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症如何早發現?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不再「談癌色變」,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以便早治療)


爪機一個字一個字敲的…排版不好在此向大家賠罪了,找時間開電腦排下版美觀一點

同意吳小天同學所說的目前腫瘤的三大診斷方式。

但是,並不支持現階段生化檢查用於腫瘤篩查的觀點。

首先要科普兩個術語:敏感度和特異度。敏感度的意思是發現機體某方面異常所需要的某項檢查結果的最小的異常,也就是說,當個體患有某種疾病時,該疾病對應的高敏感度的檢查結果或某種表現異常的可能性也大,因此在臨床上常常使用敏感度高的檢查手段來排除某種疾病,若檢查結果陰性,則基本上可以排除該診斷;而特異度的意思是說如果某指標或機體表現異常,對應的疾病種類很少,因此臨床上常選擇這樣的檢查或臨床表現來確診某疾病,若結果陽性,則基本可以肯定是該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

例如:頭痛是一個特異度低的臨床癥狀,因為感冒可以頭痛,腦膠質瘤可以頭痛,腦膜炎可以頭痛,焦慮症抑鬱症也可以頭痛,因此不能根據頭痛判斷可能是什麼疾病;而抗原DNA的PCR擴增實驗靈敏度高,即使有少量細菌病毒感染,也有較高的檢查陽性率。

那麼問題來了:腫瘤標記物作為惡性腫瘤診斷指標的敏感度和特異度都不高!!!

也就是說,諸如CA-199,CA-125等血液生化指標,如果正常,不能說明該個體無惡性腫瘤;如果血腫瘤標誌物指標異常,也不能說明該個體一定患有惡性腫瘤。目前在眾多的腫瘤標記物中AFP(甲胎蛋白)作為肝癌篩查的標記物特異度與敏感度稍高,但是也不能使人滿意。因此,尋找特異性與靈敏度均可靠的腫瘤標記物或已知腫瘤標記物的組合是臨床檢驗學工作者與臨床腫瘤學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現階段腫瘤標記物水平的變化更多地用於對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效果的評估。

接下來要回到題主所問的如何做到早期發現問題上。

實際上這個問題是全世界的腫瘤科醫生與公共衛生工作者長期以來一直探討的問題,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
1.體檢。可能有的人看到這一條要吐槽:體檢誰不知道啊還用你說?!別說,你還真不知道。

首先,國人的定期體檢做得不到位,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定期體檢;


第二,高危人群的體檢工作更不到位,吸煙者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惡性腫瘤高發,但是有多少吸煙者能夠定期體檢想必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

第三,檢查項目不完善,國人的特點是痛苦的檢查盡量不做!實際上,在醫學高度發達的歐美地區以及日本,胃鏡與腸鏡是體檢中的常規項目,因此可以在癌症早期或癌前病變時就做出應對,因此在這些地區胃癌與結直腸癌無論是早期發現率還是診斷後的五年十年生存率均大幅度高於我國水平;

第四,檢查項目的選擇不合理,比如肺癌的影像學檢查,不提倡做胸部x線平片,因為小的早期肺癌和某些特殊位置如心包後的肺癌可能看不到,白白受了輻射。也不提倡常規做CT,因為對於篩查來講,輻射量有點過高,弊大於利。相比較而言,低劑量CT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是並不是每一家醫院都有做低劑量CT的條件;

第五,國人喜歡「挺著」,用我的老師的話說,咱們老百姓不挺到受不了了是不會來看病的,但是等到受不了了的時候,一查一個晚期,一個都跑不了。實際上有些癥狀是可以提示早期腫瘤的。比如說在診斷為結直腸癌的患者中,診斷之前往往已經出現了一年的排便習慣改變,而有時一些不明原因的疲勞,體重下降,貧血,食慾下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都可能提示腫瘤,應當注意及時就醫。

2.家族史與基因篩查:有一些惡性腫瘤是有明確的家族聚集現象的,如乳腺癌,結腸癌等。因此,如果近親中有不幸罹患這些惡性腫瘤,那麼你也應當注意,你可能是高危人群。比如安吉麗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又有明確的BRCA基因突變,那麼該個體的惡性腫瘤的發生概率非常高,提倡做預防性切除。
但是目前這種做法在我國未被常規使用,因為目前尚未見證明我國人群中乳腺癌發病與BRCA基因突變具有相關性的研究,但是相信未來會有相關調查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倫理問題:並不是說有家族史與基因突變就100%會發生惡性腫瘤,那麼預防性切除掉正常器官是否符合倫理尚存在一定的爭議,預防性切除正常器官的範圍也有待商榷。另外,對於一個暫時健康的人做基因檢查也有一定的問題,如果檢查到異常基因,可能在保險的投保過程中以及入學招工等過程中存在歧視。倫理問題也限制了基因檢查和預防性切除的推廣使用,但是單單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確實行之有效。但是家族史者的定期體檢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影像學檢查的討論在上文中已經探討過,而病理學診斷一般不用於常規早期篩查惡性腫瘤。最後,希望各位知友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最重要),不僅僅是要做到早期發現惡性腫瘤,而要爭取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祝各位身體健康(≧?≦)

大家不要光是感謝我啊喂!要點贊啊喂!!!


我感覺很多教人們怎麼早發現癌症的帖子都有一個問題,就是過於注重「敏感性」,忽視「特異性」。

敏感性就是自我診斷能夠發現癌症,也就是不會出現假陰性,而特異性就是你覺得有問題確實能檢查出癌症,而不是別的病,也就是不會出現假陽性。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自我診斷覺得癌症的癥狀自己條條都能對上號,結果去醫院檢查並不是癌症。

癌症及早發現的困難除了早期癥狀不明顯,也就是敏感性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癌症癥狀,特別是比較早期的癌症癥狀缺乏特異性,很容易和其它疾病混淆。

假陽性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癌症的早期發現,但它帶來的不便也是很大的。因為癌症檢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做B超,CT,MRI的收費很貴。而且現在普遍工作壓力大,很難有機會抽出時間去檢查,特別是請假做檢查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一個人幾次檢查沒有檢查出癌症,以後就不願意再去檢查了。所以就算自我檢查的敏感性很高,也不具有實用價值。

所以我覺得癌症檢查指南可以從這兩方面改進:

告訴人們哪些癥狀是高度特異的,也就是出現這些癥狀基本上十有八九是癌症沒跑了。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該推掉一切事,第一時間去做檢查。

有些成本相對低的癌症檢查重點推薦,比如直腸指檢,宮頸癌篩查。這些檢查成本低,對身體損傷小,就算特異性低點也能接受。而那些本來就很難發現的癌症比如胰腺癌就不要砸錢了,收益太低。

雖然大家都知道癌症應該早期發現,但早期發現不是目的,對治療有幫助才是。對所有癌症都重視等於都不重視,都是重點等於沒有重點。所以癌症早期發現應該重點針對那些早期發現能明顯改善預後,同時癌症檢查能明顯提高早期發現幾率的,讓人用儘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儘可能大的收益。


現在腫瘤的檢查,大體有三種手段:影像學檢測、生化檢測、病理學檢測。

病理學檢測就是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一般是癥狀很明顯了,或者其他檢查的證據很明顯了,才做病理檢測以確診,不是腫瘤體檢篩查的手段。

腫瘤體檢篩查主要靠影像學檢測、生化檢測。影像學檢測包括B超、胃鏡、CT、核磁共振,以及高檔大氣上檔次的PET-CT等。我對這方面不是很了解,上面的@Peng Lee 同學已經做了一些介紹。

我主要來講一下生化檢測。什麼是生化檢測,生化檢測就是採用生化手段檢測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分泌的特異性的蛋白質——腫瘤標誌物。早期癌症往往是沒有臨床癥狀,或者說沒有自覺癥狀的,但是其血液中的腫瘤標誌物卻可能已經有了異常增高,因此,我們通過生化的手段檢測體檢人員血清中的腫瘤標誌物,就有可能及時發現早期癌症。

最常用的腫瘤標誌物是哪些呢?一般常用的腫瘤標誌物包括AFP,CEA,CA19-9,t-PSA/f-PSA,CA125等。AFP主要對應肝癌,CEA主要對應肺癌(也可見於胃癌等),CA19-9主要對應消化道腫瘤,t-PSA/f-PSA主要對應前列腺癌,CA125主要對應婦科腫瘤。這些都是發病率比較高的腫瘤。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稍微大點的醫院一般都可以做,普遍採用羅氏(或者雅培)的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全自動進行操作,準確性比較高。

看著很高端的樣子吧?(圖片來源於網路)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報告出來了以後,譬如AFP檢測值高出參考範圍,是不是就與早期肝癌相關呢?不一定,也可能與乙肝、肝硬化、肝腹水、黃疸等其他肝膽疾病有關,也有可能只是血液標本溶血所致,需要複查或做其他檢查以確認。檢測值為正常值,是不是一定就沒事呢,也不一定,科學沒有100%,尤其是腫瘤標誌物,存在已經確診為腫瘤的患者腫瘤標誌物卻是陰性的案例。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一切請詢問醫生,並遵醫囑執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上面提到了常用的腫瘤標誌物及其對應的腫瘤,那只是一些常見的情況。嚴格來說,腫瘤和腫瘤標誌物並不是一一對應關係,其關係大體如下。CEA異常升高,可見於肺癌,也可見於胃癌、結直腸癌、食管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結直腸癌,則可能有CEA、CA19-9、CA242的某一種或者某幾種標誌物異常升高。

羅氏或者雅培的電化學發光法都是一項一項的檢測腫瘤標誌物,這比較適合於有一定針對性的體檢,譬如說乙肝患者,就查一下AFP;中老年男子,就查一下CEA、t-PSA/f-PSA;中老年婦女,就查一下CA125、CA15-3。那要是完全沒有針對性的健康體檢呢? 況且腫瘤和腫瘤標誌物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體檢應該檢查哪些腫瘤標誌物?

那就只有廣撒網了,根據情況採用某幾項腫瘤標誌物的組合餐,一項一項的檢測,然後綜合出一個報告。

或者,目前也有很多醫院的體檢防癌篩查有「C-12 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元」這個項目,其優點是在一塊晶元上一次檢測12種腫瘤標誌物,可以有一個比較綜合、比較全面的判斷;缺點是由於採用的是基於夾心法的抗原抗體特異性反應,精度比不上羅氏;由於手動操作比較多,準度比不上羅氏。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12項腫瘤標誌物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可以參見C-12 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元檢驗項目分別代表哪些部位?


定期體檢很重要,但不是所有的癌症都能早期檢測出來,比如樓上各位說的胰腺癌,一般發現就是晚期了,目前還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那麼目前比較靠譜的早期檢測有哪些呢?

1.宮頸癌:宮頸抹片(Pap Smear),這個非常重要,宮頸癌是癌症里目前早期檢測做的最成功的,在美國的致死率由最開始女性癌症致死率的第一位下降到現在的第十四位,靠的就是良好的早期檢測。所以上了一定年級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做宮頸抹片檢查,年輕的建議注射HPV疫苗來預防。

2. 乳腺癌:乳腺X光造影(Mammogram)以及自檢,自檢的方法戳這裡Breast Self-Exam

3. 腸癌:腸癌的進展算是癌症里比較緩慢的了,所以早期篩查也很重要。檢測的方法有直腸鏡檢,結腸鏡檢和大便隱血試驗(High-sensitivity fecal occult blood test),這個也是建議定期檢查。

4. 前列腺癌:前列腺指檢和PSA水平的血檢。但是PSA水平也不是很可靠,所以一般篩查PSA水平高的再進行穿刺活檢來進行確認。

5. 肺癌:低劑量螺旋CT(LDCT)的掃描首戰告捷,在美國的國家肺癌篩查臨床實驗里,第一批數據表明接受LDCT篩查的病人比比不接受LDCT篩查的病人的死於肺癌的風險少20%。[1]

[1]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

*本人不是醫生,只是做癌症研究的,以上都是理論知識,具體篩查請遵醫囑


肺癌:不吸煙,每年做螺旋CT;胃癌:有指征的殺HP,年紀大了盡量做做胃鏡體檢;結直腸癌:規律大便,年紀大了盡量做個腸鏡體檢,有息肉特別是大於一厘米的要做掉;肝癌:慢乙肝丙肝有指征的儘早規律抗病毒治療,不要隨便停葯,密切監測腹部B超和AFP;乳腺癌:堅持自查,家族史的基因檢查


我僅從技術上說明,醫學上如有偏差請見諒。(5.23有些許補充、修改)
常規的檢查手段,有放射檢查、超聲、內窺鏡、醫學檢驗,病理組織細胞檢查。
任何一種檢查手段都有它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這個必須反覆強調!!
放射影像一般包括X光照射檢查(諾貝爾獎)、CT(全名叫做計算機斷層X光掃描成像,諾貝爾醫學獎),MRI磁共振(諾貝爾醫學獎,這個沒有輻射危害,不過一般也把它放到放射科),後來利用某些特性,又發展了乳腺鉬靶X光機,胃腸X光機,這兩位都是專科檢查用的。再往上就是PET-CT—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和CT的融合),SPET—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區別自行百度谷歌維基)這兩個都是能夠從生理代謝水平檢查,可以靠它做癌症早期的檢查。這幾樣檢查方法,費用是幾十塊到上萬。個人在醫院覺得一般的情況CT應用最多,但有輻射,MRI較為安全,效果也很好,價格嘛,做完全身也不便宜。一般能用CT看到的就不用MRI,最重要的還是根據病情,二者有較為具體應用領域。目前來說以上基本就是人類物理學、醫學、材料學等人類基礎科學一系列劃時代標誌的結晶。
超聲影像學檢查,目前認為有較高的安全性,是非常實用的檢查方法,但是,它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比較明顯,由於其成像原理,超聲它在實體組織器官(乳腺、子宮、血流(多普勒成像)、肝、脾、腎、前列腺等)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影像學意義,而在胃、肺、腸(具有空腔,於上一條相對,不能絕對)等器官組織效果不是很好。
針對胃腸,又發展了胃、腸內窺鏡。現在的超高清的電子胃鏡在早癌的診治方面有著巨大應用。
醫學檢驗方面,基本也是人類醫學的結晶,很多項檢查方法都是諾貝爾獎發展而來的技術,比如,,幽門螺旋桿菌檢查——胃炎、胃潰瘍(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胃癌早期風險),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也就是HPV檢查,還有其他腫瘤標誌物、DNA、基因檢測(明星安吉莉娜安吉麗娜朱莉就是做的這個早期判斷)、這些方法通過試劑,機器檢測標本與試劑反應後的一些物理學特徵(光學比較多)以及特異性結合可以得出相關的結論,醫學檢驗針對癌症我理解只能做到檢測風險或者檢測到有,具體發不發生,有了是什麼情況:什麼位置、什麼程度還要依靠其他的檢查。像安吉莉娜安吉麗娜朱莉那樣做的人估計沒有幾個。
病理學,顧名思義都是有病症了,就是上面的檢查做了之後,有懷疑,通過取樣,做成切片,獲得細胞組織病理變化的證據,也就是為醫生的懷疑提供實質性的證明。
以上都是全國大型,特大型醫院能夠開展的項目,有沒有得癌症都是從這些獲得證據(其他能夠檢測到的方法恕我孤陋寡聞,受自身環境及所學影響)。總的來說目前確診癌症,還是依靠多種檢查手段的配合。基因檢測肯定是人類的福音,但由於它的各種限制,遠遠沒有到普通人的世界中來。而現在人們做體檢,無非就是胸片、超聲(腹部)、血常規、尿檢、價格在200到500,這幾項能夠檢查出癌症早期,或者檢測出癌症風險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一般也就胸片、超聲能中個獎。男性肯定是要多看看自己的肺、肝、前列腺、女性就是乳腺、子宮。至於胃、腸、胰腺(喬布斯)、淋巴(李開復)真的是不痛(也就是病發)不會去檢查的(尤其在國內),要想全面早期預防檢查,目前只能做代謝水平的檢查,也就是PET-CT,一次幾萬不等,我知道有些有錢人把它當成體檢做,可是推廣根本就不現實。
如果要預防檢查,醫生可以根據你的生活工作來判斷做哪些檢查,但是目前在國內開展還是比較困難:第一、國民正確的健康意識不足。第二、國內健康體檢中心人員不足、設備不全,真要做高水平一點的檢查,還得和臨床搶時間和資源,目前國內的就診能力,都是優先臨床。第三,越早期、越全面、越準確的檢查,費用遠遠不是體檢費能包括的。以上三點說明推廣很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人類的身體是一個動態的活動水平,您看到目前能夠判斷癌症及其風險評估的檢查手段已經是人類醫學的最高水平了,但我們仍然受醫學發展和檢查技術的限制,沒有一項醫學檢查能夠全面且又百分之百的準確地對整個人的身體做出癌症早期的判斷。


你是癌症高危人群嗎?癌症篩查這樣做

這個是我看到過的最簡明扼要的科普癌症篩查方法的文章。

醫學狗大白話補充:

重點1、癌症本質是基因異常為基礎,外界因素來誘導——基因茁實,咋造也木事,比如大煙槍鄧小平;基因不行,輕者腫瘤易感,重者命中注定,比如切乳腺和卵巢的安吉麗娜朱莉。

先明確一點,惡性腫瘤千千萬,念出名兒來比說相聲報菜名能長几百倍,念死個人不成問題。所以,廣譜大篩查、地毯式搜索你就不要想了,一是科技還落後二是土豪也扛不住這麼扔錢。

2、有沒有實用的方法知道自己的基因是否茁實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看家族史。
凡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他們的基因與你的基因有或多或少的一致性——親緣關係越近,一致基因越多,比如你的基因與你爹的,就有大約50%相同。
所以,親人中有得惡性腫瘤的,記得把腫瘤名稱記在族譜上,患者與你的親緣關係越近,你得這種腫瘤的可能性越高

3、有針對性的進行腫瘤預防——儘可能避免相應的易感因素(比如,有白血病家族史的,家裡裝修你就別往上湊了,晾乾凈再住;有肺癌家族史的,煙戒了吧,霧霾天記得戴N95口罩;再例如,安吉麗娜朱莉,卵巢癌家族史-查出基因異常-沒得病就切了卵巢);有針對性的進行腫瘤篩查——體個檢,諮詢醫生,在合適的年齡進行合適的檢查(比如50歲您可以低劑量CT篩查肺癌,二十歲的就別湊熱鬧吃射線了;沒事兒別老玩什麼PET-CT全身體檢——沒病也不怕照出病來)

也可以在各種文庫里以疾病名稱搜索ppt,有醫學院課件下載,可以用來簡單了解這種疾病。

4、有明確致癌因素接觸史的,在相應腫瘤的篩查上要上心。比如有乙肝的,體檢別忘了抽血查AFP;從小身邊有大煙槍吸二手煙長大的,也小心點兒肺癌。

最後——
是否所有癌症都有篩查方法?
答:否,能早期發現的腫瘤很有限。能早期發現的,也存在大量漏診…


沒有惡性腫瘤家族史也沒有已知致癌因素接觸史是否就不會得腫瘤?
答:也可能得惡性腫瘤。知道基因突變吧,這種事在自然界在人類,很常見,突變不僅可能帶來惡性腫瘤,更大的意義是為了生物進化。另外,仍舊有很多致癌因素並不為人類所知。

基於問答部分,感慨一句,活著不容易,且活且珍惜。

ps:疾病預防和篩查(體檢)的基本思路不僅僅限於應用於預防惡性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很多疾病都可以依照這個思路來針對性預防


作者:翱宇
鏈接:年輕人如何預防和及時發現癌症? - 翱宇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托知乎所謂開放提問機制的福分,感覺自己的每一個回答都可以對應好多種問題。。。在其它問題下看過這個回答的知友可以直接忽略了。

先來說說癌症的早期診斷。。。

什麼是癌症?首先需要認識一點的是,癌症是一種什麼疾病,癌症也就是惡性腫瘤,就是人體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導致的惡性的、失控性增殖。這是癌症這個疾病目前為止最精確和簡潔的定義,也就是沒有基因突變一定不會導致癌症。

我們為何會有癌症這個疾病?我們人體是有細胞組成的,大大小小的器官都是細胞組成,人體的細胞不斷更新換代,細胞也接觸一些有害的環境,如紫外線燈、霧霾、乙肝病毒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人體的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當然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能導致癌症,其實只有很關鍵的基因,在恰當的位置發生突變才有致癌的可能。人體有3萬多個基因,只有少數的與細胞分裂和增殖極為相關的基因才會導致癌症,這些基因如EGFR、ALK等。只要我們人的壽命足夠長,接觸的環境有害因素足夠多,其實是有足夠概率會產生癌細胞的,有統計說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產生過很多癌細胞,只是這些癌細胞多數沒有發展成為癌症。這主要是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的監控和剿滅,另外癌細胞如果不能成功誘導血管,它們也是長不大。

關於癌症的預防和及時發現一直是一個治癒癌症的理想,也就是讓癌症在轉移之前徹底切除,這就可以認為是徹底治癒了。但是目前來說還比較悲觀一點,因為我們最先進的影像學技術如PET-CT也只能看到0.5厘米大小的腫瘤病灶,而且PET-CT做一次要8000到1萬人民幣,具有一定的輻射性,所以這種技術做腫瘤早期診斷不具有可行性。我們常規體檢使用的胸片對於肺癌的發現毫無意義,根本發現不了早期肺癌。一項研究證實低劑量螺旋CT對於肺癌高危的患者有早期診斷的價值,不過這也是具有輻射性,所以目前推薦是對65歲以上,經常抽煙的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影像學技術對於腫瘤的早期診斷似乎是沒有盼頭,至少目前為止是沒有什麼指望,一個好的策略是分子診斷,即在分子水平檢查腫瘤相關的蛋白、基因突變片段等,這個是未來的希望所在。如下圖所示,在細胞學水平,或者分子水平,有助於早期發現癌症,在較早的時候,也就是沒有轉移之前切除它,達到治癒的目的。

在分子水平,我們常規體檢使用的腫瘤標誌物有參考意義,但不能作為診斷腫瘤的工具,一個是沒有腫瘤的人,其他的一些良性疾病也會導致腫瘤標誌物大幅上升。另外一部分腫瘤患者,也就是已經診斷為腫瘤的人,他們的腫瘤標誌物如CEA是不敏感的,在正常參考值之內。不過對於腫瘤標誌物敏感的患者,經常每個月監控CEA等指標的變化,可以作為一個是否腫瘤進展的工具,如果CEA大幅上升提升有複發的風險,這個是比CT影像要領先一點。

目前比較集中的一個研究領域是循環腫瘤細胞(CTC)和循環腫瘤DNA(ctDNA),原理上是這樣的,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向血液里釋放完整的癌細胞,我曾經看到的文獻介紹,1g的癌病灶每天向血液里釋放100萬個完整的癌細胞,這些癌細胞是癌症發生轉移的根本原因。當然絕大多數都不能轉移成功,否則患者的身體就成了篩子了。這些循環腫瘤細胞會在一段時間內裂解,死掉,裡面的內容物就釋放到血液里了,其中包含他們的DNA(遺傳信息的載體),固定在患者身體的病灶也會每天有癌細胞凋亡,釋放很多的DNA入血,這些從癌細胞裂解釋放的DNA就叫做循環腫瘤DNA,它們在血液里半衰期是幾個小時,不過不斷被降解,不斷被產生。因此原則上可以抽血檢測這些癌細胞裂解釋放的DNA來達到早期診斷癌症的目的,見下圖所示。但是ctDNA檢測不是100%確定的,有時晚期腫瘤患者也有抽血測不到任何基因突變的情況,因此這個檢查技術的靈敏度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

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協和醫院檢查出一個達官貴人的肺部有個小結節,這個結節非常小,很大概率只是良性的,可以不需要管。當然也有可能是惡性癌症,如果不管就悔之莫及。這種情況下是寧可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切除肺部相關的肺葉,還是暫時觀察一段時間,不過如果假如是惡性癌症,觀察期間會不會轉移呢,那該怎麼辦?如果採取穿刺活檢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病灶較小穿不準,再就是容易穿刺的時候帶出來很多癌細胞,導致擴散和傳播。所以當時就採取了抽取外周血,緊急運往基因檢測公司檢測血液里是否有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因為沒有跟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變異是不會導致癌症的。最後恰好發現了是惡性癌症的分子證據——存在相關的癌症基因突變,這名患者做了外科手術,後面發現確實是惡性腫瘤,幸虧比較早期,沒有發生轉移。這是一個真實的,利用血液檢測ctDNA而受益的故事。但不是所有的早期癌症患者都可以這樣幸運,因為靈敏度和特異性仍需要提升。

除了腫瘤細胞裂解釋放的DNA(ctDNA),我們也可以抓取血液里完整的腫瘤細胞(CTC),強生公司的CellSearch儀器是可以對一管靜脈血的循環腫瘤細胞進行計數,這個儀器在中國被批准用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的預後評估,比如一個患者抽血,發現10毫升血液里有多餘5個以上的循環腫瘤細胞,則可以判斷患者預後不是很好,如下圖是強生公司CellSearch儀器。當然這種儀器捕獲的細胞不能區分是死細胞還是活細胞,最近也發現有其局限性,也不斷有新的基於CTC的設備出現。目前基於CTC的癌症早期診斷(注意不是預後)還是局限在科研階段,沒有做到臨床應用。

如果我們問一個問題,我們真的不能做到癌症的早期診斷嗎?答案是否定的,我自己認為未來可以做到腫瘤早期診斷的技術是Exosome,也就是外泌體。在做腫瘤診斷產品研發的時候,比較喜歡去一些網站閑逛,偶然看到Exosome就認為這是趨勢。外泌體是細胞正常吐出的小囊泡,這些小囊泡里含有大量的信號分子,如DNA,RNA等,細胞通過吐出、吸收這些小囊泡進行傳遞信息,外泌體也被稱之為人體的聯邦快遞系統。癌症細胞也分泌大量的外泌體,裡面含有特有的信號,用來去誘導血管生長到它們附近,去抑制免疫系統,或者去馴化人體的一些器官(就是誘降,否則癌細胞根本很難轉移成功的),所有的證據都表明,惡性癌症早期的分子事件是外泌體,這要比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要早(ctDNA)早很多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抽血、或者採集尿液去收集外泌體,監控外泌體里信號分子譜是個什麼情況,用來和大數據進行比較就可以對很多癌症進行早期診斷。見下圖,可以看到細胞分泌的外泌體。

電子顯微鏡下的外泌體

這裡需要說明,不是隨便弄一種什麼分子可以做癌症的早期診斷的,癌症的早期診斷應該是很多信號的匯總,進行一個系統的判分,這樣才能做到早期診斷。所以很多網上說的,抽血幾分鐘診斷癌症都是忽悠人的。癌症是一類疾病,除了頭髮和指甲外,其他人體器官都可能發生癌症,怎麼有一種分子可以預測癌症呢,而且你知道了有癌症,也不能知道是哪個器官發生了啊,所以要做到癌症的診斷和準確地定位,一定是需要多個分子診斷數據的參數指標,所以未來癌症的早期診斷一定是個大數據的東西。據悉目前美國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很多機構都在從事基於外泌體的癌症早期診斷研究。未來甚至可以改造這些外泌體,裡面裝上藥物,作為自殺性導彈攻擊癌症。

我們人類可能終究逃避不了癌症,因為這是個進化的疾病。但是未來應該有很多辦法,包含早期癌症的診斷。目前是沒有辦法的,即便是有遺傳性腫瘤基因變異也不是一定會得癌症(如安吉麗娜·朱莉的BRCA基因突變),沒有遺傳性基因變異也不是高枕無憂,90%的癌症都不是遺傳性的。所以我們還是要期待外泌體,以及代謝組等多種參數指標的大數據,這樣來解決癌症的診斷、治療和預後監控的問題。

因此,癌症的早發現在癌症的治療中尤為重要,如果某種癌種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的話,患者的存活率會高很多,屆時癌症也將不再像如今這麼被恐懼,或許真的就像如今越來越被接受的一種說法「癌症其實只是一種慢性病」。然而現實是,癌症的早期診斷雖然很重要,但是大多數癌症在發展到能被科學設備檢測到之前,都是一種潛伏狀態。

參考文獻:

1、Bettegowda C., Sci Transl
Med.2014 Feb 19;6(224):224ra24.

2、Diaz and Bardelli. J Clin
Oncol, 2014,Feb 20;32(6):579-86.

3、Weidle UH., Cancer Genomics
Proteomics. 2017 01-02;14(1):1-15.


體檢要有針對性!!!各種腫瘤大多是有特異性的檢查手段的。注意結合自身的易感因素選擇檢查項目!!!
具體檢查手段可以諮詢專科門診或者關係過硬的從醫親屬or朋友。
比如:
你有肝硬化擔心癌變,那就去做MRI,T2WI上一下就看出來了。
你總抽煙擔心肺癌,每年去做個低劑量CT,而不要做胸片(x線),後者要等腫瘤長大了才能看到而且報告上通常會帶一句「建議CT」。
你乳腺增生或者有結節擔心咪咪癌,勤做超聲(有條件上彈性成像技術),慎做鉬靶,如果隆過胸,去做MRI。
主要還是自己要對一些腫瘤的早期癥狀警惕起來,但是對於沒受過醫學教育的人來說也很難做到。

這時如果有個能時刻關注你的從醫小太陽/小拐杖/小棉襖就太好了^_^)Y

沒錯!這是一篇來自學醫單身汪的軟文!!!


癌症如何早發現這個問題,只能說,不同的疾病癥狀也是不盡相同的。尤其是癌症,雖然都說是早發現早治療,其實防大於治。預防主要是飲食,壓力緩解,生活習慣調整幾方面進行,如果有家族史的,還要特別注意做定期檢查,但也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負擔。


先說篩查建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c3NjQwMA==mid=248686607idx=3sn=0d60c5cae8470a63bd6b746bb7d58731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下面是個人觀點
C12國外不推薦作為癌症篩查的常規項目,正常人群通過C12來篩查早癌沒必要,這些指標的異常一般已不是早癌

PET-CT不推薦作為常規癌症篩查工具,一是射線,二是費用,三是對早癌發現價值不大。中國特色的有錢人才被忽悠享受VIP檢查查了也查不到。

所謂的血液中遊離癌細胞檢測目前也只是個被爆炒的概念,遠遠沒被指南和醫生協會接納,也似乎還沒得到FDA批准。當然在中國各大醫院已經被醫藥公司代表極力吹噓而有一定的接受檢測人群。但是目前也沒看到可靠的數據證明它在患者身上指示早癌的可靠性。

不得不提的還有癌基因檢測,因為女性茱莉亞羅伯茲有乳腺癌突變基因而切除雙乳的新聞而被爆炒的檢查。爭議也差不多一樣,國內各大公司出於經濟利益也是鼓勵其無原則的擴大人群,變成面目全非的土豪體檢套餐,彷彿測一個沒有突變就不會得癌,有那種突變就切切切,切乳房切子宮切前列腺....然後,我就不會得癌啦啦啦....too young too naive。

醫學是局限的,就像科學還有那麼多難題沒解決一樣,這是你想要找到一種萬無一失的檢查可以幫你避免一切疾病的前提。任何檢查,從陽性率,假陽性假陰性率,對醫生指導意義,經濟價值比,患者接受度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很遺憾,上述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檢查都無法達到標準,換句話說達不到血常規等基本檢查的價值。不是對早癌預測價值差,就是費用和副作用太大。

一個好的早癌篩查檢測項目一定是像「大便隱血實驗」和「腸鏡」檢查這種,費用低,容易操作,簡便便於定期複查。異常結果的臨床指示意義大。便於指導下一步的確診實驗。另外,與其寄希望於花大量時間和人民幣在如何查找那些可疑的癌細胞,不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健康飲食,戒煙酒,科學管理慢性病。要相信我們人體健康的免疫系統,其實我們人體可以有限度的糾正癌變,我們免疫系統監視任何可疑的基因突變染色體異常,一旦發現啟動細胞自殺。所以與其說很多癌症是命中注定,不如說是我們的監視和保衛系統失效了。體檢查最基本的項目就可以了。全身CT,腸鏡胃鏡,等大項目可以以年為單位。對於很多朋友貢獻的定期體檢仍患癌極端個例,我只能說那不是醫學能控制的,我們最大多數,做好這些能避免或者早發現大部分癌症。


就個人目前學到的知識說下自己的理解
首先要說幾個根本的問題

1.不存在一種方式能一次性篩查全部類型的惡性腫瘤

2.每個患者因為先天或者後天的影響,最易發的腫瘤是不同的

3.綜上兩點,惡性篩查應該關注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最易發的種類。

下面展開說

惡性腫瘤(包括但不限於癌症)是一個包含了很多類型的大的概念,從經常聽到的肺癌肝癌,到一些很少人聽說過的比如Bowen病,都是惡性腫瘤。然而不同的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是有很大不同的,這些不同有的與人種,膚色甚至母語這些先天因素有關,有些則與傳染病史,吸煙史有關,因此,個人認為,每個人在決定進行癌症篩查前,需要仔細考量自己最可能罹患的到底是哪一種癌症。

以我自己的親人為例,我的母親有多年的乙肝病史,一直是「小三陽」,肝功正常,不吸煙喝酒,飲食非常健康,即使如此,肝癌也是她需要密切提防的腫瘤,她需要做的檢查就是每年一次的乙肝兩對半+腹部超聲+血腫瘤標記物。而我的外公也不嗜煙酒,在很多年以前因為小細胞肺癌去世,這種家族史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我還會建議她每年去做一次胸部低劑量螺旋CT(不是胸部X片),此外作為女性,宮頸癌和乳腺癌的發病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宮頸癌篩查(HPV-DNA檢查,脫落細胞學,陰道鏡三部曲)和乳腺的彩超也是有必要規範檢查的,現在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正在快速上升,甲狀腺彩超也可以納入考慮範圍,大抵如此。

舉我母親這個例子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說,癌症種類實在太多了,在不可能做到篩查全部癌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一些發病率最高的癌症篩查是最有價值的,所以不存在一種普適的篩查方案。題主可以去根據自己和家人的情況諮詢一下專業醫生,醫生會根據這些給出一些篩查方面的建議的。


在經濟與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腫瘤的發病率也穩步提高,我們常常發現,身邊很多腫瘤患者就診已經是晚期,花費巨大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腫瘤的早期發現率,及時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呢?

1. 對號入座:我是否為易患腫瘤高危人群?

腫瘤的發病原因很複雜,目前已被證實的發病因素如下:

遺傳因素。目前研究證實BRCA 1及BRCA 2基因變異明將使得乳腺癌發生率顯著提高,眾所周知大名鼎鼎的朱莉就為此切除了雙乳。如果直系親屬如母親或者姐妹患有乳腺癌,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將是一般人群的兩到三倍;林奇綜合症(hynch)(HNPCC)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定義為由錯配修復基因突變對結直腸癌及其他癌症(子宮內膜癌,胃癌)的遺傳易感性,患HNPCC的人一生結直腸癌的可能性為80%,女性中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為20%-60%。如果家族中3人以上,2代以上患有相關疾病,需高度警惕並排查HNPCC可能。

環境及病毒感染。環境及病毒感染也已證實對腫瘤的發病率有重要影響,長期暴露在高電離輻射環境下將明顯增高血液系統疾病發病率。EB病毒的感染已被證實是鼻咽癌及宮頸癌的發病因素,而不良的衛生習慣,早婚早育人群也是宮頸癌的高發因素之一。長期使用亞硝酸鹽食物,過期腌制食物,水源污染,是消化道腫瘤如胃癌,肝癌高發因素,而肝炎病毒感染背景下的肝硬化也是肝癌的確定誘發因素之一。如果您有相關易感因素那麼注意了,定期相關項目重點篩查對您非常重要!

2. 一級警報!我的身體警告我了嗎?

已經罹患腫瘤的患者早期很多無明顯癥狀,但是我們的身體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細微變化,這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告,比如,生活習慣的突然變化,大便次數突然增多,或者減少,大便變細,黑便,便血,提示消化道向我們傳遞問題的訊息。體重突然迅速增加,或者突然消瘦,夜間大量出汗,長期低熱,突發的骨關節病,乏力,視力下降,耳鳴,等等這些看似平常的癥狀千萬不要忽視,或者「自認為」是某某某病而諱疾忌醫,以免警報鈴聲響徹天際再追悔莫及。最最明顯的警報莫過於體表的包塊,比如乳腺無痛包塊,尤其是「酒窩」形狀的內陷包塊,這幾乎是腫瘤的「旗幟」;而頸部,腹股溝,腋窩包塊,它們代表的淋巴結腫大表示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對抗戰役已打響,可能陣地已失陷,敵我難分,需要「主帥」高度重視,否則城池失守可以預見。

3. 今年,我體檢了嗎?

如果以上您都沒有,就可以掉以輕心了嗎?被動防守不如主動防禦,相當部分無癥狀腫瘤患者都是通過體檢發現,從而進一步檢查確診。一些重要腫瘤篩查項目比如宮頸刮片,血清標誌物檢查,都能在常規體檢單中找到;甲狀腺B超對於發現無癥狀甲狀腺有重要意義。當然,由於費用,時間創傷等因素限制,常規體檢不能篩查出所有腫瘤患者,但是能大大提高早期腫瘤發現率毋庸置疑。如果您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鑒別,不想花費太多時間疑神疑鬼,那麼不要放棄這個最後的防線。

總之,無論你何種年齡,是何性別,貧窮或者富有,「腫瘤君」都可能靠近你。甚至已經在你身邊。需時刻警惕,讓它早日滾蛋吧,腫瘤君!


堅持一年一次的體檢,平日里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有任何不適要去醫院看醫生,還有就是平日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都是非常重要!


最簡單無害的是抽血檢查一個叫做 癌胚抗原 CEA的指標參數,正常人大概在2以下,超過這5了一般就要重視了。


大多癌症發生在45歲至65歲之間,一般定期檢查癌症五項指標,但效果並不好,通常發現指標異常的時候,往往已經在中期了。因此,做日常的居家檢查可能還更容易發現,主要針對臟器功能不好的人,例如曾經得過肝炎的人,可以做肝部按壓,有疼痛感就應馬上就醫。


有一位名叫Jack Andraka的美國十六歲年輕人。因為發明了快速有效的發現胰腺癌的檢查方法,而獲得了因特爾國際科學獎(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Fair)。
他的發現為何如此重要?
是因為很多癌症初期治療效果很好,甚至可以實現臨床治癒。
但是如何確診初期癌症一直世界難題。
定期的身體檢查固然是一種方式,但也無法保證方方面面。
只能建議健康的生活態度,配合有規律的體檢。
按照我父親的說法,(他是一位行醫四十年的外科醫生,做過大量的手術,其中有相當數量和腫瘤相關。)
「這些都是命,輪到你了,就是你了。所以不管有沒有,你都控制不了,不如就積極地生活,不要為沒發生的事浪費時間和精力。」


這個問題問的好奇怪。
如何早期發現,肯定是定期體檢,建議半年一次體檢,全身體檢。有很多腫瘤會在體檢中被發現的。還有就是定期的自查,摸摸身體是否有凸起的包塊等等。感覺有異樣立刻去醫院找醫生。


我就說一個事。

我奶奶,每年都做極其完備的體檢,但還是沒有逃過胰腺癌,正好在極度難發現的位置,加上胰腺癌晚期擴散出來就是死刑宣判,所以今年四月還是去世了。

恩,補充點細節,一個位置持續一個月以上不舒服,或者疼痛,如果普通診斷不能發現什麼,就有是癌症的風險,一定要注意。

就是提醒一下大家,除了按時做體檢,身體還有一些不太容易被發現的和癌症高危部位,也一定要在體檢的時候多注意一下。可能每年多花幾千塊,但是能保證老人安康,真的不多。


不用早發現,早發現,早治療(這裡專指所謂各大專家的西醫治療),早痛苦,最後很可能是人財兩空,所謂不知者無畏,用到這最好。以我家裡有過癌症病人的經驗來看,最好的方法是不知,人生難得稀里糊塗。
平時注重養生鍛煉,心情保持愉悅,能夠大大減少得病的概率,就算有天查出癌症,也不要恐懼,一定是飲食、生活習慣、心情其中一方面或幾方面出了問題,一旦發現,一定要立即在該方面進行徹底革命性的改變,只要持之以恆,慢慢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沒聽過那種得了癌症變賣所有,環球旅行,最後竟然不藥而癒的例子么,相信我,那不是傳說。就算最後塵緣已盡,需要離開,也享有生命最後的尊嚴。


推薦閱讀:

我是一個學醫的人 我紋身以後對以後的發展或工作有影響嗎?
眼睛裡會有垃圾嗎?如何清除?平時怎麼護理眼睛?
請問艾滋從何而來?亂搞就會產生艾滋嗎?
俯卧撐時,肘部尺神經會有錯位感,手指麻,怎麼辦?
長期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嗎?

TAG:癌症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