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寫學術論文無從下手怎麼辦?


已經那麼多人答了怎麼寫實證論文,我就扯遠一點從開始研究說起吧
(如果不想看很多字的可以直接看答案最後的圖)

1. 查找、閱讀文獻,用文獻管理軟體管理。一般一個完整的研究都是從查找和閱讀文獻開始的,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獻,你才有關於做什麼研究(主題)、怎麼做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設的想法。找文獻,國內學校基本上是百鏈(http://edu.blyun.com)+google scholar,國外學校就是學校圖書館+google scholar。然後文獻管理軟體推薦 Mendeley (http://www.mendeley.com/)

2. 寫proposal. 就是把1里提到的成文,包括intro (含假設)、method和data analysis (預計要怎麼分析數據)。如果這個寫得好,那正式的文章會稍微省一點力。至於intro怎麼寫,請看答案最後的圖

3. 倫理委員會審批。不是所有學科都要,而且這個在中國尤其兒戲,約等於無,所以我見過違反研究倫理的研究。關於倫理委員會,見維基百科: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4. 做預研究
。對小樣本(小樣本有多小不同學科不同、不同研究主題也不同)收集數據,並按照之前的想法進行數據預分析。如果趨勢和假設一致,繼續進行正式研究。如果沒趨勢或者趨勢和假設反了,或者重新找文獻,看是不是有自己漏了的因素沒考慮;或者改善研究方法(數據收集方法)

5. 正式研究,收集數據
。在過程中或許也可以進行階段性的數據分析

6. 數據分析
。先用proposal里設想的方法來分析,如果比較容易得出符合假設或者部分符合假設的結果,就可以開始寫。如果沒啥結果,就慢慢數據挖掘吧..試用各種各樣方法來分析,有可能有新發現,也有可能沒有

7. 根據數據結果完善intro
。如果之前寫了proposal,這個時候就是完善。如果沒寫,就是重頭開始寫。一般而言,更為重要的是研究里用到的變數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這些變數本身),在此前有什麼研究涉及到。題主在這一步,可能很多時候在導師手裡接到項目也是從收集數據開始到這一步開始寫。同時,去找擬投稿雜誌的格式要求和文章來看,模仿格式、風格之餘,按照格式要求來寫。

8. 按method、result、discussion、abstract的順序完成文章
。method和result是最好寫的。result按照假設的結構來寫;discussion以result為基礎同時看著intro來寫,但是和intro結構倒置,具體還是看答案最後的圖。

9. 初稿完成,然後做好起碼改5次的準備
。至於英語,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初稿的時候就想著把東西寫出來,是完整的句子,前一句和後一句接得上就行了。初稿之後慢慢改吧..特別是第一次寫


  如果真的覺得很難開始,就先寫method、result,然後再寫intro,然後discussion.但是熟練之後不推薦這麼做,一來其實有點不符合倫理,二來其實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質量可能會比按順序寫的稍差
  然後就是真的回答怎麼寫的圖..


你好,我根據自己的專業,談談如何寫管理學/社會科學類的學術論文吧。


你並不孤單

第一次寫文章感覺無從下手,是很常見的情況。其實每次寫新論文,都可能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希望這能讓你好受一些。


要寫好,「消化」得好

雖然問題問的是怎麼寫,但其實要解決問題,卻需要從「閱讀「開始。一個人的寫作風格和品味,是閱讀塑造的。你每天讀地攤文學,那麼你就是陰謀論的專家。你每天習讀凱恩斯的文章,那麼你的寫作功底可能會得到他老人家的真傳。你每天看福柯的文章,總免不了沾染他晦澀的毛病。


請允許我打一個略為粗鄙的比方。其實寫論文,如同我們每天的拉屎。肚子里有貨,出來得才爽。無從下手?可能是肚子里沒有貨。怎樣有貨?要好好吃。怎麼吃,請參考我的另外一篇回答——博士應該採取什麼策略讀文獻


閱讀貴在精,在慢。細嚼慢咽,才是正道。現在有不少快餐式的"技巧"和軟體的數據挖掘,如果只想略做了解,那麼沒有問題。但是想要升華理論內功,寫出紮實的好文章,那麼細細品讀是難以被替代的。如果你做不到細嚼慢咽,那麼就容易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就會」拉稀「,你寫出來的論文自然如爛泥一般,揉不成一塊。自己看得歡喜,在行家眼中,卻顯得殘破不堪。


跟作者來場愉快的"聊天"

其次,如何做到「消化良好」呢?多做活躍閱讀,少做被動消費,積極地與論文進行對話。如果看到一篇段落非常有意思,趕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並且記錄下來。如果對某些觀點這篇存疑,也趕緊記錄下你的疑惑,並且思考一下:

(1)作者如果再多做哪一步,你就信了;

(2)我可以設計一個怎樣的研究,來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一段高質量的短評,在未來寫論文的時候,是可以直接複製進稿子里,略加修改就可以用的素材。這樣一篇論文「聊天」下來,你可以積累不少經過了積極思考的短評了。這些閱讀筆記,是你的專有知識庫,決定了你內化這篇論文內容的程度,也影響著你自己論文的高度和深度。


訓練自己把一個觀點寫透

當你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寫作。比如你已經搜集了你的課題的一個側面的四五篇相關文章,這時候一個很好的練習就是:試著用一兩頁紙或不到的空間,根據這些文章,只做一個論點,但做紮實。我自己受益於這個訓練。在輔導自己學生的時候也使用這個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這裡用社會學經典的DiMaggio and Powell (1983)來做個簡單示範。原文如下(p.148):

We ask, instead, why there is such startling homogeneity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practices; and we seek to explain homogeneity, not vari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ir life cycle, organizational fields display considerable diversity in approach and form. Once a field becomes well established, however, there is an inexorable push towards homogenization.

Coser, Kadushin, and Powell (1982)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college textbook publishing from a period of initial diversity to the current hegemony of only two models, the large bureaucratic generalist and the small specialist. Rothman (1980) describes the winnowing of several competing models of legal education into two dominant approaches. Starr (1980) provides evidence of mimic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field; Tyack (1974) and Katz (1975) show a similar process in public schools; Barnouw (1966-68)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inant forms in the radio industry; and DiMaggio (1981) depicts the emergence of dominant organizational models for the provision of high culture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這個段落的大意並不複雜,即我們想問為何組織變得越來越像,因為很多研究表明這個趨勢很普遍。但為了夯實「這個趨勢很普遍「的重要前提,作者連續引用了六篇來打輔助。


不要光想,現在就去寫!

想得清楚,一般寫得明朗。寫作,是為了更主動地思考。思考,是個過程;寫作亦然。沒有人一下筆就成經典,現在一篇文章經歷了上百稿的修改已經不稀奇了。一篇經典的文字,每個字,每個語序,都有可能是反覆推敲和博弈的結果,再也不能優化了。


有種尷尬叫,是點子想得很美,寫出來很渣。殘酷的現實是,第一稿永遠很差。但令人欣慰的是,千百次錘鍊後的文字,真的會越來越好。


不要填充,要精簡

不少人寫論文怕字數不夠,拚命去湊,其實南轅北轍,說明已經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一篇好的文字,往往是「實在不能再精簡了」。一位社會學的泰斗老師非常自豪地提到自己的一份投稿,一輪就直接通過了。我們問他秘訣的時候,他說:「我原來的文章就還不錯,但是我決定把它縮減一半,只留下最濃縮最精華的部分。」

附:我還寫了六篇學術導向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學術研究中資質或天賦跟勤奮哪個更重要?

導師的選擇和建議?

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如何社交?

做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是怎樣的體驗?

怎麼問教授要推薦信?

應該採取什麼策略讀文獻?


上面各位大神都講到了很多很具體的內容,我個人倒是覺得學術論文無非兩點,一是語言,二是結構,把這兩點把握好了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那麼如何讓語言變得更加專業地道呢?這裡建議總結一些語言模板,然後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

不想總結?也有辦法,這裡推薦微信公眾號研之成理(rationalscience),裡面已經總結了很多語言模板,並且還在持續更新中。由於知乎上沒有辦法區分字體顏色,建議直接進入公眾號進行查看。不想看公眾號的,也可以關注知乎專欄「研之成理寫作實驗室」,裡面有很多精彩內容,謝謝!

示例:

相關內容導讀:

1.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一)

2.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二)

3.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三)

4.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四)

5.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五)

6.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六)

7. SCI論文寫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型總結(七)

1. 某數據使我們得出…結論

A. Because the ellipsometric data give a HS-ssDNA film thickness of approximately 20% of the expected maximum thickness, we conclude that the HS-ssDNA monolayer is not a tightly packed monolayer, and that the DNA chains are not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surface.(J. Am. Chem. Soc., 1997, 119 (38), 8916–8920)

B. The behavior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kes us conclude that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energy and the charge density at the bond critical point is still valid for multiple-bond critical points. (J. Phys. Chem.1995,99,9747-9754)

C.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we concluded that compartment A i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pen, accessible, actively transcribed chromatin. (Science 2009,326,289-293)

可變形為:On the basis of our finding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或者:From the results we have obtained, one can conclude that...

D. The very low energy thresholds lead us to conclude that semiconducting polymers comprise a class of promising laser materials. (Science 1996,273,1883)

E. Our findings lead us to conclude that the voltage-sensor paddles operate somewhat like hydrophobic cations attached to levers, enabling the membraneelectric field to open and close the pore. (Nature 2003, 423, 42-48)

2. 考慮到…

A.Giventhe observed increase of about 10%, the expected increase of PDI is about 40%,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reased duration of events. (Nature 2005,436, 686-688)

B. Taking the above observations into account, weconclude that PAB (eq. 10), calculated with the localized spinorbitals that maximize Na, defines a covalent bond order between theatoms A and B in the Lewis (resonance) structure described by this particularset of localized spin orbitals. (J. Am.Chem. Soc. 1991, 113, 4142-4145)

C. Given that only aryl enones have reduction potentials sufficientlypositive to accept an electron from the photogenerated Ru(bpy)3+ reductant,aryl enone 6 can be selectively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alkyl enone 7 to form the nucleophilic radicalanion intermediate. (Nat. Chem.2010, 2, 527–532)

D. Considering that the zincion, the deprotonated ligand 1 and bridging oxo oxygen have charges of +2, -1 and -2, respectively, we need two additional positive charges per [Zn3(μ3-O)(1-H)2- unit for overall neutrality. (Nature 2000, 404, 982-986)

3.使…明了

A. A transparent and rigorous approach, however,can almost always shine a light on issues of reproducibility. (Science, 2014, 346, 679)

B. To shed light on theevolution of qualitative pheromone alterations, we studied sex pheromones inthe wasp genus Nasonia, an emerging model system for investigating thegenetics of speciation and complex traits. (Nature 2013, 494,345–348)

C. In this regard, what is requested to material chemists is to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emical structure,quantum chemical simu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performances.(J. Mater. Chem. C, 2013, 1,1699-1707)

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higherphotocatalytic as well a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g3PO4 cubes than spherical particles, the surface structures andatomic configurations of Ag3PO4 {100} planes have been further studied. (Chem. Commun., 2012, 48,3748-3750)

除了語言之外,論文的結構也是很關鍵的,怎樣仔細雕琢從而寫出好的論文呢?這裡面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論文的邏輯性,包括句與句之間的邏輯性或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性。

示例:

撰寫學術論文的目的是希望所發現或者發明的內容能夠得到大家認可。因此,受到認可是學術論文最核心的一點。而要想說服別人,很重要的一點必須條理清楚,邏輯嚴密。事實上,任何一篇科學論文的內容都是片面的,只是反映了作者在當時當下所認知的程度,論文中可能還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而好的學術論文不是拚命地告訴別人我這個東西已經登峰造極,完美無缺了,而是用數據,用嚴密的邏輯告訴別人:從目前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而這些結論對整個領域的發展有哪些重要啟示

那麼邏輯結構體現在哪些地方呢?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今天先介紹下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口說無憑,實例為證:

1. 選用邏輯關係

參考文獻:G. J. Hutchings et al. Science, 2016, 351, 6276.

A limiting factor in achieving high selectivity toward H2O2 with Au-Pd/TiO2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is that th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exhibit a variation in composition with particle size, with the smallest particles being Pd-rich (傳統催化劑選擇性的局限性). These small Pd-rich NPs are likely to be highly active for H2O2 synthesis and also for its subsequent hydrogenation and decomposition, as has been shown when AuPd catalysts are prepared by colloidal techniques with particle sizes typically 2 to 4 nm (限制選擇性的原因). In the case of the Sn-Pd system, the small Pd-rich NP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amorphous SnOx films(本實驗中的發現). We postulated that it might be possible to further decrease the H2O2 degradation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y inducing encapsulation of the ultrasmall Pd-rich NPs by this SnOx film(基於已有理論和現有發現做出的推論). We therefore used subsequent thermal treatments in an attempt to induce a 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between the Pd and SnOx layer (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 We first added a low-temperature reduction step (200°C, 2 hours, 5% H2 in Ar), which made the catalysts stable to multiple reaction cycles (實驗操作). However, the H2O2 degradation activity increased markedly, from 65 mol kg?1 hour?1 to 300 mol kg?1 hour?1; this rate incr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Pd2+ to metallic Pd, as shown by XPS (實驗結果). Metallic Pd is known to be a more effective H2O2 hydrogenation catalyst (對實驗結果的進一步解釋).

這一段一共有9句話,每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我都用紅色字體進行了標註。1)首先介紹了傳統催化劑Au-Pd/TiO2在選擇性上的局限性;2)介紹了這種局限性的具體原因;3)本實驗中的發現;4)基於已有理論和現有發現做出的推論;5)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6)根據推論設計的實驗方案;7)實驗操作;8)實驗結果;9)對實驗結果的進一步解釋。可以看得出來,作者在寫作時層層遞進,這是研究思路的內在邏輯。而為了更好地體現這種邏輯,作者在文字上也有所承接(請注意上面一段文字中藍色字體標記的內容)。比如第一句話中引出了Pd rich這個概念,然後第二句話將Pd rich NPs的具體影響進行了進一步地解釋(Pd rich NPs就是這種遞進關係的銜接詞)。而類似的,第三句話,作者還是通過Pd rich NPs從文獻拉回本文的實驗結果。第四句話中更是針對Pd rich NPs提出了推論。類似的第八句和第九句通過metallic Pd將兩個句子銜接在一起,體現出了遞進的關係。

溫馨提示:並列結構是所有邏輯結構中最弱的,如果有遞進關係,請用遞進,如果有因果關係,請用因果關係!文字之間存在邏輯關係,讀者讀起來會覺得很順暢,而相反如果文字之間沒有邏輯關係,只是簡單地羅列,則會顯得很生澀,言之無味。

2. 使用連接詞

另外一種更加簡單地體現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使用連接詞.下面簡單列舉一下一些基本的連接詞:

表示遞進的:then, subsequently, in addition, besides, what i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order to...further, 等等;

表示轉折和讓步關係的:but,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 instead of, even so, though, although, despite, regardless of, in spite of, as opposed to等等;

表示層次關係的:firstly, first of all, to begin with, secondly...finally, last but not least, afterwards,simultaneously, at the meantime, meanwhile, eventually等等;

表示因果關係的:because, because of this, since, for this reason, thanks to, due to, owing to, seeing that, on account of, therefore,as a result, hence,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等等;

表示歸納總結的:in conclusion, in summary, in sum, in short,overall,等等;

表示條件關係的:unless, otherwise, only if, if only, suppose that, as soon as, in case that, providing that, given that等等。

這裡依舊舉一個簡單的離子:

參考文獻:Liu, J. and Fan, J. et al., Catal. Sci. Technol., 2014, 4, 441-446.

To further confirm the alloy structure, HRTEM and line-scanning analysis were employed. As shown in Fig. 1c, the lattice fringes of Pt1Pd3 display interplanar spacings of 0.223 and 0.192 nm in the particle, which match well respectively with those of the (111) and the (200) planes of the fcc PtPd allo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ositional line profiles of Pt and Pd cross an individual particle shown in Fig. 1d also suggest the NPs to be alloy with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s of elemental Pt/Pd. Moreover, as can be seen from Fig. 1a, the PtPd NPs are well dispersed in the m-SiO2 framework and the sizes of PtPd alloy NPs are rather small with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4.1 ± 0.6 nm). The mesoporous SiO2 framework is highly ordered, suggesting that the presence of PtPd NPs does not affect the mesoscopic structure of the oxide support. These results were also confirmed by SAXS data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data. As shown in Fig. 2, the interplanar distance of the (100) plane calculated from the SAXS analysis are both 10 nm. Meanwhile, the results from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data confirm that both Pt1Pd3–m-SiO2 and m-SiO2 hav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typical of mesoporous materials, and they possess similar BET surface areas (422.8 m2 g?1vs. 439.4 m2 g?1), indicating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PtPd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MOs.

這一段話是典型的對材料微觀結構進行表徵的結果的敘述,是RD裡面最常見的看圖說話形式。而為了讓這些表徵手段關聯起來,作者採用了很多連接詞(粗體部分)。這些連詞的使用可以讓句與句之間關聯更加緊密,從而能夠結合多種表徵手段來綜合說明材料的微觀結構信息。


我大三時發表了一篇影響因子為4的一作文章,大四又發了一篇影響因子為2的一作,現在回頭看當年的文章,無論是謀篇還是英語寫作能力都很稚嫩,最後被接收充分說明了一篇文章關鍵在於有沒有乾貨,語言組織都是小節。題主應該是研究生了,各方面的能力和手中的資源應該比那時的我強。所以,一二三,樓主請先鼓起自信。

首先我想問一下,題主你提到『積累了一些數據,但卻沒有明確的結論。』 你是說你根本沒有結論還是沒法分析出一個結論?如果是前者的話,那此次討論就沒任何意義了,還是回頭繼續做實驗吧。如果是後者,你可以跟老師、師兄弟們討論,大家總會有些新的想法。如果是後者,我想說的是功夫在詩外。我做一個課題時,事先就會先看很多文章,找到一個idea,反覆推敲並和老闆討論,然後寫下proposal,在寫proposal的時候,文章的大體框架都搭好了,做實驗後把數據填進去就行了。等到實驗結果一出來,分析幾下,把discussion一寫,基本就完事兒了。

書歸正傳,不管是proposal還是manuscript,我的寫法都是提綱挈領

搭架子。現在我寫的論文,普遍都是一個模子。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連格式都一絲不苟。即使最開初一個字沒寫,這樣的一個架子,也給了我底氣:哇,我都寫了好多字了!(PS: 我最起初的框架也是借的別人的,後來慢慢打磨出自己的風格了。)

接下來,我會把想到的觀點寫下來(不需要顧及句式,我有時就寫幾個短語,或者直接寫中文)。或者乾脆去別人的文章里把大段句子copy下來(當然我不是要抄襲,稍後會提到)。methods,reference填進去更方便了。這些等到這些東西填進去之後,我的論文看上去豐滿了很多:哇我寫了幾千字了呢。信心也就來了。

然後,我會把上一步寫下的東西進行舊瓶裝新酒。這個時候不需要太顧及前後行文邏輯連貫,這個可以以後來微操作處理。由於不少是直接copy的別人的文字,一定要細心改寫句子,並註明出處,否則麻煩就大了。到了這一步,基本論文也就有個雛形了。

最後,修飾疏通環節。由於前面都是孤立的段落句子,因此需要將它們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去說明一個科學問題。當然,也要修正語法和拼寫錯誤,用endnote把reference一處理,就可以提交給老闆審閱了。

總結起來,就是分步走,畢竟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搭架子----填材料----故事新編----大串聯。至於英語寫作能力這是需要訓練的,初期可以找老外幫你最後把關。在Phd階段,我得到最多的評價就是『a good writer"。老闆每次拿到我寫的東西就說我寫作起來像個well-educated native speaker。我一般羞澀地說句:"Where,where."

最後再附一張我用的簡單框架。


人文學科的論文湊個熱鬧吧,從頭到尾每一步都盡量寫一些標準化的操作吧。

論文切忌
1論文裡面不可以出現「我」這個詞,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的論文改成了「筆者」呢!!用「本文」來替代比較是聰明人的做法呢!
2論文不要有感嘆號!!!應該以陳述句為主,問句主要在寫文章的結構和結論的時候使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
3杜絕排比句,排比句很沒有邏輯(人文科學論文不用邏輯??!!!)
4直接引用不超過文章全文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間接引用不超過百分之三十。
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主要放在文章的前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避免直接引用,一個小技巧就是把直接引用放在註解裡面。
5一定要有頁腳(沒有頁腳,反正我們老師判零分!!)
6全文的結構,題目,摘要,前言,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結論。
7對別人的結論表示否定的時候,一定要文明!!!你心裡覺得別人觀點狗屁不通,也要文明地表示,某某的觀點或許有錯誤。
8標點符號要規範,逗號,句號,分號,冒號,引號,書名號。
9論文要重複,不斷重複你最中心的思想。

一 題目
題目中要有限定語,不然寫死也也不完,保命策略。
標題不要超過兩行。
題目中的名詞小於四個,同時要體現關鍵詞。
要有一個偏動詞的詞語。
舉例,《明清時期眼鏡詩歌和文人文化研究》 名詞:明清時期,限定詞;名詞,眼睛詩歌,文人文化;動詞,研究。
名詞很關鍵,因為要在之後進行名詞解釋。

二 摘要,摘要一般寫三句半
第一句,點出研究對象,研究的方法輕微地點一下,之後再展開。
第二句,研究的背景
第三句,你的研究成果(寫得模糊一點點,不然沒有人看,但是也不要太模糊,理由如左)
最後半句,輕微地點一下文章的意義,高度概括。
關鍵詞,不要超過五個。

三前言
1定義,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要扣題!!
針對文章題目中德每一個名詞,一個名詞定義一下。
拿前面的題目作例子,《明清時期眼鏡詩歌和文人文化研究》 解釋,什麼是眼鏡詩歌,blablablb
什麼是文人文化,blabalblab 。
這個部分主要是為了限定,限定!!定義好了,之後才好寫,也比較不會被人挑刺。

2前人的研究成果,兩個部分
一個是,先擺放前人的研究成果,這部分就是為了顯示你讀了書!!之後的參考文獻的羅列也要根據這個部分來,不可以看了什麼就寫什麼。
一個是自己的觀點和方法,這部分一定要謙虛,謙虛,謙虛!!低調奢華最重要。
展示自己的研究角度,想要表達的是,之前說得很對,但是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都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我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然後是解釋你的研究方法,借鑒了誰的方法,融合了誰的方法,總之提高逼格!!

2本文的結構以及可能出現的結論(還是那句話,不要說透!!)
分為:對比性質的論文,並列性質的
平行結構
第一節,通過什麼樣的材料,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大致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結論一
第二節,寫出聯繫,結論一,加上用了什麼方法,什麼材料,得出了結論二
第三節,結論一結論二擺放在一起,分析一下。
對比結構
第一節,通過什麼材料用了什麼方法得出了結論一
第二節,同上得出結論二
第三節,結論一和結論二,對比差異
之後都是放上比較扯的話了,十萬個為什麼。
在這一段用問話來替代結論,這是高手的選擇,學渣表示不會。

四正文
第一節:總引
間接性質的文字,把重要的材料和方法,再寫一些。
接下來想高高興興地敘述吧~~~~~ 子曰:你想太多了!!!

每一段話最好要有一個觀點,如果觀點a中有之前沒有出現過的名詞,那麼下一句要解釋出現的名詞。可能還要解釋形容詞,把形容詞變成一個名詞或者動詞的組合解釋。

然後就是解釋你的觀點,空說當然不行~要引用例子。
比如說,李白是豪放的,要引一個例子啦~~就來一個」飛流直下三千尺「~~
引文,尤其是古代文學,最好用繁體字(不過word的簡轉繁表示總是出現怪異的符號,已經抓狂)
解釋引文,通常這一個部分很薄弱,因為很多的論文都是覺得,你懂的!!可是解釋那麼多我怎麼知道你用哪一種!!
最後就是要用一句話照應一下第一句。

最後,注意:
三行以上才可以算是一個段落。一個觀點不要超過三個例子。
一篇文章最好三節,每一節最好有三個觀點。
然後接下來就是不斷循環。
(咦??為什麼都是三!!)

五結論,天啊,終於到結論了,好累啊,好累啊。 結論佔全文比例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結論怎麼理解呢?主要是測普通話的水平
第一句,再扯一扯方法和材料(天啊,這都扯了多少遍了啊!!!!)
第二句,每一節在結論里變成一個自然段,結論里不要有引文,直接上你的觀點就好了,表示在結論里還要引文的,直接表示呵呵。
接下來,就是實(zhuang)力(bi)的較量了,從你的結論里,可以延伸到哪一個其他的方面,這裡不用論證,好好發揮!!
高級的學者在這一方面永遠是無限延展,天馬行空~~~~

五參考資料
先放原始資料
再寫轉引資料

作者 書名 出版單位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六,附錄,表面上看起來巨無用的東西,實際上很有用
附錄不算進字數,如果文章超過了字數,那麼就把東西往這裡面塞就好了。

我的媽呀,文科的孩子好苦逼啊。


作為一個留美老博,終於有個問題可以回答下了。第一次寫論文,尤其是用英語寫論文真是一件無比煎熬的事情。當時老闆拿著我的初稿那一臉鄙視的神情還記憶猶新。雖然我個人的論文寫得很糟糕,但是日積月累也有些感悟,希望對題主有所裨益。

重要的話說在前面:寫論文並不是寫枯燥的實驗報告,而應該是給科學界的同僚講一個動人的小故事。論文是科學界的小說,科學界的商業企劃書,科學界的徵婚啟事,它本身不應該是枯燥無味的。什麼樣的故事你愛聽,你的論文就應該寫成什麼樣子。

然後推薦以下軟體:
Latex來編輯文檔。latex上手難,但是一旦上手你就不會想用office了。我一般是用texnic center,其它同類軟體當然也行。
PPT和Visio來編輯圖形。編輯完的圖形都轉成eps格式,可以方便被latex調用
Jabref來編輯文獻。免費的小軟體,可以支持自動生成bib文件,簡單又實用
實驗數據的繪製我一般用matlab命令。知乎上有推薦其它軟體的,但是我感覺自己的領域暫時用不上。生成的圖形一定要仔細核對,檢查label,legend字體是否清晰。每次看見別人做presentation或者是寫paper用的都是螞蟻大小的字體,我都無力吐槽。

好吧,接下來我就分階段闡述:
a) 提筆之前。
我自己做了一些實驗或者模擬之後得到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結果,然後覺得這些結果是自己一段時間的心血,於是就想是不是該發文章了,然後開始提筆就寫。這樣的寫作一定是出不來好文章的!在提筆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數據進行總結歸納,得出幾點重要的結論,然後根據你的結論回答如下幾個問題:
a.1) 如何讓你的文章被引用
一定要記住,寫文章的目的不是把你實驗的辛勤展示給別人看。查literature的人根本不會在意你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是多麼悲慘。你的研究價值也不以你付出的心酸來衡量,而是取決於它有多少次引用。我有時也幫老闆給刊物審審稿子,一般新手最大的問題就是寫作的時候盯著自己的那個小領域不放,沒有大的視野。你一定要根據你之前總結出的幾個結論,天馬行空地思考這些結論有什麼意義。比如說,你做了一組實驗,得出實驗數據A說明了某某趨勢,實驗數據B說明了某某趨勢。這些陳述只是單純闡述你的實驗結果,算不上是意義。這樣的文章根本不能吸引人。你最好是要多想想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能和目前的主流搭上一腿。比如說以我的機械為例,如果你的實驗結論能稍微搭上點節能減排,搭上點工業4.0,或者搭上點其它火熱的前沿名詞,那麼引用數指日可待。我這麼說並不是建議大家來偽造數據來強詞奪理,而是說要給自己的數據一個升華。寫論文的本質其實是講故事。史記講完故事之後都有一個「太史公曰」,這個就是升華,這個就是史記流傳的原因。
a.2) 找什麼雜誌發表
其它的回答已經說明了如何找雜誌的問題,當然是impact factor高的。但是我認為你要投的雜誌最好要topic廣的。和我在a.1)中提及的一樣,你的文章受眾廣,被引用的幾率才大。然後發什麼雜誌也直接決定了你文章的寫法。比如letter可能只要method和results, 有些journal對於圖的數量也有限制。當然,如果你用latex的話,直接可以下各個雜誌的package,寫的時候format就不用像office裡頭一樣要手動操作。

b)提筆的階段
b.1) 寫提綱
這個和寫小說異曲同工。先寫提綱,其實也就是取好每個section的小標題。確保你的思路和流程不打結。如果不知道怎麼動筆,就去找你們領域大牛的文章,看看別人怎麼寫的。
b.2) 寫acknowledge
哈哈,這個部分最簡單。
b.3) 寫introduction
我一般喜歡正文先寫introduction,因為它比較簡單,先寫完容易讓人有成就感。初稿可以寫寬泛一點,想得到的reference都弄上,後面再刪。這其實也就是一個讓你的文章受眾更廣的一個步驟。當然,introduction裡頭的引用多一點,引到你reviewer的可能性也就大點。reviewer自己要是很在意引用數,你的文章被reject幾率也小些。
b.4) 寫theory或者method
這個部分很像實驗報告,屬於按部就班,枯燥無味的東西,寫起來也算簡單。但是這個部分一定要清晰詳實,尤其是對於以實驗為主的文章。你要詳細描述你的搭建步驟,用了什麼儀器,如果一個儀器有幾個mode幾個range你用的哪個。這個部分的目的是要讓讀文章的人可以根據你的闡述自己重新搭建實驗。一般這個部分寫得馬虎的人,要麼是根本不在乎讀者的感受,要麼是深知自己的實驗有瑕疵然後藏著掖著。所以我一般看到method寫得很粗糙的文章都不會想引用,因為錯誤的可能性大。而一個method寫得很詳細的人,他做實驗一定也很嚴謹,結果也更可信。
b.5) 寫results和conclusion
一篇文章最揪心的就是這個部分。我自認為我這個部分寫得很差。每次我寫完多會找實驗室的老美幫忙看下,然後再抽空請他們吃個中餐當做回報。如果你的老闆有時間,你也可以把這個部分單獨寫出來給他看下。這個部分的寫作我真的沒有經驗,所以我在後面推薦了幾本書,大家有空可以看看。當然其它更牛的答主可以發表意見,我也認真學習下。
我一般是conclusion有幾點,results就分為幾段。這樣一一對應,方便讀者。
b.6) 返回去刪introduction
把裡頭不必要的reference刪除。
b.7) 根據conclusion寫abstract,然後取個好題目。
abstract是一篇文章最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和conclusion不相上下。它是這篇文章的臉。你可以想想自己搜文獻的時候,有多少次是根據abstract來決定是不是要細讀下去的。好的abstract一定要抓住讀者,一定要吸引任何可能的引用。所以你一定要把你最核心的貢獻放進去,把最好的魚餌放到鉤子上。
b.8)反覆修改
前面的步驟都需要一氣呵成,千萬不要盯著某個部分不放,那樣很容易讓人氣餒。一旦初稿形成,至少文章的骨架在,你改起來就會有動力。文章永遠不會完美,所以只要deadline沒到,就要不停改下去,精益求精。對於非native speaker的中國人,如果你對自己的英語沒有完全的自信,我也建議大家找professional editor來改語法。這筆錢一定是划得來的。我審的稿子有來自伊朗的,來自韓國的,國內的也很多,有北大,哈工大,浙大,南大,蘭州大學等等。有的學霸級別的英語讓我自慚形穢,有的學渣級別的英語我看著都想掐死作者。英語爛的文章可能讓你卓越的研究成果含恨九泉。讓人讀不了的天書只有被reject這一種可能。

c)Peer review
如果幸運的話,投完稿子不久就會拿到review 或者comments。然後你就要根據comments進行逐條地修改。你的rebuttal一定要簡潔清晰,問什麼答什麼,不要扯七扯八。對於你有疑問的comment,要稍微argue一下,然後詢問reviewer的本意。我大部分的時候遇到的reviewer都比較好,不會頑冥不化。有一次一個reviewer有點強詞奪理,我和他之間來回了四五次,他都不肯退讓,甚至變得有點不禮貌。最後editor和我老闆都出面了,文章最終還是發了出去,只是過程很讓人不愉快。Peer review給了審稿人很大的權力,但是這個權力並不是不可挑戰的。如果你覺得沒有問題,一定要據理力爭。

最後推薦幾本書。我的老闆也不是native speaker,所以他把自己看過的一些寫作書推薦給我,我和大家分享下:
1. Writing Science: How to Write Papers That Get Cited and Proposals That Get Funded
2. The Elements of Style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小冊子,從最基本的標點符號的用法開始,可謂是一本神書)

3. On Writing Well,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An Informal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


目前發表了幾篇質量不是很高的小文章,不敢說經驗,分享一下自己的體會,萬事開頭難。

  1. 先重點看幾篇你要投稿的雜誌上發表的同類論文,看看別人是怎麼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的。
  2. 把自己的故事說圓了,只有你自己認同自己的結論,才有動力把文章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邊想邊查閱參考文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對我個人來說,這個過程是最難的,但克服了這一步,後面就好辦了。
  3. 開始寫。除了摘要之外,按照你論文的結構的先後順序寫。很多人最後才寫introduction,這非常不合理,introduction介紹了你這篇文章的目的和意義以及該領域目前研究現狀,起到一個全局作用,把這個寫完,後面就很順其自然了。任何寫作其實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學術論文是最好模仿的那一類。注意,我說的是模仿,可以模仿結構、思路、句式、用詞,但是絕不能抄襲人家的數據、結論、思想。
  4. 其實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抗拒,just do it!像我現在這樣拖延症折磨到死實在是太可悲了。

感覺其他答主回答的都差不多了,我來稍微歪個樓,說說我對於寫極高IF期刊文章的寫作經驗,說是經驗其實也只是剛剛投出去一篇high impact paper (簡稱HIP lol)-_-#, 不過我的許多經驗來自領我入門兒的學長,他有兩篇Nature Materials一作,其中一篇三年內已經有了350+citations
Here we go
1. 最重要的就是abstract,introduction和第一張圖!
你可能不信,好的摘要和介紹段落重要性占整篇文章的80%。。。為什麼呢,因為這些journal的editor們最關心的是自己期刊的逼格,而對逼格的判斷往往是從閱讀摘要和intro的第一印象而來,逼格不夠連editor這關都過不去,而在editor這裡&>80%的文章都被刷下去了。反過來說,只要你送審後發現editor開始聯繫審稿人了,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用數據說話:侵立刪 (Nature Materials 11, 743–744,2012)

2005-2012期間,Nature Materials真正到peer review這步的文章只佔交上去文章的13%。而被送審的文章60%最後發表。

那麼怎麼寫一個印象鮮明而逼格滿滿的摘要呢,結構如下:
1. 總結性地講一下自己文章涉及的大領域的重要性 --自曝家名
2. 指出領域內的瓶頸或者還沒研究透徹的地方 --指明文章attack的核心問題
3. 籠統地概括一下本文章核心實驗/計算方法為何能解決2里的問題
以上都是眾所周知的東西,不exciting
下面一句,
4. 用很簡單化的語言「漫不經心」地說明自己研究的創新和與眾不同之處,keyword是「漫不經心」,如果是小保方晴子的成名作,她這句該寫「在大家汗流浹背而得幹細胞不成的時候,我們通過在分化細胞內施以微量醋的方法。。。」
5. 最後一句是killer(致命一擊!),要在editor已經掉以輕心,讀完第四句內心OS「你這狗屁方法能幹毛啊」的時候,冷不丁地一拳打碎他們的玻璃心,「老娘多次成功搞到了多能幹細胞 PS:其實並沒有 *^o^* )


最後這蓄謀已久的一拳能不能通過第四/五句之間形成的心理落差而讓editor眼前一亮襠下一濕,就是成功的關鍵
來舉個真實例子吧,就之前說的那篇citations 350+Nature Materials的摘要
-------------------------------------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the thermoelectric figure of merit ZT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primarily due to 。。。
第一句,講明自己是個搞熱電材料的
However, many present high-ZT materials are based on low-abundance elements that pose challenges for scale-up。。。 Here we demonstrate a strategy to improve ZT in conductive polymers。。。
第二句和第三句,無機熱電材料面臨如下challenges,所以我們搞一搞有機熱電啰
By minimizing total dopant volume,we show that all three parameters constituting ZT vary in a manner so that ZT increases。。。
第四句:我們就不過是減小一下摻雜物的體積。。。
。。。 we achieve ZT = 0.42 at room temperature.
背景知識,ZT是表明熱電材料轉化效率的標誌性參數,之前有機熱電歷史最高值ZT=0.25, 所以0.42超過當時世界最高值 70%
-------------------------------------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說,這文章能發Nature Materials是因為結果足夠好。首先,當然結果要夠好(廢話-_-#),但結果好是發HIP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如果你在literature里泡了足夠久,會發現某些組的文章和其他組相比工作質量(有時甚至內容。。囧)都差不多,但前者就是通過這種「高冷的拔高」方式搏得了editor的歡心從而上了高IF的期刊

這就是摘要部分了,下面簡單地說一下文章主體,下面的內容應該適合各個等級的journal,歡迎大家一起指教探討

2. 具體的文章主題結構別人已經答了八九成了,我來從語言風格的角度逼逼
作為非英語母語的人,英文學術寫作最值得修鍊的地方就是簡潔,簡潔是證明文章作者高智商(or appears to be...)的最有力證據。顯然,如果你把別人三句話才講清的事兒用一個從句和一個"short linker(一般是介詞or前置詞)"講明白,讀者會覺得文章的邏輯密度瞬間上升,一般不會出現句子讀了一半人家已經想好了你接下來會說什麼的情況(這點其實跟電影的拉片技巧有共通之處,即:展現比觀眾期待的下一鏡頭超前一步的場景往往使影片更加引人入勝)
多說無益,舉例子,還是上面的那篇文章:
背景知識:高ZT材料需要高電導率,低熱導率,這在無機材料裡面由於Wiedeman-Franz law而不大好實現,而在有機熱電里去掉沒有電離的摻雜物(dopant)能升高電導同時降低熱導
-------------------------------------
啰嗦版:We minimize dopant volume to increase Seebeck coeffici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is, however, is not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thermal conductivity like the case in most inorganic materials. Using this method, a significant ZT equal to 0.42 has been achieved.
精簡版: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materials, minimizing 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 organic material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 in a way that 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ZT enhancement, leading to a ZT equal to 0.42.
-------------------------------------
加粗部分是精簡的核心。首先,「we」 開頭的句子一般都能用當句的動詞ing形式作為主語,畢竟誰都知道這是「we」的工作。。。其次,however,therefore雖然好用但是在轉折關係不是很強烈的時候完全可以用「unlike」「in contrast to」等替代,而在組裝三個句子的時候,用兩個that/which從句顯得很啰嗦,用之前提到的short-linker,銜接緊密乾爽,「leading to」 ,「giving rise to」,「resulting in」都是極好的

在文章中連續幾次運用以上精簡方法,「短平快」地將三句話(或三個邏輯點)有機地組裝在一起,會使文章信息密度大增。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讓句子顯得豐富多彩,即,用不同的詞表示相同的意思。在上述精簡版的後半部分,「ZT」出現了三次,這裡就可以用「TE(for thermoelectric)properties」 或者「conversion efficiency」替代
-------------------------------------
粗略精簡版: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materials, minimizing 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 organic material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 in a way that 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ZT enhancement, leading to a ZT equal to 0.42.
打磨精簡版:In contrast to inorganic materials, minimizing dopant volume is shown to move their organic counterparts" constituting properties of ZT in a way that they all contribute positively to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leading to a ZT of 0.42.
-------------------------------------
這裡改的就很明顯了,對比一下就發現打磨後的句子顯得豐富多彩一點。當然,不要絢麗地過頭了以至於使句子晦澀難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嗯,先說這麼多,有時間再更 --讓子彈飛一會兒!


作者:盛械榔
鏈接: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只需8步 - 盛械榔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校畢業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機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來說,論文寫作要依據一定的論文格式和字數要求,對學習和工作有學術總結和創新,下面為大家整理推薦的論文寫作的8大步驟,歡迎閱讀查看。

 第一步,確定論文的選題

  從廣義上說,選任何本專業範圍內的題目都能夠寫出東西來,只要你有新觀點、新發現、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這後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論文的選題。這是由於作者多數是第一次寫這麼長的學術論文,缺乏經驗,也缺乏深厚的知識積累,難以把握;同時,二三萬字這個條件也對選題有很大的制約,如果題目過大,無法在這個相對狹小的範圍內展開。所以,選題是否得當,對於論文的成功,影響很大,甚至有人說,一個好的選題等於成功了一半。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第二步,文獻檢索

  其實就是圍繞已經確定的論文選題,回顧相關的理論和研究。這一步的工作是較為艱苦的,需要有思想準備。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沒有這一步,你的論文內容很可能重複了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等於白做;查找的過程,也是啟發思路、產生觀點火花的過程,不走這一步,等於掐掉了自己新觀點、新視角、新材料的來源。這也是為下一步做觀點、角度、材料上的準備。

 第三步,提出選題的理論假設,或要研究的具體問題

  選題是指準備寫的論文的大體方向和範圍,真要動手寫作,就會遇到兩類具體的問題。第一類屬於觀點方面的:我的具體觀點是什麼?你可以設想出一個或幾個觀點,但它們僅僅是一種假設,通過許多證據、材料,通過嚴密的論證和適當的論證框架結構,證明你的假設是成立的,這才能形成論文的主體。第二類屬於實用方面的:我要具體論證什麼問題?你可以提出許多原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它們是不是與所論證的問題相關,相關到什麼程度,這需要通過科學的調查和分析。

  不論哪一種情況,這涉及論文的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一定要明確,並且貫穿論文的始終。有些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寫著寫著,無形中脫離了自己原來確定的假設或具體問題,說了許多無關中心思想或論證主題的內容。

 第四步,研究方法決定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大體可以歸為兩大範疇,思辨研究和實證研究,後者又可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兩種具體的研究方法。人們為探究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而採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設、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對結果的判斷標準。但是各種研究方法在現在的論文寫作中,已經越來越多地呈現相容和內在的連接。一般地說,根據自己的選題和討論的具體問題,可以以一種研究方法為主,輔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為大眾媒體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時的狀況,這種研究取向就決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為主,但同時也需要一些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經濟學的思辨研究。

 第五步,設計論文框架結構

  一般文章的寫作也需要有這一步,但對論文來說,更為必要,其要求也更細一些。一般情況下,一篇論文要有緒章、入題的第一章、主體章節,以及結束語。章節的設置在寫前要有個大體的布局邏輯,使之結構合理;章和章之間有一種邏輯聯繫,防止盲目寫下去,淹沒主題,不知所云。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會根據收集材料的情況、調查訪問中遇到的新情況,經常變動。但是就像建築師在蓋房子前必須有圖紙一樣,到了寫論文這個層次上,大體的文章框架不能僅僅存於腦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對細緻一些,具體到「節」更好(但「節」的層次開始時不要固定化),便於寫作時心中有數。

  到了設計論文框架這一步,因為有了文字化的章節設計,除了請導師指導外,這是在正式動筆寫前較廣泛地徵求其他專家意見的一個好機會。框架還不是厚厚的論文,看時花費的時間不多,又可以大體看出文章的價值或存在的問題。這時修改論文結構比寫完後修改要輕鬆、容易得多,時間也較為寬餘,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六步,分析、歸類,將分別充實到論文各部分中,再進行解釋、論證

  這實際就是論文寫作本身,所以這樣描述,意在讓作者理解論文寫作的過程。各種材料和論據,不是天生就可以證明論點或說明具體問題的,需要通過作者對材料的組織和論證,才能使其變得富有生命力,極其自然、有力地為自己所論的題目服務。

  在這一步,需要溫習一下學過的邏輯學或社會調查統計的知識,用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的數據組織方式,緊緊圍繞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具體問題,調動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通過正論(這是主要的)、反論、設論、駁論、喻論等等手法,論證觀點或問題,得出結論,完成論文。

  論證中肯定會出現種種材料使用或缺乏的問題、邏輯推理的問題、論據與論題不相配的問題等等,需要停下來再找材料和訪問專家,充實或削減原來論文框架中的內容,必要時對框架結構進行局部調整。這種情形是正常的、經常發生的。在時間的安排上,對此要做出計劃。如果時間安排不當,有時論文功虧一簣的原因就在於寫作時間安排過緊,來不及調整論文結構,這很不值得。

第七步,必要時重新估量選題,修正論證對象範圍

  這是與第六步同時出現的另一種情形,即通過較為廣泛地徵求意見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來的選題對自己不適當,或難以完成,那麼就要及時調整整個論文寫作的計劃,改變選題。這種情形也是正常的,關鍵在於不要長時期猶豫不決,必須較快地做出決定,以便有時間重起爐灶。由於前面已經對本專業的學術研究有過較多的思考和文獻檢索,即使改變選題,重新做起,花費的時間不會很多,對此過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

  選題不當、難以完成的另一種情況不在於選題本身,而在於選題論證的範圍過大。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把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就是了。這裡最大的障礙在於作者捨不得「割愛」,花費了許多功夫準備論文,一旦許多材料用不上,難以割捨。這種情況當然會涉及到重新設計論文框架結構的問題。不過,將較大的論證對象的範圍縮小,總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

第八步,規範化的檢查和調整

  文中的引證標示、注釋及編號、文後的參考文獻編排,以及不屬於論文本身的內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關鍵詞等等,都要按照規範化的要求進行檢查和調整。這些雖然屬於技術性問題,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學態度。特別是引證,凡是使用了別人觀點的地方,都必須註明材料來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將別人的研究成果變成自己的。標明的材料來源也要十分清楚,論著名稱、作者或編者、出版社或發表的刊物名稱、出版或發表時間等等,一應俱全。


[方向 經濟實證]
最近開始著手寫文章 也想要發,於是總結 共勉

1首先,什麼是好論文?
好論文需要:1 視點(也就是論證觀點),2參照系(比較尺),
3 分析法(經濟學模型:數理型:研究理論/計量經濟型:主流,優點在於邏輯結構與可檢測性, 多研究現象,尋找因果關係)

2經濟模型結構

2-1 環境/條件 也就是提出假設條件,分析可能後果。
比如,把一個國家模型應用於另一國家,要事先考慮到文化經濟政治的不同,對經濟模型的可行性影響。
另一方面,計量經濟模型本身有固定假設不可忽略 BLUE
2-2機制 找出模型中關鍵變數,找出相互關係
技巧就是既不過多考慮變數,也不會漏掉重要變數
比如說,內生性,非線性 記得:simple is the best
2-3求解 模型參數估計
技巧就是,參數估計不能違反經濟學常識

3經濟數據特徵

3-1真實性 注意避免測量誤差和樣本選擇而導致的觀察值丟失
3-2來源
survey data就是自己做調查得到的,注意分層抽選和誤差即不實回答
statistical Data 政府進行的數據收集,問題是中國政府各省GDP過大,耕地面積過大,農產品生產量過大問題 解決辦法:運用工具變數等方法來檢驗和糾正計量結果的誤差 or 誤差造成的可能後果作一個討論
Experimental Data 實驗設計很重要,隨機避免誤差,可問題在於sample小,解決辦法:「自助法」(Bootstrapping)產生
標準誤差是一個通常的選擇;此外,運用 Bell –McCaffrey (2002)手法得出穩健的標準差

3-3數據類型

/ cross-section 主要應用微觀,偶爾宏觀 弱點假設無誤差,至於結果反常識

/Panel 控制未觀測的變數 對中國除了不開放利用的國家統計局的農村住戶調查統計數據和城鎮
住戶調查統計數據,公開的,農業部農村研究中心的「固定觀察點
數據」,美國北卡大學的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以及北京大學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

*我自己要用Panel就多啰嗦幾句

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假設條件區別於隨即模型必須滿足觀測對象的固定效果變數和X間不相關,而固定效果卻沒有這樣的限制。他們之間的差異可以用 Hausman 檢驗來識別 或者極端條件:面數目(N)遠遠大於時間長短(T)(即 N &>&>T) 則隨機比具體更有效

固定效果也分 個體固定和時間固定(看你要控制哪個,也需要觀察是否T&>N此處考慮倒入時間序列分析法)

個人看法:很少用隨機效應,因為,固定可以將擾動項中那些,個體異質和時間異質的,同時有可能導致內生性問題的誤差估計出來,提高一致性 而隨機只是假定無內生性提高效率 一致大於效率啊

最後,平衡與不平衡分析無太大不同

/time series 長的時間數據,如果是平穩的最小二乘法模型基本特徵可
以移植到時間序列裡面;通常的分析模型包括 ARMA,VAR,GARCH 等;如果不平穩,情況就變得非常複雜,回歸係數的標準差有時不服從標準
正態分布,從而造成了所謂的偽回歸(Spurious Regression)問題,係數的顯著性加大,原
假設更容易被拒絕。

為了校正回歸係數的分布問題,在用 VAR 模型作 Granger 因果分析的時候,即使採用差
分的辦法去除非平穩性,其回歸係數的分布也可能不是標準正態。通常的方法是對於水平變數
VAR 在用 AIC 或者 BIC 基準選擇最優滯後項的基礎上,繼續增加滯後項的方法(Surplus-Lag
method)來得到一致的檢驗結果(Bauer 和 Maynard 2012),增加的滯後項的數目為非平穩變
量的最高整合階數(Maximum Order of Intergation)。


但是,如果非平穩變數之間存在存在協整(Cointegration),回歸係數是超級一致的
(Super Consistency)。所以,我們必須先識別計量模型的變數之間是否存在協整。協整檢
驗的方法包括原始的 Engel-Granger 方法(Engel 和 Granger, 1987)和 Johansen 秩檢驗和
特徵值檢驗 等方法(Greene 2012)。Engel-Granger 方法比較直觀,但缺點是只能識別是否
存在協整,不能識別在多變數情況下的多個協整;Johansen 檢驗能夠識別多變數情況下的復
數協整個數,所以在實證中廣為使用,但缺點是檢驗通常不夠穩健。

檢驗時間序列數據是否平穩的檢驗方法很多。比較著名的檢驗包括 Augmented Dickey-
Fuller 檢驗,Phillips-Perron 檢驗以及 KPSS 檢驗等。前兩者主要檢驗時間序列是否存在單位根,其原假設是存在單位根;而 KPSS 檢驗的原假設是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在實證中,最好
能夠同時報告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檢驗 (或者 Phillips-Perron 檢驗)和 KPSS 檢驗,
從不同的兩方面來驗證檢驗結果的穩健性。

最後,時間序列的滯後項數對回歸或者檢驗的結果影響很大。選擇科學合理的滯後項數
就顯得至關重要。實證中,通常選擇之後項的方法為 Akaike 信息準則 (AIC)和貝葉斯信息
準則(BIC)。這兩個準則的原理是基於數據本身對模型的吻合性,加上一個對滯後變數數目
的懲罰因子。AIC 或者 BIC 的最小者為最好之模型。


4 計量模型和檢驗

4-1 外生性 基礎,要滿足一致性(就是當樣本趨向於無窮大時,估計值收斂於參
數的真實值),效率性(是指一個估計值的反差在所有可能的估計值中最小),無偏性。

/ 內生性 X和誤差相關 原因:(1)相關變數的
丟失;(2)方程形式錯誤 (把非線性方程設定為線性方程);(3)變數中存在系統性測量
誤差;(4)樣本選擇;(5)聯立因果關係;以及(6)誤差項之間存在相關性。 外生性才使政策建議 make sence 檢測法和解決法:工具變數回歸法

/工具變數回歸法:工具變數的選擇標準為:(1)工具變數和內生變數相關,(2)但和誤差項不相關。選擇為關鍵,注意,1弱工具變數(內生和次變數關係不強,強工具變數的一般檢驗標準為聯合檢驗的 F 值大於10)2過度識別(如果工具變數數超過內生變數數,我們才可以檢驗工具變數
模型是否被過度識別?我們通常採用 J-統計值或者 Sargan 檢驗,來檢驗工具變數是否存在過
度識別。只有在存在過度識別的時候,所有工具變數才是外生的。值得注意的是:過度識別檢
驗的原假設為「模型過度識別」,如果拒絕了原假設,可能至少存在一個工具變數為內生性的。)3冗餘問題(Instrument Redundancy)(工具變數中可能存在多餘的無
關重要的變數。冗餘的工具變數會讓估計結果損失效率性使t-檢驗不顯著)

/實驗經濟學和干預效果估計:在實證分析中,工具變數的上述兩個標準通常難以滿足,所以一些重要的研究課題,在
現實中根本無法深入定量研究。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GDP 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我們無法
找出一個工具變數與 GDP 相關而與環境污染無關;我們也無法找一個變數與環境污染相關,而
與 GDP 無關。雖然環境 Kuznets 曲線為我們提供了 GDP 和環境污染之間的一個定量關係,但由
於我們無法識別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的結論至多就是他們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係,這樣
的結果並不能提供很好的政策依據。另外一個有意思的研究課題為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發展
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也很難做計量分析。


這時,就需要我們應用實驗經濟學的方法來解決內生性的問題。實驗經濟學通過人為的
外生的隨機干預來使得某些變數成為外生。關於對干預效果(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的估計,Wooldridge (2010, 第 21 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計量方法的綜述。

我在這裡強調的是有些干預看起來是外生的,其實不然。(1)如果幹預真是外生且隨
機的情況,最小二乘法的估計結果是有效的;(2)如果幹預只和某些可觀測的自變數相關,
這時需要運用傾向評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來得出滿足一致性的干預估
計結果; (3)如果幹預變數和某些不可觀測變數相關,或者干預是內生的情況下,我們還需
要使用工具變數的計量方法來估計干預的效果。

4-2 偽回歸:本來沒有關係的兩個變數,或者沒有顯著關聯的兩個變數,在計量經濟模
型中卻顯示出了顯著的相關性。這有可能是計量模型設定的問題,或者是計量經濟模型本身特
征造成的問題。

經濟學理論和偽回歸 就是違反經濟學常識

時間序列中偽回歸 就是非平穩時間序列下

空間數據偽回歸 就是空間上相關違背相對獨立

4-3 經濟學上顯著性和統計學上顯著性

5 參數估計值的穩定性和政策分析

為什麼做經濟研究?就是為了幫助人們從複雜的經濟現象中,找出邏輯和規律,並為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

5-1 估計值的穩定性

  注意變數的若外生 強外生 超強外生

5-2 合理性

符合經濟常識

5-3 可靠性

計量模型的正確性

數據的可信性

6 結論

本文從數據,模型和參數等三個角度出發,分析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在實證分析中要注意

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Xiaohua, Yu Data, Model and Parameters in Empirical Econometrics: A Synthesis Review
  2. Abler, D. (2010), 「Dem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ECD Food, 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Papers, No. 29, OECD Publishing.
  3. Dem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4. Bauer D. and A. Maynard (2012) Persistence-robust Surplus-lag Granger Causality Testing.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Vol. 169(2): 293-300.
  5. Bell, R., and D. McCaffrey, (2002), 「Bias Reduction in Standard Errors for Linear Regression with
    Multi-Stage Samples,」 Survey Methodology , Vol. 28(2), pp. 169-181.
  6. Chen B. And J. Pearl(2013) ? Regression and causation: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six econometrics
    textbooks.「 Real-World Economics Review,No.65.
  7. Cameron A C. and P. Trivedi(2005 ): Microeconometric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Deaton A. (1997) The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s,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ryland
    U.S.A.
  9. Engle, R. F., Hendry, D. F. Richard, J. F. (1983). Exogeneity, Econometrica.51: 277–304.
  10. Ericsson, N. R. (1994). Testing exogeneity: An introduction, in N. R. Ericsson (ed.),Testing
  11. Exogene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pp. 3–38.
  12. Favero C. And F.D. Hendry (1992) 「Testing the Lucas Critique: A Review」, Econometric Review.
  13. Vol. 11(3):265-306。
  14. Fingleton Bernard (1999) 「Spurious Spatial Regression: Some Monte Carlo Results with A Spatial
  15. Unit Root and Spatial Cointegratio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Vol. 39(1):1-19.
  16. Greene, W. (2012). Econometric Analysis. 7th ed. Pearson Education, New Jersey.
  17. Hausman, J. A. (1978). "Specification Tests in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a 46 (6): 1251–1271。
  18. Ji Y., X. Yu, and F. Zhong (2012): Machinery Investment Decis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in
    Rural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23(1):71-80.
  19. 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Econometrica,
    Imbens G.W. (2014 )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NBER working paper
  20. 19983. Cambridge. MA. USA.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n Econometrician"s Perspective
  21. Imbens G. W. (2012) 「 Robust Standard Erros in Small Samples: Some Practical Advice.」 NBER
  22. Working Paper 18478. Cambridge. MA. USA.
  23. Engle, Robert F.; Granger, Clive W. J.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24.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 (2): 251–276.
  25. Lucas, Robert (1976). "Econometric Policy Evaluation: A Critique". In Brunner, K.; Meltzer, A. The
  26. Phillips Curve and Labor Markets. 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1. New
  27. York: American Elsevier. pp. 19–46
  28. Heckman, James J, (1979). "
  29. Econometric Society, vol. 47(1):153-61.
  30. 16
  31. Robust Standard Errors in Small Samples: Some Practical Advice
  32. McCloskey D. and Ziliak S. T. (1996) 「The Standard Error of Regression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 XXXIV:97-114.
  33. McCloskey D. (1985) 「The Loss Function Has Been Mislaid: The Rhetoric of Significance Tes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5(2):201-205.
  34. Oster, Emily (2005)「Hepatitis B and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Wome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December 2005, 113 (6), 1163-1216.
  35. Pfleiderer Paul (2014): The Misuse of Theoretical Models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tanford University, available at:
    https://www.gsb.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research/documents/Chameleons%20-
    The%20Misuse%20of%20Theoretical%20Models%20032614.pdf
  36. 錢穎一 (2002): 「理解現代經濟學」(「Understanding Modern Economics」),《經濟社會體制比
    較》,北京,2002 年第 2 期。
  37. Stock J. and M. Watson (2007): 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 (2n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38. Tian X. and X. Yu (2012): The Enigmas of TFP in China: A Meta-Analysi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23(2): 396-14.
  39. Wang, X., Woo, W. T. (2011). 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hidden household income in China.
    Asian Economic Papers, 10, 1–26.
  40. Wooldridge J. (2010):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 Second edition. MIT
    press.
  41. 於曉華(2008): 「中國研究機構發表經濟學英文論文的一個統計研究 (1998-2007)」,《經濟學季
    刊》, 2008 年第 7 卷第 4 期:1477-1490。
  42. Yu X. and Z. Gao (2010): 「An Updated Ranking of 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
    (2000-2009)",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21(4):571-581.
  43. Yu X. and D. Abler. (2014): Where Have All the Pigs Gone? Inconsistencies in Pork Statistics in
    China. Forthcoming in China Economic Review.

找5篇類型相同的文章,認真讀,提煉每篇的結構和各種句式。
然後開始寫。
完了。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希望有所幫助。

分解任務:如何完成一篇論文

目前在公司已經工作了兩年多,也經歷過很多項目。後來回想一下,發現在公司裡面做項目和在學校裡面寫博士論文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於是在本篇文章中,就拿自己的博士論文《New Fibonacci-like Wild Attractors for Unimodal Interval Maps》為例,向大家介紹如何分解任務才能夠完成一篇博士論文。

(一)選題的重要性

通常來說,在項目初期或者博士論文開始之前都要進行選擇。對於項目而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然後可以一點一點的把它做起來;對於論文而言,選題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未來兩三年的走勢。因此,在項目初期或者說選題的時候,就會顯得十分重要,基調一旦不對,後面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白搭。回到之前所提到的論文,其實這篇博士論文的目的是為了尋找 Wild Cantor Attractors 的存在性,通篇論文都是圍繞著一維動力系統的區間映射來研究的。

(二)初期調研的重要性

在選擇開始做這個項目或者課題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初期的調研工作。比如說,類似的項目在公司內外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它們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鑒的。相似的課題在學術圈的進展如何,有哪些學術圈的團隊已經做過或者說正在做這些事情,能否在它們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項目開展或者博士論文的初期,無論是成功的案例還是失敗的經驗都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案例可以給我們足夠的信心,讓我們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情;失敗的經驗則可以給我們一定的啟發,讓我們避免走同樣的彎路。除此之外,初期調研還非常有助於我們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讓我們對項目或者論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也能幫助我們進一步制定整體的項目規劃。

就拿本篇論文為例,目的雖然說是為了尋找 Wild Cantor Attractors 的存在性,但是目前學術界的進展是怎麼樣的呢?這些是需要博士生去進行前期調研的。通過在 arxiv 和學術期刊上面搜尋論文可以發現,其實之前有學者發表過類似的文章《Absorbing Cantor Sets in Dynamics:Fibonacci Maps》,並且這篇文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說已經證明了 Wild Cantor Attractors 的存在性。除此之外,這些學者還發表過一篇有錯誤的文章《Polynomial maps with a Julia set of positive Lebesgue measure:Fibonacci Maps》。論文有錯誤就表示其他人還有機會繼續做下去,是一個學術圈未解的課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學術資料供參考。

(1)成功的案例:《Absorbing Cantor Sets in Dynamics: Fibonacci Maps》,此時說明我們可以借鑒這篇文章的精華;

(2)失敗的案例:《Polynomial maps with a Julia set of positive Lebesgue measure:Fibonacci Maps》,此時說明其他人有機會去攻克這個問題。

(3)其它案例和工具處於調研階段。

(三)初期的分解任務

對於一個大項目或者一個博士生的論文而言,要做完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總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能夠真正做好這些事情。所以在項目的初期或者說剛開始做論文的時候,無論是工程師還是博士生都很容易被這種龐大的項目所「嚇到」,導致項目長期停滯不前或者說論文一直沒有進展。這種時候,基於所做的前期調研方案,就應該要拿出一個中長期的規劃,並且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就要拿出本周的計劃,然後把本周的計划進行切分,最小切分到兩天或者一天這個粒度。

還是博士論文為例子,之前已經通過自己的調研發現了一些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那麼此刻應該做什麼呢?那當然是去看這些論文,然後知道成功的論文是如何寫成的,錯誤的論文是在什麼地方犯了錯誤。在這種基礎上可以制定一個學期的計劃,那就是修完日常的研究生課程並且閱讀完這兩篇論文。不過,如果只是這樣則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一些更詳細的規劃,把時間壓縮到一天或者兩天這個粒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自己拖延的狀況。例如:

周一周二:閱讀第一篇論文的前五頁,並且同時去查看需要去補充哪些知識點;

周三周四:閱讀第一篇論文的五到十頁,並且同時去查看需要補充哪些知識點。

周五:本周總結,學了什麼基礎知識,讀了論文的多少頁,論文的進展如何,是否違背了之前所安排的計劃,並且同時安排下一周的規劃。

如果按照以上的時間安排,那麼就把任務進行分解到以兩天為一個粒度,可以從容不迫的按照進展來走。如果一開始就一直盯著最終的結果,那麼這個任務就會長期停滯不前。

(四)中期的分解任務

在做完了一個學期的調研工作之後,其實對這幾篇論文和學術的大概情況也有著一定的了解,此刻就應該針對自己的課題進行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回顧的就是這幾篇論文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是否存在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可以借鑒。然後,看看自己能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的工作。

通過之前的調研工作,我們可以發現有如下的啟示:

(1)Real Bound Theorem 的證明是必須要完成的;

(2)Random WalkMartingale Theory 是那兩篇論文的重要技巧;

(3)有錯誤的論文其實在前九節都是沒有問題的,出問題的只是在最後一部分。

因此,在這裡就可以把論文《New Fibonacci-like Wild Attractors for Unimodal Interval Maps》拆解成為很多部分:

第一步:選擇一個合適的函數(之前的論文並沒有研究過的);

第二步:針對這個函數,計算 Real Bound Theorem 的表達式;

第三步:在 Real Bound Theorem 的基礎上,使用 Random WalkMartingale Theory 來解決手上的課題。

在搞論文或者項目的時候一定要評估風險點,在此的風險點有兩個:一是避免和之前的論文犯同樣的錯誤,二是之前的方案在這種函數下並不一定可行。

雖然讀博士是一件非常有風險的事情,並且能否完成博士論文也有著自己的風險,但是如果按照這樣的計劃來執行,那麼就會讓博士生一直處于思考問題的狀態,並且盡最大可能地推動論文的進展,而不是一直盯著一個最終的問題而無從下手,甚至長期停滯不前。

(五)尾期的分解任務

對於一個博士生而言,如果論文已經基本上完成,那麼就應該把論文寫出來,這種時候,同樣需要把任務進行分解。通常來說,一篇博士論文少說幾十頁,多則兩三百頁,非常容易讓一位博士生產生拖延症。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都需要對論文進行分解,然後逐步完成整篇論文。

根據前期和中期的論文準備,目前的論文已經具備雛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它寫出來,然後查看一下論文中間有沒有漏洞,再看看整篇論文是否整體流暢。這種時候其實進行計劃的分解十分容易,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按部就班進行的,不像做論文的時候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所以,為了寫完這篇論文,可以制定一個月的計劃,並且把具體的計劃切分到兩天的粒度。例如:

周一周二:撰寫 Real Bound Theorem 部分;

周三:用 LaTex 作出在定理陳述或者在證明過程中所需要的圖;

周四周五:撰寫下一個章節 Limit Maps,並且制定下一周的計劃。

整個論文最有風險的階段已經過去,這種時候其實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寫出整篇論文即可。

就個人的經驗來說,一篇博士論文最有風險的階段是前期的調研和中期的開展。對於沒有科研經驗的人來說,第一步調研的工作就足以擋住一部分人,不少的人在這種時候就開始打退堂鼓或者轉成 master 畢業。對於順利地度過了第一步的人,在開展論文的過程中的所感受到的挫敗感會更加強烈,因為每天都要思考自己的問題,然後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沒有任何進展的。這種情況下,極易導致一個人的拖延,論文長期沒有完成,甚至導致博士生延期很多年。

對於一篇博士論文而言,只要在一開始選擇課題的時候靠譜,無論這篇論文本身有多複雜,它都可以被拆解為很多章節,段落,句子,甚至每一個詞語和公式。對於一個合格的博士生而言,理解一些公式和詞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一篇論文分解成很多小塊,然後逐一完成即可。


首先你需要解決的是「沒有什麼明確的結論」這個問題。
找張大點白紙,把你的研究目的,提出的猜想,實驗結果,目前的結論等等都寫上去,理理邏輯關係畫個思維導圖。「我因為 xxx 開始了 xx 研究,為了驗證/推翻 xxxxx,做了 xx,xxxx,xxx 實驗,目前的結論是xxxx,要證實/推翻xxxxx還需要xx事實的支持,我需要再做xxx實驗或者找到文獻支持」。
寫完了去和老闆討論吧,看他/她有何高見。

然後你有了明確的 story,可以把 figure 們串起來了。現在你需要寫最痛苦的部分: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難在我們沒有受過寫作訓練,沒話說。解決方法如 @任浩 提到的施一公的文章,還有一個速成法,是我老闆的秘笈:從相關文章裡面摘句子,變換句式,排列組合,表達自己的意思。注意不能整句抄,大半句都不可以。

寫完了,就扔給老闆吧,反正肯定會被罵一頓的 :P
我們當年寫完碩士大論文,還被老闆(朝鮮族)罵:你們的漢語應該比我好才對!


要進行模仿和操練,就必須要目的明確。首先找本領域最高級別的期刊,找3-5篇文獻仔細閱讀。閱讀要帶有目的性,告訴自己,這些東西是我寫文章要用的。先把文章弄懂,然後自己記下可能用得到的句式、語態、辭彙、句子間連詞的用法。例如:在摘要中如何總結工作,Introduction中如何介紹相關工作,如何寫試驗操作步驟,如何分析圖表,如何做統計分析,如何寫結論部分。當帶著模仿目的去讀文獻時,才會學到一點東西。

學到上述基本的東西之後,就可以開始操練了。SCI文章畢竟不是文學作品,對於語言和寫作技巧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研究工作創新點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只強調一點,要帶著目的去讀高檔次的文章,想想如果研究工作是我做的,我會這麼謀篇布局,找差距,才會有進步!

1、先看題目:
Small-Molecule Inhibition of BRDT for Male Contraception
論文題目要求有2個:簡潔、包括全部重要信息。
題目中抓人眼球的就是男性避孕,而且還是小分子,這樣就比較吸引人,另外體會一下此處介詞的用法。

2、再看summary

SUMMARY
A pharmacologic approach to male contraception 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 medicine. Toward this objective, we explored the spermatogenic effects of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JQ1) of the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 subfamily of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s. Here, we report potent inhibition of the testis-specific member BRDT, which is essential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during spermatogenesis. Biochemical and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confirm that occupancy of the BRDT acetyl-lysine binding pocket by JQ1 prevents recognit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4. Treatment of mice with JQ1 reduced seminiferous tubule area, testis size, and spermatozoa number and motility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Although JQ1-treated males mate normally, inhibitory effects of JQ1 evident at the spermatocyte and round spermatid stages cause a complete and reversible contraceptive effect.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can cross the blood:testis boundary and inhibit
bromodomain activity during spermatogenesis, 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摘要部分一般介紹研究目標、工作內容、研究結果及研究意義。

A pharmacologic approach to male contraception 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 medicine. Toward this objective, we explored the spermatogenic effects of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JQ1) of the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 subfamily of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s.
這2句話就介紹了研究目標和具體的工作內容。
**注意第一句中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的說法,在某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挑戰,這些都是自己可能用得上的用法。

第2句中explore的用法也值得借鑒。

後面幾句介紹研究結果。
Here, we report potent inhibition of the testis-specific member BRDT, which is essential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during spermatogenesis.
here,有時我們也用in the paper。
這句是常見的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2句話都有we作主語,這說明現代論文寫作已經徹底拋棄了大量被動語態的風格。

在早期論文寫作中,為了體現論文的客觀性,避免作者的主觀性,論文寫作中都大量採用被動語態的寫法。70年代之後,這種寫法就已經被拋棄,回歸以人為本。研究工作的重點是研究思路,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法,為什麼要進行部分的方法修正。這些都需要主動語態。

所以大家寫作中還是要大膽地使用主動語態!!

Biochemical and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confirm that occupancy of the BRDT acetyl-lysine binding pocket by JQ1 prevents recognit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4.


這句的寫法有點意思,如果是我寫,我一般就會寫JQ1佔據了結合位點 and 阻止了識別作用,雖然也沒錯,但是還真沒有原句準確。
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過程中,對主語的選擇非常體現水平。

Treatment of mice with JQ1 reduced seminiferous tubule area, testis size, and spermatozoa number and motility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這句看似平淡無奇,如果是我來寫,我肯定寫成了在用JQ1處理之後,大鼠誘導了····;
可能後面的without用法一般人也不會用。
其實without在論文寫作中經常遇到,比方我們說某種物質在產生某種正面作用的時候,也不會產生負面作用;初級寫作者往往用while doing;其實這裡用without正好!


最後看看最後一句歲研究意義的闡述方法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can cross the blood:testis boundary and inhibit bromodomain activity during spermatogenesis, 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這種用法大家都用得著,以及後面的providing的用法。

上面是寫給SCI新手看的,如果您是高手,看過輕拍後可以飄走。


作為一般的讀者我們就了解了,研究內容是一種小分子的男用避孕藥。按照摘要中內容,讀者自會提出相關的問題:
1、作為藥物,藥物分子對給藥方式很重要,小分子,這對給葯很重要,算研究工作的優勢和創新之處;
2、作為抑制精子的藥物,必須是可逆的;如果抑制作用不可逆,那就成了閹割葯了;
3、該藥物影響範圍不能太大,必須有選擇性,不能影響性發育,尤其是影響荷爾蒙水平。
根據以上思考,第1點是文章的基本內容。後面2點是作者必須重點解釋清楚的內容,如果作者解釋不清楚,這2點在編輯那裡就通不過,哈哈。看看後面的內容,選擇性和可逆性都用了超過2頁多的篇幅和多張圖片來力證。


先看introduction,這部分內容體現作者的水平,對研究領域的掌控,引言部分寫好了,和後面的討論相呼應;此外引言的範圍也需要作者掌控好。
作為sci新手,一定要寫好引文部分,如果你忘記引用某位研究人員的工作,或者期刊引用錯誤,都是大忌。因為都是圈內人士,你少引,多引,吹牛,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或許某位reviewer就是因為你沒引用他的相關文章,心裡不爽啊。尤其是投高檔期刊一定要注意這點。
老實說,我給期刊審查文章時,我是重點看introduction,因為這裡最難寫。

Although ~4% of the mammalian genome encodes genes expressed in male germ cells during spermatogenesis (Schultz et al., 2003), contraceptive drugs for men have remained elusive. To date, the only drug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testosterone analogs
that alter endogenous androgen produc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short list of other possible targets (e.g., GAPDHS) and drugs (e.g., gamendazole) (Aitken et al., 2008). This lack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rate
of unplanned pregnancies, especially in teenager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maternal mortality, ethical, social, and financ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bortions and deliveries to single mothers.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we
have undertaken to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One such contraceptive target is the testis-specific and 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BRDT.

第一段都免不了俗套,講訴本研究工作的意義,常見套路都是:與本研究有關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很少見,本研究很nb,工作有創新。下面仔細分析第一段,作者如何吹牛,使用了什麼辭彙和句式。

Although ~4% of the mammalian genome encodes genes expressed in male germ cells during spermatogenesis (Schultz et al., 2003), contraceptive drugs for men have remained elusive.
第一句中有2個地方值得提出,一個是~4% 是科技論文中常用的,~相當於about的意思;第2個地方是have remained elusive,男用避孕藥還沒找到,還不清楚。

這句我們也用得著啊,趕快拿出小筆記本記下。這是吹牛神句啊:如果你要表示前人在某研究領域還是一窮二白(have remained elusive),而你的研究工作則開創了新局面(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摘要部分最後一句)。

這位作者很牛叉,繼續引經據典,鄙視一下前人的工作,看下一句。
To date, the only drug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testosterone analogs
that alter endogenous androgen produc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short list of other possible targets (e.g., GAPDHS) and drugs (e.g., gamendazole) (Aitken et al., 2008).

To date的用法較常見,sci新手也用得著啊。

然後,作者還不忘繼續從思想層面上分析一下,為什麼前人的工作這麼水呢?
原來是因為有一些工作在技術層面上還沒搞定,看看作者是怎麼表述的。

This lack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rate
of unplanned pregnancies, especially in teenager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maternal mortality, ethical, social, and financ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bortions and deliveries to single mothers.

This lack of這種用法也是很常見的,你絕對用得著,lack這個詞比較奇怪,大家可以仔細查查。此外is responsible for 和contributes to的用法也很常見。記住副詞partially、especially的用法,初學者要特別注意副詞和連詞的用法。
注意後面的deliveries是名詞,不是動詞第三人稱形式。


後面2句話正式開始吹牛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we
have undertaken to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One such contraceptive target is the testis-specific and 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BRDT.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為了解決缺乏男性避孕方法的困境,To approach,值得拿出小筆記本記下來。
我們緊接著看看後面的寫法,連用2個定於從句,說實話,這句話一般人真寫不來啊。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一般思路:為了(to ...),因為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是生成精子必須的,所以我們針對這種蛋白質設計了一種小分子藥物。

用1個從句:為了(to ...),我們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o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從句).

再要提升就是原句的用2個從句了。
寫英文句子的時候,不能按照自己的中文表達意思來組織英文句子。
而是應該按照句子成分邏輯結構,組織句子,例如上面的小分子可以作為develop的賓語,還可以作為target的主語,而後面蛋白質可以作為target的賓語,還可以作為另一份內容的主語,然後一環套一環,來組織語言。
當然不是說句子越複雜越好,如果能準確、表達清楚地表達意思,當然是用簡單句最好。但是當你遇到不好組織語言的時候,往往是要藉助從句的用法的。

這種拋棄中文原句外形,按照句子成分、邏輯結構來組織英文句子的方法會使得您的英文寫作提升一個層次。
大家都曾經學過各種從句,也都能看懂從句,但是在實際的寫作中要運用好從句,就要理解從句的本質,從句是修飾關係,實質是邏輯關係。
例如:狀語從句中,修飾部分為後面句子的狀語,定語從句的修飾關係,在形式上也是邏輯關係。
中國人一般對邏輯關係還是比較敏感的,利用邏輯關係來組織英文句子。

因為這點對於SCI新手來說比較重要,所以我多說幾句。
這就好比做數學應用題。
讀小學5年級的時候,經常會做各種複雜關係的應用題,解題過程就是倒推,用括弧和各種算式寫出所求結果的表達式;這種求解過程的確很傷人。
等我們到了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函數,學了方程組,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種應用題,我們都會很坦然,覺得很簡單。

當您掌握了函數和方程組的思想方法,再複雜的應用題都手到擒拿。

我們寫英文句子的時候也是如此,當你掌握從句修飾關係的本質是邏輯關係的時候,然後將這種思想積極主動地運用在英文句子結構組織的過程中,各種所謂的難句子,都會比較簡單。

這種深刻理解「從句修飾關係的本質是邏輯關係」的思想,就是應對數學應用題的函數方法和方程組思想,SCI新手們,好好體會,並在實際寫作中加以靈活運用,你會感到英文寫作其實沒那麼難。

上面吹完牛了,緊接著就必須講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
科研的任務就是探索本質和解決問題,所以研究論文中的思路是很重要的,說大白話,就是講清楚你是如何想到採用何種方法來做你的研究工作的,一般思路就是基於一些前人研究內容,以及自己的研究內容,具備了探索某種本質或解決某個問題的可能性,所以我產生了某個思路。
此處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創新點。introduction的重點就在於講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相關的研究內容。

我們看看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如何展開的。
首先是前面已經講過的introduction第一段,作者關注到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然後下面一段非常重要,相當體現作者的水平。我們重點看introduction第2段的最後2句:
Genetic studies of BRD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deletion of the BRDT(1)-encoding region is sufficient to confer sterility in homozygous hypomorphic male mice (Shang et al., 2007), and a recently publish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idiopathic male infertility identified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BRDT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ligozoospermia or azoospermia in European men (Aston et al., 2010). 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前面一句是和並列複合句,講個2層意思。
第1層意思:遺傳學研究表明選擇性刪除BRDT(1)編碼區可以導致不育。
第2層意思:先天男性不育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認了BRDT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和歐洲男性的少精子症和無精子症顯著相關。
其中值得新手學習的英文:have demonstrated that,confer(體會和attribute to 的不同),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顯著相關),以及並列複合句的寫法。

本人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查詢了一下。和我一樣不懂的,可以看看這裡。
關於SNP與GWAS(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一些想法
【交流】關於SNP與GWAS(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一些想法
在這裡感謝丁香園的lorry_zgf。

再看後面一句,這句是關鍵。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這些觀點為將BRDT作為男性避孕目標物提供了一種compelling思路。
說實話,這位作者的思維還是很跳躍的,
解釋一下:因為BRDT和男性不育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就可以把這個基因作為男性避孕藥的作用靶標。
這就是人家的研究的起點和作者的基本想法,上述文獻也是為了說明作者的研究思路而引用的,而不是僅僅簡單地羅列相關的研究工作。
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這句話值得拿出小筆記本記下!!

這點想法還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具體怎麼做。這就要看作者本人的研究基礎了,下面作者會介紹自己的研究基礎,然後提出實現上述想法的方法,這樣的話,思路那是非常清楚。
我有想法,我有基礎,所以我就這麼做了。這就是整個introduction的思路。
再看introduction第三段:
Recently, we established the feasibility of targeting human bromodomains with acetyl-lysine competitive small molecules (Filippakopoulos et al., 2010).
首先我們形成了一種用acetyl-lysine重複小分子來作用於human bromodomain的方法。
然後緊接著講訴JQ1對BRDT的 抑制作用。

再看introduction第四段:
作者緊接著詳細介紹這種抑制效果,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 (注意這種用法)
complete and reversible contraceptive effect in males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testosterone levels or mating behaviors and without prompting obvious teratogenic effects in offspring.
注意此處2個without連用,用and連接的用法。

看introduction第四段最後一句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rgeting a developmental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 with
an orally bioavailable small molecule can modulate male fertility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正是基於這種抑制效果,所以就可能提供這種口服的男性避孕小分子藥物。
到了這裡,作者的思路可謂是水到渠成!

看了上面的introduction,對於一般的SCI新手來說,我們該如何來寫呢?
在現實中,大家都是為了職稱、學位來發表文章,關注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往往忽略了研究項目的本身。哪裡是前沿熱點,哪些是新方法,我也來研究一下,弄點大項目。
03年非典之後,國內某個研究所,本來研究植物病毒的,都改到研究非典病毒了,申請了很多項目。其中差別老大了,都是為了項目和錢。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科研的任務:科研的任務就是探索本質和解決問題,科研需要對真相的渴求和對未解問題的思考,這本是非常需要熱情的工作,可惜都讓國人做成了項目,少了思考,只剩模仿和操練。

研究工作的難點在於創新,有了創新,就會有好思路。

很多人的研究工作只是選用了新的研究材料,或者方法稍加改進、甚至是無意義的重複,文中關於研究思路的介紹也只能說,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我做了。這樣講真的很蒼白。

很多人說,說了半天,還是不解決問題。咱不能做憤青,只抱怨,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現實中,項目是由老師定的,受限於研究基礎和試驗手段,如何找創新點呢?

1、不要為有限的實驗手段自卑,如果你能講清楚你的研究思路,而且你的研究方法能夠解決你的問題,這樣就足夠了。

2、要從3個方面的整理自己的思路,尋找創新點。
首先要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其次總結與自己研究工作和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前人工作,自己相關的研究基礎,最後是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按照上面的方法,就算你的工作沒有創新點,如果你解決了前人沒有做過的問題,體現了你的思考,這本身也是創新點。

introduction說完了。此處重點闡述了行文思路。
下面再說說文章的整體結構組織,如果大家留心一下,低檔的sci雜誌論文都是按照摘要、引言、試驗(材料和方法)、結果與討論,這種行文組織方法就好比八股文,嚴重束縛了研究思路的體現,不客氣的說,就是一個試驗報告。
當然上述觀點可能有些偏頗,肯定是不對的,僅為一家之言,大家輕拍。


研究論文應該是,我為了搞清楚、解決某個問題,我考察了相關的前人研究成果,根據我自己的研究基礎,我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然後詳細證實該解決方案。
好的論文應該是一個故事,告訴人家我做了什麼事情,我為什麼要這麼做;讓其它研究人員也相信:如果是他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他有相關的研究基礎,他也能這樣做,也能得到這麼好的研究結果。
所以論文應該按照研究思路來寫,要用你的思路加上研究方法來說服讀者,而不是僅僅只是依靠研究方法。
如果SCI新手在行文中能夠掌握這點,就能立馬將論文整體提升一個檔次!!

拋開introduction和討論部分,我們看看本文的行文思路。

先講JQ1對BRDT的作用: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BRDT by JQ1
然後介紹JQ1能夠作為藥物的基礎研究:
Testis Bioavailability of JQ1;JQ1 Impairs Sperm Count and Motility

然後分2部分介紹JQ1對BRDT作用具有選擇性:
JQ1 Selectively Targets Male Germ Cells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Germ Cell Defects
in JQ1-Treated Testes
後面一部分算細胞生物學研究,這點對於在cell上發表是必須的。

然後介紹JQ1對BRDT作用是可逆的,不是閹割葯,是避孕藥,因為這點很重要,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加以說明。

這些內容都是證明JQ1可以作為男用避孕藥必不可少的部分,都是為了說服編輯和讀者,層層遞進,思路清晰,證據充分。

這就是合理的行文思路,如果按照試驗(材料和方法)、結果與討論的行文思路,就會嚴重束縛作者的思路,影響論文的說服力,就會整成研究背景+試驗報告,文章立馬下降N個檔次。

為了強調,對於這2種行文方式,可以舉個例子再進一步說明一下。
如果要介紹2人的戀愛經歷。
男人來介紹,一般會按照,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的形式來介紹;
如果是女人來介紹,女人一般心理會很清楚,見面初印象,啥時記住男生、啥時被男生打動,啥時被男生吸引,啥時全面了解男生、啥時深深愛上男生、啥時全心投入,真實過程會按照上面的心理感受來介紹。

上面2種方式來說,顯然後者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感歷程,體現個體感受。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1、「文章計劃投稿到本學科中上水平的學術期刊上,之前沒有過用英文寫學術論文的經歷,也沒有發表過任何著作,第一次寫,無從下手。」
所有發表過論文的人,都有第一次。買本學術寫作的書,花一個星期研讀一下能明白八成你需要的東西。對於本問題題主之外想早作準備的人。在Amazon或者goodreads上檢索下academic writing,多讀幾本書,能明白九成半大致道理。不要在一本寫作專著都沒看過的情況下跑來問這種泛泛而談,泛泛而答的問題。虛高的關注數,答案數,點贊數,大多只是鬆軟的知乎GPD,沒什麼實際作用,雖然有些人讀著會感覺良好,一旦自己去寫,就又回到擠牙膏。學術寫作這個事情可以寫十本書不重複內容,僅憑几個人幾千字的複製粘貼目錄說不清楚。

2、「積累了一定的實驗數據,但是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結論,感覺沒法把事情說圓了。」
有數據沒明顯結論,可以歸類為早期就沒有選好一個題目,或者更可能的,對數據沒有概念。沒概念的原因可能是對數據所體現的科學知識沒有概念。先把涉及到的知識點弄清楚些再寫,你寫不出東西來,是因為你對自己研究的東西不懂,還遠沒到寫作水平本身作為限制條件的階段。絕大多數人寫不出來都是這個問題,所以,先不必因為自己寫作水平不高而苦惱。

3、「所以可能也有些抗拒心理。」
如果作者處在這種狀態時,沒什麼建議是有效的。所以麻煩那些大段大段寫建議,複製粘貼目錄的諸位,看看問題描述再敲鍵盤。只告訴這類問題者,你寫作不過關,畢不了業,多一年才能畢業。還抗拒不?


Whitesides" Group: Writing a Paper

科學網—怎樣掌握寫好英語科技論文的訣竅 (周耀旗)

科學網—如何提高英文的科研寫作能力 (施一公)


本回答針對SCI新手!
任何技能的學習,都得經過模仿、操練、實踐、總結經驗體會、改進後再實踐的過程。SCI論文寫作技能也是如此!

要進行模仿和操練,就必須要目的明確。首先找本領域最高級別的期刊,找3-5篇文獻仔細閱讀。閱讀要帶有目的性,告訴自己,這些東西是我寫文章要用的。先把文章弄懂,然後自己記下可能用得到的句式、語態、辭彙、句子間連詞的用法。例如:在摘要中如何總結工作,Introduction中如何介紹相關工作,如何寫試驗操作步驟,如何分析圖表,如何做統計分析,如何寫結論部分。當帶著模仿目的去讀文獻時,才會學到一點東西。

學到上述基本的東西之後,就可以開始操練了。SCI文章畢竟不是文學作品,對於語言和寫作技巧的要求並不是特別高,研究工作創新點才是最根本的東西。

只強調一點,要帶著目的去讀高檔次的文章,想想如果研究工作是我做的,我會這麼謀篇布局,找差距,才會有進步!

1、先看題目:
Small-Molecule Inhibition of BRDT for Male Contraception
論文題目要求有2個:簡潔、包括全部重要信息。
題目中抓人眼球的就是男性避孕,而且還是小分子,這樣就比較吸引人,另外體會一下此處介詞的用法。

2、再看summary

SUMMARY
A pharmacologic approach to male contraception 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 medicine. Toward this objective, we explored the spermatogenic effects of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JQ1) of the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 subfamily of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s. Here, we report potent inhibition of the testis-specific member BRDT, which is essential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during spermatogenesis. Biochemical and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confirm that occupancy of the BRDT acetyl-lysine binding pocket by JQ1 prevents recognit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4. Treatment of mice with JQ1 reduced seminiferous tubule area, testis size, and spermatozoa number and motility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Although JQ1-treated males mate normally, inhibitory effects of JQ1 evident at the spermatocyte and round spermatid stages cause a complete and reversible contraceptive effect.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can cross the blood:testis boundary and inhibit
bromodomain activity during spermatogenesis, 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摘要部分一般介紹研究目標、工作內容、研究結果及研究意義。

A pharmacologic approach to male contraception 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 medicine. Toward this objective, we explored the spermatogenic effects of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JQ1) of the 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BET) subfamily of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s.
這2句話就介紹了研究目標和具體的工作內容。
**注意第一句中remains a longstanding challenge in的說法,在某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挑戰,這些都是自己可能用得上的用法。

第2句中explore的用法也值得借鑒。

後面幾句介紹研究結果。
Here, we report potent inhibition of the testis-specific member BRDT, which is essential for chromatin remodeling during spermatogenesis.
here,有時我們也用in the paper。
這句是常見的用法。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的2句話都有we作主語,這說明現代論文寫作已經徹底拋棄了大量被動語態的風格。

在早期論文寫作中,為了體現論文的客觀性,避免作者的主觀性,論文寫作中都大量採用被動語態的寫法。70年代之後,這種寫法就已經被拋棄,回歸以人為本。研究工作的重點是研究思路,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法,為什麼要進行部分的方法修正。這些都需要主動語態。

所以大家寫作中還是要大膽地使用主動語態!!

Biochemical and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 confirm that occupancy of the BRDT acetyl-lysine binding pocket by JQ1 prevents recognit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4.


這句的寫法有點意思,如果是我寫,我一般就會寫JQ1佔據了結合位點 and 阻止了識別作用,雖然也沒錯,但是還真沒有原句準確。
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過程中,對主語的選擇非常體現水平。

Treatment of mice with JQ1 reduced seminiferous tubule area, testis size, and spermatozoa number and motility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這句看似平淡無奇,如果是我來寫,我肯定寫成了在用JQ1處理之後,大鼠誘導了····;
可能後面的without用法一般人也不會用。
其實without在論文寫作中經常遇到,比方我們說某種物質在產生某種正面作用的時候,也不會產生負面作用;初級寫作者往往用while doing;其實這裡用without正好!


最後看看最後一句歲研究意義的闡述方法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can cross the blood:testis boundary and inhibit bromodomain activity during spermatogenesis, 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These data establish a new contraceptive that 這種用法大家都用得著,以及後面的providing的用法。

上面是寫給SCI新手看的,如果您是高手,看過輕拍後可以飄走。


作為一般的讀者我們就了解了,研究內容是一種小分子的男用避孕藥。按照摘要中內容,讀者自會提出相關的問題:
1、作為藥物,藥物分子對給藥方式很重要,小分子,這對給葯很重要,算研究工作的優勢和創新之處;
2、作為抑制精子的藥物,必須是可逆的;如果抑制作用不可逆,那就成了閹割葯了;
3、該藥物影響範圍不能太大,必須有選擇性,不能影響性發育,尤其是影響荷爾蒙水平。
根據以上思考,第1點是文章的基本內容。後面2點是作者必須重點解釋清楚的內容,如果作者解釋不清楚,這2點在編輯那裡就通不過,哈哈。看看後面的內容,選擇性和可逆性都用了超過2頁多的篇幅和多張圖片來力證。


先看introduction,這部分內容體現作者的水平,對研究領域的掌控,引言部分寫好了,和後面的討論相呼應;此外引言的範圍也需要作者掌控好。
作為sci新手,一定要寫好引文部分,如果你忘記引用某位研究人員的工作,或者期刊引用錯誤,都是大忌。因為都是圈內人士,你少引,多引,吹牛,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或許某位reviewer就是因為你沒引用他的相關文章,心裡不爽啊。尤其是投高檔期刊一定要注意這點。
老實說,我給期刊審查文章時,我是重點看introduction,因為這裡最難寫。

Although ~4% of the mammalian genome encodes genes expressed in male germ cells during spermatogenesis (Schultz et al., 2003), contraceptive drugs for men have remained elusive. To date, the only drug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testosterone analogs
that alter endogenous androgen produc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short list of other possible targets (e.g., GAPDHS) and drugs (e.g., gamendazole) (Aitken et al., 2008). This lack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rate
of unplanned pregnancies, especially in teenager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maternal mortality, ethical, social, and financ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bortions and deliveries to single mothers.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we
have undertaken to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One such contraceptive target is the testis-specific and 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BRDT.

第一段都免不了俗套,講訴本研究工作的意義,常見套路都是:與本研究有關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很少見,本研究很nb,工作有創新。下面仔細分析第一段,作者如何吹牛,使用了什麼辭彙和句式。

Although ~4% of the mammalian genome encodes genes expressed in male germ cells during spermatogenesis (Schultz et al., 2003), contraceptive drugs for men have remained elusive.
第一句中有2個地方值得提出,一個是~4% 是科技論文中常用的,~相當於about的意思;第2個地方是have remained elusive,男用避孕藥還沒找到,還不清楚。

這句我們也用得著啊,趕快拿出小筆記本記下。這是吹牛神句啊:如果你要表示前人在某研究領域還是一窮二白(have remained elusive),而你的研究工作則開創了新局面(providing a lead compound targeting the male germ
cell for contraception. 摘要部分最後一句)。

這位作者很牛叉,繼續引經據典,鄙視一下前人的工作,看下一句。
To date, the only drugs in clinical trials are testosterone analogs
that alter endogenous androgen production, although there is a short list of other possible targets (e.g., GAPDHS) and drugs (e.g., gamendazole) (Aitken et al., 2008).

To date的用法較常見,sci新手也用得著啊。

然後,作者還不忘繼續從思想層面上分析一下,為什麼前人的工作這麼水呢?
原來是因為有一些工作在技術層面上還沒搞定,看看作者是怎麼表述的。

This lack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is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rate
of unplanned pregnancies, especially in teenager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maternal mortality, ethical, social, and financi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abortions and deliveries to single mothers.

This lack of這種用法也是很常見的,你絕對用得著,lack這個詞比較奇怪,大家可以仔細查查。此外is responsible for 和contributes to的用法也很常見。記住副詞partially、especially的用法,初學者要特別注意副詞和連詞的用法。
注意後面的deliveries是名詞,不是動詞第三人稱形式。


後面2句話正式開始吹牛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we
have undertaken to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One such contraceptive target is the testis-specific and 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BRDT.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為了解決缺乏男性避孕方法的困境,To approach,值得拿出小筆記本記下來。
我們緊接著看看後面的寫法,連用2個定於從句,說實話,這句話一般人真寫不來啊。
To approach this dearth of contraceptive alternatives for men, 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hat could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both spermatogenesis and fertility in mammals.

一般思路:為了(to ...),因為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是生成精子必須的,所以我們針對這種蛋白質設計了一種小分子藥物。

用1個從句:為了(to ...),我們develop small molecules to target spermatogenic-specific proteins that (從句).

再要提升就是原句的用2個從句了。
寫英文句子的時候,不能按照自己的中文表達意思來組織英文句子。
而是應該按照句子成分邏輯結構,組織句子,例如上面的小分子可以作為develop的賓語,還可以作為target的主語,而後面蛋白質可以作為target的賓語,還可以作為另一份內容的主語,然後一環套一環,來組織語言。
當然不是說句子越複雜越好,如果能準確、表達清楚地表達意思,當然是用簡單句最好。但是當你遇到不好組織語言的時候,往往是要藉助從句的用法的。

這種拋棄中文原句外形,按照句子成分、邏輯結構來組織英文句子的方法會使得您的英文寫作提升一個層次。
大家都曾經學過各種從句,也都能看懂從句,但是在實際的寫作中要運用好從句,就要理解從句的本質,從句是修飾關係,實質是邏輯關係。
例如:狀語從句中,修飾部分為後面句子的狀語,定語從句的修飾關係,在形式上也是邏輯關係。
中國人一般對邏輯關係還是比較敏感的,利用邏輯關係來組織英文句子。

因為這點對於SCI新手來說比較重要,所以我多說幾句。
這就好比做數學應用題。
讀小學5年級的時候,經常會做各種複雜關係的應用題,解題過程就是倒推,用括弧和各種算式寫出所求結果的表達式;這種求解過程的確很傷人。
等我們到了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函數,學了方程組,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種應用題,我們都會很坦然,覺得很簡單。

當您掌握了函數和方程組的思想方法,再複雜的應用題都手到擒拿。

我們寫英文句子的時候也是如此,當你掌握從句修飾關係的本質是邏輯關係的時候,然後將這種思想積極主動地運用在英文句子結構組織的過程中,各種所謂的難句子,都會比較簡單。

這種深刻理解「從句修飾關係的本質是邏輯關係」的思想,就是應對數學應用題的函數方法和方程組思想,SCI新手們,好好體會,並在實際寫作中加以靈活運用,你會感到英文寫作其實沒那麼難。

上面吹完牛了,緊接著就必須講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
科研的任務就是探索本質和解決問題,所以研究論文中的思路是很重要的,說大白話,就是講清楚你是如何想到採用何種方法來做你的研究工作的,一般思路就是基於一些前人研究內容,以及自己的研究內容,具備了探索某種本質或解決某個問題的可能性,所以我產生了某個思路。
此處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創新點。introduction的重點就在於講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而不是簡單地羅列相關的研究內容。

我們看看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是如何展開的。
首先是前面已經講過的introduction第一段,作者關注到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幾乎是空白。
然後下面一段非常重要,相當體現作者的水平。我們重點看introduction第2段的最後2句:
Genetic studies of BRD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ive deletion of the BRDT(1)-encoding region is sufficient to confer sterility in homozygous hypomorphic male mice (Shang et al., 2007), and a recently publish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idiopathic male infertility identified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BRDT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ligozoospermia or azoospermia in European men (Aston et al., 2010). 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前面一句是和並列複合句,講個2層意思。
第1層意思:遺傳學研究表明選擇性刪除BRDT(1)編碼區可以導致不育。
第2層意思:先天男性不育疾病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確認了BRDT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和歐洲男性的少精子症和無精子症顯著相關。
其中值得新手學習的英文:have demonstrated that,confer(體會和attribute to 的不同),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顯著相關),以及並列複合句的寫法。

本人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查詢了一下。和我一樣不懂的,可以看看這裡。
關於SNP與GWAS(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一些想法
【交流】關於SNP與GWAS(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的一些想法
在這裡感謝丁香園的lorry_zgf。

再看後面一句,這句是關鍵。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這些觀點為將BRDT作為男性避孕目標物提供了一種compelling思路。
說實話,這位作者的思維還是很跳躍的,
解釋一下:因為BRDT和男性不育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就可以把這個基因作為男性避孕藥的作用靶標。
這就是人家的研究的起點和作者的基本想法,上述文獻也是為了說明作者的研究思路而引用的,而不是僅僅簡單地羅列相關的研究工作。
These insights establish a compelling rationale to target BRDT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這句話值得拿出小筆記本記下!!

這點想法還是很多人都有的,但是具體怎麼做。這就要看作者本人的研究基礎了,下面作者會介紹自己的研究基礎,然後提出實現上述想法的方法,這樣的話,思路那是非常清楚。
我有想法,我有基礎,所以我就這麼做了。這就是整個introduction的思路。
再看introduction第三段:
Recently, we established the feasibility of targeting human bromodomains with acetyl-lysine competitive small molecules (Filippakopoulos et al., 2010).
首先我們形成了一種用acetyl-lysine重複小分子來作用於human bromodomain的方法。
然後緊接著講訴JQ1對BRDT的 抑制作用。

再看introduction第四段:
作者緊接著詳細介紹這種抑制效果,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 (注意這種用法)
complete and reversible contraceptive effect in males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testosterone levels or mating behaviors and without prompting obvious teratogenic effects in offspring.
注意此處2個without連用,用and連接的用法。

看introduction第四段最後一句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rgeting a developmental epigenetic reader protein with
an orally bioavailable small molecule can modulate male fertility for a contraceptive effect.

正是基於這種抑制效果,所以就可能提供這種口服的男性避孕小分子藥物。
到了這裡,作者的思路可謂是水到渠成!

看了上面的introduction,對於一般的SCI新手來說,我們該如何來寫呢?
在現實中,大家都是為了職稱、學位來發表文章,關注研究手段,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往往忽略了研究項目的本身。哪裡是前沿熱點,哪些是新方法,我也來研究一下,弄點大項目。
03年非典之後,國內某個研究所,本來研究植物病毒的,都改到研究非典病毒了,申請了很多項目。其中差別老大了,都是為了項目和錢。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科研的任務:科研的任務就是探索本質和解決問題,科研需要對真相的渴求和對未解問題的思考,這本是非常需要熱情的工作,可惜都讓國人做成了項目,少了思考,只剩模仿和操練。

研究工作的難點在於創新,有了創新,就會有好思路。

很多人的研究工作只是選用了新的研究材料,或者方法稍加改進、甚至是無意義的重複,文中關於研究思路的介紹也只能說,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我做了。這樣講真的很蒼白。

很多人說,說了半天,還是不解決問題。咱不能做憤青,只抱怨,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現實中,項目是由老師定的,受限於研究基礎和試驗手段,如何找創新點呢?

1、不要為有限的實驗手段自卑,如果你能講清楚你的研究思路,而且你的研究方法能夠解決你的問題,這樣就足夠了。

2、要從3個方面的整理自己的思路,尋找創新點。
首先要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其次總結與自己研究工作和要解決的問題相關的前人工作,自己相關的研究基礎,最後是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3、按照上面的方法,就算你的工作沒有創新點,如果你解決了前人沒有做過的問題,體現了你的思考,這本身也是創新點。

introduction說完了。此處重點闡述了行文思路。
下面再說說文章的整體結構組織,如果大家留心一下,低檔的sci雜誌論文都是按照摘要、引言、試驗(材料和方法)、結果與討論,這種行文組織方法就好比八股文,嚴重束縛了研究思路的體現,不客氣的說,就是一個試驗報告。
當然上述觀點可能有些偏頗,肯定是不對的,僅為一家之言,大家輕拍。


研究論文應該是,我為了搞清楚、解決某個問題,我考察了相關的前人研究成果,根據我自己的研究基礎,我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然後詳細證實該解決方案。
好的論文應該是一個故事,告訴人家我做了什麼事情,我為什麼要這麼做;讓其它研究人員也相信:如果是他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他有相關的研究基礎,他也能這樣做,也能得到這麼好的研究結果。
所以論文應該按照研究思路來寫,要用你的思路加上研究方法來說服讀者,而不是僅僅只是依靠研究方法。
如果SCI新手在行文中能夠掌握這點,就能立馬將論文整體提升一個檔次!!

拋開introduction和討論部分,我們看看本文的行文思路。

先講JQ1對BRDT的作用: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BRDT by JQ1
然後介紹JQ1能夠作為藥物的基礎研究:
Testis Bioavailability of JQ1;JQ1 Impairs Sperm Count and Motility

然後分2部分介紹JQ1對BRDT作用具有選擇性:
JQ1 Selectively Targets Male Germ Cells without
Affecting Hormone Levels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Germ Cell Defects
in JQ1-Treated Testes
後面一部分算細胞生物學研究,這點對於在cell上發表是必須的。

然後介紹JQ1對BRDT作用是可逆的,不是閹割葯,是避孕藥,因為這點很重要,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加以說明。

這些內容都是證明JQ1可以作為男用避孕藥必不可少的部分,都是為了說服編輯和讀者,層層遞進,思路清晰,證據充分。

這就是合理的行文思路,如果按照試驗(材料和方法)、結果與討論的行文思路,就會嚴重束縛作者的思路,影響論文的說服力,就會整成研究背景+試驗報告,文章立馬下降N個檔次。

為了強調,對於這2種行文方式,可以舉個例子再進一步說明一下。
如果要介紹2人的戀愛經歷。
男人來介紹,一般會按照,第一次見面、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的形式來介紹;
如果是女人來介紹,女人一般心理會很清楚,見面初印象,啥時記住男生、啥時被男生打動,啥時被男生吸引,啥時全面了解男生、啥時深深愛上男生、啥時全心投入,真實過程會按照上面的心理感受來介紹。

上面2種方式來說,顯然後者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感歷程,體現個體感受。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言語有些啰嗦,大家見諒!


《論文寫不下去了怎麼辦?》

一、分情況處理

這段時間一直糾結於這個問題。一個快畢不了業的人又總是困擾於這樣的問題是多麼的鬱悶啊。正好看到這個問題,把自己這幾天的思考寫下來,首先寫給自己,再分享給大家,拋磚引玉,共同探討。

論文寫不下去了分幾種情況。
1、方向性的寫不下去了
整個問題和解決方案受到了致命的打擊,證明錯誤或者證明無用功,尤其是導師在聽完你的解釋之後搖頭對你說你還要再下功夫的時候。
從長遠講的話,下一篇論文一定要做充足準備工作,避免做了不少工作之後再被拍死。雖說這不少的工作或多或少的也是有一定貢獻的,但是這樣的貢獻總是間接的,效率真的受影響,同時心理上也會受到沉重的打擊。
從短期看,要仔細的想想,是怎麼被證明錯誤或者無用功的,換一個思路,甚至換一個場景,可能就不是錯誤或者無用的。這個時候應該沉得住氣,因為研究本來就是一個迂迴前進的過程,REsearch嘛,來回找嘛。每個地方都淺嘗輒止那麼每個地方都會一無是處。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放鬆一下,做點別的,休息一天。明天天亮之後又是一條好漢。

另外:針對新浪微博@talkto廖華 的意見,即導師覺得好,但是自己知道東西不行,自己說服不了自己。或者說不願意去忽悠一個自己都覺得不行的東西。我記得有一個老師跟我說過,寫論文、做報告等等本身就是一個說服別人的過程,說服別人首先要說服自己,如果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就不可能說服別人。因此針對這種情況,還是去解決自己,看看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什麼問題,要麼說服自己做下去,要麼說服自己不要做下去了。

該部分以下有續。

2、結構性的寫不下去了
當論文解決的問題明確,方向受到鼓勵,方案清晰的時候,寫不下去的基本就是結構性的了。這裡也分幾種情況:
1、對當前的研究現狀了解的不是很透徹,不知道寫到什麼程度適合其這個領域的人讀,即不覺得太初級,又不覺得沒有介紹到。寫論文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很簡單,沒什麼好說的,同時不甚清楚別人的方法,或者對別人方法缺乏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不敢把別人的工作寫出來做對比。簡單說,就是不能做到旁徵博引,知識體系不完備。
2、對自己要寫的東西沒有想清楚,這個時候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問題出在什麼地方,整理一下筆記,畫個簡圖調整一下思路,這個時候要是把精力都費在了遣詞造句上可能怎麼都寫不出來了。其實對於很熟悉或者深入很久有很多想法的領域,想不說出點東西都很難,如果有的地方實在說不出東西,可能真的是沒有東西,或者研究的不夠深入,這都需要繼續深入進行研究,而不是深入進行寫作。或者先不要繼續寫下去了,去做一做實驗,從寫作中暫時解放出來,把精力轉移到論文實際處理的事情上去,這裡更加有助於理解問題,理解解決方法。
3、想清楚了問題,但是覺得不好表達,這時可以考慮畫個圖,制個表,列個1234,把思路好好理清楚,其實這種情況還是很容易解決的。其實舉個例子,哪怕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既可以讓文章更加豐滿,又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4、覺得文章條理不清楚,就好像平時說話的時候說著說著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一樣。需要從整個文章中跳出來,思考一下。因為這時可能人的思維已經陷入了細節,忽略了整體。
5、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截稿要十頁,一不小心寫了十幾頁,必須要刪回去,這種苦逼的情況其實可以將這篇論文分裂成兩篇,另一篇就可以投別的會議或者期刊了。

文章的整體結構是需要設計的,摘要引言很重要這個不需要說了。背景介紹,方法介紹,貢獻介紹,結論介紹一個都不能少,某一個方面寫不下去了可以先跳到另外一個方面去寫,看看有什麼還沒有說清楚的,看看有什麼還可以寫的更豐滿的。
文章不同部分之間是需要相互呼應的,比如在每一章開始的時候可以把整個章節的內容總體說一遍,可能就是在重複introduction里的一句話,我以前就蠻鄙視這種做法的,覺得就是充字數,但是現在意識到這樣確實是把讀者拉回到你的思路上的一個有效途徑,如果覺得不應該充字數,總體提的時候簡練一些即可。同理,在章節結束的時候總結一句,在下一節開始的是提一下前幾章的內容。

寫論文的要注意理論結合實際,該做實驗就得做實驗,實驗完了就要有比較有思考有總結。有實驗條件,想清楚了就可以上,不然想多了沒有價值效率非常低,同時實驗做完了不等於做完了事情,要及時的反饋到論文中,對論文進行及時的修改和調整。

3、詞句級的寫不下去了
語言駕馭能力不強,想法憋著寫不出來,寫出來怕寫不好。
簡單描述就是不知道怎麼寫,怎麼表達。第一,不知道有什麼組織語言的方法,如何正著說,如何反著說,如何舉例說,如何總結說,,如何加公式或者偽代碼什麼的。這是要需要訓練的,需要多讀多寫的。可以考慮放下自己的文章,看別人的文章,看看人家怎麼組織語言,怎麼變化寫法的。
第二,就是語言功底,不光是英文,有的時候中文的正式語句組織起來都還覺得不是很順當。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先寫,第二遍修改時再修補,如果第一遍寫的時候就陷入了英文語句組織中去了肯定就不行了。
有一種提高語言駕馭能力的方法,就是平時讀論文的時候做摘抄筆記,只是這種方法比較難以堅持。。
推薦一個《英語論文寫作常用句子》[1]。最好是自己摘下來做基礎筆記,日後遇到好句子就加進來,即上面講的摘抄筆記。

4、心理上的寫不下去了
人有的時候很奇怪的,一句話都寫不出,甚至沒有原因。
這時調整心態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引用一句別人的話:「碩士跟博士是一個訓練的過程,而不是寫經典之作的過程」[2],博士學位再高,也是還是一個學位,期望博士階段就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是不可能的,因此放平心態,把論文的完成當成一個目標,不要成為是一種的心理障礙或是心理負擔。
這樣說好像有點大了,但是想更上一層樓的期望每個人還都是有的,所以在寫文章的時候往往會對自己有一個很高的期望,然而隨著論文的撰寫,不停的調低期望值也會慢慢的讓人絕望。
同時,要有一種訓練自己的意識,要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個挑戰,一周或者一個月。去完成一個會議的deadline,去完成一次報告等等。

還有一種很好的方法,就是去找人交流,比如導師、師兄、同學,找他們去聊天,看看他們對你做的工作有什麼建議,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可能你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為了把事情說清楚自然的會把寫論文的邏輯捋清楚,同時也可以極大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另外還可以給學術上的網友發郵件,比如自己領域的大牛,在國外留學的同學等等,不要把發郵件當作寫論文,可能當你把郵件寫好時發現已經寫了不少論文了。

5、外部原因的寫不下去了
這個沒辦法分析了,這個肯定要自己克服了。

二、方向性的寫不下去了(續)

以上2012年九月份到年底成文,以下2013年五月份開始寫,我想我就把這個帖子當作我的博士論文成文過程的總結性日誌貼吧。

原因是2012年九月到年底在寫一篇論文,這篇論文當時寫不下去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寫作和行文,就像一個裝滿餃子的茶壺。因此,著重強調的都是二三四這三點,包括後來幾次上來編輯調整都是在結構性和詞語級這兩個方面來修改的。
現在又重新上來調整本文,原因是現在開始寫一篇新的論文,這篇論文選題和立意都不錯,問題受眾面雖然有點小,但是問題本身很有意思。但是在實際做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問題。簡單歸納問題在於研究本身進行的不深入,對問題本身剖析的不準確,導致縱使再華麗的辭藻和筆觸,也沒的可表達,因為肚子里沒有貨。因此這次想著重補充一下第一點——「方向性的寫不下去了」。

方向也分大中小。即在選定導師之後研究領域(大方向)你是沒法決定的了;研究方向(中方向,就是你最後畢業的那個課題)需要自己在導師或者師兄的幫助下去尋找(假定導師給了這個自由,不給自由的其實是省了事的),單篇論文(小方向,或者叫微方向吧)就必須由自己確定問題,找到解決方法。簡單說,一般博士畢業要求數個「小方向」組成的一個「中方向」,而數個「小方向」要求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難度,相互之間存在統一的視角和內在的聯繫。
博士讀許多年是有道理的,以四年普博為例,研究方向需要一到兩年確定,確定之後一般學校會逼著開題,然後具體的幾篇論文用兩到三年完成,如果慢了就延期一年。

這裡先放下研究方向不表,以後有時間再補上。這次好好的總結一下單篇論文的問題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行文表述等等。
1、準備工作
題的提出有很多前提條件,首先最首當其衝的就是你需要對整個該領域的研究現狀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理解。這就是所謂Homework,充分的Homework保證了你的工作是unique的,同時可以決定你的工作的創新性和影響力。這個道理很簡單,研究的本質是提出新問題、提出新方法,把他人的研究轉換成實際不是研究工作者需要做的,而是工業界做的,因為社會有分工,研究人員可以說就是前瞻性的為工業界提供思路的。做研究不能閉門造車,盲人摸象,全球的研究體系是一個整體,站在其他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
而Homework要如何完成,尤其是要充分完成,這個需要大量的論文閱讀和實際的調查研究。做科研不同於科普,科普可以找到書看,歸納總結的都很好了,可以誇張的說,如果一個領域或者一個方向可以找到現成的書看,那基本上沒啥好做的了,因為別人不但總結完了,還出了書,那你不知道比別人忙了多久了。論文閱讀還有綜述和普通論文,綜述當然就等同與科普讀物咯。而普通論文閱讀是需要歸納和總結的。有人說帶著問題閱讀是最有效率的閱讀,此言沒錯,而歸納和總結會幫助你更快的找到能帶進去的問題。這裡就會涉及閱讀論文的問題了,(哇,出現分支了,再寫這帖子永遠寫不完了),什麼只閱讀摘要啊,什麼有意義再閱讀簡介啊,什麼特別相關閱讀全文啊,什麼讀一些不大相關但是可以學習實驗啊、寫作啊等方法啊,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鑒於不同的研究途徑,有的Homework是在想法之前,有的是在想法之後,前者是在大量閱讀和調查研究之後找到了問題,後者是在有了想法之後驗證想法的時效性。
總之,準備工作的關鍵在於充分,知識脈絡需要在大腦里編製成網。但是鑒於時間的關係,好多人會選擇邊嘗試性做事的同時仍舊進行論文閱讀,我覺得問題不大,處理的好可以事半功倍。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回過頭去再讀讀論文。並不一定是準備工作不充分,有可能讀論文還能有新想法。

2、問題提出
問題不一定都是從論文閱讀中來的,有可能是從實際中獲得的。比如上一篇論文或者做項目的副產品,問題的來源也很重要,直接決定著你的研究質量。一般實際中獲得的問題價值和影響力要大一些。
同時準備工作差不多了,就可以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判斷:有沒有人感興趣?有沒有影響力?有沒有人做過?這幾個都關於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問題的提出要有價值,其實就是如何回答上面三個問題的,這需要判斷力。
問題的提出可以通過角度變換提升檔次,這需要功底。作死了往大里寫,在能說得通的前提下把應用範圍擴展到最大,我覺得我現在就缺少這樣的功底。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回到問題提出的地方,看看能不能變換角度提升檔次,以期提高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可以找高人指點哦~~

3、問題研究
問題研究連同解決方法其實是整個研究工作的核心,說白了這才是研究嘛:)這裡其實水太深,我承認這裡是我自己做的最不好的地方。只能總結一下自己,希望能夠有所反省和進步。

研究問題是要講究方法論的,就是說,你的問題是針對什麼的。簡單說就是,跟誰比。大千世界,林林總總,沒有什麼問題是單個存在的。因此不管你做了什麼事,總能找到一個參照系。你總需要比它做得好,當然做研究不需要方方面面都做的比它好,有亮點即可。
因此,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參照系下發現問題的本質,簡單說就是別人為什麼差。
同時,問題是可以拆分的,分而治之,各自擊破。將問題拆分之後應該可以看得更加通透,找到那些是影響本質的關鍵因素,那些是無關緊要的旁枝末節,這樣就會簡單一些了。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可以把問題重新刨出來,研究一下問題的本質。

這樣說確實太泛泛了,因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想做好需要功力,而我並沒有給出什麼具體方法,呵呵。就是說寫不下去論文的一種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問題本質研究不下去了,很多人就是卡在這了。如果你也是這種情況,看到這裡不要打我哦,慢慢來,慢慢來。這個事情先放在這,因為本身也是我自己的弱點,所以先不往下寫,等以後再慢慢的補充,總結和修改。

4、解決方法
如果問題已經被深挖到本質了,解決起來應該不是問題。
這時的問題就變成了:你的知識面是否足夠解決問題,你的動手能力是否足夠完成解決方案。

扣一下題,寫不下去論文的時候就去學習一下其他方法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找高人合作哦~~

5、行文表述,這個問題就回到分割線以上咯。這裡不說了。

三四兩點說的很不好。並且我現在因為視野被局限在當下這篇論文上,並且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第三點上的,因此也沒法高瞻遠矚的把所有情況都匯總出來。總之,這次的補充還是把一個整體思路理清楚了,希望能有所幫助。
以上。

二、失敗者的角度談心得

我喜歡把準備過程拖很長,美其名曰找資料看文獻什麼的,再多的時間也沒用,說白了就是拖延症。幸好,deadline之前還是搞得定的。
治療拖延症全靠自覺,意志力,今天強一點,進度就快一些,明天弱了,就寫不下去。輔助軟體什麼的都是浮雲,還是靠自我約束。

不過我一直有個感覺,憋不出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肚子里沒幹貨,看上去讀了很多材料,發現了很多問題,可為什麼都是零散的,串不起來,因為基礎不牢,知識結構搭不起來,所以發現的點都是放射狀的,寫的時候再整合邏輯就很累,因此進行起來沒有樂趣。
從前不管是寫樂評還是讀後感之類,我都是下筆停不住的,現在讀的東西多了,反而力不從心,不是注意力被分散了,也不是學術的要求高了,這些都是次要原因。真正還是因為一直在輸出,觀點、想法一點點被掏空,補充得又不及時,不對路,就會無從下手。

說白了,學問是個苦功夫,尤其是對我們這些文科僧,如果想要出乾貨,就要多看多想耐得住寂寞。我從來不相信靈感啊天分啊什麼的,留給藝術家吧。作為一個即將畢業,又無意學術的人,我大概就說這些吧,也是畢業論文前的自勉了。

三、多年行醫者談

凡事都有個坎,有的來的早一點,有的來的晚一點,大概寫到三分之一左右,你就會見雞煩雞,見狗煩狗,見小盆友想砍小盆友。單詞書背到三分之一,噁心了,論文寫到三分之一,吐了,論文寫一半,死活寫不下去了。
解決辦法:
1.老祖宗不坑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忍著噁心繼續寫下去,實在扛不住,就跟看了一周cctv似的,吐了,吐完接著寫。其實你以為這樣寫出來的很挫,但是它很可能是你能寫的最好的了。
2.聽從心靈的召喚,放下手中的工作,換種活動,打打羽毛球,做做瑜伽,或者換種思維,看個電影,做做微分,積分,等你回來,通常都能擠出點東西。

四、在畢業論文中磨難的研究生

堅持
只要開始寫就行了
每次半個小時
不管是看文獻、做實驗、寫文章、修改文章都好,只要是與論文相關的就行
這是「蕃茄工作法」的精髓
一個鍾一個鍾積累下來
達到100個小時的時候也許就不覺得論文困難了
達到1000個小時的時候拿到優秀論文也是很簡單的了

我在背日語單詞(雖然跟寫論文有一些區別)也是用的這種方式
每天半個小時
堅持了六個月,用時大概在100個小時左右,雖然只完成了(記牢了)2500個單詞
但是跟時來興起的背單詞能達到的辭彙量不是同日而語的
如果當時給自己的目標是「背2500的單次吧」這樣的目標的話
還沒開始也許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

同樣,如果一開始的目標是「完成一篇140頁的論文吧」,那麼也會被嚇到的。

五、藉助軟體

推薦你一個最近在人人和微博上很流行的一個軟體--------小黑屋強制碼字軟體
不過這個軟體只適合那種控制力不強的人,對於沒有思路的人起不到多大幫組。

以下是他的官網介紹:為您創造一個安寧的寫作環境,從而極大地提高寫作效率!
鎖定
您可以設定鎖定的時間或者字數,在未完成自己設定的任務之前,您將不可能退出這個軟體。在這個紛擾的世界之中,您完全可以自己為自己找到一個幽靜的閉關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您要做的事情,只有碼字。
我也相信,寧靜只在人心,但是人為地為自己創造一個幽靜的免打擾的空間,這樣更容易讓你自己更快的進入到寧靜的內心世界中去。
不得不承認,您是有智慧的。也許您覺得一個小小的軟體,不可能困住你,只要你想離開。
也許您會說,時間鎖定,我對著電腦發愣,我出去打球,我等著時間流逝,我等著他退出,我有耐心!那我只能說對不起了。在鎖定的時間裡,主窗口的編輯框里如果沒有文字輸入的話。鎖定的時鐘,是不會啟動的。您只設定一分鐘,時間過去八小時,鎖定也不會解除。有點狠哈?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男人要對自己狠一點。
接下來說字數鎖定。大量的複製粘貼,是沒有意義的,對你儘快的離開鎖定狀態,是沒有任何的幫助的。
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給自己創造一個幽靜的環境,摒除慾望,拋開紛擾,寫出更多的字,寫出更好的作品,想必這也同樣也是您的希望。不是嗎?
全屏
進入界面的之後,你的眼前會是一片漆黑,不要驚慌,這便是為您準備的寫作界面。現在的網路真是很紛擾,一個樸素的沒有任何打擾的界面,也許會幫您找到一種寧靜的寫作狀態。如果黑底綠字,您實在是不喜歡。沒有關係,界面的顏色和字體都是可以任意設置的。
安全保障
也許您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品會丟失,其實這種擔心沒有任何的必要。軟體會在合適的時候,智能的保存您的文件。每一次回車都是一次保存。並且每十分鐘生成一個獨立的文檔,就算是有誤操作,丟失了您現在所寫的稿子,您也可以在小黑屋所在的文件中的臨時文件夾中找回絕大部分,將您的損失降到最低限。
如果您覺得這樣還不夠,您可以設置郵箱存稿。設置好後,軟體會在合適的時候,將您的文件發送到您設置的郵箱里,這樣的話,就算是電腦丟了,都不用擔心了。我知道您很謹慎,丟電腦的事情,不可能發生在您的身上。但是作為一種保險措施,這個功能是不是很美妙?
一鍵排版
只按一個鍵,便可以將您的文檔整理成網路小說最流行的排版格式。這將大大的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其他
以上所列,僅僅只是小黑屋亮點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功能等著您去發現。而且,最主要的是,小黑屋一直在進步!

六、雜談

看文獻,有導師說過,看100個字,你才能寫出一個漂亮且合適的字。

http://www.biomart.cn/news/10/93030.htm


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被導師修改了30多次,歷時6個月,然後投出去就錄用了。簡單一句話,會不會寫不重要,關鍵是要敢寫。


來答一個人文學科的英語論文寫法。寫一篇好論文要靠兩個支柱:好的觀點和好的論證。下面給大家講講如何靠一些基本的小技巧寫出精彩的論文(有正路也有小歪招,但都是符合學術規範的做法)。

————收藏的同時記得點個贊滋瓷一下,好嗎?好的!比哈特!——————————

1. 首先一篇好論文必定要陳述一個好的論點,也就是原創、新穎的觀點。不僅是說不能抄襲,而是最好提出一個別人沒有說過的觀點,創新的觀點。新手們聽到這裡可能已經方了,第一次下手,哪兒能指望前無古人啊?但創新不是平地起高樓,而是在你所涉及的領域內,就大家都關心的,有爭議的話題,提出一個值得探討的疑問,並給出自己的、有價值的意見。

基本而言,閱讀量決定一切,多讀才能知道別人都說了什麼,從而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但research不是靠在論文的大海里隨機抽卡,刷臉找idea。Research的世界沒有歐皇。想找到好的切入點,一正一邪兩條道路供大家選擇。

最正的正道是上Google scholar搜論文,多讀多想,靠量變引起質變。首先brainstorm,想一些和你的主題相關的關鍵詞,然後循著關鍵詞在google scholar里找出相關的論文,讀大概10篇左右,總結出對於這個話題你最感興趣的部分,並歸納現有論文中對這個問題的爭論,找出1)各方之間的矛盾點,或者2)你認為需要被討論,但還沒有人提及的觀點,或者3)你認為現有的論文里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對新手而言,最後一點應該是最容易做到的,揪住對方的本質主義傾向或者對意識形態的忽視大肆批判一番,起碼是看上去很體面的一篇論文了。但注意,你要批判的最好是個有重量的人物或者是被廣泛接受的觀點,這樣比較有批判價值。

比較旁門左道的做法,就是上google搜一下「Call for paper + 關鍵詞」,看看近幾年相關的期刊和學術會議都關心什麼話題。想要找到自己領域最熱門、最前沿的問題,這個做法是最有效率的。Call for paper能幫你快速地了解本領域最具爭議性的學者,最有話題性的話題,以及目前最權威(因此也最值得質疑)的觀點,比起自己在論文之海里拿著小瓢撈,是快得多了。

有了好的問題和好的觀點,記得去找你的老師確認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有價值的?關於這個話題有沒有比較精彩的論文我還沒讀到(請老師推薦secondary reading)?這個問題對於這篇論文的字數限制來說會不會太大或者太小?有什麼容易犯的錯誤?(以及一個硬廣,關於留學生如何發郵件勾搭老師和助教,可以參考我的文章:留學生給教授寫英文郵件的六大注意點 - 知乎專欄 )

當你有了一個好的問題和觀點,你的論文已經成功了一半。

2. 有了好論點,還要合理安排時間好好寫出來。這一點通常學術寫作課都不教,但是對於論文成敗至關重要。時間規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學術技能。把論文的幾個重要時間點安排在你的手賬或者手機里(何時決定topic,何時結束research,何時寫完outline,何時完成draft)。不懂規劃的人很容易沉溺在不斷讀論文卻遲遲動不了筆的拖延之中,而我們擁有的時間,總比預想得要短。做計劃的時候記得規划出20%左右的空餘,留給一切可能的意外事件:感冒發燒,基友失戀,懶癌爆發等等。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3. 論文主體寫完之後,校對和編輯會決定你的論文能將你的論點展現出100%還是50%的價值

首先是論證的邏輯要流暢清晰。你自己讀了很多相關論文,已經了解了不少,但你的讀者卻未必讀過和你完全一樣的東西,和你有一樣的思路,因此如果論證沒有嚴格遵循因果邏輯,環環相扣,就會造成理解困難,使人覺得你的論點沒有得到有力的論證和支撐。為了防止這一點,你需要一個和你學相似專業,但不了解你這篇文章探討的話題的小夥伴。同學之間Peer review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讓他們讀完之後告訴你,他們哪裡沒有看懂,哪裡覺得邏輯跳躍,如果還能提出哪裡他們覺得論證不足,需要你提出更多證據或者defend一下就更好了。

最後就是確保你的文章語言準確,語法沒有錯誤。有的老師會寬容你不是native speaker,但有的會認為你態度不認真,不論哪一種,語法錯誤都會讓你丟失一些本不該丟失的分數。有條件的可以找英語母語的小夥伴甚至花錢校對,沒條件的旁友,推薦你們一個小技巧:文章列印出來,倒著一句一句校對。這個方法可以減少文章內容對你的干擾,讓你專註在語法上。若非必要,少用長難複雜句,你容易犯錯,老師看著也累。

Tips: 論文和書太多讀不完?記得善用Google books關鍵詞搜索和書後的Index記得善用Google books關鍵詞搜索和書後的Index記得善用Google books關鍵詞搜索和書後的Index。重要的話說三遍不嫌多。沒必要把人家寫的東西從頭到尾讀完,精準定位你要的在哪裡,快准狠擊破。

最後附上學神小埋,祝大家都能寫出精彩的論文~


推薦閱讀:

你所在的領域裡,有哪些堪稱開山之作的論文?
科研小組裡有哪些有效的組會形式?
可不可以說現在的中國不是屬於學者的年代?
科學家們如何提出獨創性理論?有什麼非常關鍵、值得學習的思路?
科研搞不出來的時候,大家一般都會幹啥?

TAG:科研 | 學術期刊 | 學術論文 | 論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