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健康真相 · HIV / 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真相,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及周圍的人,更多與 HIV / 艾滋病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討論。
-----
艾滋病是一種到現在為止還無法治癒的慢性傳染病,因為感染艾滋病後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從發現艾滋病到現在的三十餘年還沒有讓人們擺脫對它的恐懼心理。在我國艾滋病歧視現象還非常嚴重,人們對艾滋病人或者艾滋病感染者避之唯恐不及,引用我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的話說,消除社會上對艾滋病的歧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1、艾滋病就業歧視
艾滋病感染者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就業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同正常人一樣有勞動能力,也需要吃飯和生活,可社會上似乎並不願意給予他們這樣的權利和機會。在我國就業歧視首先來自政府部門制定的公務員的錄用標準,《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把艾滋病抗體陽性者擋在了政府部門的大門外。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社會上能夠接受艾滋病感染者就業的各企業和單位很少見,即使有些法律賦予了艾滋病感染者某些就業的權利,當這些感染者的隱私被公開後,企業還是會以各種其他理由辭退艾滋病感染者。
2、艾滋病就學歧視
因母嬰傳播或者血液傳播而感染艾滋病的孩子,沒有學校願意接收。孩子們眼巴巴的看著學校的大門而不得而入,而這些就學歧視大多來自其他學生家長所帶來的壓力,家長們會囑咐自己的孩子離感染艾滋病的孩子遠一點,艾滋病感染兒童正被就學歧視歧視所孤立,調查顯示有40%的學生不願意同來自艾滋病家庭的孩子一同學習。
艾滋病是一種到現在為止還無法治癒的慢性傳染病,因為感染艾滋病後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從發現艾滋病到現在的三十餘年還沒有讓人們擺脫對它的恐懼心理。在我國艾滋病歧視現象還非常嚴重,人們對艾滋病人或者艾滋病感染者避之唯恐不及,引用我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的話說,消除社會上對艾滋病的歧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3、艾滋病就醫歧視
權威調查顯示,越有1/4的醫務工作者和超過1/3的政府官員和教師對艾滋病感染者持有負面和歧視態度。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就醫權利得不到保證,被醫院拒收的事件屢有發生,醫生或者醫院因為直接的歧視態度,或者間接的來自其他病患方面歧視的態度都造成了艾滋病感染者就醫權利得不到保證。
4、社會方方面面的歧視
艾滋病感染者除了要面對這些社會的主要歧視以外,還要面對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歧視,甚至鄰里、親戚、家人。有人曾在大學生中做過一份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48.6%的大學生說自己和朋友們都害怕艾滋病,22.1%的大學生認為艾滋病感染者應該被隔離,文化層次比較高的大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普通百姓呢?有的被調查者說,當接受服務或者就醫時,善意的提醒「我是艾滋病感染者,請做好防護」,而結果是醫生或者服務人員會拒絕為其提供服務。
5、艾滋病歧視現狀下你敢實名做艾滋病檢測嗎?
不管怎麼說社會上對艾滋病的歧視是客觀存在的,而感染者的身份往往都是通過疾控、醫院等檢測機構泄露的,這些現狀導致了容易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寧願冒著感染的危險放棄治療也不願意做艾滋病檢測,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認為,與其被艾滋病折磨致死,比被家人和社會拋棄要好的多。艾滋病檢測實名制不是不可行,在筆者看來實行的時機還沒有到來。當艾滋病感染者的隱私能夠得到更好的保證,當泄露隱私的人能夠得到法律的懲罰再實行為也為時不晚。
專家介紹,艾滋病檢測除了可以去疾控和醫院外,還可以購買艾滋病檢測試紙進行艾滋病自測,這種方式能夠很好的保護受檢者的隱私,而且檢測結果和疾控和醫院一樣準確可靠,艾滋病檢測試紙的檢測準確率達到99.8%以上,同時也被用作疾控和醫院的艾滋病抗體初篩試劑。
要消除對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歧視,一方面是消除對人群的歧視,一方面是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吧+_+
先說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好了。
對沒錯艾滋病最終是會死的。只是離死亡的距離沒有那麼近。感染HIV之後並不會立刻發病。一個非常常見的概念錯誤就是覺得感染HIV(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就是得了艾滋病。其實不是的。及時發現按時吃藥,HIV攜帶者也可以有接近正常人的壽命。
其次,HIV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傳播。傳染取決於接觸類型、是否有傷口、攜帶者體液里的病毒含量,是否有安全措施等。
先說接觸類型。非體液接觸是不會傳染HIV的,所以擁抱握手接吻是不會傳播的。唾液也不會。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會傳染。但是蚊蟲叮咬則需要數萬隻吸了HIV感染者血液的蚊子同時叮咬才會感染。數萬隻蚊子同時。這個畫面簡直不敢腦補。
那麼傷口呢?統計顯示,針頭或小割傷感染HIV的平均幾率是0.3%,眼睛、鼻子和嘴接觸到受HIV污染的血液的平均感染率在0.1%,如果皮膚接觸到受污染的血液的感染率則低於0.1%。少量血液短時間接觸健康皮膚基本是不會感染的,除非皮膚上有傷口。如果接觸到受污染的體液,也還是可以在72小時之內用PEP來預防感染。但是PEP並不是100%有效的。越早使用越好。
感染者在接受治療之後,體液中的病毒含量通常會在六周內降低到無法檢測的程度。這也就意味著傳染給別人的幾率會大幅減少。在接受治療和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感染者也可以和伴侶發生性行為。伴侶也可以通過PreP來阻斷感染。所以也並不是說感染HIV就要孤獨終老了~
母嬰的話,母嬰阻斷技術在中國已經非常成熟了,幾乎可以做到100%的母嬰阻斷。
當然,就目前的醫學水平而言,治癒艾滋病還不可能(雖然有極少案例治癒了),所以艾滋病確實還是會帶來死亡的威脅。那麼真的要隔離歧視一整個人群?
說到底,生命不也是一場以死亡為終結的性傳播疾病么。。
再說人群。官方公布的中國的同性戀高危人群最主要有三類,就是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占人群7.3%)、毒品使用者(3.6%)還有女性性工作者(http://www.unaids.org/sites/default/files/country/documents/CHN_narrative_report_2015.pdf)。近年來,HIV感染率在15-24歲這個群體中上升趨勢明顯,而且這個感染群體中的大多數也是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這幾個群體,本身都是嚴重被污名化的群體。而且HIV的一個主要傳播途徑是性傳播,對多伴侶、非常規性偏好和同性性行為的禁忌和污名是歧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或者艾滋病病人讓人聯想到的形象,很可能是「有成癮行為、道德淪喪、濫交、失敗的和違背社會範式」的這種形象。
這幾個群體都是讓人恐懼的。不管他們和HIV/AIDS有沒有關係。他們違反了「常規」,違反了社會認可的家庭倫理和道德標準。他們的存在對秩序構成了「威脅」。這也讓他們被邊緣化,受到歧視。前兩天朋友傳給我幾張電影截圖,幾句台詞不能贊同更多。
有兩個非常值得說的觀點。一個是假想的威脅,一個是少數群體也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而我們在談論群體的時候常常會忘掉。
我念書的時候做過一段少數族裔研究。和刻板印象、歧視有關。當時讀到過一些理論家的論述,覺得很有意思。就是說,刻板印象是我們呈現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通過某些刻板印象,來感知那些事情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劃分群體、貼上標籤,是一種更有效率的認知策略。甚至,許多現行的公共政策,也會基於刻板印象。比如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感染HIV的幾率會更高,於是就展開相關項目進行干預,解決問題。或者,黑人男性的犯罪率會更高,所以使用政策對這一群體進行更多的監控。
刻板印象是OK的嗎?在有些時候,他們是可以邏輯自洽的。但是這種邏輯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並不是每一個個體都可以被歸入某一個群體,並不是每個群體都是內部統一的,並不是從來都是這樣不會改變的。說白了,也就是對每個刻板印象,都是會有例外的,是可以改變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同性戀都濫交,並不是所有的HIV攜帶者都是因為性傳播,不是所有攜帶者都不注意安全。而且,一個人,在單身的時候或者在伴侶同意的情況下有多伴侶,並使用安全措施,為什麼不可以呢?又給誰造成了威脅呢?如果你身邊有一個這樣的人,如果你不贊同ta的選擇,你其實並不會去學的不是么?
但是,也有些時候,刻板印象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解讀,並不能邏輯自洽。但他們卻支撐了我們假想中的威脅。所以有人會覺得同性戀不可以因為他們會讓別人跟他們學,會讓人類停止繁衍,性工作者會讓家庭觀念土崩瓦解等等。Homophobia(恐同)這個詞,字面意思就是對同性戀的恐懼,也會指對同性戀的歧視和不公正對待。Xenophobia也是同樣。
我們把他們看成一個個氣勢洶洶的威脅著主流社會的群體。所以歧視也許就是一種邊緣化的策略。
我身邊有許多LGBT。我接觸過性工作者。我認識的人裡面也有有過吸毒史的人。在個人層面上,他們都是複雜的有各種渴望和動機的人,而不是威脅。
去年有一個日本電影,叫做An,講一個會做銅鑼燒的日本老婦人。她是一個治癒了的麻風病人。大家都很愛吃她的銅鑼燒,但是知道她的麻風病史之後,所有人都開始孤立她,再也沒有人去買她的銅鑼燒了。
和HIV/AIDS一樣,麻風病同樣是一個污名深重的傳染病。從一個個人的視角切入,從一個希望和周圍人和世界建立積極聯繫的角度切入,這個故事是會讓人覺得他們是有這樣的權力去過正常的生活的。
但當他們以群體出現時,當我們只用群體去審視這些個體的時候,這些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的地方很可能就被抹掉了。
那麼如果消解群體概念,就可以消除恐懼和歧視了嗎?
但是在當下,消除刻板印象、消解群體概念並不可能。除了針對重點人群的干預方式,我們也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去進行干預。許多政策(不僅僅是中國的政策),比如男同性戀不能獻血、HIV感染者必須公布自己的感染狀況,限制HIV感染者的公共參與也都可能加劇對特定群體的歧視。既然這是一種呈現和認知的方式,是一種管控方式,那麼很悲觀地講,歧視是不可能消除的。
所以,這個問題,也許應該改一下,不是如何消除歧視。而是在現有的制度下,如何通過促進醫學發展,提高意識普及和社會多元,減少HIV攜帶者公共參與、獲取社會資源的阻礙,儘可能減少恐懼、仇恨和對立、以及減少歧視帶來的傷害。
P.S. 在評論里看到說就是歧視吸毒濫交的。嗯我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嗯,這個答案並沒有深入討論norm,社會規範。違背社會規範會導致歧視和邊緣化,要改變也非常難。
看到目前各位知友的回答,感覺目前的針對HIV感染者的歧視依然存在。我相信知乎上的朋友相對而言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抑或希望通過知乎豐富生活的人。
大眾還是要正確認識艾滋病及其傳播途徑,做好對自身保護和預防,日常的接觸還是問題不大的。感覺很少有那個疾病和社會因素如此相關。個人感覺對HIV感染者的歧視有兩類,或者說兩個層面。
1.大家往往會同情因為賣血、醫療輸血、母嬰傳播、職業暴露等因素而感染HIV的人員,而歧視因為吸毒、性行為(同性、異性)等感染HIV的人員。這方面的歧視來源於對他人生活行為的不認可與歧視。
2.然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和HIV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握手和擁抱,可能還是存在障礙和恐懼。這是基於對所有HIV感染者的歧視。
針對第二種歧視,這是源於對艾滋病的基本情況和預防措施的不了解。
而針對第一種的歧視,往往就會相當複雜,人們的價值判斷又是如此多樣,這些都難以去評價,所以這種歧視在短期也是難以消除。
但是無論怎樣,掌握艾滋病的防控知識是大眾可以做到的,上述所有感染HIV的危險行為都有對應的干預措施可以既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和價值追求同時也可以預防HIV感染,所以學會保護自己和尊重他人是大家可以做到的。
防控措施:
針對健康人:
醫療用血:沒有醫學必要,盡量不要輸血及血製品;找正規機構進行無償獻血。
職業暴露:醫生做好保護措施,提前和患者溝通,衛生體系為感染者提供服務,使其不用通過隱瞞感染狀況而獲得醫療服務。
靜脈注射吸毒:目前據說提供乾淨的一次性針具,或者進行美沙酮替代治療。
性行為:使用安全套,男性包皮環切,或者TasP-治療作為預防,即是給高危人群服用抗逆轉錄藥物進行預防。
母嬰傳播:開展母嬰阻斷干預。
針對HIV感染者:
及時檢測,按時服藥,降低病毒載量,也會大大減少傳播風險,接受正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艾滋病可以像慢性病一樣得到控制,生命質量也可以得到保證。
連甲乙丙丁戊肝這種部分有疫苗的病毒都歧視的要死,艾滋病這種沒有疫苗的更難!
其實不是說大家沒有科普夠,即便是科普再多,心理也會有膈應。潛意識裡的恐懼,不是科普能夠除掉的。就像明明大家知道腳比手接觸更少的細菌(腳氣除外),但是你見過平時舔腳指頭而不是手指頭的嗎?
所以歧視並不一定是無知,而是恐懼!假如某一天艾滋病像天花一樣被攻破,那麼大家恐懼的根源就沒有了,歧視自然會減少。
誰都知道不能和感冒病人親密接觸否則會傳染,怎麼HIV就高冷了?
HIV攜帶者是無辜感染的多?還是濫交吸毒的多?
單純去歧視「人」的人極少,所謂的歧視,更多是對傳染的恐懼和對得病原因的歧視。你很慘,就要得到所有人的同情。
這道理是哪本書上寫的?我並不歧視艾滋病,我也一直不覺得得艾滋有什麼問題,但是不得不說,我越發難以接受這個群體了。由於宣傳的關係,越來越多的艾滋患者,一直嚷嚷著不要歧視,歧視來源於無知,都成日常了。我真的看不懂了,到底是誰無知?到底是誰在歧視誰?
拋開惡意傳播,母嬰等患病的,難道不是艾滋患者自己無知,還抱有僥倖心理,有風險還硬要約炮,約炮還接受高危才得病的嗎?當他們說出來歧視來源於無知的時候,是不是又在歧視那些所謂「無知」的人?
我看不懂那種心態,每天沒事就喊著要包容不要歧視的。嘴裡不希望被別人知道自己艾了,怕歧視,但是這行為就是想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A了,讓大家都來關心自己啊,憑什麼?約炮的時候爽了,出事了別人還得關心,便宜都讓你佔了。
都是成年人了,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得艾滋了就反思下以前生活里的問題吧,我相信得了的人,大部分人心裡都是後悔的。好好規划下接下來的人生,接受治療,藥物可以維持住生命的。別太把艾滋當回事,就一傳染病而已,又不會今天得,明天就死了,還有大把時間享受生活呢。
最後,不要說別人不願意接觸艾滋病人甚至去譴責醫生。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的,這都是天生的,會自然而然地規避風險,更何況別人也有家庭和自己的生活,誰也不願意去為一個陌生人冒風險。看到前面有一個答案里說得很好,如果你是健康的,你會讓一個患有艾滋病的醫生給你做手術嗎?
歧視?有時候是自己玻璃心而已。
艾滋病的傳播方式很明確,以現在的技術,可以很好的做到控制病情,母嬰隔斷成功率也很高了,以我知道的來說,長沙發現的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堅持吃藥現在還活著。
不知道知乎有沒有人微博關注法醫秦明,他昨天發了這麼一條微博
這麼簡單一條微博,人家只是說一下一線工作人員的日常,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屍體,要注意防護,保護自己,根本就沒有歧視的意思,結果有一群人就炸毛了,跑到人家微博下罵人,說法醫歧視他們。結果人家辛辛苦苦冒著危險工作一天以後回來發現被罵了,還得解釋道歉。
你說這怪誰~
並不是歧視,只是自我保護。
就業和就學,那是為了集體的安全,你有隱私權,別人就沒生命健康權了嗎?在個人的隱私權和一個群體很多人的生命健康權哪個重要!
就醫方面,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通過病人感染的幾率很高,即使做了防護也很危險,人都有避害的本能。
真正的歧視是:卧槽你有艾滋,你這個婊子,你他媽的濫交,你這個爛人,你真下賤。這才是歧視!
我們只不過是,哦你有艾滋,那我不和你擁抱握手。別說擁抱握手沒事,萬一有傷口自己不知道呢!多一點防護也沒錯!
我是學醫的,我知道艾滋的傳播途徑,但是醫院見習的時候遇見艾滋感染者,我也是有多遠躲多遠,即便會少看這個病例。帶教老師也會保護我們這群學生,不讓我們靠近。這個在玻璃心的聖母那裡已經是歧視了!但是我覺得我沒做錯。
你把「恐懼」和「自我保護」都寫成「歧視」,彷彿你就有這個病一樣。
假如你真的是患者,祝你好好活下去吧!
現在醫學技術有限。
濕哥觀點:對艾滋病患者應該是關愛,而不是一味要求消除歧視。
講句政治不正確的話,有些歧視是消除不了的,比如針對黑人、穆斯林、某個地區的人、某種品德(小氣、吃相難看)。某些族群,可能因為經濟、文化等原因,不少人幹了壞事,然後傳播出去,其他群體為了自身利益,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遠離和孤立。比如黑人搶劫犯多,但肯定不是所有黑人都是搶劫犯,黑人內部肯定是有細分的,對其他群體來講,你們都是黑人,不可能以身試險一個個去分辨,最好的策略就是遠離他們。穆斯林又恐怖襲擊,又大規模強姦,再難民關我屁事......
而且艾滋病的致命性擺在那裡,馬路上碰到瘋子都想離遠點,更別說艾滋病患者。任何一種傳染性疾病患者,我們正常人都會本能的希望避開,這是人類的本能,如果說這是歧視,那不好意思,這是我們人類的本能,不是我大腦所能控制得了的。
但是要關愛艾滋病患者,一來不管什麼原因,哪怕是亂交,但人之將死,總該給點溫暖吧,沒有人會故意想得病的,大多是無知,亂交頂多是一種生活作風問題,不是惡!此外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到溫暖,也避免減少隱瞞乃至反社會行為。否則如果一味歧視,讓他擔心宣布自己病情之後會被如斯對待,很可能會選擇隱瞞,甚至有反社會行為。
以艾滋病兒童被迫失學為例,很多媒體覺得那些家長冷血,呵呵,假如你家小孩在那讀書,你又會如何?雙方之間沒有任何義務,如果長期接觸,尤其兒童喜歡打鬧,如果抓拍皮膚的確有感染風險。而且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致命主要是艾滋病打掉人的免疫系統,從而極易感染其他病而致命。真強迫在一起讀書:1、其他小孩感冒沒事,艾滋病兒童被傳染感冒會有大事;2、其他小孩會被家長告知遠離艾滋兒童,艾滋兒童依然會被孤立,這種心理上傷害可能更大。所以明智做法:讓艾滋病兒童繼續讀書,但選擇另外一個專門的學校或者場地活動。要關愛他們,但不要讓其他人涉險。
這才是真正負責並且理性同時又溫暖的做法!你可以自己不怕傳染病,
但是你應當尊重別人害怕的權利。
—————————————————————————————————————
有了"害怕"這項本能,人類才能趨利避害,才能進化。
——此句話出自我的生物老師
至今我仍然銘記。
你可以自己不怕傳染病,
但是,請不要別人害怕,就噴。
如果母嬰渠道感染艾滋病,為孩子感到傷感和痛惜。
如果性交感染艾滋病,分兩種:1、情侶,表示惋惜,為啥不做檢查?2、炮友,一口HCl噴死你。
如果吸毒感染,抱歉,110在哪?
因為歧視成本低呀。我知道某人得了艾滋病,只需要遠離他就解決問題了。如果非要接觸,就得去學習艾滋病相關知識,然後膽戰心驚的做好隔離,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對方的玻璃心?抱歉,我做不到。
我們辦公室同事之間平時都挺和諧的,可是如果某人得了感冒,大家都會避著他。我們都覺得這樣做很正常,感冒患者也沒感覺不妥。遠離傳染源是小學自然課上面就教過的內容,怎麼現在不正確了呢?
花大力氣消除恐懼,倒不如花大力氣發現醫療手段。有一天這個病能正常治癒了,自然就消除了歧視。
有一部分國人歧視艾滋病患者不是因為艾滋病患者會傳染HIV,而是他們患病的原因。就算現在很多人拚命的洗白,人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艾滋病患者患病的原因是一些上不了檯面的事情,這也是被歧視的原因。艾滋病傳染的幾率無論是被描述的多低多低,那些曾經做過的事情是怎麼洗也洗不掉的。
前些年有個新聞報道一個得了Hiv的去當幼師,遭到家長們的聯合抵制,然後學校被迫把他辭退了,結果他在網上發帖譴責學校歧視艾滋病人,引來大批聖母婊跟著起鬨。我想說的是:你丫個自私逼光覺得自己受歧視,有考慮過孩子們的安全嗎?
說實話 很多時候不是歧視 只是保險吧 別說HIV了 得了流感大家都會躲得遠遠的 孔夫子有句話叫做敬鬼神而遠之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老是政治正確政治正確有意思嗎?
歧視就歧視了怎麼了?人還沒有歧視別人的自由了么?
一切問題拋開利益來談就都是刷流氓,和一個艾滋病人相處能給非病人帶來多大的好處?你想像一下,什麼官員啊企業家啊,他們如果是感染者,別人會歧視他們嗎,具體點,會躲他們遠遠的嗎?不會,因為別人會有求於他們。與他們交往帶來的利益高於染病的風險。其他感染者捫心自問,你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
不歧視艾滋病人,但是有些人感染艾滋病毒的原因不得不讓人鄙視。當然有些比較無辜的病人,我們心理很是同情。
別扯什麼對於病毒的恐懼,你看哪個醫務人員面對非典,禽流感,埃博拉,霍亂,鼠疫表示過歧視了。挺難的,說實話。
歧視艾滋病,不僅僅是對艾滋病本身的恐懼,更多地來自對艾滋病病人的人格歧視。
提到艾滋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濫交,吸毒,同性戀。這些被人不齒的行為讓人對患者的人格產生懷疑,認為他是個爛人。
這種歧視導致普通人對他們敬而遠之,趨利避害,代價最低。
說到醫生歧視艾滋病人,我聽到醫生們的說法是這樣的:並不是說我們歧視什麼樣的病人,而是艾滋病人在體液檢查、手術之前是不會跟醫務工作者說明的,你說他們無知?放心,他們對艾滋病的認識比任何人都清楚,對傳染病人的體液檢查、手術,醫務人員的防護級別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 艾滋病人提前不告知,等手術前檢測出來,面對醫務人員的質問,他們就覺得醫生歧視他們,一臉的憤慨;但是如果因為他們這種行為造成了醫務人員的感染,你們見過那一臉無所謂的樣子么? 還想說個題外話:艾滋病的感染者里,同性佔70%,同性感染者中男男佔80%,所以。。。。。。老天爺給你長那話兒是用來撩妹的,你卻選擇逆天而行爆菊花,怪誰?
作為一個正常的非艾滋人士,感覺深深的受到了歧視,你得了艾滋全世界都欠你了?
推薦閱讀:
※男生怎麼在知乎上找男朋友?
※在blued上約炮靠譜嗎?
※性传播作为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在行为的危险性上,真的是同性>异性吗?
※為什麼同性戀在某些人眼裡成了變態?
※我弟弟愛上了一個艾滋病男友,我該怎麼委婉的勸他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