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蒸發了30萬億,錢到底去哪裡了?


商品沒賣出去之前,任何價格都只是估價。

你在地上隨便揀個石頭,標價一千萬,賣張三,你手上有了一千萬,張三手上有塊標價一千萬的石頭。

看起來好像是有兩千萬,實際上張三手上那石頭價格是虛擬的

當張三想把這石頭按一千萬賣掉,結果賣不出的時候,不代表市場上少了一千萬,只是張三少了一千萬而已。

股票同理

「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12月12日,中國金融市場又迎來「黑色星期一」,全場開啟雙12促銷模式:A股上證全場打9折,深證全場打8折,創業板優惠大酬賓全場7折大甩賣………… 面對頻頻暴跌,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問道: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裡?股市裡的錢難道真的蒸發了嗎?今天我們就來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一、股票的本質——商品


錢是人類製造的用來量化價值的商品。顧名思義,錢具備兩種功能:


1、量化價值:這裡只是衡量商品等價於多少數量的錢,而不需要實際存在一筆錢。


2、作為商品交易:利用錢的商品屬性進行交易,這裡必須是實際存在的錢。


但由於這兩個功能通常是關聯發生的,所以很多人會把它們混淆、捆綁,但其實這兩個概念是獨立的。


舉例:央視鑒寶欄目,專家鑒定這個古玩價值40萬,他並不需要現場拿40萬出來買下來。


問題核心:「值多少錢」和「有多少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價值,後者是描述資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錢」和『股市裡流動的資金』搞混了。有人以為股票值多少錢,股市裡就有同樣數量的錢,當股票價值縮水20%,他們會覺得有等價於20% 的錢也不見了。


所謂的股市裡的錢蒸發了,是指股票貶值等同於多少錢損失了,並不是真有一筆等價的錢蒸發」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為一種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沒有區別,這種商品的價值和市場對它的估值有關。


拿一個蘋果舉例,你有一個蘋果,今天蘋果賣3塊一個,明天降價賣2塊一個,你的蘋果還是蘋果,但是從價值上,你損失了1塊,這就是蒸發。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發,還是有人得利的,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這是針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中任何一件商品的價格變化,必然帶動影響了整個市場。


就好像豬肉掉價了,賣肉的虧了,但是消費者賺了。但是單獨談豬肉,它的價值是蒸發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個交易的過程,這沒有錯,但是這其實和股市蒸發增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股市的實質——虛擬資本


股票不存在生產的過程,只有交易的過程,賺錢的方法就是漲的時候持有,跌的時候交給別人持有。所以股市有著名的「搏傻理論」,股票賺錢就是比誰更傻,更傻的人會在跌的時候接盤,就會賠錢。


很多人理解,賺的錢就是別人賠的錢。這是錯誤的。股票真正賺的錢,是該股票的市場價值的變化,所以你能在升值的時候去持有,貶值的時候做空。


你賺多少和別人虧多少無關,只是股票的價值發生了變化。所以玩股票賺錢,關鍵是何時持有的問題。


最大的區別是股票沒有其他意義,股票僅有的意義就是他所代表的股權。在中國,這個股權只能在股市上體現他的市場價值,所以中國股票的唯一功能就是交易。不像蘋果還可以吃,還可以做糖。但是如果單從交易形式上,它們沒有區別。

拿房子來舉例。我十年前買了個房,當時只要10W,現在轉手可以賣80W,房產商建好後賣給我,整個過程它一直是我的房子,它漲了70W,這個過程沒人虧損,只是我在持有房子的過程中,它的價值發生了變化。


蒸發也是一個道理,在商品價值的屬性上,股票和房子沒有任何區別。


還是那句話,我們要做就是股票增值的時候持有,虧損的時候不持有而已。


股票是虛擬資本,它的總價格並不完全對應真實資本,所以如果從整個股市的宏觀角度來看,股市的市值是全部股票按照最近成交價進行的加權計算,所以所謂的蒸發其實是成交價的下跌造成的虛擬資本總值的下降。


假設股市裡只有一隻股票,單價為1元,總量為100股,全部都由A持有,B不持有股票,但是持有200元現金,全世界就他們倆人。那麼全部的資本額就是200元現金,和市價100元的股票。


B看好股票未來的發展,所以願意花120元購買這100股,A同意,成交後(不計算交易費用),A擁有120元現金,B擁有80元現金和市價為120元的股票。全部的資本變為200元現金和市價120元的股票。


僅僅是B對於股市的預期變化併購買,就造成了股市市值的增長,股市這20元的增加是虛擬資本的增加,也就是媒體常說的「泡沫」。之後由於該股票的發行公司表現不好,沒有分紅,B覺得自己判斷錯了,想要賣掉,最後100元和A成交,那麼最後A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和20元現金,B擁有180元的現金,整個市場還是200元現金,但是股票回到了100元,就是所謂的「蒸發了20元」。


相比最初,股票的價格沒有變,但是A和B的資本量發生了變化,所以股市的蒸發僅僅是虛擬資本的變化,實體資本變化是由於虛擬資本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現實資本轉移。這才是股市的實質。


三、一個有趣的例子


這是一個網友列舉的例子,也會讓我們明白其中的原委:

有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我們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並且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這段時間,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甲說:「好無聊」,乙說:「我也好無聊」,此時看故事的你們也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我們就稱之為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乙決定玩一個遊戲。於是,真正的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過了一個小時,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被稱作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和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到底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也就是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進銀行而獲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價格飛漲的燒餅,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當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比如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出現


也可能是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股票出現。

或者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遊戲的商品——不同發行商出現。


亦或是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也許是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遊戲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也就是燒餅買的最少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當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的某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如此?在ROE高企,資產在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最終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應當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看到別人的忽悠要理性對待。面對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的情況時,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謝邀。這應該是蠻久之前的問題了。然而現在也非常有必要說一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想明白,但是不懂的能不能不要亂說?更不要誤導別人。

股市暴跌蒸發了30萬億,錢到底去哪裡了?

舉個例子——

李先生開了個蘋果市場,發行了【1000隻】不會腐爛但不能吃的蘋果。

這1000隻蘋果以【10元一隻】的價格被張先生搶購一空。

現在蘋果賣光了,張先生總共花了【1萬元】買蘋果,實際上相當於目前虧了1萬,而李先生則是賺了張先生的1萬元,相當於新股發行時,上市公司賺到的那部分錢。

然而,張先生髮現這些蘋果很受歡迎,有一群人過來搶購,但是蘋果就這麼多,怎麼辦呢?

當然是漲價了。當價格漲到【100元一隻】的時候,張先生覺得差不多了,於是把這1000隻蘋果以100元一隻的價格全部賣出。

現在來回顧一下,張先生是以10元一隻買的,現在以100元一隻賣出,一隻蘋果賺了90元,總共賺了9萬元。而目前誰虧了呢?

買張先生蘋果的人用了十萬元,然而目前還沒賣出去,買到的蘋果又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相當於暫時虧了10萬元。

虧的這10萬元正好是張先生賺的9萬元和開蘋果市場的李先生賺到的1萬元。

而買到蘋果的那些人怎麼辦?當然是賣給別人了,但現在市場上的人發現這些蘋果原來不能吃啊,那還買什麼?

於是就開始降價,從100隻一個降到了10元一個,這時候來了個趙先生,他覺得這些蘋果挺好看的,也許有收藏價值,未來能升值,於是就花1萬塊把這100隻蘋果全買了。

現在算一下,蘋果市場「蒸發」的那9萬元到哪去了?

當然是這些買蘋果的人虧的。

所以股市也是一樣,你買到股票的時候,就相當於你已經投入了這麼多成本。股市中股票會在各個價格出現成交,並且是無數的人在買,無數的人在賣,所以並不像上述例子那樣容易被理解,但本質原理是一樣的。

你在股市中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別人賺的,賺的每一分錢也都是別人虧的(不是完全的零和遊戲,因為有手續費的存在,還有場外資金,但最終還會是一樣的道理,解釋起來有點費勁,以後可能會專門開文章說)

看到有人說分紅,分紅是要除權的!!!分紅這個行為本身對股票持有者的資產帶來不了一分錢的增長。這裡就不解釋了,有興趣的自行百度。

再來說下高贊回答以及很多人說的那種解釋——

張先生以10元一隻買了1000隻蘋果,蘋果漲到了100元一隻,但是張先生還是不賣。現在突然來了個神棍說,這些蘋果有詛咒,誰買誰倒霉,而所有人很相信那個神棍,於是四散而逃,張先生一看也沒人買了,也怕這些蘋果有詛咒,於是就把1000隻蘋果全埋了。這時候,只有張先生虧了1萬元,而李先生賺了他的一萬元。中間的蘋果虛高的價格,因為沒有產生交易,所以只是紙面的價格而已,確實「蒸發」了。

而實際上,在股市裡,大部分時候股票是保持著流通性的,即使是自然上漲後再出現無量跌停也不能算作市值的蒸發,只有先無量漲停,接下來再無量跌停,出現了一段沒有價格成交或成交很少的「真空區域」,才能真正算作市值「蒸發」


1、資產價格為什麼會有漲跌更多的資金,追逐給定的資產,那麼就會造成資產價格的上漲。更少的資金,追逐更少的資產,則會造成資產價格的下跌。

資金從何而來? 主要由三大渠道。財政擴張,貨幣擴張,私營部門的投資經營活動。財政擴張,包括政府的消費和支出,投資,發債,減稅等一系列財政政策。貨幣擴張,在中國,主要表現為包括信貸擴張和美元槓桿導致的貨幣超發。私營部門的投資經營活動,主要表現為企業和民間資本的經營消費與投資,在中國,私營部門的經濟行為是資產價格漲跌的從動因,非主動因。

財政與貨幣擴張,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反之,財政和貨幣政策收縮,則推動資產價格下跌。

2、資本市場為什麼會有牛熊簡單的說,如果市場處在貨幣擴張周期,那麼資產價格整體上上漲,表現在指數上,能看到這個市場處於牛市周期。如果市場處於貨幣收縮周期,錢少了,自然的資產價格就會出現整體的下跌,那麼就對應著資本市場的熊市。

資本市場的牛市和熊市,只是果,不是因。就好比說,溫度計上面的刻度高還是低,取決於它插在了溫水裡還是冷水裡。而不是由溫度計自己說了算。

3、經濟中的景氣與衰退周期財政與貨幣的擴張,表現在實體經濟和就業上,會出現經濟增長顯著,基本上實現了充分就業。但同時,也會出現高通脹。真正的理想中的景氣周期,是高增長充分就業同時伴隨著低通脹。但是這樣的目標,實現起來,技術難度很大。

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收縮,表現在實體經濟也就業上,就會出現經濟下滑,失業率增加。

同時,資產價格開始下跌,人們開始出現恐慌情緒。

在一個景氣周期中,央行擴張資產負債表,貨幣從央行傳導進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把錢貸給企業,企業拿到錢開始提供產品和服務,消費者作為最後一環和經濟行為的最終端,購買並消費產品和服務。在一個景氣周期中,資產價格會持續的上漲,一直漲到它超出了消費者的購買力為止。在這之前,好像每個環節,都是盈利的。

在一個衰退周期中,傳導方向則是相反的。從終端消費者,到企業,到銀行,到央行。

在衰退周期中,資產價格下跌會從終端一層層的往上傳導。在衰退周期中,好像每個環節都在虧損,節節敗退。

4、經濟危機爆發的傳導機制當資產價格,超出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那麼就會導致滯銷,滯銷就會導致庫存。庫存過高,就必然的同時會導致資產價格下跌。資產價格下跌,導致企業的營業收入,低於生產成本,那麼就會導致企業虧損。資產價格持續下跌,企業就會持續虧損,直至破產。

企業破產了,那麼銀行貸款就會形成壞賬。在銀行端,它收不回貸款和利息,同時又要兌付儲戶的本金利息。這樣一來,銀行就會虧損。企業持續不斷的破產潮,就會導致銀行不斷的虧損,直至銀行紛紛破產。接著,儲戶開始大規模擠兌銀行,整個銀行系統,分崩離析。國民經濟陷入災難版的大蕭條之中。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5、中國經濟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當前的經濟形勢,處在上一個景氣周期的終結點上。如何防止,經濟從景氣周期向衰退周期演變,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它具體表現為,高產能,高庫存和高槓桿。尤其表現為,貨幣槓桿用的太高。

應對之策,那就是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擴張,尤其是高槓桿的擴張,都是不可持續,不可控的。中國經濟之前的十幾年,不僅用了財政槓桿,信貸槓桿,還用了美元槓桿。美元槓桿,和常規的信貸槓桿相比,它是一個超級槓桿。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特殊的問題。中國經濟的超級景氣周期,是因為用了這個超級槓桿。但是,成也槓桿,危也槓桿。

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系統性風險的壓力,基本上來自這個超級槓桿。如果不去掉這個超級槓桿,使經濟向可持續可控的新模式上轉型,那麼一旦資產價格下跌,當經濟危機的傳導機制被誘發,那麼所帶來的連鎖雪崩反應,就是可怕的災難了。這就是系統性風險。

6、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區別如果有一個大水庫,水位非常的高,水壩快要撐不住了。現在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任由洪水把水壩沖開,一個是開閘泄洪慢慢的降低水位。決堤,就是硬著陸。慢慢的可控的開閘泄洪就是軟著陸。

硬著陸是災難,不可控,全系統傳導,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而軟著陸,則是可控的,以局部的風險和代價,換全系統的安全。存著在一種零成本零風險的著陸方式嗎? 可以說,幾乎不存在。只要是泄洪,那麼總得給洪水找個去處。它衝到哪裡,就會把風險帶到哪裡。

這是沒辦法的事。

高產能,高庫存,高槓桿,就是這些洪水。如何穩健有序並可控的逐漸開閘泄洪,釋放這些洪水,並保證不觸發系統性風險,這是十分的考驗水平的。需要十分高超的操作和智慧。所以,這幾年裡,我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一直強調的都是穩健。

7、經濟去美元槓桿勢在必行美元槓桿,具體的說,就是外匯占款,它是這些洪水裡面,最大的一股。也是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里最大的構成因素。如何去美元槓桿呢。不外乎如下幾種對策。

首先,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必須要終止。中國經濟,早已經不是90年代那種苦哈哈全民創匯的外匯短缺時代了。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已經遠遠超出了國際收支的需要。所以,眼下中國的戰略考量是平衡,而不是再進一步積累外儲。

其次,人民幣升值預期,必須要終結。因為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實行的是固定匯率政策,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造成了中國商品的超級競爭力,在中國積累了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同時,也見解導致了全球經濟失衡。為了使得全球經濟再平衡,這導致05年開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壓力十分的巨大。

人民幣的長期升值預期,招來了一大群國際遊資,以從事人民幣套利為目的。借入低成本的美元,買入高收益的人民幣。這是一門無風險套利的生意。這個生意越做越大,最近幾年,常年規模保持在5000億美元左右。中國經濟目前的第一戰略,就是要去槓桿,也就是要泄洪。那麼這幫人和這幫資金,就是最大的一個洪峰。怎麼才能泄掉這個洪水呢。從戰局上分析,中國選擇的是把它們擠爆倉。這是主動的進攻。

如此巨大體量的資金,如果被打爆倉,就會出現平倉潮。它們選擇平倉,人民幣空頭會增加,也就是說,它們會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所以,最近幾個月,尤其是2015年12月份,中國外儲的減少額,達到了1000億美元的規模。這空前的一仗,什麼時候能打完呢。要盯著中國的外匯儲備餘額看。差不多減到35000億美元的時候,這些人民幣套利說明已經爆倉平倉完畢。時間周期,如果按每個月1000億美元的規模減少的話,這仗還會打好幾個月。

期間,美聯儲加息。這樣又出現了幾千億美元規模的人民幣沽空頭寸。這些沽空頭寸,加上人民幣套利盤的爆倉平倉盤,差不多是超過了1萬億美元左右。我軍規模是外管局的4萬億美元的外匯,敵軍規模大致是一萬億美元左右。很多人看到人民幣匯率暴跌,大呼大叫的,大可不必。因為力量對比,大致就是如此。我並不看好敵軍真能以少勝多。這個戰局,主動權不在敵軍,而在我軍手裡。

匯率的暴跌經過上述的分析,已經不難理解了。那股市的暴跌又是怎麼回事呢,怎麼會這麼巧的和人民幣匯率的暴跌一起聯動呢。因為那些套利熱錢,想方設法進入中國之後,並不會老老實實的在銀行賬戶里躺著,而是要進一步的興風作浪,它們會流入股市,流入房市,流入實體經濟。所以,它們的平倉盤,必然的就會把股市上的資金全部都撤出來。

央行先宣布大幅度下調人民幣中間價,接著人民幣匯率應聲下跌,然後是股市發生了聯動下跌。這裡面的戰局和戰法,就是如此。

第三,經濟去美元槓桿的終極目標,是去美元化,人民幣國際化。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個話題太大,這裡就不詳細鋪開講了。本文的重點是講去美元槓桿的問題。

8、作為防禦工事的熔斷機制要去美元槓桿這個超級大洪水,開閘泄洪,那麼它的衝擊力是非常巨大的。A股勢必就會形成一個洪泛區。洪水來了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為了避免讓這波洪水淹沒更大的範圍,造成更大的危害,那麼必須要有一個防禦性的工事。這個工事,就是熔斷機制。

事後,人們紛紛指責,是熔斷機製造成了股災。這是因果倒置了。就好比說,是修碉堡本身帶來了戰爭失敗一樣不成立。因為熔斷機制是雙向的,既可以下跌熔斷,也可以上漲熔斷。如果是上漲熔斷呢,還會有人指責是熔斷機制這個工事性的工具造成了股災嗎? 顯然,肯定不會。

9、美國經濟復甦只是貨幣幻覺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緊急退出了非常規的貨幣政策,用直升機撒錢的方法,來憑空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這憑空釋放出來的流動性,遏制了資產價格的下跌。但是也只是在資本市場上,遏制住了金融市場全系統的風險和崩盤。

這些資金,實質上,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和勞動市場。所以,美國的非農和就業數據,一直不痛不癢的被口頭復甦著。而事實上,美國經濟,就如同一個掛著氧氣機的病人一樣,一拔管子就要完。這也是為什麼美聯儲加息一事如此的一波三折的原因。

美國經濟的病,不是流動性短缺,雖然掛著量化寬鬆的這個氧氣,可以暫時的保證不再發作。但是這個病本身,並未痊癒。而且,這些非常規貨幣政策釋放出來的流動性,即是救命的氧氣,也是更致命的隱患。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和08年金融危機之前相比,擴張了五倍以上,達到了歷史峰值。

這就意味著,洪水量,是08年的5倍。如果金融危機的傳導機制,再一次擊倒美國經濟,那麼它爆發出來的危機程度,將會是08年的很多倍。如果說08年是顆原子彈的話,如果再一次爆發金融危機,則相當於一顆氫彈。

所以,美聯儲一直在憂慮,如何給聯儲的資產負債表瘦身,進行縮表操作。不收縮,老覺得一拔管子就要死。但是不拔管子,風險越來越可怕,比單純的死都要可怕。拔了管子,會陣痛,會死個幾個月,不拔管子一旦誘發氫彈爆炸,那就會死很多很多年。

10、全球經濟所遇到的挑戰隨著美聯儲的加息,和中國經濟的去槓桿操作,未來全球經濟,已然進入了緊縮周期。

前面已經說過,緊縮周期,錢就少了,資產價格就會下跌,市場就會出現熊市。這就是未來一個中等級別周期里,全球宏觀經濟的一個基調和基本格局。在這種大環境下,還在喊著牛市的,那都是活在了夢裡的人。或者就是裝睡喊不醒的人。

歐盟,還有某些經濟體,也存在一些逆周期的操作,依然還在進行寬鬆,在別人拔罐子,它們還拔不掉還得繼續掛著,也說明歐盟經濟的病,更嚴重。但是,它們的這些技術性操作,並不能影響全球經濟的基本格局。再說了,它們早就不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了。所以,主次要得分清。

大家都拔掉管子。之後呢? 在歷史上,一到大家集體拔管子的時候,就會誘發世界大戰。或者局部戰爭。現在,要不是核威懾的存在,可能已經打成一鍋粥了。如果大家一起拔管子,還沒法甩開膀子進行戰爭手段的再平衡。那麼可供選擇的選項,就剩下不多的一條了:技術性禍害。

核戰爭意義上的三戰不會到來。但是,全球政治經濟的再平衡,則不可阻擋。排除了軍事手段的再平衡,那麼這個技術性禍害,就是諸如美國所挑起的TPP之類的逆全球化的砸鍋分家了。這也是一種無奈的再平衡,打不起架就只好拉班結派的說,我已經再也不和你玩了,哼。

未來,逆全球化,就是以撕裂為手段的再平衡。都撕裂了,還如何平衡? 的確沒法能更好了。不過比起用三戰這種軍事手段的再平衡來說,砸鍋分家,也不是一條更壞的路。不就是互相禍害嗎,誰怕誰呢。比計謀比心機,小美帝同學你可曾讀過三國?

11、中國經濟的未來和機遇去產能,一方面可以內部消化,一方面可以向全球市場輸出產能。這就是一路一帶的戰略構想和規劃。中國經濟的產能之大,遠非國內市場可以消化的,所以,面向全世界,是必由之路。不僅是輸出商品,還要輸出資本。這就是亞投行的戰略目的。

去庫存,中國還有幾億的農村人口尚未城市化和工業化。他們是被遺忘的部分,也並未充分享受到國家經濟的發展紅利。未來去庫存的著眼點,可能會把目光投向這裡。這是因為被遺忘而保留下來的最後的經濟內生驅動力。去庫存的基本邏輯在於,要製造出來購買力,消化庫存的商品。購買力從何而來,提高國民收入。如何提高國民收入,對社會分配機制進行深化改革。

去槓桿,去掉財政槓桿,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可以減兩分,去掉信貸擴張的槓桿,中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可以減3分。去掉美元槓桿,中國經濟可以減5分。目前,最艱難的一仗,已經開打了,從戰況戰果看,應該在預料之內。這是一場只能勝不能敗的仗。只有勝,才能談接下來的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

供應側的結構調整。去美元槓桿,這仗打完之後,接下來的幾年,應該就是建設新經濟。這個新經濟如何建設,關鍵在於供應側的結構調整,同時,還能穩住需求側,對市場不造成大的衝擊。這也是一件高難度的事情,它事關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能不能成功。但是,也只能勝,不能敗。因為只有勝了,中國經濟的未來10年,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有機遇,平穩的切換到下一個景氣周期。

具體的供應側結構調整,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本文不展開了,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需要單獨寫才能說清楚。

光看到股市暴跌,人民幣暴跌,能想像得到,這背後的精彩情節和內幕嗎? 世事如戲,處處是劇。天下沒有追得完的神劇。

生活在這個激蕩的年代,是我們的幸運,因為越是變化快的時局,機遇越多。一個模式結束了,下一個新的模式才能應運而生。就好比看劇,上一集結束了,才能看下一集。一個新模式的興起,就會創造出來一系列完全不一樣的機遇。現在,它正在萌發,已經破土而出了。

內容來自至道學宮 匯率與股市暴跌主因:經濟去美元槓桿 - 至道學宮


你把市場參與者簡化,然後交易流程過一遍就知道了.其實很簡單,體現在賬面盈利的減少/虧損的增加/身家的縮水


以前看到過一個賣燒餅的故事。

武大郎有一筐燒餅,西門慶也有一筐燒餅,他倆的燒餅初始時,一塊錢一個。

這幾天生意比較蕭條,武大郎於是想活躍活躍市場,他以一塊錢一個的價格買了西門慶十個燒餅,西門慶大受感動,又睡了人家老婆,在愧疚之下,用兩塊錢一個買了十個武大郎的燒餅。

如此幾次,他倆的錢沒變,燒餅數量也沒變,但是燒餅的價格生了上去。

這天一個路人,武松打完虎想買燒餅,他看到這燒餅的價格變化趨勢正在飆升,心想,我現在買100個,過幾天價格升起來再賣出去,豈不是大賺一筆?於是他買了100個燒餅,用於投資。

一個武松,兩個武松,三個武松,這樣,燒餅的用量依舊沒有變,大家的錢也都沒有變,但是大家都富了起來,有的人拿著錢,有的人拿著價值正在上升的餅。

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小紅帽,大叫了一聲,這些人為什麼用一百塊買一個燒餅。

所有人都醒悟了,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錢買一個燒餅?

於是,大家都開始甩賣,拋售,不一會,燒餅的價格最終回到了,一元一個。

但是,武大郎和西門慶拿著100塊一個燒餅賣的錢回家了,那幾個武松拿著曾經價值100塊現在只值1塊的燒餅回家了。


一支股票本來10塊錢,我100塊錢和你成交一筆,其他所有股東的賬上都會顯示增長10倍。
如果本來市值10億,市值就增加了90億。這90億哪來的?算出來的,根本沒存在過。
第二天跌回10塊錢,這90億就蒸發了。

股市頂峰就是進場資金、槓桿資金不停推高成交價,但社會財富並沒有增加。由於高息槓桿資金、投機資金並不具有長期持續性,股價回歸,就會導致市值「蒸發」。


我們經常聽到市值蒸發了多少,多少,好像這些錢憑空就沒有了,那麼到底這些錢有沒有存在過呢?是本來就沒有存在過,還是已經生成了,然後突然就消失了?

我們也經常聽到房地產市場(啊,不,股市!昨天寫個房子的問題,被太多人噴了,我知道我錯了,今天我用股市做例子吧),股市是個零和遊戲,股市不能憑空創造財富,只能夠實現財富的轉移,通過股市發家致富的人,必然是從其他相關人那裡吸血完成的。

那麼股市到底是不是零和遊戲?

當股市大跌時,市值又去了哪裡呢?

其實,市值從哪裡來,就又去了哪裡,他們真的是憑空產生了,而後又憑空消失了,整個過程他們無影無蹤!

我們還是舉個簡單粗暴地栗子!

  • l 初始狀態1:

公司甲發展非常不錯,為了更好地發展,擬在納斯達克上市。

此時,市場上有A/B/C/D四個投資者,每個人手裡有1000元。

此時,市場上的狀態是: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ABCD的現金=1000*4=4000元

市值:市場上沒有股票=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元

  • l 公司甲進行了IPO(狀態2)

每股1元,發行了100股。

此時,市場上的狀態發生了變化:

注意,現在公司A手裡有現金100元,公司市值來源於ABCD手中股票的股價總和,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975*4=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25*4=1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100元

注意,此時市場上已經憑空出現了100元的財富,這個財富來源於公司甲發行的股票。

市值也可以從總數上看,這裡,市場上有100股,每股1元,市值100元。

  • l 股價上漲到10元了,漲了(狀態3)

市場形勢大好,B發現市場行情不錯,願意出10元錢買股票,此時,甲公司的股票漲到了10元。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975*4=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250*4=10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0=5000元

此時,相對於初始狀態,市場上已經憑空出現了1000元的財富。

所以,股票出現上漲後,會影響市值,憑空就增加了財富。

市值也可以從總數上看,這裡,市場上有100股,每股10元,市值1000元。

  • l A把股票賣給了B(狀態4)

B做了接盤俠,此時A手裡沒有任何股票了,B手裡有50股股票。

具體情況如下:

A賣掉25股股票,收穫250元現金。

此時A有現金:975+250=1225元

手裡有股票:25-25=0股

B買了25股股票,支付250元現金。

此時B有現金:975-250=725元

手裡有股票:25+25=50股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1225+725+975+975=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0+500+250+250=10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0=5000元

市值也可以從總數上看,這裡,市場上有100股,每股10元,市值1000元。

我們看到了,單純的交易,並不會增加或者減少市值。

  • l 股價上漲到100元了,又漲了(狀態5)

此時,事情行情更好了,A和C都願意花100塊錢買股票了,手裡有股票的人的賬面財富有了較大變化,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1225+725+975+975=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0+5000+2500+2500=100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00=14000元

市值也可以從總數上看,這裡,市場上有100股,每股100元,市值10000元。

此時,相對於初始狀態,市場上已經憑空出現了10000元的財富。

我們假設這裡是股價的頂峰,此時入場的就會賠錢,此時出場的就會賺錢。但是仍舊會保持市場中總現金沒有變化。

  • l A從B手裡買了10股(狀態6)

A看到市場行情大好,悔不當初賣了自己的股票,忍不住又買了10股,假設B此時正好要賣股票。

具體情況如下:

A買了10股股票,支付1000元現金。

此時A有現金:1225-1000=225元

手裡有股票:0+10=10股

B賣掉10股股票,收穫1000元現金。

此時B有現金:725+1000=1725元

手裡有股票:50-10=40股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225+1725+975+975=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1000+4000+2500+2500=100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00=14000元

可以看到,交易後,股票的市值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參與交易的人的現金都有了變化。

  • l C從B手裡買了5股(狀態7)

C看到市場行情這麼好,也積极參与其中,忍不住買了5股,假設是B賣了5股給他。

具體情況如下:

C買了5股股票,支付500元現金。

此時C有現金:975-500=475元

手裡有股票:25+5=30股

B賣掉5股股票,收穫500元現金。

此時B有現金:1725+500=2225元

手裡有股票:40-5=35股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225+2225+475+975=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1000+3500+3000+2500=100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00=14000元

可以看到,交易後,股票的市值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參與交易的人的現金都有了變化。

  • l 股價持續下跌,跌到1元了(狀態8)

此時,市場突然因為各種原因凋零了。沒有人願意買股票了,此時C願意出一元錢買公司甲的股票了。(已經八個狀態了,不能再多了,再多說不完了。)為了簡化模型,假設市場上發生了一次交易,此時市場價格就被鎖定到1元了。此時,將剛發生的這筆交易忽略,其實給出來是一樣的。為了方便計算,將這筆交易忽略。

當前,大家手裡有股票的人的賬面財富有了較大變化,

此時,市場中共有:

現金:甲的現金+ABCD的現金=100+225+2225+475+975=4000元

市值:ABCD各自的股票價值=10+35+30+25=100元。

總財富:現金+市值=4000+100=4100元

從股票的總量上計算市值:100股*1元/股=100元。

可以看到,此時總財富只有4100元,相比較狀態7,此時市值縮水厲害,或者說市值蒸發了:14000-4100=9900元。

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過程中,市值發生變化,但是大家手裡現金綜合從來沒有發生變化都是4000元,變化的數字一直是賬麵價值。在整個過程中,

參與者A,低賣高買,最後財富縮水最厲害。

參與者B,低買高賣,財富增值很多;

參與者C,雖然僅僅參與了購買,但是還是被套牢了,當前財富也有縮水;

參與者D,沒有參加交易,財富雖然起起伏伏,但是當股票回到原點時,他的財富維持不變。

如果股票價格持續下跌,例如公司甲(該公司公眾號:yuanmu8)破產退市只有零資產了,此時大家的現金綜合還是4000元,市值為零。但是每個人手裡的錢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公司甲不參與股票交易,ABCD的現金總和始終是3900元。

說明:

1.股票市場本身是負和的,因為分紅通常還未必夠繳納各種費用的。我們可以看看每年有多少分紅流向股市,又從股市收了多少費用。為了簡便說明,這裡假設是零和的,不分紅也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

很多評論用「呵呵」表示對零和、負和的嘲諷,我稍微解釋下: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股市是正和的,上市公司每年盈利多少多少億,每天向股市注入多少多少億。

大家請注意:注入這個說法很有問題,注入是是偽概念,是相當於給股票價值擔保,而不是分紅!

注意本質上購買股票還是獲取股息的,股息要略高於利息。實際上,很多企業分紅卻未必有利息高。假設,某個企業的分紅高於利息,必然導入資本大量湧入購買,最後推高股票價值。高到什麼程度呢?會至少大概相當於股息的本金!

2.這裡沒有考慮增發等情況。

3.例題簡單粗暴,為了說明蒸發,肯定忽略了很多條件。就像我們計算物體跌落,通常不考慮阻力呀、風力的影響呀!

------------------------

關於部分疑問的回答:

股市是負和的說明:

我從2015年的年度說一下,這一年是「負和」的情況。注意,這裡的前提是2015年,不代表長期。我們談到股市是「負和博弈」,很多人說看到你這個就不想往下看了。這部分讀者認為我的文章「太不專業了,股市根本不是零博弈,股市本身是正和的,這是經典教科書上一再強調的。你這半吊子的水平,一看就是營銷號,騙粉的。」

凡事有前提不是?我在文章里提到了,我們不考慮分紅,也不考慮印花稅、交易費等等,那股市是零和的。如果考慮了這些就是負和的。

結果,反對我的人都問我,為什麼不考慮分紅?還有人評論:

我們看下問題:

l 考慮印花稅、交易費的情況下,到底是不是零和或者負和?

l 「長期持有也一定是增長的」,這麼說可以嗎?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l 1考慮印花稅、交易費的情況下,到底是不是零和或者負和?

我們考慮最近的情況,以2015年為例,

先看印花稅,2015年的印花稅收入是:2553億元,這是純支出。

除此以外,還有交易傭金,交易傭金是交易所、券商等收取的,沒有公開資料,不好統計,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印花稅來計算一下。

看看當前的印花稅。

大多數情況下交易傭金低於千分之三,但是傭金的單筆交易不足5元,是按照5元收取的。由於很多人的股票都是單只小額的,實際也可能遠高於千分之三。

2015年後半年才下調的印花稅,我們仍舊按照下調前的千分之一印花稅計算。

這樣,我們推導出交易傭金是印花稅的倍數:3/1=3倍。

推導出交易傭金大概是:印花稅*3=2553*3=7659

我們計算一下大概支出:2553+7659=10212億

這是支出,我們看看傳說中的分紅,大概多少呢?7800多億。注意:亮點「借錢」。

有人說這個不全面呀,兩市那麼多股票,這裡怎麼只統計這麼少的數量?

以為原因是有的上市公司,從來就不分紅呀!

我們看,

收入:7800億

支出:10212億

這是在我們完全沒有考慮配資、融資、基金管理費等支出的情況下。

股市凈負和:10212-7800=2412億元

好吧,上面其實考慮的不夠全面和細緻,因為都是估計的。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具體情況如何。從股息看看是多少?

我們看到了,股息,先不說我們有沒有運氣買到高股息?即使買到了,大家和利息比較一下,如何?

下面進入第二個問題:

l 2「長期持有也一定是增長的」,這麼說可以嗎?

這是在偷換概念。

零和的概念是,所有人加一起,不是說你一個人賺錢了,就是正和了。零和、負和跟某一個人沒有關係。

跟你持有的時間長短也是沒有關係的。

還有這樣說問題的:

「伯克希爾」是巴菲特的公司,難道人人都能做巴菲特嗎?

「漂亮50」,你麻煩告訴我怎麼漂亮了?我知道,你肯定不買股票。

「綜合指數也是螺旋上漲」?沒有搞錯吧,這是螺旋上漲,我讀書少不要騙我?

我這個不嚴謹,僅從2015年的角度分析了下,希望跟大家一起探討。

也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共號:yuanmu8.

﹉﹉﹉﹉﹉

你也許感興趣:

通貨膨脹對什麼人有好處?普通人如何應對或是從中牟利呢?

如何看待日本央行在2016.1.29宣布負利率?


股價其實就是價格。
我有十個蘋果,每個300塊,我就有3000的價值。
第二天大家覺得我蘋果沒啥吸引力了,撐死值200塊,那市場估值就是2000。蒸發1000塊

為啥沒人願意買我的蘋果啦?
隔壁山姆家種的梨子下來了,香甜可口,大家都去買梨吃了。


你不但弄錯了資金的去向。
你連資金離開股市的時間點都弄錯了。
好好想想,資金到底是離開股市,還是進入股市,還是所謂的股市裡的資金,從來就是莫須有。
資金髮生變化的時候,到底是在你買的時候還是你賣的時候,還是在股票第一次被交易的時候。
媒體天天裝專業張口蓄水池閉口股市資金外流注入,天天裝專業股市蒸發多少多少資金,你真的見過這些錢嗎?還是這些錢,早在某個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早就被人拿走了?

打個比方,你用十萬人民幣問我買廁所里的一坨便便,然後掛牌二十萬賣,賣不掉,然後你告訴我,便便市場蒸發掉你二十萬人民幣……你花那麼大價錢去買便便,完了還來問:唉到底啥時候這便便市場蒸發了二十萬啊……啊……啊……啊……你說什麼時候呢?

這事兒關係到你的錢袋子。好好想想。
這就是為什麼我推薦股票交易法則從來就是找個棺材板躺進去裝死要裝的下去的股票,才能買的原因。因為一般炒股票的韭菜,根本沒想過這個錢到底是什麼時候虧掉的,也沒想過這個錢到底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專挑棺材板買,不虧,好歹比那些屎值錢多了。

什麼叫能裝死的股票?一定有人出來拿著k線圖指點江山。然而,k線圖並不能幫你裝死。
就像房價走勢圖不能幫你裝死一樣。

能幫房東裝死的,是房租。
能幫股東裝死的,是這個:

這個

還是這個

下面那麼多S瞅見沒?就是告訴你這東西能幫你裝S的意思。
不能裝死的股票不是不能買,但是不適合韭菜。
連我這個現在天天要和各種標的物打交道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懂,韭菜能憑藉的,除了運氣還有啥?
你們以為那些真懂了這個市場的人,在賺誰的錢?
什麼都不懂偏要去給人送錢,我是真攔不住啊……每次看到炒股票連F10這個鍵在哪兒都不知道的人,
在那裡大談特談蒸發多少多少多少市值的言論,別的沒什麼,我就想笑。


假設一包鹽巴1塊錢,因為特殊原因漲到十塊錢,後來回歸理性,回到1塊錢。其中9塊錢蒸發到哪去了?


請學會分辨媒體的話,不然不知道自己怎樣被帶進坑裡去的。


問題本身需要明確一點:蒸發的市值從未作為物質財富存在過。


這是標準的商品價格和實際價值相背離的例子。因為價格不僅反映了對商品本身供給與需求的均衡關係,還包含了市場對商品價格走勢的預期。


流動性充裕的公開市場中,這種預期的不穩定性導致了價格的不穩定波動,這種價格波動並不是由商品實際使用價值供需關係的變化造成的。


所以價格這個量在一定情況下不能準確反映供需關係,價格信號本身也不是一貫正確的。


發行和上漲的時候蒸發的。


30億股民,都要每人虧一萬塊錢,想想都可怕


A有一批精美絕倫的貝殼,每個貝殼都很值錢,A一個朋友B都認為這個貝殼很美,天下無雙,很值錢,想買來賺錢。
但A說,不行,但你可以加盟我,買和貝殼等價值的股份。
B說,行啊,然後花了10塊加盟了這批貝殼,
後來C也想進來分一杯羹,他找到B,花了12塊加盟了,
D聽說了,大喜!這賺錢的機會啊,他也加盟了,花了20塊!
E,F,G,H,聽說了,趕緊爭奪剩下的股份,各花了高價加盟,
最後經過炒作,I,J,K等大腕聽說,進行融資投資,股份越來越值錢,是原來的千倍價格。
如此輪迴,股市一片大好,資本主義大法好!股市漲停板!

後來,Z賣了一批更漂亮的珍珠,頓時風靡一時,大家紛紛入股,原來的EFG看到這般現象,馬上高價拋出,低價買入。

再珍珠的衝擊下,貝殼的股價一路跌,最後變成了10塊一股。
當初的A早已拿到了千萬利潤,。這時他想起一個問題,貝殼本來就值10塊錢,現在還是10塊錢,為什麼過了幾年,我就賺了千萬呢?


股市裡蒸發的都是氣體,是泡沫,真正的錢並不會蒸發。泡沫都是在上漲中產生的,漲的越多,泡沫越多,泡沫破滅時蒸發的越多。
真正的錢只會在股市參與者之間再分配,有人變窮了,有人變富了,真正的錢是不會變少的,這個與物理上的能量守恆是一個道理。


我把一坨屎賣給了小明賣了10w
我很開心有了10w,小明也很開心覺得花了10w買了個東西,等於自己有個值10w的東西。

小明後來發現全世界沒人願意花1塊錢買這坨屎,小明就不開心了,瞬間資產就少了10w

股票和這坨屎的區別在於,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意味著公司以後賺的錢有你的一部分,公司廠房,存貨,現金都有一部分歸你。

當這個公司本身啥都沒有也賺不了錢時候,股票和一坨屎就一樣。

還有當系統整個失效,公司不發股息,沒人會收購,沒人買股票時候 也和屎一樣。因為一顆鑽石全世界沒人會買,也是一坨屎


連這都想不通的還是別碰股票了吧。。。


1.上市公司的ipo以及再融資
2.國家稅收及劵商經紀業務手續費
3.獲利盤的出逃
4.大小非解禁套現
放心資金不可能憑空的消失,A股從2000點漲到5000點,然後又跌倒2000點,股民虧的錢不會憑空的消失


很久以前寫的,就不修改了,直接貼啦

首先咱把這個遊戲分成綠色框也就是挖坑的成本,稱為A區域
拉高階段,也就是藍色和粉紅色區域,稱為B區域
黃色區域韭菜肉搏的區域,稱為C區域

咱就假設一共就10000股,A區域是10元 C區域是40元
在A區域裡面啊,挖坑的人(以後叫隔壁老王,簡稱老王)悄悄的買了2500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簡稱大股東)持有6000股。還有1500股分別持有在幾個散戶手裡 採樣取 阿貓 阿狗 阿花三個

做個表格如下

大股東持有60%的股票,並且無視市場波動,不增持 ,也不減持
老王是挖坑的,偷偷的在A區域裡面收集了2500股,25%,成本是10股
阿貓 阿狗 阿花 剛好持有500股,成本是10.

接下來,老王開始發力了

老王買了500,把價格抬到了15元,是阿花拋售的,而阿貓買了阿狗的200股
這裡就有個神奇的地方,股票總價值居然提高了50%,而市場實際上只流通了700股
這就是股票市場的的奧妙,1個份額的定價決定所有份額的定價
雖然1萬股股本,但是700股的交易定價,就給全部股份重新定價了。
因為700股的成交價格上漲了5元,導致1萬股總股本的基價全部以5元計算。
這就是金融市場的定價模式,不管你股本是多大,1000億股,只有有1股賣100元,那麼市值就是100元*1000億,10萬億。

這個市值是靠不住的,是虛擬的,同學們一定要深刻理解
也就是你賬戶上的盈利,就是虛擬的,定價產生的虛擬數值,如果大家都去套現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並且只有一個結果崩盤,所以在別人都想套現之前套現了,才是投資股票的精髓,其他都是扯談。

我們繼續看下去
老王又買了阿花的100股,直接定價是25元

就100股的變動,讓整個市值增加到了250000了
大家都賺錢了,這個時候,阿花肯定後悔死了
阿狗很也不是那麼太開心
阿貓那是有眼界的人啊。
不過消息已經傳出去了,聽說這公司生產的石墨烯、石墨電極 ,以後要開啟人類社會新時代,那些沒眼界,無主見的韭菜們,嗅到了「機會」
但是不敢買啊
接下去,終於阿狗不淡定了,放了100股出來,被阿花搶走了50股,老王搶走了50股
價格居然是35元

這下不得了啊,短短几天,居然價格從10元漲到35元,到處都是利好,各種磚家,大V,路人都在討論這個公司了
簡直是萬眾矚目,可是韭菜們不敢買了啊,怎麼辦
簡單!給韭菜們一點勇氣,把他們貪婪的心勾出來。
樹立個榜樣唄
老王就找來阿貓,讓他寫寫我是怎麼短時間內資金翻倍的,還找塑造了幾典型的韭菜,什麼高位打板絕活,祖傳打板戰術
阿花由於懊惱開始自唱苦情劇,和韭菜們感同身受
最後阿貓喊出要漲到100元
阿花喊出踏空了前半場,絕對不能踏空後半場,堅決把嫁妝錢買這個股票
所有媒體,股評家,名人,黑化大V,平日養著的,關鍵時刻就得用上了,俗話怎麼說來著的?
哦「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於是就變成下面這樣了

老王乘機跑了 阿貓賊精也跟著跑了
阿狗一看還要漲,要到100元,嚇得趕緊滿倉
阿花由於早期拋了股票,踏空,現在相信要漲到100元,想想就覺得美妙,於是果斷抵押了嫁妝融資買股票
韭菜們被鼓噪之後,紛紛跟著阿貓的指點滿倉了。
這個時候,聰明的同學們都看出來了,錢早被老王捲走了,阿貓也捲走了一些。
有天真的同學就覺得在這個遊戲裡面,阿貓巨款買了股票,翻了幾倍居然還在網上曬單,還曬證監會的調查單,這個就天真了,老王開的賭局,賭桌上居然有個這樣明目張胆不聽老王話的大賭客,樓主就請同學們幫忙求解下老王的心理陰影面積了。結果只有2個咯,要麼阿貓是老王的馬仔,要麼老王在拉高前把阿貓收拾了。哪位同學還能給樓主新的解釋,樓主這裡先謝過了。
既然已經十個馬桶5個蓋了,那麼接下來,只能這樣咯

模型設定中大股東經過這事情之後,沒什麼變化,人家是做企業的,不在意,當然現實中,老王肯定是要拜大股東的碼頭的,不然分分鐘滅了老王,跟捏死只螞蟻似的,君不見當年創業板的大股東們可沒閑著,這都是人之常情,是常識,當然連常識都不信的朋友,樓主只能深表同情,這類沒常識的同學,樓主真誠的勸他離開股市,無法治療,建議直接放棄治療。
老王和阿貓早就揮霍去了,用的是阿狗 阿花 韭菜們的錢,吃香的喝辣的,睡漂亮的。可韭菜還在苦苦問計與阿貓,求阿貓心理陰暗面積。
阿花融資了,所以已經爆倉。


推薦閱讀:

電影《大空頭》,如果沒有數億資金的買空,是否最後就不會出現次貸危機?或者說,對美國經濟影響小得多?

TAG:金融 | 金融市場 | 金融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