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電影類相關專業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請世界各地的電影學子結合自身經歷和感悟回答一下本題。

電影類相關專業包括導演系,電影製作,電影史,攝影攝像剪輯專業,編劇,動畫製作,戲劇與表演,視覺藝術,等等一切和電影有關的專業。

談談,教學內容,你學了什麼?你又學到了什麼?

如果在兩個不同地方的電影學院讀過,請回答下兩種教學方式的同異。

介紹教學內容和課外活動兩方面的經驗。

給他人也給自己一個不同電影學院不同經歷的參考。


其實沒什麼臉答這個題,但是被 @Notyet抓來了。
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交換,因為研究生準備申請 導演/編劇方向,所以在這裡選了一些電影專業的課。現在是第二學期在讀,能談的東西比較少,歡迎打臉。

1. Workshop類課程
上學期修的是Lab in fiction filmmaking,這學期是nonfiction
學校提供三腳架和攝像機,麥克風等基礎設備。但是都是十年前的老機器了。
workshop這種類型的課一般是上課看案例,比如老師挑選的影片片段之類的,之後是同學課下合作拍攝短片,上課會分析講解,哪裡拍的好哪裡有問題,加起來上學期一共拍了五個3-5分鐘的小短片。
從一個鏡頭一張照片的照片敘事,到沒有旁白,到有對話和互動,到如何在多人角色中專註於主角建設,到最後的final project自己全權操刀,劇本攝影錄音剪輯配樂。
這學期才開學5周,目前只拍攝了一個採訪練習,然後開始構畫期末項目,開始寫大綱然後和老師一對一面談。
我的感受是,workshop類非常實用,遇到的老師也都很負責,真的是一步一步手把手教你怎麼拍片子,包括會養成一些好習慣,拍攝前會把問題全都想好,腦子裡是有畫面的,對演員的需求自己也比較清楚,前期準備大概要4,5個小時,拍攝1個多小時就能搞定,效率很高。

2.理論類課程
上學期修的是Script Analysis,這學期是World Film Melodrama
閱讀多到哭而且不同的電影理論研究者都有自己的分析方式。寫論文的時候一會兒用這個一會兒用那個分分鐘都要精分了。
但是會覺得很有意思,把一部完整的電影分解下來。我以前一直覺得形式和結構沒那麼重要,主題還有電影的思想內涵才是最重要的,直到上個學期不停地研究結構,才發現形式和結構對一部電影的意義之重大,就好像學workshop之前對鏡頭語言並不非常重視,後來自己拍攝才發覺鏡頭語言比起旁白對話來說重要得多得多,前者才是考驗導演的標準,後者只是編劇嘴炮能力如何。
更有意思的是,看過成片再看劇本,比較之下才能看出導演在這其中的作用,剪輯的作用,怎樣講好一個故事,怎樣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講出這個故事。
這學期論文作業多到哭,而且日益覺得自己英文不夠用……

3.其他相關課程
上學期修了人類學的film and culture,算是給這學期的nonfiction lab打了一點基礎。
從人類學角度認識紀錄片,電影作為媒介這種人類學紀錄和表現方式的作用。
這學期修了New York Theatre和Digital Documentary:Photography
分別是Theatre和Visual Art專業的課。
NYT是戲劇評論欣賞以及劇場運作類的課程,幾乎每周要去看一部劇,然後寫評論,課上大家再進行討論。偶爾老師會請製作團隊或者劇場公司人員來談這個劇的製作過程或者營銷過程,不僅僅是藝術範疇,也涉及了很多產業運營的知識。
戲劇和電影在某種程度上相似卻又完全不同,個人覺得學電影能對戲劇領域有所涉及和了解會是非常有幫助的,去年看了Birdman被觸動不少,希望自己以後作品的方向能把戲劇和電影更好地結合起來試試看。(覺得自己根本在瞎說大話大家別理我中二病晚期)

攝影課剛開始選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修了之後發現很有趣!!!
教授人又酷又毒舌,品味一流,雖然嘴賤但是特別溫柔。
「我們不拍好看的照片,住在布魯克林,請你千萬別拍布魯克林大橋」
他要求我們把照片拍出自我,拍出情節,拍出「內容」。
我們有些長期項目,比如「一天一張照片」和「四個展現時間的系列照片」
也有短期項目,比如尋寶遊戲,一張單子上寫著各種奇怪的東西,比如「老年人拋媚眼」和「災難性的錯位」之類的項目,然後1個小時之內全部拍回來。點評的那節課所有人都笑成狗了,人的想像力真是無限啊無限(有一組讓組員扮演「一隻休息的鳥」也是夠了)
還有挑一個街區走,每一遍都試著發現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東西或者是變化了的東西。作為攝影師,提高自己的敏銳度和對事物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那節課我選的是我天天上學都要路過的一個區域,結果拍到的東西多到嚇人。
其實不論是靜態照片還是動態的電影,要把自己放進去,也要讓自己置身事外。

正在努力磨練中,希望終有一日能拍出自己滿意的東西。
(不過PTA已經把我想拍的類型和主題都拍完了內心無比絕望)


謝邀。

看到問題很久了一直沒時間答,也不想馬馬虎虎應付,今天來答一下吧。
我在SVA(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讀電影,整個紐約各學校電影專業的情況我也比較了解。
電影是個很燒錢的東西,也是個很需要片場實踐的東西。意思就是,學校里是學不到太多東西的。
大多數電影學院都是一樣,能學到的東西其實相對比較有限。SVA是這樣,NYFA(紐約電影學院)是這樣,NYU(紐大)是這樣,哥大也是這樣。
學電影沒有好設備是絕對不行的。SVA的器材基本停留在幾年前,而且借器材需要申請,RED只有大四畢業作品才能用。但是工作站和電影棚都還不錯。
上課從16mm arriflex開始,然後是AF100,C100,C300,FS100,FS700,最後RED。主課就是講理論,拍作業,評片子。另外就是電影史,電影語言,劇本,表演,剪輯等等,人文類課程佔比很大。經常在學校電影院會有還沒上映或者同期上映的電影免費去看,有時會有導演等主創到現場。每年學校有電影節,就是畢業作品展映評選。
課堂的氣氛是很隨意的,老師都很投入很有激情,相對而言還是比較注重實踐。基礎的東西能學到,更多的就要靠自己了。
紐約倒是個很值得待的地方,有很多劇組,工作,故事。我一周只有三天有課,其他時間就在工作或者拍自己的東西。
學校對我來說就是認識朋友、提供設備和機房、偶爾能聽到牛逼的人來學校講一些東西。
紐約學校里設備最好的應該是NYFA了,哥大很重理論,紐大環境相對好些,在紐約讀電影的華人很多都相互認識,也算是個圈子。

亂七八糟說了挺多,大概就是如此。


現在在NYU讀FilmTV 大一


先說下我們學校的課程設置


大一分成sound semester和visual semester兩個學期,至於你是先上sound還是先上visual取決於你的last name首字母(是的就是這麼隨性)。

我先上的是visual,所以就先說說visual semester:

visual semester和sound semester比起來是比較輕鬆的。因為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跟電影賞析相關,所以大家都是有點老本的。visual semester一共有四門課:

-首先是最邪惡的writing the essay。這門課可以說是nyu學生最痛恨的一門課。writing the essay要上一整年,每個禮拜兩次,每次都有2-3頁的作業和差不多20頁閱讀,然後第一學期要交三次5-7頁的大作文,第二學期交兩次8-10頁的大作文。這門課作業多得讓我一度產生了來nyu是來學寫作的錯覺……

-然後是要選一門general education課也就是通識課。FilmTV的專業要求是要在四年里上滿8門general education課,其中必須有兩門是science(包括natural science和humanity),必須有兩門是humanity,其它的隨意。這門課見仁見智,有很水的課,也有很hardcore的課,就看自身情況了。

-第三門是一門叫做freshmen colloquium的課。這門課一個禮拜一次,是所有visual semester的學生一起上,老師一般會放一些短片讓大家討論,或者是講一些發行電影的方式技巧,也有時候會讓我們做一些script analysis的聯繫……反正就是內容比較雜但挺全的,主要就是給大家對於film production這個過程有一個大致的概念

-第四門是Language of Film。這門課分成一節4個小時的大課和一節1:15的recitation。一般大課老師會放一部長片,然後根據這節課的主題(french new wave,Italian neorealism等等)放一些短片。這節課的幸福程度取決於看的電影是什麼。有一節課看的是一部叫killer of sheep的電影,雖然只有一個半小時,但看的我生不如死。而且由於這門課在晚上,還要和困意作鬥爭…… 然後recitation的話就是討論課。這門課還是挺輕鬆的,一學期只要交兩篇paper,期中考試是考專業術語,期末考是當場看一個clip然後45分鐘寫一篇分析。

-最後的話是每個學期都有的studio課。Visual semester的studio課是從Intro to Animation和Frame and Sequence中選一門。如果你是將來要去NYU讀電影的童鞋的話,請大聲跟我念:不要選Frame and Sequence!!不要選Frame and Sequence!!不要選Frame and Sequence!!!!!(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要選的原因(學長學姐和同屆的同學告訴我的)其一是,這門課真的沒有什麼含金量,教的東西,基本愛拍電影的人之前都會有接觸,沒有什麼很大的收穫,其次是這門課選的東西在大二的studio課都會包括,所以沒有必要了。我上學期選的是Intro to Animation,真的是一門很好的課。前半學期每節課都會學動畫製作的某一環節或者是方式:flipbook(就是那種在本子上畫畫然後翻的時候會動起來的),stop motion,paper cutout(就是全是用紙完成的動畫),lip sync(怎麼給動畫人物對口型)等等。後半學期的話基本就是用來完成final project。除了課本身的內容以外,動畫課因為有很多group project,所以你會和你的同一班的同學非常親近,基本就會成為你未來四年同一專業的best friends。所以少年們!選animation吧!!

-------------------分割線---------------------
爬上來更新www

然後是sound semester,也就是我這學期在上的:
-- writing the essay這門邪惡的課依然還是要上。然後這學期變成了一禮拜三節!!!(哭瞎)兩節recitation和一節lecture。不過這學期主要是讓你寫自己選的artist,所以心情上相對來說愉悅一點。

--然後是storytelling strategies。老師是David O Russrell(美國騙局導演)前妻ˊ_&>ˋJanet Grillo。這個課分成兩個部分,recitation和lecture:recitation主要是讓大家寫一些劇本相關的聯繫,比如偷聽兩個人的對話然後一次為基礎寫一個劇本,寫一個基於一個謊言的劇本,寫一個童話故事的改變劇本等等,然後大家討論,老師會告訴你應該怎麼改進劇本。Lecture的話每節課Janet會讓我們在課下看一部電影,有時候還要同時讀一遍電影的劇本。然後要寫齣電影的inciting incident,middle point,opportunity for epiphany等等。總之這節課作業挺多的,不過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並且養成規範寫劇本的習慣和怎麼讀劇本的技巧。

--Performance Strategies:雖然叫這個名字,但這節課其實學的是導演而不是acting。前半個學期老師會介紹不同的表演派系並且讓大家做一些練習;後半個學期每個人會拿到3份劇本,兩份作為演員,一份作為導演,然後就要進行和演員rehearsal的練習。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大家熟悉和演員相處的過程,因為以後會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不至於到時候不知所措。

--General Eduacation課:這個和上學期一樣就不多講了(●°u°●) 」

--Sound Image:這是sound semester的studio課,主要內容就是如何錄音和處理聲音(給聲音加好多好多特技)這節課一共有大概12個人,然後分成四組,每組的三個人會share一個sound kilt,其中包括一個錄音機和兩個話題一個耳機。前幾節課都是外景或者內景的錄音練習,錄完了會有一節課的作業是把之前的素材剪輯起來,duangduangduang地加特技。後面大部分時間是用sound booth,一個被我們稱做單人豪華套間的東西…這個就是一個錄音室,一般可以用來錄音樂,廣播劇等等。然後這段時間的作業主要是要製作廣播劇,或者是類似的有很多特技的東西(比如你一個人阿卡貝拉一首歌)。這節課還是很累的,一個禮拜一次從早上九點半上到下午三點半,當中45分鐘lunch break。我是周五上這門課,每次上完課第一件事就是回宿舍睡覺,實在太累_(:3」∠)_

這幾天春假浪到florida去了啦啦啦 過兩天在寫點關於生活和學費之類亂七八糟的問題嗯!大家看了要乖乖點贊喲( ????? )


補充(圖片預警):

先簡單交待一下背景。
我這個學校是個綜合大學,211,合併建成只有二十幾年吧,很年輕,但是近幾年發展應該可以說特別快。雖然因為某位校友和一些固有偏見經常被黑。(好吧我感覺已經暴露了- -……)
我這個編導專業有某次官方排名到國內TOP3,當初學院也是這麼忽悠我們進來的,雖然已經想到跟北電中傳這種肯定沒法比,但進來之後還是跟預期有一定落差的。TOP3這個不知道那次是怎麼排的,我自己去搜看到比較多的說法是在十位左右吧,A或B+的檔次。
個人認為我們學校編導名氣慢慢打出來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在零幾年有那麼幾屆特別逆天,出了蠻多人才,國內國外拿了一些獎(據說最高的入圍過戛納學生單元還去走了紅毯)。這批人基本上出國深造的比較多,然後回來有自己開影視公司之類的。前年還有一部學長的片子拿到龍標上了院線,票房也還可以,雖然就是平平的投資方命題作文,但真心很不容易了。二就主要是因為電視這塊了。相比電影我們學校編導大部分最後都從事的電視有關行業,電視台啊傳媒公司製作公司啊裡面非常多我們校友,在南方這圈裡我們學校的認知度認可度應該還是不錯的。

背景交待完了進入正題。因為不是專門的電影系而是編導專業,所以我們的課涉及的範圍比較廣,學得很雜,電視電影都包括。
以下是我們專業四年的必修課,也就是學科基礎課:

加起來總共78個學分。雖然很多課名字是電視,但其實老師上課講的還是電影,比如電視導演、電視攝像、電視編輯這種(課是教務處定的)。
然後是選修課,會豐富一點:

這部分只要求選滿27分(或者任意選修也選本專業的話就是37分)就可以了,當然你願意選更多也沒什麼不行的。我自己是全部選的電影相關課程。
另外,國際小學期的時候學校會邀請國外各個方面的教授學者來授課,裡面也會有一些電影方面的課程可以選擇,當然全是英語授課對於語言方面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且,學院常常會請一些大牛來開講座,比如《地心引力》的音效製作團隊之類的。這種講座基本上都不止我們專業的人過去,常常人滿為患。

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大致就是這樣,至於真正學到了什麼,我覺得不僅要看自己,還要看你選了哪個老師。好老師真的一整節課無尿點滿滿的乾貨,不過這種老師我們系裡兩隻手都用不完就能數過來了。
個人認為,實操類的課程受場地和設備條件限制還是比較大的,不過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理論類的課,除了我覺得還蠻必要的電影史或者比較有針對性的研究之類(這也要看哪個老師講),其他的真的都太水了。比較無奈的是,整體來看,水課水老師是佔了大多數的。

講到這就不得不說在綜合大學裡學藝術相關的東西真的很蛋疼。不僅學生們會被坑,老師也是滿滿一肚子的苦水。
國內大學大家應該都清楚教務處等行政部門是有最大權威的。就像上面我列的這些課,課程名、課程容量甚至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務處來決定的,老師本身沒多大權利。而那幫人不僅常常不懂裝懂瞎指揮,把理工文史類的教學要求直接套過來,還動不動就一個教學事故的大帽子扣下來。

好幾年之前,大概就是那幾屆比較牛的學生上學的時候我們專業的老師是怎麼上課的呢?在學校附近找一個咖啡廳之類的地方一坐,學生和老師一起聊想法侃大山攢本子,聊出比較成熟的東西了立馬出去實踐出去拍,換下一個接著聊,中途要是遇到什麼問題了再回來問。或者乾脆都不用在規定的那幾個上課時間裡,有時間學生老師就湊在一起研究這些事,老師幾天幾夜陪著學生拍東西都累出心臟病了。教學氣氛好得不得了,學生們的水平唰唰往上漲。可結果呢?教務處來人檢查,上課時間老師學生都不在指定教室里,直接就定了教學事故。
到了我們現在,基本上大部分時間就是老老實實呆在教室里,那種氛圍再也沒有了,上課時候老師打電話給管理人借個棚借個設備都費勁得不行。不過我們專業的老師很大部分是不靠學校里這點工資吃飯的,所以也有不理教務處什麼教學事故的,每個月工資被扣得只剩三百塊人家照樣我行我素。當然這麼有個性的也只有一個。我們學生能做的就是看準老師抓住一切機會學東西了。
可惜的是,很多好老師都被學校(還有極品的不給及格就去找教務處的奇葩學生)逼走了,我沒趕上好時候啊。
至於小班制的好處和現在沒辦法小班制的事相信大家都能懂我也就不嘮叨了。

講完教學該講課外活動了。
我身邊的人主要就是實習和兼職吧。進各種電視台、節目組、製作公司、劇組。還有人自己已經在外面接活拍廣告拍微電影什麼的,還有大四學長自己開了工作室的。
其實平時課程內我們實踐的機會就蠻多的,作業什麼的不少,常常一個禮拜要同時搞兩三部忙得不可開交,在不同課程的不同分組裡可以換著做不同的工種。我們學校還跟美國一個大學有交流項目,可以和美國學生合作拍片投比賽。
只要你想拍機會多得是。當然打醬油也很容易只要你願意。

總之我覺得,學了這個,主要還是要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吧。想混日子真的非常容易,尤其大三大四幾乎沒什麼課了。

我們專業算是我們學校比較拿得出手的一個了,所以學校看到了甜頭這幾年也投入了一些資源比較著重地發展這一塊。這兩年跟國外的某知名電影院校合作,在我們學校里建了一棟樓開了一個類似分校的地方,都是國外的師資,設備也很贊,也有國內比較欠缺的特效化妝什麼的在教。學費肯定是貴的。有認識的已經畢業的學長去了裡面回爐,看起來還挺不錯的樣子,我沒進去過也不太清楚,說不出具體的異同。
不過我想,有這個錢,為什麼不直接去本部學呢?

第一次非匿名答題,啰嗦了這麼多,最後用我很喜歡的一個老師的話結尾吧。
領導問他為什麼我們還要開這麼多電影的課,鼓勵學生去做這個,明明這一行不好混,畢業了大家基本上去的都是媒體和電視台。
我們老師說:「就是因為這行不好混,如果在還是學生的時候都不能隨心所欲地拍東西,不能做這個電影夢,那還要他們什麼時候做呢?」

======================================================================
第一次編輯:

國內院校水,設備少而陳舊學生租借還十分麻煩,真正有水平有乾貨的老師少,常常會沒錢沒條件拍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無限將就……
這些大家好像都說過了。

個人感受最強烈的一點是:看得越多學得越多懂得越多,越能感覺到電影這東西對於天賦跟誠意的要求之高。
我離天才差得太遠,只能以汗水和誠意補足了。

p.s. 手機黨,教學內容等一些具體問題等一下有電腦了再具體說,先佔坑。


在其他學校學電影與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有很大的差距,這點在很多回答里都反映了。

作為一個在理工類大學讀影視專業的學生,對這個結論最深的體會就是:
看見此題出現在TimeLine卻一直不願關注,亦不敢細讀回答中提到有關電影學院學習的答案。

因為會後悔自己當初的無知,會觸及自己當下的無能。


戲文專業:
剛進校門--------老子要當個偉大的戲劇家
一個月以後-----老子至少能當個好作家
一個學期以後---故事會的編輯,你不要不理我呀
兩個學期以後---車站文學這個出路也不錯呢!老闆,老闆,哎你別走啊!
三個學期以後---哎,我錯了,老師你確定不是誤招的我嗎?
四個學期---------我上輩子做了什麼孽呢?
五個學期---------段子手好不好做呀?
六個學期---------對不起我狂妄了!
七個學期---------那個…有需要代寫作業的小朋友嗎?
八個學期---------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深深感到了錢的重要性


這樣,我在南藝…
我入學的時我們專業才開第二年…
我一直覺得我中文說的很好…但朋友都說有一股羊膻味…(抽根煙冷靜下)
課程如下
中國古代文學
基礎寫作
戲劇影視概論
中國戲劇史
外國戲劇史
戲劇鑒賞
表演與舞台
馬克思主義原理
毛澤東思想概論

大概如此吧…

總的來說…和別的專業沒有什麼區別…中國的大學都差不多…學中文的和學法律的一起逃課上網,學生物科技的和學編曲的都在七天開房,大家一起讓別人答到一起打dote一起喝酒吐一地,大家都找不到工作都是一樣一樣一樣的……

個人比較討厭一些自詡文青的孩子言必伯格曼言必黑澤明言必馬丁西科塞斯現在太商業言必科恩兄弟的風格固定了太僵化言必中國電影就是屎張藝謀陳凱歌渣渣…

尤其討厭…看不起商業片…一撇嘴,我就愛藝術片…

孩子,商業片是一種類型,和你的藝術片一樣的,從來都沒有哪個高尚那個low逼……除非你是歐洲電影節評委…

其實學這個挺無聊的…工作更無聊…要麼跑劇組跑斷腿,要麼做場紀站到胃下垂,要麼後期房裡剪片子座到陽痿…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不轉行呢

因為我愛她

還記得《天堂電影院》里老放映師的話嗎?
這裡的工作夏天酷熱,冬天寒冷。但我熱愛它。因為能聽到觀眾的笑聲。那一刻的滿足感,就像你可以創造笑聲一樣

就是這樣

朋友們,當你們看到一部優秀的電影時,請一定要記住,幕後有一個苦逼的導演,陽痿的編劇,累如狗的執行,蠢成豬的製片…影片結束後,希望大家能留三秒在座位上為我們鼓掌,短短的三秒

對我來說,那一刻,就是最大的幸福


經常被別人羨慕:上課就是看電影,考試就是寫影評,實習就是拍電視電影,生活一定是天馬行空,很任性。


編導專業畢業。大學時課程非常多,和電影電視相關的課程都要學。
畢業後大多數同學從事的是非本專業工作。
被這個第一專業錄取後,是十分開心的,因為當時覺得所有課程都是自己所喜歡的,而且再也不用學習從來就不靈光的數學。
而現實是:中國的大學,對大多數平凡學子來說,不是一個實現夢想,或者能獲得專業本領的地方。
專業老師太少(有些課程是從外面請的老師),老師水平參差不齊(曾經有文學院的學生旁聽過我們的戲劇課後說:你們老師還沒我們老師講的好。這個課的現實情況是,能逃就逃)。機器設備陳舊且管理嚴格(學校在山腳下,管理設備的老師為了趕班車,來的很晚回去很早,而且除非是課程需要拍片,其他時間不允許借攝像機。)大學老師多以養家糊口為要事,所以別指望老師能把一門課講的有多好,或是給你教到實質性的東西。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多實踐少。成績好不代表你就會寫好的文案劇本或拍出好的片子。而且由於課程較多,導致專業性不強,什麼都會點,但是真正拍起片子要分工合作,什麼都做不了或做不好。全憑摸索。
以下為栗子:
1、大學四年總共會拍三部片子(其他時間都在上繁重的理論課)。四年三部片子,不是電影,只是小短片。你可以想像下你在裡面可以做些什麼,或是學到什麼。有些人很可能什麼都沒幹。
2、有一個影視導演課的老師,講課在有些點上蠻幽默。這個課需要拍片子,有次我們在機房導片子時遇到些問題,周圍就他一個老師,於是忙上前求教。他的回答是:不要問我,我不懂這些。
3、我們有大量的文化藝術課,系領導設置這些課程是由於他發現每一屆學生都沒有文學素養和藝術細胞。但是沒有人愛聽這些課。一是老師講的實在枯燥(即使是被系領導看中一手提拔的老師),二是與實際太脫節(你拍片子再有藝術感覺不會用影視語言表達就是沒用,更何況學了也未必就有藝術細胞)。畢業N年後有一次翻看大學教材《中外美術史》才發現這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但是當時上課大多數同學都被催眠的昏昏欲睡。
4、上課的唯一樂趣就是看電影。像《四百下》《野草莓》《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雁南飛》等等。如果你不是真的十分熱愛電影的話,相信我,很多都不會引起你的興趣,而且特別乏味難懂。但如果學電影史,這些是必看。你知道我寫畢業論文是看了多少這樣的電影嗎。現在連想都不願意想。第一次覺得看電影是一件摧殘人心的事兒。
5、我們有一個動畫老師,大家都很喜歡他,人幽默教的東西也實在。但突然有一天上課時說他要離開,這是最後一次課。原因是他給院里拉了幾百萬贊助為更新設備,但錢卻被上面XXXX這裡你懂的。後來他就去了別的大學任教。
6、如果你真的喜歡電影,就去實踐,去做,不要盡信書,不要相信學校能教給你什麼。哪怕做了之後再學習理論,至少你有體悟,有方向。而不是懵懂不知被人牽著鼻子走浪費大好光陰。
7、讀這個專業時它也就建了幾年的時間,很多地方不成熟。畢業後沒多久院名也改了,也許現在有很大不同吧。國內知名電影學校我想會好很多,所以盡量考好的學校,也是一個建議。
-----------------------------------------------------------
看到有評論說理論很重要,這個觀點當然是正確的,學任何東西,理論都很重要。但對於剛接觸影視專業的大多數(尤其非第一專業)的學生來說,好的環境營造的氛圍,好的老師所給予的引導,比理論更重要。沒有多少人天生喜歡枯燥的東西,現在任何教育都強調由興趣出發,深入了之後才靠個人自身的勤奮、努力及天分。坦白的說,以我所在學校及專業為例,那些非第一專業的本省學生要比外省第一專業的學生理論成績好很多,但1、拍出的片子用來比賽並拿獎的,是理論課成績並不好的學生;2、理論好的學生畢業後大致走向:A、考研,讀中傳或北師大的相關專業;B、從事非相關專業工作(雖然學了那麼多理論但是不會用啊!)。我比較提議做了之後去學習理論,因為那樣你才知道自己欠缺的是哪方面的知識(就像強調理論重要的那位答友是工作之後去學習才發現理論是真的很重要)。另外,盡量考好的學校。原因不言自明。大家都懂的。
想當初以為自己多喜歡這個專業的所有課程,最後才發現早已被消磨了那些所謂喜好。很多人即使後來從事這一行也只把它當做了某一種賺錢途徑來做。所以一定要問自己「你是否真的喜歡,即使迷茫,也不會放棄?」


被周圍人羨慕,覺得一定很有趣。學編劇的現在卻喜歡導演,不管是拍攝還是後期都學過,課不多但是經常熬夜,進了電影院,別人都說好的電影可能自己和朋友都在罵,世道艱難但是又不想放棄。


某藝術類學校學編導,嗯,其實上面回答里蠻多的了,像在國內學電影,除了電影學院以外,基本上其他的學校都是在浪費時間。

沒錯,首先,是整個學電影的環境不好。真正喜歡電影熱愛電影的人太少,大多都是沖著上大學考過來混文憑的。

其次,學校對電影的投入小。雖然作為整個大院其中的一個小院影視學院,可是整個學院根本不受待見,自己學院辦的影展邀請大院的老師基本上沒人來,可見整個學校對學學電影是得多不屑。

再之後,教育理念和方法都不適合學電影。老師說我們是走實踐路線,可是上課教的那些東西完全都不是真正學實踐該教的。理論忽視,重視實踐,可是,沒有理論的實踐就只能拿著個機子瞎拍拍出來老師還嫌爛,真的特別想說一句你行你上,不行別BB,而且我相信某些老師的水平也就是那樣了。更可氣的是學院有好設備不借給我們怕我們弄壞,然後還借給我們爛設備回來說弄壞了要賠,除了呵呵一下已經沒辦法再能對這個學校有好感了。

最後,如果真的想學電影,建議不要去國內其他的大學去學了,沖著電影學院去吧,要麼出國,否則只能自討苦吃後悔之後下定決心考研去電影學院。

以上。


哇,好像是去年的問題了。
我來炒個「冷飯」。
我本科和現在研究生在讀都是電影相關專業。
本科時候呢是在英國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修 Film and TV studies,研究生是在香港浸會大學,讀製片人專業。
可能跟之前的回答有些不同,就是我基本上不是電影製作方向。我的製作也不好。

我知道很多喜歡電影的人,想要學習電影的人,都是想要做電影,也就是produce。
而且家人朋友啊對於電影專業也有些片面的了解,認為學電影就是每天拍東西。
電影最終一定是要得到呈現的。所以,製作相當的重要。
但是,電影學習可真的不是一回事。
我在英國的本科三年,說真心話,沒有拍一部作品。
我們學校偏修理論,但我對此並不感到厭惡。
我選修過黑色電影、紀錄片、喜劇等,
但我們學習內容不是怎樣拍一部紀錄片,而是這些片種涉及到的社會問題,比如:女權主義,男權,種族,意識,同性。
儘管我的課程研究的片種不同,但大致研討的內容方向是差不多的。
我也一度感到非常厭倦。
不過當你能透過電影,真的去看到不同的東西,看到呈現這個世界更深層次的東西,跟你光是解讀一個鏡頭是不一樣的。
在這裡的學習,電影成為了一種工具。
在這裡,我們不斷言電影是藝術,而是討論電影究竟是不是藝術,學究氣很濃。
我畢業的時候,碰見了我的日本同學抱著從圖書館列印的一大摞資料。
我問她是什麼,她說是電影研究和理論的一些資料,她準備帶回日本去,因為日本很多都沒有。
那一刻我又崇拜又愧疚。
是不是一股腦想做電影的人太多,而卻沒有真正的靜下來研究電影的人。當然這是可討論的。

我沒有繼續選擇在英國學習電影,而是去了香港。
在我本科三年,也發現我的興趣愛好和長項是在於電影前期發展,比如劇本,立項,所以就選擇了浸會大學製片人這個專業。
這個專業說實話,是很當頭棒喝的。
它把你直接拉回現實。
電影是造夢的過程。但這個夢不是你躺下,睡一覺。它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源和合理的運作。
而且,很殘酷的是,它需要時間和經驗,需要極廣的人脈。這都不是學習能夠直接帶來的。
電影行業可能是與文憑不相干的地方。
即便學歷很高,起步依舊很低。
我在浸會學到的有關電影的東西,大大少於它帶給我的社會的感覺。

泛泛而談電影是很糟糕的事情。
電影涉及的面很廣。電影不僅是好看與不好看的區別。
我很喜歡電影,也不代表我一定要去拍,而且我真的很不喜歡拍攝。對我來說,這是很瑣碎的事情。
將來,我也很明白,我不一定會進入電影行業。
但是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能透過電影來傳達,我本身從電影裡面感受到的溫暖和安慰。


在國內一個非知名電影院系就讀。感受是:高中唯我獨尊、身邊僅我懂電影愛電影、無論如何都是我做導演的時代過去了。
身邊就算全是平庸之輩,但至少都熱愛電影。喜歡電影已經成為我們的基本,研究電影的慢慢增多,分出來技術派和學院派。技術派有錢,鏡頭、滑軌和吊臂都收入囊下;學院派有耐心,整天泡在圖書館,影評寫了千千萬。
而我這個擦邊球呢,平時拍攝作業只能做做攝像而成不了第一導演;寫的影評只是馬馬虎虎,實在不能稱之為好學生。
可是我的收穫也有,那就是真正能把電影看「懂」了。同伴們嬉笑著猜劇情,而我卻默默在心裡開始對每一個幀格進行拉片。
苦哉!時常因為如此而感到違背了高中的初衷,我只是單純的、執著的喜歡在黑暗中一點點光亮的感覺,怎會承受那麼多壓力呢。
但也美哉!因為我逐漸變的專業,即使緩慢,也會被老同學戲謔的一聲,「郝導!」而心頭一暖。
可能我那些許的無奈,還是來源於我自己功力的不足。搞藝術太需要天賦了,往後的日子,我必須用我的汗水去填補我思維的空白。
身邊都是志同道合之人,想想還是挺滿足的。這大概就是就讀電影專業的真實感受。

以上。


盡量別在國內學電影,除非你考進了北電。以及,千萬別在國內讀導演系研,即使你在北電。這是作為一個還算著名的藝術院校的導演系研究生的血淚經驗。長這麼大最後悔莫過於讀研,有這閑工夫不如出去拍


北電,無法忍受「文藝青年」在我面前用電影裝逼,過度解讀真的是讓人看笑話。
電影沒那麼神秘,你覺得這片子好看就好看,不好看就不好看,不要明明就喜歡超級英雄大片(非貶義,我也喜歡)非要裝逼大談大師電影「表達XX中心思想」,要聊就真誠的聊,要麼就安靜的閉嘴。
以及在我們面前用電影裝逼來泡妞真的沒用,不聊電影我們還是好朋友,再強調一遍以上特指用電影裝逼,說口是心非的話,只要是真誠的探討不管你口味多爛多奇怪都無所謂,實話實說你喜歡《小時代》我真的不介意,每個人審美就是不一樣的,我都歡迎,但是不懂非要裝懂顯得自己很有水平就算了好嗎。


簡單說,別人在教室上課,你在拉片子。別人在自習室複習,你在拍片子。別人在考場里眼觀六路,你在教室里放片子。


最大的感覺。

忘記那些複雜的拍攝方式,將理論拋下吧。

什麼也不會有一顆熱愛電影的心能給予你更多的教育了。


謝邀,感受就是四年都在與錢作鬥爭。


樓上各位,請問哪裡可以看到專業的影評,網站也好,書也好,求推薦,求推薦,不要摺疊我,我知道我歪樓了,我也是希望以後有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


推薦閱讀:

寫劇本是什麼樣的一個創作過程和體驗?
中國的編劇創作和好萊塢相比差距在哪裡?
如果讓於正導演來拍《冰與火之歌》會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少年包青天》與《神探狄仁傑》編劇比較起來,哪個更縝密?
電影《霍比特人》里的精靈語是編劇自創的,還是根據某種語種創作出來的?

TAG:電影 | 電影製作 | 導演 | 留學 | 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