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 賽車為什麼長得和現在的主流車型這麼不一樣?
是為什麼一步步演化過來的?一定要長成這樣嗎?
這涉及到空氣動力、材料、汽車機械等多學科的交叉複合應用……
在1951年,F1賽道上就是這種造型了……60年代就變成這樣了。
70年代就開始進入現代風格了。
……沒有車頂與車窗玻璃的車身有助於減少車身上半部重量,降低重心增加操控穩定,將車身尺寸減至最小,輪胎周圍的葉子板(擋泥板)也不裝設有助於減少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與車重,是完全不考慮街道實用性的前提下之賽車設計……
……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已盡量減至最小,所以風阻係數乘以車身正前方迎風面積的阻力面積仍能降低,同時又保有下壓力強的操控穩定性……
……(1990年)設計師Postlethwaite 博士採用創新的高車頭設計,讓更多氣流進入車底產生文氏管效應增加下壓力(賽車界稱為地面效應,Ground effect,讓車底氣流高速流過,使車底氣壓大幅低於車身上方氣壓而增加下壓力,另一種產生地面效應的方法為Lotus路特斯車隊曾使用的側裙擾流板,減少車身側面氣流進入車底低氣壓區擾亂氣流,讓車底產生接近真空的低氣壓來增加下壓力,但此方法被FIA禁用),也減少車頭與前擾流翼連接處的亂流……
附圖
各種來源:
[1]http://zh.wikipedia.org/zh-cn/%E4%B8%80%E7%BA%A7%E6%96%B9%E7%A8%8B%E5%BC%8F%E8%B5%9B%E8%BD%A6
[2]http://auto.eastday.com/eastday/finance/cys/node15568/node32657/userobject1ai526915.html
首先,F1的全稱是Formula One,即方程式賽車,方程式的意思是,規則有比如誰先跑過終點算誰贏的部份。更重要的就是技術規則,技術規則明確規定了座艙要敞開,輪胎要裸露。這就註定了和普通車輛的不同,其次就是要考慮各零部件的布局以達到車身各方面的平衡,包括但不限於配重。再然後就是空氣動力學了,要取得空氣阻力和下壓力的平衡。當然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的。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讓車能跑的更快,更穩。
因為一級方程式賽車考慮的主要速度和穩定性,外形則偏重於空氣動力學,而現代汽車除了考慮速度,還要考慮外觀,性能和不同於一級方程式賽車那樣單一平穩的路況,還有就是要考慮人坐在裡面的舒適性。
「車」應該是什麼樣的?
返璞歸真,這才是最像「車」的啊!——
推薦閱讀:
※求一個F1裝逼指南?
※如何看待 F1 下賽季賽中加油的回歸?
※為何賽車質量越輕越好?
※F1 大賽為什麼不採用純電驅動的賽車?
※F1 同一車隊的車手之間真的有義務相互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