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感想?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是一體的,前者是思想,後者是具體的方法。如果你對《孫子兵法》思考的相對多一些,你就知道,其實孫子兵法無非是對形勢和人類本省心理的分析。看到市場上將兩本書寫在一起的可有很多版本,你是否有思考?所以,如果想稍微了解透徹,我個人覺得應該將兩者聯繫在一起。下面我從生活中的某些小事來給你舉例: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個人認為,這句話在孫子兵法中是精髓中的精髓,道理可以說是虛實的使用,也可以說是示弱和示強。我給你分享兩個小故事。我比較早就做生意,大學做稀缺限量版手機和大排量摩托車走私生意。可想而知,這些都是高消費人群。為了做生意,彰顯自己的實力,首先我在外在進行投資,衣服、鞋子、手錶、手機,甚至名片和乘坐交通工具上也進行投資(可聯繫「樹上拉花」之計)。當然,也包括話語,比如我們本來沒有某款手機(我們的手機都很難得,從國外走私,量極小),我們的回復是這樣的「這款手機前不久剛賣出好幾部,現在沒貨,有貨的話我會通知你」。如果你稍加思考,就會想通這句話再適合不過。首先,彰顯自己的實力,其次是肯定對方眼光。這總的一句話就是,在合適的場合下示強,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兵者,詭道也。示弱和示強的合理應用都能達到預想效果,但是示弱比示強更可怕。不怕別人自己不強卻示強,或者說對方本來就很強,可怕的你本以為很強的人卻處處示弱,這樣就會讓自己輕視對方。由於大學做生意,幾乎沒有上過課,所以經常掛科導致畢業的時候以為沒有學位證。通過某些渠道,聯繫一個人。通過一些小細節和他要錢的迫切心理,我在拿學位證之前就判斷出他極有可能是騙我(新任輔導員說我沒有學位證)。雖然沒有絕對把握,但是我在最開始就保留了我可能被騙的一切證據,圖片、錄音、錄像、字據……說到這裡,要是獲得這些信息,其實需要一個假設,那就是不能被他發現。而不要讓他發現,就必須示弱。如何示弱?按著一般學生的心理,或者按著一般迫切想獲得學位證的學生的心理必當是不自信、充滿各種疑慮以及對於授予學位證的信息不了解等心理和舉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可聯繫「暗度陳倉」、「假痴不癲」之計)。
提到「李代桃僵」,你可以聯想田忌賽馬,當然我也可以給你舉個例子。當初那人從我要一萬,我先按著他的要求乖乖給了他六千。給他那麼多其實根本不用害怕,萬一真的給我辦了就該給。如果是騙我,那好,可以獲取他的信任,為我進一步因為他不設防套取很多信息。以極小損失換去更大勝利,需要的不僅僅是魄力,更是遠見。
孫子曰「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在敵人有一半人上岸時攻打他,另一半敵人已自亂,真可謂「上兵伐謀」。其實這個與三十六計中「上屋抽梯」亦是同工之妙。引誘敵人,讓敵人陷入「絕境」(士氣已敗),敵人必敗。在那一次,我也使用了這一計。在給錢後錄像的時候,除了得出與事實矛盾的證據,我還套出他給別人安排替考等其他非法行為,而如果他是詐騙,這個肯定讓他不得不束手就擒。
後來表明我的判斷和推理也完全正確。而最後,我又開始示強,說明自己拿到學位證與他是否幫助無關,並且表明已經掌握的他詐騙證據以及說明他是詐騙的法律常識,最後讓他看著辦,語氣強硬,最後他這個專門以辦證為主要收入的人不得乖乖投降。我連用幾計,他也不可能不完敗。總結一下,這裡我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示弱」能夠迷惑對方。
其他的很多小故事就不說了,望採納。同時也希望作者多加思考,活學活用,只要是正義的就可以。《孫子兵法》是大智慧,不僅僅可以用在軍事,還可以用在商業、社交、經濟、外交……希望我們多多交流。
這是我將另一個回答,直接複製到這裡的。
謝謝點贊哈!「《孫子兵法》是成書的那個年代全球實用主義的一個巔峰」,這是我對於這本兵書的評價。當很多不常讀書的朋友讓我只推薦一本書來讀時,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奉上《孫子兵法》。因為這本書在實用智慧類書籍領域,利用最少的篇幅揭示出了最為深刻且豐富的應變智慧。它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易筋經》,讀起來雖快,但想要理清、參透卻有難度而且也需要時間。不過一旦參透並運用自如,其釋放出的力量難以估量,這也是諸多武林高手對《易筋經》趨之若鶩的原因。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孫子兵法》。
在正式解讀之前,我們有必要強調下閱讀方法,避免大家錯誤地套用知識類書籍的閱讀方法來閱讀智慧類書籍。對於閱讀來說,大腦就像一個容器,知識和智慧就像是要放進去的物體。知識的積累好比物體的分類堆放;智慧的積累則靠和容器融為一體。知識的使用比較簡單,只要在容器內直接提取即可;智慧的使用相對複雜,因為已經融為一體,你都不知道能提取出什麼?甚至經常要做相互矛盾的權衡和取捨。知識的積累靠記憶;智慧的積累靠悟性。知識的難度在於梳理,智慧的難度則在於浸潤。知識的價值在於確定性,智慧的價值在於批判性。知識的至高境界在於涇渭分明的自由取用,智慧的至高境界在於化為本能的厚積薄發。
以《孫子兵法》為例,單純地背誦不會帶來實際意義。即使能夠倒背如流,最終可能還是淪為紙上談兵。《孫子兵法》的價值說簡單其實很簡單,只要能把它的思維框架植入自己的思考體系即可,而它的思維框架也並不複雜;但是說困難其實很困難,因為如果它的框架在頭腦中浸潤的還不夠深、不夠徹底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不出來。這有點像初學騎自行車,理論知識的滾瓜爛熟並不等同於上路之後的暢行無阻。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古人都要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讀一本智慧類書籍的原因。理解了知識與智慧的區別之後,我們就來正式解讀《孫子兵法》的智慧:
核心:勢勝負的核心是什麼呢?那就是「勢」,我們可以理解為態勢,通俗點就是力量對比。我們之所以把「勢」解讀為「態勢」而不是「形勢」,是因為裡面含有動態的意味。即使這麼說,「勢」還是有點抽象,於是書中舉了一些形象的例子:
-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強「勢」就像是把石頭衝起來的強大水流或者拉滿的一張弓,再或者像高山上即將滾落的巨石一樣。物理學「勢能」的翻譯正基於此。回到兵法本身,要想贏怎麼辦呢?那就必須創造至少是暫時性的、局部性的強「勢」。《孫子兵法》的其他部分正是圍繞「勢」來論述的。比如,「知彼知己」具體要知道什麼呢?那就是雙方的態勢,尤其是「始計篇」中所強調的「道、天、地、將、法」;再比如,《孫子兵法》最廣為人知的「集中自己的兵力、分散敵人的兵力」出發點在哪兒呢?那就是改變局部之「勢」。
既然「勢」如此重要,那麼成「勢」的核心是什麼呢?《孫子兵法》里有一句「廢話」 —— 「因利而制權」。
成「勢」的核心—— 「因利而制權」「因利而制權」 —— 根據是否有利,靈活地採取相應措施。這聽起來簡直是一句廢話,但要注意,這就是智慧的特點,沒法給出具體的方案,只能給出思維的角度和思路。其實當我們用這句話來類比今天矽谷所倡導的思維方式時,就能感到它並不是一句廢話。矽谷的倡導是「了解規則、善用規則、打破規則。」
我們知道,強「勢」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所處的規則或對戰模式 —— 戰法。當敵我雙方處於同一戰法之下時,強弱很容易判斷。但是當雙方遵循不同的戰法時,勝負取決於誰被誰所調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兩支軍隊都執行正面戰法時,從雙方的人數、裝備等方面是可以預測勝負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支軍隊採用更擅長的偷襲或者迂迴戰法,那麼勝負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雙方最終在哪個戰法下進行決戰。亞歷山大擊潰大流士就是迂迴戰法擊潰正面戰法的典型案例。而三國中,孫劉聯軍之所以能擊敗數量佔優的曹軍,正是因為曹軍被調動去和孫劉聯軍打了他並不擅長的水戰。試想如果雙方在陸地上進行決戰,那麼結果會怎樣?
《孫子兵法》之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說的就是調動對手到自己強「勢」的戰法中來;而所謂「兵者,以正合,以奇勝」強調的是要創造自己獨特的局部強「勢」;「避實而擊虛」的目的則是誤導對手抓不準自己的強「勢」之處。當然,自我強「勢」也可以通過削弱對手之「勢」來實現,像「食敵之糧」、「挫敵之氣」、「擊敵之虛」、「離敵之心」......
那麼,應該從哪些角度思考成「勢」的方法呢?這就要談到「成勢的框架 —— 對內與對外」了。
成「勢」的框架 —— 對內與對外對內要蓄勢以待發
對內要怎樣蓄勢呢?《孫子兵法》列舉了很多具體措施,僅舉一例:
-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 強調上下一心、將才的選拔和制度的制定,這幾點用在商場也可以無縫對接,理想(文化、願景)、人才和制度當然是三駕馬車了。
對外要動敵而強勢
這部分的方法就更多了,因為「態勢」本來就是在雙方互動中逐漸形成的某種形勢,比如:
-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 虛實的掌握和運用是最好的調動敵人的辦法
-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 根據敵我力量對比採取隨機應變的動敵策略
-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 夾雜虛實調動敵人的至高境界
-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 調動敵人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預測、嘗試中確定最終策略
-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 示弱永遠是調動敵人的一個不錯的戰法
-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 調動敵人之軍隊,不如調動敵人的情感,也就是從內部分化,按照孫子所說就是「用間」
總之,《孫子兵法》強調的就是在戰場格局的不斷變化中找到自己的強「勢」之處並加以充分利用,哪怕它只是暫時的和局部的。關於強與弱的更細緻闡述,我會強烈大家去補充閱讀另一篇頗為開腦洞的微思考《真實世界的強與弱》,因為這塊大大增強你對於《孫子兵法》的領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訪問微思考官方網站 http://vthink.org(或者 微思考.com),或掃碼關注微思考公眾號(也可搜索公眾號「vthinkorg」或者「微思考」)
推薦閱讀:
※《孫子兵法》爲武經七書至上,但內容多主張詭詐間諜屠殺的行爲,與儒家道德不相容,宜否併入中學教學大綱?
※如何從兵法解讀,韓信破趙的背水一戰,這是不是一種僥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