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為何第一泡是倒掉的?
茶道里喝茶,第一泡都是倒掉的,僅僅是因為清潔原因么?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洗茶不是因為茶臟,即使陳茶首泡時茶湯表面的浮沫也是碎茶渣和茶中皂素等遇熱水產生的,雖不美觀,但對人體無害。所謂的洗茶,其實是說溫潤泡,一般只是針對揉捻過的球狀、半球狀發酵茶,尤其是鐵觀音,溫潤泡注水後隨即出湯,意在使緊結的茶球舒展開來,便於正式沖泡時茶葉內含物質飽滿均勻的溶出。 而綠茶是未發酵茶,茶的特色即在清嫩鮮爽,第一泡是最為寶貴的,當做「洗茶」倒掉實在有些棄精華留糟粕的意思。
我想補充的是,泡茶第一泡倒掉,還起一個溫杯,養壺的功能。
我平時常喝鐵觀音,大紅袍,老樅水仙之類的半發酵茶,我的茶具以紫砂為主,蓋碗為輔。
第一泡,由於壺溫與杯溫都未達到理想的溫度,所以,茶香出來了,但是茶湯中你還是能喝出水的味道。聞香後澆在紫砂茶具上,起一個養壺的作用,其它時候我一般用清水養壺,而不用茶湯養壺。同時,壺溫與杯溫都升起來了,再泡茶湯味就很好了。
正在喝茶,看到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茶齡十多年的中年茶客,雖不敢妄稱老茶鬼。但還是有一些理解的。
我聽到關於第一道茶的說法有這些
1,醒茶,茶葉在製作過程中都有一個脫水的過程,醒茶是為了讓茶葉細胞恢復一下,然後更好的淅出湯質。這個做法也有用熱水溫完器皿,投茶進去,用器皿中濕熱的環境來醒茶。這樣的做法,第一道是喝掉的。
2,洗茶,茶葉在製作運輸過程中,回頭塵土,清潔一下,也順便醒茶。更潔凈。
3,另一種洗茶,茶葉本身含有植物的皂素。熱水會激發皂素,產生水泡,帶起來浮塵和一些雜質。來清潔,茶葉。也是為了潔凈。
聽說沒圖不容易有贊,隨便來一張
至於我,我是第一道茶湯倒掉的。只不過悶泡的時間視茶類而定,但都比正常的要快。
原因很簡單,就好比內褲,買回來我肯定是要洗一次再穿的。
你們隨意。
再隨便配一張圖。
謝謝觀賞╮(╯▽╰)╭
清潔是一方面的原因。
從茶道的角度來說,術語稱為「醒茶」。即:讓沉睡或塵封的茶葉通過與空氣和水份的接觸蘇醒過來,吸收天地人氣,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以便於沖泡飲用。
各茶種醒茶的方法不盡相同,沖泡黑茶、青茶、紅茶的時候,其方法是從保存狀態取出,放入沖泡器皿中,用100℃的沸水來醒茶;相對嫩度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醒茶方法是冷藏保存取出,放入高溫燙過的沖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開水醒茶。
醒茶在整個沖泡過程中,因茶葉內在品質的表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後面的沖泡及口感有著直接的影響。
最開始可能是清潔醒茶,但這習慣,確實能給工夫茶增加品茶氣氛,所以,我的理解是:
1.清潔。這個問題的潛在條件是工(功)夫茶茶道,工夫茶茶道的泡法在廣東、福建、台灣等南方地區比較多,這些地方喝工夫茶一般用的是烏龍茶,屬於3成(鐵觀音)到9成(普洱)發酵茶,這些茶都要經過炒茶過程。古時候工業技術沒這麼強,炒茶都是在一個銅鼎里用手來炒,後來,有人偷懶,就用腳來炒,再後來變成了潛規則,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在泡茶待客時,客人主人面不面坐著,主人先衝掉一遍,用茶碗蓋颳去漂在上面的泡沫,一是清潔,二是表示尊重。有不少朋友提到毛尖金駿眉(金駿眉太年輕了,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確實跟它沒太大關係)等,製作工藝和沖泡方法不同。
2.醒茶。以鐵觀音為例,茶葉在入茶碗時,一顆顆包得緊緊,甚至入碗都鏘鏘有聲,第一次用開水沖泡一次,這時候可以看到茶顆慢慢化開,特別是當你第一次衝出來後(這時候可以看到茶湯非常清淡),把茶碗蓋打開,可以看到茶碗里原來不到1/3的茶顆,已經差不多漲滿整個茶碗。這時候,再加開水沖第二泡,茶葉可以充實接觸開水,衝出來的茶湯,茶香味非常飽滿。那邊有一首歌謠在唱工夫茶的,總的意思是第三泡最好喝。
3.燙杯。喝工夫茶,講究(眼)觀、(鼻)聞、(嘴)品,非常講究溫度,就像咖啡一樣,90度的咖啡喝起來是最香的,茶也一樣,溫度低了,茶煙漂不起來,喝的時候,就觀有觀和聞,會失去一大樂觀,所以喝工夫茶要趁熱。那怎麼來保證溫度呢?除了室內溫度和水溫外,茶碗、茶杯、茶盤都要保持溫度,但老一輩喝工夫茶是用個碳爐來燒水,開水非常珍貴,不能太浪費,為了讓客人第一杯能喝上熱氣騰騰的工夫茶,先燙一次茶碗茶杯是應該的,那就先把茶葉沖一次吧。
4.烘托氣氛。(多謝語文老師,這個詞還沒忘記)就像上面說的,客人主人面對面坐著,第二泡的茶還沒沖好,第一泡洗茶的茶湯雖然清淡,但也有茶香,洗完茶杯後淋在茶盤上,茶香飄出來,還沒開始喝,就聞到了,讓人急不可待可品一品,品茶的氣氛馬上就來了。對於普洱,可以參考這篇文獻。
普洱茶以發酵方式不同分為生茶及熟茶。通過高通量測序分析新鮮茶葉、生茶茶葉及熟茶茶葉的細菌及真菌組成,並利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析代謝物組成。實驗檢測出了25種毒性代謝產物,大多數為真菌來源。因此在喝普洱茶時丟棄第一泡茶是正確的做法。
實驗研究對象只限於發酵普洱茶,故實驗結論無法推及其他茶葉,如不經過發酵的綠茶(如龍井)
文章鏈接: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157847回答這個問題時,首先需要確定自己站在相對公正的立場上。
-比如茶商是一定不會建議你洗茶的,因為這意味著他對自己的茶沒有信心。
-干泡法的擁躉也不會,因為硬體不支持,只是他們不肯承認這一點。
-潮州人一定是會洗的,問起來他們會攤出一堆理論。
個人覺得,洗不洗茶需要根據茶,器具和客人的習慣喜好判斷,並沒有絕對的對錯。在熟悉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才是上策。
比如有不熟的客人來家裡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洗茶,以示尊敬。反之,用客人的茶葉,一般都會提前溫好茶具再投茶,第一泡不會倒掉。這其實也只是一種待客的習慣,有些人本不介意茶湯裡面有碎茶,但是來客的時候仍然會使用茶漏,一個道理。
駁斥兩個典型的錯誤觀點
-------------------
1.洗茶可以洗去農藥
隨便抓十個人問為什麼要洗茶,有七個都會回答怕農藥,可見濫用農藥問題在國內何其嚴重。但不幸的是,農藥的水溶性並不好,如果熱水過一遍就能洗下去,那麼現代茶葉製程中鮮葉的清洗環節就足以消除隱患。後面還要殺青揉捻等等等等,農藥超標的話早就深入骨髓了。
農藥讓很多人談虎色變,但其實日本和台灣的茶葉也都會使用農藥,要知道有機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很多情況下有機的味道並不一定好。和大陸相比,台灣和日本的農藥絕對值控制會更加嚴格,但這並不是茶葉出口受限的主因,主要原因在於三地的農藥品種有很大差異,彼此認同度低,可說是一種變相的貿易壁壘,要知道日本茶進台灣也是非常困難的。(不過,9月台灣禁止進口一切除普洱茶的大陸茶導致一些茶商原料短缺,確實是因為農殘問題太過嚴重)
洗茶可以洗去的,是烘焙過程中混入的炭灰和運輸,儲存過程中積累的碎葉末,浮塵,當然,除卻炭灰傷胃以外,這些成分很多是無傷大雅的,一些品種的茶因為生長環境的關係不需要使用農藥,但這些茶往往又耐儲存,所以在品飲時洗一下,也無可厚非。
至於反對洗茶的人們提到的營養成分損失的問題,其實這也是和茶種息息相關的,揉捻時風味和營養成分隨汁液流出積聚在表面確是事實,但茶畢竟太多樣,白茶不炒不揉,閩北烏龍緊實成團,在洗茶中的損失都不會大。再者,有多少人喝茶是為了那點營養成分呢,真要系統地補充的話,不如去吃補劑。
---------------------
2.逼熱無用論
有人(一部分學藝不精的干泡法擁躉為主),為了徹底否定洗茶的存在意義維護其「滴水不漏」的理論,祭出一系列論據,其中最為喪心病狂的,就是逼熱無用論。
水質和水溫是決定一泡茶口味的最重要的因素,對於大多數,特別是秉承傳統製法的烏龍茶,過低的水溫都會導致茶香湯味大損,洗(醒?)一遍茶,是提升茶,茶器,乃至公杯和品茗杯溫度的最簡便的手段,如果堅持不洗,為了達到理想的溫度就需要提前燙洗預熱茶壺再投茶,缺了這一步,即使是用不嬌氣的茶葉,對於水不注滿的干泡法來說第一泡茶也基本不會好喝,更不要說單樅這種不好伺候的茶了。當然,不需要高溫沖泡的茶類自然不在此範圍內,我自己泡綠茶都是不洗的,玉露這種低溫茶還需要別的公杯來調節水溫。
干泡法提倡省水,物盡其用,但絕不是省水省到茶不好喝,個人極力反對為了美觀和儀式感犧牲茶味的任何行為,本末倒置,意義何在。
我閩南老家的人一直都有喝鐵觀音的傳統。一般情況下我們確實會倒掉第一泡。某種角度上說這也算是傳統之一。我大略問過,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老家的茶跟北京這邊天福茗茶那氣派的展廳里真空包裝的茶葉完全不同,多數情況下村裡喝的茶是散裝的,衛生條件差很多。第一泡最主要的目的是洗掉茶表面的浮塵和其它髒東西。剛好鐵觀音要求的又是沸水,殺菌能力也強。(注意:不同的茶要求不同)
其次,我嘗試過比較第一泡的鐵觀音,味道和第二泡不一樣。鐵觀音的茶香是隨著熱氣慢慢散發的,第一泡味道尤其地淡。我想大概我們倒掉第一泡,也是為了避開第一泡的味道,只取熱水加熱茶葉的功能,畢竟我們不能直接把乾燥的茶葉拿去加熱。為了濕潤茶葉,正式開始泡的時候更容易掌握出水時間。
有時也為了清洗茶葉,對於存放較舊的普洱茶和一些比較粗老的茶,第一道水可以衝去表面的浮塵,讓正式開泡的茶湯更純凈。----------------------------------------------2013-01-20補充----------------------------------------------------------------
許多人都刻意拔高這一道洗茶、潤茶的過程,非說成是「醒茶」,有喚醒茶魂之功效,極力迴避洗茶葉的說法。身邊的學茶朋友大多都覺得,不必如此刻意拔高。那些放了五年、十年、數十年的陳年普洱茶,洗個一遍兩遍絕對必要的吧,說醒茶自然可以,說潤茶、洗茶沒什麼不可以。乃文藝、普通、二逼的叫法之別罷了。
第一泡,所謂洗茶也好,醒茶也罷。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先看看,茶葉中第一泡倒掉了什麼?
首先就是看市面上各種茶葉條形。
1、顆粒型(包揉工藝)
如:鐵觀音,台灣烏龍,綠螺
2、彎曲型,直條型(重揉捻與輕揉捻)
如:碧螺春,毛峰,金駿眉,小種
3、緊壓型(緊壓)
如:普洱餅,白茶餅,磚茶
4、扁型(壓)
如:龍井,六安瓜片
等等等
緊一點的比如顆粒型(鐵觀音)和磚茶(熟普洱),有醒茶一說。也就是所謂大家說的溫潤泡。
鐵觀音的民間說法是,因為條形緊緻,第一泡是為了舒展茶葉。後面幾泡才好喝。基本不出味,基本不喝
熟普洱的民間說法是,因為是後渥堆發酵,洗一洗感覺乾淨點。
科學也做過實驗,這種類型的第一泡中,茶葉浸出物有2%左右。
那麼其他類型的第一泡,茶葉浸出物的有7%左右。
條形越鬆散的,第一泡浸出物越多。
2%也還好,舒展一下,基本也不出味。但是7%那是相當可惜的。很多頂級條形茶,第一泡是相當好喝的。
至於茶葉浸出物都是什麼,不多說了。
所有的茶葉,最後一步都是烘乾。除了白茶低溫烘乾。其他都是高溫。做好封箱也好裝袋也罷,比起很多食物,沒想像中那麼髒的。
拋開不正規生產商的,比如****(此處省略一萬字)。那第一泡洗不洗也沒多大相干。
有時候洗一洗。一個心裡安慰罷了。所以鄉親們,趕緊回去翻翻自己有多少好茶,把第一泡留著,和之後幾泡對比一下,比比看有多好喝吧。
(我是盧小茶,注重茶科普。有說得不夠嚴謹的地方,歡迎指證( ??`?′?) ?=???? ?)有些茶是需要洗茶的,有些茶是不需要的。
1 像烏龍茶,黑茶,大宗的紅茶,白茶等是有洗茶這一步的,有些陳年的黑茶可能還會洗兩次。其實洗茶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叫醒茶,茶是有生命的,當遇到沸水時被喚醒,故名醒茶。
2 很多芽頭做的比較嫩的茶、頂級比較高的綠茶、白茶、黃茶、紅茶等,是不需要的洗茶的,這些茶第一泡的內涵物質是非常豐富,口感也特別鮮爽,所以是不需要洗茶的。
寫在最前面,從我個人的認識中,因為家裡本身就是產茶的,對於茶葉的第一道水,按我父親的說法,清潔是最主要的。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注意到,茶葉是有茶毛的。
可能很多人接觸到的只是真空包裝里的一小泡,因為量少,有茶毛你也看不見,但家裡做茶就不一樣了。
現在還好,以前印象中,制茶人家設備上必然會有一層薄薄的塵埃狀的東西,這東西並不是說你沒清掃設備,而是這東西是茶葉本身帶來的。新鮮的茶葉從山上摘來,在山上難免便帶有一些泥土,製作茶葉並不可以將茶葉拿去清洗(連淋雨都會影響口感,而且,清洗了茶葉本身的汁液也會跑掉吧,反正沒人會這麼做),這本身就是一大問題。
之後便是茶毛,這貨細細小小的,飄來飄去的,跟我們手上的毫毛很類似,新鮮茶葉還好,它不會脫落,但成品茶葉就不一樣了,茶毛細小,加熱烘乾之後就自然而然的脫落,如果連續一周下來就很可觀了,夏天地板是拖的很乾凈的,但每次熟茶一分裝,腳踩在地上都會有一絲絲的塵埃感覺~
至於你說他不幹凈是因為用腳踩的……現在沒人那麼干吧,首先是現在做茶葉都是有設備的,原始復古的便是竹籠殺青,大鍋炒制,竹籠烘乾(我們村大部分人家)~
現代先進點基本都是鐵質機器了,甚至有的連烘乾的燃料都是柴油,(感覺會少點果木柴火的味道吧,我自己品茶的級別是還不夠到分辨)
再者如果是喝手工茶的人,都喝的起那麼高端的茶葉了, 也夠制茶人的手工費而不是腳工費吧?
至於農藥,印象中(中學化學課)農藥大部分是脂類?水裡溶解度好像不太行~所以還是買點靠譜的茶葉比較重要。
但你問我自己洗不洗茶的話,比如拿個大玻璃杯沖一杯茶的話,我是不會洗的,原因是懶O_o
嗯,我還是去查查農藥的問題吧,喜歡喝烏龍茶的可以私信我~
並不是沒種茶第一泡都要倒掉的。
第一泡倒掉的行為一般稱為洗茶。
由於製作工藝和需要的時間不同,一般需要洗茶的是烏龍茶(半發酵茶),紅茶(發酵茶),黑茶(後發酵茶),綠茶(不發酵茶)由於製作工藝原因,一般不需要洗茶。
以黑茶為例,代表品種就是普洱,普洱茶講究是陳,上好的茶餅可能要發酵十年之久,和綠茶推崇新茶不同,普洱的存放就是它的發酵過程。
一般是在避光的庫里,大家可以想像僅僅倉庫灰塵就會很壯觀。所以普洱洗茶是要洗兩泡的,三泡才喝。
洗茶等原因,大家都說得很清楚了,我想補充的是:做事情前的準備過程,往往體現了主人公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無論這個「準備」是「焚香沐浴更衣」還是「跪拜天地,歃血盟誓」亦或是這裡所說的「茶道」,準備工作越繁瑣,就越能體現事情在你心中的重要,而你對所做事情的態度,絕對會影響做事時的體驗,可以說是」相由心生「的一種體現。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吃瓜子仁和嗑瓜子的關係。
不是所有茶都需要這道步驟的,另洗茶這個說法不正確的
綠茶很少扔第一泡,因為烘青蒸青炒青都很乾凈而且新鮮即喝,一般比長期儲放和發酵培火的茶乾淨。另外糾正一點一般第一泡洗茶不是主要為了農藥,主要是去雜質和茶葉表面不潔物,緊壓茶還可以稍微潤下茶便於展開。
主要是普洱茶 這類通過發酵工藝的茶 黴菌發酵所以第一道中有些其他微生物影響口感 所以到了 也在心理上安慰以表示乾淨。
紅茶的第一泡最好不要倒掉,因為揉捻時候,干茶表面會有很多茶汁液附著,倒掉等於把這些融在茶湯的物質都扔了,而且,紅茶的第一泡,會有很不錯的味道。
同時,第一泡根本對於所謂的髒東西灰塵農藥之類的,即使能把干茶表面的洗掉,那實在微乎其微。
上面有人回答說可以洗掉農藥,我之前的回答說,農藥基本是脂溶性的,根本不溶於水,洗不掉,也不會泡進茶湯里。
這麼說的來源,一是去年鬥茶大賽,幾位茶學教授在針對茶友提問時的回答,教授說,歐洲對我們茶葉的農殘的檢測標準是看干茶,但是我們喝茶基本是喝茶湯,於是對國際標準制定組織提出異議,國際組織說,你們中國可以搞出個標準來研討。
另外,電視台專門就此問題做過檢測,把茶湯送到科研機構檢驗農殘,結果是幾乎沒有。
再則,如果說有農殘,我們平時吃的蔬菜水果,是連皮帶肉都吃了。茶我們只是喝泡的茶湯。蔬菜水果要比茶可怕多了,而且我們一天才能喝多少茶,但是要吃多少蔬菜水果?
就算農藥不是脂溶性的,是溶於水的,那麼,洗一遍就能洗掉嗎?
能洗掉表面附著的,茶葉裡面的能洗掉嗎?茶葉的製作過程中,揉捻發酵乾燥,農殘早已滲透到茶葉里。
所以,說洗農殘,根本不會有啥作用,要說有,純粹心理安慰。
補充: 現在有些茶葉有農藥.
除了熟普洱之外,我一概不洗茶。熟普洗掉第一道也主要是因為味道不行而不是因為講究衛生。
紅茶、岩茶、綠茶拿去洗是暴殄天物,這些茶最贊的就是第一道。推薦閱讀:
※正山小種屬於岩茶么?什麼牌子的比較好?
※明前綠茶比稍晚批次的春茶味道和口感上是不是真的好很多?
※各種好一點的茶葉一般都什麼價格呢?
※如何將中國的茶賣給年輕人?
※鳳凰單叢新茶和陳茶,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