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宇森?


吳宇森師出名門,他汲取了其師張徹《金燕子》中「盤腸大戰」的慢鏡頭,血染流雲般的殘酷,加以現代思想,開創了一代屬於自己的獨特美學。冷兵器變成了槍林彈雨,男主角有打不完的子彈,自帶的不死屬性。處廟堂之遠的草莽江湖俠義精神變成了當代人的情義,並且還參合著二元對立,總是有「警察」這個與亂秩序對立的元素,不斷的考驗著男人的情誼,如《英雄本色》《喋血雙雄》。或是兒女情長(縱橫四海),或是英雄氣短(喋血街頭),或是豪氣干雲(英雄本色2),不管怎樣,吳宇森總能讓你感受到男人之間的浪漫。

不可置否,張徹有此弟子,可謂不辱師門。吳宇森吸收了張徹的精華——塑造英雄,與此同時,也同樣帶走了張徹的短板——敘事較差。除張徹之外,吳宇森還接納了法國導演梅爾維爾的影響,小馬哥的一席風衣,單手拔槍,和《獨行殺手》的阿蘭德龍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只不過小馬哥多了一絲江湖氣,而阿蘭德龍則更為冷峻。

聖母臨視,小燭台,漫天白鴿,雜糅的暴力與血腥,強化的聽覺與視覺,弱化的現實與道德,升格鏡頭與慢鏡頭,舞蹈化的動作設計,流暢如水的剪輯,吳宇森的「暴力美學」以東方審美將暴力最大限度的唯美化,詩意化,形成一種風格,在八十年代逐漸走向成熟,極大的影響了一代香港導演並反哺了歐洲。

正處於巔峰時期的吳宇森在93年毅然的邁向了好萊塢,前期的《斷箭》和《終極靶標》是用西方審美在向好萊塢示好,用其不俗的票房給了好萊塢臨門一腳(事實上,剛入好萊塢時的電影一點都不好看,大牌撐著而已,似乎西方的電影工業和製片人制度讓吳宇森水土不服,束手束腳,並沒有很好的發揮他自身相應的水平),但這也為吳宇森贏來了97年《變臉》的這一張船票。《變臉》是一種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暴力美學」的風格,更多的植入了東方家庭觀念的精神,讓吳宇森這位商業導演大亨變得更具有人文內涵。加上《變臉》所累積起來的票房和口碑讓吳宇森具有更大的話語權,也間接導致了《風語者》的大敗局。

似乎忘了提《碟中諜2》了,插一段,《碟中諜2》拍的不好,超級勉強的用飛鴿讓人蛋都碎了,而它的票房,也不過是仰著阿湯哥的萬人敵形象和《碟中諜》第一部原有的口碑。

「無論是拍攝方式還是製作技術,中國電影基本上趕上了好萊塢的水平,但在題材選擇和表達方式上還沒有在國際上產生共鳴。」——吳宇森。

請注意最後一句:在題材選擇和表達方式上還沒有在國際上產生共鳴。吳宇森的野心,都在這一句話里,好萊塢工業的熟稔以及自身在好萊塢地位的固立不斷催化著吳宇森與日俱增的企圖,讓他近乎盲目的走向了大片的道路。為什麼說是盲目?前頭我說過了一點——吳宇森敘事能力差,在沒有「暴力美學」為掩體弱化敘事的條件下啊,吳宇森幾乎不可看,但做大片,敘事能力差很拖節奏,次一點,甚至都講不清故事。其二就是吳宇森對於大場面的調度先天乏力,他長於個人式的「點」鏡頭,群像較弱,很弱,非常弱。《風語者》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極大的暴力了自己的先天不足,但凡大場面就靠多機位,好萊塢有錢,米高梅也不差錢,多機位就是砸錢,換誰做導演都一樣,反正個人無所表現,結果米高梅給砸死了。斯皮爾伯格要是在《拯救大兵瑞恩》里這樣玩,招牌也得砸。有人也說《風語者》是號對了脈卻給錯了方子,輸出的價值理念與歐美不符,文化背景這一點我不了解,在此不表。

後來的《赤壁》《太平輪》大家也都知道嘍,好萊塢的大片思想依然在,還在想著在題材選擇和表達方式上與國際上產生共鳴,撞了南牆也不回頭,不知道中國還能有幾個米高梅這樣的大頭。西方技巧+東方精神,這是吳宇森所提倡的,不過,吳宇森一直沒摸清楚東方精神,實在不忍看到史詩架構下被曲解的里子。老吳,我們床上見,錯了,船上見。你一定要頂住,挽回頹勢。

老吳水平如何,單憑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就足以證明。商業成就上,我會認為吳宇森不遜於李安,甚至更強。但,吳宇森也要為自己失敗的嘗試和突破埋單啊,不過不可否認吳宇森在致力打通東西方電影隔閡上所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雖然看上去有點盲目。可能老吳心想自己也老了,干一票大的就撤吧。


《變臉》之後,吳宇森變得找不著北了。風語者慘敗,又捧出奇爛無比的赤壁。

《赤壁》(上)打響了雷人台詞的招牌,《赤壁》(下)索性以此為宣傳,片方和媒體、觀眾的互動達到了高潮:不將惡俗進行到底都不好意思跟投資人打招呼,反正票房成為檢驗影片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一個浮躁、庸俗不堪的時代,稍微嚴肅一點的思考都顯得是那麼奢侈。

吳宇森說他想通過《赤壁》拍出男人的團結和智慧。劉備與孫權的聯盟沒有共同價值觀為基礎,只是情勢所迫為了各自利益而彼此利用,如同太陽雨一樣短暫,要不然後來也不會兵戎相見。智慧是有的,導演看到的是江山美人。

《赤壁》長年琢磨、苦心經營,僅編劇就換了幾任,歷經換角風波、資金危機,千呼萬喚始出來,應驗了圍棋的一句俗語:長考出臭棋。

吳宇森缺乏拍攝歷史影片的經驗,對宏大場面的控制一直是他的軟肋,風語者已經在說明這一點。但,《赤壁》之爛仍然超出了我的想像,如此驚心動魄、一氣哈成的故事被拉扯成了間隔半年上映的上下集不說,從情節設置、對白到具體技術都令人失望。

《赤壁》的票房成績,更多地要歸功於題材和觀眾的心理期待,因《英雄本色》、《變臉》等影片積累起來的對導演的信任。為了不辜負這樣的信任和巨大的投資,吳宇森使出了吃奶的勁,但用力的方向完全錯了。

就故事的精彩程度而言,描寫赤壁大戰的三國原著絕不亞於《荷馬史詩》的特洛伊之戰,稍加潤色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秀劇本。濃郁的江湖情結使得吳宇森莫名其妙地將許多篇幅浪費在赤壁大戰的配角關、張、趙的身上。由於技術欠缺,又把這些騎兵生拉活扯地拽下馬來,當起了旱鴨子。雲長兀自三步一回頭、兩步一扭胯地擺造型,活活地憋屈死了赤兔馬。

影片開場的大戰,盾牌反光明顯是在抄襲《魔戒》。硬著頭皮往下看,兩軍交戰的場面毫無層次、緩急可言,別說難望美國大片的背影,連黑澤明早年作品的水準都沒有達到。下集的戰爭場面略有改觀,但節奏之拖沓、台詞之雷人,比上集有過之而無不及。

用粱朝偉扮演周郎是一大失策。粱太老了,眉宇間揮之不去的憂鬱哪裡有公瑾雄姿英發的影子?金城武扮演的諸葛亮,外形倒是俊朗,關鍵的一出重頭戲「舌戰群儒」,「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毫無施展唇槍舌劍的機會!

如果不把《赤壁》當作一部歷史大片,而是一部滑稽電影,其表現倒是可圈可點。劉備情深誼長地叮囑孔明:「去東吳的路途遙遠,你要多吃一點。」彷彿慈父送別赴京趕考的愛子,諸如此類引發笑場的對白比比皆是。苦肉計、華容道等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統統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小喬荒誕不經的茶藝表演和關羽雷死人不填命地指斥曹操:「你過時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赤壁大戰的點睛之筆,軍令狀與知恩圖報的衝突,責任、情感的糾纏不清,關羽的感情用事成就中國古典的「義」之極致:不論對錯,不計後果,不惜承擔一切罪責,只求問心無愧,堪稱那個時代男子漢大丈夫為人處事的楷模。這個最能發揮吳宇森特長的橋段被捨棄不說,義薄雲天、為人景仰的關二爺竟被處理成薄情寡義的尖酸之輩,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與《影子武士》相比,《赤壁》相差的何止是一個世紀,最大的差距莫過於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不是每個人都在窮街陋巷裡長大,也不是每個人都必須面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是人,充滿人性的光彩和黑暗,身份不同、各為其主,僅此而已!

《赤壁》除了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笑料,和台灣第一名模的美腿,還能促使觀眾思考些什麼?在被蒙蔽的歷史裡長大的人,總是缺乏對歷史的縱深把握,即便我們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但就是拿不出一部能夠載入史冊的歷史電影。


《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的熱潮的同時也開啟香港電影十年輝煌模式,其作品極具個人風格,吳宇森打小家境貧困,青年時代始終處於暴力和信仰兩種力量的糾葛當中,因而這兩種力量在後來也成為他的作品的重心,他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著基督教和中國古代俠義精神的雙重影響,風衣墨鏡教堂白鴿槍林彈雨,暴力在他手下變得神聖而優雅,華麗而殘酷,憂鬱而瀟洒,溫情卻血腥;其作品血性陽剛,影片中女性角色男女愛情在中完全被兄弟情義掩蓋,之後的《喋血雙雄》《喋血街頭》《縱橫四海》《辣手神探》皆屬精品,帶給我們的是視覺、心靈雙重震撼,他拍攝的一系列電影作品帶給華人世界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同時也對世界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產生了莫大的衝擊,之後轉戰好萊塢。
初來乍到水土不服,處女作《終極標靶》在商業票房至上的好萊塢只算是中規中矩,但吳宇森迅速適應,第二部作品《斷箭》票房大賣一下將吳推到了好萊塢A級導演的行列;之後的《變臉》不僅票房大賣還好評如潮,吳取得取得空前成功,《變臉》是吳在好萊塢最受好評的作品,最賣座的乃是接下來的《碟中諜2》,這部電影取得的票房成績名列好萊塢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第十五位,如果說《變臉》是口碑巔峰那麼《碟中諜2》便是商業巔峰,巔峰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四處都是下坡路,吳導是有追求的,商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想進軍奧斯卡,顯然,這沒有像當年進軍好萊塢那麼容易,《風雨者》奧斯卡空手歸歸票房慘淡,在只認錢的好萊塢吳與她的「婚姻」也要走道了盡頭,不管怎樣吳宇森是眾多混跡好萊塢華人導演中最成功的(有人要說是李安,也對),一個人的成功與特殊時代背景有關,現在要求吳再次拍出之前的經典作品,有點「勉為其難」,但我仍然對《太平輪》充滿期待,希望她是不一樣的「中國式大片」。
從香港到美國,吳宇森都是這個星球上最頂級的動作片導演。


吳宇森導演生涯的前半段,他的電影里經常放鴿子,導演生涯的後半段其電影品質經常放觀眾鴿子。


他對暴力美學是一種很形式化(甚至格式化)的推崇,經不起推敲的故事撐不起浮誇的外殼,生於香港卻缺乏本土特質、嚴重被過譽的一個導演。


吳宇森導演的光輝事迹
  1,打電話給趙薇說你是我欣賞很久的女演員,結果趙薇被忽悠去給林志玲當女配
  2,打電話給王學祈說仰慕你很久,結果忽悠王學祈去當醬油.
  3,打電話給劉燁說你就是我心中那個他,結果忽悠劉燁在飛虎里去給阮趙當男5號
  4,指著陳嘉上說畫皮的出現導致大陸演員佔據合拍電影主流,都是你的責任
  6,告訴佟大為宋佳,在我的戲裡當配角可以另你們身價大增,結果2人身價沒見任何增長,反而林志玲因為電影女一號現在可以去和凱特溫萊特拍廣告了
  7,為了還台灣一個人情,推遲回到美國的時間,堅持用大陸資金的飛虎把阮趙推到國際上
  8,建國和建當籌備時都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打動韓三平給他投資數億.
  9.監製的每一部電影女主角都不是內地的,因為看不過去內地女演員佔據華語片主角
  10.給金誠武張震這些功成名就的當配角也就算了,現在居然要忽悠出道10年的劉燁去給成名才一年的阮趙當配角
  11.他只培養台灣演員,不培養內地演員,甚至也不培養香港演員,他不是用港台演員,他是只用台灣演員,從美國回來後監製的7部電影一共用了11位台灣演員,創造港台導演培養單一地區演員之人數之最.
  12,赤壁和劍雨加起來一共有9位台灣演員,近10年來投資9000萬以上華語片里,台灣演員超過兩人次做為大合拍片主演的只有這2部.
  13,為了儘快捧人,創造出了急速辦法,用大陸一線演員來給台灣演員當配,這樣大陸投資商就會認為這位台灣演員比大陸一線演員還要好,自然提高了該台灣演員的知名度,身價和接戲量,參考赤壁前後的林志玲
  14,曾經希望某位最近兩年急速上位大陸女演員去激浪青春里給陳橋恩當配角來提高陳的身價,最後沒成功.
  15,利用自己憨厚的樣貌和多年影響力忽悠大陸一線演員給台灣小明星當配角
  16,即使作品裡被強行加入大陸演員,也會刪減很多戲分,並且在報名金像金馬時,都只給大陸演員報名配角.
  17,曾經在私人酒桌上,一位台灣導演對他說我們裡應外合,您在大陸培養我們演員,我們去拿他們資金,裡應外合,拿下大陸市場
  18,曾建議一些年輕香港導演,只讓大陸演員演花瓶或者女2號,戲分重的角色給台灣演員
  19,曾笑稱不怕這些事情被說出去,因為自己的國際影響力使得自己擁有絕對演員選擇權
  20,希望培養出台灣的周潤發,聲稱只要自己在大陸市場一天,台灣演員就不愁沒電影上。


他在好萊塢早期的成功是制度的成功。他在中國大陸的失敗是他組織的整個班底的失敗。


我覺得《變臉》是用了好演員。。。如果不是凱奇和特拉沃爾塔,其他演員演還不知道怎麼樣呢。。。


早期作品的確驚艷,讓人眼前一亮熱血沸騰,《英雄本色》、《縱橫四海》、《喋血雙雄》擱在哪個年代都是佳作,然而多看幾部之後就會發現他似乎就那麼三板斧,來來回回總是那些梗。

至於現在……已經不是套不套路的問題了,能堅持看完電影不玩手機不打瞌睡已經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以前影片有經典港味,香港電影代表,極具張力的戲劇呈現,濃烈的個人英雄色彩,標誌性的鴿子和槍戰
現在拍得像台灣言情劇,日本化的敘事,搞毛啊
巨難看,受不了


離不開鴿子的導演


吳宇森的動作片就像快餐 入口好吃 多了則沒有營養。他所謂的暴力美學風格無非是慢動作和文藝因素混搭 看多了一個樣 比如鴿子 比如爆炸火星四射的特寫 比如正反兩派背對背聊兩句 然後隔著牆壁對射

嚴重同質化


而換成大場面之後對掌控力下降得厲害 赤壁拍的慘不忍睹 槽點太多 這裡就不吐了 總之令觀眾大大失望


吳是一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導演


吳宇森有顆台灣心!格局和氣量太小,能騙一時騙不了一世。港台的所謂大師基本就是這麼個路數。


森森別再拍了,保住晚節可好?


推薦閱讀:

中國拍電影、電視劇選演員是怎樣一個過程?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為何對「好萊塢最受歡迎的編劇領袖」羅伯特?麥基不屑一顧?
拍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是怎樣的狀態?
你們真的覺得《刺客聶隱娘》好看么?
如何看待喬任梁去世後,網友對楊文軍、車徑行等人的指責,他們是否對這件事負有責任?

TAG:電影 | 導演 | 影視評論 | 吳宇森人物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