俗套、結局的無力和笑點的缺乏普適性都非常明顯。它比起一部純粹的電影,更像是開心麻花話劇的劇場版,小品的痕迹太明顯了。說實話你們真覺得這部電影的高評分裡面沒有水分和一時衝動下的情感加成,真覺得它足以和豆瓣上其他8.5以上的經典並列?現在異議的出現不是對之前過度溢美的一種適當反應?

明明是很正常也不嚴重的現象,卻不對影片和言論本身進行分析,而選擇一看到就義憤填膺的跳出來大加鞭撻,這個題目下群情激昂的答案真令人失望。成為知乎用戶並不能在電影(以及其它領域上)給予鄙視別人的資格,現在看來是越發不能了。


看之前特意豆瓣掃了一眼,也看到了題主截的這張圖,有差評心想看完之後一起來吐槽吧(心理是有多扭曲==#),果然期望不大,失望不大,還有驚喜)一部電影是否精彩,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這於你生活經歷的共鳴之處有多少。

這是符合大眾心理並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話題。

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生活,誰不想成為生活的主角,精英卻永遠屬於小部分人。中年男人所謂成功的社會形象就是有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但大多數人都是極為普通的,我們不應該去責備那些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人,這是有很多條件決定的 ,畢竟「小富靠個人,大富靠天」。電影並沒有去塑造一個英雄,男主也就是普通人中的一枚。以至於到了最後也僅僅是意識到了要珍惜,實際上也無多大的作為或成為意淫中的大人物。電影也沒說這就是對對啊,不知道為啥這麼多人還要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和能力的高標準去批評。或許豆瓣上的更多人會覺得這樣更能標榜自己的水準。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遺憾,小人物本身也是生活的常態,只要他有一些甚至不曾絢麗的一段感動到你,讓你多一些溫柔,也比變著花樣忿忿不平好吧。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但是這個世界上有無緣無故的水軍!

啊!世人久不見蓮花,便覺得描了紅的假牡丹美!

可這牡丹也是別人先種下的,就算給它描了一層紅,改名字叫做葡萄,它也是別人的牡丹吶!


如何評價?也就覺得我國傻逼跟風人云亦云的人不少。


首先,三觀問題
電影都有三觀,因為創作者有三觀,虛無主義仍然是世界觀的一種
問題在於,創作者的三觀反映在電影上,會不會出問題
有人覺得說主角三觀正就是電影三觀正,或者說電影情節是懲惡揚善就是三觀正
有人說上面的人啊你們圖樣圖森破,電影是展現的不是灌輸的,難道主角和主情節代表電影本身的態度嗎?
好像很有道理不是嗎?
但是,電影人的三觀,在哪呢?
你不會真的以為電影人都死理性到不會把三觀反映到電影上吧?
教父的主角是黑頭子沒錯,但教父電影沒有三觀嗎?
其實電影的三觀,無非就是這種所謂的「呈現」中,能看出創作者的思路,而這個思路確實是有其世界觀映射的,三觀不正的創作者,寫出來的東西,即使是所謂的客觀呈現,也未必客觀,僅此而已

夏洛特煩惱的三觀有些小毛病,不至於歪,的暗示對於一些人的異化是肯定的(我不是指夢境中的臉譜化,那是夢的邏輯,前面也有人提到只反映夏洛自己內心的定位,我說的是現實中這些角色的構建)
又進一步說,你仍然覺得如果創作者本身仍然有更客觀的視角,只是為了說事兒方便而異化一些人,這情有可原,但至少這說明了其視野是不足的,注意我不是說這是錯的,但是確實是不足的,這也是我無法認同這部電影是佳作的原因,因為如果是佳作,就應該更客觀更真實,或者說用一種更全面的視角去審視問題,然後再把它反映到情節上(注意不是情節中的人或者情節的表達方式所體現出來的審視,創作對象的個人化視角只是創作對象而已,但創作本身卻需要更大的視角),而刻意異化一些角色比如所有人物的臉譜化才能把故事邏輯進行下去,這已經是一種「讓步」了,這就好比你跳高把橫杆降了一格,你的故事仍然能通過水準以上,但本身確實是不夠「優秀」的,又或者說,魂斗羅單命不換槍和無限命散彈通過,都是通過,但後者水平肯定是差的。不過還好,不是錯。

然後說說有些人說的不管是不是三觀問題只要笑了就好的問題,我其實主要想說的還是這個問題
有人覺得好笑有人覺得不好笑而已,我就覺得從沈騰馬麗上春晚到現在,我從來都抓不住他們的笑點,或許是他們的笑點太高級,但我作為一個和沈騰馬麗一樣的東北人,必須說我自己,注意是我自己,的感覺上,他們話劇式的表演,過於咋呼了,總是給人一種無論演什麼都像是在話劇舞台上化上妝端著架子「說台詞」背笑點的感覺,這讓我很齣戲,從他們郝建女上司,到現在的一念天堂,這種距離感一直存在,這種「帶著范兒」的表演方式出現在歡樂喜劇人上,可以看出來,和宋小寶他們從底層互動發展起來的人對中國傳統喜劇的認識,甚至就算對舞台本身的認識相比,他們都差的很遠


「Men-to-solution」其實夏洛本來就只是一部質量中上、演員表演出色的喜劇啊!並不是什麼完美巔峰之作。因為同期的中國電影,質量實在太次了!!所以大家才會竭力地推崇。
這樣的故事,並不鮮見,上一個,就是《大聖歸來》。


推薦閱讀:

看電影算得上是一種愛好甚至特長嗎?
雪國列車中的永動機是否違背能量守恆定律?
《南方公園》會不會有真人版?
《蒂凡尼的早餐》片名為什麼這麼起?跟早餐有什麼關係?
國內電影為什麼比國外差那麼多?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開心麻花 | 喜劇電影 | 夏洛特煩惱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