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X國貨」會產生哪些社會後果?


以前愛國青年發起「抵制*貨」,原因是舊中國沒有關稅主權,海關交由外國控制,起不到保護民族工業的作用。既然政府如此無能,只好由民眾自發進行抵制運動,從而達到制裁敵國、保護民族工業。

但是,新中國已經收回包括關稅在內的一切主權,因此,當國家認為有必要對某個國家進行經濟制裁以維護國家利益,同時對該國商品進行抵制所帶來的利益大於該國對中國商品發起的反制裁所失去的利益時,人民政府會代表我們對該國進行制裁的,不需要我們費心。

如果有愛國群眾認為人民政府無法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已經淪為洋人的守土官長,此時要做的並不是「抵制X國貨」,也不是「外爭國權」(因為我們有充分的國家主權),而是「內懲國賊」,先去練好攀岩吧。

當然,以上說的是針對特定國家。一般而言,如果有愛國心,能用國貨盡量還是用國貨吧,這個肯定是對國內產業有幫助的,而且還便宜。


首先想說的是「抵制叉叉貨」之類的運動邏輯之中就夾雜著各種分裂和模糊的思維。

比如天朝商貿觀的殘餘。這種小農帝國思維在明清發展到極致,我朝賣東西給你是恩賜,我朝買你東西亦是恩賜,我和你國做生意並不圖你什麼,就是與人方便;你和我做生意總是難免貪心妄念、心懷叵測…我不買你們那些破爛貨一樣太陽照常升起,我不賣茶葉給你們你們就得結腸便秘甚至被大便撐死。
這類分裂的思維特徵就是邏輯不對等,於彼一套思維,於此又是另一套,放一起還十分理所當然,渾然一體洋洋自得。
眾多熱血小年輕眼裡,安南抵制我國貨物運動雖如同我國抵制霓虹的山寨版,他們可以一笑置之:一群傻叉猴子,有什麼用么?除了暴露你們的心虛愚昧之外毫無意義……然後他們同時可以堅信,抵制霓虹貨多久霓虹國經濟就可崩潰,讓霓虹網民用同樣的話語冷嘲熱諷而渾然不知。
類似的邏輯分裂多了去了,比如一說我國強大就是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源遠流長,人口眾多投鞭斷流,一說我們的不足就是:哎沒辦法,咱家一窮二白起步晚,人口太多事難辦;比如我有一哥們堅信韓國打起來干不過朝鮮,因為朝鮮士氣可用、民心可用,精神原子彈強大的可以彌補裝備差距,武器最終還是人用嘛…我就問那你覺得如果中朝發生邊境衝突,我們也會吃虧嗎?他又會覺得完全不是問題,一個瀋陽軍區就可以滅了他們,因為「他們太落後了」。

這類觀念可以說相當普遍,邏輯思維的欠缺,導致立場的偏差能誤導出思維的錯位自己卻覺得理所當然。

不說這些表面的牢騷了,回到抵制貿易觀的邏輯上來,我認為抵制支持者的內在邏輯其實還是不願意承認商品貿易的平等互利內核。

就是說在我眼裡,一樁商品交換能進行,就是因為這是互利的,就是說買家和賣家都能得到好這買賣才能成。從整體上說不存在一方吃虧一方佔便宜的貿易。貿易抵制者一般覺得買家吃虧,是因為看似買家是被動的,而且賣家是有利潤的。回到一個最原始的商品交換小算盤:我用一隻老母雞去換一雙布鞋,我是不知道這鞋子的成本,但是我可以用自身的狀況和需求去衡量:我回去養一隻雞和做一雙鞋到底那件更划算?我覺得我養一隻雞更省時省事我才會跟你換。所以說一樁真實的買賣完成,雙方都是要感覺我賺了才可能完成,商貿的本質上是雙方都落得好才可能進行和持續的。
也許後來發現有人願意兩雙鞋換你一隻雞,你一拍大腿:「叉,虧了」,其實你還是沒虧,你只是賺得相對更少。除非你對自己養雞和做鞋的成本估算錯了才真正虧了。
說這麼多這麼細,主要就是想說一點,貿易是以自願和互利為基礎的,不能覺得是哪一方佔便宜,另一方沒得好。你可以說賣家拿了買家的錢和利潤可以去造炮彈去打買家,但是買家拿了賣家的貨物以及自己的節約的勞動成本一樣可以去造炮彈的。
貿易交換雙方只是通過資源交換達成對自身生產效率的優化配置,通過一樁商品交換,雙方造炮彈的多寡跟這樁貿易的關係真心不大,只和自身造炮彈的效率直接相關。

好,首先我們確認一點,貿易是互利的,不是哪一方是吃虧的。那麼有了第二個問題:雖然都賺了,但是各自賺取或節約的利潤,還是不對等的,因為有一方可能「賺」的相對更多。比如前面所說對於我來說一隻雞換一雙鞋是賺,但是有人願意換我兩雙鞋呢?是有這可能,那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充分貿易的前提下,願意出兩雙鞋的人就會得到最充分的交換,雞的交換價值也會得到充分的性價比。但是這只是整體而言,個體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比如有人就覺得換兩雙鞋子的人鞋子不合腳,或者我為了換兩雙鞋子我還要趕幾十里山路,還不如換一雙鞋子呢。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所以市場上可能各家賣鞋的定價不一,但是並立並存。但是整體上來說交換者總是會指向性價比最高的交換物,就是說買叉貨的人一定覺得叉貨對自身來說性價比最高才去買的。

好了,現在我們確定了第二個原則:自由貿易才能保障買賣雙方利益最大化。現在可以注意到的是抵制叉貨和自由貿易也是抵觸的,它本質上不是利己的出發點。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果因為貿易以外的因素,某一家買家抵制某一家賣家產品會出現什麼情況?

無非是賣家利潤減少,買家付出增加。在雙方都存在多方貿易對象的情況下,本質上這就是一招七傷拳,殺人八百自損一千。如果抵制的非奢侈品而是實用品,那麼抵制者往往付出的還會更多。
然後把這些損失的好處和需求,轉化到其他的貿易者手裡而已。
如果你說我們內部消化,只用雞去換本村做鞋的,不去和第三方交易,個人雖然付出多些,但是對於本村不是更好么?正所謂舍小家為大家!

但是有沒有想過跋山涉水也要外村鞋的原因?根子上還不是覺得外面的性價比更高,更划得來!或是鞋子更舒服,或是更耐用等等。
不變的真理是:每個人得到的更多,對村子才是收穫更多的。內部消化只是內部循環,商品交換不會增加資源,某種意義上說只是優化資源的生產效率配置,我們當然可以想辦法通過技術改進產品提升使得這種循環更良性,但是如果是貿易壁壘,這個村子整體上也並不能比抵制對外貿易之前收穫更多,反而損失了一部分效率。

當然你覺得自身實力強大,你一下我一下相互插刀子,我扛得住你吃不消那這種情況下也是可以用的,那這就是:貿易制裁,強者的霸氣手段。
但是我很遺憾地看到,一般「抵制叉貨」的發起方恰恰表現了自己不是強者而是弱勢的一方,「抵制叉貨」基本是弱勢方無奈的表達方式。

相信我,如果斷絕與某一方的貿易能讓他們捉襟見肘,用不著爾等平頭百姓操心,當家的早就開始玩貿易制裁這種拉風的事了,如果他們都默不作聲,你們這就是瞎操心。
相信我,不要把外交部門當傻叉,從歷史上看,從晚清到北洋民國這種積貧積弱的時代,職業外交部門的判斷和作為大多都沒有錯過,畢竟人家看的清楚。而自下而上的群眾外交風潮拋開民族感情來說基本就沒對過。
在對外政策領域,上下利益通常是很容易一致的,下對上卻容易抵觸,覺得上面太軟太傻叉。而對內政策這種上下很容易產生利益衝突的領域,卻常見到下對上高呼威支有,覺得上面真硬大丈夫。不得不說寫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吧。

又說多了,拉回來。總結下在我的觀念:抵制叉貨從商業本身來看是一件本身意義不大的損人害己肥三方的七傷拳,它本質上是建立在違背平等互利自由之貿易原則上的烏托邦運動(類似於農民都不賣糧食,你們城裡人都餓死!),是把政府外交當傻叉、把消費者當傻叉的瞎操心運動(看歷史也好、現實也罷,只要分析原因時有一條「其中某一方太傻叉了」,那麼你這分析基本都對不了。「不要把別人當傻叉」是我看問題的基本原則)。
歷史上我還沒見過哪方通過民間抵制叉貨而把叉國的經濟搞亂搞崩的,抗戰之前,咱家轟轟烈烈的抵制叉貨,抗戰中對方也沒見少子彈。

如果真要通過貿易用七傷拳打擊對方,真正有效的方式也只能是政府通過自身壓倒性的實力有針對性地貿易制裁。但如果是這樣抵制叉貨的不滿對象就更不應該是民間的叉貨購買者或者使用者,而應該是當局的外交和外貿政策,而我堅持認為一個國家外交政策強硬度當局一般是比民眾更有底也更有譜的,我想不出當局有什麼動機驅動去犯賤軟弱當孫子,(即使晚清、北洋政府他們一有機會還是會硬一把的,這種加分良機誰當家也不想錯過的)我只擔心他們別過於強硬讓下面當炮灰。

但是說抵制叉貨完全沒有意義倒也不是,離開商業領域它還是比較有效的情緒宣洩和訴求表達以及觀念推廣,就像環保活動的某天停電一小時一樣,對於節能環保細算起來其實並沒什麼卵用,有人認真算起來這樣其實還比不停電更浪費能源。但是對於環保宣傳的正面作用還是值得一提的。

所以大體上,我對抵制叉貨的態度是不支持不認同但也不反對,如果你們當作情緒表達而不是道德審判、當作一場活動而不是一場戰爭的話。


大家討論太多日貨。我來說說其他的。
自從菲律賓的香港人質事件後,香港人就把菲律賓女傭換成印度尼西亞女傭了。


身為經濟學小碩,我表示有話說:

1. 經濟制裁能在短期內造成影響,長期經濟歸於平衡,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打比方說,中國對進口車需求一定,減少日本車的需求,對其他國家車的需求(比如德國車)就會上升,導致德國車價格上升。於是其他國家人不買德國車,改買日本車,日本汽車行業還是依舊發展。

2. 經濟制裁應該有政府自上而下發起,才能在短期內給予對方重擊。在民間自行發動只會擾亂本國市場經濟。導致資源分配紊亂。

3. 經濟制裁不應該由一國單獨發起,而需要聯合被制裁國大部分的經濟往來國,一同發起才能起效。比如中國不和日本做生意,但你和美國做生意,同時美國和日本做生意,只會讓美國白白賺了個倒手價。

4. 某些愛國志士明知於事無補,依然堅持不買日貨。其實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愛國情感。就和手淫一樣,明知無法傳播基因,但自己爽了你管我?所以我的看法是,隨便吧,你們高興就好。

5. 如果以愛國為借口,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如砸車砸店者,與路邊劫匪沒有任何區別。


上面已經提了很多相機投影儀之類的了
我再舉個栗子

國內的汽車大多數中外合資的,國產的日本車 一汽豐田 廣汽豐田 廣州本田 東風本田 東風日產 長安馬自達 一汽馬自達 長安鈴木 廣汽三菱......國內銷售的大多是國產的,進口的較少(少數沒有國產化的除外)

如果你要抵制日貨應該把這些車都砸了,那麼現在市場上的可選擇的車會減少將近一半,汽車的供給也會減少很多,那就意味著更多的人只能買到更差的車,並且需要支付的價格更貴(供給減少).
競爭減少,你想買其他的車(美系、德系.....)也會更貴。

不要幻想抵制這些日貨這些日本公司就倒閉了,以豐田為例,2014年豐田全球銷量1023萬輛,中國銷量大概200萬輛,沒有中國市場對豐田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不至於倒閉。

再看看如果這些全部倒閉會怎樣。國內的幾大汽車廠商(上汽、一汽、廣汽、長安、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基本是不怎麼賺錢的,有的甚至是虧損的。近幾年的財報集團主要的利潤來源都是合資企業,你要知道汽車是高研發投入行業,沒有持續的研發投入,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完全發展不下去的,沒有這部分利潤拿什麼搞技術研究、科技創新?

要知道國內的法律規定汽車合資企業國內控股,所以你抵制的日貨、你砸的日本車對國內的企業影響更大。這些廠倒閉了你讓這麼多工人怎麼辦?你來聘用他們還是你來發工資?就業問題你來解決?

其實這都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常識,國際貿易的各種理論告訴我們任何的貿易壁壘對社會福利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如果我們閉關鎖國抵制外國商品和晚清有什麼區別?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你還盲目抵制日貨並不能給我國什麼好處。

憤青並不能解決問題,希望大家能理性地看待。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選擇對我們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利的方式,而不是意氣用事。

Be rational!
Be rational!
Be rational!

不喜勿噴

--------------------華麗麗的分割線-------------------------------------------------------
2016/08/11更新
下面是王福重很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下
鏈接如下抵制外國貨的結局是雙輸

抵制外國貨的結局是雙輸
[ 2008-4-24 10:47:00 | Author: 王福重 ]

  如果抵制外國貨奏效,受損失的也許有外國人,但是我們的損失可能更大。租金沒有了,失業增加了,收入減少了,GDP下降了。所以,抵制外國貨實際上抵制的主要是我們自己。在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外國貨,會造成雙輸或者多輸的後果,是不值得提倡的。

  最近,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有人倡議抵制家樂福。據報道,武漢等地的家樂福超市客流量因為抵制明顯減少。

  抵制外國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是,愛國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否則可能事與願違。在全球化的今天,抵制外國貨,會造成雙輸或者多輸的後果,是不值得提倡的。

  任何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生產,而消費者的需求卻是多樣的,這決定了任何國家都需要進口。退一步,即使一個國家擁有所有資源,什麼都可以生產,它也不可能樣樣都有絕對優勢,即生產的直接成本世界最低。也許美國生產很多東西,比如某些藥品的直接成本是全球最低的,但是它生產牛仔褲和玩具的成本,就不如中國有優勢。從全球角度看,如果美國生產牛仔褲和玩具,世界的牛仔褲和玩具產量就達不到最大,不如由中國生產更節約資源。

  經濟學的比較優勢原理告訴我們,即便再退一步,即使一個國家樣樣都能生產,並且都具有絕對優勢,也不應該什麼都生產!比如甲國生產兩種產品,都比乙國的直接成本低,即有絕對優勢,但是,甲一定只在一種產品上有比較優勢,即機會成本比乙低,不可能在兩種產品上都有比較優勢。而乙國一定在另一種上有比較優勢,甲國只應該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放棄雖然具有絕對優勢但是不具有比較優勢的。這樣,兩個國家消費兩種產品的總量都高於自己生產時的量。

  所以,任何國家,在任何時候,都需要進口。一個事實就是,美國不生產電視,日本不生產葯。不是它們不能生產,也不是不拿手,而是沒有比較優勢。要知道,電視可是美國人的發明。但是,對美國人來說,生產葯,然後跟日本換電視,是比直接生產電視更便宜的看電視的方式;對日本來說,生產電視,跟美國交換藥品,是吃藥的最便宜的方式。日本和美國的福利都因此而增進。

  所謂的外國貨,有一部分是從外國進口的。這是我們自主自願的選擇。比如,我們就從法國和日本進口了某些產品,諸如化妝品、服裝、汽車等。更多的外國貨,則是外國資本投資,在中國本土生產的。比如諾基亞手機、大眾汽車等。諾基亞中國公司、上海的大眾汽車公司,是在中國註冊的企業,它們是中國企業而不是外國企業。這些企業租借中國的場地經營,向中國業主繳納租金;僱用中國員工,解決了部分中國勞動力的就業;主要從中國境內購進原材料,增加了這些中國生產者的收入;向中國政府納稅;給中國市場帶來了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豐富了中國的市場。也許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是中國產品,它們的價值計入中國GDP,而不是外國的。

  如果抵制外國貨奏效,受損失的也許有外國人,但是我們的損失可能更大。租金沒有了,失業增加了,收入減少了,GDP下降了。所以,抵制外國貨實際上抵制的主要是我們自己。

  有人說,抵制某個國家的產品,對消費者沒有什麼影響,可以選擇其他國家的。但是,總有一部分消費者,也許人數還不少,就是對這個國家的產品有特別的偏好。如果不讓買這些商品,雖然有替代品,但是,消費者肯定不能達到最大效用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利益就受到了傷害。在全球化的時代,一個產品,很難說是100%的某國貨。如何保證抵制的只是某個外國的產品,在技術上是很難的。何況有時候,抵制某個國家的由頭,其他國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抵制一個不抵制另一個,在邏輯上也說不通。

  如果抵制行動只是曇花一現,就沒有任何價值。抵制幾天後,又高高興興去買,抵制就前功盡棄。抵制要有效,就要一直持續下去,直到把外國貨逐出中國。可是,這恐怕太不現實了,任何國家,都不能脫離其他國家獨自發展。

  如果我們的尊嚴受到了踐踏,當然會憤怒,但是最終,只有努力讓國家富強起來,才是對踐踏尊嚴的人的最好回答。而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買外國貨就比不買更讓我們強大。也許買外國貨,對外國有某些好處,但那不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我們只需要看,這樣做是否增加了我們自己的福利。如果是,就應該繼續做下去。

  說到底,買什麼貨只是一種簡單的消費行為,跟愛國並非一回事,如果你要買香水,本來偏愛Dior,那就買好了,如果怕人說閑話,就買自己不喜歡的,不是跟自己較勁么?

  有人說,不買外國貨,也許傷害了自己,但是只要讓外國人不高興,目的就達到了。這種論調匪夷所思。我們做事情的出發點,應該是自己好,而不是別人壞。一件事情,如果對自己沒有好處,只是因為對他人不利就去干,就是不明智的,也是不成熟、沒有信心的表現。

  不同國家之間,經常會發生矛盾,有時矛盾還比較大。解決問題要採取理性務實的態度,意氣用事雖則痛快,但於事無補。法國和美國之間,美國和日本之間,互相也不見得就喜歡,也常因某些事情發生齟齬,但是很少聽說他們用抵制對方產品的方式進行報復。這值得提倡抵制外國貨的人深思。


在經濟全球化下,抵制日貨的結果是:

愛國青年:「我們不買日本手機!」

日本人:「哦,那深圳富士康減產吧,我們不需要那麼多零件了。」

富士康:「卧槽!」

愛國青年:「我們買華為!」華為:「榮耀6暢銷,索尼我要多訂你們的鏡頭。」

日本索尼:「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阿里嘎多古扎伊瑪斯)


我就默認x國為日本了,抵制日貨是最常見的。不過抵制日貨也只是一些無腦憤青的一廂情願罷了。

高新技術基本都離不開日貨,就算是國產的,產品內部一些核心部件也離不開,比如說一個國產電子產品,99%是國產的,1%是日本產的,而那1%正是核心部件。

傳統工科也離不開日貨,比如火電廠的燃煤鍋爐,國產的鋼材耐不了高溫,而日本的鋼材就可以。

我們大學的投影儀,全是日貨,不是日立就是索尼。我們做實驗用的測量儀器,很多也是日貨,因為國產的測量精度不行。

人家日本的科技實力確實厲害,你不服不行,日貨早已滲透進我國很多行業,沒法抵制。真要抵制日貨有種把自己的手機電腦等產品拆開,看哪一個零件是日貨就拆掉。。。

有空抵制日貨還不如努力學習工作,爭取參與到科研中,開發出更多自己的技術,以便有一天能替代掉日貨才是實在。


大家說的都是日貨啊。有沒人記得歐美人抵制中國貨,好像有個新聞說的就是有個美國人嘗試一年不用MADE IN CHINA的產品,結果發現沒什麼東西可以用的。還有美國某媒體不是說要抵制中國貨嗎,否則就是支持PLA嗎?
這些東西延伸出去真是蠻好玩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老實說這玩意的影響和某國貨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密切相關,其他說再多都然並卵,畢竟現在不再是冷戰年代了。


知乎上的答案傾向性太強了,一眼望去就見不到說抵制某貨有意義的。

下面我說說「抵制某貨」為什麼有用,為什麼總有人用。(3和4是重點)

1,
從國家層面上,「抵制某貨」可以被替換成含義不完全等同的兩個辭彙,「進口替代」以及「貿易制裁」。

所謂進口替代,是南美國家曾經執行的一項產業政策,尤其被運用在工業品領域,旨在用國貨替代外貨,從而將工業品售賣中的超額利潤留在本國,增加本國就業,增強本國實力,將國家建設成工業強國。可以看出,進口替代就是「抵制外貨」。
進口替代政策的成敗得失,討論起來可以評百八十個經濟學教授。這裡不展開。只說一點,進口替代政策從來沒有消失,中國著力發展的核電、高鐵、龍芯等等都是各自領域的「進口替代」,一旦有了合用的國貨,馬上就替代外貨。這種故事大家聽多了。

貿易制裁,是一種經濟懲罰手段,在政治軍事手段都無法起作用的時候,通過經濟手段實現國家目標。一旦國家決定定向制裁某國,其實就是「抵制該國之貨」。
這種手段管用嗎?問美國人去。這手段地球上就數他們玩的溜,他們老玩。

2,
從時間層面上看,短期內,「抵制某貨」會造成被抵制方銷售困難,從而導致產品積壓,現金流緊張。長期上,一旦抵制某貨成為習慣,會造成被抵制方永遠失去對應市場,從而造成永久的經濟傷害。

看上去似乎只有長期的抵制才會有實際效果,短期的抵制只是瞎胡鬧?真正做過企業的肯定不會這麼想。現金流一旦緊張甚至斷裂,馬上就是倒閉,根本沒有長期可談。很多前景廣闊的企業,都死在了短期。只要短期夠強,足以讓對方沒有長期。
長期是由一個個短期構成的。

而如果真的能長期抵制某貨,肯定會對被抵制方造成壓力。這時,就會有人說,抵制某貨是對雙方的傷害,傷人傷己。這句話錯了90%。


3,
在某些人構造的「『抵制某貨』導致雙方受害」的經濟模型中,往往只構造了抵制方(買方)和被抵制方(賣方)兩者,而完全忽略了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買方和賣方都不是唯一的,而都有許多的買方和賣方。眾多買方之一抵制眾多賣方之一,並不必然造成買方受損,但必然造成賣方受損。被抵制之賣方的損失,等於其餘賣方的得利。

舉個例子,現在我們抵制韓國樂天,對我們造成什麼損失了?我實在看不到這損失在哪。不去樂天超市,我完全可以去華聯蘇果沃爾瑪家樂福。這些超市互相之間都是完全替代品,去哪個買東西都是一樣的。但對於樂天來說,他們就永遠失去了在中國的客源,而他們的損失會被其他超市分享。

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抵制從不會造成抵制方的損失,只有被抵制方才會受損。

只有在壟斷市場上,賣方唯一,才會造成買方受損。而壟斷市場,被西方經濟學批判為低效。


4,
有一個論點值得單獨挑出來駁斥,那就是,以當今全球經濟聯繫之緊密,抵制會傷害雙方,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也是個傳播已久的讕言。

還是那個道理,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抵制並不會造成買方受損。而買方不受損,也就是買方的消費並沒有因為抵制而減少,賣方中被抵制者的損失是其他賣方的得利,因而對市場的總需求並沒有減少。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賣方對供應商的總需求也不會減少,從而不影響經濟鏈條上的其他方面。受損的只是被抵制方而已。

舉個例子,中國人每年買一千台車,車廠向供應商採購一萬個零部件,其中,日本車廠賣給中國人二百台車,向上游供應商採購二千個零部件。
請問,中國人抵制日貨,會產生什麼影響?
答,日本車廠退出市場,其餘無影響。因為,只要中國人買一千台車的總需求不變,其他車廠為滿足一千台車的需求,依然要採購一萬個零部件。

實際的經濟情況比這個例子複雜得多,但道理是不變的。


5,
老實說,上面寫了一堆都沒什麼用處。「抵制某貨」未必就是一個理性的行為。我們抵制某貨,只是因為我們要表達我們的憤怒,傳達我們的情緒,讓對方知道,我們並不是對你們的作為無動於衷——我們反對。

我們抵制某貨、傳達我們的情緒之餘,我們也不想讓對方太舒服。能給對方找點彆扭就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國家也需要我們抵制,國家或許也在利用我們的抵制實現它卑劣的目的。但這無所謂,平日里報國無門,此時能被利用一下也好。

如果能讓抵制變成長期行為,就更好了。雖然民眾總是三分鐘熱度。

如果你問我,我抵制不抵制某貨,那我給你講個故事。

6,
有人曾經問我,你為什麼抵制日貨?
我回答說,我愛國。

其實我不怎麼愛國。抵制日貨支持國貨只是給了我不買日貨的理由而已。

我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社會總是存在一大堆偏見——鞋要穿阿迪達斯,西服要穿阿瑪尼,酒要喝法國紅酒,拉菲要82年的。我打腫臉充胖子,我堅持打,後來發現我就是個窮人,穿不起阿迪達斯阿瑪尼,我只喝得起二鍋頭。我再打也胖不起來。

於是當別人問我,你怎麼就買輛比亞迪啊,跌不跌份?

我淡定而深沉的說,我愛國。

===========================

2017.3.10補充

說實話啊,這點贊數比我想的要少。。。

回復一些置疑。

1, 問: 「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上,抵制從不會造成抵制方的損失,只有被抵制方才會受損」,不能同意這個觀點。

就以超市為例,超市由不同的商品構成,具體到每一樣東西上,就未必有所謂的「競爭充分」這回事,所謂的競爭充分就是說,同樣的東西價格應該一樣,你的可樂賣兩塊,我的也是賣兩塊。而實際情況,未必是這樣的,我們買東西時發現,有些超市這個東西貴而那個便宜,這和超市的貨源構成有關。我們多半不會去沃爾瑪買電器,買書,就是這個道理。

就以樂天為例,他能立足自然也有他某些商品上的優勢,你不能說不買樂天了,一點損失都沒有帶來。

答:不談超市之內的商品,只說超市本身,近乎完全替代品,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去哪個超市無所謂。

其實你想說的應該是「壟斷競爭市場」,我覺得這個論述起來比較麻煩就沒寫,只分了競爭充分的市場和壟斷市場兩類。所謂壟斷競爭,就是既有競爭也有壟斷。賣方提供的商品,互有差異,但差異沒有大到不能替代的程度。比如拉麵和板面。就拉麵本身來說是壟斷的,但用板面替代拉麵也未嘗不可,從這個角度看又是競爭的。這樣的市場才是最廣泛存在的市場,同時各個廠商力求打造差異化產品,也在客觀上製造這樣的市場。你家空調說製冷強勁,我就說我家空調節能環保。家具有人強調原木製作,有人強調安全無毒。市場上幾乎都是類似的產品。

但根本上來說這樣的市場還是更接近於我所論述的競爭充分的市場,而不是壟斷市場。1,各個廠家都在追求差異化,由於廠家數量實在太多,導致每個廠家所佔份額太小,驅逐任何一個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和阻力,也不會讓人覺得太可惜。2,這樣的差異化本質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差異,大部分是噱頭,因此被驅逐廠商極易被新生廠商替代,從而恢復原有的市場格局。

封了所有的蘭州拉麵館,大家應該反應也不會太大,而類似拉麵的產品也會快速冒出來。

當然,商品競爭中的差異化策略既然存在,當然有其理由。如果一個商品的差異化特點對某人十分重要,驅逐該商品之後短時間又不會又新生商品替代,那怎麼辦?這個真沒辦法。既然已經接近於壟斷市場,那就不要抵制了。但在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市場上,類似產品應該非常少,少到可以忽略。

2, 問: 有種抵制韓國的晶元和面板啊

答:的確,現在中國是沒有能力抵制在晶元和面板產業上抵制外貨的。這是實情。

西方經濟學將市場分為了四種類型,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上面我已經分析過了三種,只剩寡頭市場沒說。晶元和面板產業正是屬於寡頭市場類型。在這樣的市場中,賣方既不像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一樣有無窮多個,但也不像壟斷市場一樣只有一個。寡頭市場中賣方有那麼兩三個三五個,買方雖然可以在有限的賣方中周旋,但徹底地拒絕其中一個會導致供貨不足,從而損害買方利益。進入這樣的行業往往需要邁過很高的門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京東方現在發展不錯,但在可預見的未來,想像intel那樣獨霸市場也是不可能的。

簡單來說,市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賣方眾多的市場,抵制眾多賣方之中的一個並不會導致買方受損;一是賣方只有那麼兩三個甚至只有一個的市場,抵制可能會導致雙輸的結果,賣方少賺了錢,買方因買不到貨物而損失。其實在後一類市場中,真正發生的是賣方抵制買方,實行貿易和技術封鎖,比如美國人死活不賣給咱們晶元。。。 比如三星賣面板晶元的時候先緊著自家供貨 然後才考慮中國

在賣方眾多的市場上(完全競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供給一般是充足的,供求平衡點取決於需求量,需求量不變則供給量不變。在賣方很少的市場上(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才會出現供小於求,有錢買不到貨的窘況,而這種市場,一般抵制不起來。


3, 問: 抵制有用嗎?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我們就抵制了。真的有萬眾一心嗎?當年日本人中也有日奸。各個國家人都一樣。抵制不是好辦法,只是下策,努力讓自己強大才是上策。例如秦漢唐

答: 努力強大自身當然是上策,但抵制有用。樂天超市關了不少,而如果沒有對日貨的抵制,我相信日貨在中國的銷售額還要更大。


4,問:抵制會導致工人失業,供應商破產

答:注意,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總供給不會減少,因而提供的工作崗位也不會減少,向上游供應商採購的總額也不會減少。簡單說,如果某地對樂天超市的需求是剛性的,必須有個超市,那完全可以讓其他品牌的超市在原地再開一家,僱傭相同的員工數量,向供應商採購相同數量的產品。

5,問: 為什麼不去抵制富士康?

答:富士康是一家企業,它不向中國賣任何東西,相反,它向中國投資,建立工廠,僱傭工人,並把中國工人生產的產品賣給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不是作為買方而存在,而是作為賣方,或者說作為賣方的一部分而存在,只有別人抵制我們的,哪有我們抵制別人的。

如果我們要抵制富士康,理由不會是「抵制某貨」,而是人權,是勞工待遇。我們是作為工人而不是買方來抵制富士康。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6,問:為什麼寫這種傻逼文章?

答:我寫這文章不是要逼人抵制外貨,我只是想說,抵制外貨的不是傻逼,不抵制的,也不代表不傻逼。抵制與否,只是看法不同行動不同而已。 共勉。


——————————

2017.3.11

再寫兩個問題。

7,問:抵制發生之後,賣方變了,則整個系統從有序狀態A進入混亂狀態B,如果要使B進入新的有序狀態C,無論經濟學意義上A和C誰更優,在整個社會系統里這個過程都是會消耗成本的。人類之所以發展,是因為這個過程里他們創造的價值大於他們所消耗的成本。而只討論抵制X貨的情況下,是沒有創造新價值的前提的。你所謂的賣方變了但是供給沒變是因為「會有新的產能投入」,但是既然考慮這個,為什麼不想想機會成本呢?無論最終產能怎麼分配,總會有損失,而這個損失肯定是買賣雙方分攤的。均衡點這個問題,本質就是討論供給是否變化,客觀來看,供給是變小的。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牆既然破了(抵制發生)就已經有損失(牆內牆外氣壓都會改變),無論補不補。而一旦要補(社會資本進入開始產生新均衡)還要承擔拆卸運輸安裝等成本(類似熵)。如果沒有造出高效的運輸工具和新式牆體(就是制度進步和科技進步),則系統必然有損失,且內外(買賣雙方)共擔。

答:我說過了,不要把因抵制而造成的經濟波動看成什麼很奇怪的事,類似的波動在實際中每天都在發生,因抵制而產生的成本即使有,也沒有多大。這本來就是經濟活動中再常見不過的現象,每一次搶單,每一次倒閉,類似事情都會發生。更何況,總體上的損失未必代表每一個局部的損失。因抵制而產生的成本,比如樂天超市關門又重新開了一家家樂福而產生的成本,如果這個超市確實盈利,那家樂福是很樂意承擔的。樂天換成家樂福,相當於把經營超市產生的利潤從樂天轉移到家樂福,樂天受損家樂福受益。雖然整體上贏利沒有增長,且產生了額外的成本,但這個成本由家樂福承擔,同時樂天受到了永久的傷害。這正是抵制的目的。而如果換成了一家中國的超市而不是家樂福,相當於把利潤從樂天手裡搶回來了。即使為此承擔一些成本,也是賺的。

整體最優不代表局部最優。


8,問:抵制之後,即使買其他牌子的產品還是會採購被抵制方的零部件,不是白抵制了?

答:假設抵制日系車,改買國產車,而國產車需要向日本採購30%的零部件。那麼,抵制一輛日本車,就讓損失了70%的銷售額以及相對應的利潤。而國產車,由於原來的零銷售額和零利潤變成了現在獲得70%的銷售額及對應利潤。只要不是認為百分百的努力必須要獲得百分百的結果的水瓶座,我相信是可以接受上面的結果的。


就拿親眼見過的事件說吧,其實我一直不明白「抵制日貨」的那些人在想什麼,前幾年釣魚島事件期間,大量人群聚集成都春熙路,並且打砸伊藤洋華堂,以及周邊日系車輛。

我就奇了怪,伊藤洋華堂里的員工是不是中國人,商品是不是made in china,把臉丟盡的是不是這幫所謂的「愛國大學生」。

用傷害自己同胞的方式去報復外人,這是我見過最荒唐的一群人。

晚上回家找找當時的照片,看看是不是還保存著。這幫人打著的橫幅上這樣寫到:「犯我強漢者,隨遠必誅!」這種錯字都好意思拿出來丟人,請問你是哪裡的大學生!

我一直覺得,部分國人缺乏一種大國的姿態,受了委屈丟了面子想的不是堂堂正正贏回來,要麼天天嘲諷,惡搞,醜化人家,要麼打打自己人發泄。

輸掉了那段歷史,我們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結果又要被這些人用愚昧和暴力推向原始。

我不知道這種行為對被抵制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我只知道我們自己的商品被銷毀,我們自己的財產被損壞,我們自己的感情被踐踏!


更新一點東西,發現好多人理解不了抵制和貿易戰的區別。俄國人搞的叫貿易戰,因為歐美對它制裁了,俄國人為了報復,就對來自歐美的商品收高關稅,對出口歐美的礦產和能源產品提高價。這種貿易戰是偏剛猛的,之所以被稱作貿易戰,就是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特性。貿易戰不是一個理性的商人或者說國家應該考慮的,但民間抵制可不是貿易戰

民間抵制不會要求提高關稅或者提高售價,更不會強制銷毀拒絕進口,只是號召人們不去選擇某些品牌某些國別的產品。這種抵制不會在短時間內對某些產品產生巨大影響,但是隨著觀念的改變以及由於用戶轉移導致的資源傾斜,會給有能力的國產品牌一個成長發展的空間,會提升這些品牌的質量和品牌價值。這種行為對於國產品牌來說一定是正面的。對國民經濟來說,也一定是正面的。

再次說明,民間抵制不是打貿易戰,不會有任何官方媒體或者文件進行說明或者號召,但這種行為是應該鼓勵的。最簡單的邏輯就是,國外的品牌不會給你的國家交跟國產品牌同樣比值的稅,他們把錢掙走就是掙走了,不會再給什麼投資,因為他們有退路,因為他們有其他市場。但國產品牌不是,他們要先爭取家門口的市場,才可能去爭取其他市場。支持國貨其實就是支持自己的生活。已經有無數大企業的成功是因為國民扶持的例子了,三星如此,豐田也如此,淡馬錫如此,雷諾汽車亦如此。

==================================================
我來跟你們說不一樣的,我的觀點是民間自發的抵制某國產品,尤其是國內有同類產品生產商的時候,這種抵制是很有效的。這裡我以日韓產品為例進行說明。

很多人說抵制日貨無效,因為很多我們使用的電子產品的零部件供應商是日本,所以抵制不了。我覺得這種邏輯是搞混了抵制和杜絕的區別。抵制某國貨,是因為要讓人不去選擇具有鮮明的國別特點的產品,比如不買三星手機不買索尼電視,可以去選華為小米。有人就會說,你買的手機屏幕不是三星的就是JDI的,不還是離不開日韓,根本沒抵制。但是不要忘了,零部件供應商是要跟整機生產商發生合作關係的,這裡面就有個主被動的關係。如果一個零部件供應商有多個主機生產商的合作夥伴,那這個做零部件的就能夠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可以自己控制零部件價格,自己選擇提供部件的質量水平,提供零部件的時間等等,因為皇帝女兒不愁嫁。但如果主機生產商變成市場上不多的幾家,那採購零部件的主機生產商就能夠獲得更高的話語權,可以控制零部件的價格,可以自己定製產品的性能和質量水平。蘋果就是這種主機生產商,蘋果用著業界最好質量的屏幕,最好的快閃記憶體,最好的晶元,但其實人家的採購價格並不比其他廠商高,甚至可能更低,因為什麼?不就因為人家單次採購量夠大,需求持久么。為什麼國產手機生產商,由其是新晉的品牌,比如初期的小米,魅族,鎚子,一加等總是在求著供應鏈?不就是因為採購量不足,供應商處在皇帝女兒不愁嫁的狀態么。如果一些品牌,尤其是國外品牌因為被抵制的原因,導致零部件供應商只能為其他幾個廠商提供零部件,那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整機商這邊。側面上講,選購小米魅族鎚子的用戶會更快的拿到他們想要的手機。這就是抵制的作用。

至於商品利潤是不是會被零部件廠商拿走的問題,答案是一定會,但是會遠小於不抵制的情況。同時商品的品牌也是價值的一部分,如果那些國外的所謂百年老店因為失去了重要的中國市場而逐漸沒落,那在商品價格中占很高比例的品牌溢價部分就會被削弱,而品牌溢價是廠商利潤的很大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逼格。其實看看當年特麗瓏的電視賣1萬多的時候,我們的國產彩電只能賣2千,實際性能差距真的有5倍么?還不是品牌溢價嘛,這部分利潤可是支撐了日本很長的時間。

越處於距離消費者遠的產品,其實能夠獲得的利潤在整個商品利潤裡面的比例是越低的。就好像菜農種出一顆白菜,從田間地頭購買的時候可能只有幾毛錢,但經過運輸、包裝、如果再掛個有機的品牌,從超市購買的時候一顆白菜可能就賣到十幾塊。不要覺得高科技的電子產品的幾個所謂核心部件不受這種關係的影響,其實也一樣。不信你看當全世界的PC都是聯想品牌的時候,你看看intel有多少所謂的議價能力。當高通的晶元都是中國的品牌的手機生產商購買的時候,那高通一定會在中國建廠,把技術轉移過來,然後提供又快又完善的支持。同理JDI也一樣。這就是商品社會的基本原則,買方說了算。退一步講,就算是零部件生產商分走了一部分利潤,但至少本國的製造商也能獲得一部分利潤,中國企業也受益,總好過全部利潤都被外國人賺走吧?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抵制某國品牌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現在的商品消費本身就不單單是一個滿足某種單方面的需求的行為,而是一個綜合了情感需求、物質需求的綜合需求。當某國或某廠總是差別對待消費者,總是擺出一副愛買不買勞資就是大爺的面孔的時候,抵製為什麼不可以呢?總是罵大眾黑,但為什麼大眾還是有口碑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大眾積累的時間長啊,80年代剛開放的時候,只有大眾願意提供完整的技術和最新的產品線給中國,那中國人不誇大眾難道誇日本?這不是最基本的經營之道嘛。買賣關係本身就是一種結合了情感因素和物質需求因素複雜而平等的關係,如果一方開始的時候對你愛理不理,並且不給你最好的東西的時候,憑什麼還要熱臉貼冷屁股?

在今天,在這個中國已經能生產幾乎所有種類的商品的時候,就是最適合的提出抵制某國某廠產品的時候。但是抵制的行為不能強加,就是說自己可以選擇抵制,但不能要求別人抵制。更不能對已經購買商品的購買者進行暴力行為。其實如果為了造成抵制某些產品的人是低智的形象的時候,被抵制的某國某廠是可以使用僱傭人來扮演暴力抵制分子來給自己洗白的,當然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所以,抵制有用,由其是民間自發的,但官方不提倡的且不使用暴力行為的抵制最有效。面對一個超過全球四分之一且依舊有成長力的市場,任何品牌都不敢不當回事。抵制會給整個中國的品牌帶來更強的生命力和成長空間。美國市場造就了豐田,中國市場拯救了當年搖搖欲墜的大眾和摩托羅拉,那為什麼我們不培養起來自己的品牌呢?

其實我覺得大舉散布說日本零件統治了電子產品內部的事情,所以抵制沒效果的論調很可能就是日本人做的。要知道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不geek,也根本不會明白什麼screen panel,CMOS,sensor之類的零部件到底是什麼牌子的,也不會去理睬arcsoft,fuji image之類的跟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能認得的,就是三星是韓國的,索尼是日本的,小米是中國的。所以為什麼要說抵制沒用呢?韓國人宣傳的是身土不二,日本人的外國公司是習慣性的採購日本品牌的所有商品的,這些都是抵制他國品牌的行為,為什麼到了中國就成了低智的行為了呢?

民眾自發的,不使用暴力行為的抵制某國產品,一定會對於支持本國產業起到積極做用,也一定會打擊到同類商品生產國的利益,這是顯而易見的。再次強調,不要暴力,不要強迫。


既然你說某國了,我默認就是日本,我想應該沒有問題。
先說這個概念可能源於甘地,然後勝於噴子。首先,甘地那個時候的生產生活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概念,甘地說抵制英貨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不發達,抵制的一般就是布或者鹽,而且在抵制的同時鼓勵本國自己生產。然後,甘地那個時候所在的社會處於殖民統治,有一定的反抗條件和要素。而對比現如今完全不適用,第一有些東西我們的確無法製造,況且現在處於經濟時代,商家追逐利益,不可能把所謂的自殺式民族自尊放在首位。第二,我們沒有普遍的反抗條件和因素,日本的言論以及做法目前沒有實際明顯的傷害到我們個體,也在目前不存在殖民統治和侵略。
再說對經濟的影響,假如我們因為抵制日貨要對日本經濟造成殺傷力的話,那麼可能造成的後果就是傷敵一千,自損一千五,甚至更多。因為就目前來看,工業,電子,互聯網等各種行業與日本之間的滲透幾乎就是密不可分,包括軍事領域也有一部分確實有可能被日本「掐脖子」。這都是不爭的事實。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有日本的影子在里。而我們是不可能與其分開的。比如世面上幾乎90%的攝像頭都是日貨,包括手機上的。我想現在的情況讓你把手機砸了可能比殺了你還痛苦。很多人可能認為只要不買日本品牌就好,買國產的,實際上要是買一樣的東西,國產的實際就是中國商家幫你買好日貨組裝起來,然後告你這是國貨。
以上說明了我們和日本經濟的關係,所以假如嚴格的抵制日貨,會對日本產生一些影響,畢竟經濟互相往來,一點也不影響的話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事情是不可能嚴格執行的,所以數據不可能完全和準確。
抵制日貨,理論上不可能實現,現實中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算是一名狂熱的抵制日貨的中國公民,研究透所有日貨來源以及日資占股公司以及可以完美的避開所有日貨和帶有日本印記的東西,那麼這樣可能嗎?答案是不可能,且不說假如這樣生活,生活質量如何倒退和繁瑣,身份證晶元所用技術就是日企提供的,這該如何規避?
所以抵制日貨是很不理智的行為,甚至有人砸日貨以表示憤怒,這些行為在日本人眼裡可能更開心。比如你砸了自己的豐田,買一輛國產車,那麼可能變速箱或者發動機或者輪胎或者地盤就是日本製造或者提供的技術。對日本人來說反而是一次創收。因為你砸壞自己已經付過錢的豐田,沒人會為此給你錢,而再買車還得掏錢。所以第三問是一定的。


民間自發的抵制就是鬧劇
真要抵制應當是國家層面的抵制,直接把貨攔在國外,爛在外國的倉庫里,受損的是外國
而且民間抵制往往是間歇性的,出了個大新聞,於是抵制一陣,風頭過去了,一切照舊,路上看到別人拿著X貨也不會再上去大罵打砸(或許因為自己這邊沒人助力?)
而且某些別有用心,趁機搗亂和搶劫的人也會混在人群里


國家層次的首先看你有沒有資格說這話,其次要看你做到什麼程度。
美國制裁古巴都是敢撕破臉皮踐踏國際法的。

民間的要分開看,打嘴炮的沒意義,切實的已經讓人家出現了危機。

而在我國,民間 要 切實,國家不可能不參與。不參與的話,它代表的是誰就值得討論了。


抵制X貨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損害該國利益,但是會使本國市場中該國貨物退出競爭,隨著X的數量增加,實際上會破壞本國的市場競爭機制,使本國商品或者留存的外國商品成為一定程度的寡頭壟斷。並且會招致X國的報復,使本國貨物的外銷量也減少,不論是哪一種,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都會導致供給減少,僱傭工人減少,造成失業,具體哪個失業多,就要看哪個屬於生產環節了。靠保護不見得就可以扶持本國企業,巴西保護計算機產業就是個例子。而且這裡有個問題,就是受損害的不是X國,X國只是一個概念,國家包含國土,政府,文化,人民四個部分,實際上損害的是X國企業,可能因此而使X國政府受損(聲譽和稅收)但實際上對於抵制X國貨的種種政治目的並無多大實際幫助。


正經回答。抵制x國貨有效,如果真能做到或者部分做到的話。但是沒必要,因為國家足夠強,已經替你做了。
那些非要說抵制無效的人,又是犯了「不談劑量談毒性」的錯誤。一部索尼整機能賺多少錢,一個攝像頭才能賺幾個錢,這是明擺著的。我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你,在「基本的數學常識」,「基本的邏輯常識」,「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和「基本的對事實的尊重」中,至少缺失一個。
從理論上講,抵制x國貨物永遠是有效的,多抵制多有效,少抵制少有效,只是如果有效程度太少,那就約等於無效。而現在國內所謂的抵制日貨就屬於第三種情況。日本人口一億兩千萬,領土三十八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GDP總量達到中國的一半,不是小日本。
不是小日本。你們腦子裡的大國英國法國德國,除了法國的領土比日本大一點,別的各種各種都不及。
不要忘了,無論是個人抵制還是國家抵制,抵制某國貨還會為自己帶來後果,或者說,經濟戰是有成本的。其中包括:
1如果該物被被抵制國壟斷,則後果為不使用或少使用該物。這會減少你生活的便利性。如果該物是高鐵,發動機,或者晶元,這個「便利性降低」的程度太可怕。好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絕對的壟斷已經非常少了。
2尋求替代國的產品。然而替代國的產品通常會質量更差或價格更高,不然你在抵制之前也不會不選擇這個替代國的產品。這是你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3自主生產。自主生產同樣面臨質量更差價格更高的問題,而且通常,自主生產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有完整或接近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國家,即使是技術水平很高的國家。固定成本的投入是必須的,這是分工帶來的必然。
總而言之,抵制x國貨永遠是一件殺敵多少,自損多少的事情。但依據國力的強弱和商品的可替代性,殺敵數和自損數並不相同。比如,抵制菲律賓香蕉就是殺敵1000自損1,抵制日本鏡頭則是殺敵1000自損10000。
喔對了,日本和菲律賓這倆國家其實啊人口和領土面積相當,你們發現了沒?
嘖嘖嘖真是事在人為。
在國家無力實施包括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在內的多種經濟制裁手段的時候(比如民國時期),那麼依靠民眾抵制,是幾乎唯一有效的手段。然而現在,我們有得是經濟牌可以打。經濟戰也是戰,避實擊虛。抵制日本鏡頭顯然是蠢事,但通過抵制日本汽車、手機電腦等這些可替代性強的商品,確實可以造成也確實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戰效果。這個工作一般由國家來做。如果不考慮走私,老百姓只需要根據自己的理性判斷應該購買何種商品即可。畢竟無條件信索尼教的人是少數,大多數人如果看到索尼手機漲價,還是會默默罵幾句,然後買個別的手機。
我仍然要重複的是,在國力已經比較強的時候,需要你去做的「愛國」並不多。就現在來看,只要保持理性,就已經是愛國了。然而有許多人並不是政治中性的「不愛國」,而是「反愛國」。
國家根本不要求你非國貨不買,從來就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在明明國貨和外國貨性價比差不多,甚至國貨性價比明顯比進口貨好的時候,還死去掰賴的非要選進口貨,只因為一個虛無縹緲的「洋貨就是好」情懷支撐,那就真有點說不過去了。
信索尼教也就信了,畢竟高端。你說一個電飯鍋你信個什麼勁呢?就因為你堅信「國產的東西遲早會爆炸」?
圖啥啊。


今天扣扣收到一條信息,如下:
昨晚9:00消息: 日本全日空,JAL兩家航空公司, 因為中國的抵制,中國到日本的機票,被取消了20000個座位,這個月。 兩家公司領導人在給日本政府施壓了。 日本最大的超市AEON,在中國15家全部關閉,7-11也大部分關閉,LAWSON也大部分關閉,panasonic工廠關閉。 現在日本各大企業家正在給日本政府施壓。 這樣看來只要抵制真的一切OK。 請大家多宣傳,只要抵制,不要出格,這場戰爭將不戰而勝。 打仗對經濟發展的中國,會造成回落。如果說日本與中國開戰,便宜的是美國。因為美國的經濟在飛速倒退,十年之間,美國就會淪為二流國家。如果說中國與日本開戰,美國支援日本,戰爭結束了,釣魚島爭到了,接下來就要商討互相賠償的問題了。 釣魚島是中國絕對不可以放棄的島嶼。釣魚島就是中國的咽喉,中國的船隻、軍艦、潛水艇要想進入太平洋,必須經過釣魚島。美國就是打算靠戰爭來解決他的危機。中國現在主要做的就是派軍艦巡航,日本去船先警告、警告無用可以撞他。絕對不可以開火!十年中國等的起,美國等不起、日本更等不起!現在只要抵制日貨,就是最好的行動,中國進出口 對日本來說是一主要資金來源。 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還有一點愛國之心,希望你看到後默默複製10份發給群和好友。美國與日本已經有資金進入中國,支持中國部分城市動亂,請善良的人民清醒,安定工作,不購日貨, 請大家都來轉帖,抵制世嘉的遊戲! 抵制小日本的產品! 請轉貼到所有你所參加的群里,拜託了!現在日本非常囂張!中國人有空就主動撥:日本企業在華 800免費電話, 日立 800-820-28, 索尼 800-820-9000,800-820-28 夏普 800-9-18 松下 800-0-07 NEC 800-820-7007 通了就掛!每通一次中國電信收日本企業1元錢,13億人一天一次,他們掙得錢都得交話費,一分錢也帶不走!是中國人給我傳!只用一個Ctrl+C和Ctrl+V,只增加我們的良心 誰加的群多, 傳一下!
日本人說我們中國人懦夫不團結,今天騰訊公司就和日本人打了一個賭,如果在2周內這個說說轉發200萬以上,日本人就是垃圾,請朋友們為我們國家加油轉發吧
中國將要賠款幾百億(是中國人就轉),是中國人的就轉吧!就是點一滑鼠的事。
今天日本大使來訪騰訊公司。讓騰訊阻止近日中國網民在網上對日本的詆毀,並罵中國人懦夫、不團結。被騰訊斷然拒絕,騰訊並和小日本打了一個賭,如果在2周內這個說說轉發400萬以上,日本人就得向中國人道歉,請朋友們為我們祖國轉發吧
20號以後,中國人注意啦!中國人再不認真看看,中國就要遭到災難了!國人醒醒啊日本人說:我們不會向兩個國家道歉:一個是韓國 另一個是中國 因為在中國隨處見日本電器、手機、汽車,而在韓國街上你轉上幾天也不會看到1輛日本車--這就是日本不敢輕視韓國的理由 日本松下有1位高官說過:不管我們如何努力,韓國人也不會買我們的產品,但就算我們永不向中國道歉,中國人照樣會買我們的產品。1句讓中國人從頭涼到腳的話。每買1百元日貨就會給日本政府送去5元錢,讓日自衛隊多造10顆子彈,多印8頁教科書。如果你買日本汽車,將來開上中國街頭的日本坦克就是你造的,如果你買日本櫥具,將來射穿同胞頭顱的子彈就是你造的,如果你買日本電視音響,將來就會在戰地喇叭中聽到同胞被殺的哀鳴!請傳給20個人,支持中國,抵制日貨,就算沒有回報,這也是你的義務!請大家將這個消息發送到你所在的每1個群,日本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現排最前,特別是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如果中國人1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數千家企業面臨破產。如果中國人6個月不買日貨,日本將有1半人失業。如果中國人1年不買日貨,日本經濟結構徹底瓦解,日加上太陽,也不會給你加QB。考驗的就是你那顆國心 。特別是在前幾天的台海局勢十分嚴峻時期,小日本還堅決要插手!!現在又撞沉了台灣漁船,扣留了船長,儼然把釣魚島納於自己的領土,真是氣死人!!!願意的就轉發,不願意的希望你默默無語看看就行!也許你發布一次!就牽動日本經濟1億元
我對天發誓 如果三個月沒有1百萬人轉的話這表示我們中國人真的敗了 是中國人轉發頂起來! 讓我們銘記這恥辱。
-----白岩松

真是難為了白老師,何老師等人…智商無故被拉低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之所以要進口出口,是因為市場經濟促成的社會分工。

之所以會形成市場分工,是因為每個生產單位都有自己擅長的產品,即相對優勢。

舉例來講,美國人和中國人都需要食物和iphone,美國人一個人配合生產工具一個月可以生產2部iphone或者5噸食品,中國人則可以生產1.5部iphone或者2噸食品,那麼中國人雖然生產力上不如美國人,但依舊在生產iphone上具有相對優勢。如此一來,只需要把生產iphone的工作都交給中國,生產食物的工作交給美國,生產完後依靠自由市場進行貿易,則雙方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產品。

而貿易戰必然是雙輸,因為在不合作的情況下,雙方能享受的產品都減少了。

那麼誰會選擇發起貿易戰呢? 是在生產需求彈性低的產品上具備相對優勢的國家。

需求彈性越低,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越小。相反,其供應變化對價格的影響更大。

例如二戰期間美日的貿易戰,工業原料在戰爭持續的情況下幾乎沒有需求彈性,美國停止出口原料,日本的工業立刻受到毀滅性打擊。

小國和資源匱乏的國家明顯在貿易戰中處於劣勢地位。

如果中國和日本進行貿易戰,日本的廉價日用品將會價格飆升,自己生產的高檔耐用品因為需求驟少而陷入生產過剩,很快發生大失業,然後經濟崩潰。

如果中國和美國進行貿易戰,美國人的日用商品雖然會因為轉為本土生產成本上升,中國卻會因為農產品,廉價工業原料,重要醫療設備,高精工業設備難以為繼而陷入更大的衰退。

所以,世界還是沒有貿易戰最好了


國內某省會在美國某大學每年本科留學生大概會有一二十人,全校本市在校友估計四五十人。官方與民間的同鄉會組織一個也沒有。

洛杉磯九幾年韓國人與黑人動亂那會,據說全美韓裔自駕自帶武器前往增援,是去打槍戰,不是開趴踢。

全民抵制某貨,難。


影響程度大小取決於貿易規模在該國所佔比例

如果沒有替代品 也只能繼續下單

這種行為的價值在於國民意識的提高
對一個理智的國家 應當避免在別國產生此類行為 從而穩定獲利


推薦閱讀: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感覺到:「我的經濟學沒有白學」?
民主能否促進經濟增長?
明天就要考政經了,我記憶力太差,有什麼好方法能讓我記得又多又准?
什麼是「物化女性/男性」?
中國被殖民者統治過的個別地方為何成為現在最發達的地方?

TAG: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愛國主義 | 經濟學常識 | 社會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