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成自己獨立思維?
問這個問題主要從兩個側重點有疑問
1、時常遇到一些具體想不明白的事理,或具體處世時不知道該如何睿智的反映!很敏感,但不知道如何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比如:像甄寰那樣!別說是天生的!
2、這個不像數理化或者是方法論那麼清晰,如果能夠形成一套方法去回答,可能會更贊!不要心靈雞湯格言啥的!我不想讓人覺得我是個傻子!就為了這個!
我的傻吧,屬於中小型的傻,比較無公害,但難成大器。因為我不太會察言觀色,容易被害。而我時常天真無邪的傻笑,認為努力做好就行了,公道自由人心。可萬事不是看公道,看的是人心。所以,給自己貼了一個傻的標籤。但,我不是笨蛋。仕途險惡,又不想被人控制,但又不想放棄。因為我還擁有一顆星辰大海的心,大氣一些便不再斤斤計較。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能總在魚蝦之輩中獲得好評。時常在深夜為自己的智商捉急!光真摯不夠阿,必須讓大家都需要和欣賞,還得不夠殺氣,又不能低頭做面瓜,這高低之間無法掌握度量。從此變的敏感謹小慎微,又缺了從前的霸氣!
真的是焦慮阿!
要培養獨立思考,必須有兩個態度為前提:
1. 不受到別人觀點和態度的影響,
如果你的觀點正好和別人一樣,那是英雄所見略同;如果不一樣,只要覺得自己的觀點正確,就不要被別人的嘲笑和對方的攻擊而改變自己的觀點。
所以要有獨立思維,首先就不能被別人的看法給影響。也就是說「就算被大部分認為是個很傻的觀點,但我就是這樣認為的,你們認為傻我也沒有辦法」這樣的態度,這是培養獨立思維的前提
2.不要尋找標準答案
中國的教育的特點就是設定標準答案,大家一起根據標準答案走,不一樣就錯,一樣就對。經過十多年的教育,大家都只是培養成了能尋找標準答案的能力。而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別人的思維結果,而不是自己獨立的觀點。要有獨立思考,必須先破除尋找標準答案的態度。
另外這個社會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社會,一個問題永遠有無數的解,所以當你在尋找標準答案的時候,你就可以意識到,你在尋找別人的思路,而不是自己的獨立思維了。
-----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1. 先學習獨立選擇某觀點能力
如果一直接受了尋找標準答案的教育,很容易陷入答案唯一的思維路徑。如果不能馬上自己產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就先培養獨立選擇的能力,這個也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一個過程。
要說明這個能力,我們可以先來看看一個很經典的故事:小馬過河
小馬過河
作者:彭文席
有一座小山旁邊,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小馬整天跟著媽媽,從來不肯離開一步。
有一天,媽媽對小馬說:
「寶寶,你現在已經是個大孩子了。你能幫助媽媽做點事嗎?」
小馬點了點頭說:
「怎麼不能呢!我可喜歡做事啦。」
媽媽聽了,高興地笑著說:
「寶寶真是好孩子。那麼,你就把這袋麥子背到磨房裡去吧。」
媽媽說著,就把一袋麥子放在小馬的背上。
小馬試了試,一點兒也不重。可是小馬對媽媽說:
「媽媽,你跟我一塊兒去好嗎?」
媽媽說:
「怎麼,媽媽要是能夠跟你一塊兒去,還要你幫什麼忙呢?快點去吧,早點去早點回來,媽媽等著你吃飯。」
小馬獨個兒背著麥子向磨房走去。
從小馬的家到磨房,要蹚過一條小河。小馬走到小河邊,看見河水擋在前面嘩啦嘩啦地響著,心裡有點怕了。
「過去呢,還是不過去呢?媽媽不在身邊,怎麼辦啊?」小馬想著,就回過頭去朝後望。他希望這時候媽媽跑來就好了。
可是他沒有看到媽媽的影子,他只看見老牛伯伯在河邊吃草。於是小馬連忙「嘀嗒嘀嗒」地跑過去,問牛伯伯:
「牛伯伯,請你告訴我,我能過河去嗎?」
牛伯伯回答說:
「水很淺哪。還不到我的小腿那麼深,怎麼不能過去呢。」
小馬聽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
「喂!慢點跑,慢點跑!」
咦!是誰在說話呢?
小馬停住腳抬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小松鼠。
小松鼠蹲在一棵大松樹上,搖著大尾巴,對小馬說:
「小馬,你可別聽老牛的話。水很深,一下水就會淹死的!」
小馬問松鼠:
「你怎麼知道水很深呢?」
小松鼠說:
「我怎麼不知道呢。昨天,我們的一個同伴過河,就給大水沖跑了!」
小馬說:
「那麼牛伯伯為什麼說水很淺呢?」
小松鼠說:
「淺?淺,怎麼會把我們的同伴沖跑了呢?你可別聽老牛的話!」
小河裡的水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小馬沒有主意了。
「唉!還是回家去問問媽媽吧。」小馬甩了甩尾巴,「的的嗒嗒」地又往家裡跑。
媽媽看見小馬回來了,奇怪地問:
「咦!你怎麼就回來了呢?」
小馬很難為情地說:
「河裡的水很深,過……過不去。……」
媽媽說:
「怎麼會很深呢?昨天小驢叔叔還到河那邊馱了好幾趟柴呢。他說河水只齊到他肚子那兒,很淺。」
「是這樣……老牛伯伯也說水很淺。他說只到他小腿那兒……」
「那麼你為什麼不過去呢?」
「可是……松鼠說……水很深,昨天,他的一個同伴過河,給河水沖走了。」
「那麼到底是深呢,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說的話嗎?」
「想了一下,可是沒有仔細想,不知道他們倆誰說得對。」
媽媽笑了。媽媽說:
「你現在仔細想想看:牛伯伯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再把小松鼠和你自己比一比;你有多高多大,小松鼠又有多高多大,你就知道能不能過河了。」
小馬聽了媽媽的話,高興得跳起來。他說:
「明白了,明白了,河裡水不深,我過得去。唉!我剛才怎麼不仔細想想呢!」
小馬說著,就連蹦帶跳地朝河邊跑去。
小馬一口氣跑到河邊,立刻跳到水裡。河水剛好齊到小馬的膝蓋,不像老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麼深。
小馬背著麥子,很快活地蹚著水,「撲通撲通」地過了河,到磨房去了。
(選自《小馬過河》,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57年7月版)
小馬過河是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學過的一片寓言故事,但這個故事的深刻哲理確實要有一定的社會經驗才能體會到。
文章中用極端的類比擬人來表示不同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個是松鼠的意見,一個是老牛的意見,我們開始讀這篇寓言的時候,年紀小,認為這個小馬是笨的,
這樣一眼可以看出來的原因,為什麼小馬開始會沒有發現。但是這個寓言衍生到我們自己的生活中的時候,你就會漸漸的就會發現,在現實中雖然經常會有這樣不同的意見,但是真的很難發現誰是松鼠,誰是老牛,因為大家都是人,你根本不能不能從外表上看出誰是松鼠,誰是老牛,誰對誰錯。所以你要自己思考這個問題,自己選擇其中一個觀點,自己去執行或者嘗試。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一課:有一個問題,找到一個觀點,然後找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通過自己的思考,決定使用其中某一個觀點,然後自己去實踐。
2.品位提高訓練
個人品位實際上也是一種自己獨立思維的結果。
網上有個經典的品位提高訓練。就是自己一個人去買衣服,自己選擇衣服,不要任何別人的意見,父母,兄弟姐妹,伴侶的建議,甚至是服務員的意見也不要。可能一開始會選擇錯誤的品位的衣服,但是由於是一直是自己在挑選,自己做決定,所以整個過程就是一個獨立思考獨立品評的過程。
這個可以衍生到其他任何的領域,選擇朋友,選擇工作,選擇傢具,選擇飾品,選擇餐廳,選擇日常用品,選擇品牌,選擇手機,選擇相機,選擇包,甚至是選擇顏色和字體,都是一種思考的結果。但是做選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自己一個人獨立做的選擇。而在做選擇的時候,要做到能說出自己的理由,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款式和樣子,而答案千萬不要是「我感覺就是這個了」,「我就是喜歡這個,不知道為什麼」。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二課:品位提高訓練:自己獨立去選擇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要其他任何人的建議,而且選擇過程中必須清楚的說明自己的理由。
3.寫日記或者博客發表評論
一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可以先寫下來,然後以後翻看自己過去的想法。
這個具體的做法就是寫博客或者是日記。(博客就是公開化,日記就是不公開。個人的自由選擇)(另外這個記可以是日記,周記,筆記或者隨便記錄本)
在寫評論的過程中,可以對任何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些事件可以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時事新聞,自己身邊的八卦,國際新聞,科學實驗,哲學觀點,甚至是自己的心情。
記錄下來,給出評價,給出評價理由,總結經驗。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三課:寫博客或者日記,把自己的看法和評價統統寫下來,並寫出這個看法或評價的理由
4. 案例訓練法
案例故事中經常是有個棘手的問題,然後會有一個有著智慧的主角用了十分巧妙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去吧這個棘手的問題給解決了。
案例訓練和傳統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傳統教育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其他答案都是錯的。而案例的解決方案其實有很多種,只是故事中的主角只是使用了最巧妙的方案,而其他的方案不能說錯,卻只是不夠巧妙,不夠聰明,或者是不夠高效。
所以再讀』案例的過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先讀一下是案例中大家遇到的是什麼問題,然後把後面的文字全部遮住,自己根據提出的問題,做一個自己的推斷和一個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後打開後面的文字,用自己的方案去對照案例中給出的方案,最好看看自己是不是和案例中給出的方案符合。
這個方法很多讀歷史的人在用。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四課:讀案例時候先看那個問題,遮住下半部分的解決方案,然後自己給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對比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案例中的解決方案
5.有困難先自己解決
這一點更多是態度問題,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有問題,有困難,一定要先靠自己去想辦法解決,自己實在是解決不了了在去尋求他人幫助。因為在解決一個自己在過去沒有遇到的困難中,甚至是你周圍人都沒有遇到的困難中,你會運用到所有你學到過的知識,思維和技能去組織一個合理的方案,然後執行。當你成功的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你就是在用你自己的獨立思維方式去吧這個困難給解決了。
可以困難可以是被動的,也可以是自己主動找來了。 比如想辦法如何突破自己的「舒適區」。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可以提高和擴充自己的的能力。
要訓練獨立思維第五課:有困難,想辦法自己去解決
如果可以做到這個5點,你的獨立思維能力可以提升很多。
讀完這道題,題主鬱悶而又可愛的形象,就跳入了我的腦門裡
我看題主你可能是遇到了生活中令你不解或者無法處理的難事,所以鬱悶之情而生,來到知乎上提了這個問題,當頭一句「時常遇到一些具體想不明白的事理,或具體處世時不知道該如何睿智的反映!很敏感,但不知道如何進一步思考,解決問題。」
活生生一副受挫但好學的表情,很萌噠
然後又說:「這個不像數理化或者是方法論那麼清晰,如果能夠形成一套方法去回答,可能會更贊!不要心靈雞湯格言啥的!」
看來你有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也就是說,希望知乎里的諸人為你提供一套方便使用的解決問題的屠龍刀法,從此生活和學習工作里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對了,你還提到了不要雞湯,看來你也被一些無法解決問題的答案所困,認為它們是雞湯
再後來,看到題主你點題的一句:「我不想讓人覺得我是個傻子!就為了這個!」
我終於不厚道的笑了
就為了題主你這份自尊,我也要特地前來回答一下
首先我認為,解決一個問題之前,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你到底是想尋找並訓練一種解決萬事的辦法,還是單純不想讓人認為你是傻子
要知道這兩個問題,差別可大著咧
因為有的時候,解決某些問題的方法,在不相干的人眼裡看來,就是挺傻的
或者,你所說(如果咱們理解一樣)的獨立思維,有時候也會讓人覺得你挺傻的
換句話講,獨立思維並不代表著你得出的結論一定正確,甚至有可能得出一個非常荒謬的結論(那為什麼還要獨立思維? 這個我後面說)
你要知道,想被所有人都看作聰明人,這是一件絕無可能的事情
因為別人如何看你,是別人的很主觀的一件事情,是你沒法控制的
所以如果你想問的是如何不被看成傻子,在我看來,除了去迎合他人心中的聰明人的形象外,別無他法,我也無法想到別的辦法
但如果你要探討的是第一個問題,亦即如何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擁有自己一套可訓練的(逐漸增強的)處事及分析方法,咱們就可以接著往下說了
在我們的分析和講理過程中,本質的元素只有兩個
一個是例證 一個是結論 而串聯起它們的,是大家都認可的一些邏輯方式
也就是說,分析一個結論之前,先判斷兩件事,他給出的例證是否屬實?他這個推理論證是否成立?
例如,你想要證明你不是一個傻子,這個過程是如何的呢?
你可能會說:
我中學成績名列前茅;
我思維敏捷,語速很快;
朋友都說我很聰明;
我是博士學歷
所以,我不是傻子
請你仔細的看上面這一段話,它包含如下元素:
1.你舉了很多例子
2.你得出了一個結論
而如何對待這個結論,就體現了思維的重要性
第一種、你可以不假思索的接受這個結論
也就是說,你認可了這個說法,相信你自己不是一個傻子
很好,這就是俗稱的洗腦,注意,此處的洗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第二種、你可以不假思索的否定這個結論
也就是說,你不去思考,單純的想否定這個結論,這個時候,你成為了一個憤青
注意,這裡的憤青也不是貶義,而是一種廣義上的概念
第三種、你先不考慮接不接受這個結論,而是進行分析
如何進行分析呢,主要有兩步
決定一個結論的,一共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例證,第二是邏輯
首先一個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步驟就是:判斷例證的真假
此處的例證一共有四句
我中學成績名列前茅;
我思維敏捷,語速很快;
朋友都說我很聰明;
我是博士學歷
當然,如果這些話是你自己說的,那麼你心裡很清楚它們的真假
但我們一般分析事物的時候,往往接受到的是別人給出的信息,這個時候,進行真偽的判定就非常有必要了
例如,第一句,中學成績名列前茅,這句是否為真?
可以去查詢當事人中學的成績檔案,也可以簡單點向他的同學老師查證
第二點,思維敏捷,語速很快,可以通過和他的接觸判斷
其他兩點同理,先通過查證,判斷例證的可靠性
然後,我們就要檢驗邏輯是否成立
換句話說,一個擁有如上特質的人,是否就一定不是傻子了呢?
在判斷這個邏輯之前,我們要先一步做好定義
即,如何定義傻子
為了往下分析,我自己先給出幾個定義
1.智商低於平均人
2.某方面的學習能力很差
3.情商低於平均人
你當然也可以給出你的
選擇好了自己想要論證的對應的定義,再來看邏輯是否合理
例如選擇了定義1,智商低於平均人
回頭看論據,中學成績名列前茅,擁有這個是否能證明智商不低於平均人?
你有沒有見過中學成績好但智商很低的人?
智商很低的人有沒有可能中學成績很好?
通過你的個人經驗和資料搜集,給出自己關於這幾個問題的答案,然後就可以接著往下分析
至此,關於你是不是個傻子這個問題,我們就大概論證完畢
你還可以就其中的某些細節和邏輯進一步往下分析
當然,你可能會想,這也太麻煩了吧
一個人是不是個傻子,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對啊,你當然看得出來,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大言不慚的說,非常明顯,他就是個傻子
但是,你敢對你這個結論負責嗎?
別人對此提出反駁的時候,你有例證證明嗎?
別人對某一點提出疑問的時候,你能迅速的反映出他是在反駁你思維體系中的哪一點,並找出論據和邏輯進行回復嗎?
你的回答是:也許吧,我不確定
所以,這就是獨立思維的妙處,它並不一定讓你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也不讓你顯得高大上,甚至隨著你閱歷和經驗的增長,你會不斷的否定自己之前的一些觀點
但堅持這種思維方式卻可以讓你的結論都越來越清晰,對事物的把握越來越自信
而不是面對任何問題都是,好像、大概、可能是
停留在表面的感覺並不好,至少你說話沒有底氣,不是嗎?一看到這種精神病問題,我立馬精神了許多。不邀自來,怒而自答。
如此高大上的獨立思維,何以和精神病掛鉤?
當然是有道理的。聽我慢慢道來。
何謂獨立思維?就是不同於大眾偏見的獨立看法。要形成這獨立看法,你有好多功課要做。
你得湊近了看,必要時還得拿一個顯微鏡。
大家都說這奶挺安全的,喝了沒事。你偏不信。結果顯微鏡下一看,媽呀,各種細菌拖家帶口組成密集陣,等著去你腸子里安家落戶呢。
你得拉遠了看,必要時還得用一個望遠鏡。
大家都說大象就是四個柱子,你偏不信,跑的遠遠才發現原來還有大長牙大鼻子。
你得換個角度看,最好兜一個圈。
大家都說那大廈象扇門,你兜一圈,發現仰視象人便秘,側視象褲衩,俯視象下跪。
你得上下幾千年
這就從歷史的角度看問題。為什麼你同事和人溝通經常歇斯底里,因為自古以來,她就一直和豬隊友聯合作戰,被逼無奈,只有發狂。沒了歷史,你眼裡就只剩發狂。
你得縱橫幾萬里
為什麼越漲價越要買房,因為上海的房價在漲,北京的也在漲,南京東京西京都再漲,全世界都在漲……
你不能相信任何人
新入職的工作就是端茶送水掃地。掃還是不掃?老祖宗說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那就掃。老祖宗又說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那就不掃。掃還是不掃?名人專家,權威巨擘,哲學泰斗,民間高人,個個說的在理。信誰?誰也不行,就信春哥和你自己。
為了所謂的獨立思維,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得懂甲骨文,聽得懂印度語。左手望遠鏡,右手放大鏡,見了什麼都要前後奔忙左右環顧,搜索,比較,鑒別。忙得象癲子,累得想騾子。別人看你象多動症,自己看自己象神經病,為了一個所謂的獨立思維,值么?
所以,獨立思維不是什麼難事,但也絕不是什麼好東西。人人亦云,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是人生的最佳境界。別人要真認為我是個傻子,我覺得,挺好!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是有點大。我嘗試著回答下,歡迎共同探討。
我們總希望,能像令狐沖那樣,遇見風清揚,學會獨孤九劍,便可以破解天下所有的劍法。你提到的獨立思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碰到的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個前提。首先,令狐沖有多年的學劍基礎。二來,他有機會見識到天下各大家的劍法。三來,他有名師指路。
你是不是覺得我前面寫的有點雞湯?那我們回到方法論。
比如說知乎答題。要想在某個話題下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首先,你要了解這個領域,也就是所謂的必要基礎。然後,你要通讀該話題下的所有精華文章。也就是說,要知道別人是什麼水平。最後的名師指路,就是運氣好的話有個大牛能指點你。
運氣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借鑒風清揚的操作。首先是集大成,然後是找破綻,最後是反擊之。看到感興趣的問題,將相關話題的答案通讀,然後發現不同答案下的漏洞,最後再用綜合來的答案精華反擊。外人看來,你這就是獨立思維了。
接下來說職場。其實是同樣的方法。
初涉職場,總會有些手足無措。首先應該是潛伏期,觀察別的同事是如何處理事情的,從中學習精華。將不同人的優點集中起來,再加上自己的專業功底,然後去做出相對完善的結論。這方面的獨立思維,我更喜歡看做是:你做的足夠多,想的足夠多,最終形成條件反射般的精確判斷。
高中上語文課的時候,老頭教我們,寫作文要形成理性判斷。
一要符合主流價值二要說清楚問題。
就如同主流價值為何會被認為是理性判斷(當時分明就是覺得隨波逐流。。。)一樣,獨立思維也是如此,是建立在對一般思維的認知基礎上。
獨立是一個相對的詞,你不可能拋開那些常態去思考一種特殊的思維——獨立。
所以我認為,像是新聞聯播之流,反而可能就是獨立思維的基礎的內容。獨立思維的形成就往往是不獨立的思維。他們不在你的世界裡被認為獨立,一方面構成了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下的獨立,這種是一直固定的邏輯和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即使你不喜歡,也是用來檢查思維嚴密性與邏輯的工具之類。不過像新聞聯播,以及一些好的黨報社評,其中的獨立思維又有多少人願意去仔細推敲的?
在這個角度上,新聞聯播,別人的話以及人文社科經典,都是基礎的材料。
拿我自己舉例,因為喜歡設計,喜歡揣摩心理,聯繫事物,再加上專業的一些知識,比如國家(一個人的)利益是國家對外政策(一個人行事)的出發點;再因為寫過計劃書,比如面對一件事時對於自身的優劣勢分析,對競爭對手對行業內部的分析。
比如我要面試,我會先思考面試官想要什麼,自己要展現什麼,再思考競爭對手優勢,再分析自己優勢之類的
很明顯,這些不是憑空出現的,可能還談不上獨立的思維,只能說是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模式,這些是需要平時的接觸和經歷的。
當然,我原以為人判斷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理性。
結果老頭說,人認知判斷事物,要從最開始的感性,到理性,最終又會感性
這話很有意思,想想也是。
以前做英語題常說的語感估計就是如此;以前很喜歡看書,現在會對寫的東西的細節很在意,讀著不順,也算是一種語感;原來接觸的人少,碰的多了以後,就只是稍微接觸,就會大概感覺出可靠不可靠,性格怎麼樣。然後再會仔細推敲一下。
所以對於獨立的思維,我感覺也是類似的,到後來也應該是感性/感覺
或者說是本能
但是這種本能是需要積累以及後來遇事的推敲的
至於一定要追求特立獨行或者所謂大智若愚,不一定吧,獨立的意義在於能自己思考,而非獨樹一幟或者其他。
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長輩用他們的經驗給我們提各種建議,分析各種事件,那麼你不聽就是沒有獨立思考?或者聽了就是人云亦云?
作為我個人來講,獨立思考的核心就是你要對問題了解。
前幾天公司前輩吃飯,給我們分析他對於美朝關係。我對於此並沒有了解,所以他覺得什麼我就覺得都有道理。
那麼如果以後我遇到另外的人討論這個問題,觀點完全相反,那麼我不要對前面的看法支持還是反對呢?
所以我覺得獨立思考的核心是建立在對於問題的了解之上。當你對於問題沒有任何的想法時,去接受別人的看法也沒有什麼不可,比如長輩的建議什麼的。但是,當看法被衝擊的時候,一定要去思考,不只是簡單的取代新的或者排斥舊的。
很好 你已經知道你自己的知識有限了 這就是獨立思維 首先 少看新聞聯播 最好不看 其次 對別人說的保持懷疑 第三 多看各種人文社科經典書 別問為啥 悶頭看
首先,多看看雜誌,書,體會他們自己的語言,嘗試著組織自己的語言,學會這點,邁出了第一步。
第二,把雜誌的內容自己能清晰的表達出來了,然後精鍊語言,跟小學語文縮句一樣,越短越好,當然重點得出來。
第三,文章的重點出來,那你也就能很快地找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東西。試著分析事實新聞,想自己所想。或者有什麼話題,自己嘗試思考,基本上這時候有很多思路,思路慢慢的出來,在精鍊自己的所想的。說白,多鍛煉,就有思維了
當你發現身邊的人大多數都覺得你不合群的時候,你就知道什麼是獨立思維了。
當你不再需要問這個問題的時候。
說白了就是自己獨立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也是成熟最顯著的標誌。
獨處,獨處,獨處。生活節奏跟身邊的人不一樣。這樣會逼你自己面對很多思考很多成熟很多。
出國
還是要多看書
別人都是sb
首先不能做奴才。
從自身利益出發
學會承受孤獨,面對孤獨,
前面有幾位的回答實在太棒了,我為了評論某個人的觀點還專門註冊了賬號。
從這兩個方面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1. 獨立:獨自重構知識,使知識屬於自己。
2. 思維:是一種工具,工具的先進性和使用工具的熟練度決定能力高低。
首先你要了解你自己
個人理解:
要尋找「絕對真理」是非常困難的,
人類的知識不斷在發展更新,
當初人們深信不疑的很多事情最後都被否定。
得到儘可能正確不偏不倚的結論的話,
就是一定要看反對意見。
對比正反兩方面意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害怕過年?
※如果卡夫卡的小說都如願被燒掉了,那麼他的一生還是否是成功的?
※請問天津塘沽爆炸後如果釋放了大量有毒物質,附近的居民該如何防範?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人情味非常好?
※親戚逼婚這一社會現象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