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修訂,內分泌科醫生如何評價?
2017年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出爐 http://www.sohu.com/a/206620222_456029
變化大致如下:
對臨床降糖治療具有指導原則的降糖治療路徑圖進行了更新;
在口服降糖葯中,二甲雙胍仍為首選降糖葯,增加了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SGLT2)抑製劑(如達格列凈、恩格列凈);
二甲雙胍,可與不同作用機制的1-2種降糖葯(胰島素促泌劑、α糖苷酶抑製劑、二肽基肽酶4抑製劑、噻唑烷二酮類、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製劑)組成二聯及三聯方案;
在2型糖尿病綜合控制目標中,血壓的目標值由2013年指南中的140/90 mmHg降至130/80 mmHg。
瀉藥。
糖尿病藥物治療這一塊是變化比較大的。這是2017版指南:
這是2013版指南:
第一,再次拔高了二甲雙胍的地位。
二甲雙胍由於其廉價、降糖效果不差、不增加體重以及額外的保護作用,長久以來一直穩居降糖葯的第一線首選。但這次的新指南還嫌二甲雙胍用的不夠多,於是清清楚楚寫著呢,無論你是幾種藥物聯合治療還是打胰島素,你特么都得給我老老實實的吃二甲雙胍。
第二,胰島素治療直接被推上第二線,也就是說,單個口服藥效果不好我們就可以直接上胰島素了。個人認為指南的這一變動核心價值在於告訴醫生和病人,胰島素並不是「糖尿病人無葯可用」的最後選擇,儘早控制好血糖才是王道。以往很多病人吃了三四種口服藥血糖還是控制不好,最後才勉勉強強想到胰島素。當然了,胰島素治療畢竟是雙刃劍,使用的時候還是儘可能掌握好指征。
第三,得益於大量臨床研究的良好結果,GLP-1和SGLT-2類藥物被推到二線地位,實至名歸,也為我們內分泌科醫生增添更多的武器。
個人經驗,本次指南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修改以前的一些盲區,確定了某些,如二甲雙胍和胰島素的使用問題爭論
瀉藥。
首先:從診斷糖尿病的角度來說,並沒有像美國一樣把糖化血紅蛋白列為診斷標準,大概是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爭議較小的得到廣泛認同的穩定的診斷切點,無論是6.3還是6.5或者7,沒有一個能夠拿出無可爭議的證據來。
其次:從治療糖尿病的角度來說,基本原則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仍然是口服藥物序貫,胰島素添油加法。不過似乎是把二甲雙胍的地位更提高了,作為一種物美價廉,致命性缺點少,貧富皆宜的藥物,二甲雙胍的反對者很少,有今天的地位也不為奇怪。
另外近年來新出現的,國內新上市的*格列凈藥物加入了指南,開會的時候講循證醫學證據的時候說:這類葯不增加尿路感染,增加的是生殖系統感染,雖然理論上來說,這類藥物會增加尿糖排出,必然會增加尿路感染的發生幾率的。當然我沒有仔細聽具體內容,就不展開了,但是作為一名六線城市的內分泌科醫生來講,我只接觸過一位從澳大利亞歸來應用*格列凈的患者,她從吃這個葯開始就不停的尿路感染,而澳洲的醫生竟然沒有讓她停葯,讓我對這種舶來品保持警惕。畢竟羅格列酮等新葯上市又退市的事情發生也沒有幾年。
最後,把降壓的目標值下降,我沒有注意是依據哪一個循證醫學的證據調整的這個目標,大概是因為美國的高血壓診斷指南已經把診斷標準降低到130/80了吧。只能說,以後高血壓患者會隨著診斷標準的降低而越來越多,降壓藥的市場也會增加吧。當然,臨床來說,能把血壓控制到140/90已經是一個很難的目標了,控制到更低恐怕需要更多的做工作了。
無語了,槽點無數。胰島素治療的糖化血紅蛋白從大於改成大於等於(老鐵,確定不是為了考試出題嗎?)老年糖尿病部分照抄ADA2016指南,圖表的標點符號都不帶換的,直接翻譯成中文(CGA估計國內沒幾個代謝病醫生會做,實用性真心不大);厚顏無恥的抄ACA的新高血壓指南,把診斷節點下調,還自詡為更新;所有國外的指南都要求糖尿病停用不需要的藥物,CDS卻腦洞驚奇開天闢地的在指南裡面加糖尿病的中成藥治療,tmd的良心不會痛嗎?
謝邀,我是內科醫生但是我不是內分泌科醫生。問我怎麼看,40歲以後二甲雙胍,阿司匹林吃起來。還有就是血壓調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美國心臟學會的影響,如果是,這就體現了美國在學術上的霸主地位。至於GLP-1和SGLT-2,估計不便宜吧,不知道醫保還能支持否?我覺得對於病人來說,胰島素非注射方式給葯才是糖尿病的革命吧。
很惶恐,雖然是一個內科醫生,但在目前專科化的情況下,我對於血糖的控制治療方案的意見是還是要聽內分泌科專科醫生的意見及患者自身訴求相結合決定的。
謝邀,不是內分泌科醫生,專業相差太遠不敢胡說
目前看到的只是更新要點,沒有全文,具體還要看全文里是怎麼描述。就關注最多deq降糖治療路徑來看,將以前的一線,二線,三線變成了單葯,一聯,二聯和胰島素多次注射,有點像ada指南,可能是在強調個性化治療的重要性,而不是簡單的把藥物分級,現在降糖藥物眾多,各有利弊,即使以前看上去走下坡路的藥物如tzd和su,現在也有新的證據顯示他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像羅格列酮這種被冤殺事件也會更少,用藥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全面的風險利益評估,不會一概而論。等全文出來可以看看新指南如何看待硬終點,是否強調心血管安全性和獲益,這一點在ada和aace指南中體現已經非常明確。cds指南更新周期長,比較保守,採用新的證據要慢半拍。明年一月全文出來的時候ada指南的2018年版也會出來,正好可以對比一下。總之等著看全文吧。
找我來幹啥子?
前幾天他們來重慶修訂糖尿病指南
還是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到底吃不吃二甲
空腹6-7,2年,餐後2時7-8,亦2年。
作為一個剛進工作的小白來講,新指南還是有很大的可學習性的。並帶來很多疑問可以研究。
附:怎樣一份完整的指南,中文版(逃)
sglt-2這種垃圾葯,還是謹慎些吧
推薦閱讀:
※糖尿病初期是什麼徵兆?
※目前市面上管理糖尿病的app,不知效果怎麼樣?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是什麼?
※嫁給I型糖尿病患者是怎樣的生活體驗?
※糖尿病人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