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探測器進入各種行星的大氣層都是加個隔熱層很快的摔下去,能不能早早開傘慢慢飄下去?


這是一個超音速降落傘的問題。以好奇號(火星科學實驗室MSL)為例,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初速度大約是每小時1.8萬km,此時高度大約是120km,而經歷了2100度高溫和劇烈減速階段後,直到11km高度才打開降落傘,此時MSL著陸器的速度已經降低到每小時2000km,即每秒550米。火星和地球相比大氣稀薄的多,密度比地球大氣低1-2個數量級,火星大氣這個高度上的聲速是240米/秒,也就是說開傘速度遠超聲速,大約是2.3馬赫。

我們知道,物體在流體中受到的阻力與空氣密度、運動方向的投影面積A、速度的平方、阻力係數成正比:

F_mathrm{drag} = frac12
ho_mathrm{air}C_mathrm{d}Av^2

但遺憾的是,在超音速情況下阻力係數不再是常數。

下圖模擬了前體(探測器)和一個降落傘在 1.5馬赫流體中的運動情況。左側為壓力場,右側為速度場。超聲速運動的前體(探測器)會在兩側形成錐形的激波,後側形成尾流。

高速尾流進入到降落傘的傘蓋中,流速降低,形成高壓區,進而形成從傘蓋到探測器的反向氣流(右圖藍色區域)。

反向氣流會完全破壞探測器的錐形激波,在探測器後方形成高壓區,並且降低了降落傘附近區域的流速。此時傘蓋內部的壓力降低,內外壓差變小

於是降落傘開始收縮。

隨著降落傘收縮,反向氣流也隨之消失,前體(探測器)周圍的錐形激波和尾留得以重新建立,降落傘重新打開……於是又回到了第一張圖。

如此循環往複……

取自 Steve Lingard 「SUPERSONIC PARACHUTES」 https://solarsystem.nasa.gov/docs/11%20-%20Supersonic%20parachutes%20Lingard.pdf

因此降落傘在超聲速的時候是非常不穩定的,如上所示的這種振蕩現象大大降低了降落傘的阻力係數。

上圖:不同形狀的降落傘在不同馬赫數(橫軸)下的阻力係數(縱軸)。

盤-縫-帶(DGB)構型的降落傘經過了大量檢驗,已經被證明具有較好的超音速特性,需要在3馬赫以下的速度展開。近年來的幾個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勇氣-機遇號、火星探路者號)均採用了這種構型,實際都是在1.7-2.3馬赫左右的速度下展開的。此時探測器的動能相比初入大氣層時已經削減了99%。

雖然土衛六的大氣比火星和地球都要濃密的多,但是惠更斯號著陸器的降落傘也採用了DGB構型,並在1.7馬赫下成功展開。上圖是1993年在美國田納西州的阿諾德空軍基地進行風洞試驗的照片。

前不久(2017年10月4日),NASA為2020年的火星任務進行了第一輪降落傘測試,由一枚火箭將載荷送到51km的高度,載荷在下落到 42km時以1.8馬赫的速度釋放降落傘,降落傘在半秒內成功打開,產生了3.5萬磅(1.6萬公斤)的阻力。高速相機拍下了這面超音速降落傘的展開過程。


因為航天器再入大氣層時剛開始進入的高層大氣非常稀薄,同時速度也非常的塊。對一般的降落傘而言大氣密度太低意味著阻力也太低沒用(有點像開著飆到極速的F1賽車在濕滑冰上猛踩剎車),而速度太快則會撕破降落傘(我想如果從高空的直升機上往消防氣墊上跳,消防氣墊也會炸吧)。因為航天器隨後會高速下降衝到大氣密度更大的高度,導致降落傘先是沒用然後被撕破再燒毀。

注意氣動摩擦加熱不但跟速度有關,還跟空氣密度有關。

要在大氣密度極低的大氣邊緣「用降落傘那樣慢慢飄下去」你需要非常巨大的阻力面積,同時這降落傘或者說氣動減速器得非常堅固。必須能承受非常大的負荷,否則就像狂風中的傘一樣被吹的一塌糊塗,畢竟再入大氣層的速度比飛機上跳傘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人類目前的技術無法同時滿足這兩者,另外就是實現了也不是慢慢減速,而是非常劇烈的減速,堪比艦載機降落航母鉤上阻攔索。

所以現在是先利用再入飛行器本身的阻力減速、並且下降到大氣比較稠密的高度才用降落傘。而高速沖入稠密大氣會有劇烈氣動摩擦加熱,需要熱防護保護。

當然還有一種方法可能實現「能不能早早開傘慢慢飄下去」,只要你引擎足夠強勁,推進劑夠或者說是能在短時間裡產生足夠的速度增量變化。那直接開動引擎強行減速,不依靠空氣阻力來,然後一路緩降到開降落傘高度開傘(不開傘也沒啥,反正引擎推進劑和推力夠一樣能確保安全軟著陸),不會高速沖入稠密大氣產生劇烈的氣動摩擦,就不需要熱防護。不幸的是如此強勁的引擎依舊超出人類的技術水平。可預見未來的核裂變甚至聚變引擎都做不到這點。


我這裡做一下半定量的計算。首先考慮垂直下落的時候,一種是直接帶著大降落傘墜落下去,另一種是不帶降落傘直接墜落下去。

從模擬結果中可以看到,提前開降落傘,確實可以提前減速,但是空氣阻力的峰值和沒有降落傘的時候相差不大。垂直降落的時候,不論是否有降落傘,空氣阻力都很大,甚至可能導致飛船解體。

實際飛船降落的時候,一般都是傾斜地進入大氣層,而不是直接沖入大氣層。傾斜落下的時候,模擬結果如下:

可以看到,傾斜進入大氣,比直接進入大氣,空氣阻力的峰值要小很多。

這些模擬表明,飛船進入大氣層時,提前開傘對減少受力是沒有幫助的。畢竟飛船比降落傘更加堅固耐熱,所以正常的降落方法是應該是:斜著切入大氣層;在空氣阻力峰值附近不要開降落傘;在減速基本完成後,再開降落傘。降落傘在絕大部分減速過程中不起作用,只在接近地面的時候起作用,減小飛船落地時候的速度。


題主大概是以為,航天器本來在天上是靜止的,然後我們讓它掉下來到一定位置再開降落傘。實際上,人家航天器在天上完全屬於跑的太快,所以軌道運行是沒有掉下來。所以再入大氣層時很明顯初始速度就賊快,這個時候用降落傘是沒卵用的。


這種方法我在坎巴拉太空計劃裡面實現過?(?」??)?


因為在太空中它的速度就非常快,只是你看著很慢,整個著陸的過程都是一個減速的過程,從一開始就打開降落傘也不會慢很多,而且前期空氣阻力太小,沒有意義,打開太早容易偏航。


反正那麼高的勢能,總要消耗掉。不被隔熱瓦消耗掉就被傘消耗掉。而相比耐幾千度高溫的隔熱層,薄薄的傘還要做到輕便耐熱就很難了。

並且開的早飄的誤差大。


坎巴拉太空計劃里,這時候傘的狀態一般是紅色,表示開了很危險,會被高速搞壞。


有大牛回答了 我就不來從數據上說了 畢竟講乾貨講不過天倉啊

我只想說題主是典型的被一些慣性思維匡住了

別拿 我們日常的世界去套宇航了

太多人的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像太空歌劇一樣 開著船型的飛船在天上飛 被擊中了還要下掉 還有人跑來知乎問 為什麼星星不會掉下來……

隔熱罩 降落傘 本質上不就是形狀和材料上的區別而已 都是拿來靠空氣阻力減速的

遇上沒有大氣的星球 兩樣都不好使


因為用隔熱層在大氣內高速下落進行空氣制動的效果最佳。


開了傘也一樣。。搞不好傘也要燒掉。。


建議你去玩下坎巴拉太空計劃,或者是搞懂什麼叫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再回來繼續問這個問題,之所以這麼講,因為我前面的自己說的很清楚了


推薦閱讀:

火星救援能不能算算總共花了多少錢?
旋轉式人造重力空間站目前還有哪些技術瓶頸?以人類現時技術發展趨勢判斷,哪些國家有機會率先建造成功?
蘇聯的「暴風雪號」到底算不算真正的太空梭?
神舟十一號有哪些技術亮點?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
旅行者一號到底飛出太陽系沒有?

TAG:物理學 | 航天 | 太空探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