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如何在沒有任何保護機制的情況下,建立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信任?
時隔半年,再回顧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已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在離家很近的一所大學獲得教職,父母退休後也幫我分擔了照顧小朋友的重擔——生活慢慢回歸正常的節奏,而抑鬱的陰影似乎也開始遠離。曾經抑鬱的那段日子,就好像受了傷,流了血,結了痂,變成一道疤,在生命中留下了痕迹。結論是,不管醫生有沒有幫助,受過的傷,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慢慢癒合。
至於心理諮詢,以我目前的經驗看來,國內這一行業確實面臨著專業化程度不夠的問題。心理諮詢師的二級證和三級證並不難考,考到以後獲取從業資格也並不特別困難。行業門檻低,又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公開的對諮詢師的評價體系和來訪者的反饋機制,於是從業人員良莠不齊,這就導致了國內能夠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品質未必夠高。而且幫助來訪者選擇心理諮詢師的有效信息,實在少得可憐。所以如果選擇了接受心理諮詢,耐心一定要好,期望值千萬別太高。
其實討論心理諮詢有沒有用的問題,和討論豐胸產品有沒有用還真有一點像:「這個豐胸產品有效么?——效果因人而異。」「為什麼我用了沒感覺胸變大?——你需要再堅持一段時間。/有變大啊只是你還沒有感覺到而已。/你應該聯繫我們的美麗顧問,大家討論一下,調整一下使用方式。」「可是我胸沒變大還長痘了……——你要不要換個牌子的豐胸產品試試?並不是每種豐胸方式都適合所有人。」——把心理諮詢替換進去,似乎也說得通。開個玩笑,如有冒犯到從業者,敬請海涵^-^--------------------------------分割線又出現了,下面是半年前的內容-----------------------------------
看過所有回答後仔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寫了一個回答,分享了一些自己關於這個問題的體驗和想法,有興趣的各位可以看看。
非常非常感謝各位的回答。因為大家都建議我把問題描述里的這些東西都告訴諮詢師,所以我想要澄清一下,雖然僅僅做了兩次諮詢,但在過程中我試圖用各種方式向諮詢師表達了我的疑慮,以及我們的工作方式導致了我非常不舒服的感覺。在這篇臭長問題描述里涉及的所有情感體驗,我都有和諮詢師講過,而且由於沒有得到能夠讓我安心的回應,所以有些方面我還講了不止一次,用了各種比喻一類的,想要讓她明白我的感覺。後來決定放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回應,然後就喪失了繼續下去的信心。
特別要手動感謝下簡里里的回答。她的回答讓我有想法要換個諮詢師再試一下了^-^不過跟陌生人講自己生命歷程中非常負面的事,分享非常負面的情緒,其實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所以一次心理諮詢崩了以後,要想再重啟一次,感覺真的很難耶……
---------------------------------以下是正文分割線-------------------------------------------------
兩年前喜為人母,由於種種原因,陷入了比較抑鬱的狀態,有過非常嚴重的時候。因為在完成學業的過程中,對心理學和心理諮詢有所了解,知道自己需要幫助,所以開始尋找心理諮詢師。很快發現了簡單心理的app,十分驚喜,迅速下載註冊,並通過簡單心理在上海找了個心理諮詢師。諮詢師是女性,根據簡單心理上的介紹,她碩士學歷,海外經歷,持續受訓且經驗豐富,每小時收費六百元。
然而,在第二次進行心理諮詢後,我對這位諮詢師的信任崩塌了。在諮詢過程中,她不設定任何話題,也不問問題,讓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於是我在第一次諮詢時詳細描述了自己產前產後的狀況。在第二次諮詢時描述了一些造成很深傷害,困擾我許久的童年經歷。在第二次諮詢時,我講了整整四十分鐘,諮詢師沒有記一個字的筆記,亦沒有進行回應或是反饋。我們並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
在兩次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很關心心理諮詢師如何能幫到我,然而這位諮詢師反覆強調,前四次諮詢通常用於情況了解和信息收集,所以在完成四次心理諮詢之前沒有辦法給出任何解決方案。我自己有比較豐富的深度訪談和田野調查經歷,對此完全理解且接受。然而,在我的經驗里,以收集信息為目的的訪談,四十分鐘不做任何形式的記錄,基本意味著後期沒有辦法review訪談,這次訪談基本是白做了。
我不知道這位心理諮詢師在我離開後會不會用她自己的方式認真處理我的case,做一些後台的工作。但我無法避免自己做出這種惡意的揣測:由於在前四次諮詢中,可以以信息收集為擋箭牌,只需要傾聽,既不需要積極反饋,更不需要提出解決方案,那麼,有沒有心理諮詢師會只做前幾次諮詢,聽聽病人吐槽,回應幾句,不做任何訪談外的工作。就算病人最後失去信心離開了,他同樣獲得了工作時間的積累,以及每小時三百到一千六百的收入。在數據和個人資料上,看不出任何問題。而這錢,賺得未免也太容易了。
更讓人灰心的是,我看不到任何可以避免這種可能性的機制。考慮到如果繼續進行心理諮詢,我需要持續付出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而在離開心理諮詢師以後,感覺並沒有變好,反而陷入懷疑。所以最終,我放棄了這位心理諮詢師。
我知道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個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實在太驚人了。每次試錯,也許都是幾百上千的投入。以及,打開心扉並不容易,打開一次以後因為失望關上了,再開一次就比較困難了。
有沒有什麼機制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比如前四次的諮詢費用付給簡單心理,等具體的心理諮詢方案出來,病人決定繼續,簡單心理再將這筆費用付給諮詢師。如果病人決定結束心理諮詢,則前四次的諮詢費用,諮詢師只能得到一部分,剩下的退給病人?換而言之,就是諮詢師和病人共同分擔試錯的結果。
如果沒有相應的保護機制,那對於病人來說,應該如何建立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信任呢,特別是在之前與心理諮詢師有過不愉快經歷的情況下?
謝謝邀請,利益相關,我是簡單心理的創始人,也是心理諮詢師出身。
謝謝你的反饋!
先從專業角度來解釋一下相關的信息:
1. 諮詢記錄:有一些取向的訓練確實是不允許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記錄的(我自己有的督導也反對過諮詢中進行記錄),原因是他們認為當場記錄會增加諮詢師/來訪者都脫離當下情感體驗的可能性,也有的時候會使得諮詢師防禦掉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但是(即便是同樣取向)我有的督導師是認為記錄有幫助的。
但一致的部分是,諮詢師都會在諮詢結束後花時間來做(或整理)個案記錄。之所以每個(靠譜)的諮詢師都會做諮詢記錄,幾個作用:1.理解諮詢過程 2.被督導或案例討論時需要 3.如果出現倫理投訴或者法律訴訟,記錄是不可缺少的證據之一。所以諮詢師(哪怕僅僅是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也會做個案記錄。
2.評估:諮詢師一般是需要花幾次的時間來做評估和概念化。有一些理論取向認為,諮詢師過早的干預(如提問、過度共情、回應等等),會使得諮詢師喪失一些了解來訪者的機會。舉個例子:來訪者在講述一些喪失的情境,諮詢師提問一些喪失的細節,一種可能性是這些提問能夠幫助來訪者探索更多;但另一種可能是,諮詢師的提問會使得來訪者在描述喪失時候的感受體驗被中止(而來訪者的感受體驗,本來是指向和諮詢師預期相反的方向),而喪失更多的機會。
但是不同取向的諮詢師對此的理解不同。人本流派的諮詢師就會更早地積極關注,精分取向的諮詢師可能沉默地更多(理論上是給來訪者更多情感體驗的空間,你能夠有機會從中覺察到自己的情感體驗,就比如你的「猜測」、憤怒等等,返回給諮詢師,這些都會成為諮詢材料)。
3.建議:其實你在帖子裡面所描述的你的焦慮、擔心、猜測、甚至憤怒,都是諮詢工作的一部分。我非常鼓勵你在諮詢中,把這些都儘可能地講給諮詢師。
因為大多數情形下,這才是心理諮詢真正處理的部分。而很多時候,諮詢師都在等待這些時機。一個來訪者對於諮詢師、諮詢過程,什麼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做了什麼樣的夢、有怎樣的猜測和幻想),當來訪者反饋給諮詢師的時候,會帶給諮詢過程以充分的材料,大多時候是諮詢能夠深入的一個契機。
所以請一定把這些感受都反饋給你的諮詢師。
但同時要強調L我個人的看法是,無論怎樣,諮詢師也要能夠給與來訪者繼續工作下去的信心。諮詢的前幾次往往是諮詢張力非常大的一段時間,從0開始建立一段關係,雙方都需要付出努力。
如果你充分表達了,而諮詢師的反饋仍然不能使你對你們的工作有信心繼續下去,再考慮更換諮詢師。
----------------------分割線-------------------------
從簡單心理的管理角度哈:
1. 請協助我們一起監督:我們在每一次來訪者諮詢結束30分鐘的時候,都會推送一個信息(微信和簡訊)給來訪者,邀請如果對諮詢有異議或者疑問,可以填反饋問卷,或者電話我們400-650-9940。
你收到的預約、續約通知上應該都有,遇到困惑或者問題的時候,請電話400-650-9940 這樣我們也有機會了解一下具體的狀況,以及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是如何考慮、這個過程中是否確實存在專業性或倫理問題。
2.一般處理辦法:如果查證(一般是根據來訪者反饋、諮詢師反饋、諮詢記錄、以及督導性質的案例討論來處理)確實有專業問題的話,我們會強制要求諮詢師下線並接受督導;如果有倫理問題的話,我們協助舉報或者協助民事訴訟。
3. 簡單心理對諮詢師的諮詢表現一直在做統計和評估(也正在啟動跟國內外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用來考核和評估諮詢過程)。其中諮詢中前幾次的脫落率(能夠反映一個諮詢師建立關係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標準。所以如果一個諮詢師的來訪者(在一定數據統計範圍內)都是四次以內脫落掉了,Ta是會被強制下線的(所以簡單心理的諮詢師不會依靠4次的費用來謀生……)。
簡單心理在入駐諮詢師的時候,對每一位諮詢師的專業性都做了詳細的篩選和考核。我們最在意諮詢師的專業能力和倫理性。你的反饋對於我們對於諮詢師的監督和考核會非常有幫助,如果其中確實存在專業上(移情)引起的誤解,也希望我們能夠澄清,並提供一個真正能夠服務到你的解決方案。
期待你聯繫我們吖。Tel: 400-650-9940
E-mail: service@jiandanxinli.com
也許題主碰到的是動力學的諮詢師吧。
還有有些諮詢師做諮詢的過程中確實不做筆記的,他們覺得做筆記會打擾到他們的整個諮詢的思路,也無法全神關注傾聽來訪者說的內容了,而且諮詢師對於一些諮詢中小的感受以及對諮詢整體感覺,如果當時做記錄也會有所影響的。很大一部分諮詢師都會在諮詢後整理諮詢記錄,即能夠形成一個大概的架構,又可以對整個諮詢的感受有更加精確的理解。當然這個也是因人而異的,不同諮詢師的習慣是不同的。
動力學的諮詢師一般在前幾次或者更久的時間一般都是要先做一個診斷的,而這些診斷更多的來自於你帶來的信息,包括你的現實狀態,癥狀的嚴重程度,家庭與大環境的背景,以及你給諮詢師留下的感受等等。這些內容他都需要有所了解,才能做出更好的診斷以便更好的工作。
動力學和精神分析流派的諮詢師基本上聽的多說的少,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你自由發揮,以便你更好的把自己的問題展示在諮詢室里。
就題主的陳述而言,其實個人覺得你的諮詢師挺專業的,能保持中立和節制。:)
諮詢一開始對諮詢師諮詢師有不大信任或者不舒適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是什麼讓我不舒服呢,這些不舒服具體是什麼,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也許把這些帶進諮詢室,它們也許會是你們很好的工作材料呢。:)
如果真的是動力學的話很好辦,告訴你的諮詢師你對他的感受就好了,把知乎上的發的大膽的告訴諮詢師吧。
最後想說如果經過了這些嘗試後,或者就是直覺覺得還是不合適,就換一個人好了,一個諮詢師不會也不大可能適合每個來訪者的。這就像是處對象,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祝好(^_^)
就題主所謂「病人的保護機制「問題,介紹一下我所知道的北美的經驗。
心理諮詢或治療對象與諮詢師之間不是傳統意義的醫患關係。北美心理諮詢領域大都不使用患者或病人來稱呼諮詢對象,取而代之的是「客戶」。強調的是諮詢對象與諮詢人員之間的平等關係。
在一種平等的人際關係中,對這一關係雙方的保護機制就是法律法規了。
在北美,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至少隸屬於某一個專業協會。而每個專業協會就能夠處理諮詢對象的投訴。除此之外,諮詢師的公司管理層也許能處理投訴。
在北美,如果你對諮詢師有不滿,你可以有如下應對:
第一步是向諮詢師當面提出疑問,尋求溝通解決。
第二步,與諮詢師溝通後依然不滿意,可以聯繫諮詢師的上級或公司的管理層。
第三步,你可以選擇用腳投票,解除諮詢合同,換諮詢師。
第四步,如果你有證據表明諮詢師違規操作,可以向諮詢師所屬專業協會提出投訴。
最後,你可以走上法庭起訴諮詢師。
這點上北美與國內之別,我猜可能是專業協會的有無和處理投訴的能力。(請國內同行斧正。)
從題主的長篇來看,題主直接停止了諮詢,到知乎發帖可算是聯繫了相關公司(?)。可以看到:題主作為諮詢對象是很強勢的。
因此,能否請題主具體談談ta心目中的保護機制?
由於上次諮詢進行得並不順利,但自己又需要勇氣和信心繼續尋找適合自己的諮詢師和諮詢方式,所以才發起了這個問題。其實我並不是想要抱怨自己之前的諮詢師,而是試圖呈現信任崩潰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擔憂和質疑,從而探討在前幾次諮詢中建立信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既然有人問起我對保護機制的想法,我問完這個問題後也在一邊看大家的回答一邊琢磨這事兒,所以就想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分享一下。
從諮詢者的角度看來,我認為,我與諮詢師之間信任的來源,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諮詢師的專業性;另一方面則是我需要清楚地獲知,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的行為是受到監管的,有某種機制的存在,能夠約束ta不會傷害我,或是侵害我的利益。
諮詢師的專業性並不只是體現在ta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方面,更體現在ta的工作方式上。ta傾聽的方式,回應的方式,一次諮詢的流程安排和時間分配,諮詢中記錄信息的方式,都體現了ta的專業性。
我之所以對記筆記的事情耿耿於懷,是因為在我看來,信息記錄是諮詢結束後諮詢師進行後續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憑據。在其它回答中大家都提到了不是所有流派都鼓勵記筆記,這個我能理解,因為我完全清楚記筆記的負面作用。那麼對諮詢過程影響較小的錄音是不是同樣不能接受呢?雖然一旦使用了錄音一類的方式,之後整理錄音資料的工作量要比回憶一下諮詢過程,根據記憶寫一個諮詢記錄大得多了,但對於諮詢師而言,這難道不是更有效的自我保護機制嗎?
而對於諮詢工作而言,依據充分且客觀的信息記錄,而非事後回憶寫作的諮詢記錄以及諮詢師的研究直覺,是不是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更準確地定義問題(做出診斷),更好地幫助諮詢者呢?在關於事實的記錄和自己對於事實的想法之間循環往複的過程,就是漸漸切中問題核心的過程。在一遍遍復盤諮詢過程,細緻觀察思考諮詢過程中各種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符號傳達出來的信息,從而更精準地發現問題,或存在問題的可能性,使得進一步和諮詢者討論問題所在,尋求解決方案成為可能。這是我對所謂專業性的期待。
這種專業性其實是很容易體現在諮詢過程中的。諮詢師是不是能夠以恰當的方式與諮詢者溝通,明白和理解諮詢者的講述,在有限的回應中切中要害;是不是能夠讓諮詢者在轉身離開的時候能夠感覺到自己正在向好的方面發生變化,願意繼續與諮詢師一起進行這趟探索心靈的旅程——這依靠的應該不僅僅是諮詢師的個人魅力和個人能力,更是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進行個案研究,以及經歷過長期專業訓練的結果。
作為諮詢者,如果我在諮詢過程中感受到了這種專業性的存在,對諮詢師的信任就能慢慢培養起來,反之,質疑會滾雪球般積累起來,最後,信任崩塌了。
還是分享自己失敗的諮詢吧。我在第二次諮詢時講的童年經歷是非常傷痛的。在已過的二十多年裡,我只和自己的丈夫完整講過一次,此外,再未與任何人提起。對這位諮詢師,我是第二次完整地講述那些事(其實第一次諮詢後我對她是有初步信任的,所以願意講,也期待講出來能夠幫助自己放下那些心裡的陰霾)。在我講的過程里,她對著一張白紙,握著筆,一個字沒有寫,和我甚至連眼神的交流都不多。在我講完後,她給我的第一個回應是,「你今天又聯繫簡單心理要求改變預約的諮詢時間了是嗎?」在講述非常不愉快的經歷時,感覺對方完全沒有興趣聽感覺已經很糟糕了,然後她聽完以後問的第一個問題竟然這樣……我當時內心基本是崩潰了……然後她花了一刻鐘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告訴我需要把心理諮詢作為一個日程固定下來,以及守時的重要性,邊講邊在白紙上畫各種圖示。我強忍著崩潰、失望和憤怒跟她解釋改期的苦衷,以及各種保證自己以後會遵守時間。我抱怨了,我說為什麼我講的時候你都沒有什麼回應的。她說,「我已經問了很多問題了,你沒發現而已。」事後我能想起的她問我的問題只有一個,而且和我講的東西並沒有關係。我也問她我對心理諮詢的過程很不滿意,不相信這麼做下去會有用,這要怎麼辦。她說,我可以下次來找她抱怨。我問過她,下次來我們要做什麼,她的流派會怎樣幫助我。她的回答是,她認為,講述本身就是有力量的,所以只要我下次來想講什麼就講什麼,這樣就可以了……離開諮詢室的時候,我情緒一團糟,只有一個念頭很清晰:我不要再做這個諮詢了。(寫完這段以後,我想要再試心理諮詢的念頭又弱了,實在經不起再來這麼一出了……)
關於保護機制,無非是參與者對保護機制的運作方式充分知情,以及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這兩點。國外的情況 @公子重牙 的回答講得很清楚,而 @簡里里 的回答也介紹了簡單心理的監管機制。其實,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建立,尤其是陌生人之間信任關係的建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僅需要時間,感情,有時還需要契機。當關係需要維持而信任尚未建立的時候(也就是最初幾次諮詢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對這些機制充分知情的。而在諮詢結束後,不僅需要建立反饋機制,還需要讓諮詢者知道,自己的反饋對諮詢師和其他諮詢者是有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已有的機制在幫助建立信任這一方面,可能並不足夠。這個幫助建立信任,維護參與雙方利益的制度設計有多重要呢?在這裡想插一個不大相關但有啟發的例子。阿里巴巴的商業帝國,成功的起點不過是一個購買商品後的評價體系,以及通過支付寶介入交易流程,保護買賣雙方利益而已。
為自己的話嘮屬性深深嘆息一聲,也感謝有耐心看到這裡的各位^-^在結束回答的時候,我需要強調一下,我意圖討論的,是一次失敗的諮詢過程,以及如何避免類似的失敗發生。在對我的諮詢師進行評價時,我必須強調,我認為她的某些工作方式有待商榷,我同樣也承認自己在諮詢中是有收穫的,但這些都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和感性認知。我無法對她專不專業,她工作合不合格進行蓋棺定論,因為我並不具備做出此類判斷所需要的信息和專業訓練。我傾向於將這次諮詢失敗歸咎於在各種偶然和必然因素影響下,我與諮詢師之間的契合度太低導致。簡而言之,我希望所有的討論對事不對人。我們真的非常需要心理諮詢,需要一個健康的行業來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調整自己,做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也非常期待看到這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都完善起來,於是,當我想要找一個諮詢師時,可以多一點勇氣,多一點信心,多一點便利,少一點糾結,如此而已。
再次感謝。很想交流一下我的感受。
好像諮詢已經起到效果了:兩次諮詢就引起你強烈的情緒反應,而且你沒有向諮詢師表達這種情緒。有沒有這種可能:你容易產生比較豐富的情緒,而且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並用離開這種方式以緩解自己的情緒?
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這個諮詢師一定是有不足的。
1.如果她是精神動力學方向的諮詢師,她有沒有在諮詢前告訴你」你有任何的情緒反應,都可以告訴我,這是諮詢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更重要的是:她對你的情緒似乎沒有覺察,或者是有覺察但未過問——她沒有給你必要的關注和關心。
3.她似乎沒有向你解釋她的諮詢流派,諮詢風格,以讓你對諮詢中的問題有所預判。—— 感覺她對自己的諮詢有充足的自信。—— 我要吐槽了:這種自信讓我很反感。
也許你可以再堅持一下,把這些情緒告訴你的諮詢師。這些情緒,她肯定是要給你答覆的。是騾子是馬,讓她拿出來點專業水準來給你看看。如果對她的解釋,你仍然無法說服自己繼續下去,那可以離開,然後去找簡里里的團隊,讓他們判斷一下。
回到你提的問題:病人如何在沒有任何保護機制的情況下,建立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信任?我認為,如何與來訪者建立信任,這是諮詢師的事。至於來訪者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諮詢師,簡單心理這樣的平台做的已經蠻好了,至少裡面的諮詢師相對靠譜。但真要很合適的」配對成功「,這個跟談戀愛一樣,也許真得去碰碰運氣。
說點題外話:你的行文富有邏輯,文字準確,表述清晰,有相當的可讀性。這一點,棒棒的。贊一個。據我所知心理諮詢師的內部(行業)規範和道德要求是病人的保護機制。
不請自來,不好意思。
由於不知道這個諮詢師的具體流派和諮詢計劃,所以現在給與諮詢師對與錯,是否認真對待等判斷,是不夠客觀的。
在實際諮詢的過程中,頭幾次面談用於收集資料、設定計劃也是相對慣常的流程。我個人的習慣來講,在面談的過程中是不做筆錄的,這樣的好處是不會給來訪者不必要的暗示。所以也不能通過這個說明諮詢師不認真。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頭幾次面談,還有一大任務是建立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這個諮詢師就做得一般般啦。其實在開始的面談中,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是很重要的,另來訪者在安全、信任的情況下合作完成改變。
回到主題,在理想諮詢關係中並不需要保護機制,保護機制是在不信任的前提下才需要的,反而破壞關係的建立。
(PS:可以再看看題目的邏輯:病人如何在沒有任何保護機制的情況下,建立與心理諮詢師之間的信任?不正是應該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才能建立「信任」嗎?需要保護,還談何信任?)
另來訪者感覺到被保護自然而然產生信任的感覺是諮詢師的工作之一,來訪者只需要感受就可以了。
覺得不信任,可能這個諮詢師不適合您,也可能她的流派不適合您,是可以更換。
PS:有些亂,有需要再補充,上班摸魚回答~~~~個人覺得題主好像錯過了什麼,其實你當時的猜疑和些許的憤怒完全可以拿出來和諮詢師討論。而不是現在來知乎提問。
利益相關~一名心理諮詢的來訪者
推薦閱讀:
※如何戒掉嫖娼?
※為什麼穿著兔兔外衣的人提出抱抱就可以輕易抱人,脫下兔兔外衣的人提出抱抱就會被人拒絕?
※我感覺看不到明天看不到未來了,請給我一個理由活下去,怎麼辦?
※一個骨瘦如柴女孩得了軀體化障礙,總是覺得自己胖。難道相機和鏡子看不出她並不胖嗎?
※得了艾滋想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