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否愚忠?
首先,感謝上天能讓我遇到知乎,我一直在找這樣一方心靈凈土來抒發感慨,尋覓知音。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希望看到不同的看法。中國有兩句古話 識時務者為俊傑與明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亮逆天而行,使亂世混戰不休,晚統一幾十年,屬於後者。這,算愚忠嗎?我們的語文老師認為是,而我則不置可否,我認為諸葛亮作為中華讀書人的典範,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心中有堅持的理想,他沒有錯。這正是他不同於我門品凡人的地方,可站在天下蒼生的角度來說,他又逆歷史潮流而行!我感到很矛盾,希望專家不惜賜教!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成績不錯,非常喜歡歷史,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與我聯繫!
最近看三國,又有些新感想。寫在前面。
《諸葛亮集》載有一篇諸葛亮給李嚴的答書:「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耶!」
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勸他收九錫(也就是稱王),諸葛亮拒絕了,說我還沒有完成大業,現在稱王對不起先帝。等真的滅了曹賊,九錫算個屁,十錫都不在話下。
這段話中」知己未答「四個字,很明顯」知己「指的是劉備。諸葛亮說的很清楚,他的」忠「來自於對知己的」義「,而不是單純上下級的君臣服從。從這點看,諸葛亮想思想頗具先秦遺風,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當如是。
——————————————————————————————————————————
下面是回答。
諸葛亮不忠於名存實亡的漢氏政權。 直接理由是孫權稱帝諸葛亮表示支持。
諸葛亮忠於掛羊頭賣狗肉的季漢政權。理由是諸葛亮沒有培養家族勢力。
雖然忠,但不是愚忠。理由是諸葛亮大權獨攬,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而不是一味順從。
綜上,諸葛亮是一個又忠誠,又智慧,又真性情的近乎完美的人臣典範。(而不是傻乎乎的愚忠,這才是我想說的!)
以下是詳細回答。
首先要說」忠「是忠什麼?是漢氏政權,是劉備,還是阿斗?
如果說是那個名存實亡的」漢室政權「,我認為諸葛亮非但不愚忠,而且根本不忠。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當孫權稱帝的時候諸葛亮非但沒有起兵討伐,還派人去東吳向孫權祝賀,默認了二帝並立。因為諸葛亮在做事上很實際主意,不會為了「漢室正統」的空名號放棄實際利益。
諸葛亮忠於季漢嗎?劉備生前肯定沒問題,問題是忠不忠於阿斗。諸葛亮是忠的,為他沒有家族勢力。這是和司馬懿,曹操最明顯的不同。當然一方面他也沒條件,養子死得早,兒子太小了。有一個弟弟在蜀國只做到長水校尉,無論從哪裡看都沒有培養勢力的意圖。所以百分百忠誠。
但他是不是愚忠呢?看你題目的意思,暫且把「愚忠」定義為「「有能力者」完全聽從「沒有能力之人」的指揮,而導致其不能正常發揮之人。」
要判斷諸葛亮是不是愚忠阿斗,就看他是給自己活,還是聽阿斗的話干愚蠢的活。
這樣想的話,其實答案很簡單。鄧芝出使東吳,對孫權說:「大王命世之英,諸葛亮亦一時之傑也。」把孫權和諸葛亮並提,直接無視阿斗。諸葛亮是蜀漢的大boss,有權有兵,想平南就平南,想北伐就北伐,想提拔誰就提拔誰,阿斗只有聽話的份。所以「愚」這個字怎麼也算不到他頭上。
東漢朝廷對諸葛亮又沒有什麼恩情,只是一個名號罷了,諸葛亮不效忠漢室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劉備對諸葛亮有恩,所以應該效忠。
效忠劉禪是因為劉禪很聽話,居相位行君事,一樣實現抱負。
所以我覺得,諸葛亮的忠誠,一半是因為他的重情重義(劉備的三顧茅廬,白帝託孤);一半是因為他的政治抱負(自比管仲樂毅,大權獨攬,名流後世)對於這樣一個有能力有理想真性情的真英雄,名利權位對他來講是不屑一顧的。
在知乎問如此愚蠢的問題,我想題主的語文老師不要先教書了,多學習一點邏輯學才好,這完全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站在今時今日的角度批評古人傳統思維,並不是那麼高尚。
士為知己者死,愚忠又如何?當一個人在野二十多年,終於有人賞識自己,令自己龍出淺潭,自當以湧泉報答,這是一位有品德的人應該做的事情。再者漢室正統,被曹魏篡位,苦思匡扶漢室支持正統在任何時候都正確。當時人對國的概念跟你老師現在理解的完全不一樣,不是漢室的統治者等於亡國。按你老師的說法強弱懸殊就是逆天而行,那麼中國打什麼抗戰?東晉、南宋、南明縮在江南有何意義?
另外,別把諸葛亮當聖人,他也只是一個人,正是因為過度神化才搞出這麼多諸葛黑。
什麼又叫天下蒼生?諸葛亮治蜀,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如果孔明不為天下蒼生,那麼四川百姓為什麼一直悼念諸葛亮。三國鼎足之勢算好了,難不成司馬氏搞八王之亂,以至五胡亂華是為了天下蒼生嗎?
曹丕篡漢,司馬昭弒主,桓玄自立,劉裕建國,他們到也不是正確,主上暗弱,取而代之確實是順天時。
-------------------------------------------
評論下的 @覃浩文 同學真是讓我哭笑不得。曹丕篡漢建魏,當時的諸葛亮怎麼會不知道?關漢丞相曹操什麼事?時天下已無漢帝,劉備以漢室宗親稱帝正是理所當然。劉備是逆賊,他逆誰了?漢獻帝衣帶詔榜上有名,劉備奉詔與董承誅曹操,居然還能有劉備是逆賊的神論?
這位同學說我才是以今人看古人,三國粉絲什麼的我就說很討厭吧。蜀漢乃承東漢,所以主要思想是匡扶漢室,驅逐曹賊。曹魏得華北中原,聲勢強盛,故取而代漢無可厚非。就是孫吳歷代創業,與魏漢共稱尊也在情理之間。拿現代人的一統中華的思想來解讀當時三分之勢,讀史如此,不如不讀。
看歷史就要引史料據就事論事,什麼我是魏粉,所以我要黑蜀漢,蜀粉又整天宣傳正統性,說得好像對面是垃圾,所以自己就是沒那麼髒的垃圾一樣。三國迷應該多去玩遊戲,愛怎麼操縱歷史進程就怎麼操縱。中國是一個對歷史非常重視的國家,在這裡,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中國的主體民族是農耕民族,而農耕民族是非常重視經驗的民族。也就是說,重視歷史的目的是要吸取歷史的經驗。但是,對政治的認識往往會對歷史經驗的吸取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精英階層和平民階層對政治的認識有著不小的差異:前者多身處政治風浪之中,有著政治的經驗,往往能夠更為理性地認識政治,從而往往能夠體會到政治中的權謀;後者遠離政治,對於政治的認識多是通過通俗的文學作品,於是,認為政治中充滿了道德。
儒家憧憬的是明君賢臣行仁政王道的政治,可是,現實的政治往往是暴君奸臣行暴政霸道的政治。於是,孔子周遊了列國之後只能去教書,政治上不行,書倒是教得很不錯,一大批弟子接著宣傳他老人家的政治主張。孟子政治上也不行,但是,他老人家崇高的人格真的令人景仰,真的。
秦國用的是法家的一套,強,實在是強。秦國成了秦朝。可是,沒過多久秦朝就沒了。
說漢朝強還是秦國強,這其實沒什麼意思。重要的是,漢朝比秦國要高明。漢朝也用法家,但是,不忘給法家披一件儒家的外衣,外儒內法,中國政治上的馳名商標。
批著道德的外衣玩弄權術,這就是傳說中的儒法互補,高,實在是高。
讓老百姓用道德的眼光看政治,統治者省事多了。道德的幕布遮蓋了多少政治的血腥。
《三國演義》的影響真是大得驚人,大到把那段政治小說化,再把這段小說化的政治灌輸到了人們的腦子裡。《三國演義》把政治小說化其實就是把政治道德化,只不過這是一幕道德悲劇的政治。
歷史上作為政治人物的劉備和曹操難道不是一路貨色嗎?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聽了以後還要來一番裝腔作勢的表演,不過曹操也知道劉備是在表演。所以說,區別在於曹操不在乎那塊牌坊,而劉備很在乎。但是,如果劉備處在曹操這樣的境遇的話,他還會很在乎嗎?
劉備死後,諸葛亮不當蜀國的第一權臣,你讓他去幹嘛?自己當蜀國的皇帝?歸隱?去別的國家混?開什麼玩笑。
諸葛亮當然不是「愚忠」,原因很簡單,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個政治人物,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
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有「愚忠」的嗎?
沒有的。
首先,請問題主,何為順,何為逆?勝者為順,敗者為逆,得天下者為順,喪家國者為逆。可是世事本無定數,如果有些拐點換個方向,結局可以大不相同。歷史學家的大忌就是對於已經發生的事,他們都認為是無法避免命中如此的,這真是太可笑也太迷信了。成事雖然在天,謀事依舊在人,如果諸葛亮得勝,季漢再續幾百年春秋,題主是否又會覺得曹,孫之輩違逆歷史潮流? 其次,題主多次言及「站在天下蒼生角度」,想題主雖初三年紀有如此考量而不是汲汲少年意氣讓人刮目。然而,如何戰爭就不是為了天下蒼生呢?戰為止戰,犧牲小部分人換取太平盛世,這可從我國近代史中體味一二。諸葛亮北伐不是為了死人,任何一個有擔當有胸懷的統帥發動的戰爭絕不會是為了破壞和平,相反,戰爭是實現和平的必要手段。諸葛亮不北伐,天下就太平了?題主試看三國後百餘年,中國歷史上最暗淡無光的統一王朝 晉 粉墨登場,開啟了一個黑暗,頹靡,虛幻的時代,「天下蒼生」的生活情況如何,青史可考。相比於諸葛亮統治下的漢國,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題主言,識時務者為俊傑,不錯。可還須知,時務不僅須識,更須造。時勢造英雄,英雄更造時勢。真正的偉大不是順勢而為,而是改變時勢,創造時勢。再一個,竊以為諸葛亮並不屬於「明知不可而為之」,他是務實的政治家而不是浪漫主義,他不會把漢國百姓的性命和他與劉備共同的理想當做噱頭來演一出苦情劇,從他的文章和行事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實幹家,在他心中,理想的道路有著清晰的刻畫,他那麼謹慎(背負一個國家也不能不謹慎),一定是「知可為」才為,不然,堂堂一國丞相難道領著一群僚屬往一條不知能不能通的路走么?
有些人能力再強,也不適合當領袖,遠如題目中的諸葛氏,近如新中國的周氏;有些人生的萎縮、生的面笨,但生來只能當一把手,遠如劉備、劉邦,近如太祖。難得的是有些人才,是既可當重臣又可當旗手,外面柔軟裡面鋼鐵公司,如林彪和小平。
性格決定命運。以他們的閱歷和智慧,是會冷靜的判斷自己的,所以諸葛氏和周氏面對很多機會,不會下手挑頭。
因此,諸葛氏不是愚忠,而是在已經實握重權的情況下對自己有清醒判斷,沒必要邁出那一步。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到我高中寫過一篇分析諸葛亮愚忠的作文,還寫得頭頭是道,當時沾沾自喜。。。
-------------------------
剛才我已經抽了自己兩個嘴巴子。
-
什麼是歷史潮流?
怎麼不是曹丕投降劉備,天下從此統一。
曹魏弄出了西晉篡位,跟隨者五胡亂華的三百年歷史悲劇。
竟然好意思說自己是歷史潮流,叫諸葛亮投降他。
那有一天真的成了地球村,有了共同體。那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也都是愚忠了?那些先烈也都是傻了?想想真是不寒而慄。
看待歷史要站在當時的角度去分析,而不是開著上帝視角用現代眼光去評判古時的人物。
諸葛亮沒有突然共產主義附體馬克思主義醍醐灌頂,領會要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你就告訴我這是愚忠?
拜託又不是張藝謀拍英雄,歷史都像這個劇本這樣傻逼誰還學歷史。
乾貨樓上幾位都已經給足,
但關於「愚忠」,請你思考一下:
什麼是對理想的追求、什麼是對信念的堅守、什麼是對意志的傳承
題主你重視天下蒼生,你覺得忠於信念的同時忠於人民才是明忠。可是諸葛亮卻未必覺得忠於人民才是忠啊!從諸葛亮的一生看,他覺得忠於信念就是忠了,他覺得人民只不過是大漢的人民,大漢都沒了,留人民活著有啥用?所以諸葛亮並沒有糾結過,也沒有覺得自己愚忠。
題主你只是因為自己的標準很矛盾才覺得給諸葛亮評價起來很兩難而已。
只要你拋棄忠於人民的想法,你立刻會豁然開朗的,歷史人物並不是為了符合後人的價值觀而存在的。
用愚忠來評價古人是不準確的,就相當於你不能用現代知識標準去評價古人用無知這個詞一樣,任何評價都要放到時代背景下,題主的歷史觀太淺薄
君以國士待我,必以國士報君
你直接拿著五代的故事問下你語文老師不行了…那麼多識時務的聰明人,讓他好好分析分析,咋亂成那樣了呢,明明沒有諸葛亮那樣的愚忠分子啊,
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
那叫受人之託忠人之事
那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叫士為知己者死
那叫國士無雙
這樣的語文老師也真是夠了先說正題,以下討論只限於歷史層面。
我認為說諸葛亮愚忠的這種說法和理由,實際上是反「競爭」。認為弱者應當給強者讓路,以期避免在競爭當中令蒼生遭受荼毒。我不認同這種看法,原因有兩點:
第一,時兮勢兮,終有變時,當年關羽攻襄樊,水淹七軍,曹操甚至想要遷都,難道當時曹操就應該直接投降蜀漢避免「蒼生遭受荼毒」嗎?再往前曹操地少兵缺,北方袁紹兵強馬壯,難道曹操就應該投降袁紹嗎?
第二,「競爭」的好處,在於優勝劣汰,如果為了統一,就主動投降放棄爭鬥,那麼你根本不會清楚與你鬥爭的究竟是曹操還是曹爽,要是曹操,當然好,蒼生之幸,可若是曹爽呢?那麼你的投降,不但不是所謂的「蒼生免受荼毒」,而是把蒼生往火坑裡推。有時候,抗爭未必是因為所謂的天下蒼生,但是有的時候,抗爭某個人在自己意識內的為了天下蒼生。並且,想法不同,免不了對抗,而也唯有對抗,才能得到正確的想法。當初汪精衛曲線救國,說不定還真是他的真實想法而非對賣國的美化,可是他這「順應時勢」的人,到頭來不是變成了頭號大漢奸?
歷史會告訴你正確答案,而你我要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把自己變成正確答案,無論是諸葛公治蜀地的成就以至於死後民間自發悼念,還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都是在盡己所能想要把自己變成歷史的正確答案,或者說,是人民的正確答案。
————————————————————分割線————————————————————
以下不是答案,只是對題主的一些建議。
一,好好學習,別因為上網耽誤了考高中
二,知乎未必是你想像的這麼美好,這裡也有很多逗比,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要屁股決定腦袋,任何的非感情類討論盡量講求證據和邏輯。
三,整體上知乎確實能夠給人不少幫助,不過多讀書才是獲取知識的正道,知乎上的答案太零散了。
四,如果喜歡三國,建議關注這幾個人: @姬軒亦@沃金@吳易@張佳瑋
五,如果不是對自己特別有自信,建議每類問題不看過至少十個人數足夠多的問題,不要輕易回答或者發表意見。
諸葛亮愚忠?我當場被嚇尿了,別說愚忠,他那裡忠了?出師表上寫的清清楚楚,有一句話宮中府中俱為一體,賞罰臧否,不宜異同。意思是說:你劉禪,宮中幹什麼都要向我丞相府看齊。還推薦什麼費依、董禹,說有什麼事你聽他們的就行了,不要自作主張。擺明了要當權臣啊!幸虧被司馬懿耗死在五丈原,不然劉禪死的更早。我甚至懷疑劉關張之死跟諸葛亮有關係,關羽劉備暫且不提,張飛體罰士卒不是一天倆天了,怎麼就突然給人割了腦袋。還有這哥仨死的太連貫了,關羽死了,劉備要報仇,備戰張飛被殺了,報仇劉備就死了。雖說劉備出兵東吳時諸葛亮勸阻過,可誰知道是不是諸葛亮的算計?
推薦閱讀:
※漂亮房子漂亮女人,聲色犬馬花天酒地的生活,劉備為什麼拒絕?
※煮酒論英雄時,若沒打雷,劉備該如何糊弄過去?
※三國時期的士族是否是毫無貢獻的一個階級?
※張郃和張遼誰更強一些?
※在遊戲界,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題材的成功作品相比,為何《水滸傳》題材的成功作品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