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安妮宝贝的文字怎么样?


越长大越觉得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不在于修辞,而在于底蕴。小时候我会有点嫌弃所谓大家写的东西,太过平淡,波澜不惊。
高中的时候学项脊轩志,好像多少有点懂了什么叫语淡情深。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刚读背影的时候幼稚的认为朱自清不过如此,然而时间会教会我们看见文字之外的东西。沉淀下来的才值得回味品鉴一读再读,肤浅的对白就让它散了吧。


不怎么样。

如果你刚刚告别无知的童年,进入逐渐发现自我而又暗含渴望的青春期,你说你喜欢安妮宝贝,我能理解你。

如果你已经成年,还在沉迷安妮宝贝,我只能羡慕你的青春期真长。

在她的书里,男人不叫男人,叫男子,他一般都叫乔,永远都穿着棉布的格子衬衣。女人也不叫女人或女孩,叫女子,一般都有个类似“朝颜”的名字,最喜欢光脚穿运动鞋,睫毛“像华丽而忧伤的威尼斯”。空洞,乏味,滥用修辞,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我回忆安妮宝贝时能想到全部的东西。

安妮宝贝的文字和如今流行的古风并无什么本质不同,吸引的都是那些不通文学而被那些空洞词藻迷惑的人。就像乡间的幼童还没品尝过世间的佳肴,就已经把村口小卖部的辣条当成无上的美味了。幼童终会走进更大的世界,可是看书的人未必会,最多把安妮宝贝换成了朋友圈的男默女泪。

我们那一代的人可能是安妮宝贝最后一批读者了,新时代的少女们已经不大愿意从文字里去反复品味自己那些小小的爱恨,一部手机就足以承载他们全部的快乐和感伤。 文艺青年们也不再会在深夜里把心事写在纸上,而是都跑去星巴克发自拍了。

这么一想还有点怀念安妮宝贝呢。


模仿安妮宝贝的风格很容易。


我们先发一段安女士的大作看看:

此后我所感觉到的写作,叙述之中,有一个巨大的更接近虚无的疆域逐渐延展。看到的。想到的。很多意愿不再说出来。于是留下沉默和克制。而这是我所要的。仿佛繁花满枝桠的花树,起起落落地开与坠。但是有一种轮回中恒定的自知。它使一个人和心和文字,越往前走越寥落淡定。

可以注意到,安妮宝贝喜欢连用双音节词,表意不准确,带陌生感,极爱用句号。
然后我们就可以模仿了,先用普通的口语写一段话,把里面的几个词替换成日常口语里不常见,但也不算晦涩的(这个分寸很重要)【书面语】,【双音节】的【近义词】(不能是完全的同义词,要有一点点歧义,这个也很重要)。
然后所有感叹号、问号换成句号,所有语气词、引号抠掉。
就差不多是安妮宝贝的风格了。


例,原文:

郭:喝,花生米,你琢磨,我都替你美得慌!
于:就一花生米也不至于。
郭:咱是炸啊,咱是煮啊,咱是炒啊,咱是碾碎了拿勺崴啊?
于:没这么吃的吧?


安妮宝贝改造后:
郭:你考虑花生米,我代替你感到切实而丰沛的欢喜。
于:仅仅是花生米无法抵达这一进境。
郭:我们可以选择煎炸,水煮,烹炒,或者压破粉碎用汤匙摄取。
于:没有这种进食的渠道。


承蒙夏花老师看得起,我好紧张……

附赠,老舍写的相声小段《乱形容》节选:

我则那么一叫:我的最亲爱的,男性的,分割不开的,光辉灿烂的爸爸,只听得一声巨响,如雷贯耳,波澜壮阔,眼中熊熊的火光,乱冒金星!

http://weixin.qq.com/r/izgBGbHECux1rfV6922Z (二维码自动识别)


写出这种文字也是要有内在的底蕴的。哪怕后来看再幼稚、无病呻吟、空洞。她的细腻、敏感、对微小的捕捉力、描绘都是无可否定的。想起一句话,“今天喝上了勃艮第的酒,也没有必要为当年喝流水线上的可乐而羞愧吧?” 我想这里同样适用。


就是看过但是成年之后打死不承认看过
风格就是模仿杜拉斯但是又写的太矫情


以下是我第一次看到安妮宝贝的文字,出自《空谷幽兰》的序。

——————————————————————

我想随着这个美国男人足迹的深入和切身的交往,他会发现他所寻找到那些隐士,并不是他理想意念中的那些人!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们或者承担深重的孤独与贫寒,栖息在僻静无人抵达之处,或者在寺庙里忍受着游客喧嚣,琐碎杂务,无所事事,或者疾病缠身,平静等待死亡降临。他们的生活里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拥有灵魂深处纯粹而坚定的而一簇火焰。那就是坚持和相信自己的修行。

道教徒和佛教徒寻求的是不变的东西。这是他们不追名逐利的原因。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兹,回归于兹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一位道长在采访中说。

对于城市中的人来说,置身滚滚红尘浪滔天,每天面对无数欲望颠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坚韧,遵循品德和良知,洁净恩慈,并以此化成心里一朵清香简单的兰花,即使不置身与幽深僻静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净天地。

这也应是此书最为普及的意义。


——————————————————————

仅从这段文字来说我觉得不管是文采还是内容都不像你们所说的不适合成年人阅读,当然她早期的作品我没有接触过,只是若以成年人的喜好去评价儿童文学作品会有种“当初求种像条狗,如今撸完嫌人丑”的正义感。


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确定两方面的标准和范围。
第一,文字好的标准。
第二,安妮宝贝出书至今几个时期的文字。

在我眼里安妮宝贝的文字有一种对情绪渲染力和精神的穿透感,这源于她的文字对描物精巧抽象,对叙事清晰易懂,对感触总结恰如其时顺势而为,这三方面从阅读体验来说都是极好的,对阅读喜好还处于偏向期的读者来说,为其建构了想象里幻想出来的世界。对文字语言有偏好的读者,光从文字本身的角度的赏析也是一种享受。

文艺性的文字要求对阅读体验产生专注走心的感觉,你顺着其思维和情绪耐心走就能看的爱不释手,这就是好的文艺性文字。

任何让读者忍痛继续的文艺性文字都不在这个范围,其枯燥乏味,有催眠效果,就是种对文字驾驭的未曾通透。

安妮宝贝现在笔名改为庆山。这次新书还没看,就说一说前三个时期。

《告别微安,二三事,瞬间空白,彼岸花》
这个时期现在回头望其实属于虐心文字,很多朋友讨论时都说阴暗,而我看时是十四五岁,那会走在街上时常都会觉得阳光明晃晃的照着悲伤一览无余……心思比较敏感脆弱,小事也会盯着难过忧愁几天。

《蔷薇岛屿,莲花》
这一时期洁白淡雅,哀伤与喜悦都是有时,平淡中有可以着迷的发现,很有文艺美的特点,光影和声调,明晰淡然的描述,构建出一种文艺青年的精神世界。

《素年锦时,春宴,眠空》
这一时期文字由于个人生活的变化,如父亲去世,孩子出生,有了一种通透博观的抵达感,更多的是温情的爱和原谅,阅读时常有一种,原来事情,人物可以做这样角度的看和想,觉得自己清醒了许多。

总归来说她的文字给了我很多,算是文艺启蒙的作用,在审美和思考方面都受过她的影响。希望大家都从她的书里学会随意的阅读,真切的领悟。


喜欢三毛,三毛虽然不痛快,但是能够笑着和你讲,我有朋友,有家人,有恋人。
也喜欢安妮宝贝,但是安妮宝贝没有三毛层次高,安妮宝贝只喜欢约炮,和有钱的有妇之夫谈恋爱。
嗯,高下立判。
另外,安妮宝贝对人物塑造功力,导致她虽然眼下这些书都写得不错,但却难以再上升一步。她书里所有的女主都是一个人,坚持这么多年,努力打破自我,依然只会写同一种人。
她的虚构小说,甚至没有三毛的自传写实里面的人物立体个性鲜明。三毛已经因为困于自我而饱受诟病了,但是三毛笔下的其他人也能达到鲜活的程度。所以,三毛是作家。安妮宝贝不行,她写的就像女主穿行在周围都是幽灵或者纸片人的世界,只有女主是活着的,是有色彩的,其他人都是背景板。

有人批评安妮宝贝的书太矫情,但是,矫情是没有错的,愚蠢才是。


发现在这个问题下所有表示“安妮风格很好模仿”的回答,写出来的仿句还真没有一个能赶上她水平的.......
港真,有些人别太高看自己的阅读品位。


不怎么样……简直是荼毒了一代青少年


有一些非常惊艳的关于抽象事物的描写和比喻。
有一些非常精准的并非常用的古词或者自创词汇。

以上两点都需要极深的功力。


在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欣赏她的文字和她文字进化的过程,是需要勇气的。


我常去一家书店看书,那时候不知道安妮宝贝,看了小时代才知道有这个作家,然后去书店看了一本,好像是 莲花 ,反正,毁了我三观。
有种大白天看黄书的感觉,然后女的要死不活的,男的总是各种波折的情殇。
大概1个小时翻完,觉得心情低落了几分,以往我看别的例如余华的书,看完我都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虽然不美)我要继续努力(虽然我明天还是该干啥干啥)的精神鼓励。
看完安妮宝贝的书,我突然觉得生活很糟糕,并且越来越糟,趁着青春要学会逃课,抽烟,穿麻布裙子。(那时我才18岁,虽然也不小了,但是生平除了天文地理,很少接触文学啊)
总而言之,非常不推荐的书,觉得可以归类在中国的颓废文学里。和日本的《人间失格》差不多,很不喜欢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在没接触其他文学之前就去读这种的,因为这样的文字全透露着不幸!
没有理由的会将人带入,让你变得不合群,总之也是我担心过度,但是我不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虽然生活很艰难,但是不喜欢内心就觉得黑暗和死亡才是解脱。
如果偶尔需要刺激的想看的可以试试~反正我不会再看······
不是知乎上提问我都快忘记这个作家了,不懂为什么写出这样的文字的人还受青少年的喜欢,或许是那股叛逆的感觉的,但是你可看作者的微博,人家生活的很开心啊~所以她的苦恼都发泄在书里了······
我个人觉得写的书的东西和作者的性格是反比的,书很阳光的,人不一定阳光,书颓废的,本人也许很上进啊~~~
O(∩_∩)O哈哈~


我这么多年就记得我前桌那个那个穿着棉布裙子的小清新女孩子,拜安妮所赐。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安妮宝贝大家的评价好像总是充满戾气。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她的书是《素年锦时》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非常受启发。有关沈从文,有关尼采的。文字简炼回味悠长。
再后来好像是那本《月》让我明显觉得她是在进步的,虽然之后的一些书没太看了,不是太喜欢她的小说,那我觉得随笔写的是真的好。
就因为曾经写过一些黑暗颓废的文字,大部分人提起她来都以嘲笑她写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成熟,我觉得真的有点可笑。
这对她真的是不公平。

——我是分割线——
最近在读《月童渡河》,越读却越觉得无所适从。
观点太鲜明,非黑即白,总觉得哪里不对。
后来在豆瓣看到一个观点,一拍即合,深以为然。
“陷入死循环了。作家应该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说教。”


不怎么样。
实话实说客观评价很难吗?即便是粉丝,也应该看出来,安妮宝贝的文字本身,真的是不咋滴。

谈文学价值什么的,更是毫无意义。
之所以说没有价值,是因为描述的是极少人的生活,以及非常悲观颓废的心理状态,可能切合了某个时候某些人的心态,但是毕竟不是主流,也不具备参考性。
至于其他答主说到的会不会因为阅读而导致抑郁现象,我不了解,也不作评论。

简单来说,要达到安妮宝贝这种文字,足够矫情就可以。
华丽的辞藻,堆积苍白的意象,然后,男子,女子,相遇,离开。这样简单的堆积,其实是看个几本书大致模仿一下就可以做到的。
而且,她本身并不具备讲故事的能力,所以她的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是单一的。
因此,精彩的、流传的、被粉丝所喜欢的,也就只是这种风格而已。

可以说,她引领了一种风格,从销量上看,这种风格曾经受到过追捧和欢迎。
但是,长大以后的很多她曾经的粉丝,可能不屑于去评价了,更不屑于去阅读,因为他们的阅历,已经足够识别她的文字了,这点类似郭敬明的粉丝。
但是从风格和文字本身,没什么积极意义,也没什么值得肯定的。

如果要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字水平,不会去看她的文字。
她的书呢,可能只适合摘抄一些单句,半夜矫情的时候,发发朋友圈吧。


我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书,是在书店。初一,下大雨。那天下午应该参加学校的数学补习课,和家里人吵架了,就提早出门。没拿雨披,淋成傻逼。
我们那的书店是能看书的,就有些书他会拆上一两本放在那里给你看的。安妮宝贝的书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是放在一楼到二楼的楼梯旁的。
《八月未央》
我那天看了一下。一脸懵逼。这是啥?每个字都认识,怎么加起来就看不懂呢?然后我果断放弃,去看漫画了。
然后在那几年间。安妮宝贝在我心里的定位大致就是说出来那是装逼的一把好手啊!

第二次看。是高三。
和家里人的矛盾很大。诸多的事情混杂在一起。一直过得很压抑。
同桌的男生买了一本安妮宝贝的《眠空》。当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做摘抄。那大概是我唯一愿意做的作业了。因为能够静下心去做。当时抄那种鸡汤抄的要吐了,所以果断借过来做摘抄。

开始只是打算做摘抄,抄了两页以后。我买了一本好看的本子,从头抄了起来。

很难描述她的书究竟如何。可我觉得文字总有适合的人。那些金融书籍有适合的人,那些杂谈漫画有适合的人。对我而言她的书更适合那些内心敏感的人吧。
【我这么一个粗俗的人真的憋不出来】


你们觉不觉得她有点像文学界的刘仲敬。


刚上高中的时候,斜前方的女生有一本《素年锦时》。
那是第一次,我觉得淡雅的封面也能这么的好看。

最初是为了接近那个女生,开始看安妮的书。
《素年锦时》是第一本。文字上并没有太多触动。只是有些篇句,隐隐发光。现在还清晰记得,那篇老虎。

然后是《莲花》。这是我最中意的一本。
所处的高中在市内排名十分靠前,每个同学都卯足了劲跟四周的假想敌战斗。这种时候,看到一本《莲花》。那种跳脱的精神,简直成了一种寄托。让人相信这一切的虚无之后,是有希望的。就像抵达墨脱时,层层展开的高原阳光。
也是从这儿开始,我真正喜欢上了安妮的文字。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有意无意在模仿她。

再后来,很高强度地读完《蔷薇岛屿》《清醒纪》《二三事》《彼岸花》《告别薇安》等作品。
买这一系书,穷尽了一个高中生零花钱。
但依旧觉得兴奋。面对那些从未接触过的细腻和敏感,整个人都不由自主地颤抖。

空闲时间都被我用来看书了,注意,我说的并不是课余时间。
那是一段觉得有付出就有收获的日子。每天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写满几张稿纸。
作文开始在年级得到好评。诗词印成铅字。参赛开始得奖。
当然,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奖项。但当时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这是多么大的鼓舞和荣耀。

我开始觉得自己是能成为作家的。
于是我更加努力地写,去读更多的书。当然也反复地读安妮。

然后我就抑郁了。
原因是很复杂的。安妮必然是其中之一。
我的意思并不是她的文字有什么问题。而是囫囵吞下一些不能消化的句子,它们就像卵石一样沉沉地拖着人下坠。这是我自身的业。
抑郁,迎来的是更加地高产和好评。不断地挖掘自身,以一种暴力拆迁地态度挥霍灵感。

最终觉得疲累不堪,觉得没有什么东西从内侧支持我。我就像海底盲的鱼。

意识到是自己没有足够的理解却在妄图吸收了。
于是看佛经,看心理学。看村上春树。想找到一个平衡和平静。
各种琐屑不表。

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
在大学期间,安妮新出了《春宴》。
我开始意识到,她做了妈妈之后内心深处的改变。

最近改名庆山,《得未曾有》。
年轻时的锋芒隐藏。更加平和,却不失力量。
她也开始反对曾经的一部分自己。

读者,也和作者一起在成长。


-----------------------------------------------


说得有点远了。下面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

安妮宝贝的文字很棒。
在我看来,无论是治愈还是致郁,能走进人心的文字,都是杰出的。都是令人尊敬的。

更何况,所谓致郁,不过是走不出自己的圈。


那些随波逐流批判安妮宝贝的人,比起当年看她的书的那个人,依然毫无长进。

当年的安妮能火,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今一味批判的人恐怕精神境界也高不到哪里去,与当年相比,也不过空长几岁见识人云亦云罢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賈平凹的《老生》?
為什麼哈利波特第二部里哈利的話可信而第三部反而不可信了?
《戰狼》裡面說「中國是僱傭軍的禁地」,真有這麼一說嗎?
許三觀賣血記小說和電影有什麼不同之處?有哪些差距?
對江南的《龍族》褒貶兼有,甚至有些很極端,為什麼?

TAG:小说 | 阅读 | 安妮宝贝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