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低估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

其實,唐高宗李治是僅次於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一級別的皇帝。

別的不說,單論他在位時拿下了漢族王朝中最大的疆域這一功勞,就算得上空前絕後了。

超過12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僅次於元朝和清朝,卻比他們早了幾百年。

西部疆域越過沙漠和高山,佔有半個中亞,抵達阿拉伯。

東部疆域越過渤海和黃海,佔有半個朝鮮,抵達日本海。

北部疆域越過貝加爾湖,佔有整個蒙古,抵達極寒之地。

南部疆域越過北部灣,佔有半個越南,抵達中南半島。

早在1300多年以前,生產力還不發達,又受到地理限制,這已經是人力的極限了。

軍事以外,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功績,也數不勝數。

擁有這樣的功績,卻不為後人所知,李治如果泉下有知,真的要氣得吐血了。

不過也難怪,有綠葉才襯得出紅花,這才能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驚艷。

李治的身邊,別說是綠葉了,個個都是比他還紅的紅花,自然顯不出來了。

前有開啟貞觀之治的明星老爸,

中有中國唯一女皇的明星老婆,

後有創立開元盛世的明星孫子,

在這樣的全明星陣容的包圍中

李治想要搶頭條,難度太高了。

在眾多影視劇的誤導下,有些人可能以為李治是一個軟弱不堪的男人,

他的盛世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靠著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底子、

女皇武則天的努力經營和文武百官的輔佐而得來的。

其實,這麼想大大的錯了。

李治不但不是乖寶寶,反而是心狠手辣、權謀過人、御下有方的奇才。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人全都是心狠手辣、權謀過人、御下有方。

但他們不懂得遮掩,史書上既有他們的文治武功,又有他們的千載罵名。

李治和他們一樣心狠手辣、權謀過人,

卻既沒有在當朝有過非議,又沒有在後世留下罵名。

從這一點看,他比那幾個風頭更盛的皇帝高明多了。

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李治並不是一個身體健康、精力過人的皇帝。

他身患風疾、肺病、瘧疾三大重病二十多年,動不動就卧病在床,目不能視。

縱觀史書,古今中外,又有哪個皇帝,能在身體這麼差的情況下,做出那樣的成績?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質疑,那我就費點勁,寫一篇長文,討論討論李治這個權謀大師吧。

先說一下李治上台的背景,把這些檯面下的東西搞清楚了,

才能抽絲剝繭,看明白李治的做法是怎麼回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14個兒子,李治是第9個。

他的前邊,既有一母所出的嫡親哥哥,太子承乾、魏王李泰,

又有深得李世民賞識的異母哥哥吳王李恪,按理說,怎麼都輪不到他登上皇位。

但是,唐朝時候,是中國最意氣風發的時代,

整個社會都積極向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李世民自己,就是殺了哥哥弟弟,逼迫老爸退位的。

其他人當然有樣學樣,想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太子承乾腿上有毛病,走路不方便,還是同性戀,本來就讓李世民不爽。

魏王李泰見有機可乘,更是天天爆承乾的黑料,企圖扳倒親哥哥奪取太子之位。

李世民先前為了皇位殺死哥哥弟弟,後來發現自己遭了報應,心裡非常不爽。

長孫無忌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建議他二人都放棄,選幼子李治做太子。

李世民知道,無論是太子還是魏王,誰上台,對方都得死,其他皇子也難逃一劫。

唯有晉王李治,從小失去了母親,柔弱可憐,不會對其他皇子趕盡殺絕,只能同意。

長孫無忌這樣做,其實大部分是為了自己。

雖然太子和魏王都是他的親外甥,但是,這兩人和他的關係並不友好。

唐朝時有規矩,皇子身邊都有一套自己的班子,這樣就有了自己的親信人馬。

太子承乾身邊有魏徵、侯君集、于志寧、杜正倫、褚遂良等人,

魏王李泰身邊有劉洎、馬周、岑文本、崔仁師等人。

老奸巨猾的長孫無忌並沒有急著選邊站,因為他知道李世民還活著,變數太大。

但是,時間久了,想要再參與就晚了,即使出手也買不到便宜的原始股了。

無論是選太子還是選魏王,都已經晚了,即使選對了,也不算他的本事,

如果能把晉王推上皇位,才能顯出他的本事來,也能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

況且,晉王李治年紀最小還很柔弱,更適合他操縱。

於是,李治就被長孫無忌推上了皇帝寶座。

有沒有覺得,這其中有一些《琅琊榜》的影子?

蘇先生是死得及時,如果他沒死得那麼早,以後說不定就是另一個長孫無忌了。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討論一下,登基後的李治是怎麼運籌帷幄的。

李治即位以後,幾乎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一切都是長孫無忌等幾個託孤大臣說了算。

這樣的局面,看似平靜,其實很危險,歷史上可怕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遠的有漢朝霍光隨意廢立皇帝、曹操徹底架空皇帝、王莽廢掉皇帝自立,

近的有隋文帝楊堅廢掉外孫改朝換代成功,也就是距李治幾十年前的事。

長孫無忌既是權臣又是外戚,想要奪了外甥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李治登基沒多久,長孫無忌就炮製出高陽公主謀反案,大開殺戒。

不僅把當事人高陽公主等人殺掉,還把問題擴大化,

和他有過節、反對他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很多都被他羅織罪名陷害致死。

長孫無忌得意忘形,甚至在宴會上公然問王公大臣,

他位極人臣,是不是比得上隋朝時的越國公楊素。

他還自誇說,越公富貴時候已經老了,他還年輕,就已經比越公更富貴了。

更作死的是,他還奏請李治立陳王李忠為太子,這下終於激怒了李治。

李治本來就怨恨長孫無忌事事都說了算,這下還要干預立太子。

呂不韋擁立一代皇帝,就已經為所欲為了,

如果長孫無忌接連擁立李世民、李治、李忠三代皇帝,那以後就無人能壓制了。

李治想要發起反擊,可是卻勢單力薄,放眼望去,居然沒有人聽命於他。

康熙扳倒鰲拜,還能藉助孝庄為他出謀劃策站台支持,他卻是孤家寡人。

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三省六部制,中書省出詔令、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

長孫無忌自己是太尉,兼中書令,知門下尚書二省事,完全是大權獨攬。

提拔官員是三省出名單,皇帝只有同意的份,

既不好自己提名,又不好違逆整個宰相班子的意見,

更麻煩是,即使皇帝想突破重重阻力、提拔自己的人,都不知道誰可以信賴。

聰明的李治,決定從廢立皇后入手,這一手,還真的成為了改變棋局的關鍵。

朝政的事情,很難挑出長孫無忌的錯來,而廢立皇后是李治自己的婚姻問題。

仔細想想,很多子女反抗父母的控制,不也是從婚姻開始嗎?

婚姻問題是外人想干涉、又沒有足夠理由去干涉的領域。

子女反抗父母控制,從婚姻問題入手,是擔罵名最少的,這一點李治很清楚。

況且王皇后多年沒有生育子女,這也是拿得出手的廢后理由。

李治先是好言好語勸長孫無忌同意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結果沒有用處。

然後李治和武則天親自登門拜訪長孫無忌、還大肆封賞長孫無忌的家人,

結果長孫無忌自己得了天大的面子,家人得了天大的封賞,卻還是不答應。

這個時候,一個小人物的出現,幫助李治解開了困局。

中書舍人李義府,是被劉洎馬周推薦上來的,屬於魏王一派。

長孫無忌厭惡他,打算把他貶黜到外地去,詔書都已經擬好了。

李義府得到消息,正在發愁,好友王德儉出主意說,

皇帝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后,只是長孫無忌等大臣不同意,

如果李義府能夠站出來表示支持,那皇帝肯定會對他另眼相看的。

李義府眼看自己要被趕出京城,就冒險深夜叩宮要求面聖。

李治和武則天非常驚喜,他們發現,原來長孫無忌沒有全盤控制朝政,

朝臣中仍然有不少反對長孫無忌或是騎牆中立的人。

李治立刻決定不經長孫無忌同意,升李義府為中書侍郎,給群臣做個榜樣。

大家看到李義府不但沒有丟官,反而升職,立刻明白了。

許敬宗、王德儉等人馬上跟進表態,支持李治廢舊立新。

這一下,突然在長孫無忌經營已久的銅牆鐵壁上打開了缺口。

滿朝大臣突然意識到,原來李治不是沒有主見的乖寶寶,他和長孫無忌是有大矛盾的。

站出來反對武則天封后的裴行儉,被李治貶黜,這一次,又沒有經過長孫無忌同意。

這下,滿朝文武開始選邊站隊,等待雙方對決,但是,支持李治的大多是下層官僚。

上層官僚幾乎都聽命於長孫無忌,李治多次開會討論,都被眾臣駁回。

這時候,李治想起來李世民給他留下的一枚重要棋子。

英國公李勣與長孫無忌不和,是李世民留下來制衡長孫無忌的。

這時候,李勣表態說,這是李治自己的家事,不需要問外人。

李勣是司空,兼任兵部尚書,是軍方的元老。

李治一看軍方支持他,心裡有了底氣,終於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

走出了第一步,後面的就容易多了。

支持李治和武則天的許敬宗、李義府等翊贊之臣,被提拔封賞。

持中立態度的于志寧等人,也被封賞。

溫和反對的長孫無忌等人,被晾在一邊。

激烈反對的褚遂良等人,被貶黜出京。

和長孫無忌關係密切的禁軍統領程咬金用著不放心,先是外放後是罷官。

除掉長孫無忌在禁軍中的勢力,就不怕長孫無忌再來一次拿手的「玄武門之變」了。

這下,李治自己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證,對長孫無忌的絞殺就馬上開始了。

李義府剛上任不久就開始貪贓枉法,被長孫無忌派人告發。

李治明明知道李義府手腳不幹凈,但還是護著他,反而把告發他的御史貶黜。

這下眾臣都明白了,只要跟著李治干,就算是違法亂紀也不礙事,照樣會被提拔。

於是,越來越多的官僚放棄長孫無忌,開始支持李治。

長孫無忌一派的韓瑗、來濟、長孫無忌的表弟高履行接連被貶出京,

長孫無忌的羽翼被剪除大半。

顯慶四年,有人告發韋季方等人結黨營私,許敬宗發現機會來了。

他要趁機扳倒長孫無忌,把案件擴大化,逼迫韋季方承認長孫無忌要謀反。

韋季方本來也就是結黨營私,罪不至死,要是承認竄通謀反,那是滅族的大罪。

韋季方說什麼都不承認,許敬宗只能自己編造,證據不能服人。

但是,要坐實長孫無忌謀反的罪名,

是李治自己的意思,李治當然要順水推舟了。

他沒有召見自己的舅舅,給他申述的機會,

也沒有找中立一些的大臣去一同審理案件,

這樣的態度太明顯了,群臣自然明白。

長孫無忌當年也是這樣陷害他人的,群臣也知道,

李治相信長孫無忌謀反,他們當然會表示同意。

於是,長孫無忌回天乏術,他的派系被連根拔起,

殺頭的殺頭,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七個人的宰相班子,除了李勣一個人沒變,

其他的都大換血,換上了李治的自己人。

從此,君權徹底戰勝了相權,

有唐一代,再也沒有發生過相權挑戰軍權的事情。

李林甫、李德裕等人大權獨攬,卻不敢挑釁皇帝。

李治打倒了眾多元老,初戰告捷,開始了他獨掌朝政的時代。

作為統治者,有三大任務,定戰略、帶隊伍、明賞罰。

之前的人事權被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士族掌控,

李治依靠新提拔的寒門小戶官僚扳倒了關隴士族。

接下來就是把人事制度規範化、流程化。

當時官員任用仍然看出身門第。

雖然隋朝時就有了科舉制,可是唐太宗一朝,

只有不到二十五分之一的宰相出身科舉。

其餘的官員仍然是從士族的小圈子裡選人。

這樣一來,士族就有了抗衡皇權的資本。

李治決定改革科舉制,擴大科舉的錄取名額。

高宗一朝,出身科舉的宰相增加到四分之一。

李治還要求官員推薦軍事人才參加考試,並親自召見新科進士。

這樣的做法後來被武則天學習,建立了武舉和殿試的制度。

李治親自提拔了眾多官員,建立了廣泛的統治基礎。

以前,高品士族如五姓七望連李唐皇族也看不起,只搞內部通婚。

他們不屑與其他家族通婚,怕玷污了他們高貴的血統。

唐高宗李治頒布《禁婚詔》,禁止這五姓七望自行婚娶。

李治還廢除《氏族志》,頒布《姓氏錄》,這是國家認定的貴族名錄。

只要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以入選,這讓廣大老百姓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把合適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很快就有了積極的變化。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上都有了豐碩的成果。

代表中華法系的《唐律》、第一本官修藥典《唐本草》都是高宗時代的。

李治特別擅長發現和培養軍事人才,

裴行儉、蘇定方、劉仁軌、薛仁貴、婁師德、王方翼、黑齒常之

等一系列赫赫有名的將領,都是李治發掘並提拔的。

李治也因此收穫了空前遼闊的版圖。

可是政通人和沒多久,李治的風疾卻開始發作了。

這種疾病相當厲害,嚴重的時候目不能視,

李治的母親長孫皇后就是因此而死。

李治不得不去考慮一個棘手的問題。

在他發病的時候,誰來替他打理朝政。

依靠宰相不可以,長孫無忌這個夢魘才剛剛過去。

依靠宦官不可以,東漢時候宦官亂政後果太可怕。

依靠兄弟不可以,李世民就是殺了哥哥弟弟上位。

其他時候,皇帝別無選擇,只能選擇其一。

但是,李治比別人多一個選項,他有一個相當優秀的皇后。

在扳倒長孫無忌的戰役里,李治和武則天是同盟,

既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也發現了武則天的政治才華。

歷史上有很多太后專權誤國的例子,但在這裡不試用。

因為之前多是皇帝年幼、太后無能、太后的娘家人掌權。

但是,李治用武則天很放心,因為武則天沒什麼娘家人。

武則天父親的原配死得早,留下兩個兒子,後來娶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

武則天父親死後,這兩個異母哥哥經常欺負楊氏母女。

武則天不得不進宮以求變數,給自己掙個好前程。

武則天成為皇后以後,打算以德報怨,提拔這兩個異母哥哥。

沒想到這兩人絲毫不領情,對著武則天的老媽說,

他們陞官不是靠了做皇后的妹妹。

武則天聽到這兩個哥哥居然以怨報德,勃然大怒,

立刻把兩個哥哥貶黜到外地,這兩人不久以後都死掉了。

這一下,李治放心了,他認為,沒有娘家人幫忙,

武則天一個深宮婦人,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況且滿朝文武都是李治自己提拔的,完全能夠制衡武則天。

讓武則天和文武百官兩虎相爭,李治居中裁決,

這樣的局面既省心省力,還能讓他放心。

李治沒想到,他親手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武則天是空前絕後的人物,幾千年出一個的奇才。

李治絕對想不到,這樣低的概率他都能遇得上。

後人不應該因此指責他,

畢竟誰也不會為著萬分之一的概率去專門防備。

況且,李治的身體稍微有所好轉,能夠親自處理政務的時候。

他就會馬上修枝剪葉,不給武則天發展自己勢力的機會。

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擁立武則天上台的李義府。

武則天做了幾年皇后,心腹只有李義府和許敬宗兩個。

但是,人數雖少,質量卻很高。

李義府執掌中書省,可以頒布旨意。

許敬宗執掌門下省,可以封駁旨意。

兩人聯手,能讓武則天的命令得以執行。

正當武則天依靠這兩人擴充自己勢力的時候,李義府被幹掉了。

缺了李義府,猶如砍斷武則天的一條臂膀。

更麻煩的是,武則天差一點被廢掉。

李義府倒台後,李治提拔上官儀做宰相,此人是鐵杆反武派。

這時候,武則天自己又掉鏈子,她心情不好,

居然找了一個道士進宮,設壇作法。

這事被宦官王伏勝告發,李治勃然大怒,打算廢掉她。

要知道,巫蠱之術向來是皇帝最忌恨的。

漢武帝因為巫蠱之禍濫殺無辜,

王皇后被廢,原因也是行厭勝之術。

還好,武則天在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時,

就是靠著她苦心孤詣建立的後宮情報網。

廢后詔令還沒寫完,武則天就得到消息,

她沒浪費一點時間,立刻去找李治哭訴。

李治也是因為武則天專權,想要警告她一下,

不是真心想要廢掉自己的得力助手

等他再次發病的時候,就沒人替他幹活累了。

於是,廢后鬧劇還剛開演不久就結束了。

如果是尋常女人,這件事後就急流勇退了。

但武則天不是普通女人,這事反而激起了她的鬥志。

她發現自己的處境一點兒也不安全,丈夫也不可靠。

她的安全感,只能來自於權力。

李治這一手,對普通人有效,對武則天,卻起了反效果。

但誰能想到,這樣空前絕後的女人,居然出現在他身邊呢?

武則天發現,原來李治一直在監視著她,王伏勝就是例子。

於是,她致使許敬宗告發王伏勝、上官儀和廢太子謀反。

李治為了安撫武則天,只能同意把這三人處理掉。

但是,李治又安排了武則天的死對頭裴行儉拜相,來制衡她。

這還不說,又提拔了李義府的死對頭劉仁軌做宰相,來噁心她。

作為交換,武則天也得到了和李治一起上朝共決國事的權利。

這時候,吐蕃滅亡吐谷渾,和唐朝開始發生戰爭。

李治的精力大部分花在了對外軍事上面。

李治放心武則天勢力膨脹嗎?

不,當然不,他又引入了新的制衡力量。

這時候,武則天的大兒子太子弘長大了。

李治多次安排太子監國,想讓他儘快熟悉政務,和武則天分庭抗禮。

還為長孫無忌平反,提拔長孫無忌的後人,這又是對武則天的鉗制。

這時候,武則天的心腹許敬宗死了,武則天的左膀右臂都沒了。

但是,她不肯善罷甘休,打算重新發展自己的個人勢力。

她借口要編纂書籍,招聘了很多文人做她的私人秘書。

這些人,表面上也的確編纂了一千多本書籍。

實際上,他們被武則天悄悄地提拔起來,成為武則天的個人勢力。

李治不得不反擊,但是有心無力。

他的老毛病風疾加重不說,還得了肺病和瘧疾。

李治打算提前傳位給太子弘,經常安排太子監國理政。

太子弘不滿意武則天專權,頻頻與其發生衝突。

武則天為了應對太子的勢力,不得不召回她幾個異母哥哥的兒子,

提拔他們做高官,經歷了多年流放,她的侄子們終於被她制服了。

李治見武則天的動作太快,也加快了傳位太子計劃的執行。

可是這時候,太子弘突然生病,李治只好說等太子病好再傳位。

沒想到,太子弘居然一病不起,死掉了。

李治只好讓二兒子雍王賢做新太子。

但是,新太子資歷淺薄,顯然不能和武則天抗衡。

風疾複發後,李治居然試探著放風說,要傳位給武則天。

群臣紛紛反對,李治見大臣們還支持他,就放心了。

太子賢也加快了奪權的步伐,他也效仿武則天,

給自己招攬了一堆私人秘書撰寫書籍。

兩人還互不相讓,武則天剛寫了教育太子的書,

太子賢就寫了諷刺武則天的書,兩人你來我往,勢同水火。

李治這個時候病重,開始煉丹吃藥。武則天推薦了一批江湖術士給李治。

太子賢怕這些人給李治上眼藥,居然派人暗殺了其中一個。

李治知道太子賢害怕了,就拖著病體,親自出馬找到幾個知名隱士,

想要他們像西漢時的「商山四皓」一樣,保衛太子。

武則天的後宮情報網此時發揮了作用,刺探到太子賢居然養男寵。

武則天大做文章,嚴刑拷打太子賢的男寵,逼迫他指認太子賢謀反。

然後,派兵搜查東宮,居然發現了幾百副甲胄,這可是謀反的罪證。

李治想保護太子賢,卻理屈詞窮,只能同意廢黜太子賢。

李治只能安排三兒子顯做新太子,

可是太子顯不但不像他的兩個哥哥一樣聰明,

還脾氣很大、有勇無謀,更沒有政治經驗。

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不治。

他死後,留下詔書,立太子顯為皇帝。

但是,又加了一句:

「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

這一句,為武則天干預朝政開了後門,似乎很不妥當。

但是,考慮到李顯太不成器,李治去世時,邊境動蕩,

讓武則天來給兒子保駕護航也說得過去、情有可原。

縱觀李治一生,文治武功超過了絕大多數皇帝,這一點不用再多說了。

他雖然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情,但黑鍋都讓老婆武則天背了。

後人對他唯一的批評是,他放縱武則天搶班奪權,差點斷送李家天下。

但是,對於身體極差的李治來說,他也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他一直在監控著武則天,不讓她過多地培植個人勢力。

李治生前,武則天一直沒有能夠在軍隊中安插自己的親信。

只是,武則天的運氣太好了,雖然自己的勢力一直被李治清理。

但是,李治臨終前,他提拔的一批老一輩大臣居然也剛好去世。

直到這個節骨眼上,武則天才把自己的親信安排進高層班子。

李治最大的問題是,他明明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卻貪戀權柄。

總是醉心於權謀,讓各方勢力互相制衡,自己坐山觀虎鬥。

沒有及早安排太子監國理政,積累政治經驗,對抗武則天。

每次都是自己身體一好,就立刻收回皇后和太子的權力。

導致三個太子始終沒有成長起來,沒能擁有對抗武則天的實力。

這也是無解的難題,做皇帝的人,最不願意的就是失去權力。

歷史上那些提前傳位,成為太上皇的皇帝,沒幾個有好下場。

李治已經做了一切他所能做到的,他沒能做到的,

那是天意如此,人力無法抗衡。


漢宣帝劉詢


漢明帝,劉庄。看他的謚號就知道是個有能力的君主。

照臨四方謂之明。劉庄被後人上了個「明」的謚號,足以見對這個帝王小透明的尊重。

他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老媽是鼎鼎大名的陰麗華。

可能是老爸老媽太有名了,劉庄一直活在父母的陰影下,不為人知。

漢明帝的名氣,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好部下班超。

可是班超出使西域,也是劉庄的授意啊。


明武宗朱厚照,這皇帝雖然貪玩,追求個性,但是也可以說是挺有能力的一個皇帝!多次平定藩王的叛亂,誅殺了著名太監劉瑾。

再一個,宋孝宗,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隋煬帝楊廣,他的貢獻有遷都洛陽,使得已經分裂幾百年的南北能夠文化上再度有統一的機會;開科舉,徹底改變了魏晉之前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使得優秀的平民能夠往上爬,客觀上穩定了政局,緩解了底層官民矛盾,避免了頻發的民變;修建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這條運河對中國古代經濟影響深遠,幾乎所有的富庶地區都和它有關,直到近代公路鐵路貨運興起,影響力才減弱。在隋煬帝即位五年就完成了這些,民戶數量超過鼎盛的唐太宗統治時期。假如他在大業五年就掛了,那千古一帝這個名號估計他不認沒人有機會認。不過這些事情都是屬於弊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對民生損耗很大,就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不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反而急功近利搞三征高麗,最後步子邁太大扯到了蛋,打的民窮財盡,流寇四起,以至於葬送了一世英名和大隋江山。
基本上對於楊廣的黑,基本都是集中在民間的《隋唐英雄》,和正史的《唐書》,可以說李世民這輩子最賣力黑的兩個人就是他哥哥還有他表叔


明孝宗朱祐樘


劉禪是一個


竟然沒人說李淵
沒他的戰略部署 李世民再牛也頂多楚霸王戰術失敗下場吧


南朝宋明帝,雖然他人品爛、奢侈、殘暴、嗜殺。但是他的軍事能力、組織能力以及識人之明是連老毛都擊節叫好的。

劉彧據建康,四方皆反。內線作戰,以寡對眾,以弱敵強,以蔡興宗為謀主,以劉休若、劉休佑、劉休仁、吳喜、任農夫、張永、蕭道成、王道隆、劉勔、沈攸之、黃回、吳安國、張興世、劉嗣祖諸人為將帥,終於全勝,可謂奇矣。——毛澤東讀《通鑒紀事本末·廢帝之亂》批語

能讓老毛給這麼高的評語的古代帝王著實不多。

宋明帝殺死宋廢帝奪權後,晉安王劉子勛也自立皇帝,各州郡的刺史、太守紛紛起兵擁護劉子勛。宋明帝所擁有的不過首都建康周圍百里的土地,後來兗州刺史殷孝祖率領2000多精兵前來勤王,形勢才稍微安定,不過雙方力量對比仍然不成比例。可以說叛軍光吐沫就能把宋明帝君臣淹死,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又一場歷史上常見的倚多為勝,叛軍奪權皇權移位的劇目。然而宋明帝能審時度勢,分化叛軍,充分給將領放權,分三路出擊,經過一年激戰就大體平定叛亂。

這就相當於策略遊戲里一城對天下的劇本,玩家往往喜歡這種劇本,又刺激還有趣。有興趣的遊戲高手可以用《三國志》遊戲做一個宋明帝平亂戰的mod。


明宣宗朱瞻基
感覺被蛐蛐皇帝這個稱呼毀了


出現盛世的上一任皇帝。
沒有之前的長久積累,哪來突然的盛世。打基礎的人總容易被遺忘。


萬曆皇帝
首先,最嚴重的礦稅問題損害人民利益不能原諒,爭國本問題屬於人家事,這個不說,就說其他方面。
第一個,萬曆早期在雖然張居正的帶領下創造了萬曆中興,也算是為後來敗家留了點資本。後來抄張居正應該算個人情感問題,老百姓不在乎你皇帝和首輔的生生死死。
第二個,萬曆在位最長也不上朝最長,但是不上朝不代表不管事。萬曆還是在幕後控制自己的帝國,但我覺得他不管更好,內閣和官僚體系遠轉流暢,讓專業人士治理比皇帝參與更好一點。
第三個,萬曆三大征都贏了,皇帝作為總高統治者打仗不可能不參與,外虜趕跑了,領土鞏固了,也有吹「武功」的資本。
第四個,經濟問題,萬曆時期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重要時期,要是沒那些亂稅人民生活水平會大大提高。
第五個,開放問題,對外貿易繁榮,樹立起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出超地位,大量白銀湧入中國。文化交流也正常發展,利瑪竇和徐光啟的佳話就是這個階段。
就想到這些,還是得說萬曆的「壞」的一面不能忽視但他「好」的方面也不能忽視,功過四六開吧,不知道能不能接受?


北周武帝宇文邕


光武帝
周武帝
隋文帝
還有許許多多的太平君王
我想這都是被低估的皇帝了


清光緒帝。
雖然執政過程表現得能力不足。但從他甲午到戊戌這幾年相對獨立處理政事的時間段看,他個人的理政能力還是不錯的,在清末的帝王中,也是很有進取精神與開明思想的。
從戊戌變法的一百天中不難看出這個皇帝的底線感很強,但是分寸拿捏明顯不足。他知道在清廷什麼能變、什麼不能變,什麼人能用,什麼人不能用。這點從他不接受議會制和罷黜翁同龢,冷落康有為可見一斑。但是他對能變的到底能變多快,變多少,對能用的人到底怎麼用都沒有清醒的認識。這從他的急躁冒進和錯信楊銳帶出密詔可以看出。
但是如果慈禧在1900庚子國難時放棄權力,歸政光緒,那這個栽過跟頭、受過囚禁的皇帝想必能真正開啟大清的新政吧。
我打賭,在他有生之年,大清不會亡,這憑他的政治同情分也能撐得住。


宋徽宗,如果最後金沒有攻破防線估計是北宋的乾隆吧


漢光武帝劉秀

毛澤東說他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

毛澤東在評價其他名君的時候是這麼說的: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為什麼沒有人提提宋仁宗?


首提唐高宗 再提漢宣帝 最後提的是明憲宗


「小太宗」歸天:唐朝失去了最後個能挽救他的人

「小太宗」歸天:唐朝失去了最後個能挽救他的人 -趣歷史


朱厚照


推薦閱讀:

為何戰國時孫臏對魏國的霸權影響巨大?
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生平何如?如何看待他的歷史地位。
為什麼袁崇煥會死?
歷史上有哪些很萌的人物?
怎麼判斷哲學體系是否完整?怎麼讓自己的哲學體系完整?

TAG: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