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各車企工程師生存情況對比?待遇、工作環境、成長空間、城市情況等。及各專業對比?

又及,目前看來前景比較好的方向有哪些?


「看到唯一的回答里提到了「質量部比較有油水」,真心覺得中國汽車工業就TMD這樣了!"
本來不想答的,看到這句話,想說幾句

我知道,想撈油水的人不但有,而且還很多。
但是,我還知道,還存在不少認真做事,正在踏踏實實地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努力奮鬥著的人——決定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是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中國汽車工業在過去的30多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我看好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您知道饒斌嗎?

此後,趕上文革,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造反派非要把饒斌揪回長春批鬥,還讓他跪在桌腿上,用膠管裹著鋼絲抽打。一番波折後,他僥倖脫身回到二汽基地。
但二汽建設一直受到各種干擾。當時武漢軍區司令和政委提出要把二汽建設為村落化、鄉土化企業,搞「四邊」企業,即邊設計、邊施工、邊安裝(設備)、邊生產。造反的技術人員還要搞「設計革命」,非要把一些減輕體力的設備和必要的廠房設備取消,以免工人變成「修正主義」。
整個文革期間,政治走向一直阻撓著二汽的建設,和建設一汽相比,饒斌不僅嘔心瀝血地領導了二汽的基本建設和設備安裝,還要用高度的政治智慧對應極左思潮的干擾。

您知道呂福源嗎?

1988年底到1989年春,一汽決定買下德國大眾一座工廠的全部設備。
在談判中,德方要價3900萬美元,但呂福源手上只有國家給的2000萬美元外匯額度。談判進行了21天之後,雙方在2500萬美元這個關口上卡住了。談判已無法進行下去,德國人決定送客,機票也買好了。
在第二天的告別宴上,呂福源聽德國大眾的幾個人在用英語閑聊時提起:由於奧迪新車型的開發沒有跟上,他們很擔心當年德國大眾會因為達不到保本點而裁員。呂福源立即抓住這個信息,對他們說,「我們可不可以互相解決一點困難,在未來幾年,我作為最大的用戶買你的車(當時國家計委有此計劃),使你的車超過保本點,但是你要把那個工廠完全給我。」對方一聽也很興奮,立刻說,那你們先別走,退掉票,我們要向董事會報告。
在又一輪激烈的談判後,呂福源把德方要求我們購買奧迪車散件的數量由20000台壓到了14500台。簽完合同後,他又馬不停蹄地奔赴美國,把一汽在美國的進修生調到威斯摩蘭,守住了工廠的大門。美國人看得目瞪口呆:這個工廠這麼簡單就變成中國人的了?!

您知道李書福嗎?

為了求一條生產轎車的生路,李書福從省里到北京,跑遍眾多衙門,遭受的冷眼和譏諷已經讓他麻木。他甚至對領導們發出了這樣的懇求:「能不能給我們一次機會,即使失敗了,也算體現一次公平。」

是年,汽車產品由「目錄」審批改為「公告」制。對於經貿委7月的那一批《公告》,李書福寄予了太大期望,他以為吉利上報的兩款新車應該得以放行。然而,這一次希望依然落空。以至於當別人告訴他,在轎車生產企業和產品中吉利榜上無名時,李書福甚至再沒有勇氣翻開刊登《公告》的報紙。

2001年11月9日,國家經貿委突然增發了一批汽車新車公告,搭載著吉利自行開發的發動機,金屬衝壓車身的「吉利JL6360」終於榜上有名。

汽車行業有不少正在踏踏實實地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努力奮鬥著的人。
感謝他們的努力,中國汽車工業過去30幾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981年,中國千人轎車保有量在全球130個國家中叨陪末座;全國轎車年產量不過5000輛
30年之後的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1800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頭號汽車生產大國。
2013年,汽車產銷雙雙超過2000萬輛,增速高於年初預計,再次刷新全球記錄。

恐怕沒有哪個行業像轎車業這樣,30年走完了人家100年的路。「

雖然由於積累不足,在核心技術上不如底蘊深厚的外企,但我們正在奮力追趕。
今天,榮威已經有了混動、插電混動、純電動、燃料電池車;比亞迪的電池技術也讓人充滿期待。

汽車行業有不少正在踏踏實實地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而努力奮鬥著的人。
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我看好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

————————————————————————————————————

『待遇』
在上海,一個水平中上的汽車工程師(經理以下)的待遇可以用以下公式計算

※註:n&<=10。
比如,你工作3年,那麼你可以拿到15萬左右。
工作6年,可以拿到20萬左右。
(因企業性質、崗位性質而異,詳細請諮詢獵頭

『專業對比』
各個專業都重要。
從事你擅長、熱愛的專業,並努力做到卓越,就對了。
中國汽車行業目前各個專業都缺卓越的工程師。

『目前看來前景比較好的方向有哪些?』
個人看好新能源汽車。
作為一名汽車電子工程師,尤其看好新能源汽車的3大核心技術,也就是電機、電池、電控。
.


質量部有油水嗎。。。。好吧。。求各位匿名用戶把你們的單位名私信我準備跳槽了。。


問題太泛泛了, 車輛工程方面分類相當細緻,不同崗位差距很大。

但總的從崗位來講,汽車工程師,如果確實自己有兩下的話,只要不去冠名國企的農企前途都是比較寬廣的,10年左右的成長期吧。和實踐聯繫特別緊密的話,10年可以縮短至3-5年。

按照產品排序:乘用車,知名配套供應商,電動車,農機,工程機械,商用車。 特種車輛得看公司,不排進去了。

企業選擇就不都點名了,按類型排一下。

0. 真國企下的真合資公司

優點包含下列全部優點最多
缺點包含下列全部缺點最少

1. 真國企:一二上廣北,大家都懂,

優點:
至少3家的工作證明就值5w,除了上和北,其他三個都是企業帶動地區的典範,企業在所在地享受巨大的合法隱性福利(安排上學,代辦戶口,福利房,有自己託兒所,好找媳婦這類)產業鏈的豐富帶來的隱性投資機會是比較多的。企業本身和企業領導在行業內和屬地影響力巨大,人才和技術積累是國內企業帶頭大哥,真正實力絕對國內一流,想混你可以混,想學有的是東西給你學。基本算鐵飯碗,企業文化裡面基本就沒有開除或者淘汰這個概念,熟悉之後,你會發現很多大牛,大哥大姐對認可了的新人也比較照顧況,除非你脫離群眾太厲害。
企業的技術相對獨立,除了政策性的抗不了,技術的老大在技術角度上可以剛老總,剛營銷,剛HR,反之亦然。

缺點:
工資漲幅不算大,如果正常干15年,除了北汽,其他四個基本都能保證你衣食無憂(包括買房)。
內部員工關係複雜,對情商有一定要求,前期怎麼融入是需要注意的。
穩定的體系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既容易出不了頭,也容易出頭,企業內部的管理崗位基本都是自己提拔,企業對自己相當自信,家花不如野花香這條在這些巨頭的腦袋裡面基本是沒有的。
穩定帶來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你很難能進的去,這種企業很多基本都仍然接班的,老子幹什麼,兒子學什麼,然後人家去了,你進不去。
進去後,需要熬,耐的住寂寞如雪

2. 純外資:
基本都是管理公司,設計中心和銷售公司。寶馬中國,DGRC,GM,Man銷售等

優點:
福利待遇特別好,工作環境舒服
可以接觸到比較先進的方法流程。
工作證明值10w。
多數這類公司的技術在保證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剛除了你自己老大外和合規外的的所有部門

缺點:
門檻高,甚至有幾家基本只靠內推招人。
流程相當複雜,漫長,這裡面歐洲公司效率極低,低過國企,美資看公司。
人浮於事現象遠超過上面的梯隊
上層政治派系鬥爭相當嚴肅,內部也非常不團結。
人情比較冷漠。
雖然接觸的東西比較先進,但是面相對比較窄,幾乎沒機會獨立負責一塊業務。

3. 真合資:自負盈虧,自己管理的合資公司。
優點:基本就是外資那些,降1或者n個檔次。這種工資裡面很多人的眼光相當獨到,可以學到很多理財投資和工作生活的好習慣。
缺點:同外資上,派系鬥爭程度翻倍,工程師幾乎沒多大發言權,因為上邊還有至少兩個股東的RD控制。這塊可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看情況了。學到學不到,學多少,都完全取決於自己和領導了。

4. 純內資,自主品牌
優點:
某些地區的內資也有類似國企的隱性福利
自己用心可以學到整塊的業務知識
工作一陣後可以獨立負責業務
因為流失率相對較高,所以這個梯隊內的一線企業裡面爬升是相對容易的

缺點:
上面提到學到的整塊業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完整正確
綜合待遇普遍不高,甚至可以說非常低,把加班折進去算算月工資。
二次分配做的普遍不好,員工內部薪酬,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平衡差
政治鬥爭很厲害,特別複雜,雖然層級沒有國企高,影響沒有國企大,但是破壞力超過國企一倍不止。一言堂,領導本位制是業內最嚴重的
技術杠不了任何人,這些公司領導第一,營銷第二,誰第三不好說,不過技術影響不了任何人,都吵吵要發展研發,發展完研發好解決領導的各種想法和營銷的各種需求。

6. 假合資,被股東(大多是中方,少量外方)控制運營的傀儡公司,真四不像。

優點:
把真合資和內資的優點容和一下再降10個等級下去,待遇一般比4要好,但實際收入低,加班嚴重。
要在這種企業能幹的好,恭喜你,立馬跳槽吧,你會更好的。

缺點:
把上面所有缺點都集合起來
二次分配做的最差的就是這種類型的公司了,先交保護費,然後再談別的,特別喜歡從外面招聘高薪人員,適合干3年閃人。一切像錢看,外聘的高管除了考慮自己的安全外幾乎不會考慮任何其他問題。如果碰到外籍高管,那麼很有可能公司方向很快就跑偏了,對行情的不了解會帶來巨大問題。

5. 假國企,一般都是第一梯隊的子公司,雖然掛名,但確實有的是股東管不了或者不想管的。

優點:把國企的優點降70%左右。
缺點:把上面所有缺點和起來,一般這種公司領導本位制和一言堂現象綜合排第2。


國內基本也就這幾個類型的車企,真國企的合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比如兩個VW和全部日本品牌國內發展遠遠超過其他類型車企。那些品牌發展的好,真的不單單是因為來的早,市場好,是因為無論股東還是合資公司的MMMME都是非常好的。國內自主發展不好,真心不單單是因為沒技術。勝敗其實不在戰場之上的,有的企業註定就是家族或者高管的斂財工具。

除了那4/5個真國企,其他企業如果畢業剛過去,基本都不存在真正的長期發展環境。
好的企業都很穩,穩就是沒機會,剩下的都很浮,雖然有機會,但很容易瓶頸。真正想幹什麼,怎麼發展還得看你個人需求。如果不是車輛強相關專業其實可以考慮別的行業,國內現在製造業基本都不太好。車企並沒有很多人想的那麼好,無論從各種角度看。

不管怎麼說,總結下

最好,真國企真合資做乘用車。

最差,假國企假合資做商用車。

或者用這個更簡單的適用於製造業的原則,就是你經常能看到這個公司的產品,但是平日即使你主動去關注也幾乎感覺不到,沒什麼大新聞的公司都是很牛的對各崗位都是很有前途的。那些天天吹概念,廣告鋪天蓋地的往往都外強中乾。
另外求職前查查管理層和員工層工資對比,或者管理層工資占人力支出的對比,太高的企業一律別去。註定不好。

當然不絕對,有特例,我只是泛泛的講講。

以上觀點全是個人感覺,無數據支持,並且評價角度是個人,非行業,非企業,行業企業和個人有什麼關係。哪個員工也不是去吃白飯的。
我不認為一個企業的發展是可以忽略個人訴求的,企業方向和個人需求方向不一致的,我不認為會成功。一個個百萬年薪的高管站在台上給一群年薪平均6w(還是把高管的成本都折算進去後的)的員工講拼搏,講奉獻的企業怎麼可能成功。

因為上面這些話我自己都覺得傷感,所以禁止任何原因轉載


我覺得現在汽車行業缺少一批能靜下心來好好搞技術的,人心浮躁,什麼都會點,什麼都不精,真的心痛啊。


要想待遇好前提要企業收益好,所以有個重點參考依據就是各車企的銷量,兩個大眾基本是最好的,其次是現代和通用,幾個日系品牌已經大不如前了。
其次要看這個企業對員工好不好,歐美系員工福利相對較好,韓系如現代近兩年銷量猛增,對員工也比較大方,日系相對清苦,平常月薪都不高,主要靠獎金,自主品牌因為利潤低,銷量也不算出彩,所以員工待遇屬於業內底層。


作為在一個自主品牌(好吧,就是舒服哥那裡)幹了快3年的NVH工程師,表示待遇和合資國企都沒得比,這還是公司已經很重視NVH的基礎上,動力總成研究院成立也才不到兩年,每年招的應屆生大多也就是一些普通一本二本的,12年畢業的在這的985隻有3個人還都在我們部門,211也不多,後來幾年好一些但也不樂觀,來幾個上交西交的哥們已經很不錯了。還是回到待遇,在浙江遍地土豪的地方,汽車實在不算有吸引力的行業,但相對高的消費加上相對低的待遇就比較苦逼了,泛亞的同學還有雙薪發,我們這裡一個大項目完成才發一點(比如博瑞),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下來。說起博瑞其實更多的是心酸,不僅僅發動機還有整車研發部門,說到底還是國內市場的大環境,沒辦法,人才流失太多了。


唉,終於忍不住答題了——致處女答。
且做磚頭拋出去吧,坐火車實在無聊,且沒有座位。
首先,汽車行業太廣,量多,且是大宗商品消費,利潤空間哪裡都是,在各個環節只要你能做到不錯,分到一杯羹,就可以過得比較好了,有房有車一般不是問題。當然,前提是至少3~5年的積累,多則十年往上。水也深,幾十年干一個活都還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有嚼頭。

然後是分類,研發(研究,設計,開發,試驗等),製造(生產,設備,品質等),銷售(企劃,市場方面等),管理,汽車後市場等太多了,我也數不過來,
一汽,二汽,上汽,廣汽,
合資製造(太多)
自主品牌(太多)
外資或研發中心(類似奧迪中國,南京福特,泛亞一類)泛亞其實是合資。
零部件及周邊(博世,海拉,dspace等)
斯以為同等學力和學歷下,前3到5年,合資的工資通常高於做研發的,哪怕在泛亞一類的研發中心。往後就看各人了。
銷售,如果能去一個較強的汽貿公司做管培生,那麼第二年就能拿年薪了。我記得20w+
地域差距,我在廣州第一年稅前6300,我師兄在重慶第一年稅前5600。
自主品牌與各大國企研究院,各家技術水平相差不大,目測初始待遇相差不大,與地域相關反而更多。

外資研發中心,平台的作用大於工資的作用。

在企業,通常管理一個小團隊,就可以拿到一個較可觀的收入了,或者做到某些方面的獨當一面的水平亦可。


踩車門那個專家,真他么丟中國汽車工程師的臉


看到唯一的回答里提到了「質量部比較有油水」,真心覺得中國汽車工業就TMD這樣了!


作為國產某挨罵系列,吐個槽,國企大多有著合資企業和國家的錢撐著,缺乏動力,這也是為什麼私企的產品更新快,而且更貼近用戶需求。還有就是漫長的研發周期和生產準備階段,浪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卻沒有取得該有的效果,咳咳有點跑題了。那個說質量部門有油水的,你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上海大眾 20w-30w 普通工程師 3年 隨便什麼本科。
工人收入也不錯。不然你當大眾加價賣車的錢去哪裡了?
質量部比較有油水
車企的採購部流程繁瑣 內控嚴格 很多時候既不賺錢又很無聊
產品工程部的試驗部門是養老部門 其他很多部門內耗的多
通用比大眾少
觀致挖了很多人但是裁員
上汽沒什麼生氣 錢最少。
北汽不了解。
一汽很富有,但是那個城市你真的要過去請三思。
雪鐵龍標誌搞了那麼多年都沒搞上去 包括女神ds
長安福特在西部 收入低
東風日產挺滋潤,豐田一般,本田做的不好吧。
國產都沒太大差別 反正日子不好過。

合資廠能把產品按照外國規定做好就不容易了。這就是汽車工業。
要說自主創新,本質上沒有。


北京上海的外企獨資總部待遇不錯,研發中心也行。


身邊有拿3500的月薪也有拿15000月薪的,同樣是工程師!都是年輕人


之前沒仔細看,這個問題竟然有這麼久了,應該還是大學時候關注的這個問題吧。工作兩年多,211車輛工程專業畢業,同學大部分在各車企,把自己了解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樓上那個獲贊最多的哥們,其實他回答的很誠實,目測是上汽大眾的同行。本來上汽大眾就是銷量好且利潤高,自然工資在一個高的段位上也是正常的,不要老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當然我也不是吃葡萄的那一個。

先說重點

國內車企待遇,在我看來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籠統得說,具體企業可以私聊)

一是 豪華車合資(北京賓士等)和國內相關公司(奧迪中國、寶馬中國等),以及南北兩個大眾也可以算在這個分布裡面,因為一汽大眾包含了一汽奧迪,整個一汽貌似全靠一汽大眾給養活著,上汽大眾銷量連年第一,又是坐標魔都,待遇確實可以。

這個層次工資待遇本科起步10W+,研究生12W+,工作3年,能保證正常升級不犯錯誤的話,本科生妥妥的15W沒問題,研究生自己算,我也不清楚了就。

二是 其他的業績較好的合資車企(上汽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南北豐田、本田等),還有各大國企的研究院(廣汽研究院、北汽研究院、北汽越野車研究院、東風技術中心、一汽技術中心等),這是因為最近幾年國家開始愈發的重視自主品牌的研發,在這些國企身上看來,就是要往研究院上所砸錢,所以薪資待遇也跟著水漲船高。估計有人會問泛亞技術中心,泛亞同屬於上汽通用,其薪資待遇差不多。而且看16年的狀況,這些研究院裡面,廣汽研究院有點一騎絕塵的意思,待遇各方面上升的比較猛,估計這也是和傳祺這兩年比較火有直接關係。

這個層級工資起步本科也能在10W左右了,和第一層級的區別在於3年後的工資可能在13W左右,薪資上升相對較慢。或許也有例外,但應該也差不了太多。

三是 國內其他品牌(吉利、長城、比亞迪、奇瑞等),說句真心話,我始終覺得國內品牌的崛起就要看吉利們了,因為民營企業的效率要遠遠高於國企,李書福、魏建軍這一代的創業者起步的艱辛,即使現在看來,也是可歌可泣。當然,這是在整個汽車行業發展上來看這些企業。在薪資待遇上來說,這些企業可以說確實比較黑,資本家的嘴臉顯露的比較厲害。舉個例子來說吧,長城的魏建軍已經是國內富豪榜的上榜人物了,個人財富2016年數據,355億,相比較的,長城的工程師,我同學的例子哈,一個月工資3500塊左右,而且長城內部反腐機制簡直堪比新加坡,各部門都是清水衙門。

這個層級工資平均值,一個月4K就是比較好的了。比亞迪16年漲工資了,現在應該一個月4K沒有問題,當然,這是說的起步薪酬。

此外,這兩年新興的互聯網造車企業,薪酬待遇不可知,因為都是初創公司,即使現在薪資很高,也是暫時性的,只有廠子建起來了,真正開始賣車了,才能看到面紗背後真正的臉。


然後,想說一說個人對於國內汽車行業的看法

汽車百餘年的發展歷史,中國真正參與到這個大的產業裡面來,確實要從改革開放算起。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國內汽車公司在乘用車的技術上與國外差別巨大,國家開始通過建立合資汽車公司的方式來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第一家合資品牌就是上海大眾,接下來雨後春筍般的興起了很多的合資公司,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合資車企頗有微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些合資企業將先進的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了國內,同時還培養了大量的汽車方面的人才。資金和人才,這兩項應該是合資企業帶給國內車企最大的兩個支援。

但是研發的滯後,一直使得自主品牌的興起受到了限制,這一方面是客觀上的無奈,另一方面也有自身管理方式落後的問題存在。相比較的,國內民營車企的發展就應該讚佩的多,在技術能力和資金遠不如國企的情況下, 吉利、長城、比亞迪有作為的多,現在的產品力上,吉利汽車已經不輸於一般的合資車企。

~~~~~~~~~~~~~~~~~~~~~~~~~~~~~~分割線~~~~~~~~~~~~~~~~~~~~~~~~~~~~~~~

補充回答一下關於成長的問題。

我覺得大部分人可能都存在一個「成功學」的誤區,那就是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我也相信這句話,只是工作了以後,對成功的看法有了些不一樣。

之前看過一篇知友的文章,就是說大部分所追求的成功是遙不可及的,因為所能達到的成就,不僅僅取決於智力、情商和努力程度,還有運氣以及背景條件,如果對這一點還是不能正視的話,那可能工作以後會有較大的挫敗感。

特別是對於汽車行業來說。IT行業,只要努力,智力足夠,或許能實現直升機式的上升,但是汽車行業不是那種行業。

我的認識是,對於工作要做好,有時間要多學習,有活動要積極,對於結果,看淡一些。


國企試驗室環境太差,髒亂差的,整車試驗室還好,發動機試驗室讓人不想進去,只有這幾年新建的試驗室環境還比較好,去博世看看就知道設備差距了


油水太豐厚啦!!!!! 一個個不認真專研 就盯著那些空子了 中國該 時候大力 整治了


大型合資企業本科,表示幹了七八年15w是很正常的事,並非像樓上說得那麼高,油水也並非那麼多。是你們YY過頭了。


說質量部有油水的,80%不是國企就是民企…


某德系是非多品牌的生產廠塗裝設備工程師,苦的一逼,突然看到這個問題,好想得到一個擁抱~
或者有誰看上我了,求勾搭,求帶走~
算了不說了,還是讓我哭一會~


就我們公司的情況來看,最扯淡最推活,又亂用公司的出差費用,又亂收黑錢的也就是品質保證部了。


推薦閱讀:

轎車落水後很難出來,為什麼汽車玻璃不設置一鍵破碎呢?
有哪些設計得特別難看的汽車?
掀背、溜背、coupe有什麼區別?
關於汽車有什麼比較好玩綽號嗎?
汽車外企在中國的研發中心主要做什麼?在車企做什麼方向更容易跳到外企研發中心?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 汽車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