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回到北方的燕子,還是去年的燕子嗎?

看了其它話題裡面關於候鳥遷徙的回答,才知道,原來候鳥遷徙去的南方是這麼遙遠的南半球……。我小時候一直以為燕子南飛只是去了秦嶺淮河以南。

話說家燕飛行高度這麼低,沒有太多氣流的力量可以藉助滑翔,這是極高能耗比的飛行模式,極不利於遠距離的跨區域遷徙。更何況是數千甚至上萬公里的距離。

每年春天,消失了近半年時間的家燕又都回來了,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對自己築過的巢進行定位?以人類兒童的智力也沒有能力徒步數千公里然後找到一戶民居吧?尤其是北中國千千萬萬的鄉村房屋幾乎蓋的都是一個樣子。突然想到一個很恐怖的問題:每一年春天回到北方屋檐下的燕子,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去年的燕子!


想捕捉一隻美麗蜻蜓
卻打碎自己心愛的花瓶
燕子飛回了屋檐下的巢
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關於燕子的遷徙,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古希臘先哲亞里士多德觀察到了燕子每年秋天「集體失蹤」這個特點之後,堅持認為燕子是和刺蝟一樣冬眠去了,還有模有樣的考證到燕子冬眠地就在河灘下的泥巴里。這個理論作為主流思想流行了接近兩千。直到18世紀,一位瑞典鞋匠突發奇想,給在自家屋檐下築巢的燕子腿上捆了一個小條,上邊寫著:

燕子,你是那樣忠誠
請告訴我,你在何處過冬

第二年春天,鞋匠終於等到了燕歸來,而在燕子的另一條腿上,也綁上了一個小條,上邊寫著:

它在希臘雅典,安托萬家越冬
你為何刨根究底打聽此事

由此可見,家燕確實是會回到自己的舊巢的。但這還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巢本身需要免遭各種破壞。幸運的是,家燕乖巧的性格和它們喜食昆蟲的習性深得人們喜愛,人類不僅包容它在自家做巢,還在各種文化中不約而同的勸導人們不要傷害家燕。比如在我的家鄉,從小就有老人告誡孩童「搗毀燕巢,眼睛會瞎」,雖是無稽之談的迷信,但相信大家能從這種禁忌中感受到人們對家燕的愛護之情。在這樣的愛護下,一隻燕巢連續使用多年成為可能,據說在英國某地,一隻燕巢已經被代代相傳了58年之久。

而鳥的遷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維持幾個月的漫長旅程,從起點出發到目的地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停靠站:北京的家燕遷徙,可能第一天就只飛到保定,吃個驢肉味的蚊子大餐後,第二天再飛去石家莊,第三天邯鄲,第四天鄭州,第五天信陽……我們在秋季遷徙季節往往能看到許多家燕在電線上排排站,其實就是遷徙途中正在休息的小集體。當然了,它們飛行的具體路線不一定是這樣的,我就是舉個栗子。

筒子們,現在開會:明天的計劃是這樣的……

其實,不僅僅是遷徙的鳥類,還有其他許多動物都可以準確的定位方向,完成幾千甚至上萬公里的遷徙,比如返回出生海灘產卵的海龜、逆流而上到出生地繁殖的大馬哈魚,還有在墨西哥蝴蝶谷越冬的帝王蝴蝶。人們也早就發現了這些動物天賦異稟,還對這種特殊能力進行了開發利用,比如飛鴿傳書,老馬識途。

但動物如何能識別方向呢?樓上 @王蛐蛐 也說到了,這確實是現代科技還不能夠精確解答的。目前主流的學說有:太陽定位說、月光定位說、星辰定位說、地磁場定位說、地形地標記憶定位說、風向和嗅覺定位說等等等等,這些學說都還沒有得到很完整的驗證,也互有爭論——以信鴿為例,學界有的認為是它鼻子上的那個小突起里有能精確感應地磁場的細胞,有的學者認為信鴿更多的是靠對地形的記憶識別方向。而在前幾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上,還有學者證明屎殼螂是依靠銀河(而不是單個的星辰)給自己定位的,從此我再也不敢小瞧屎殼螂了,因為,它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阿基米螂

http://weixin.qq.com/r/mzrfxw3EGFBnrUmk92_J (二維碼自動識別)


想起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寡婦王氏,春天的時候見到一對燕子一死一傷,王氏救治了受傷的燕子,每天餵食。燕子每天飛出去,晚上飛回來,視王氏為親人。秋天的時候,王氏在燕子腳上綁了一根紅絲線,第二年這隻燕子又形單影隻的飛了回來。王氏賦詩一首:
昔年無偶去
今日猶獨歸
故人恩義在
不忍復雙飛


我覺得應該是同一窩的燕子

以前姥姥家廚房的角落裡有個燕子窩,姥爺也沒桶掉它,就在燕子窩下面釘塊木板,放張報紙,接燕子糞的。隔一段時間就去換一張。
這廚房是有門的!
下雨天難免的要把門關了,但燕子就進不來了。
燕子發現門關了就在門口轉圈圈飛
姥姥看到了過去把門開個大縫隙,燕子自己就飛進來了!

年年如此,跟家養的寵物一樣。

燕子也不怕姥姥姥爺

年年如此,很有默契!


去年燕子開始在我們家築巢,孵了兩窩燕子。今年它們回來了,十幾隻,窩都睡不下了,就睡在門燈的燈罩里。快到八月底的時候,突然它們都走了,但還有一隻天天住在窩裡,後來那一隻也走了。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會有一隻燕子沒有跟著大部隊走

這是去年拍的


沒錯,候鳥遷飛死亡率很高的。惡劣的天氣,天地的捕獵,老弱病殘體力不支,還有人為獵殺,都會造成遷徙鳥類的大量死亡。
但是,也有成功的遷徙多年的老油條。有些鳥類定位精度嘆為觀止,可以十幾年入住使用同一個舊巢(當然燕子沒戲,沒有這麼長的壽命)。至於它們是如何定位的,有很多說法,但是還沒有一個公論。


是的呀~
如果他們平安遷徙的話。

奶奶曾經在鄉下買了個大院子,因為鄉下空氣好生活節奏慢對奶奶身體好。
我記得那幾年我奶奶長黃毛了……(之前裝逼寫成黃髮垂髫了,寫錯了,剛弄明白答案是可以改的,太貼心了!)(你們真的不覺得這麼寫很二逼么?)
房檐下能看到燕子窩裡面有燕子夫妻在哺育小燕子。
每年在遷徙前的下雨天,外面的晾衣繩上面會有一排燕子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我問奶奶,奶奶說:「這些燕子告訴房子的主人,他們要走了,要照顧好自己和他們的窩,等著他們回來。」
果然,不久後就看不到燕子了。
他們都飛走了,等到第二年才會回來。

這樣過了三四年,有一年暑假我去奶奶家,發現燕子不見了。
奶奶說,這一對燕子可能遷徙的時候太老了,就沒回來。

我記得那年的雨天,屋子外面格外熱鬧。
不光晾衣繩站滿了燕子,連圍的大雞籠子上也停了滿滿的燕子。
也許是那對燕子的親人朋友來代他們告別了吧。

從那年以後,我就再也沒在奶奶家看到燕子排在晾衣繩上唱歌。
房檐下的燕子窩沒有燕子住了,麻雀佔據了燕子窩。
奶奶很痛心,因為麻雀糟蹋燕子窩。

第二年,晾衣繩上的燕子明顯少了很多。
再過幾年,只剩偶爾的幾隻燕子會來唱歌了。

之後我上了高中,就沒去過鄉下的奶奶家。
再之後奶奶身體不好了,搬到了我家裡。
房子賣掉了,也不知道房檐下會不會來新的燕子。

在那個地方,有燕子願意在你家房檐下搭窩,證明你家是個好人家,這一年會很順利收成好。
祝福那些燕子。


今年救助了一隻窩裡掉出來的燕子,餵了一周麵包蟲後就飛走了。開始不知道名字,知乎網友提示是樓燕,經過百度求證,的確是樓燕。屬於雨燕的一種。從飛行的速度、高度而言,比家燕強幾個數量級,從不落在樹與電線,只回窩,窩在高大的房檐下,靠出窩的滑翔起飛,一旦落地再次起飛就很困難,因為腳丫子很柔弱。但是翅膀很強健,可以在天上連續飛幾個小時。百度里說飛行時速100公里以上,目測沒有這麼快也差不多。我們這裡高大的瓦頂廠房很多,本地居民說40年以來,它們每年春夏交接來,窩是重複利用的。立秋後就飛走了,觀察剛好繁殖了一代,數量還是比較多的。百度查到它們一部分在非洲過冬,頓時覺得很厲害,橫跨亞洲大陸啊,我都沒去過這麼遠。


看到這個問題怎麼就有點莫名的憂傷呢。


把這個問題分享給爸媽,他倆一致認為,是的!
我爸說, 他小時候在農村,燕子每年回來之前,他就會把把用舊的草帽頂剪下來,用漿糊隨意糊一下幫它們大致補一下窩,等燕子們回來了,再讓它們自己細緻的補。燕子們伴著春風回來,時候一到,再數著落葉飛走…

不過我媽最後補充了一句,讓我有點難過。她說,農村人屬於自然,自然也屬於農村人。


必須是啊!有一年我家的燕子窩被別的燕子佔了,然後那原始的一對燕子把自己的孩子們都叫過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最有詩意的一個提問。

小時候,公社的辦公樓是棟二層樓,水泥長廊那種。那是孩提時代的樂園。
樓梯的拐角處,100瓦白熾燈的旁邊,牆角上就有一個燕子窩,黑色的坑窪不平的表面,經常有兩三隻燕子飛進飛出,牆上還有壁虎快速的遊走。儘管有那麼多的人進出這棟樓,孩子們每天把樓梯當作滑梯爬上去滑下來,但誰也沒有去打擾他們,燕子么,是討人喜歡的,吉祥的。
後來,不知道90年代初的哪一年,燕子們就再也沒回來過,那窩也就空著了,再後窩也就破落碎掉了。

2010年代,整個鎮子都被劃入化工開發區,那些樓也都漸漸的空掉。
燕子和人都不會歸來了。


所以說似曾相識燕歸來嘛,對,似曾相識,模模糊糊,清清楚楚


當然是了。我小時候每年燕子都回來,後來我家太窮燕子做窩的地方漏水,它們的窩總是壞,燕子不肯挪,爸爸心疼他們就搗了窩,趕走了。等攢夠了錢蓋了新房子卻再也沒有燕子來做窩了。想來燕子不是嫌貧愛富的,對於故巢有太深的感情。好想對它們說對不起,不知道它們去哪兒建了新家,是否安好。


如今回想的故人還是曾經的那個她么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
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
去來的中間
又是怎樣的匆匆呢

小學飽含深情讀的課文到如今再讀滿是傷感~


或者是原來的燕子,或者是在原來巢中出生的子女。
紀錄片附於此,感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人與自然》 20130821 燕子利爾歷險記


勾起了多少人孩提時回憶


第二十二屆燕子代表大會在我家勝利召開。烏拉!烏拉!


是的
小時候姥爺家有很多燕子窩
誰都不讓碰

姥爺會訓燕子
就像鴿子那樣
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現在姥爺去世了
舅舅家也蓋了新房子
燕子也不再來了


燕子一定會回自己原來的窩,因為在我家鄉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每年都一樣,只要它的那個老窩沒有被破壞,第二年它仍然會回來,(不過前提是它在去來的路上沒有出現意外).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類聚集在一塊容易發生踩踏事件,而天空中那成千上萬隻鳥兒,卻很少發生相互碰撞?

TAG:自然科學 | 遷徙 | 燕子 | 候鳥 | 鳥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