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跑步鞋比較好?如何選購?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馬拉松之路,更多馬拉松/長跑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下面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跑鞋存在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跑鞋的分類、第三部分講怎樣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跑鞋。如果想快速選鞋的話直接跳到第三部分就好。
一、為什麼需要一雙跑鞋
1. 跑步時的落地方式
跑步時腳的落地方式一般有三種:後腳跟著地、足弓處著地、前腳掌著地(如下圖所示)。
運動力學領域的學術雜誌《Gait Posture》上的一篇研究文章指出,在一項對900名初級跑者進行的研究中,絕大多數人在跑步時後腳跟首先落地。研究者發現,在456名男性研究對象中,96.9%為腳後跟先落地。在447名女性研究對象中,99.3%為腳後跟先落地。因此,下面主要針對後腳跟著地方式進行介紹。
2.跑步時膝關節為什麼會受到損傷
上圖的曲線描繪出了從後腳跟著地至腳掌離開面過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變化,很明顯看到有兩個峰值。第一個峰值是腳後跟接觸地面的瞬間,地面給腳和小腿的反作用力,衝擊力峰值基本上反映出了此時地面對腳和小腿衝擊力的大小,也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
當我們後腳跟著地時,在很短的時間內(小於0.05秒),幾倍於體重的地面反作用力施加在腳跟和腳踝上,尤其是不恰當的跑步姿勢使得著地時膝關節伸直,其附近肌肉難以參與緩衝,只能靠軟組織(脂肪墊、關節軟骨、半月板)來應對衝擊。
這僅僅是一次著地帶來的效應,跑步時成千上萬次的衝擊不斷累積,勢必使得膝關節承受很大壓力,這是為什麼膝傷成為大眾跑者頭號傷痛的重要誘因之一。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巨大的膝蓋傷痛折磨,甚至連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才能動。
3.跑鞋的作用
因此,以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現在跑量比較大的人,需要跑鞋來進行緩衝。就像杯子直接落在地上很容易摔碎,而包上一層海綿後,緩衝時間變長,就不容易摔碎。慢跑鞋就是類似的原理。慢跑鞋往往有一個比較厚的鞋底,同時採用特殊的鞋底材料與結構來幫助我們進行緩衝。比如Asics的Gel緩震膠、New Balance的Abzorb泡沫聚酯、Mizuno的Wave波浪板緩震片,都能減少跑步時對膝關節的衝擊。因此,跑鞋不是為了讓你跑得更快,而是為了讓你跑步的時候不受傷。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4. 前腳掌著地的跑步姿勢
也許你會問,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方式是不是對膝關節損傷小一點。的確,前腳掌著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加比較緩慢,對膝關節的衝擊相對較小。此時適宜穿的鞋也不是後腳跟比較高的慢跑鞋。但是前腳掌著地的跑步方式對腿部肌肉的要求比較高,而且當配速比較慢時反而比較費力。因此,對於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跑者,如果你不是對跑步速度較高的要求的話,還是後腳跟著地比較好。
二、跑鞋有哪些種類
1. 簡介
跑鞋簡單歸納一下常見的分類有慢跑鞋、越野鞋、馬拉松鞋 、赤足鞋等等。
(1)慢跑鞋適合日常平路跑步,鞋底一般較厚,提供比較好的保護性。
(2) 越野型的跑鞋由於其針對性,鞋底構造與傳統跑鞋不同,作為日常公路跑步或者比賽用鞋並不適合。
(3)馬拉松鞋和赤足型跑鞋在設計上為了追求速度強調輕量化,而保護性方面就薄弱些,需要有強壯的腿部和足部力量才能駕馭,比較適用於之前提到的前腳掌著地的跑法,適用於有訓練基礎的跑者,而且使用壽命相對較短。
2. 慢跑鞋的分類
慢跑鞋可分為緩衝/減震、支撐/穩定型、控制型三種。對應的跑步姿勢分別為足內翻,足外翻,嚴重內翻(一般對應於高足弓、低足弓、扁平足)。
足內翻、足外翻、正常三種跑步姿態可以參考下面三張圖。(如果你覺得這部分比較抽象的直接跳過就好,並不影響你選鞋哈。)
(1)足內翻=腳背向外翻=腳心向內翻=緩衝/減震系跑鞋=underpronation=supination
(2) 足外翻=腳背向內翻=腳心向外翻=支撐/穩定系跑鞋=overpronation
(3) 正常=隨意=neutral pronation
一般來說可以用高低足弓來判斷選哪種跑鞋,見下圖。
3. 跑鞋的量級
一般體重越重,跑道緩衝性越差,所需的跑鞋緩衝能力越強,跑鞋量級就越高,跑鞋價格也越貴。但是這不意味著量級高的跑鞋就高級。高量級的跑鞋是為大體重的人設計的,其用於吸收較大衝擊力的緩衝材料對於體重輕的人來說往往顯得太硬了。這點對於採用機械減震技術的Mizuno跑鞋尤其明顯,體重輕的的人穿高量級的鞋簡直是受罪。
三、快速選擇適合的跑鞋
哈哈,前面介紹了那麼多,你是否已經看暈了呢?
沒關係,拋開前面那些煩人的內翻外翻之類的概念吧。採用下面方法很快可以很快確定適合的跑鞋。
在Mizuno官方測試分析這個網站上,有詳細的在線測試,測試完之後會向你推薦適合你的Mizuno跑鞋。
如果你對在線評測不放心的話還可以去實體店檢測腳型,比如Asics北京世紀城店與Asics上海黃金城道店就能提供詳細的腳型測試報告,並能推薦適合你的Asics跑鞋。
但這並不意味著要買Mizuno或者Asics的跑鞋,藉助跑鞋矩陣可以找到各個品牌適合你的鞋。跑鞋矩陣Excel文件里有詳細的各個品牌各個型號的跑鞋的類別、量級及其對應關係。根據上一步得到的Mizuno或者Asics的鞋的型號去矩陣中找到是它屬於什麼類型(即表格第一列緩衝/減震、支撐/穩定型、控制型等)與量級(即表格第二列入門級、實用級、次頂級等),然後就可以依據類型和量級找到各個品牌適合你的鞋的型號啦。
當然Mizuno和Asics這兩個品牌在跑鞋領域都十分專業,還是很推薦的。
上面的跑鞋矩陣Excel文件可能需要登錄論壇才能下載,這裡提供百度雲鏈接 (密碼: 2u81)與Google Drive鏈接。
2017年4月27日更新:上述Mizuno在線測試網站部分評測結果載入不出來,這時可以用Shoe Finder | Runner』s World (英文版)或 New Balance跑鞋顧問(中文版) 這兩個網站替代。
結語:選好跑鞋後就是去買啦。實體店可能會有些溢價,有條件的推薦海淘。電商網站有優惠時也可以趕緊剁手。 當然,拿到新鞋後就要多出去跑跑跑啊~
最後,關於跑步前後的拉伸活動歡迎參考我的另一個知乎回答:知乎用戶:跑步前後拉伸活動的具體步驟和內容有哪些?
最近我也很關注這個方面,上面的答案說的都太理論,缺乏操作性。我來說說我最近的收穫。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但是怎麼知道是不是適合的呢?
2017年3月6日重大更新(更新了一直打不開的測評網站!感謝@餡兒同學的提供!!)
Mizuno Precision Fit Online這個網站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自我測評,通過五項測評後,網站會向你推薦適合自己的鞋子(是支撐還是緩震還是別的)。
不想買這個牌子不要緊,下面會提到怎麼通過網站向你推薦的型號找其他牌子。
根據提示一步步來。
看不懂的地方會有視頻講解,非常貼心。
如果在這裡測試了之後就只能在這裡買,那選擇也太少了點,好在我們擁有「大神」這個一種地球上最強大的種族
【大全】跑鞋矩陣在這個網址提供的表裡面你可以找到與你測試的鞋款同等級別的其他品牌跑鞋,並且還有尺碼對照、腳型測量、跑鞋選擇方法等各種實用信息,而且一直在更新中,最近一次是在2月27號,非常值得收藏。
繼續更新
選擇完跑鞋後,想要定製化的個人計訓練計劃,還可以點擊右下角繼續答題 (這個內容我對比過了,其實就是把之前網站的題目分散在了兩個測評中,總結果不變的。)
最後就是建議加入一些跑步網站,如跑吧、跑步聖經,裡面有海量的跑步經驗、膝蓋保護措施、通過上述如站判斷自何不網己的腳型,等等有用信息,請自行查閱。
關於最後一步刷不出來的問題,有同學反映掛VPN可以解決。
我一不是美津濃員工,二不開鞋店,三有很多逼得事兒需要做,四他們也沒給我錢啊,我只是正好在那個時間段對這個事情很熱衷所以搬運回答了這個問題,希望對同好有幫助。所以我並不知道這個網站為什麼會打不開,也不知道如何憑你的文字描述就判斷出你是什麼腳型適合什麼鞋,更不敢輕易下結論,這是你的腳你的膝蓋,請對你自己負責。
我其實所有的方法都寫在答案里了,跑步聖經論壇里有一百萬種測量腳型的方式,請去那裡測量腳型。
最後,恕不能對海量的私信求救做出回應。
大家都在談足型,正好前些天在耐克店玩過他們的足底測試。
足底壓力分析 是不是沒問題呀?我僅僅是好奇,自己胡亂操作了一下,沒有經過專業人員的指導,所以更加嚴謹的信息可以到訪問愛爾思康實驗室,從他們網站介紹頁來看,他們提供很全面的專業服務:測試服務、指導選鞋、鞋墊設計、個性化改鞋服務。如果知友有嚴重的足底困擾,又不缺銀子,完全可以考慮這種專業性極強,來自歐洲的運動測試。剛剛看了下他們的新浪博客,還真是貴啊,Runners Service Lab 10月12日測試活動_RSLab中國
首先要了解你的腳型!準確的說法是——足弓類型(Foot Arch type).
自測方法如下圖:
(這是本來是動圖.....可以去我的公眾號看實際的文章,搜索公眾號:小木博士)
具體方法:準備一小盆水,一張紙或者袋子(麥當勞打包的那種)
1. 把腳底完全打濕
2. 踩到紙或者袋子上
3. 抬起腳觀察腳印
Type 1.
當你看到腳印上有一半左右的足弓,那麼恭喜你,說明你的腳型和小木博士是一樣的,嗨不嗨森啊!其實這是最常見的類型——正常(中等)足弓 / Normal (Medium) Arch.
通常來說,這意味著你的足弓可以自然的支撐起你的體重並且自然地平穩落地與起步——正常內旋/Normal Pronation.
(這是本來是動圖.....可以去我的公眾號看實際的文章,搜索公眾號:小木博士)
正常內旋的跑者,後跟落地之後,腳底與地面之間基本保持平穩。啟動時,前掌整體發力,而內側是主要發力區。這樣的發力更加均衡、落地亦更加平穩,跑步時更加高效。
Type 2.
當你看到腳印里有大部分的足弓,那麼說明你的腳型是扁平(低)足弓/Flat (Low) Arch.
這就像是你跑起來的時候,足弓部分會向內側「塌陷」。儘管這樣可以起到減震的效果,但額外的內旋會加重雙腳和膝蓋的負擔,增加受傷的風險——過度內旋/Over Pronation.
(為了便於理解,演示圖比較誇張)
(這是本來是動圖.....可以去我的公眾號看實際的文章,搜索公眾號:小木博士)
過度內旋跑者,後跟落地之後,腳向內移動(內旋)超過15度以上,起步時,大拇腳指以及足內側提供了絕大部分起步時所需的推動力。這樣的發力,使穩定性變差,對於足部以及腿部會有較高的支撐要求。
Type 3.
當你的腳印里只有你的腳跟以及前腳掌,或者有一點點足弓的邊緣,那麼說明你的腳型是高足弓/ High Arch.
當你跑動起來的時候,你的腳並不怎麼會向內移動(內旋)——內旋不足/Under Pronation.
(為了便於理解,演示圖比較誇張)
(這是本來是動圖.....可以去我的公眾號看實際的文章,搜索公眾號:小木博士)
內旋不足的跑者,後跟落地之後,足部外側與地面接觸較多;啟動時,前掌外側為主要發力點。大部分的衝擊力以及身體重量都壓在足部、腿部外側,對於緩震有較高的要求。
總結:
註:圖中足弓類型與內旋類型只適用於大部分情況。
言歸正傳,跑鞋的類型到底有哪些呢?
(以跑鞋之王——Asics為例)
Type 1. 中性(Netural)/緩震(Cushion)型跑鞋
適合腳型:正常(中等)足弓和高足弓
頂級緩震系列:GEL-NIMBUS
主要特點:緩震極佳,中底十分柔軟,腳感舒服到爆——「踩屎」感說的也就是它。
小木博士的第一雙「大價錢」跑鞋,就是GEL-Nimbus 16,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燒錢T.T),但是16代跑的時間久了,會感覺反彈性不夠,腳有一種陷進鞋子里的感覺,相信最新一代應該改善了。
最新一代GEL-Nimbus 18採用具有抗菌、防臭,並提高反彈性的Comfordry? X-40鞋墊;中底是高反彈材料和超輕量材料組合的FluidRide?雙層緩衝中底,使跑步步伐更加的舒適流暢;前足部和後跟部部位搭載大面積最新一代GEL?緩衝膠,在著地時發揮優越的緩衝性;順應腳步動作配置無縫線補強的Fluidfit?舒適鞋面設計和高伸縮網布,實現了柔軟的穿著感和出色的貼腳感。
Type 2. 穩定(Stability)/支撐(Support)型跑鞋
適合腳型:正常(中等)足弓和扁平(低)足弓
頂級支撐系列:GEL-KAYANO
主要特點:為足弓提供穩定支撐,中底內側材質較硬。
小木博士因為Nimbus 16的踩屎感徹底被Asics征服,又因為16代的小缺陷,又剁手入了Gel-Kayano 20,它既能提供良好的緩衝性能,又沒有長時間跑步、走路回饋力不足的感覺,小木博士最喜歡的系列。
最新一代的Gel-Kayano 23搭配的Dynamic DuoMax?支撐系統給予了雙腳充分自然的支持;鞋面採用Fluidfit?鞋面,提升腳部的包覆性;舒適的鞋楦設計,讓腳趾在跑步時自由舒展;專利的I.G.S? 吸震系統,使腳跟到腳趾都保持自然步態;中底搭載全新FlyteFoam?科技,兼具輕量、穩定以及緩衝為跑者創造極佳的跑步體驗。
Type 3. 全控(Guidance)型跑鞋
適合腳型:適合所有腳型,但不適合重量較輕的跑者。
頂級全控系列:GEL-KINSEI
主要特點:兼顧緩衝和支撐,全控=全能
提到Kinsei系列,這簡直是小木博士的血淚史啊。前面提到雖然小木博士已經找到最中意的鞋型了,但還是被頂級全控金星系列的名號吸引到了,把手剁完入了Kinsei 5。但是萬萬沒想到,居然跑起來後跟感覺被棍子戳著。是的,好多根柱子呢,戳著跑,欲哭無淚啊......後來才知道,只有大體重(男生75kg以上,女生60kg以上)的跑者才能使後跟的緩衝膠發揮效果。據說最新的Kinsei 6已經做了改變,消除了這個Bug。
Kinsei 6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Nimbus+Kayano,根據經驗,緩衝效果可能不如Nimbus,但是支撐效果杠杠滴!!
Type 4. 控制(Motion Control)型跑鞋
(簡單理解為:內旋已經嚴重到要用鞋子來控制你的腳啦!!!)
適合腳型:扁平(低)足弓,並且極端,過度內旋跑者。
頂級控制系列:GEL-FORTIFY
主要特點:中底較硬,高/多密度中底從足弓覆蓋到後跟
這款類似於矯正的鞋型,小木博士表示:無可奉告。
最後
買跑鞋,尤其是貴的,一定要去店裡試穿,而且要雙腳,如果能試跑就更好了。找到合適的了,別在專櫃買(因為不打折),海淘或者靠譜的代購便宜很多。
http://weixin.qq.com/r/4z98ZEDEZR0arQQH92r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想說多跑多練有毅力就行,但是怕被人打。
選擇一雙正確的跑鞋,對保護雙腳和提升自己的跑步成績大有裨益。(當然,如果你是問我什麼跑鞋好看就就沒必要看下去咯)
先從入門級跑鞋說起。想當年我還有塊的時候(裝,繼續裝),有段時間沉迷於煅煉身體,什麼健身房、空手道道館、Kickboxing、夜跑小組都參加過,那個時候豆瓣上面好這個的人還不多,大家都是在跑步吧里找人一起,因為跑步鍛煉還認識了很多朋友,不少現在還很要好,經常出來找我玩。
剛剛開始跑的時候我一味追求速度,跑鞋也不懂,就覺得哪個好看買哪個,後來發現連腳型都不對,等膝蓋疼的時候就晚了,不得不中斷很長一段時間,經人指點後換了雙減震跑鞋,感覺真的和原來完全不同,自此後也多了個敗家渠道。也買過那麼一點鞋子。在這我就從自己的經歷來回答下。說的不對的,高手一笑了之即可,輕拍。
題主你先看自己的腳型分析,看完以後再挑鞋子,分享兩個我用過覺得還不錯的選鞋工具,通過參數分析幫你篩選最合適的鞋型。感興趣的童鞋可以猛戳這裡:
Runner』s World Shoe Finder Shoe Advisor,
New Balance跑鞋顧問Newbalance 跑鞋顧問。
入門級跑鞋,價格便宜,口碑還不錯、個人穿過的有Nike zoom pegasus
Adidas CLIMA COOL
New balance Vazee
Nike zoom pegasus目前已經好多代了,外形很騷(個人覺得更適合男生),穿上後立馬去跑了五公里,感覺防震靈敏度比Adidas response好,它大底橡膠的高度很高,抓地性、耐磨性也都可以,不過這款鞋透氣性個人覺得一般,夏天跑著跑著,腳就被它弄濕了,濕了,了……
Adidas CLIMA COOL(清風系列)算是穩定系跑鞋,最大的特點就兩字:涼爽!鞋面和鞋底透氣性都做的不錯,如果題主跑步容易出汗這一款是首選。不過個人感覺它的前掌彈力明顯不足,這點比較遺憾。
New balance Vazee算新款,應該是這幾款里最輕的一款。
官方資料說這是因為它採用了比普通泡棉輕30%的中底。專利仿生學借鑒了鳥類羽毛的三向纖維結構,做到同等面積下減輕重量,提升空氣流通速率,散熱性更快。
個人感覺,這些對提速、長距離跑不滑腳的幫助都是蠻大的。和Adidas
response一樣,它也有一體化鞋面設計,而且個人感覺做的更完美一些。第一次穿,很短時間內就會完成雙腳和鞋子的磨合,不會因為不適而在跑步中分心。
滿分五分的話,前面兩款跑鞋我給4分,那New balance Vazee我給4.5分,。(測試過穿New balance Vazee的話5公里速跑耗時比前兩者平均少2X秒嗎?)
綜合來說,New balance Vazee的表現最讓我滿意。如果非得吹毛求疵找個缺點,個人感覺10公里後它的中前掌有漸漸偏硬的感覺,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
上面說的都是入門階段的鞋子,屬於大多數人都知道的牌子,不過再細分上去耐克和阿迪在專業跑鞋領域就做的差強人意了。它們的位置被Asics、New balance和Saucony打壓的死死的。
如果穿過這幾種鞋,感覺不是很遲鈍的人都能覺出來專業跑鞋和入門級跑鞋的區別。我當年第一雙專業跑鞋(不過是RC1400,當時RC1600這款國內還沒有賣的),還是過生日時前前前前女朋友給買的,是New balance的一款,跑的次數太多鞋底已經有些磨損了,不過還一直保留著作為那段時光的紀念。
New balance NBX競賽系列RC1600,款式比較低調。
不過上腳效果很好。和大多數NB跑鞋一樣,上腳第一個感覺一個字:輕。另外,腳的包裹感好,加速的時候感受明顯,沒有那種加速跑後跟虛空,前腳掌使不上力的感覺,跑再快也很穩健。外前掌部份採用的 Dynaride顆粒設計也不錯,抓地性比之前舊款有很大提升。對了,RC1400/1500/1600,都是NBX系列的。價格和性能都略有差異,題主也可以去試一下其他兩款。
知乎買Asics比較多,推的人也不少。
所以下面用詞得謹慎一些~ 本著對亞瑟士的名氣,Asics Tartherzeal跑鞋剛出來的時候就海淘了一雙,很騷。
結果因為鞋寬不夠(事後知道TARTHERZEAL有不同寬度),穿著明顯有點夾腳,不過懶得換了。
Asics
Tartherzeal在整個品牌中算比較輕的了,但是不耐磨,鞋子的設計專為速度犧牲掉很多,缺點是緩衝不足。有一次穿著Tartherzeal約了小夥伴跑長距離訓練,後半段路腳前掌難受的要死,為了面子死撐到最後,不過感覺短集訓很好,難受應該是我個人的問題,也可以說魚與熊掌吧,題主可以綜合考量下。也有朋友說一般人還是wave sayonara或者Boston boost吧。
再有就是Saucony,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牌子的鞋比較陌生。不過它的專利就是衝擊保護,穿過的都會留下很深印象,腳跟部結構支撐做的比Asics Tartherzeal要好很多,透氣性也可以,不過前掌彈性稍顯不足,跑久了腳掌會有些發麻,而且還比較貴,選專業跑鞋時一直比較糾結要不要買。
其他可能對題主有幫助的專業跑鞋還有Asics
sortiemagic、Asics GEL-Kayano等。打字打累了,有時間再抽空回來續答吧。
顯然,答主們回答問題各有各的邏輯。
- 從3年來積累的2800多篇原創高質量跑步運動文章中精選了200多篇文章,關於跑步的一切就在愛燃燒 | 知乎專欄
不過,對這個問題我們會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和內容展現邏輯,呈現如下:
2016年的進程早已過去一半,當比賽季慢慢來臨,屯鞋的任務也就慢慢下達。2016上半年各個品牌推出新鞋其實並不多,但是總有那麼幾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所以我們選取了2016年上半年四款主流的定位緩衝型路跑鞋,分別是Nike LunarEpic Flyknit、Saucony Triumph ISO 2、Asics Dynaflyte和Altra Paradigm 1.5,在它們之間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外觀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跑鞋的顏值幾乎是購買選擇時的首要因素,即使跑鞋功能不夠強大,但是只要設計的好看就不會妨礙到它的『錢途』。
我
從來都不懷疑Nike在設計上的能力,Nike LunarEpic
Flyknit高幫鞋口的設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跑鞋元年最被推崇的設計。LunarEpic
Flyknit鞋身的僅有四部分組成,十分簡化。而Flyknit鞋面技術和Flywire動態飛線已經是Nike最經久不衰的選擇。
Saucony在跑鞋設計上還是一本正經的樣子,更新到第二代的Triumph ISO即使在外形上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調整,但是材料之間的組合搭配仍然讓它背負著嚴肅跑鞋的稱號。好在Triumph ISO 2在配色上花了不少心思,不至於落到和一代一樣的田地。
Dynaflyte絕對是ASICS在2016年的改變之作,全新的外形設計和燈芯絨的鞋面材料足以改變過去Asics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更時尚對於一
直以來以專業跑鞋形象而存在的Asics來說,是一件利弊相間的事情。我們可以喜歡它年輕化設計,也可以吐槽它看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專業了。
小眾的Altra Paradigm 1.5從推出伊始,關於外觀就未曾有過正面的評價。寬大的前掌鞋楦和厚厚的零落差中底材料,讓Paradigm 1.5很難與常規的跑鞋聯繫到一起。
從外觀設計來看,Nike LunarEpic Flyknit的設計是最突破常規的一個,Triumph ISO
2雖然有了不少改進,但依舊是嚴肅跑鞋的樣子。反倒是一直以嚴肅跑鞋亮相的ASICS,憑藉Dynaflyte一舉跨入時尚跑鞋的行列。至於Altra
Paradigm 1.5,有時候我們更關注它的內心美。
重量
如今跑鞋的重量也慢慢成為我們衡量它是否優秀的一個重要指標,那麼這四雙跑鞋的重量表現如何呢?直接上圖對比。
採用了全新設計並且放棄了一切外部支撐的Nike LunarEpic Flyknit毫無以為是四者之中最輕的。看似厚實的Altra
Paradigm 1.5重量卻十分輕盈,同樣Saucony Triumph ISO
2以最傳統的設計帶來了一個比較中規中矩的重量。而墊底的Dynaflyte在之前的宣傳中確實以『輕量』為噱頭的,看來ASICS在跑鞋材料輕量化上還
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然而這並沒有完,接下來:
對於這4雙跑鞋的 鞋面、中低、外底、評分和總結 的全面圖文原創內容可以點擊→TopX | 硬碰硬較量 四款主流緩衝跑鞋橫評對比 - 愛燃燒 | 最專業的中文跑步運動社區 - 知乎專欄
想必看完後,你會後悔沒有早些關注愛燃燒 | 知乎專欄。
跑步聖經網有不少介紹,自己可以去查看各個品牌各種類型的跑鞋。多試穿,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都會給你提一堆的建議,但都抵不上你親自試穿。好的跑鞋,無需磨合,直接穿都不會磨起泡。合適的跑鞋,那感覺如同一見鍾情。
推薦幾個最靠譜的慢跑鞋牌子順道捎上它們2015年的旗艦級鞋子
先要科普一下全球四大慢跑鞋品牌,指的是:日本的Asics(亞瑟士),美國的Brooks(布魯克斯)、New Balance(新百倫)和的SAUCONY(索康尼)。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棒的牌子叫做Mizuno(美津濃),穩坐慢跑鞋品牌的第五把交椅
阿迪達斯和耐克是屬於綜合性的運動品牌,如果單單只看慢跑鞋這一個品類的話,他們的產品其實並不是很有競爭力,馬拉松賽事很少有人會穿。
其實國內的馬拉松賽事上出現率最高(一般能有40%~60%吧)的跑鞋牌子是Do-win(多威),中國本土的品牌,之所以多,倒不是說它品質比四大要好,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性價比高,一百來塊錢一雙,於是很多不是很追求跑步裝備的跑友就穿它了。還有點原因就是多威的鞋子做得很輕,更容易跑出成績,但是相對的,就比較缺少保護,更適合有一定經驗的跑者。對於並不追求成績的新手跑者,我還是更推薦那些重一點但有良好支撐/緩震/穩定性的鞋子。
Asics GEL-Kayano 21
參考售價:1390元
頂級支撐系慢跑鞋,適合大體量的跑者。
被譽為慢跑鞋之王的Asics特有GEL緩震膠技術(一般把跑鞋的減震分為材料流和科技流,而材料流的減震效果好於科技流)
雞蛋從20米高空(6層樓)扔到2厘米厚的GEL緩震材料層上,完好無損。有視頻:asics running shoes
Brooks Transcend
參考售價:830元
特有的Guide Rails引導軌道系統,支撐性非常棒。
這是四大品牌中唯一在國內沒有官方渠道的,也可以說是在中國認知度不高~要買的話可能只有上萬能的淘寶啦,有代購的。
不過這也有個好處,因為小眾,所以沒假貨。不像淘寶上流通的New Balance,大部分都是假的
New Balance 1080V5
參考售價:1059元
今年的緩震旗艦,這雙鞋的特點就是穿起來比較輕、比較軟,會很舒服
(但同時也是缺點,太輕太軟,支撐性必然差,略易崴腳)
還有支撐型旗艦New Balance 860v5
這個就是和上面那個就是剛好相反的,鞋子比較重也比較硬,特點就是耐用而且支撐性好
(缺點就是,穿起來不會太舒服,而且較重)
New Balance這個牌子在國內的認知度異常高,連上任總理都喜歡穿,經常上電視的一個牌子
所以假貨也多!認準官方,莫圖便宜- -
Saucony Triumph 12
參考售價:1299元
Saucony有個特點就是號稱任何腳型的人都適合穿
特有的GRID網狀穩定緩震系統也被公認為是能夠同時提供緩震和穩定功能的中底技術系統,穩定和緩震性能都不錯
Mizuno PROPHECY 4
參考售價:1398元
這款是機械避震的,並不是靠材料。
屬於頂級的緩衝系慢跑鞋,專為胖子預備。要是體重不夠還壓不動
再加一雙鞋子,就是今年特別流行大底鞋子
Hoka One One Conquest2
參考售價:1071元
特點就是,除了支撐性略差之外,各項指標都接近滿分。
最後這個或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鞋
Vibram FiveFingers Seeya LS
參考售價:990元
這是一款裸足慢跑鞋,但它就像是襪子一樣。
經過技術革新的加墊鞋舌和纖薄的麂皮覆蓋層,可以在確保通風舒適的情況下貼合使用者的腳面。採用超薄且堅固的縫合聚氨酯鞋底,可以在長跑中更好的保護腳部,並且可以讓腳像沒穿鞋一樣活動自如
雖說今天推薦的單品都是旗艦款的鞋子,但其實最需要記住的是這些牌子,這算是一種品質的保證,之後只需要在這些品牌里搜索適合自己的鞋子就可以了。
簡單的說,這個答案是給你一個選鞋子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的鞋子,基本都是靠譜的。至於具體型號的事,還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
評論區有知友買了Asics GEL-Kayano 21,表示鞋底太硬了,不舒服。
這其實是買錯鞋了,因為慢跑鞋並不是以價格高低來做區分的,而是重量。並不是貴的就一定好,合適最重要。
旗艦款的鞋子,通常針對的是比較重的跑者,而輕旗艦或者說次旗艦對應的則是體重較輕的跑者。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時給鞋子的壓力不夠,那這些「旗艦級」設計來吸收大衝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
這材料本來是為80+kg體重的人群設計的,但你體重如果只有60kg,這材料是壓不下去的。
本回答與絕大多數同學的認知相悖。
關於跑鞋的選擇,我們的建議是: 「平底」、「輕薄」、「柔軟」
可能很多看慣了跑鞋廣告的同學此時心裡冒出來的是諸如「WTF」、「胡扯」、「莫名其妙」……之類的詞,我們確實沒開玩笑,而是非常認真,真誠,嚴肅的來討論這個問題,本回答包括以下部分:
1、選擇跑鞋的根本原則
2、為什麼這樣選跑鞋?
3、跑鞋的根本作用
4、選擇跑鞋的普遍誤區
5、「為什麼我第一次穿上所謂平底,輕薄,柔軟的鞋子跑步,好痛。。。」
6、還沒掌握姿勢跑法,跑步相關的肌肉力量也沒練出來的小白怎樣選鞋子?
7、如果我已經習慣了穿厚底、強緩衝、強避震的運動控制型跑鞋呢?
8、符合優秀標準的跑鞋列表
-----------------------------------------------------
正文開始:
一、選擇跑鞋的根本原則
「平底」、「輕薄」、「柔軟」,我們稱為「極簡跑鞋」
第一次聽到這個建議的我院小李老師一臉的不服氣:這鞋子對腳的保護在哪裡?那些炫酷的緩衝和避震功能的存在感呢?有考慮過體重大的人的感受嗎?有考慮過目前市場上百億美元的跑鞋產業在幹什麼嘛……
這些疑問接下來一個個解答,不過針對「體重大的人」,我們不建議跑步,可以考慮「快步走」和游泳等方式開始健身。
重複下,我們建議的選鞋原則是:「平底」、「輕薄」、「柔軟」的極簡跑鞋。
你走進鞋店,直接問店員「零落差」(Zero Drop)的鞋款,也就是從腳跟與腳尖沒有高低落差。
補充原則是:
1、在繫緊鞋帶時從足弓到腳踝都要完全跟鞋子密合,接著把位於腳趾頭與跖球部的鞋帶鬆開一些。
2、鞋帶的鬆緊度應該適中,使腳掌自然地服貼在鞋面上,不要讓腳趾頭蜷屈在鞋尖處,但也不要讓它們有太多空間可晃動。
說白了就是你穿上它原地跑兩下(腳上下跳動),前腳掌著地,就像這個動作:
你發現整雙鞋子跟著腳掌一起自然地彎曲,彎曲時鞋底不會有阻力,鞋帶也不會摩擦到腳背。
就可以結賬回家了。
知道你有很多疑問,往下看,會逐一解釋。
二、為什麼要這樣選擇跑鞋?
這樣選擇的本質原因是為了降低受傷的風險和增加運動表現。
又和你的認知相悖了是么~
我們認為目前普遍的「頂級」跑鞋,也就是具有非常優質的緩衝,避震,厚鞋底的鞋子,會【限制你的腳】,讓你的腳丫處於相對僵直的狀態,限制腳丫的自然功能和肌肉運動,從而影響你用正確的跑步姿勢——姿勢跑法跑步。
給你看這張圖:
當人赤腳跑動的時候特別自然的前腳掌落地,落地點也在重心垂直線——非常的自然、有效率、優雅,而長期的穿鞋子走路跑步,讓我們逐漸失去了這樣的跑姿。
平底,輕薄,柔軟的極簡跑鞋能幫助你發展腳掌的知覺,使你的腳掌和地面之間能有更加精準與細緻的互動(也就是你能更好的控制你的腳!),這是穿上厚底和不柔軟的跑鞋時你所感受不到的。
借用「姿勢跑法」創立者尼古拉斯羅曼諾夫老師的話說就是:
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對於觸地與上拉的速度至關重要,而神經肌肉間的動作只發生在百分之一秒,你的頂級跑鞋帶來的過度緩衝會拖延這個過程,進而導致跑步技術變差。。。。。
三、跑鞋的根本作用
廣告中說得好:具有緩衝,避震,厚鞋底、矯形鞋墊的跑鞋,是為了幫助具有不同腳型(扁平足、高足弓等)和跑步習慣(內外翻等)的人減緩運動傷害,保護腳和腳踝。事實也確實如此,它們一定程度上對腳掌起到了保護作用。
然而遺憾的是,這種保護只是減緩傷害,而不是消除造成傷害的根本。
訓練自己的踝關節,強健腳掌的各個部分的肌肉,並用正確的,更有效率的姿勢跑法去跑步,才是最大限度減跑步受傷的根本。
那麼優秀極簡跑鞋的根本作用,其實是幫助我們恢復腳掌的知覺,在跑步中更好的訓練跑步相關各個肌肉,讓我們能更快更好的練好姿勢跑法,讓我們更好的享受跑步。
四、選擇跑鞋的普遍誤區
跑步的同學們,包括很多運動廠商,幾乎都在考慮支撐性能和緩衝性能,也有考慮自己腳型和鞋子的匹配,卻不考慮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最重要的跑步技術。
那些人們眼中的優秀的跑鞋,是怎樣阻礙我們習得優秀的跑步技術的呢?
姿勢跑法最關鍵的三個姿勢:關鍵跑姿,落下,拉起~
(1)耐磨硬底的鞋款因為比較重,會拖慢腳掌拉回臀部的時間(這個是姿勢跑法中的「拉起」),
(2)足跟加厚的鞋墊會引導人用腳跟先落地(因為好有彈性好軟好有緩衝的感覺啊!),這剛好就影響了人更好的使用姿勢跑法。
克里斯多弗·麥克杜格爾(ChristopherMcDougall)在《生而為跑》(Bornto Run)一書中說:
「不管男女胖瘦,跑步快慢,跑步鍛煉的人每年都有65%~80%會受傷」。
有意思的是,墨西哥北部的塔拉烏馬拉人在高山野地跑步時能一連跑幾百公里,腳上至多裹上兩片獸皮或破舊汽車輪胎,但他們很少出現腳受傷的情況。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這本書,那些赤腳跑或者裹兩片獸皮跑步的塔拉烏馬拉人很少受傷,不是因為天賦異稟,而是他們在沒有頂級跑鞋「保護」的情況下自然選擇了最好的跑步姿勢。
作者認為標榜各種高科技的跑步鞋更容易讓人們受傷。雖然我們認為跑姿才是關鍵,但高科技跑鞋會影響、甚至阻礙我們練習使用正確跑姿可以說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五、「為什麼我第一次穿上所謂平底,輕薄,柔軟的鞋子跑步,好痛。。。」
如果你從沒穿過極簡跑鞋, 就不要衝動的今天就穿上極簡跑鞋跑十公里。。。
一方面因為長期穿保護性的鞋子讓你腳丫的知覺變差,跑步相關的肌肉沒機會鍛煉,不夠強健,穿上這樣的極簡跑鞋,你的腳像是溫室的花朵突然暴露在風雨中,感受到摧殘可以說特別的正常和自然。。。
另一方面長期對跑步姿勢不夠重視,導致錯誤的跑步動作(過渡跨步,後腳跟著地等,回頭給你展開講。。。)讓你已經遭遇摧殘的腳和膝蓋再度感受到花式擠壓,這時覺得這雙鞋就是shit也就理所當然了。
此時借用徐國峰(跑步學院馬拉松PB訓練營執行主教練)的建議就是:
不要急著加大你的跑步量,先耐著性子慢跑,按照正確的姿勢練習,增加相關跑步肌肉的強健,這才是解決跑步受傷問題的相對優解。
六、還沒掌握姿勢跑法,跑步相關的肌肉力量也沒練出來的小白怎樣選鞋子?
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體重,腳的形狀,跑步習慣。
1、首先,考慮自己的體重
體重較大,對足弓和腳跟的壓力更大,需要跑鞋提供更多的對足弓和腳跟的支撐,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受傷。
當然,符合這樣條件的鞋款,一般也會比普通跑鞋稍微重一點。需要你做好平衡,另外,體重過大的同學,不建議跑步。。。
2、其次,考慮自己腳的形狀
將雙腳沾上水,然後踩在報紙上,通過出現的腳印的形狀來判斷自己的足弓。
- 正常足
如果在腳印中部看到一半的足弓,那意味著是最普遍的正常型。略帶緩震性能不帶任何支撐的跑鞋最合適正常足弓,這樣能更好地解放雙腳,運動起來也更為高效。
- 弓型足(高足弓)
如果腳印外側狹窄,幾乎中斷,且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那可以肯定你屬於高足弓,這樣的足弓腳本身提供的緩震不夠,需要強緩震性的鞋來保護膝蓋。
- 扁平足(低足弓)
如果在紙上看到完整的腳印,且非常飽滿清晰,那說明你屬於低足弓。低足弓在跑步時足弓受迫更大,甚至會連帶影響脛骨旋轉與髕骨。因此,跑步選鞋是需要選擇有良好支撐的跑鞋將足弓撐起,起到更好的保護。
3、考慮你的跑步步態
在你最終習得正確的跑步姿勢之前,你的錯誤的步態需要相應的跑鞋來提供支撐,如下圖:
- 內翻型
內翻的壞處是對落地衝擊力的吸收不夠,長期以往對膝蓋的傷害超大,所以選擇減震性能更好的鞋。
- 正常型
沒有內外翻的跑者可以選擇擁有基礎緩震性能的極簡跑鞋。參考原則平底,輕薄,柔軟,只要它能提供舒適、有彈性的感覺。
- 外翻型
外翻型的腳缺乏穩定性,這增大了關節過度損傷或疼痛的風險,此類跑者不適合穿減震性能強的鞋,適合選擇偏重穩定性的鞋子。
當然,如果最終你習得了姿勢跑法,你就大可隨意選擇穿著舒服的極簡跑鞋了。
綜合考慮以上三個因素,你會選擇一個基本符合你目前需求的鞋子,當然你還可以再結合自己的跑步環境(越野跑、公路跑,室內跑)搭配不同的功能性鞋子(防水防滑等)。
七、如果我已經習慣了穿厚底、強緩衝、強避震的運動控制型跑鞋呢?
1、用六到八周的時間,適應新鞋
其實就是一個過渡階段,採用10%的原則,開始跑的前10%的距離用柔軟的極簡跑鞋。並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跑姿。
如果你打算跑5千米,在開始跑步前,先穿著極簡鞋跑500米(5千米的10%,如果實在覺得好不方便啊好不適應甚至覺得有點疼堅持不下來,就先跑三百米??。。。。),然後換上你平時使用的跑鞋去跑 ,一方面感受跑步時鞋子的不同,一方面開始練習姿勢跑法
然後把每周穿著極簡鞋訓練的時間延長10%。 這一過程一定要循序漸漸,循序漸進,循序漸進。
一定會有同學說:搞個跑步這麼麻煩啊。。。。
如果你真的在乎自己的身體,在乎在跑步中的身體姿勢,那麼開始練吧,這是一條「開始挺麻煩,之後越來越順」的道路,同時保持謹慎,不要在還沒有在掌握姿勢跑法的時候衝動的增加跑量。.
BTW:跑步姿勢不當造成的某些膝蓋損傷不可逆哦。。。
2、平時加多動作練習,恢復雙腳和腳裸活力的練習
比如這樣:
或者這樣:
更多的力量練習等我們回頭展開講吧。。。
八、符合優秀標準的跑鞋列表
好像終於到重點了。。。以下是我院國峰老師用極簡跑鞋的標準(平底, 輕薄,柔軟)篩選出來的一個參考列表,有選擇困難症的同學,可以參考參考:
---------------------------------------------------------
參考素材:
尼古拉斯羅馬諾夫老師《跑步革命》
凱利·斯塔雷特老師《遠離傷痛,釋放自由奔跑的潛能》
徐國峰老師專欄
部分圖片來自http://8264.com
-------------------------------------------------------
如果你還有問題,可以留言哦,
或者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跑步學院ID(paobuxueyuan)回復【知乎】,
給你看幾乎你會遇到的所有跑步相關問題的答案。
4個最優秀的品牌,4款最經典的跑鞋,讓你贏在起跑線。
春天來了,好天氣總是讓人蠢蠢欲動。對於跑步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跑鞋。
今天,我就選4個最優秀的品牌中,最經典的4款跑鞋,分享給大家。
希望你我的人生都能擁有一段獨一無二的「馬拉松」。
- Adidas ——Ultra Boost
- Nike—— Zoom All Out Flyknit
- Asics——Nimbus 18
- Salomon ——S-lab sonic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此貼只是討論交流,謝絕謾罵,歡迎指正批評~)
我們按順序講:
1. adidas ——Ultra Boost ( [??ltr?] [bust] )
Adi公司近幾年最成功的跑鞋,好在3個地方。
- Primeknit編織技術
鞋面運用Primeknit編織技術,有著超出一般鞋面面料的彈性,腳趾在靴內活動自如,在腳背處的巧妙運用了三道杠標誌做成了鎖定腳面的裝置。
所謂Primeknit,即是阿迪達斯的鞋面處理技術,通過無縫連接,鞋面可以將整個鞋幫部分織為一體,完全拋棄了原有的內襯支撐框架,依靠鞋面本身提供靈活度與支撐力。熱融技術還有飛線的結合。
- 市面上最舒服的鞋提設計!
目前沒有看到市場上有一雙鞋是這種向外彎曲設計,幾乎所有鞋都是向里彎曲。
這就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呢?的確,向里彎曲的後跟,會給你一個很強烈的包裹感。但是!如果這個彎曲不是你的腳跟弧度彎曲,那它根本就不能固定住腳跟,而且最嚴重問題是會磨破你的腳跟。我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甚至你穿長襪都能磨破。這對跑步是非常痛苦的。但是他這種外向彎曲設計,很大程度避免了這一點。而且它對穿脫鞋起到了方便的作用。
- 全boost中底
什麼是全boost中底?就是沒有任何EVA過渡,你直接踩到boost!
為了能直接讓腳作用到boost上,Adi減小了這些TPU材料的體積,使得密度增大提高了穩定性。boost和lunar最大的區別就是lunar是一整塊發泡材料製成,優點是緩震很平穩,非常線性的,缺點是耐久度不夠,反彈也一般。而boost是由很小的TPU材料組成,雖然被壓制到了一起,但是他們之間還是在互相的作用,它會在受到壓迫後產生很強的反彈,這樣每跑一步都會省掉一些力氣,這對於長距離跑步來說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
總結: 擁有Primeknit編織技術、優秀鞋提設計、全boost中底設計的Ultra Boost 對於跑者而言是一雙非常好的鞋子。
2. Nike—— Zoom All Out Flyknit ( [flai nit] )
Zoom All Out Flyknit(以下簡稱ZAO)是Nike推出的第二款高領設計的跑鞋。
看上去nike要把所有的科技通過不同形式移植到這種高領的跑鞋上。就高領跑鞋而言,它的意義在於超好的鞋腳一體性。弊端就是對腳寬的人群不太友好了。
- 可視zoom air
這雙鞋中底採用了透明的可視zoom air,看上去非常漂亮,尤其是沖外部就能觀察到那一束束的zoom纖維。後跟落地那一下也是有些吃驚,那種下陷感是之前的NIKE內置Zoom跑鞋所感受不到的,回彈的力度也非常到位。
- 4小時跑鞋
我穿它跑了30km左右,作為一般跑者而言,如果你把它作為一個10-20公里的訓練或者半程馬拉松鞋我認為是沒問題的,2小時以內高領的包裹感還是很享受的。
如果你特別愛它,可以穿著它去跑一個全成馬拉松。因為外露zoom的衰減非常的小,它可以支撐你完成一個42.195km,但是外露zoom雖然能有不錯的反彈,但是它的反彈力比較散,這就需要本身的跑者有不錯的控制力,而且如果是超過4小時的高領包裹可能就沒有那麼愜意了。
- 外觀時尚
就Zao而言,更適合追求時尚的跑者,這雙鞋在日常穿搭也能凹出非常好的造型。
但是你換上運動裝它依然能有很好的表現。
總結:Nike的Zoom All Out Flyknit兼具功能和時尚感,如果你要挑一雙生活跑步都能派上用場的跑鞋,那就選它吧!
3. Asics——Nimbus 18 ([?n?mb?s] )
Asics最適合初級跑者的跑鞋。
- 立體印刷技術
鞋面網布採用立體印刷技術,網布上的這種波浪紋功能是讓鞋面有支撐。
鞋子的網布看上去很厚,但是真正摸起來還算適中的,兩層網布緊緊貼合在一起,外層相對堅韌,內層比較柔軟。鞋側依舊是非常醒目的虎爪標誌,同樣作用是支撐鞋面和鎖定腳面。
- Heel Clutching足跟穩定系統
鞋幫內側的泡棉非常厚實,腳踝感到很舒服。其他牌子我不太敢直接就跑馬拉松,但是Asics的鞋子我還是非常信任的。後跟處的Heel Clutching足跟穩定系統,非常好的把足跟鎖住,減少落地時足跟不穩帶來的力量損耗。
- GEL緩震膠
中底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依舊是前後都有很厚實的GEL緩震膠,只是對Gel緩震膠的角度做了調整,使落地時足跟的受力點更準確的落在Gel緩震膠上。
看上去分上下層得中底EVA材料,密度其實是一樣的,他們的特點就是非常的軟。後跟高度:23mm 前掌高度:13mm,前後掌落差10mm,傾向於後跟或者全掌落的跑者。
總結:Nimbus 18 是Asics最適合新手的一雙跑鞋。你基本不用過多猶豫,穿上它,就能輕鬆跑起來。
4.Salomon S-lab sonic ( 薩洛蒙 )
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越野高端品牌。
在拿到Salomon S-lab sonic 的時候,真的能被它那鮮艷的紅色帶來的激情所感染。
Salomon本來是法國阿爾卑斯山的越野高端品牌,但是這雙Sonic的設計完全是給路跑準備,也是Salomon「小紅鞋」的第二代,相比第一代x series,它紅的更徹底,鞋底加厚了一些,帶來了更好的緩震,但是它依然需要跑者有很強的能力。
- 超輕薄緊
作為一雙賽鞋,它做的夠純粹,188克的鞋重,讓你穿在腳上存在感非常弱。
鞋舌的特殊設計,能夠很好的鎖定腳面,鞋腳一體性進一步增強。整個鞋身的大網眼設計,不僅減輕鞋重,整個鞋子透氣性也是很好的。
傳統的鞋帶,向路跑鞋設計靠近,而且扁平的鞋帶繫緊後不容易鬆脫。
- 抓地力更強
鞋底的紋理,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在發力區域採用密集人字的紋理,讓抓地力更強。
我穿小紅鞋跑了一個8公里路跑速度訓練,和我在崇禮越野穿著sense 3感覺非常相似。都有很好的地面回饋,清晰的路感,沒有拖泥帶水,鞋子整體性非常好。可以感受到鞋子的基因,雖然是從山裡到平路,但是鞋子的整體感覺是一樣的。
總結: 小紅鞋明顯是一雙對跑者有著很高要求的鞋子,如果你的馬拉松成績不是在3小時30分鐘左右,那你一定慎選這雙鞋跑馬拉松。但是作為速度跑的訓練鞋子,它還是非常襯職的。
@夢裡尋劍 的回答,第1和2部分挺好,後面具體到選鞋的方法就不靠譜了。 @雲上彩 的回答也一樣。這種靠測試足弓靜態形態的來「推測」你後腳跟落地的步態,然後給你推薦相應的鞋子的選鞋方法,存在很多問題。幾大傳統跑鞋品牌都在用這套方法,並不能說明它是對的,只能說明通過它的確可以把跑鞋賣給你。沒辦法,跑鞋這個生意就是這樣,不弄點噱頭和高科技,早就去喝西北風了。
我先簡單說幾個點,然後貼一篇我之前寫的文章。
- 跑鞋只提供局部保護——足部,不要指望跑鞋可以保護你的膝關節和髖關節。
- 同一個跑者在一定跑速下受到地反力是一樣的,不管你穿什麼鞋子。鞋子只改變了衝擊力的分布。有研究表明,緩震多的鞋子,衝擊力更多分布到骨骼和關節上,而緩震少的鞋子,衝擊力更多由肌肉和肌腱吸收,當然還有關節的屈曲。
- 接上一點,當地面較軟(或穿了緩震較多的鞋子),身體會提高下肢關節剛度來提高運動效率,所以當你穿雙充滿高科技的緩震跑鞋跑在馬路上,很有可能還額外增加了關節受損的幾率。沒辦法,身體的本地感覺所致,大腦以為你跑在軟地上呢,誰知道是因為你的鞋軟。而你又怎能指望一雙幾百克的鞋子來吸收幾倍於體重的地反力呢?
關於通過足弓選鞋的缺陷,如下:
- 假設跑步時腳跟先著地;
- 只觀察足弓靜態時的形態,而沒有考慮足弓在落地受到衝擊時的形態變化;
- 無法量化正常步態、旋前過度、旋前不足三者的臨界點;
- 由於跑鞋本身的鬆軟結構,並無法確保跑鞋對於步態的糾正真正發生在足部;
- 一味使用結構性的方法(即由跑鞋本身提供糾正)是否真的有利於解決源自身體本身功能的跑步問題。
美國運動醫學院(ACSM)發布過關於一雙好的跑鞋和一雙不好的跑鞋的大致標準,自己可以google到。我簡單貼下中文的。
一雙好的、安全的跑鞋應具備下列特點:
1.較小的跟差:6mm或更小的跟差
2.沒有「步態控制」或「支撐結構」等影響自然步態的設計
3.輕量:單只鞋重量低於280克為宜(以男鞋US 9碼為例)
應避免使用具有以下特性的跑鞋
1.帶有較厚較軟的緩震:過多的緩震可能會改變你跑步的技術動作,因而引起更嚴重的運動傷害
2.較大的跟差,如那些腳跟處帶有大量緩震設計的傳統旗艦級跑鞋
3.帶有過多支撐設計的跑鞋或長期使用校正鞋墊
下面貼一下之前我寫的文章,直接複製黏貼過來了,原文鏈接為:聊聊鐵三 (七) - 知乎專欄
跑鞋怎麼選?
這個看似很基礎的問題,卻一直很難給出一個定論。最常見的回答包括但不限於「看情況」,「適合自己便是最好的」。但問題是,作為一個新手而言,我怎麼知道什麼樣的鞋才適合我呢?
其實最近四五年在跑步界,或者說在跑鞋製造業都接二連三地出現了幾次「運動」,每一次「運動」都幾乎造就了一個新的跑鞋分類。
在10年以前,「科學」地選擇一雙跑鞋還是挺「簡單」的。在那時,無論是那幾家主流跑鞋品牌,還是《跑者世界》雜誌都會告訴你,選擇跑鞋要根據自己的足弓類型而定。而判斷自己足弓類型,最簡單的莫過於做一個濕式測試,即濕潤下自己腳掌,然後在黑板上踩一下,留下一個腳印,由此判斷自己屬於哪種類型:高足弓、正常足弓、扁平足(見下圖從左至右)
https://pic1.zhimg.com/v2-8801378964d53a731900b42acf5e5290_b.pnghttps://pic3.zhimg.com/v2-9dfb38a25fd0ca0dd53e847a16e21506_b.png
在找出自己的足弓類型後,再選擇相應的跑鞋。一般認為高足弓的人應該選擇「緩震型」的跑鞋,正常足弓選擇「中性」或「支撐型」的跑鞋、而扁平足則應該選擇「支撐型」或「控制型」的跑鞋。
這套選鞋方法的理由是,高足弓的跑者腳掌落地時容易發生「內旋不足(under-pronation)」的問題,因此足弓本身提供的緩震不夠,所以需要用「緩震型」的跑鞋幫助增加緩衝。扁平足的人群在腳掌落地時容易發生「內旋過度(over-pronation)」的問題,需要通過在跑鞋中底的足弓側增加高密度EVA或者塑料片來進行糾正其過大的內旋幅度。
https://pic4.zhimg.com/v2-60928f5e4068e1ba5e7e3146d878fc9f_b.png
聽起來很科學是嗎?的確,這套方法被運用了很長的時間,甚至可以說主導了跑鞋的設計、分類和營銷。
但細細想來,還是有不少破綻的。首先,這套方法其實是基於假設跑步者為腳跟先著地的跑法,腳跟落地後,經過足弓區域,產生內旋動作(或過度、或不足),到前腳掌,最後離地。但實際上很多跑者都採用前掌跑法,並且近年來流行的「姿勢跑法」等跑步技術也在迅速改變著跑者對動作技巧的認識。
第二,跑步步態是一個帶有衝擊的動態過程,如果用一個相對靜態的測試來判斷足弓在運動中的狀態,未免以偏概全、斷章取意。跑步步態不僅跟足弓形態有關,更與腳掌上小肌群、小腿肌群(如比目魚肌)的力量有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一個腳掌和腿部力量較好的扁平足跑者,未必會在跑步時表現出明顯的「內旋過度」步態。
第三,區別正常步態、內旋過度、內旋不足三者的臨界點究竟在哪兒?內旋多少屬於過度?多少又屬於不足呢?沒人能夠給出一個可以量化的標準;而對於跑鞋也有同樣的問題,所謂的支撐型跑鞋和控制型跑鞋,到底可以糾正多少度的內旋?跑鞋製造商同樣沒有給出量化標準。所以,同樣是支撐型跑鞋,A牌的鞋與B牌的鞋,在對於內旋的糾正的度上可以完全不一致。所以,這件事就開始變得很(bu)主(kao)觀(pu)。
第四,跑鞋與自行車鎖鞋及輪滑速滑鞋等不同,其鞋面通常沒有非常強的穩定結構,很多輕量跑鞋的鞋面基本就是網眼結構為主。並且,一般跑者在購買跑鞋時也會適當放大半碼到一碼的餘量,來避免在奔跑時腳與鞋子的摩擦和撞擊問題,因此通常來說,穿著跑鞋時,腳在鞋內還是有一定的活動空間的。這也就帶來一個問題,儘管鞋子帶有糾正內旋問題的設計,但是由於鞋內空間較大,腳在落地時,仍然在鞋內發生了內旋不足或者過度的動作,只是從鞋外不易被觀察到而已。
第五,如果認為「內旋不足」和「內旋過度」屬於不理想的步態,那其源頭究竟是結構性的還是功能性的。解決的方法是應該採用被動的、物理性地糾正,還是應該採用主動的、功能性的康復訓練?大家都知道身體具有惰性,不用則廢,人為地採用人工裝置取代身體本身的功能是否真的幫到了跑步者?
其實一些科學實驗也證實了根據足弓選擇跑鞋的局限性。在2010年由Ryan等人在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105名女性跑者參與了為期13周的實驗。在這105人中,51人為正常步態,36人為內旋過度,18人為嚴重內旋過度。研究人員分別給這3組受試者中的1/3人群發放了中性鞋,1/3發放了支撐型鞋,最後1/3發放了控制型鞋。即這3組人群中,各都有1/3的人群拿到了正確的跑鞋。研究結果顯示,1)在這13周中,跑步受傷的概率為32%,與其他跑步運動傷害相關的研究結果一致。2)穿控制型跑鞋的跑者受傷率最高。3)嚴重內旋過度的那組跑者,凡是穿控制型跑鞋的,都發生了運動傷害(而控制型跑鞋恰恰是設計給嚴重內旋過度的人群使用的!)4)中性步態的跑者穿中性跑鞋的受傷概率超過穿支撐型跑鞋(而中性跑鞋是設計給中性步態的人群使用的)5)內旋過度的跑者穿支撐型跑鞋的受傷概率超過穿中性跑鞋。
各位看到上面這項研究結果是不是覺得很崩潰。此項研究的第一作者Ryan也總結道:目前使用的足弓——步態控制選鞋方法其實把問題看得過於簡單,並且對跑者來說有很大的潛在受傷風險。他同時也建議,儘可能多試穿不同品牌和類型的跑鞋,密切關注自己身體的感覺,對個體而言,合適的鞋子應該就那麼幾雙,你嘗試得越多,找到正確跑鞋的概率也越大。對於有些穿上去跑兩步就覺得彆扭的鞋子,應該毫不猶豫地不要選擇。
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對如何選擇還是沒啥頭緒,但至少明白了一點:根據足弓選擇鞋子其實不靠譜。事實上在《天生就會跑》一書出版後,赤足跑運動開始掀起狂潮,並且顛覆了很多我們之前習以為常的觀念。下期專欄繼續為大家介紹。
來更新一發答案!
不同的鞋子適用於不同的場合。
皮鞋、高跟鞋、涼鞋、運動鞋都各司其職,裝點著我們的雙足,陪伴著我們精彩而穩健的前行。
而對於跑者而言,一雙好的鞋很重要,
因為它幫助你跑得更快,保護你的身體。
作為一名跑者,你了解自己的腳型嗎?
知道如何正確給自己選一雙適合的鞋嗎?
選鞋就像選對象,千萬不能只是外貌協會,三觀相投,適合自己最重要。
一、常用的專業術語及基本常識掃盲
pronateur=內翻過度:後掌外側磨損前掌內側磨損叫內翻過度
supinateur=內翻不足:後掌前掌都是外側磨損叫內翻不足
三種足形
over pronation:內翻(內旋)過度
pronation:正常足
under pronation:外翻(內旋)不足
二、測量你自己的足型
就像不是擺盤越好看的菜越好吃一樣,買鞋也不是越貴越好,每雙鞋適合不同的人,功能也不同,選鞋之前,請先了解自己的足型。
通常,足型分為三大類,每一種足型都和你的身高以及足弓有關。最快速、最簡便的測試方法就是「濕腳測試」法:
1.在淺盤中倒入少量的水
2.將一隻腳完全浸入水中
3.腳底濕潤後將腳踩在一張空白的硬板紙上
4.深深踩下後將腳抬起
Tip:觀察自己腳底的形態就能清楚了解自己屬於什麼足型。(這是選鞋首先需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足弓分類
正常足弓:
如果你在腳印中部看到一半的足弓,那意味著你的腳型是最普遍的正常型。
PS:這種腳型的跑者通常落地時向內滾動緩衝不夠,所以對衝擊力的吸收減緩不明顯。
如果是正常足弓,你可以穿任何型號的跑鞋,一般以穩定系鞋子最佳,因為它能給你足弓中部提供足夠的支撐。對於輕體重、正常足弓的跑者來說,中性緩震不帶任何支撐的鞋更合適,從運動力學上看,這是最高效的。
低足弓:
如果在紙上看到完整的腳印,飽滿清晰,說明你屬於低足弓。
PS:這類跑者腳跟外側著地,形成過度內翻,容易增大關節過度損傷或疼痛的風險。你需要選一雙穩定系的跑鞋,且有雙密度的夾層鞋底,能給你更好地支撐效果,適合輕微的內翻跑者。
如果你是一名內翻嚴重的跑友,建議選擇控制性跑鞋,堅硬的鞋底給你更好地保護,避免減震墊太厚,同樣適用於那些身材高大、大體重(超過165磅)或者羅圈腿的跑友。
高足弓:
如果腳印外側狹窄,幾乎中斷,且足弓內部空間很大,那可以肯定你屬於高足弓,最少見的一種足型。
PS:這種足型的跑友在跑步過程中腳落地向內緩衝不夠,對落地衝擊力的吸收不夠,長期以往對膝蓋的傷害很大。
建議這樣的跑友選擇中性緩衝鞋,因為他們需要軟底增強旋前肌吸收落地的衝擊力,建議選擇減震墊較厚的鞋。
四、跑鞋分類
緩衝減震型跑鞋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不過分強調對足弓的支撐和腳跟矯正功能的跑者。
如果你屬於正常足型,沒有嚴重的內/外八字的情況出現,沒有出現過嚴重的崴腳傷病,且跑步時習慣前腳掌著地,那這類跑鞋最適合你,給你提供舒適、有彈性的感覺。同時,這類跑鞋一般較輕,適合於體型小和初學者穿著。
穩定支撐型跑鞋
這類跑鞋主要適用於:那些需要一定的足弓支撐和腳跟矯正的跑者。
比如你跑步的時候有輕微的外八字腳或者內八字腳,或者跑步時習慣後腳掌著地,再或者你每周都至少要跑步鍛煉4次以上,而且每次距離超過3公里,需要對腳部給予一定的支撐保護。那麼這種鞋子應該比較適合你。這種跑鞋的重量一般比緩衝減震型的鞋要重一些。
PS:緩衝減震型和穩定支撐型是目前最常見的兩類跑鞋,適用於大部分的跑者,無論你是初跑者還是資深跑者,這兩類鞋的性能區別也比較小。
越野鞋
如果你經常在小河邊的泥濘小徑,在郊區的山澗越野小路上跑步,那就選擇越野跑鞋。
外底的紋路粗大,鞋底較硬,上部材料一般防水潑,考慮到野外路面情況複雜,多石頭、沙子、泥水,需要更結實和堅硬的鞋底,同時鞋表面有一定防水功能,另外,還要避免鞋帶被樹枝、草棍等掛到的危險。
PS:如果你在水泥、瀝青路面跑步,不建議你穿越野鞋,因為這種跑鞋的外底紋路往往過於突出,造成局部壓強增加,在平坦路面上,反而無法起到足夠的緩衝作用。
競速型跑鞋
這一類鞋通常為競速、追求卓越成績而特別設計,目的為專業運動員在比賽時最大程度發揮潛能取得好成績。
重量輕、薄、反映快是它最大的特點。這類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的,如果你不是專業的跑者,不建議選擇,因為技術不夠反而會造成受傷。
專業馬拉松鞋
專門給那些職業運動員設計的馬拉松專用鞋,從材質、重量上都是從最輕的原則來設計。
通常來說這樣的鞋子壽命不長,可能一雙鞋就用一場比賽。
五、避免三大選鞋誤區
對於剛剛接觸跑步的新手來說,在選鞋、買鞋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或被誤導,以下幾大選鞋誤區,請大家避免!
-看樣式買鞋
不要過於追求時尚,一定要從舒適度和功能性出發去選鞋。
-寧大勿小
如果鞋子過度緊繃,將引發水泡或黑指甲這樣的情況。合適的鞋子必須在前腳掌留出足夠的空間,差不多1.2厘米左右。
-時間錯誤
一般來說,腳從早晨開始輕微膨脹,時間持續到下午4點,那時腳的大小早已和早晨不一樣。所以建議選擇晚上去買鞋。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跑鞋,讓跑步更輕鬆。
------------------------------------分割線----------------------------------
簡單、準確、歡樂的把這個問題回答了(歡樂自尋,看透別說透)
跑鞋選擇三點參考因素:體重 能力 跑資
很多剛開始跑步的人認為跑鞋越輕越好,這是個誤區,輕量級跑鞋並不適合新手,甚至對大體重者來說是危險的。選擇跑鞋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特質而定。
以上
不要過度迷信跑鞋的宣傳廣告——來自美國運動醫學會的選鞋建議
一雙合適的跑鞋是跑友的基本裝備,但如何選鞋,眾說紛紜,特別是存在扁平足或者高足弓等跑友,總是期望一雙鞋可以糾正腳型,各種以穩定、緩衝、減震、控制為賣點的跑鞋廣告也另跑友真假難辨。
選擇跑鞋時考慮以下幾點:
?鞋子的大小,選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選錯大小。究竟哪一雙跑鞋適合你,穿上後才知道;
?運用過去買鞋經驗來選鞋;
?現在鞋子存在的問題;
?環境條件;
?跑步參賽要求;
合適、安全的跑步鞋,需要考慮這幾點:
?腳跟-腳尖斜坡度:這是指鞋的腳跟部位和腳尖部位的厚度差別。腳跟部位允許比腳尖部位更厚,但是這種差別也不應超過6毫米,也就是說腳跟-腳尖鞋坡度不宜太大。
?自然中性:很多跑鞋會以有效緩衝、強化動作控制作為賣點,但事實上,這些刻意強化緩衝或者強化動作控制的設計不宜過多,因為這反而會額外干擾腳的正常運動。往往跑鞋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同時產生一個新的問題。
?輕量化:男性的跑鞋一般在285克或更少的重量;女性的跑鞋一般在230克或更少的重量。
選鞋的建議
- 建議不要把鞋的外形以及鞋底的厚度作為選鞋的主要依據,炫和酷也不是選鞋的唯一;
- 事實上,在足正常落地的時候,足弓會發生輕度旋內偏轉,也即落地瞬間,足會輕度外翻,這是因為在騰空階段,足是輕度內翻的,所以著地時就會從輕度內翻迅速過渡為輕度外翻,這種外翻是跑步的自然現象,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選鞋時,要選可以很好支撐足弓的鞋,目的是控制外翻,這顯然是錯誤的,恰恰相反,過度支撐足弓,反而導致足在落地是無法正常外翻,從而引發膝蓋、腳踝疼痛;
- 對於存在過度足外翻(也即扁平足)的跑友,通過加強髖、膝、踝的力量來糾正足外翻,這比選一雙所謂能控制外翻的鞋要重要得多;
- 確保腳前部和腳尖在鞋內有足夠空間,這一點非常重要,穿上鞋後,腳趾頭要確保能扭動自如,如果腳尖被鞋擠得無法動彈,無法伸展開來,這將導致腳在著地過程中無法有效緩衝地面衝擊力;
- 那麼如何確保腳尖有足夠空間呢?腳趾頭距離鞋最前端應當有約1.2厘米空隙,用手按一按,看看你的腳趾頭是否有足夠空間
- 判斷一下你的鞋是否過窄?取出鞋裡的鞋墊,放在地上,然後一隻腳踩上去,如果腳的邊緣已經超出了鞋墊的邊緣,對不起,你買的鞋太窄了,不適合你!
- 選鞋時,穿上跑一跑,看看腳跟與鞋跟之間有不有滑動摩擦感,如果有,鞋不對。
一雙好鞋應該極力避免以下幾點:
- 鞋底過厚,緩衝性能過好。過度強化緩衝的鞋,其實是在鼓勵跑者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著地,這反而會使跑者養成著地過重的不良習慣,一旦換成其他鞋,將無法適應。
- 鞋跟部位比鞋頭部位更厚的鞋,這會導致前文所述腳跟-腳尖斜坡度過大。
- 依賴矯形鞋墊。有的資深跑友熱衷於根據足形配置個性化的矯形鞋墊,以標榜專業性,其實一般來說,這並不值得提倡。即使使用矯形鞋墊,一般也不要超過6-8周,更主要是強化足部力量。足部力量增強後,你就不需要每天使用矯形鞋墊,你也不可能指望矯形鞋墊解決你的所有足部健康問題。
舊鞋換新鞋
當鞋穿太久或過度磨損後才更換新鞋,會增加腳部受傷發生幾率。基於你的舊鞋行走的大體里程來選擇購買一雙什麼樣的新鞋,而不是隨意選擇。穿著240公里,鞋底夾層就會發生很大磨損;穿著480-800公里,鞋底緻密部分磨損超過50%;因此,大多數鞋在穿著480-800公里後需要更換;大多數鞋子行走640 – 800公里後鞋底夾層破裂,大大增加了潛在的危害。
應該何時買雙新跑鞋呢?
- 一般的經驗法則是:每跑560公里可以考慮購買一雙新鞋,也就是說對於月跑量在100-150公里的跑友來說,一雙鞋的壽命的也就是半年左右。
- 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說明所有跑步鞋的最佳時間和距離。不同的鞋子持久性基於鞋子本身的材料,跑友們的不同穿鞋方式以及跑友是否將跑鞋多用於跑步。如果每天穿跑鞋做其他活動比單獨只是用於跑步,可能更容易磨損。
- 由於鞋底上的不均勻磨損引起跑步發生改變,易導致跑友受傷,因此,如果鞋底有明顯磨損,那就意味著需要丟棄此鞋了。
- 請注意,當你換一雙新鞋需要一段過渡期,這個階段可以新鞋舊鞋交替穿,逐步增加穿新鞋的時間,直到適應新鞋。
跑步鞋的其他考慮
- 大多數人(85%)實際穿鞋偏小。合腳的鞋應該有足夠的空間放腳最寬的部分,也有足夠空間容納腳趾頭。合適的鞋應該不緊不松,腳跟與鞋跟部貼合度高。
- 試穿鞋時一般穿跑步時穿的襪子,在下午或晚上試穿。穿在腳上十分鐘,確保它們是舒適的。大多數的商店允許顧客穿著鞋來回跑動,體驗跑步的感覺。
- 考慮購買兩雙跑鞋,交替使用,這樣可以增加每一雙跑鞋的壽命。只穿一跑鞋多天連續行走跑步達到100-120公里左右,就應該換雙鞋,這有利於延長跑鞋壽命。
- 一旦你穿上新鞋後,短距離內的跑步會很輕鬆。
明智地選擇你的新跑鞋,把它們帶回家,開始享受跑步吧!
關注微信訂閱號「慧跑」,並回復「慧跑講座」,可參加每周的專家線上講座,講座老師為體院教授,講師,明星健身教練等。講座內容:不限於跑步、健身、減肥等話題。
http://weixin.qq.com/r/DTqFnbHEjuzxrfX_928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適宜的跑步鞋:控制足弓下降,堅固鞋底,能提供運動控制,或高穩定性的跑步鞋。
提醒:避免選擇具有很好減震效果的跑步鞋,因為它們會相對缺少穩定性。
弓型足:A、B區的比例應該大於2∶1。A區比正常足型的足印要大。
特點:足印呈現出狹窄的印記。嚴重者沒有B區。這種足型通常處於外旋狀態,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足弓本身卻不能提供足夠的減震作用。
最適宜的跑步鞋:帶避震的跑步鞋能夠提供充足的彈性,保護足部免受振動。提醒:避震效果好的跑鞋靈活性會相對較弱。
【Live預告】常見運動損傷的防治與急救 - 知乎專欄
聲明:作者與跑鞋廠商無任何利益關係,以下文字僅作科普用途。
更多肌肉、骨骼、韌帶、軟骨、半月板等損傷的防治知識請關註:運動醫學 - 知乎專欄
跑步是時下流行的低成本有氧鍛煉,人人均可參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跑鞋卻是一門「學問」。跑步新人面對市面上眾多品牌、不同設計的跑鞋往往無所適從。本文就運動學角度,概述跑鞋選擇的一般原則。
跑鞋結構的解剖
首先,一起來研究下一雙跑鞋結構的解剖(圖1)。最基礎的結構是前端的toebox,側面的支撐以及鞋底的Midsole,outsole。不同品牌的設計也只是在這些細節出做文章。
圖1:跑鞋的解剖。
優秀和安全跑鞋的特性
對於正常的健康足,一雙既優秀又安全的跑鞋需具有如下要素:
- 儘可能小的足跟-前足高度差(heel-to-toe drop): 推薦使用高度差 &< 6 mm的跑鞋 (圖2);
圖2:Heel-to toe drop的測量。
- 中性跑鞋:不含有任何制動或穩定附件,這些額外結構會干擾奔跑時正常足部運動(圖4)。
- 重量足夠輕。
如何選購一雙有「個性」的跑鞋
- 在鞋店內當場測量足長。對於左右足不等長的跑者,建議選擇相對應的左右足不等長的跑鞋。
- 足弓的高度並非是選擇跑鞋的唯一參考指標 (圖4)。
- 需按照跑步時的合適度來選擇跑鞋,而非行走狀態下的合適度。奔跑及行走狀態下,足的運動軌跡是截然不同的。
- 正常足會有輕度足外翻,因此生理狀態下的足外翻(pronation/ eversion)不需要選擇針對足部畸形而特殊設計的跑鞋 (圖3)。事實上,正常狀態下的足外翻是人體生理性的緩衝結構,穿著特殊跑鞋、人為性地校正外翻的足反而使得這一結構缺失,從而導致足及膝關節的不良受力。
圖3. 對於跑者來說的安全及不安全的足形態。
- 運動後足部會輕度「腫脹」,買鞋之時需要預先考慮這一情況。推薦在晚間去購買跑鞋,此時足的「腫脹」程度類似運動後的足。
- 跑鞋需由足夠寬的前端(toe box)(位置見圖1)。保證足趾在鞋內有相對自由的側方活動度。
- 保證大腳趾與鞋的前端有1.5cm左右的距離,保證足趾在鞋內有相對自由的前後活動度。
- 購買之前,需保證足夠的測試時間。
如何結合足弓形態及足形態來選擇跑鞋類型 (下圖)
圖4. 不同足弓及足形態的跑者推薦選擇不同類型的跑鞋。
何時需要購買新跑鞋
- 儘管目前沒有針對不同跑鞋壽命比較的研究數據。但是一般認為跑鞋的壽命是350公里,因此超過這一壽命,也許就是更新跑鞋的時候了。
- 如果跑鞋的重要結構( 圖1中outsole, midsole, inner sole)破壞,需及時更新跑鞋,反之將有足損傷風險。
足嚴重畸形患者需要在運動醫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跑鞋。
相關文章
【馬拉松專題 I】 選對你的跑鞋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I】跑馬拉松時如何防抽筋?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II】跑步後膝蓋痛怎麼辦?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IV】對於某些人,馬拉松可能是條不歸之路 - 知乎專欄
【馬拉松專題 V】跑步導致跟腱的疼痛該如何調整? - 知乎專欄
【新書上架】知乎周刊:馬拉松新手的參賽指南 - 知乎專欄
醫學諮詢
【值乎】開通,歡迎提問 - 知乎專欄
【Tips+】如何通過#值乎#向運動專科醫師提問 - 知乎專欄參考材料: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New Balance Wear Test Program
Ian Griffiths Sports Podiatry on WordPress.com
Fix.com | Your Source for Fixing Everythinghttp://weixin.qq.com/r/DkQdBQjE81WMrUxm9xEc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說一下我的情況,普通休閑跑者,燒過一陣子千元內跑鞋,所以 adidas, nike, mizuno, asics, New
Balance, Skechers
都有試過……當然絕大多數都是付學費或者退了。去測試過腳型,一隻腳中低足弓,一隻腳正常足型。
下面的選鞋經純個人經驗,不科學,不代表任何廠家利益,希
望有專家來批評。
首先,跑鞋可能沒「那麼」重要,跑經上有個悖論在:如果你重到非要穿 kayano (Asics 「頂級」跑鞋)才能跑,那你現在根本就不合適跑步。所以跑姿,核心區鍛煉等,遠比一雙好跑鞋來的重要。
拋開這點,再來說跑鞋。足型、功能上的區別大家也回答很多了,這裡不重複。
其實緩衝和支撐也沒那麼重要,比如超過一定價錢的緩衝鞋都會有一定弱支撐,而有些鞋到底算緩衝還是支撐,跑經上也吵個不停(比如 Nike Lunarglide)。很多鞋有所謂適應範圍,可能比粗暴武斷的去分跑鞋到底哪個種更好一點。
所以,除非你是兩頭的腳(高足弓或者平足),大多數人是兩種鞋都能穿的。
穩定或者控制型的作用,是鞋的中底中雙密度支撐材料,把下榻的足弓給頂回去以穩定足型。因此這種鞋會犧牲一定的靈活性和輕便,而不是說正常足弓的穿不了了……事實上,如果你跑的距離長,肌肉力度下降,姿勢不穩,也可能出現中底足弓的腳下塌的情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緩衝鞋會有一定支持的說法。
1. 雖然足型沒「那麼」重要,但個人自測足型(包括做 Mizuno 的那個測試在內,因為沒人指導你可能姿勢不準),誤差可能性還是不少。我一開始測自己兩隻都是正常,直到去 asics 做了專業測試才發現一隻腳其實是偏輕度平足的。這也是我想說足型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原因,就算有小偏差也是落在兩種鞋都能穿的地方……不要對這件事太頂真。
2. 足型和內外翻足不完全一致,關鍵要看你跑鞋的鞋底磨損來判斷,因為這個會綜合到你的腳型和跑姿。
3. 順著上條,跑姿/用途/時間/體重的決定因素,要高過足型。像我是前掌著地,就算有輕微平足也非常不合適去穿穩定系跑鞋,又不靠後跟發力,幾乎不存在需要靠雙密度支撐的地方。同樣,如果你跑鄉間小路,則要選越野跑鞋了。當然還有訓練鞋和馬拉松鞋,已經是高端需求啦~
接著是商家特點,除了你們能查到的碼數各家都不統一以外(外插一句,選鞋的話,USA碼和中國碼,也就是毫米數要比歐洲碼靠譜的多),寬度也是一個很大問題,以我個人經驗來看。國內一般能買到的鞋裡:adidas<nike<asics<mizuno<skechers<new balance。要說明的是,亞洲人腳型偏扁前寬,所以兩個日本牌子 asics 和 mizuno 做過優化,skechers 的鞋都很寬原因不明,而新百倫最寬的原因是,他是唯一一個(?)在國內提供多寬度,也就是提供加寬 2E 的引進品牌,而且一般來說,都是 2E,標準 D 寬的反而少。
然後是鞋底的綿軟度,以緩衝係為例則是 mizuno<adidas<new balance<nike zoom(air 氣墊的我沒試過)<asics<nike lunar<skechers。mizuno 採用的是機械結構緩衝,而後面則大多數採用了緩衝材料,Skechers 是軟的一塌糊塗……機械結構發力更好跑起來更有力,而越綿軟則跑起來越舒服,不存在好壞,看君選擇了。
嗯,還有不要隨便聽什麼 XX 牌就一潮牌,跑步不專業。像 adidas 的 adizero 系列頗受前掌愛好者好評,nike 的 lunarglide 喜歡的人也很多,合適自己的就好。
最後,買鞋這事,前幾雙買廢是挺正常的事,而且大多數對於這個問題還特別糾結的人來說……估計一周也就跑個 2 次一次 5km 了不起了,先學好姿勢,買個入門級跑鞋開始動起來吧!適合二字 是在於使用者的跑步水準而定的 不同水平的跑者需要的功能方面也不一樣
就一般跑步者而言 我比較推薦性價比不錯的李寧 耐操 舒服 便宜 國產良心品牌了
再上一級就是經常跑步的人群了
比較推薦Acics、Mizuno 對跑者的腳踝 膝蓋有較好的減震保護效果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日本產品的優質.
最後就推薦Newbalance 畢竟是總統品牌 對於專業跑者它能準確的將跑者的配速非常精確的做一個定位.
還有一個我本人特別喜歡的運動品牌under armour性價比超高 對於喜歡運動的人可以買來一試.
隨便去專門店買一雙阿迪達斯或者耐克就好了。絕對夠用,不會太差。700左右而已,能穿三年以上。在鎮上裝逼足夠了。跑步要的是堅持,有裝逼加成是動力之一……那些大神說的品牌我一個都沒聽過,也不敢淘寶買,怕假貨。總之,我堅持兩天了……最近我在減肥,哈哈哈
made in us,made in japan或者made in taiwan
如果只能買國產的那麼多威是個不錯的選擇。
國產或東南亞產的nike ad nb等各類大牌根本就是樣子貨
前面答案都是面對初級跑者吧。我來給中級愛好者一個推薦。
跑過一段時間後,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在自己的跑鞋庫裡邊鎖定一雙自己最信任的跑鞋,每逢重大賽事,必然會選擇它陪伴自己創造新的pb。我心裡管它叫「干大活的」。
這雙鞋總有退役的時候,等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麻煩就來了。這個時候我們要買的不是一雙帶著你在公園裡隨便跑上十幾公里的後備軍,而是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陪伴我們征戰各地,化幾個月訓練為Pb的主力部隊。這雙鞋最好能提供一樣的腳感,以適應我們已經成熟的,穩定的跑步姿勢(這點最重要),還要提供更加科學的支撐和緩衝(絕不是更軟),最後就是更加亮騷的外形,讓我們能在越來越風騷的跑步隊伍中始終獨領風騷(至少能讓我們自以為如此)。
保守的辦法,當然是選擇前任主力跑鞋的升級版,從一而終。但所謂衣服如女人…大家總想換換口味不起?
但我們又不想像一個初心者那樣買上一柜子選出來一雙,畢竟,有錢要敗在刀刃上!聽說Garmin什麼的連出好幾款新表呢
兄弟我研究了好久,走了不少彎路。本來赤足二十公里毫無壓力的我,新穿了雙號稱勞斯萊斯的索康尼,跑了十五公里膝蓋就開始疼。嚇壞了有木有,後來考慮下,原因很可能就出在前後掌坡度上。以前形成的舒適的落地姿勢,因為坡度的變化反而給膝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後來發現了一個辦法,和各位分享,那就是runnersworld的跑鞋選擇器。
在shoe advisor這裡,可以輸入你自己的身高體重鞋子型配速跑量落地姿勢等,都不是新手了就不過多解釋了。這樣生成的推薦十分靠譜,比如即使選擇了大體重,但如果跑量和配速都很高的話,也不會傻傻的推薦大緩衝的鞋,而是側重於比賽和支撐的輕型小緩衝。
另外一個選項,shoes like mine,就更加方便了,簡直就是為我們換代這個目的而生:
看,顧名思義,找到自己的鞋型,點一下,會給你推薦類似的鞋行。
最累的工作它幫你做了,剩下的,就是愉悅的選一款漂亮到能帶我裝x帶我飛的外觀了。
推薦閱讀:
※李寧有什麼比較好的跑鞋?
※求亞瑟士跑鞋推薦?
※有沒有人會看美津濃腳型測試結果的?
※跑步時候遇上異性跑友,你一般先看臉還是先看鞋?
※冬天跑步應該穿什麼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