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大部分的景區都很無聊?

人山人海姑且不說,各大景區的相似程度實在是太高了。山的景區,基本上都是電瓶車坐到山腳,看見一排紀念品商店,一條纜車從山腳坐到山頂,上面有個煙熏火燎的寺廟。走馬觀花地一圈走下來,什麼氣勢、巍峨,都淹沒在循規蹈矩的路線里;古城裡滿滿的商業味道,大同小異,浮躁和喧囂相比大城市也不遑多讓,讓人實在提不起興趣。是我去的地方有問題?還是旅行的態度欠妥?


旅行和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一樣,不是每一種玩法都適合所有人。
各大榜單中所謂」一生中必需要去的50個地方「,不去不會死的。旅行不是打卡,如果你對即將要去的地方沒有一點了解或者興趣,僅僅是為了要去而去,到了不過抬頭望天,那很難得到除了「哦,原來是這樣」或者」美,真尼瑪美「以外的感受(這兩種結果依據景區而定)。

旅行的樂趣在於體驗和學習,前者是於當下的感受,後者則是求知慾得到滿足的快樂。
像題中說的景區大同小異,走馬觀花,其實也看你怎麼玩。
山,坐纜車上去和爬上去,絕對是兩種不同的感受。
古鎮,被人潮推著走和在靜悄悄的河邊坐一坐,也肯定不一樣。

早些年去九寨和西藏的時候還沒有數碼相機,人還沒有那麼多,碧藍的水和天,空曠的世界,靜止的時間,心裡就只有一個聲音,但願能常來海子邊上坐一坐。
避開人群說難也不難,淡季去就可以了。幾年前某個冬天去的西塘,真是空無一人。南方的冬天是真冷,但是灰牆黑瓦老樹寒鴉也是美慘了。(照片是好基友彼得拍的)

後來來了米國,東西海岸各大城市,中西部國家公園也是逛了一些。米國的很多景點很天真,讓我有一種「我為什麼要來這裡」的感覺,說白了也就是題主說的無聊吧,比如說以下:

但自然風光是真的沒話說,玩法也很多
峽谷山澗里hiking

騎個騾子下峽谷

這些重點都在體驗的過程,在峽谷邊緣觀賞和走下去滿身灰塵肯定留下不同的記憶。

這個冬天去了歐洲,去之前被好多小夥伴科普說冬天的歐洲(南邊除外)都是灰濛濛的,景色不行。我這一次去重點在德國,從小莫名就對這個國家特別的嚮往,創造力,嚴謹,傷痕,瘋狂,自由,矛盾,複雜又和諧,特別適合冬天。

旅途中順道去了布拉格,這是一個美的如童話但是又很接地氣的城市。廣場教堂城堡,成群的
鴿子飛翔,隨處可見街頭藝人,但是也有借兌換貨幣行騙的的江湖人士。

可是看完了這兒的教堂城堡,再去看維也納,薩爾茲堡的教堂城堡,是真的審美疲勞了,於是後來我就把後面的行程都改了,再不看小鎮風光和雄偉古迹了,改在柏林待了六天,認真體會我嚮往的這個城市,後來的確,我深深的愛上了柏林,如果給我一個機會,可能心跳之間就決定在這兒定居下來。

前面說過去一個地方旅行,最重要是對這個地方有興趣,或者說你喜歡的東西能在那兒找到痕迹。我喜歡Expressionism,想要了解更多,還有哪兒比發源地德國更好的呢?在慕尼黑我去了Lenbachhaus,這兒珍藏了全世界最多的The Blue Rider的作品。那一天在美術館裡走的腿都快斷了,但是心裡是真滿足。

再說柏林。
三十年戰爭,二戰,冷戰,幾百年間這個城市在摧毀與重建中交替。柏林牆的推倒不過25年,波茨坦廣場已不見當年的寂寥,從日到夜的生機勃勃。柏林人對歷史的記錄真是詳盡到令人敬佩:
The Topography of Terror, Halocaust, 查理檢查站旁邊的博物館,Asisi的柏林牆全景體驗,都特別震撼,從這些博物館紀念館我學到了太多東西。

大大小小的歷史藝術博物館林立,仔細可以逛上一個月,就我逛過的幾個來說,水準都相當高。而且都是外表看起來不起眼,裡面走到腿斷。Sony中心的德國電影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展品;德國的先鋒藝術也在Bauhaus Archive和我大愛的Martin Gropius Bau里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個城市的自由更多在街頭

走在Kreuzberg和Mitte的街頭,隨處可見滿牆的塗鴉,還有些大尺度的估計知乎不讓放。廢棄的宏大建築上層層疊疊的海報和各種塗鴉,我還沒見過哪個城市將死亡和重生結合的如此好,複雜的讓人著迷。

柏林還有全世界唯一的The Ramones博物館,全世界排名第一的Techno club,如果你喜歡這些的話絕對會是很好的體驗。

說了這麼多,無非中心就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玩法,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心頭好。
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你想做的事,才能體會的旅行的樂趣。


恭喜你,當你開始產生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意味著你開始走向了一條尋找自己旅行風格的路。

看景點是所有人共同的開始,但每個人終究都是不一樣的個體,爽點必然也不一樣,對景點產生倦怠感其實是好事,這意味著景點不適合你,你可以撒丫子去試驗別的了。

在此多說一點對旅行風格的看法:

旅行這麼個性化的愛好,只要不影響到別人,怎樣都是合適的。

有人就喜歡去體驗所謂人文,走心
有人喜歡主題,比如建築之旅,滑雪之旅,NBA之旅,自駕之旅什麼的,走深度
有人喜歡購物,不僅僅是買奧特萊斯,甚至去全世界找古著,翻跳市
有人喜歡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比如我)
有人喜歡自拍發朋友圈自拍發朋友圈自拍發朋友圈
有人就喜歡看景點打卡,積攢去過的國家和景點
還有泡妹子打卡的,咳咳,三觀不正,就不說了,反正人家保護措施做得不錯,也是你情我願

都是很開心的,沒有高下之分
所謂旅遊與旅行的區別,別管他,自己怎麼高興怎麼來,就算去天涯海角打麻將,你自己爽了,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

但關鍵的是,你怎麼才能爽?!

沒人能告訴你你的G點在哪裡,既然看風景不是你的爽點,那就多去試(上面舉的例子都是我朋友的真實案例)。哪怕最後得出結論你根本就不喜歡旅行,也很好啊,每年能省好多錢呢。


如果排除商業化對景觀的一定程度上的客觀破壞、樓主你去的時間不對這兩個因素,我認為樓主這樣覺得的另一原因是姿勢水平:

1. 首先我要闡明我對旅行的看法。當今大多數旅友/驢友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幾個:飽眼福;體驗不同的風景和文化形態;交友。這些人並不在乎景點的人文價值有多少,而只在乎個人在旅途娛樂或放鬆的體驗。因此,你所說的景區對於這群人而言是最沒意思的。所以他們會比較喜歡「風景在路上」的感覺,所以他們喜歡去野外啊、徒步啊這種。這種心態無可非議,但現在很多人如果把這種經驗當做人生的意義、且用來標榜自己,這就有所不妥了;

2. 客觀來說,名勝景區多是人文勝景。這些景區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和精神高度理應高於自然景觀。這也意味著人文景觀的欣賞需要更高的要求——懂得園林設計的當然更能體會步步生景的雅緻,懂得宗教哲學的當然更能道出諸神眾仙的奧秘,懂得文化歷史的當然更能理解典故信息和民俗風情的趣味,懂得書法行文的當然更願意駐足於碑廊石刻和楹聯匾額品味其文字之妙,懂得數理規劃的當然更珍視庭園木石的點綴法則和科學依據從而把這種美傳承下去。如果旅行前不做點功課,再精彩的景點、再優美的風景,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過了就是看過了,感嘆一句「好棒」,不會提升人的精神狀態,也不會拓寬人的視野;

3. 而很多人曾認為走馬觀花式的暢遊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和不拘身心的表現,以之為超脫世俗,且行且樂。他們對於導遊的講解不屑一顧,也從不觀察屋脊上飛禽走獸的形態,從不思考亭台樓閣與山水草木的安排,從不在意事神禮佛的禮儀規範,只在乎拍照或燒香,景區人山人海莫不如此。到頭來,一部分人只以「沒意思」、「商業化」這種蒼白的理由,把自己的浮躁撇的乾乾淨淨。然後這群人就以進(商業化的)人文景區為恥,以上山川(就是什麼川藏啊這種)為榮,且標榜旅行和旅遊的區別(哎,抱歉我聽到這種論調就生理反感)。這種人見得實在太多,到頭來還不一樣買個那種民族服飾裝的聖賢模樣到處擺拍修圖。旅行對這種人其實還是一種生理需求。憑這樣的心態,人文景區當然是最沒意思的了。

4. 另外,名勝景區的交通和經濟相對發達,商業設施的運營和維護更加便利,所以扎堆出現,這與遊客的普遍浮躁絕妙地交織在一起,市場交易大大蓋過文化享受。故相比之下,人文景區的商業化現象就顯得特別礙眼,以往的走馬觀花的效用遞減,體驗降低,於是很多人把這種習慣移到了以往被忽視的、而且人不是很多的、商業化相對不嚴重的景區。其實還是在走馬觀花、旅行需求還是處於生理放鬆~


其實景區並不無聊,端看你怎麼去玩它以及你的興趣點在哪裡,如果你JUST去看看而已,那你會發現去哪都挺無聊的,但是如果把全身的感覺都投入進去,應該還是能發現很多樂趣。
我媽媽和我一些朋友都是,每次出去旅遊回來,都會和我說某某地真無聊,極度打擊我積極性,結果我後面去,反而覺得:」沒有啊,這不挺好玩的么!「。
當然,雖然我媽媽每次回來都說無聊,但是下一年還會興緻勃勃地搜索各大旅行社的產品。

我列舉幾個一些人覺得很無聊而我覺得興趣盎然的景點給題主看看區別:

例一:上海、杭州
表示無趣的是我的同事。
當時去上海和杭州,我已經是第二度去了,第一度是我和媽媽去華東旅遊,行程比較趕,因為假不多,所以第二次出差的時候,又抽了兩天重新去逛了一下。
然後,我就全程很崩潰的聽著同事的評論:(對城隍廟)都是後來建的嘛;(對生煎包)哎呀,這個一點不好吃;(對西湖)哎呀這個湖就是大,除了大沒啥好看了;(對靈隱寺)廟嘛,有什麼好看的,山又矮,我們那的山比這好看多了,爬上山頂什麼都沒有嘛……
全程我都在聽這種景點很無聊的抱怨,我有多心塞你能體會到嗎?
尤其是,我和他感覺相反,我覺得很享受啊!
在上海,我嘗試了很多上海食品,小籠包、生煎包、小餛飩、海棠糕、蟹黃湯包、五香豆,因為時間比較緊,只能在辦事地點和賓館附近能找到什麼吃什麼,也就是早中晚三餐而已,就是隨便一找,我就已經覺得都很好吃了,吃的時候都很開心,嘗到了和別的地方不同的味道,儘管有的覺得膩,有的覺得甜,都不是我好的那口,但是第一次吃到的新鮮感已經滿足了讓我興奮的條件。
當然,我出差一周,回到家重了5斤(出差前我才好不容易跳了一個月的PUMP IT UP瘦了4斤!TAT說多都是淚)

例二:泰國
去泰國完全是因為看了《泰囧》。
媽媽先去,回來之後告訴我,沒什麼玩的,就吃的還比較好,廟特小,海邊還不如北海的好看,也沒有什麼可買回來的,看著跟中國20年前的感覺,還是新加坡好看。
等我去了泰國……雖然是單位單獨組團,和同事們一起去的,雖然的確,廟小、芭提雅的海也一般般,曼谷城市建設也又老又舊。但是……在海面上玩各種項目簡直玩瘋了好嗎!TAT,買東西買到要剁手好嗎!泰式食品真的好開胃好好吃還扛了好多瓶咖喱和辣椒醬回家好嗎!人妖也好漂亮皮膚好滑好好摸好嗎!馬殺雞和精油SPA也好舒服好嗎!大皇宮雖然很艷俗但是真的bulingbuling好閃亮好嗎!

所以一個地方好不好玩,除了旅遊的時間、陪同的人、行走的路線,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帶著一顆怎樣的心去旅遊。當你對一切都充滿好奇,那麼你在旅程中將會獲得一切的樂趣。但是如果你的旅行帶著」唉這地方也就這樣吧「的想法,那麼你無論去哪裡都不會獲得樂趣的。

另外,我反對一些旅遊必須要獲得什麼以及跟團就很無聊的論調。
旅遊就是旅遊,就是享受,就是玩,其他都是次要的。
你喜歡吃,那即使到了最著名的風景區,你也可以忽略那些風景,完成一趟舌尖的旅行;你喜歡人文,即使到了最著名的美食聖地,你也可以把時間花在各種博物館和人文景觀區探尋它們的故事;你喜歡自然風光,那麼即使舟車勞頓、磨破雙腳,也要在某座山的山頂拍攝下你最喜愛的那一刻光影。


你選擇了通(wu)常(liao)的旅行方式,又要不無聊的體驗…


旅遊還得自駕,風景在路上,絕對不騙人,今年在自駕經過黃龍時,有一座山,風景極美,坐大巴或者旅遊車可是不會停的。待會補個圖。
~~~~~~~~~~~補圖成功,原諒我從14年拖到15年~~~~~~~~~

手機拍的圖片,像素渣,輕拍,所以也不想搞啥後期了,畢竟在我看來旅行的過程比風景重要,這些圖在我看來就是記錄生活而已。
老實說,做旅遊車去某地,然後拍幾張照片,意義真的不大,除了發朋友圈,就沒啥作用了,一路折騰也不好受,何況,大巴車坐著也遭罪呀。旅行,在我看來,是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去感受另外的文化氛圍,人文情懷或者民俗風景。一路上的夥伴在旅途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面對矛盾,解決困難,同甘共苦,才有意思嘛。
很高興能在旅途中和另外一個家庭相知相熟,一路上,教5歲的小姑娘說不拉拉,跳小蘋果,哈哈,很愉快的旅程。


這關景區毛線事啊,你電瓶車,纜車,你這是去坐車去了,還是爬山去啊?你坐車當然沒意思了。拜託,山是用來爬的。 爬山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不同,山上的植物,土壤,岩石,山的地理位置,脈絡,山下遠處的風景,爬山時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都是爬山重要的部分。即便是同一座山,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心境下,也都是不一樣的感覺。
古城裡確實是滿滿的商業味道,你一直呆在賣東西的區域,你倒是走幾步啊,古城大的很。每個地方的建築,園林,雕樑畫棟,小吃,民情,背後的故事,歷史,功效。包括各地的口音,都可以用心體會。
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深圳東門,廣州北京路,全是純商業地帶,但又都各不相同,商店的裝修風格,廣告風格,建築風格,路上的行人,都可以細細體會。
題主確實是心態問題,你採用了無聊的方式加無聊的心態去旅遊,能有什麼意思。
你用心觀察,就算是每天路過的小花壇,都有驚喜。你要是視而不見,就算去北極看極光,你也會說,哦,不過是天上有點亮罷了。


也不能否認你旅遊的態度欠妥。

反對掛著相機到了旅遊景點一頓好拍,表演就攝像,到了環境好一點的地方就照相。(愛好攝影,想拍出好照片的除外)

你在錄像的時候會好好地欣賞那些很精彩的表演嗎?你在想的無非是手別抖,不然畫質不好。你在迎客松面前拍很多張重複的照片時有好好觀察,讚美一下周遭的環境嗎?周圍辣么好的環境我真沒發現有幾個人在用心體驗。耳邊的話無非是:

仔啊,快過來拍照!」

然後仔屁顛屁顛地跑過去,拍完照立馬閃人。只是拍了照而已,只是拍了照而已,只是拍了照而已(我必須得強調三遍)你的感想呢?你的情懷呢?你的詩性呢?你回家還得寫遊記的呢!

你去的地方也沒問題,旅遊景點大多已商業化嚴重。街道旁都充滿了商店,商販,向你吆喝,讓人覺得聒噪。這是大部分景區的通病。

環境有大的影響。建議不要在節假日高峰期旅遊,實在沒什麼意思。滿腔興緻都會被諸如「哎呀你踩我腳幹嘛?」「讓一讓讓一讓啊。」「別擠!」破壞掉。借用羅先生的話來說,做事情得有情懷,特別是旅遊,就應該在沒人或很少人的時候自己好好享受。在人山人海中艱難觀景,何苦來的自找罪受?

態度也極大地影響著旅遊的感受。你在旅遊前是否做好了好好享受,哈皮的度過這個周末的美好憧憬的準備,還是就在心裡覺得這次旅遊肯定又很無聊,每次旅遊都差不多,這次也不會例外。這兩種心理會讓你的旅遊感受天差地別。首先你在心理上就先否定了它,就算這次是個不錯的體驗,你在心理暗示下也會覺得它簡直無聊透了或者不過如此。


而且景點怎麼會都是一樣的呢?你仔細觀察啊,這裡的石頭真是草地的畫龍點睛之筆,這兒的樹又高大葉子又好看。這裡的寺廟窗戶很有特點,這裡的大壩構建巧妙,這裡的鴿子不怕人,讓我有和它們交朋友的衝動。。。每一個景點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歷史,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就像是不同的人在向你緩緩講述它們的故事。暖暖的,很貼心。關鍵就是你要用心去體會它們,從心底里接受,喜愛他們。然後你就會發現,就算是街邊吆喝的商販,也是給景點增加人氣,讓它更熱鬧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你覺得真的很無聊,也可以和自己玩個遊戲,找找這個景點和其他覺得相比較有什麼不同或者特別。你就會發現哎呀,原來這兒有這麼多好看好玩的東西呀!因為你認真觀察了呀,自然會找到許多微小美妙特別的東西。然後你就會說這次旅遊真太TM值了!


PS:這裡的「你」不是指的題主你。


因為國內絕大多數的景點確實很無聊!!!千篇一律,萬類同痕。除了大自然給的不是一樣的,人造的都是一樣的。但是現在很多大自然給的也被改造的一樣了。各地自己蓋個亭子就敢說是景點,自己蓋100個亭子就敢申報AAAAA級!實屬無聊!所以我寧願玩戶外,走野道,也不去那些景點!


心中小小,又怎能看得到大大的世界?
別說杭州西湖無聊,一個西泠印社都能讓你流連2小時,只要你對那段歷史有印象有興趣。

一個靈隱寺我都能待大半天,這還是幾十次遊歷杭州之後。作為一個北方人,曾經在無人的雨夜,撐著傘跟MM一起赤足(其實是雨大濕了鞋)走過一整條蘇堤,那種愜意又怎能與外人言?

吃了樓外樓,你知不知道還有山外山跟天外天?這幾家的出品都有哪些口味上的差異?店裡那種老式電烙畫的竹筷你有沒有想著弄幾雙回去送給家裡長輩作紀念?

逛靈隱寺看到整面牆鐫刻的心經,有沒有注意到被眾人摩挲過的那些金字,有什麼玄機?換你上去,你會選哪個字?看到那些漂亮的碑文拓片,你有沒有暗自裏手指跟著運筆?

看到寺里保護花草的小牌子:「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你想到了什麼?不遠又有個小招子寫著:「如今枕上無閑夢,大小梅花一樣香」,你又作何感想?

旅遊與旅行,一字之差,其謬大焉。


好玩的本不在景色,而在於你跟什麼人,在什麼時間,遇到了什麼事。


個人以為這就是旅遊和旅行的區別。從09年之後,我們已經基本不進景區,除非是有前人照片顯示非常有誘惑力,例如九寨溝、喀納斯、巴音布魯克、額濟納等少數幾個。話說巴音布魯克的體驗也不怎麼樣,這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念:風景在路上。

像瓊庫什台、唐布拉草原、門源、廣西東興-雲南那坡的中越沿邊公路、內蒙恩和-黑山頭的中俄邊境公路、青海平安-甘肅臨夏的省際公路等,都是無法收費而風景絕美的去處。這樣的地方顯然很多,而遊客很少。例如青海門源的青石嘴鎮,我們去的那天(2009.07.28)所有旅店賓館都住滿了人,但是出門閑逛依然碰不到幾個,因為地方太大了。60萬畝油菜花田,就是開進去幾個整編師也不顯眼。謝邀。

[附加說明] 巴音布魯克景色是沒得說,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性。滿分10分的話,我願意給8或8.5分。問題是景點管理完全是拉仇恨的節奏,十分不爽。我們是2012年夏天去的,不知道現在是否好一些。


呃,我覺得這個題我可以答一答。
本廝愛玩,國內除了海南、新疆、港澳台基本都走過了,現在在廈門一個景區上班,胡里山炮台。
廈門美不美?美!鼓浪嶼美不美?美!炮台美不美?也美。
很多來過的人都說你們那破景區不就是一個大炮么,有什麼可玩的!
哎。。。我竟無言以對。有時候也自嘲說自己是打炮的(我做市場推廣的好不啦)
我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生活,我見證著這裡的每一天的景色。見過因颱風天骯髒不堪的沙灘,也看過夕陽下金色的海面。不信你看。。。

上圖是我下班的時候拍的空無一人的克虜伯大炮(吉尼斯之最)

這是我爬到辦公室房頂拍的日落,對面大廈是正在建的廈門新地標

這天藍的也不輸西藏吧

就看著這雲,也能發獃一下午

這些景色是不同時期景區看到的不同景色,普通遊客是無緣全部都見到的,更多時候是可能碰到灰濛濛的天,擁擠的人群。
當然我也很討厭很多商業的東西,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在路上的你有沒有一個輕鬆的心態,也許看不到這種景色,你能遇到其他的。遇到了就遇到了,沒遇到就沒遇到,也是看緣分的。不要在意太多,出來玩何必給自己找不自在。

美的東西就在身邊,有的人能找到,有的人只會抱怨。

風景也像生活一樣,哪能一直都閃光,更多的時候也是如水的平淡。


是國內景區的問題。。。可以說我國的景區管理是非常非常落後與簡單粗暴的。無論是九寨溝,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拙政園、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還是那些都有一條一摸一樣的賣著淘寶貨的古城老街,由於政府和各種利益集團的眼界問題,它們的美是完全被景區給毀了的。

舉個栗子,冰島幾乎所有的景區都是沒門票沒停車場的,歐洲的老城是不允許每一間房子都變成商店的,有些甚至規定了同一條街上飯店、商鋪、住宅的比例(這是為了讓這個區域更多元化而充滿活力,反例是麗江四方街上完全雷同的手串店,鼓店bla bla), 日本的景區是絕不可能出現黃牛野導遊拽著你不放的,就算非洲的景區比如埃及、摩洛哥也很少在古迹附近開滿商店和飯店。另外,在歐洲的景區就算有店,每一家都會盡量賣不一樣的東西,很少會出現國內那樣不動腦子的商家,不過東南亞國家泰國什麼的也是這樣,賣來賣去都是一樣的東西。這和一整個國家的審美和商業氛圍有關。

還有一點,考慮到人口國情,國內的景區造得很大,但鋪開了以後東邊放領導題詞和來訪照片,西邊放售票廳,南邊放大把計程車停車場,北邊是小攤商販,全程則被野導黃牛跟著,事實就是大美的景色一下子被人為的商業氛圍破壞了,那些垃圾桶,招牌還有廁所的造型你懂的。

但考慮到旅遊景區的發展也不過二十年,國家旅遊局也在努力把景區由點發展為面,就是把城市和景區結合起來,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劃一個圈單獨管理。比如杭州西湖景區,它和周邊的九溪十八澗,龍井村,靈隱寺,滿覺隴都是有銜接的,不只是一個收門票的湖而已。


孤獨是旅行者最好的伴侶。

你旅遊挑的時間不對,和你同行的人也不對,所以感覺不好。

同樣是黃果樹,七月去和十月去,周末去和周三去,給人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人太多,節假日扎堆。你九月二十號到廬山風輕雲淡,瀟洒自如,到了十月一號再去一個山頂滯留兩萬人,招待所房間兩千塊一晚。體驗差距就是這麼大。

另外,去旅遊之前也要做好功課,這個功課不僅是住哪裡,怎麼走,吃什麼,也包括當地的風土人文和歷史,很多景觀是人文宗教建築景觀,如果之前不了解相關的背景,走馬觀花,未必看得出什麼內涵來。

也有一些人,天生不愛旅行,沒必要勉強自己。


我覺得不用強求每次旅遊都覺得「哎呀這趟沒白來」,也不是每次出門都能找到什麼「觸碰靈魂」的經歷。到底什麼才是打動我們的風景,我們自己也很難說清楚。天時地利人和湊齊,才有突然的一絲感動。所以整理好東西,收拾好心情,隨緣就好。


這東西見仁見智吧。目前很多景區的確商業化太嚴重了,節假日人又多,經常弄得不知道是看景還是看人了,所以常常覺得和心裡的期望值相比有落差。不過,美景真的是美景啊,不知是幼稚還是怎的,我常常還是會在看到美麗的東西時由衷的讚歎,怎麼能這麼美呢。並且,覺得旅行的最大意義還是豐富經歷吧,路途上也會遇到很美的東西,不只是風景,還有很多人文情懷。靜下心去感受去體會,會有很多意外之喜的~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真實內心讓你看到的。如果你永遠帶著浮躁的心去看風景,只能看到內心的浮躁,如果你的內心是平和的,你就會發現平常經過的小路邊的樹開花了,古鎮的某個尋常屋子的一面牆上長滿了爬山虎,與拜佛人的擁擠推搡相反的那個端坐在人群中面目祥和的佛。


文哥說了:旅行的意義在於要帶著自己的幸福感出發。我也發現了,和喜歡的人出去遊玩,保證心情愉快,哪怕是去杭州也會萬分開心,醉心景色。和不對的人一起出去,哪怕是北歐非洲,怕也不過是在消耗時光,浪費金錢。所以還是保持心情愉快,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出行,才能達到最好的旅行體驗。


我嚮往的旅遊之地是一些能讓人感到人類的渺小的地方.想去黃河,想待在大海中央,四面茫茫望不到海岸,這種體驗我想應該不會讓你感到無聊吧.而且這些地方人應該不多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代皇城有玄武門,朱雀門,很少有青龍門和白虎門呢?
古城的防火設計是怎樣的?有哪些措施?
消防車無法到達的偏遠老城古城的火災如何防範?一旦起火怎樣撲救效率最高?

TAG:旅行 | 景區 | 出行 | 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