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及其作品如何影響了蘋果公司的設計美學?

從 Finder 圖標的畢加索式雙面人,到 Think Different 廣告中的畢加索,到蘋果公司內部培訓機構 Apple University 以畢加索的公牛圖為例闡述蘋果的美學特徵,再到 Steve Jobs 喜歡引用畢加索的名言,甚至還可以提及 Mac 系列機型和 iOS 7 設計的化繁為簡。有人對兩者的聯繫做過總結或思考嗎?可否分享一些看法或見解?

相關:

  • OS X 的 Finder 圖標有什麼特別含義嗎?
  • 怎樣理解「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這句話?

  • What Apple』s secret in-house university teaches employees about good design
  • Simplifying the Bull: How Picasso Helps to Teach Apple"sStyle
  • 畢加索的極簡主義動物(豆瓣)
  • 25 Years Apple Mouse Evolution

  • 蘋果的「Think Different」廣告中都有哪些人物?


1984 年 Macintosh 的 logo 一直被稱為 Picasso logo,濃厚的畢加索風格。

(一個小插曲,多年後這個 logo 的設計師說,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 Matisse,馬蒂斯,野獸派畫家。但大家都說是畢加索風格,好吧,說明它更像畢加索風格。畢竟這兩個畫家的畫風完全不同)

畢加索自畫像,1907

這是蘋果在視覺風格上,跟畢加索最接近的一次,之後更是漸行漸遠。可以說,畢加索對蘋果的視覺風格,是完全沒有影響的。

一定要說畢加索對蘋果產生了什麼影響,其實只是蘋果在貫徹「他們希望員工擁有的思考模式」。

2008 年喬布斯開創蘋果大學,主推畢加索的公牛(The Bull)。面這幅 1945 年完成的畫,一位蘋果員工如此描述自己從畢加索畫作中所得的啟示:

「經歷多次迭代,直到可以用一種非常簡潔的方式傳遞自己想表達的信息,這就是蘋果品牌和蘋果正在做的事情的真意。」

Jony Ive 也曾用一句話形容這個設計理念,「A Thousand No』s for Every Yes(一個是的背後,往往有一千個不)」。

以上。


可能回答有一些離題,抱歉。

我不知道蘋果內部的培訓課程引用畢加索是出於講師自身的喜好還是如何,但單從《牛》這一系列的作品本身來說,帶給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 「這是一條清晰的化繁為簡的歷程」,以及 「巨大的變化其實掩藏在時間的推進中,從來都不是突然而至的(就說《牛》,如果把最後一幅那隻寥寥數筆繪成的造型首先展現在觀眾面前,我想接受它是只牛的人應該會遠遠不如現在這樣的順序看下來的吧?)」。這兩點我想拿來作為引證與產品設計師有關的培訓課程中的一些內容應該是非常合適的。

但如果說 Picasso 的藝術與蘋果公司的產品美學取向有什麼具體的聯繫我覺得可能過於牽強了,從藝術性來說,一個是走在人群的前列,用不同於前人的手法來體現更深層的精神面的意義,而另一個則是集當世最優異的工藝,創造符合大眾對美對品質的需要的產品,不太一樣...

再說關於 Steve Jobs 和 Picasso 的聯繫,我自己的腦補是:兩人都是各自領域關於創新、關於打破固有傳統的標誌,惺惺相惜嘛,應該的。


Finder 圖標挺漂亮,也感覺有畢加索的味道。 但是,如果人機界面,工業設計也直接能看到畢加索的味道,那麼不是牽強就是蘋果的設計要走下坡路了。畢加索是上個世紀的藝術家,不是電子產品和軟體設計師啊。

那個蘋果滑鼠我就有一個,其實不好用,束之高閣了。在設計決策上,視覺的簡潔超越了功能性需求,我覺得是個失敗的設計。還有那個iPhone 5 以後的原配耳機也是這樣,視覺沒問題,功能上問題多多。

所以我的思考是,蘋果設計師最好不要去做這方面的思考,而雷軍、老羅他們儘管去做這樣的思考,抄襲別人不費時間,他們可以在營銷和吹牛上多花點時間思考。講講他們的產品和蘋果產品為什麼都是畢加索影響的這類。

-----13日更新
Jony Ive 是個天才,但是不是神,他也會出不怎麼樣設計的產品。

蘋果magic mouse 滑鼠問題

形狀不夠合手,這個湊合可以妥協。更大問題時塑料材質不適合滑動,OSX上越來越多的滑動手勢用這款滑鼠完成不平順,很澀。我手不多汗,也經常清潔滑鼠。還是不行。所以蘋果自己也主推magic trackpad而不是這款滑鼠。trackpad就好用多了。

畢加索極簡的牛和蘋果Magic Mouse有什麼不同之處?畢加索可以在那以後繼續創作各種牛題材的作品,可是蘋果以後很可能就不再做新的滑鼠設計了。而是向不同的track 設備探索,比如這個Magic Trackpad。作為蘋果最後的滑鼠型號,它並不是象畢加索的牛那樣平衡和極簡美感。這個滑鼠是功能不平衡,設計有美感。是個沒有達到設計目標的產品。蘋果的多點觸控軟體技術超越了滑鼠形式能達到的能力。

iPhone 5 以後標配耳機的問題

以前的標配耳機是典型的傳統 earbuds 形式,新的是更接近入耳式(in-ear )。傳統 earbuds 有很多缺點,所以逐步被入耳式取代。 蘋果的新耳機問題是它既不是earbuds,也
不是通常的入耳設計。它沒有軟性材料的頭兒。沒有軟性材料頭兒的入耳式耳機,通常只有非常貴的耳模個性化耳機(每個耳朵做模型訂製,都比64GiPhone還貴),否則很難佩戴合適。蘋果推新耳機時,稱做了大量研究設計,對大多數人都合適。結果卻不理想。不僅僅是我,周圍人也都反映佩戴不夠舒適,步行時聽很鬆動,還造成音響效果變差。具體分析能寫更長,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評論里的用戶都很喜歡earpod(汗,我都忘了它的名字)。我為你們感到高興,滿意就一直用下去。曾經的hifi boy,我可能用過太多耳機耳塞,價錢也都貴很多,這樣的比較確實不公平。


首先我要謝謝樓主的邀請。
題外話,上半年看了利恩德.卡尼著的《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傳》。
第109頁,副標題:1976年以後創新不歇的喬布斯。
從這裡開始,我們了解到80年代的蘋果電腦美學是由著名的青蛙設計公司來完成的。

喬布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但恰巧他是一個有審美品位的商人。
為了蘋果電腦的工業設計,他找過Ettpre Sptsass,找過Richard Sapper.
這些工業革命之後的時代巨匠。
而青蛙設計公司的主腦則是為日本SONY和德國WEGA做電視機工設的。

我的意思是,蘋果電腦雖然是一個公司的產品,
但是它的工業設計風格卻是人類社會美學意識的大集合。

中國的商人誤以為蘋果電腦的風格是老闆靈光乍現的產物。
但事實上工業設計在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你們看到了創新,而我作為一個設計師,只看到了沉澱。

回到正題上來,我認為極簡主義是工業設計上對現在材料加工工藝的一次巨大挑戰,
形式是為功能服務的。簡是對繁的總結,升華和回顧。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對形式進行概括。
是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帶來的啟迪。但不是唯一。假設有一天,人類需要繁雜的工藝美術,那麼
極簡主義又會暫時的退下舞台。


畢加索是個藝術家,做的是藝術。一定要把畢加索的繪畫(其實這頭牛身上Cubism的痕迹也很少)拿去和蘋果的設計相比起來,感覺就是營銷呢(個人真不覺得這兩者有什麼必然的聯繫,最多就是在視覺層面上往品牌識別和內涵貼多一塊藝術的金吧)。


畢加索和apple設計的關係,這個問題可以類比為「黃金分割在xx領域的應用」

簡而言之,就是:牽強附會,沒有關係


咋會邀請我來回答這個藝術的問題呢?雖然我有點藝術氣質,但沒有一點繪畫基礎,我就來胡咧咧一番

在相機,攝像機出現前,主流畫家們繪畫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像」;畫人像人,不光臉上的痘痘要畫出來,更要畫出人的神採氣質;畫景似景,將自然界的五彩斑斕在畫布上描繪出來,是非常NB的事情;可以看看《巨人山》,裡面的色彩那叫一個豐富,據說是最難複製的畫。

扯遠了。相機攝像機出現後,畫家們發現,無論自己畫得多好,永遠無法超越機器。人和機器比,那就沒意思了。於是,幾千年對繪畫「像」的追求就此結束,新時代對繪畫的追求不再是「像」,而是。。。各種普通人看不懂的境界 ---- 沒錯,看不懂 ---- 印象派還好說,大體的輪廓還是能看出來的,什麼立體派,達達主義,野獸主義。畢加索著名《亞威農少女》,如果不看說明,會以為是個神經病發神經時畫的 ---- 就算看了說明,知道了他是大師,我仍然欣賞不來這幅畫。少女的臉,一半是正面視角,一半是側面視角,這立體主義讓人覺得很神奇很新奇,但要說像,八竿子也打不著 ---- 但這不影響畢加索繪畫理念對時尚界,設計界的影響。他的畫,先不管多少人能看懂能真心覺得好看,讓心靈為之一顫,但他的繪畫方法論,想法卻可以為讓大家借鑒借鑒。

關於極簡主義,其實是畫家對色彩,線條,幾何圖形與自然界之間關係的一種思考,甚至與自然無關,純粹對色綵線條幾何圖形美的追尋。看看史前人的壁畫,你會發現動物人工具大自然,都是用線條表達的,那時的人沒有能力把自然界描繪得豐富多彩更「像」自然界;而現代人有這能力,卻不屑於追求「像」,更多的去思考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對這個世界的反思,我想把世界表現成什麼樣。關於這一點,國人在唐宋年間就已經在實踐了 ---- 中國山水畫反應的是文人心目中的山水,借山水抒情,寓情于山水,借山水表達畫家的精神,思想 ;中國的傳統山水畫從透視角度看會覺得很不合理,看一幅山水畫,你是猜不出畫家畫的是哪。例如,欣賞張大千的《廬山》,和真正的廬山基本不搭邊。張大千一輩子都沒去過廬山,但在生命的最後2年半,用盡心血繪畫其心目中的廬山,可惜最終未能完稿。

回到樓主的問題,我覺得牛逼的大師們 ---- 不管他是做什麼的,藝術、設計、時尚、科技、哲學等等 ----- 本質上都在思考世界是怎樣的,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發,「我」該怎麼表現這個世界,「我」能把這個世界表現成什麼樣,「我」能創造什麼,「我」與世界的關聯在哪,「我」是誰,從哪裡來,到那裡去。。所以,當大師A看到大師B有如此神奇的作品理念世界觀,你說他會不參考引用借鑒思考一番,然後在此基礎上追尋更高的境界么?

人類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亘古不變的追尋:頭頂的星空 和 內心的世界


雖然不能解答答主的問題。 只是抽象化是近年來產品設計的一大趨勢,包括扁平化也是產品愈發的一種表現,這與技術的革新,大眾審美水平的逐漸提升不無關係。 (雖然這不代表具象就不美)
因而雖說蘋果在其中幾乎是扛大旗的存在,卻不能證明畢加索與蘋果的設計美學之間就一定存在有什麼切實的聯繫。
我倒覺得更應該是歷史車輪在帶動著設計美學向前發展。


這個問題很容易讓我想起了 IOS6到IOS7的變化
就像我們對很多東西的認知在發生變化一樣,最早我們喜歡具象的真實質感的東西,當大家都以此為潮流的時候,總想領導潮流的人就會做出變化,要麼更逼真更寫實甚至是超現實,要麼就是化繁為簡,最後人們發現其實極致的簡約會比極致的寫實更有想像的空間和更加獨特的韻味,大家也就達成了審美的統一(但是也不排除有人覺得極簡很醜)。我總覺得這跟中國一些傳統思想很有默契,很像中國人所謂的「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個人愚見 謝邀


謝邀。
但沒有辦法長篇大論有圖。
畢加索牛逼的地方在於構成,把畫畫的和真的一樣,只要努力無需天賦。而把真的東西簡化成幾根線,又耐看的人才是天才。(也是很多畫家後期追求的繪畫的本質)
而智能手機的UI,(不僅僅蘋果手機)是一種設計語言,簡單來說追求的東西也是簡化但又不缺乏參照物的特徵。這個角度來說和畢加索的構成殊途同歸。
是否借鑒沒有去翻文獻,只能說思路類似,靈感來源未必是畢加索的畫,畢竟UI也有了很長的歷史。
另外,個人覺得,蘋果早期的擬物確實精美,但扁平化確實是要求快速簡潔的時代趨勢,但個人覺得現在蘋果的這批人並沒有發揮好新的趨勢。


謝邀。
這個問題似乎不難回答,但整理好思緒並敲出有條理的文字表述是個挑戰。 從表及里的表述可能有助於整理大量的信息:

1. 從畢加索《牛》11稿和蘋果諸如IPHONE, IPAD, MBA, MBP等在售產品的設計來看:不僅僅體現了極簡風格,更像是在表達一種創作流程:《牛》從寫實到抽象地展現了一頭公牛的形象,注意最後一幅,很容易辨別出這是一頭完整的牛,而且是公牛。並且,不容許再拿走任何一根線條,否則畫面就會失去平衡,表達的信息也不再完整。我們還可以試著記下畫面,然後自己在紙上把這頭極簡的公牛畫出來,甚至臨摹也可以。發現與大師的差距了嗎,反正我是試了,也發現了,看似簡單的線條其實並不簡單。再來看看蘋果的喬納森.艾維的設計理念:一方面要讓產品儘可能簡約,另一方面要把產品設計的足夠好,讓用戶想不出更好的方案。 對一個命題做謹慎的減法,是否是蘋果與畢加索在進行創作時最顯著的共同點呢?

2. 我們接下來再看看創作的客體與主體:公牛是自然界存在的動物,畢加索據我所知也沒有畫過科幻作品,硬碟式播放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包括滑鼠也都不是蘋果的發明,顯然二者扮演的都不是創造者或者說是愛迪生之類的角色,但為什麼能夠在各自的領域取得登峰造極的成就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想強調兩點:一是視角,二是跨界。先談視角,畢加索曾經說過:我只把我所愛的東西畫進我的圖畫。喬幫主說過:我們是為自己而打造出Mac電腦的。它的偉大與否,我們說了算。算不算英雄所見略同呢?其實,這就是重點,更是難點。我們究其一生也很難認識我們自己,很難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兩位巨人不約而同地做到了。引用喬幫主另一句話:很多時候,人們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其想要的東西展示給他們。他們的心像鏡子,自己的喜好其實反映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美的渴望……扯遠了,打住。再談跨界,喬幫主的經歷不說了,大家都清楚。最終他的好奇心、經歷、以及對不同事物內在聯繫的敏感程度(我稱之為智商)將蘋果推上了巔峰。就好比一根絲線將散落一盤的珠子串成一串奪目的項鏈……畢加索,整個藝術生涯受到多種畫風和流派的浸染不提,他本人對心理學、哲學、自然科學也頗有涉獵,加之極為豐富又跌宕起伏的個人情感生活,最終在其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不早了,明日繼續敲


一、想要成為畢加索?先學喬布斯做蘋果的創始人chapter one、To learn that Steve Jobs do a founder of Apple.Want to become a Picasso?

用鉛筆畫出來的素描是藝術,小孩子塗抹的蠟筆畫是藝術,美國時代廣場站那往自己身上潑一身金漆的也稱為是藝術,藝術這個詞涉及的範疇太廣,所以我才經常一概而論地把那些感到有藝術氣息可是每每想發表幾句看法吧卻又啞口無言的作品與行為統統尊稱為藝術。因我不是收藏家,沒有鑒定高古收藏品的知識,也不是藝術家,既不會書法更不會繪畫。有時候與朋友們去博物館參觀,去參加拍賣行的展會時,欣賞中外古玩珍藏字畫之餘我喜歡把目光往展櫃下面的文字介紹多看幾遍。一些收藏品過往的拍賣歷史價格和部分拍賣品起拍價的數字總能夠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

在你沒有認識和聽過畢加索之前,當你看著畢加索的一些作品之時,是否曾認為這可能是幼兒園和小學生們塗鴉的作品呢?什麼是藝術,或者說到底什麼樣的藝術才叫真正的藝術。有的人畫了大半輩子,畫來畫去還是是一個美工,一天到晚修改著設計稿要不拎著個油漆桶街角刷大字。可有的人隨便畫那麼幅墨寶,便有人不惜一擲千金。

藝術存在於生活,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算你能畫得出《亞威農的少女》那樣的畫作,可惜或許你並不能成為畢加索,不能成為下一個傳奇。在這裡我先闡述自己的第一個觀點,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你的真材實料和天賦,可能還帶有一點點的幸運和炒作。不要跟我們說藝術就一定高於生活凌駕於生活,因為它同樣離不開麵包和水,因為沒有麵包和水那些藝術家們不能夠用畫稿填飽肚子。只要用你的生活和個性去創造出來的作品,都有可能會是藝術,這就是那些藝術家們成功的秘訣之一,用自己的原創去達到某種他人無法超越的高度,想成為畢加索嗎?先學喬布斯那樣,把蘋果iPhone的創始人,署上自己的名字。Why not?

藝術成功的背後在於勤奮,鎂光燈能夠閃耀出你成功的時刻卻不能拍出你身後所流淌過的汗水。能夠成為最具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不朽地位的人並不是很多。因為每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勤奮,哪怕你擁有再高的天賦,沒有97%的勤奮,那僅僅3%的天才細胞就有可能會懶惰地沉睡過去。Sorry,在這裡我要講的不僅僅是藝術,更多的是關於收藏的一些故事。現在我還不是個藝術家,等哪天有朋友稱讚我開始有點藝術范兒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繼續糾結這個詞。下面我和大家講些有關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概況和資訊吧,順便在這裡作揖了,哪位收藏家如蒙不棄就收我做徒弟吧,我真的很想學些古玩玉器陶瓷和青銅器還有字畫的專業鑒賞知識,可是卻不知從哪裡開始。下面簡略討論些收藏的看法,剛剛還說原創的更為接近藝術,可下面的不少文字卻是我東挪點西看些拼湊的,並非百分百原創,還希望大家多多指點,感激不盡。

剛才有朋友問我3%的天才+97%的勤奮的比例是正確的嗎?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比他人多一分努力去完全喚醒自己沉睡的那3%的天賦,你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天才。後面我要和大家介紹幾個收藏界的天才收藏家,他們看事物的角度也許恰好是我們想學到的。如何看待收藏,聽我說?不如聽專家為您詳述。


說畢加索影響了蘋果的設計美學,應當是不準確的;說畢加索與蘋果的設計美學相符,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兩者的目的不同。蘋果設計美學的抽象(或者說簡化),其實是在服從認知規律,這種抽象並沒有太多藝術上的表達,是實用主義的結果;而畢加索的抽象,我沒有能力去評價,但是這不是實用主義的結果,也肯定不會沒有表達。總之,兩者相符的地方,都是遵循了"Less is more".


畢加索、喬布斯所做的其意義未必在於化繁為簡。雖然他們都使東西看起來儘可能地簡單。畢加索基本上是歸零,最後的牛沒有哪一根線條可以在最初的畫上找到。但更重要的,其神韻是最初的畫沒有的。畢加索更在乎的可能正是這神韻。化繁為簡像是做減法。我覺得畢加索、喬布斯像是做加法,或者說是乘法,即如何化平凡為神奇。一筆一划必須是最有效率的,否則不要。


謝邀~在外行的僅為美術興趣者的我來看,上圖畢加索的公牛和蘋果滑鼠都經歷了刪繁就簡的變化,而簡約並不等於簡單,這裡還體現了美和神韻。電子信息科技發展給人帶來快捷、便利、輕鬆、高效,蘋果公司將這些理念形象化在產品上體現出來,同時帶給人美好的視覺享受。關於對畢加索的提及與引用,除了以上,我推測一下,大概還因為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比較著名的諸如二維平面上表現三維空間、運用象徵等,很多都是大眾各種看不懂,但是畢加索不在乎,後來演變成大眾看到看不懂的畫就覺得這是畢加索風,此畫高大上。蘋果公司看上去也一直致力於不斷創造及成為業界NO.1,力爭引領引導大眾而不是僅僅迎合滿足大眾現有的需求。我覺得從這方面看,和畢加索的某些理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真是意外怎麼會有人找我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對比了這兩圖 我覺得這沒什麼太大影響 刪繁就簡是人類進化的必然內容 作為一個畫家 畢加索只不過是畫出了人們一眼就能看懂的重點 而蘋果也是保留了物品本身應該做到的功能 在現在發展中這種功能能得到不斷發展進化 而畢加索已經離開了 他的東西就已經成型了。當兩件事物有共同點的時候就難免有些相互連接的東西。個人看法 我不懂畫畫。


程序猿受邀答此題,先隨便說說,過兩天離職後再仔細回答;

/////////////////////::::::::::://///////////分割線

我覺得畢加索之所以牛b就是因為他用超越他那個時代的眼光來繪畫;一個時代的繪畫風格受到那個時代的審美影響,而審美則很大程度受到時代的主流思潮影響,蘋果越來越簡約的風格恰好體現了這個世界越來越實用主義有一定關係,設計和審美越來越不需要意義和形而上的概念,只需要用簡單的色彩和形狀來直接觸及用戶的感官既可…待續


在我看蘋果只「偷竊」了Picasso的抽像風格,另外的細節的豐富組合和立體感倒沒有多少,這也許和藝術VS電子產品的區別有關。


藝術影響生活,而非人影響藝術


並沒有


從圖片來看就是寫實到抽象,jobs到底有沒有借鑒畢加索不知道。反正蘋果一路走來ui風格確實由擬物化過渡到平面化。


貌似原始人洞穴的岩畫也是這個樣子,難道說原始人也是畢加索嗎?
藝術的發展軌跡如果橢圓上升的彈簧,貌似轉了一大圈,其實只進步了一小步。


推薦閱讀:

請問這張海報字體怎麼做?
在德國工業 4.0 背景的影響下,製造業會迎來什麼樣的變革?
能夠和蘋果的消費電子工業設計相媲美的品牌有哪些?
如果設計一款「線不會絞在一起」的耳機,應該從哪些方向入手?
國畫里為什麼講究「守黑留白」?,希望各位大牛能夠結合用戶體驗及視覺交互等方面來給小弟排疑解惑。

TAG:藝術 | 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極簡主義Minimalism | 畢加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