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地評價《金瓶梅》?

毛澤東說《紅樓夢》與《金瓶梅》都是天下奇書,但《金瓶梅》不尊重女性。可以更詳細更客觀地評價一下嗎?


真沒覺得不尊重女性……我反而覺得這書對女性的態度是很多現代人也沒有的。

舉個例子。

第十二回里,西門慶貪戀妓女李桂姐,住在院兒里久不回家,潘金蓮「青春未及三十歲,慾火難禁一丈高。」不久便與小廝琴童勾搭上了,偷了情,是真偷——「知道西門慶不來家,把兩個丫頭打發睡了,推往花園中遊玩,將琴童叫進房與他酒吃。把小廝灌醉了,掩上房門,褪衣解帶,兩個就干做一處。」「自此為始,每夜婦人便叫琴童進房如此。未到天明,就打發出來。」

某次被起夜的丫鬟秋菊發現,便傳到了與金蓮有仇的孫雪娥和李嬌兒耳里,兩人便在西門慶歸家之日跑去告狀。

西門慶知道後自然大怒,把小廝狠打了一頓逐出府內,勒令金蓮脫了衣服跪著拿鞭子抽了一頓,之後因小廝與金蓮都抵死不認,「又見婦人脫的光赤條條,花朵兒般身子,嬌啼嫩語,跪在地下,那怒氣早已鑽入爪窪國去了」,也就作罷了。

金蓮這一番受辱,究其原因,以當時的道德標準來說,是完全活該的,甚至我一個現代人在看這段的時候,因為個人不待見潘金蓮,看見西門慶輕易就放過了她還隱隱有點失望。

而作者在寫完這一段之後,又加了兩句評語。

我以為會是說金蓮自作自受,或者批評她如何淫蕩之類。

但書中寫的是——「潘金蓮平日被西門慶寵的狂了,今日討這場羞辱在身上。正是: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補充:剛查了一下發現這句是引用了白居易的詩,不過我的重點倒不在這詩是寫的還是引用的,重點在它出現的位置和所評之事。


看《紅樓》看完前八十回再看後四十回,味同嚼蠟,《金瓶梅》自從西門慶死後其實也一瀉千里,看得人沮喪,但是比起《紅樓》後四十回,失望要少得多,這個叫蘭陵笑笑生的作者本來就沒有曹雪芹的工整精緻較真,哪怕發力最猛的時候,《金瓶梅》也有作者心血來潮隨便寫的手筆,比如李瓶兒出殯,他寫到興起能寫那麼長跟主線關係不那麼大的東西。

《金瓶梅》這本書,很多人說它壞,無非是色情描寫與人性醜陋,說它好的也大有人在,很多從技術性上分析也非常強大,我個人以為它的好在於,作者有一種對人世的強烈好奇,他不是為了文學創造而寫書,他就是對他生存過的這個真實世界覺得非常有趣,故作一番記錄,而,碰巧他又是個天才,於是就有了這樣獨樹一幟的《金瓶梅》。

《金瓶梅》的作者一直無法考證,只留下「蘭陵笑笑生」這個筆名飄然世上,蘭陵是地名,笑笑生,僅僅這三個字,就不太可能是後人猜想的王世貞要報復嚴家故而做書,他似乎沒這麼嚴肅。

「好玩」是《金瓶梅》的腔調,從改編《水滸》就看得出來。

《水滸》里光芒萬丈的武松到了《金》里還哪有什麼英雄氣,殺個潘金蓮還要勾引人家這種下三濫手段,老實巴交的武大郎到了《金》里也挺下作,而這一切的原因是《水滸》的這些塑造不符合作者的親身觀察,大概他接觸的生活里,英雄的另一面有可能是「狗熊」,而看似老實凄慘的人必有其可恨之處。他觀察人世觀察得細,又非常擅長於描繪。

《水滸》里西門慶初見潘金蓮的場景:


這婦人正手裡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將倒去,不端不正,卻好打在那人頭巾上。那人立住了腳,意思要發作;回過臉來看時,卻是一個妖嬈的婦人,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過"爪哇國"去了,變坐笑吟吟的臉兒。


而到了《金瓶梅》里這一幕就變成了:


這人被叉竿打在頭上,便立住了腳,待要發作時,回過臉來看,卻不想是個美貌妖嬈的婦人,但見他黑賽鴉的鬢兒,翠彎彎的新月的眉兒,香噴噴櫻桃口兒,直隆隆瓊瑤鼻兒,粉濃濃紅艷腮兒,嬌滴滴銀盆臉兒,輕裊裊花朵身兒,玉纖纖蔥枝手兒,一捻捻楊柳腰兒,軟濃濃粉白肚兒,窄星星尖翹腳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更有一件緊揪揪、白鮮鮮、黑漆漆,正不知是甚麼東西。

這兩段的最大對比是《水滸》的描寫就是套路,一個妖嬈婦人,任憑誰看都是,而到了《金瓶梅》,潘金蓮的容貌描繪,是通過西門慶的眼睛來看的,看到的都是「腳」「胸」「腿」以及那個什麼,但是這就是男人在看到獵物時候的注意力所在,哪怕現在,男人充滿情慾看女人,看到的也就這些東西,若隱若現的春光,長腿細腰大胸等,而不可能是別的。

與其說,這是文學技巧,不如說是作者很懂男性怎麼看獵物的心理。

寫到這裡,很多人又說了,這個作者就是個變態才這麼寫,純色情眼光,整本書都是,非也。孫述宇先生就說過一句話,我們看《金瓶梅》,不會怕西門慶這個人,但是看《水滸》,我們倒有點會怕他。

《水滸》里的西門慶事實上寫得很套路,就是兇橫姦夫,但是《金瓶梅》里,西門慶的所作所為常常讓我們聯想到自己,如果有此聯想,那麼這本書就絕對不是什麼所謂的「變態和純色情讀物了」。

我之前舉個一個例子,吳月娘跟西門慶說給官哥兒訂了一門親,結果西門慶還嫌棄對方不是正室所生,結果潘金蓮插嘴說,喲,說得好像官哥兒是正室生的一樣。(官哥兒是李瓶兒生的,也是小妾生的)。然後西門慶惱羞成怒抓過潘金蓮就開始揍!多嘴找打,誰讓你插嘴了?這兒有你的事嗎?要你說話了嗎?


換個場景類比,我們就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

一個姑娘,自己掙那麼幾千塊一個月長得也就那樣,但是相親回來非常嫌棄對方,說對方家庭條件不好工資低人太矮,還對媒人各種不滿,這種類型的你也介紹給我!這時候他父母跟她說,你自己也就這樣啊,挑什麼呢?這姑娘是不是常見的一蹦三尺高,我說了讓你給我找嗎?我稀罕嗎?

西門慶常年泡妓院,有一回在妓院爭風吃醋受了氣,踏月回家聽到老婆吳月娘在為他祈禱,一時感動壞了,發自內心的想,與其流連外面花草,往後不如回家伴妻眠,當天晚上,跟吳月娘纏綿恩愛的不得了。好了,過幾天又恢復原狀了,出去勾三搭四了。

這種體會,我想常人都少不了,這次考試沒考好,受了打擊,發誓好好看書,堅持三五天後,又去玩遊戲了。甚至懷疑得了什麼大病,發誓一萬遍要愛自己,結果虛驚一場,沒多少日子,又繼續該熬夜熬夜,該混吃混喝繼續混吃混喝了。

西門慶常在床笫之間問,你老公厲害還是我厲害?

這些,男人們應該很懂的。

西門慶身上的這些缺點,虛榮心,僥倖心,以及缺少自製,我們都可以隨便對號入座,很多人想不接受都難,但是他們會提出來,假如我是西門慶,我不會那麼淫亂。

假如你是個像西門慶這麼有錢有權勢的男人,而且很讓女人喜歡,床技也屬於高級水平,有得你挑,但凡你願意,你真的不會做成他那樣?有時候,非不為也,實不能也!而且無須信誓旦旦保證,沒到那個場景的保證都不可當真,人的情感變化是跟著處境變化而變化的。


《焚香記》里煙花妓女救了落難書生,恩愛三兩年,他從沒嫌棄她是妓女,等他高中狀元,立刻嫌棄,而且回憶起她當年為了他在鴇兒面前鞭子挨都滿面羞慚,他連過去的自己都嫌棄,哪裡還不嫌棄那個妓女?


《金瓶梅》是一本諷刺小說,而且是非常高級的諷刺小說,能讓人笑出聲的同時內心充滿了自省和恐懼,比如我站在他的位置上,我能比他做得哪怕好一點嗎?


諷刺小說有兩種,一種充滿了優越感,比如錢鍾書《圍城》,看裡面描寫蘇小姐,我敢說蘇小姐的裝模作樣,一般人都不會想到自己身上去,因為太誇張,太失真了,這種諷刺停留在「一笑而過」以及感慨「錢鍾書真是缺德」,僅此而已,格調不高。還有一種便是《金瓶梅》這種,看到人物的軟弱虛榮的同時,聯想到自己一身冷汗,但是前者更多人愛看,面對真實的自己,是件很艱難的事,而單純嘲笑別人,就來得容易得多。

很多人不愛《金瓶梅》是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以及人真實的來處與去處。

西門慶盛年夭亡後,旁人如何待他,他活著富貴的時候巴結他的朋友夥計女人都散了,也再沒人提起他了,書里描寫西門傢伙計韓道國知道西門慶死訊的場景,如此輕描淡寫,卻令人髮指。

這韓道國正在船頭站立,忽見街坊嚴四郎,從上流坐船而來,往臨清接官去。看見韓道國,舉手說:「韓西橋,你家老爹從正月間沒了。」說畢,船行得快,就過去了。


說話間,船行得快,就過去了,這不就像人的一生嘛,就那一下子,哪怕你萬丈榮華,才高八斗,嘩的一聲,就過去了,轉眼的事,一切煙消雲散,世上再也沒有人說起當年的舊事。


這是多麼恐怖的事啊。死亡是人的極致恐懼,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說不願意想的,但是看《金瓶梅》規避不了。

《金瓶梅》中事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幾乎可以說是古代小說中跟我們普通人最親近的一本書,像《紅樓夢》這種,它的確寫得好,但是那些人,就不是我們身邊輕易能見到的,跟階層有關,跟高度理想化了也有關。

寫著寫著,我想起了個笑話。

去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小姨把我叫到她做生意的店裡玩,說我看你平常開沙龍講《紅樓夢》也講《金瓶梅》,你講給我聽看看,看我聽得懂不?

這時候她店裡來了個熟人,那女的就過來聊天,一進門就說她女兒嫁得多好啊,女婿多有本事啊,南京都買了幾套房啊,講個不斷,聽得人都恍惚了,這時候都快晚上十二點了,小姨只想收檔口關門了,這女的還不走,最後又磨了好久,才起身,吶吶的說,那個誰,我手頭有點緊啊,你看能不能先借一千塊錢我過年,過完正月,我就還你!

後來我跟小姨說,這就是一出活生生的《金瓶梅》啊~

換到《金瓶梅》的場景里去,就是下面這一段了....

那韓道國坐在凳上,把臉兒揚著,手中搖著扇兒,說道:「學生不才,仗賴列位餘光,與我恩主西門大官人做夥計,三七分錢。掌巨萬之財,督數處之鋪,甚蒙敬重,比他人不同。」白汝晃道:「聞老兄在他門下只做線鋪生意。」韓道國笑道:「二兄不知,線鋪生意只是名目而已。他府上大小買賣,出入資本,那些兒不是學生算帳!言聽計從,禍福共知,通沒我一時兒也成不得。大官人每日衙門中來家擺飯,常請去陪侍,沒我便吃不下飯去。俺兩個在他小書房裡,閑中吃果子說話兒,常坐半夜他方進後邊去。昨日他家大夫人生日,房下坐轎子行人情,他夫人留飲至二更方回。彼此通家,再無忌憚。不可對兄說,就是背地他房中話兒,也常和學生計較。學生先一個行止端莊,立心不苟,與財主興利除害,拯溺救焚。凡百財上分明,取之有道。就是傅自新也怕我幾分。不是我自己誇獎,大官人正喜我這一件兒。」剛說在熱鬧處,忽見一人慌慌張張走向前叫道:「韓大哥,你還在這裡說什麼,教我鋪子里尋你不著。」拉到僻靜處告他說:「你家中如此這般,大嫂和二哥被街坊眾人撮弄了,拴到鋪里,明早要解縣見官去。你還不早尋人情理會此事?」

韓道國正在店裡吹噓自己多厲害,西門慶多看重自己,混得有多牛逼,自己什麼行為端正,立心不苟什麼什麼,結果有人跑進來通知他,哎呀,你還在這吹牛呢,你老婆和弟弟通姦被抓住了,正在遊街.....

=======================================補充更一段=============

其實我沒有認真的研究過《金瓶梅》,就隨手看看,翻到哪兒是哪兒,但是每次都被作者逗笑。作者的性格在文本里體現一點都不奇怪,比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每次結尾處的吐槽,比如曹雪芹借賈母之口挖苦才子佳人淫奔,而《金瓶梅》的作者就是一種惡作劇一樣的搞笑。

比如在書的第二十五章,開頭就引用一首詞。

蹴罷鞦韆,起來整頓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戔刂]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個開場詞是李清照的,上片寫女主人公下了鞦韆以後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的羞赧情狀,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作者一本正經的把這詞引用起來,然後接下來就寫西門慶的幾個老婆去打鞦韆,打著打著,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就來了,接下來陳敬濟就在底下幫幾個娘推鞦韆,直推送得「李瓶兒裙子掀起,露著他大紅底衣」。而打鞦韆飛起來了,無疑是個很有性意味的場景,而書里描寫陳敬濟的神態更令人絕倒。

這敬濟老和尚不撞鐘--得不的一聲,於是撥步撩衣,向前說:「等我送二位娘。」先把金蓮裙子帶住,說道:「五娘站牢,兒子送也。」那鞦韆飛在半空中,猶若飛仙相似。李瓶兒見鞦韆起去了,唬的上面怪叫道:「不好了,姐夫你也來送我送兒。」敬濟道:「你老人家到且性急,也等我慢慢兒的打發將來。這裡叫,那裡叫,把兒子手腳都弄慌了。」

打個鞦韆,陳敬濟竟然會說出,都別急,等我一個個來,這個暗語就很值得玩味了。書里明寫陳敬濟跟潘金蓮春梅都勾搭上床,以及後期調戲孟玉樓未果,跟宋惠蓮搞做一團,一貫正經樣的吳月娘,生了孩子後,陳敬濟說了句,啊,這孩子像我不像?吳月娘一聽暈了過去,這裡作者留了個伏筆。
而在陳敬濟來之前,吳月娘還說了句很搞笑的話,說她曾見誰家女孩兒打鞦韆打猛了,把處女膜搞破了,叮囑大家小心點玩,這個簡直太雷了,西門慶幾個老婆,無論是潘金蓮,還是孟玉樓,還是李瓶兒,裡頭沒一個是處女。

這首詞放在這個場景,簡直要笑暈,幾乎見到作者在書背後的那張微笑的臉,我就靜靜的看著你們裝逼。

再比如第八回,潘金蓮思念西門慶,開場的詞。

紅曙卷窗紗,睡起半拖羅袂。何似等閑睡起,到日高還未。催花陣陣玉樓風,樓上人難睡。有了人兒一個,在眼前心裡。


這種類型的詞並不少見,宋詞里閨怨的詞多了去了,比如,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等,跟上面這首也差不多意味。


問題是接下來的內容又瞎了狗眼,照一般的閨怨詞,思念什麼呢?思念真情和愛情。而潘金蓮思念西門慶幹嘛呢?思念他的淫慾無度,書里寫潘金蓮初次跟西門慶通姦的時候,說是先前霸佔她的張大戶老兒軟鼻涕的有什麼用處,武大郎那三寸丁又有何用處,如今跌落到了西門慶手裡,哪裡不痛快呢?到了給武大郎做法事,兩個人還在廟裡瞎搞。

在中國文藝作品裡經過浪漫化了的抽象的東西,《金瓶梅》作者全部要它還原,對那些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東西,都有一種惡作劇的玩世不恭,類似於我就是拆穿你的孩子氣。

很多人拿《紅樓夢》跟《金瓶梅》比,其實這是不了解《紅樓》,也不了解《金瓶梅》,雖然《紅樓》借鑒了《金瓶梅》的部分描寫手法,但是兩位作者想說得根本不是一個東西。《紅樓》還是有些許浪漫主義和理想色彩,而《金瓶梅》的作者,他只對真實的人生有興趣,根本不打算做什麼浪漫理想主義虛構,可能他根本看不上理想主義那一套,看他對《水滸》的改編就知道了。


《紅樓》比《金瓶梅》更深入人心的地方在三點。

第一,語言。《金瓶梅》的方言很濃,我可以斷定,能看下《金瓶梅》全本書的人,再看《紅樓》的語言簡直是小CASE。第二,《金瓶梅》的色情描寫,讓人當做淫穢讀物,大大的影響了其客觀的文學價值和傳播途徑。第三,《金瓶梅》是真正的寫實主義力作,其中描寫的真實的人性,很多人根本發自內心的接受不了,而對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充滿了留戀。

PS:那《紅樓夢》一書真的寫得好嗎?我的回復《紅樓夢》真的很棒嗎? - 何日君回來的回答 - 知乎

==============================第三次補充====================

針對評論里某些只能看到金瓶梅醜陋的人....我有話說...

有些人認知範圍里的丑和美都很單調,絕對化,但凡涉及一點深刻複雜的東西,他就理解不了並對此進行抨擊。

我記得韓寒說過《大話西遊》拍的好是因為朱茵的一滴淚,假如是周星馳的一滴淚就只有搞笑了。然而,周星馳其實流過一滴淚,在電影《審死官》里。這一滴眼淚,就可見周星馳的牛逼。


這滴眼淚是怎麼來的呢?是影片前面周星馳貪財接了個案子,故意害人,打贏官司收了錢後流出的一滴眼淚。

這滴眼淚,當然是嘲諷,但是為周星馳後面為正義救人而打官司埋下伏筆,這個壞人才有了轉化為好人的可能,不是天生是惡人,只是頂不住錢財誘惑而已。

因為有了這滴眼淚,人性的複雜就出來了。

再比如電影《甜蜜蜜》,黎小軍跟李翹幾次做愛的鏡頭,都是切換鏡頭,這分鐘的黎小軍在碎碎念,小婷,你好,我正要給你回信,下一個鏡頭便滾到李翹床上睡覺去了,假如沒有這挂念未婚妻的鏡頭切換,黎小軍就是個死渣男,不具備人的屬性。


人,並不是簡單的美與丑,真與假的呆板組合,而是在慾望的浮浮沉沉里的千姿百態共同組成了真實的人類。


《金瓶梅》就是這種深刻人性文學作品的典範。

最典型的是宋惠蓮。

宋惠蓮先是嫁蔣聰,蔣聰給人殺了後,改嫁來旺兒,跟了來旺兒又跟西門慶勾搭。這個婦人小金蓮兩歲,今年二十四歲,生的白凈,身子兒不肥不瘦,模樣兒不短不長,比金蓮腳還小些兒。性明敏,善機變,會妝飾,嘲漢子的班頭,壞家風的領袖。


潘金蓮慫恿西門慶害來旺兒,發配徐州,宋惠蓮不讓,最後鬧著上吊,第一次沒死,竟然還上吊了第二次,死了。


宋惠蓮肯定不是愛來旺兒,更不是忠貞,連西門慶都認為她鬧著要死是嚇唬人,這個小淫婦哪裡會為來旺兒死?


孫述宇先生說得好,宋惠蓮選擇死,一是跟潘金蓮斗輸了,徹底知道自己在西門家的地位了,二的的確確是為了來旺兒死的,哪怕不是愛他,就是底層的人對同樣底層的人一種同情和痛惜感,她心裡還有正義在,故而決然選死。

書里有這樣的描寫:

這婦人不聽萬事皆休,聽了此言,關閉了房間,放聲大哭道:「我的人!你在他家干壞了甚麼事來?被人紙棺材暗算計了你!你做奴才一場,好衣服沒曾掙下一件在屋裡。今日只當把你遠離他鄉,弄的去了,坑得奴好苦也!你在路上死活未知。我就如合在缸底下一般,怎的曉得?」哭了一回,取一條長手巾拴在卧房門樞上,懸樑自縊。

一個女人為一個男人死,須不知好多一世忠貞的女人都不如這淫婦決心大呢!

這就是《金瓶梅》的藝術,你能說它是醜惡的嗎?

我喜歡《金瓶梅》是因為我理解它描述的世界,宋惠蓮這種人我生活中見到過。

我們縣城廠里有個女人出去打工,工廠流水線辛苦做事,掙那麼兩三千塊寄回家,留下老公一個人在老家當老師。這男的老婆不在旁邊,忍不住偷吃,很快跟個年輕的女人勾搭上了。

等他老婆回來知道了這件事,本來一直是個暴躁脾氣,沒出這個事前,就罵老公跟罵孫子一樣的罵,這下暴怒,要離婚,趕他走,這男的最開始還不願意離婚,到處請人給老婆做工作,這女的堅決不肯,把老公衣服全部燒光,把他全家祖宗十八代掛上嘴罵,這男的要回來睡,她就把他的床豎起來,不讓他在客廳睡。最後這男的被逼急了,就索性不回家了。


這麼過了十幾年,老公在外面跟別的女人又有了孩子,這女的沒結婚了,獨自帶著女兒,後來查出來了得了胃癌,孩子在外面讀大學,父母都垂垂老了,沒人照顧,這男的就跟現在的妻子商量好了,就搬到前妻這兒日夜不停的來照顧,這女的得病痛苦加極度怨恨,每天惡罵這個男的,罵的整個廠里都知道,這個男的就任憑她罵。


後來這女的落氣前一天,痛的床上打滾,前夫就找醫生來跟她打針,醫生就說這個血管死了,針也打不進去了。這女的抱著前夫哭,說讓他送她去醫院,救她一條命,這個男的就哭著說,醫院說救不了,你就安心去,孩子我照顧,會熱熱鬧鬧出嫁的,她沒有媽媽了,還有爸爸和阿姨,有姨媽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熱鬧的。

這女的最後說,想吃個梨子,這男的去切梨子,女的拿著梨子跟他說,今天跟你半世夫妻到頭,永遠分離了,從前的事,你的錯,我原諒你了,我的錯,也請你多擔待些。


我朋友,也就是他們的女兒後來紅著眼睛跟我說,那個生死離別的場景真是,肝腸痛斷,過了十年二十年再提,還是泣不成聲。

普通的人們,很難做到白璧無瑕。

漫長的一生里,凡人總有些不好處,也總有些好處,千日不好也總有一日好。多多擔待以及珍惜,這句話原是這個意思。

人之所謂成熟,很大程度上,是更真切的體會到了這個不那麼好也不那麼壞的世界。


有的人因為運氣特別好,終生不染塵埃,爹媽保護好了愛人孩子接棒,故有善良秉性,而有些人,看透了人心,還是有慈悲心,這種善良秉性,更是難得。

前人云,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

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

微信公眾號:何日君么么噠


推薦一個豆瓣的帖子,我已經追了一年半了,LZ是北師大心理系畢業的
自己同為心理學專業,所以對帖子很有好感,嘿嘿

侃侃大山,說說《金瓶梅》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665272/

十:

插頁一:(每十篇插頁一次)
中國曆來的小說戲曲都會或多或少的帶著作者的感情色彩,讀者也可以從字裡行間或隱或現的感覺到作者對於某一個角色的喜愛,或輕或重的感覺到作者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但是最為奇特的就是《水滸傳》和《金瓶梅》這兩部小說

但是讓很多讀者不能接受的是,即使是《水滸傳》也有一個行俠仗義古道熱腸的魯智深,而《金瓶梅》中是完全黑暗的一片,全書上到官府各級官吏,下到市井各層小民,遠到出世清修的和尚道士,近到入市濟世的書生儒仕,如果要用傳統的判斷是非善惡的道德標準來衡量的話,沒有一個好人,全是爾虞我詐,兩面三刀的姦邪之輩,我們會有疑問,《金瓶梅》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群人,這樣一個黑暗混沌的世界呢?

美國當代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喬治斯坦納在評價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區別的時候,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論述,「陀思妥耶夫斯基藐視理性,熱愛悖論,總是處於幻覺的邊緣,他是自莎士比亞之後最具戲劇氣質的人,總是從戲劇性暫時的靜態中觀看人類;而托爾斯泰沉迷於理性和事實,總是在喚起真是和可見的整體具體經驗,他是史詩傳統最重要的繼承人,就像一個站在大地上的巨人,歷史性地在時間的河流中看到人類的命運」,這段論述同樣適用於《金瓶梅》,那麼《金瓶梅》偉大的地方到底在哪兒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行善為惡,關於行善為惡流傳最廣的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說的那句: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應該說基本到現在為止很多長輩師長在教導後生晚輩的時候都會用上這句話,普遍的道德觀點倫理價值也完全認同這句話的處世標準,行善嘛就是好人,為惡嘛那就是惡人,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重大的問題,舉個例子,有天我們遇到一個乞丐,正好我們剛剛又去了趟超市買了瓶農夫山泉,所以有幾塊錢零錢,一看乞丐也怪可憐的,順手就把錢打賞給他了,然後心中默念「勿以善小而不為嘛」,可是有趣的是什麼呢,如果那會兒我們不是從超市買水出來,而是從銀行取錢出來,身邊沒有零的,全是一張張的百元大鈔,這會兒我們還會順手打賞那乞丐幾張嗎?當然我不否認真會有人去施捨幾張,但起碼以我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絕對不可能去做的,換句話說是什麼呢?那就是沒有一個人是真正信仰這個標準的,那麼難道說是這句話錯了嗎?

不是這句話錯了,而是因為一直以來這句話都被錯誤的解讀了,我們知道任何一句話都不能簡單的只從字面上來理解,還得看看是誰說的,什麼時候說的,對誰說的,這句話是劉備說的不假,可是他是什麼時候對誰說的呢?這句話是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前留給他那個窩囊廢兒子阿斗的遺詔裡面說的,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得看哪方面善,普通人家人之將死,身邊是親人,囑咐的是真情,有錢人家人之將死,身邊是管家,囑咐的是財產,有權人家人之將死,身邊是部下,囑咐的是權力,劉備是什麼人,劉備是個政客,政客要死了留給兒子的遺書裡面每一個字那都是經過精心斟酌,精心推敲的,所以說每一個字都是他總結的人生經驗,而這句話就是他總結的從政經驗,所以這句話壓根兒就不是一句教導人怎麼做好人怎麼做善人的,而是教導人怎麼當一個合格的政客,那就是要會演戲,知道即使是「善小」也要去演「為」,即使是「惡小」也要去演「不為」,這也就是劉備這個底層打拚的人能最終成為三分天下的超級政客的原因

好了,既然這句話被解讀錯誤了,那麼有沒有一句真正在講行善為惡標準的話呢?有,這句話來自《聊齋志異》中的《考城隍》:
「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句話才是真正判斷行善為惡的標準,我們被世俗道德所糾結的那麼多的各種世間的善惡其實用這句話去評判,馬上就雲淡風輕,開懷釋然了,《金瓶梅》就像一個冰川上的巨人,冷靜的俯瞰著這個殘酷的世界,書中那麼多的陰謀,那麼多的齷齪就這樣輕鬆這樣平靜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而作者也沒有落俗的去進行任何的道德判斷,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就這樣像紀錄片一樣呈現給我們,而不帶一絲的感情色彩,因為書中的這一切黑暗都是真實的,在真實面前不存在什麼是非和善惡,因為那些和真實相比都顯得太蒼白太渺小,這個世界上最難描寫也最難表達的就是真實,這也是《金瓶梅》能夠稱之為偉大的地方,同時也是她被禁的真正原因,和那些描寫性器官性行為的葷段子毫無關係


謝邀。

先定基調:這是本非常好的小說。

口語對白之活潑靈動,不只是中國,放世界文學史上都是頂尖。
在「時代風俗畫」方面,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小說——對當時風土人情的還原描繪,就《紅樓夢》都未必勝過。
敘述精鍊明快,語言乾淨老辣,僅是敘述,只有四大名著和《儒林外史》堪可比肩。如果要挑剔士大夫文學性,那裡面出現過的曲兒,可媲美《紅樓夢》里的詩。
此小說最妙的兩個:
一是沒有臉譜化,沒有純粹的好人或壞人,大家都是俗世男女。這種不帶是非、刻意減少評判的勁兒,有福樓拜意味。在中國小說史上,也就是《紅樓夢》做到人物性格如此多面、飽滿而不戲曲程式臉譜化。
二是大悲憫心,繁華與落寂之間的大落差,以及對每個小人物命運的關懷,都非常動人——同樣是唯有《紅樓夢》、《水滸傳》可以媲美的。

跟《紅樓夢》一比,會更有趣些。《紅樓夢》更像《牡丹亭》,而《金瓶梅》更像元雜劇。前者是兼工帶寫的長卷,後者是工筆+界畫式的描摹。
《紅樓夢》醇濃虛渺,如煙雨寫意,莫可名狀,但也有些壞處:這是部太有詩意、意在言外的小說,難譯,難理會,尤其對非中文讀者來說。
《金瓶梅》卻是部更接地氣、更一目了然的敘事作品。實際上,在」事無巨細的市井日常風俗畫「方面,《金瓶梅》可能是中國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它更看得見摸得著,它更接近《人間喜劇》那種」全景式小說「的意味。


我沒有系統學習過明清小說,只能拿看過的幾本作比較。
小時候看過刪減本,線裝豎版號稱無刪節的現在也看過,《金瓶梅》真是一本相當好的小說,就記錄人間百態、構思精妙而言,和《紅樓夢》在伯仲間;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鮮明能與《水滸》媲美;語言生動、舉重若輕和《西遊記》相仿;文筆精鍊、皮裡陽秋而言,和《儒林外史》不相上下;比《濟公傳》、《封神演義》這些小說真要高一個檔次。
至於裡面有關性的描寫,那真是就弄珠客為《金瓶梅》寫的序里說的:「余嘗曰: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侯文詠有一本金瓶梅書評叫做沒有神的所在,一些分析和猜想都非常有趣。侯用一種比較溫和和體諒的語氣分析一些生活中的惡、平庸和無法自控的慾望追逐,他看出西門慶有經營的天分,也看見潘金蓮對愛的追求甚於金錢……對人性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也有所小議,我覺得好看程度不亞於原書,推薦。


我算是後知後覺的,在對金瓶梅這本書上。小時候看就是為了獵奇,看到潘金蓮喝了西門慶尿的那一段,終於覺得價值觀實在接受不了,就放下了。偶然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按圖索驥,看了豆瓣寫的金瓶梅的帖子,看了侯文詠的書,之後又重新看了金瓶梅。
對這本書的認識就更深了一些層次,書中每一個人都讓你覺得有些事情這人做的不對,但是這人又不能說就是絕對的壞,這人又偶爾有個閃光點什麼的。看下來,覺得人生說到底就是兩個字,義和情,很可惜大家更痴迷在權和錢上。西門慶死了還會有更多的西門慶出現,許多人在這些誘惑面前是會選擇低頭的。
拋開那些刺激熱鬧的性愛描寫,背後是無盡的荒涼。


《紅樓夢》是小乘,
《金瓶梅》是大乘,
《水滸傳》是禪宗(牟宗三語)

《維摩詰經》說:
入諸酒肆,能立其志;
入諸淫舍,示欲之過。
墮落處即是解脫處。
所以說: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
生畏懼心者,君子也;
生歡喜心者,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佛教中的小乘教里的特色是「自了」,所以是「恩不及物、智不窮源」。
《紅樓夢》的作者,似乎也想展示出人生的覺悟境界,但可惜僅能點示人間世之無常,破滅後之「空」,竟由對人間世之否定(南柯一夢式!)而確立,這是小乘境界。

《金瓶梅》則大破大立,貪、嗔、痴三毒處就是解脫處,離開三毒即無所謂解脫!

《水滸》開顯的境界是:行住坐卧皆是坐禪,挑水砍柴無非妙道。

《水滸傳》所開顯的境界,請看牟先生自己怎樣說,他說:

《水滸》境界頗不好說。從其中的故事及人物而言之,較有憑藉。然亦正因此,較易限定。一有限定,則《水滸》境界便不是《水滸》境界。酸腐氣,學究氣,市儈流氓氣,皆不足以言《水滸》。吾常以為只從文字觀之,亦可以悟。讀小說者,總是先急於了解其中之故事,道說其中之人物,然後再進而解析其所表示之思想或意識。吾言《水滸》世界,豈不類於解析其思想或意識?是不然。如是,正是落於學究氣。吾不知其是何思想,吾亦不知其是何意識。久而久之,吾亦不覺其中之故事,吾亦不想其中之人物。吾只隨手翻來,翻至何處即看何處。吾單看文字,即觸處機來。吾常如此而悟《水滸》之境界。《水滸》文字很特別:一充沛,二從容。隨充沛而來者如火如荼,隨從容而來者遊戲三昧。不從容,不能沖淡其緊張。

遊戲所以顯輕鬆,三昧所以顯靜定。其文字之聲音色澤,一有風致,二極透脫。驚天動地即是寂天寞地。而驚天動地是如是如是地驚天動地,寂天寞地是如是如是地寂天寞地。如是如是,便是《水滸》境界。吳用說三阮撞籌,是那樣地清機徐引,三阮之興發上鉤,是那樣地水到渠成。吾不覺有來有往,吾只覺步步是當下。潘金蓮毒死武大郎,其驚險可怕,陰森狠毒,令人透不過氣來。然而其文字一經從容迴環,便令人透過氣來,便覺無處不停停當當,洒然自足。其令人洒然自足處,不在報應,而在描述潘氏之乾號。「話說婦人之哭有三種。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當下潘金蓮乾號了幾聲」云云,此就是《水滸》之從容也。其如是如是之境界,大抵由此等處烘托出。

若問其如是如是是什麼東西之如是如是,則曰若可以說是什麼東西之如是如是,便不是如是如是。此所以說單由文字亦可以悟之故也。
如是如是之境界是「當下即是」之境界。而當下即是之境界是無曲之境界。明乎此而後可以了解《水滸傳》中之人物。此中之人物以武松李逵魯智深為無曲者之典型,而以宋江吳用為有曲者之典型。就《水滸傳》言之,自以無曲者為標準。無曲之人物是步步全體呈現者,皆是當下即是者。吾人觀賞此種人物亦必須如如地(as such)觀之。如如地觀之所顯者即是如是如是。


《金瓶梅》是現實,《紅樓夢》是現實下的夢想。
《金瓶梅》里權錢關係暴露得跟現在的商業社會一樣,《紅樓夢》的大觀園是美好的虛幻想像。


一本瑕不掩瑜的好書。《金瓶梅》可以說得上是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紅樓夢》。但《紅樓夢》終究是理想化的,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一群貴族少年男女在大觀園中集結海棠社,吟詩作賦,日復一日,似乎置身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之中。如果《紅樓夢》是屬於少年的,那麼《金瓶梅》必然是屬於成人的。
《金瓶梅》中對於明朝世情的描寫也十分精彩,當時社會風氣之開放,市民生活之繁榮,都與之前我接收到的對於封建社會的刻板印象不相吻合。書中女子的喪夫再嫁為尋常不過的事,左鄰右舍對此表現出來的寬容並不遜於當代。要說社會等級的分化,倒也並無想像那般的嚴重。娼妓出身的李嬌兒,平民出身的潘金蓮,嫁給富戶西門慶;而丫鬟出身,無依無靠的春梅最終成了守備夫人。不知道是蘭陵笑笑生的藝術誇張,還是當時社會現實如此。但即使是蘭陵笑笑生故意而為之,那麼其前衛的思想,也應該讓今天的好些人汗顏了。
個人認為,笑笑生對《金瓶梅》之投入,確實不及曹雪芹用十年心血鑄《紅樓夢》,草灰蛇線、處處伏筆。雖然《金瓶梅》技法嫻熟、結構複雜,但書中前後矛盾的地方還是較多,淫穢情節之多也可見其作者態度之隨意。封建社會的文人墨客倘若真是要傾注精力於一部小說,多半不願意成為世人眼中的淫書吧,況且蘭陵笑笑生對書中所述淫穢內容也持一種批判態度,並且成書之後隱去了自己的真實名姓。但即便如此,笑笑生其人的才情、意趣完全是出類拔萃的,恐怕並不在曹公之下。
《金瓶梅》中刻畫的眾女子,形象無疑是極其鮮明,其吸引力在我看來不亞於黛玉寶釵之流。《紅樓夢》中個個是靈秀的貴族小姐、俏丫鬟,即使曹公也寫些小姐丫頭們的小性子、小心機,但實際上看來,即使如襲人一般不討人喜歡的角色,若是放在《金瓶梅》中,也是頂頂良善的人兒了。《金瓶梅》中的婦人丫鬟,無不是在俗世中摸爬滾打、苦苦掙扎的人兒,不是像潘金蓮一般的「淫婦」,便是像吳月娘一般的冷漠愚鈍,但是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是接地氣的、充滿生命力的,雖說可惡了些,卻也讓人平生許多憐憫之情。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面貌模糊,形貌可憐。到了《金瓶梅》中,潘金蓮被設定為早被張大戶收用,且一副浪蕩的模樣,武大郎從《水滸傳》中完全無辜的好人變成了一個經常爛醉如泥的猥瑣形象,潘金蓮勾搭小叔、又與西門慶勾搭成奸的故事,便變得合情合理。潘金蓮不再是《水滸傳》中臉譜化的淫婦形象,在歹毒、刻薄之餘,她伶牙俐齒,小女子的心性、俏皮與靈性在潘金蓮喬裝成丫鬟的一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要是撇開潘金蓮所做的惡毒事不談,那她倒也不失為聰明靈秀的女子。
張竹坡說李瓶兒是個「痴人」。對待花子虛、蔣竹山極為惡劣的李瓶兒,到了西門家後,竟就搖身一變,成了忍氣吞聲的小媳婦,直到黯然死去,讓讀者也忘其舊時劣跡,深感同情。很多觀點以為,一旦李瓶兒遂了自己的心愿,嫁給西門慶獲得安穩生活,便願意收斂起來安心做個小婦人了。但我覺得,李瓶兒是否真正屬意西門慶,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否則,之前在西門慶家遭禍患的時候,李瓶兒倒也不至於擔心牽連,匆匆忙忙就嫁了蔣竹山了。不過,人性確實是應該像這樣一般複雜的,有情與無情,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分辨的。
同樣複雜的人物還有宋蕙蓮。這宋蕙蓮作為小小配角,卻讓人印象深刻。她本名金蓮,與潘金蓮同名,身世容貌也驚人地相似,也同樣是私生活不甚檢點但又伶俐非常的女子,就如同《紅樓夢》中以晴雯作為黛玉的影子一般。但宋蕙蓮的運數卻大不如潘金蓮,一朝嫁作僕人妻,身份地位便卑賤了下來,她也遠沒有潘金蓮毒死武大郎那般的殺伐果決,用自盡的方式結束了生命。但令人費解的是,宋蕙蓮這一貫貪財、水性楊花的婦人,卻又憤然因為被誣陷的丈夫而自殺,把西門慶的許諾拋在耳後。有人說她尚且沒有喪失最後的良心,因為同情那同樣出身低微的丈夫來旺兒,與西門慶毅然決裂了。在我看來,宋蕙蓮雖然「壞」,但只是並無受過封建教育的自然天性放縱使然,她再「壞」,也從未想到要謀殺了親夫去獲得榮華富貴這層,最多只不過想著替來旺兒另尋一房妻子,自己再嫁給西門慶。然而現實的殘酷卻打碎了她的天真構想,讓宋蕙蓮不得不去面對陌生的境遇。其餘愚鈍木訥如吳月娘、敦厚有心計如孟月樓,貪財無情如王六兒,俏麗潑辣如春梅,一眾女子的形象雖說都是有著明顯的缺陷的,卻個個鮮活生動。
《金瓶梅》的結構、人物塑造、對於世情世貌的反映、思想境界,都是非常傑出的。


金瓶梅,大家對它的讚詞都集中在寫實、細節方面,這些我就不贅述了。我說說在我眼中的讀感是什麼:

1、作品對性生活的大量描寫是很有道理的。《金瓶梅》是真實描寫生活,所以,首先,對於一個年輕力壯的男性,家底又比較殷實,對性生活的追求有所強烈是很自然的,所以這部分佔這個人生活描寫的大部分是很正常的;同時,又因為是三妻四妾,就算每個女性的性要求比較正常,那麼總體性生活也是佔比較大部分的,所以小說中對性的描寫如此大篇幅、細膩、多樣化,其重視態度是跟性在此種社會、這等世家所佔的生活成比例的,並非當代各種以性當噱頭的小說與電影那樣膚淺,儘管可能這是其被禁的原因之一。

2、作者對作品描寫這種生活的比較中立態度。看書時,我絲毫沒有感覺到作者有在批判誰,或是貶低誰,我認為這是因為作者是把主人公當成「自己」的角度來描寫,想想,現實中每個人的「我」會非常立場分明、分辨善惡嗎?還不是從各種生活角度、利益角度行事?善惡分明的描寫,反而有種第三視覺的過於「客觀」,帶有歷史性、全局性、理智性,而非凡夫俗子的自然角度,不夠真實。

3、我認為作者對作品的表態。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並沒有作太多的褒貶表態,反而是在序里稍稍提到能看這本書的人的資質該是哪樣,「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作者有說到,作此書是為戒世人也。說一下題外的,讀完這本書後,我接下來讀的是《李宗吾全集》,厚黑學教主的文選文集。厚黑學,本是高深高明不能說是高尚的學術,只因後人只取厚黑獲私利的作用來擴展出版書籍,使厚黑被人誤解而已。李宗吾寫出厚黑學,很大原因是為了讓被少數人用的、大家都知道的厚黑道理公開,從而世人明悟,不為厚黑人、厚黑道所害。而《金瓶梅》作者也有這麼一種初衷,把官府的勾結、商人的奸詐、賤民的懦弱、男人的花性、女人的不安分等等都「明示」出來,不像主流那樣遮遮掩掩,而是讓更多人「悟」,從而起到一種「戒」的作用。這也是為何他在寫書時是客觀的,但是對現實中角色選擇當以書中描寫為戒。


1994因為獵奇,收購了一套香港天地圖書的《金瓶梅詞話》(那時節書報亭收了我四百軟妹子),之後就一直藏在書櫥里幾乎沒讀過。直到最近才拿起來重新閱讀,剛擼完一遍,準備再擼第二遍。最讓我驚奇的是劉寶瑞先生的《學徒》的出自居然就是金瓶梅


「少俠,這幾頁紙是你掉的?」

少俠點頭。

那客官大呼過癮,只留了一句旁白,「梁山上這些男人,太素。」

這倒成了約定。

多年後。

那客官,來了一道葷菜。

之後,這位客官也成了少俠。

「少俠,這幾頁紙是你掉的?」

少俠點頭。

另位客官頻頻豎起拇指,「想必你一定是個惡念邪思滿腦子的人物,謝謝你。文學需要惡念,需要邪思。」

那少俠有些不好意思。

客官臨走之際,也留下一句旁白:「這些女人寫的不衛生。」

這也成了約定。

近二百年後。

另位客官,寫女人,寫出了「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兒是泥作的骨肉。我見女子,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有部作品是這樣承續下來的,他的功力、藝術自是不言而喻。

或許更多人是言而不喻。

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句謝謝。

------------------------文字歡樂多


近期又讀了一遍金瓶梅,然後帶來了很多思考,蘭陵笑笑生下筆直接深刻,把人性熱乎乎血淋淋的拋開直接丟給我們看自是一點,但是今天想說的是人物和情節的設置。堪稱小說創造的一絕

首先想說的是小潘和春梅,對了後面還添加了惠蓮

我們看,小潘的背景,出身貧寒,頗有姿色,被賣到在大戶之家做丫頭,主子那排人教她學彈唱,然後被主子收了,這前期被作者一筆帶過的經歷,是不是活脫脫一個西門府的春梅?

在看看春梅,因為大戶人家一些不可說之事,被主母容不下,踢出來嫁人,是不是跟小潘的開頭完全重合?

然後無一例外的,這倆人都是傳統意義上的淫婦,做丫頭的時候跟主子通姦,嫁人後老公活著的時候跟人通姦,老公死了之後做了寡婦繼續跟人通姦,而且都跟本書的男主西門慶和陳經濟發生過肉體關係,對還有仔細看惠蓮出身也是一樣的。

拍案叫絕的是,蘭陵笑笑生,在每個他們的人生轉折,都給出了不同的走向,就如一面鏡子,照出來了彼此人生中的另外一種可能,可是最後不管這幾個人的經歷多麼不盡相同,結果卻都是一樣的殊途同歸

小潘被張大戶收用了,因此淫情,主母容不下,最後被踢出來嫁人去了

春梅被西門慶收用了,月娘也對此沒有問題,她成功地留在了西門家,仗著西門慶的寵愛,春梅也有過風光的日子,可是西門慶一死,她還是因為淫情為主母所不容,最後被踢出來嫁人去了

小潘被趕出來之後嫁給了武大郎,說自己一塊好羊肉,掉到了狗嘴裡,迫切想要找個配得上自己的男人,於是他先勾引武松,後通姦西門慶。

春梅被趕出來之後嫁給了周守備,算是好歸宿了吧,可是她還是要先勾引李安,後通姦周義

小潘在西門慶府上,為了西門慶的寵愛和孩子,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她求神,喝尿,床上百般迎合奉承,拉攏春梅、以及前期的宋六兒,迫害李瓶兒母子,可是好像不管怎麼折騰就是逃不開所求皆不得的結果,劉婆子他老公做法,還叫西門慶收用了春梅,可是沒有多久李瓶兒就懷了孩子,完完全全成了西門慶心尖尖兒上的人,她設法折騰死李瓶兒母子,兩次小月後小潘跟王姑子求來胞衣,沒想到西門慶的死期早於第二個壬子日。這中間,她由於寂寞通姦一個眉清目秀的十幾歲少年郎(琴童),半是感情半是慾望的通姦於陳經濟

春梅在守備府上,輕鬆得到了小潘想要的一切,啥都沒有干,守備喜歡她尊重她,她要幹啥守備也都依著(參照打孫學娥那段),嫁過去不到一年生了個兒子,甚至連小潘都沒有敢想的正房奶奶身份也有了。可是她還是半是感情半是慾望的通姦陳經濟,出於寂寞和一個十幾歲眉清目秀的少年有一腿(周義)

小潘在西門府跟兩個姦夫通姦皆被丫頭告發,前一次挨了打,後一次被主母容不下,趕出來了,不能繼續守寡,然後輾轉嫁給武松,被武松剖腹挖心不得好死

春梅在周府跟兩個姦夫通姦丫頭見了姦情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自己已經是了主母,不存在容不下的問題,可以繼續守寡,可是最後折騰來折騰去,還是一樣的沒得好死

另外一個宋六被趕出來後,輾轉嫁的既不是小潘這種一塊好羊肉掉到狗嘴裡里的武大郎,也不是如春梅這樣毫無選擇的被賣,而是跟她情投意合相當登對的來旺兒,相對於小潘的狠毒和春梅的目下無人,惠蓮可能反而善良一些,可是最後呢,比她倆誰死的都早,還搭上了家人

然後都理出來對比來看,叫人唏噓,我們終於明白如小潘,春梅以及惠蓮這樣的出身貧寒,頗有姿色且慾望強烈的女性,在那個社會,不管人生如何兜兜轉轉,在那個社會的狀態下,不得好死是逃不開的命運,每每思考至此,總要一邊叫著蘭陵笑笑生下筆過狠,一邊感慨他的悲憫之心

然後還有一處對比,便是春梅和西門慶

其實仔細看大輪廓,春梅簡直就是一個女版的西門慶

西門慶發家於娶親,孟玉樓,李瓶兒兩個寡婦嫁進來帶過來的財富叫他有了向上走的資本

春梅發達於嫁人,嫁了周守備生了兒子守備原配在一死她便順利成長的成了堂堂守備夫人

西門慶發達後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自己縱情聲色,著實一段好時光

春梅發達後也是隨著周守備幾次升遷,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自己縱情聲色,著實一段好時光

他倆都死於淫,而且死狀都極其相似

西門慶那管中之精猛然一股冒將出來,猶水銀之淀筒中相似,忙用口接咽不及,只顧流將出來。初時還是精液,往後儘是血水出來,再無個收救。

春梅不料他摟著周義在床上,一泄之後,鼻口皆出涼氣,淫津流下一窪口,就鳴呼哀哉

最神奇的是,笑笑生在春梅淫情上著筆不多,卻安排她在本書最荒淫的場景處處在場做見證人,前有葡萄架,後有3P, 而這些事情鬧出來的後果春梅也一次沒落下的全部參與,比如說葡萄架下小潘差點喪命,比如說西門慶瀕死,比如說小潘打胎。可是當她有朝一日翻身做主,有能力滿足自己慾望的時候,絲毫沒有被之前看過的血淋淋的事實所震懾而有所收斂,而是如西門慶一般,縱情聲色之中,成了慾望的奴隸,最後沿著西門慶的軌跡,用一模一樣的方法,把自己作死

笑笑生寫金瓶梅,說到以淫止淫,但是其實,笑笑生更清楚,這以淫止淫並起不到什麼作用,芸芸眾生,恐怕大多都是龐春梅,雖然前面有著血淋淋活生生的例子,但是當擁有了能滿足慾望的權利的時候,還是將這一切拋之腦後,奮不顧身一頭扎進自己的慾望之中,最後反而被自己的慾望所支配,然後重複著一個又一個西門慶的故事,人啊,哪兒有什麼前進,不過是在輪迴罷了

好懶,今天不想寫了,有人看的花在更新,想寫寫小潘和陳經濟,小潘與武松還有王六和小叔

公眾號,歲月冢,歡迎關注


我剛作了一片《金瓶梅序》,沒地方可發,就發在你的提問下吧。

世之所以傳金瓶梅者,蓋多因其穢也。然若盡刪其風月筆墨,豈不可傳諸千古哉?然若盡刪其風月筆墨,則金瓶梅果為金瓶梅乎?如三國之無劉關張,水滸之無呼保義,紅樓之無寶黛釵也。故曰:「金瓶梅,穢書也。」

而穢也在彼,吾復可以穢眼觀之乎?是以笑笑生有「憐憫、效法」之論,存「方許,可也」之憂。夫人有次第,指有短長,而金瓶梅者,一也。以一而可分次第,辯黑白,其於文苑誠可謂奇葩矣。而雪芹所謂之「風月寶鑒」,亦可當彼之的評。後世效顰者番矣,而得其心者幾無一焉,恐皆無菩薩之心,正照其鏡,賈瑞之流耳。

昔文武教化,興雅言制禮樂,至幽厲之際,庶幾崩摧。而後有聖人之作春秋,乃欲以撥亂世而反之正。春秋簡矣,左氏為傳,余之鄙見,斯中華小說之鼻祖也。是以小說者,春秋之隙,聖人不載,九流之列末,君子之不屑也。故中華小說,或自放於神怪之僻,或自矜於正治之高。而於人事,乃發於宋元之際,成乎明清之交。且多以倫常為綱,因果為教,且常為短促之作,讀之猶無意味。及金瓶梅,方有長篇,洋洋洒洒,酣暢淋漓。其中人物亦迥然前者,描摹世態,嬉笑怒罵皆入木三分。尤可以閨閣小事而居奇書之位成後世之師,雖百禁亦流傳至今,然則彼之巍然不言自明矣。

然世之所惡金瓶梅者久矣,蓋亦多因其穢也。然其穢處,豈笑笑生所臆造耶?昔者毗那夜迦為王,嗜殺殘暴,佛遣其徒化歡喜之佛與王交,王為所感,悟為羅漢。佛豈亦為穢者乎?且世之如武松者三四,如西門慶者萬千,若使彼輩觀此書生畏懼心,可也。

老子云: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是以觀之,余果然其說。


大齡已婚版《紅樓夢》


世俗而不低俗,寫盡人間煙火。


之前讀完《未來簡史》,總覺人的一生虛無縹緲,不知該如何去捕獲一份實在。這本國產黃書恰恰相反,它著重呈現市井生活的食、色、性,告訴讀者什麼是人的本性。

這本教人羞羞的書,充滿不可描述的愛情動作細節描寫,因此世人對它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視它為淫穢之物避之不及,有人捧它為驚天之作不亞於四大名著。

它取材於《水滸傳》,賦予其中二人鮮明性格,教他們暫且避過武二哥的拳頭,偷生五六年。在那偷來的短促年間,他們終日放蕩無度,浸淫男歡女愛,際遇大起大落,最終凋落人間。如同夢一場,偷來的歲月終須還給歲月,生的歡愉其實不堪一擊。

猜到了書名嗎?對,它是《金瓶梅》。


???

這本書鼎鼎有名的「黃書」,是國內第一本世情小說,被道德這塊遮羞布遮遮掩掩多年,國內至今不允許出版未刪節版。但在國外,他們將其與《紅樓夢》並列,稱之為奇書。

我看的是南洋出版社繡像版。這個版本在新加坡出版,號稱是目前完整的版本,全書不作一字刪減,書中附二百多幅少兒不宜的無碼插圖,書後附有與詞話本相異的章節對比。

看罷全書,我也贊同國內不出版未刪節版的做法。因為書中關於性愛的描寫及插畫實在露骨,年幼或心智未成熟之人難以辨別作者如此這般描寫的用意。

但若因它的直白描寫而錯過這本書,卻也是一種遺憾。正如網上所說,對這本書投以鄙夷目光的人,99%沒有看過這本書。我們常會被所謂的「常識」或「別人都說」蒙蔽心智。

東吳弄珠客在序里說:

余嘗曰:「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這段話的意思顯而易見。我是個俗人,所以先是看那些香艷場面看得面紅耳赤,然後才覺得滿紙凄涼:人心啊,終究是利之所向,情難長久。人生啊,最終會化成一掬黃土,何必一響貪歡。


???

無所謂好人壞人
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慾望夾縫求生

《金瓶梅》里幾乎沒有一個好人:

西門慶奸詐陰險、偷情人妻、強佔朋友妻、縱慾無度;

潘金蓮謀殺親夫、以色令人、心狠手辣;

陳敬濟偷情小媽、好吃懶做、揮霍無度;

應伯爵賣友求榮、唯利益圖……

連路過的老伯,也是個偷情兒媳婦的不正當角色。

他們亦幾乎無人得以善終:

西門慶、龐春梅向色所生,結果也都應縱慾過度而亡;

潘金蓮毒害親夫,六年後被武松挖空內臟、五首分家而亡;

西門慶女婿陳敬濟偷情潘金蓮、龐春梅,被割頭而亡;

李瓶兒深得西門慶寵愛,因失子抑鬱、血崩而亡;

宋惠蓮偷情西門慶導致丈夫被抓,含羞自縊而亡……

連西門慶在世時唯一的兒子官哥兒,方才一歲有餘,也因受了驚嚇而死,他可能不是西門慶的兒子,而是李瓶兒前夫花子虛托世而生,來向西門慶和李瓶兒尋仇的。


???

無法對他們之中的某個人報以同情
也無法唾以口沫

眾所周知,武大郎被潘金蓮灌以砒霜毒死。可憐至此,我亦無法對其報以同情。

細想,當時和武大郎夫婦同住的,還有武大郎前妻所生的女兒迎兒。平日潘金蓮把迎兒當丫鬟使喚,動不動就打罵,武大郎一向心知肚明,卻從不阻止潘金蓮的虐待。

所以迎兒生生被折磨成任打任罵、膽小怕事的性格。

所以迎兒不敢告訴她爹潘金蓮偷情西門慶。

所以當武大郎被西門慶踢了心窩在床上躺了幾天,迎兒硬是不敢為她爹遞一口水,因為潘金蓮責令不準給。

所以武大郎被潘金蓮灌砒霜時,迎兒不為所動。

但凡武大郎對迎兒有一絲好,也不至於喪命於潘金蓮手下吧。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讀者對書中人怒其不爭,所以無法同情他們的死於非命。但又無法拍手稱快。

如,西門慶在外縱慾後深夜歸家,又被潘金蓮灌了三顆胡僧葯,折騰了整晚,至天明一射如注,血崩不止,精盡人亡。這一幕好生熟悉,莫不是潘金蓮給武大郎灌藥的場景?好一出天道輪迴。

西門慶臨死之前拉著潘金蓮和大老婆吳月娘的手,交代她們要守好靈勿散了家,那一刻,西門慶已經意識到西門家難免樹倒猢猻散。他從一個小小的藥材商,成為腰纏萬貫的大財主,又升了官,這一切卻是隨著他的死,事事皆休。

色、財、權,人人之所追求,到頭來卻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帶進棺材。

書中用一句平平淡淡的話道出西門家衰敗將至:「送殯之人不似李瓶兒那時稠密。」說的是李瓶兒去世之時,西門慶仍在世,花了三百五十兩銀子買了副桃花棺木,請來道士、親友熱熱鬧鬧地厚葬了李瓶兒。那時送葬的人多是沖著西門大官人的面子而來,而如今西門慶死了,面子也碎了,送殯之人稀稀疏疏。

因此,這句平淡的話輕易觸動了我:人情冷漠至此。

也因此,無法對他們的死拍手稱快。西門慶算什麼、潘金蓮算什麼、李瓶兒算什麼?都不過市井百姓中的小小一分子。他們死了,還有千千萬萬的人像他們一樣活著。


???

情誼涼薄,不經隔夜風

全書精華全在後四分一,從西門慶死後,各方鬼神輪番上陣。且看:

西門慶離世方才七天,潘金蓮即偷歡女婿陳敬濟;

小妾李嬌兒忙著轉移錢財,孫雪娥忙著偷漢子;

曾吃他的、用他的、使他的、借他的七個結拜兄弟總共才湊了七錢銀子辦一桌奠禮;

西門慶生前最要好的朋友應伯爵,作祭文諷刺其為陽物再世,又搭橋拉線李嬌兒改嫁他人;

曾受西門慶恩惠的韓道國、王六兒私吞貨銀一千兩,偷奔異鄉;

曾紅火的生意也一落千丈,絲棉鋪關門,僅餘生藥鋪由四處偷情的女婿陳敬濟看著……

反而是不相熟的同事蔡老爹送五十兩銀作奠儀。

這一切可笑至極,可又使人笑不出。誰能保證,這裡面刻畫的人物不會在現實中冒出來呢?

《金瓶梅》可謂西門慶的發家史、敗家史。讀來正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繁華落盡、無晴無雨的戚然之感。但作者把這份心思隱藏得很好。他只是陳述,人生百味但由讀者去品味。

至此,我才能粗略體會到序言所謂「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的含義。


???

人世間僅存的暖意

書中的暖意不多,大多篇章用於展現西門家的後宮們鬥嘴、爭寵、鬥技,以及向西門慶討好、邀功、請賞。而西門慶就是每天穿梭花叢中,不斷地翻牌、解腰帶,不曾見他對哪個女人付出真心。直至李瓶兒去世,他才流露出些真情實意。

書里是這麼描寫的:

「西門慶聽見李瓶兒死了,和吳月娘兩步做一步奔到前邊,揭起被,但見面容不改,體尚微溫,悠然而逝,身上止著一件紅綾抹胸兒。西門慶也不顧甚麼身底下血漬,兩隻手捧著他香腮親著,口口聲聲只叫:「我的沒救的姐姐,有仁義好性兒的姐姐!你怎的閃了我去了?寧可教我西門慶死了罷。我也不久活於世了,平白活著做甚麼!」

西門慶第一個小妾死時,他馬上勾搭了潘金蓮;他最愛的官哥兒死了,他一怒之下摔死了潘金蓮的貓,懊惱幾回,也便安慰李瓶兒「這孩子沒福氣,他不是我們的孩子,就由他去」。但李瓶兒死了,他放聲痛哭,買最好的棺木,請道人超度,畫像懷念,觀戲感傷,靈前守睡、茶飯不思、三七盛葬……

西門慶這種悲慟、不求色慾的狀態,縱觀整書並無第二回,即使他自己臨死前也還在尋歡作樂。他對李瓶兒是滿心歡喜,但也不至於失去她也活不下去。

他茶飯不思數天,應伯爵來勸幾句,他也就吃喝去了。此後照樣風流快活。

人情如此。


???

關於《金瓶梅》,前人有許多解讀。

魯迅說,「(《金瓶梅》)作者之於世情、蓋誠極洞達,凡所形容,或條暢,或曲折,或而盡相,或幽伏而含譏,或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變幻之情,隨在顯見,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張愛玲說,「《金瓶梅》、《紅樓夢》仔仔細細開出整桌的菜單,毫無倦意,不為什麼,就因為喜歡」。

蔣勛說,「《金瓶梅》裡面最驚人的不是對性的描寫,而是冷冷的看著一個人把自己的生命玩到一種令人覺得難過跟噁心的程度。 」

也有很多人說作者大懷慈悲,對書中每個角色既沒有偏袒,也沒有流露出厭惡,只是任其順其自然地發生自己的故事,響應自己的命運,得到自己的結局。大有自己的人生自己去悟的意味。

在書的最後,西門慶的遺腹子,由吳月娘所生的孝哥兒,被普靜大師確認為西門慶轉世,遂將其幻化去了,並給予法號:明悟。

明悟,大概就是這本書的主旨了。


當你處在古時候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才能體會到擁有這樣一本書是多麼的幸福。


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金的語言流暢性、故事性很好。


推薦閱讀:

關於中國神話有哪些有趣的書?
有哪些詳細介紹膝蓋恢復的書籍?
有哪些從技術進步影響繪畫形式和技法演變這一角度出發闡述藝術史的書籍?
有沒有哪些網站或者書籍能夠讓人思維更成熟點,目光更長遠點,少犯錯誤的?
如何系統的閱讀國內外各種文學作品?

TAG:書籍推薦 | 小說 | 文學 | 心靈 | 金瓶梅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