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屬於外族入侵,這與日本的侵華有什麼本質不同?

在古代中國漢族建立的政權一直與蒙古、女真族等少數民族長年戰爭,在元朝和清朝被統一了,這與日本侵華有什麼本質不同嗎?蒙古族、女真族、大和民族與漢族都是交融又對抗的。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的是否性質是一樣的,是否只是在當下對歷史修飾的結果。


我覺得,脫離開當時的世界觀,用現在的上帝視角和中華民族概念去考慮這個事情,都是耍流氓啊…


區別很簡單,以當前我國定義:

蒙滿對於漢族來說是外族,對於日本來說是中華。

蒙滿對於中華來說是內部,大和族對於中華來說是外族。


兩學一做:

《毛澤東選集》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 (一九五五年十月十一日)

第八,要繼續反對大漢族主義。

大漢族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想。漢族這麼多人,容易看不起少數民族,不是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所以必須嚴格地反 對大漢族主義。當然,少數民族中間會要發生狹隘民族主義的,那也要反對。 但是,這兩個東西,主要的、首先要反對的是大漢族主義。只要漢族同志態度 正確,對待少數民族確實公道,在民族政策上、民族關係的立場上完全是馬克 思主義的,不是資產階級的觀點,就是說,沒有大漢族主義,那末,少數民族 中間的狹隘民族主義觀點是比較容易克服的。現在大漢族主義還是很不少的, 例如包辦代替,不尊重人家的風俗習慣,自以為是,看不起人家,說人家怎麼 樣落後等等。在今年三月間全國黨代表會議上我曾經講過,中國沒有少數民族 是不行的。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六 少數民族問題

我國少數民族有三千多萬人,雖然只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是居住 地區廣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所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一定要搞好。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克服大漢族主義。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義的少 數民族中間,則應當同時克服地方民族主義。無論是大漢族主義或者地方民族 主義,都不利於各族人民的團結,這是應當克服的一種人民內部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延安公祭元太祖成吉思汗全文:

(中共黨人在延安舉行移送成吉思汗陵寢至甘肅興隆山時舉行的萬人迎陵公祭上發布的祭文)

是時紅軍總司令朱德向延安成吉思汗紀念堂題詞:

紀念成吉思汗,中華民族的英雄

全文如下:

「維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十八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謝覺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代表滕代遠,陝甘寧邊區政府代表高自力率延安黨政軍民學各界以清酌庶饈之奠祭於聖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靈:
日寇逞兵,為禍中華。不分蒙漢,如出一轍。器然反共,實則殘良。漢蒙各族,皆眼中釘。漢有漢奸,蒙有蒙賊。驅除敗類,整我陣容。抗戰到底,大義是宏。頑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敵愈稱快。鞏固團結,唯一方針。有破壞者,群起而攻。元朝太祖,世界英傑。今日郊迎,河山聚色。而今而後,兩族一家。真正團結,唯敵是撾,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艱難,在乎努力。艱苦奮鬥,共產黨人。輝煌綱領,救國救民。祖武克繩,當仁不讓。大旱盼霓,國人之望。清涼嶽嶽,延水湯湯,此物此志,寄在酒漿。尚饗!」


拿神馬戰爭的殘酷,外族人殘害漢人,死了多少人來把元清日本對China Proper的征服戰爭劃等號素一種很局限性的歷史觀點。這裡比較的是這三個政權和他們對China Proper的征服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的發展變化產生的重要影響。

這三者都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前兩者和後者不同。

1.元朝屬於大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人的崛起對當時整個歐亞大陸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蒙古帝國歷史是近代之前世界史的重要部分。對後來的民族,國家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比如金帳汗國直接影響了俄羅斯帝國和中亞那塊地方的歷史進程。元朝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帝國,但是對其他汗國控制力非常有限。蒙古淫自始至終沒有融入漢淫的文化之中,當然這也是造成元朝短命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中華民族這個最後命題的完成過程中,元朝滴存在感就不是很大鳥。

2.清朝是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滿洲帝國統一天下後的王朝。建州衛本來就是明帝國的一部分。不過在明朝走向衰落,帝國體系崩潰的情況下,努爾哈赤起兵自立,統一滿洲各部,後來成為強大的清帝國。並且征服了明朝所有統治的土地。順便把仍然奉明朝為正統的福摩薩台灣給征服鳥,這也是福摩薩島首次由中央朝廷直接管轄。當然,通過滿蒙聯合,滿洲把蒙古的所有土地納入了帝國範圍。後來又佔領了整個準噶爾帝國,控制青藏高原。大清帝國是由漢地(China Proper),和滿洲,蒙古,新疆,藏區聯合而成的多元帝國。清朝完成的不僅是對明朝漢人的征服,而是對整個漢地加蒙藏的征服。這對後來的中華民族的概念產生和孫大炮發明的中華民國有著根本的影響。不管現代淫多仇恨這個死去一百多年的大清,大清都是影響現代每個現代淫最重要的王朝。當然了,最直觀的就是大清歷史在歷史考試中分量也是很大滴。有一點很重要,雖然滿族人被認為基本漢化鳥,但漢化這個詞極其不準確。窩認為,大清時期滿洲人逐漸被漢地民族文化同化屬於漢化。而二十世紀之後到工業化現代化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工業化現代化並不屬於漢化。

3.最後20年代初的日本是大日本帝國滴簡稱。和前兩個相比,這個時代已經是工業時代鳥,而且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和之前的歷史形態有根本的區別。工業時代的日本帝國對當時還肥腸落後的中國的征服,完全是在當時世界政治經濟轉型過程中,對整個東亞乃至西太平洋進行戰爭重構的一部分。當然,也是後面二次大戰的一部分。這與蒙古淫還算比較古典方式的征服歐亞大陸,大清國征服東亞有著質的區別。還不光是武器裝備,戰爭形態的區別。而且,這場戰爭也是完成整個中國民族認同的決定性戰爭,這場戰爭,也素中國完成民族國家構建的決定性一戰。所以,不管是當時滴宣傳,還是現在的表述,都不會再把抗戰僅僅當成漢人反抗日本滴戰爭,而是中國人反抗日本人的戰爭。當時,日本滴野心可不是天皇當東亞滴皇帝這麼落後的想法了。而是把中國打造成日本殖民帝國的一部分。這裡要展開說就很難簡單說清楚了……大概概括一下,日本對當時滿洲和關內地方的定位和統治方式並不一樣。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當時先進民族對落後民族的征服戰爭,落後民族滴文化是很難抵禦先進民族文化的,更不用說靠當時中國仍然佔主流的落後農業儒家文化去同化日本的民族帝國工業文化,做夢吧!


他們的目的是統治,但是漢人還是漢人,還可以有自己習慣和文化,只要臣服自己就行,但當年日本人不一樣,他們建立偽滿洲是為了建立完全的日本殖民地,讓當地中國人完全說日文,奴隸中國人給自己提供食物,教我們下一代學習日語,這是滅族行動,他們要徹底毀滅你的文化,斷根。這是最不能饒恕…………


滿清王朝實行這種閉關鎖國政策的更主要原因是它害怕外國人會支持很多的中國人在十七世紀的大約前半個世紀里即在中國被韃靼人征服以後所懷抱的不滿情緒。——馬克思
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後乘中國多事,長驅入關,滅我中國,據我政府,迫我漢人為其奴隸,有不從者,殺戮億萬。我漢人為亡國之民者二百六十年於斯!——孫中山
我們的敵人大概還在那裡做蒙元滅宋、滿清滅明、英佔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國家佔中南美等等的好夢。——毛澤東
我們不準備評論鉄木真的歷史作用,也不準備評論蒙古、俄羅斯、中國等民族發展和國家形成的過程。我們只提醒蘇共領導一下,當你們造這種謠言的時候,溫習一下歷史還是必要的。鉄木真是當時蒙古的汗,中國和俄國,都是遭受侵略的。——新華社社論
罵名留得張弘范,義士爭傳陸秀夫。大是大非須要管,華人愛漢恥崇胡。——董必武
崖山這個地方的歷史古迹是有意義的,宋朝雖然滅亡了,但當時許多人繼續堅持抗元鬥爭,保持了民族氣節。——周恩來
不能說話的毛病,在明朝是還沒有這樣厲害的;他們還比較地能夠說些要說的話。待到滿州人以異族入侵中國,講歷史的,尤其是講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殺害了,講時事的自然也被殺害了。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汗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魯迅
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黃帝、有個驅除胡虜的明太祖、有個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蘭,這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胡適
要就中國來說吧,就在滿清統治的二百六十年間一直都沒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鬥爭一直都是沒有停止過的。——郭沫若
在歷史上曾經同漢族敵對過的一些少數民族,今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有人主張,當年被推崇為愛國者的一些人,今天不應該再強調這一點。否則就會影響民族團結。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當年表面上是民族之間的敵對行為,而實際上是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不是國內民族間的矛盾。這是歷史事實,我們必須承認。怎麼能把今天的民放政策硬套在古代的敵國之間的矛盾上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全國人民千百年所異常崇敬的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等等,豈不都成了破壞團結的罪人了嗎?中國歷史上還能有什麼愛國者呢?這種說法之有害、之不正確,是顯而易見的。——季羨林


把之前的答案刪了,因為看到唯一評論後發覺想的並不成熟。

重新寫的答案,主要是參考了姬軒亦寫的國祚密碼。

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和任何人爭論元朝、清朝究竟是可惡的異族政權,還是所謂「夷狄入夏則夏」,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分析。

那就是按照姬軒亦的模型,元朝屬於短暫大一統政權,清朝屬於長期大一統的後半場政權。而日本,屬於的則是長期大一統時代結束後,那個軍閥混戰時代的外部入侵政權。

所以如果非要找對照組,日本對照的既不應是元朝,也不該是清朝,而應該是三國時的鮮卑,或者五代時的遼。

日本崛起的時代,中國恰好處於長期大一統後半場王朝末的分裂期,這個分裂期的一大特點,是將其終結的勢力基本上是該時代最強軍閥曾經的緊密合作者,例如司馬氏之於曹魏,趙氏之於後周,同時這個分裂期無一例外的頂住了外部侵略,比如漢末三國時期,曹操征討烏桓,痛擊鮮卑,後來仲達也幹了;五代時期李存勖曾擊敗契丹,遼太宗雖然一度攻佔中原,但最後還是退了回去,後來柴榮也幹了,臨死前都還收復了幽雲中的三州。

所以日本和元、清崛起時所處的華夏歷史周期不同,由此也可察覺出三者在本質上的差異。


滿清入關和日本侵華根本沒有可比性,將兩者混淆,是因為對基本的中國古代政治和日本軍國主義的無知

要想清楚這個問題,只要想一下以下兩個問題即可:

1.假設日本侵華成功,日本會不會把首都從東京遷到北京,或者其他中國城市。

2.假設日本侵華成功,日本天皇會不會稱中國帝號,按中國禮儀登基?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確定的不會,這就是日本和滿清的根本區別。

不管是元朝和清朝,都是處在中華帝國體系已經成型的時代,元清統治者都是接受中華中心主義的,他們的行動邏輯是入主中原。所謂入主中原,注意一個「入」字,一方面是統治中原地區,一方面是要接受中華秩序,繼承帝國的政治遺產,表現形式就是要建立新朝和稱帝。

同時伴隨入主中原的,往往還需要一統天下,因為所謂天命是排他性的,如果一個朝代要宣稱正統,一定不能允許其他地方割據政權的存在。

所以元朝清朝建立以後,第一件事都是遷都中原,元朝之前,蒙古人的政治中心既不在上都也不在大都,而是在今天蒙古國境內的哈拉和林,地理位置靠近俄羅斯。滿清入關前也有自己的盛京。但是他們建朝後都要把自己的統治中心完全遷到中原,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很明確的,都是要做中國皇帝

而我們再來看一下什麼是日本軍國主義。日本軍國主義的前身是江戶時代興起的皇國思想,而皇國思想本質是受中華中心主義而衍生出來的一種日本中心主義。皇國思想鼓吹日本天皇萬世一系,日本是受天皇保佑的神國,因此比其他國家都高貴。皇國思想一個直接反映就是拒絕把中國稱為中國。皇國思想的創始人之一山鹿素行寫過一本書叫 《中朝實錄》,這裡的中朝指的不是中國和朝鮮,而是中央王朝的意思,而這個中央王朝,指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甚至有更極端的皇國主義者拒絕稱中國為「華」,因為他們覺得日本才是華,而中國是蠻夷。日本軍國主義是皇國思想與日本受西方影響產生的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脫亞入歐論相結合的產物。

因此,日本侵華的目標,既不是入主中原,也不會一統天下,而是分裂中國,扶植幾個傀儡政權,讓中國完全淪為日本殖民地。看一下日本怎麼扶持滿洲國和汪偽政權就可以看的很明白。

因此,清朝和元朝,雖然不是漢族王朝,但是都是繼承中華帝國體系,維持中國做為一個政治實體的存在。

而日本侵華,目的不是繼承而是打破中華體系,如果日本侵華成功,中國將是徹底的亡國,也就是說,「中國」這個概念將不復存在,中國將成為類似於古代印度的狀況,僅僅成為一個地理概念,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某某地區」一樣。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話是有深刻的含義的,把清朝與日本侵華相對比,屬於小學生級別的認知水平。


時代不同差距很大的喲。封建帝國時代打的是王朝更替戰爭,是在基礎的高文明框架下進行的戰爭,無論哪方贏了最終都還是遵循這個框架發展文明。相對來說元清做的起是比較半吊子,不僅沒有繼承好甚至促使文明程度倒退了。要知道中國歷史上其實不乏所謂的少數民族政權,其中許多與帝國主體民族完成了融合,促進了文明發展的~
但是中日戰爭的時間已經到了近代,思想與文明形式早已截然不同。這個時候,起初日本對中國發起的是一場是旨在爭奪資源、領土和生產力的殖民戰爭……本該是這樣。但由於中國的文明程度並不比日本低很多並且很早就誕生了日本明治維新才出現的國家意識,或者說舉國體制,這意味著這個文明的軍事抵抗將會極為堅決和持久。而另一方面,由於自身近代化不完全,國家意識畸形,導致了日本對基層軍事力量的管控極不穩定。而日本自身實際上又沒有與另一個文明間進行全面戰爭的經驗,使這場戰爭逐漸演變成了一場四不像的,單純為了打而打的戰爭。


顯然,支持「元清非中國論」的大漢族沙文主義者混淆了古代意義上的「國」和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間的概念。
有一個很基本的概念需要說說,古代意義上「國」的含義不同於現代意義上「國家」的含義。

古代的一個朝代即為一個「國」,一個勢力所割據的一方土地也可自稱為一個「國」。一伙人組成一個部落,也可以將自己的部落命名為一個「國」。

既然古代的「國」和今天的國家的意義不一樣,那麼在大一統之前,中國只是一個概念模糊的邦聯體,只是一個「一國多制」的邦聯體。不能因為漢族在比例上居於主要就只將漢族作為中國人卻不把除漢族之外的其他部族視為中國人。

各個部族互打互奪互交,雖然漢人和少民都做過割據大部分江山的統治者,但是因為古代科技問題所導致的軍事能力問題和交通問題再延伸到管轄地方能力的問題,在清朝之前始終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將各個割據一方的勢力完成長久且穩定的統一。既然是各個割據一方的勢力無法完成長久穩定的大一統,也就沒法構成現代意義上「國家」的含義了。

但是經過近代的大一統之後,情況就與古代不一樣了,中國就不再是各個鬆散的部族或者說割據一方的勢力組成的邦聯,而已經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已經有了真正意義上「中國」的概念了。
最重要的是在大一統的基礎形成之後,中國不僅僅是在形式上做到了國家的統一,還影響了國民的思想,國民思想上對國家的定義也具有了統一,政權之間即使意見不合,卻也都對大一統後的「國家」概念有了認同,這是在大一統國家的概念形成之前,古代哪個朝代都不具備的。

然而日本侵華,侵略的已經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侵略的是一個共同體。而不是隨便幾個割據一方的勢力那麼簡單了。

經常有一部分人總是在YY如果日本侵華成功,佔領了中國,或者中國如果未來反日成功,佔領了日本,會不會不再互相視為異族,因此以此為諷刺點,強行否認元朝和清朝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這種推理首先就違背了最基本的邏輯問題了,因為既然是「如果」,那本身就是沒有發生的事件,就是一個沒有證據實例來支持的偽命題。既然沒有任何論據證明這個「如果」是成立的,那就不能將這個「如果」拿來作為進行類比的論據。

還有一些大漢沙文主要義者喜歡拿岳飛和文天祥等人說事,自己立靶子,說起了「岳飛和文天祥等人既然不是民族英雄那就是一定是漢奸」之類的話,看似好像起到了諷刺了誰的作用,然而事實上,這又體現了大漢沙文主義者自身的邏輯水平問題。他們不是民族英雄,請問就不能定義為朝廷的忠良?他們對朝廷的忠誠就不能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了?他們不是民族英雄,就一定是漢奸了?咱們p民百姓暫時也不算是民族英雄啊,請問是不是接近13億的中國人全都是漢奸了?有些事物,例如有和沒有,存在和不存在,這類事物是存在非是即非的,但是也有些事物本身就是存在多種層次的,好看和不好看之間包含多種層次,不好看不代表就一定難看,民族英雄和漢奸之間包含多種定義,不是民族英雄又怎能等於一定是漢奸呢?這就是邏輯謬誤中的非黑即白,以上就是對非黑即白邏輯謬誤的最好解釋。

當然,當今以日本為首的幾個排華的海外勢力為了搞亂中國,自然要製造與國人價值觀相違背的觀點,也早已製造了「元清非中國論」以蠱惑人心,而且已經成功地激起了當今社會一部分內心浮躁的國人產生了這種意識。也有人甚至還在拿血統這一落後的宗族意識來說事。
但是,按此邏輯,大家都知道的日本各地間的人的血統也不是完全一樣的,藩屬勢力之間在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存在隔閡的,因此在日本,只要與當時的天皇作對的幾個藩屬也絕對不是大和了 。

日本人的這套理論顯然是自相矛盾自抽耳光,因此國人切勿中計。

最後,本回答再附帶一些闢謠資料:

關於清代統治者視漢人為異族的謠言。
http://tieba.baidu.com/p/4437056825
孫中山晚年思想轉變。
http://tieba.baidu.com/p/4914741532

最後,一張圖,一則新聞送給某些人。


我只聽說元軍滅了南宋滅了西夏滅了金朝滅了大理滅了土蕃,沒聽說過元軍滅了一個叫中國的國家。
只聽說清軍滅了林丹汗滅了明朝,沒聽說滅了一個叫中國的國家。
而日本侵華,侵的是五族共和後的中華民族的華。
一個是入主中原,一個是掠奪中原
譚其驤的畫的中國各代的歷史地圖可是把蒙古諸部落,還有建州女真,統統算在中華版圖之內的。這些政權用的都是彩色,而日本從古至今用的都是灰色,從來就不是中國的政權,自然不能和元清相提並論。
成吉思汗在起兵前是金朝的札兀惕忽隱,也就是部落官
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是元朝斡朵里萬戶府的萬戶,後是明朝的建州衛指揮使。他家在明朝世代為官。
他倆一個受不了金朝壓迫起兵造反,一個為報殺父之仇起兵攻明(雖然我個人認為努爾哈赤對明朝殺父之仇可能沒那麼在意)說到底仍然是中原某政權的官員體制內的造反。
兩個朝代的皇帝都受人供奉和祭祀,&<元史&>和&<清史稿&>也成為中國二十五史的一部分。而記載日本的&<倭國傳&>無論哪本斷代史書都無一例外的記載於外國傳中。
日本和元清不同,它與中國最親密的時候也僅僅是中國的朝貢國之一,那也頂到天算是中國的附屬國,一直期望的與中國建立的是對等的外交關係,而蒙古和女真一直認為都是中原政權的一部分,在自己的部落營地用的也是中原政權的大義名分。

滿蒙民族古時也是被中原王朝統治,而日本則從未被中原統治過,滿蒙可以翻身當家作主,而與中原政權毫無瓜葛的大和民族則永遠沒有入主中原的名分。

能點贊的就贊啊!別只感謝啊

分割線
-----------------------------------------------
不行了,某人弄了一堆斷章取義般的言論然後就認為他們普遍都不認為滿蒙非中國,這未免太扯了些,要光憑几句話就能決定滿蒙正統的話,那史學界搞研究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所以嘛,這東西你能找多少罵得,我也能找多少誇的,而且我已里的和你那裡的很多說的話人都是重的。你怎麼解釋?

明太祖朱元璋祭祀元世祖忽必烈的祝文是:

「惟神昔自朔土來主中國,治安之盛,生養之繁功,被人民者矣。夫何傳及後世,不遵前訓,怠政致亂,天下雲擾,莫能拯救。元璋本元之農民,遭時多艱憫黎,於塗炭建義聚兵,圖以保全生靈。初無黃屋左羓之意,豈期天佑人助,來歸者眾事不能已,取天下於群雄之手,六師北征,遂定於一。乃不揆菲德,繼承正統,此天命人心所致,非智力所能,且自古立君在乎安民。所以唐虞擇人神授,湯武用兵征伐,因時制宜,其理昭然,神靈在天不昧,想自知之。今念歷代帝王開基創業有功德於民者,乃於京師肇新廟宇列序聖像,每歲祀以春秋仲月,永為常典,禮奠之初,謹奉牲醴致祭,伏唯神鑒尚享。」

明太祖朱元璋領導下的明朝的正規史書對元軍滅宋是這樣評價的:

「元之有國,肇基朔漠。雖其兵制簡略,然自太祖、太宗,滅夏剪金,霆轟風飛,奄有中土,兵力可謂雄勁者矣。及世祖即位,平川蜀,下荊襄,繼命大將帥師渡江,盡取南宋之地,天下遂定於一,豈非盛哉!」

中華民國蔣介石祭元太祖成吉思汗陵寢全文:

時文公發於抗戰最為激烈之時,原停于歸綏伊克昭盟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陵,為敵勢所迫,起靈西遷,1942年9月停駐甘肅興隆山。時民國政府蔣介石趕赴甘肅興隆山舉行大祭。

祭文全文如下:

「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以馬羊帛酒香花之儀,致祭我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靈而昭告以文曰:

醫我中華 ,五族為家。自昔漢唐盛事,文德所被 。蓋已統乎西域,極於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熠,馬嘶弓振,風撥雲拿。縱橫帶甲,馳騁歐亞。奄有萬邦,混一書車。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歷稽往古九有英傑而莫之能加。比者蝦夷小丑,虺毒包藏,興戎問鼎,豕突猖狂。致我先哲之靈寢乍寧處而不遑。中正 忝領全民,撻伐斯張,一心一德,慷慨騰驤。前赴後興,誓殄強梁。請聽億萬鐵馬金戈之奏凱,終將相復於伊金霍洛之故鄉。緬威靈之赫赫兮天蒼蒼,撫大漠之蕩蕩兮風泱泱;修精誠以感通兮興隆在望,萬馬胙陳體漿兮神其來嘗。尚饗 」

中國共產黨延安公祭元太祖成吉思汗全文:

中共黨人在延安舉行移送成吉思汗陵寢至甘肅興隆山時舉行的萬人迎陵公祭上發布的祭文。

當時紅軍總司令朱德向延安成吉思汗紀念堂題詞:

紀念成吉思汗,中華民族的英雄!

中國共產黨延安公祭元太祖成吉思汗祭文全文如下:

「維中華民國廿八年六月十八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代表謝覺哉,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代表滕代遠,陝甘寧邊區政府代表高自力率延安黨政軍民學各界以清酌庶饈之奠祭於聖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靈:

日寇逞兵,為禍中華。不分蒙漢,如出一轍。器然反共,實則殘良。漢蒙各族,皆眼中釘。漢有漢奸,蒙有蒙賊。驅除敗類,整我陣容。抗戰到底,大義是宏。頑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敵愈稱快。鞏固團結,唯一方針。有破壞者,群起而攻。元朝太祖,世界英傑。今日郊迎,河山聚色。而今而後,兩族一家。真正團結,唯敵是撾,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艱難,在乎努力。艱苦奮鬥,共產黨人。輝煌綱領,救國救民。祖武克繩,當仁不讓。大旱盼霓,國人之望。清涼嶽嶽,延水湯湯,此物此志,寄在酒漿。尚饗!」

(可以看到,共產黨處處維護民團結,統戰和抗戰思想貫穿始終)

馬英九公祭元太祖成吉思汗

馬英九於2009年和2010年兩次公祭元太祖成吉思汗。

2009年04月16日台灣舉辦「二00九年中樞致祭成陵大典」,司儀宣讀祭文:「馬英九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敬以香花清酌之儀致祭於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靈曰:『維汗休烈,雄才大略。天挺英明,龍興溯漠......禮儀孔修,有芘其芳。神之格思,德音不忘。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 台灣「蒙藏委員會」2010年5月4日上午舉辦「99年中樞祭成吉思汗大祭」典禮。馬英九指派高思博以香花清酌儀式祭拜元太祖成吉思汗。

馬英九祭文中,肯定元太祖雄才大略,天挺英明,拓土開疆,威震萬國。


向先生致敬 回復qlqhai 東亞大陸歷史之研討 蒙元與大清王朝之認知 日本侵華的性質的判定

研討之由來

日本是東亞大陸的外族,東亞大陸現在的主體簡稱中國。這下東方亞大陸的歷史就明白了。

論證如下

1.民族國家的概念,是法國拿破崙革命以後才有的概念。

在此之前,全球的歐洲,亞洲,非洲,沒有民族國家的思想,有的只是血緣系統的王族治理某個地區。

比如在歐洲,就有法國的王族去英國當國王。拿破崙也把他的兄弟派到歐洲各地當國王。

東亞大陸的的歷史,就是血緣系統的王族治理某個地區歷史,比如在唐以後,東亞大陸有西夏,契丹,遼,金,宋,大理,吐蕃等等,他們都是王族統治,不是民族國家的概念。

在拿破崙以前,全球移民是不要護照的,因為沒有民族國家的概念。

2.東亞大陸在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只有王族統治,沒有民族國家。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是現代的民族國家,大清是王族國家。

甲午戰爭時期是李鴻章的淮軍系統與日本國的戰爭,所以大清國的失敗是必然【不明白,讀讀甲午戰爭的研究資料】

3.東亞大陸在在公元1911年以前,東亞大陸發生的戰爭,都是東亞內部人群的戰爭,包括漢族,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等民族之間的戰爭。

建立的統治地區,是各民族的王族統治,這裡要特彆強調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都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

蒙古帝國,大清帝國自然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

4.在公元1911年以後,東亞大陸建立了中華民國,建立了民族國家的體制,中華民國就是東亞大陸歷史的法理上正統的繼承人。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接過了東亞大陸歷史的法理上正統的地位。

5.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已是現代的民族國家,日本國1937年的侵略中國的戰爭,就是侵略中國的戰爭,不可能是東亞大陸的內部戰爭。

證畢。

爵士貓之回復

1.我的歷史觀與研究方法。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東亞大陸歷史的法統代表與正統繼承人為中心,來思考東亞大陸歷史的演變過程,得出【東亞大陸在在公元1911年以前,東亞大陸發生的戰爭,都是東亞大陸內部人群的戰爭,包括漢族,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等民族之間的戰爭。各個民族建立的統治地區,是各民族的王族統治。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都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蒙古帝國,大清帝國自然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的結論,就是符合東亞大陸歷史的邏輯推理與實際發生的情況的演變。

2. 東亞大陸歷史研究,東亞大陸歷史研究史料,不單單有24史書等書面的史料,更重要的有大量的地下考古史料,有大量的石窟、佛像、青銅器、甲骨文等實物史料,還有各個民族的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文化傳統。

東亞大陸現存的各個民族的實際生活,就是東亞大陸歷史研究的邏輯起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和發展,是東亞大陸歷史研究的政治起點。


3. 東亞大陸歷史研究,要有充分的歷史縱深度,我們的研究不是起始於24史書,不是起始於夏商周,而是起始於8000年前的東亞大陸考古歷史,東亞各個族群就是起源於8000年前的東亞大陸,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西北黃土高原、東北遼河流域、蒙古高原。這個時間點很重要,也是解答東亞歷史發展的秘鑰。

4.東亞大陸歷史研究,要有廣大的的歷史空間領域。

東亞各個族群就是起源於8000年前的東亞大陸,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西北黃土高原、東北遼河流域、蒙古高原,東亞南部的亞熱帶熱帶地區、沿海島嶼、中西伯利亞地區、東西伯利亞地區、西域地區、西藏高原等等。

你只有把東亞大陸的歷史空間領域確定了,才能在確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的基礎上,研究居住的原住民族的活動,才能分清8000年的歷史脈絡,而不是被【24史書】框住你的研究視角和結論。

5.東亞大陸歷史研究,是研究東亞大陸的居住的原住民族,研究原住民族的發生、發展與消亡,以及各個原住民族留下的歷史文明,考古史料,民族文化方式,現在的生活,以及各個原住民族的融合歷史,各個原住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內的現實情況。

6.如果把東亞大陸歷史研究的幾大基礎原則搞清楚了,那麼研究取得正確的結論,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7.東亞大陸8000年歷史的原住民族,自然就包括了漢族,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等民族。

研究中一大疑問就是,游牧民族是起源於東亞大陸嗎?

準確的問題,YES!

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民族,是起源於東亞大陸嗎?

考古研究可以給你肯定的答案,YES!

北方地區的青銅器之考古,早就確定了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游牧民族,有一個共同來源,就是東至東西伯利亞地區,西到阿爾泰山地區,北到貝加爾湖地區,南到黃河流域,都是東亞大陸遊牧民族活動的區域。

中國最早的史書【春秋左傳】裡面有詳細的記錄,地下考古已有大量的古迹、實物、北方青銅器文化等等考古史料的證明。

要說明的是,東亞大陸的農耕民族的起源早於游牧民族。東亞大陸的游牧民族起源是來自於氣候的變遷,由農耕民族轉變而來。

中國的神話系統的黃帝,就是游牧民族的代表。

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民族,是起源於東亞大陸的農耕民族,所以有炎黃血脈的一說。

對於游牧民族都是源於黃帝的源頭,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的神話與歷史史料,都是認同的,24史書也有詳細記載。

地下考古史料也證明了,游牧民族與東亞大陸的農耕民族的文化的是緊密關聯的,是一個源頭。

8. 那麼為何給後人形成游牧民族是農耕民族的仇敵,以致認為游牧民族不是東亞大陸歷史上的原住民族的印象呢?這主要源於兩點,

第一.東亞大陸歷史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由於氣候變化,生產方式的的不同,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為了生存,反覆爭鬥,主要的中心點就在中原地區。

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鬥爭,也給以中原地區為核心居住地區的漢族,在生命上、生存上、漢族共同意識中、漢族文化與文明中,留下了一系列的苦難記憶,漢族人與游牧民族的感情十分對立。

9. 我們在21世紀的角度,再回過頭來看東亞大陸歷史,當然是看清楚了東亞大陸歷史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爭鬥的緣由、過程、發展與演變,以及最後的結果。

東亞大陸歷史上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爭鬥最後的結果是,以游牧民族---滿族,聯合

游牧民族---蒙古族,滅了農耕民族---漢族為主體的明王朝,建立了大清王朝。

隨後大清王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時代,完全征服了東亞大陸的西域地區【今天的新疆】,統一了西藏地區的藏傳佛教的政教一體的政權,完全鞏固了大清王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作為滿族發源地的東西伯利亞地區在大清王朝也有了特殊地位。

10.我們以大歷史觀,看8000年以來東亞大陸歷史,就如同我們有了歷史的時空飛船,就可以看的十分清晰的東亞大陸歷史脈絡。

東亞大陸在在公元1911年以前,東亞大陸發生的戰爭,都是東亞內部人群的戰爭,包括漢族,匈奴,突厥,鮮卑,蒙古,女真,西夏,吐蕃,回鶻,維吾爾,回族,藏族等等民族之間的戰爭。建立的各民族統治地區,是各民族的王族統治,這裡要特彆強調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都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蒙古帝國,大清帝國自然是東亞大陸的的大歷史的一部分,不存在外族侵略與統治。

11.至於匈奴,突厥,蒙古為何有一部分歷史不屬於東亞大陸,那是因為他們是游牧民族,活動區域離開了東亞大陸,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不同的政權,那他們自然就不屬於東亞大陸歷史的一部分。

比如,在中亞的各突厥系列的王國,俄羅斯地區的原蒙古族建立的王國,中東地區的原蒙古族建立的王國,自然不包括在東亞大陸歷史的研究內容之中。

12.至於現今的西伯利亞地區是不是東亞大陸歷史的一部分?

可以這樣思考問題,在大清王朝大部分時期,現今的西伯利亞地區是東亞大陸歷史的一部分。

在大清王朝後期,由於東亞大陸歷史的外族俄羅斯,侵略大清朝,分割走了現今中西伯利亞地區,現今東西伯利亞地區,把他們列入了俄羅斯帝國的領土範圍,並取得了大清朝正式同意。

那麼現今的西伯利亞地區,在大清王朝同意以後,就不是東亞大陸歷史的一部分,他們已經在法律上屬於俄羅斯的領土。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承認了上述法律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與俄羅斯簽訂了正式的兩國邊界劃定的協約。

現今21世紀的西伯利亞地區,就肯定不屬於東亞大陸的歷史了。

13.至於日本,肯定不屬於東亞大陸的原住民,他們與東亞大陸的發生的戰爭,肯定是日本侵略中華民族的外族侵略的歷史。

對話

qlqhai(作者)回復爵士貓21 分鐘前

哈嘍,我更新了一小段,其中有一段加粗加大字體是寫給你的,有時間看一下~


爵士貓回復qlqhai(作者)1 分鐘前

回答一下, 1.
狹義的「中國」一般指由漢民族為主導的王國,例如蒙古時期的宋,女真時期的明。】

不對吧,與政府的民族大團結不一致,有歧視兄弟民族的意圖。

2. 37年的日本, 就是侵略者,不要多說了。

3. 蒙古族人民和女真族人民 的遷徙,是游牧民族的權利,不遷徙哪有游牧民族,2000年都如此,也不要說了。不要搬魯迅了吧,他就30年代的一個文人。

4. 日本建立偽滿洲國是為了分裂中國么,是為了吞併中國啊 。日本人就是侵略者呀,從明朝開始,日本一直是中國的侵略者,不是友邦呀。這也不要說了。

5.你把蒙古人,女真人,划出中華民族,另搞一套分類法,不覺得的政府的國家戰略衝突嗎,政府的【一帶一路】大戰略怎麼進行!

我們搞一帶一路的法理基礎,就建立於匈奴、突厥、蒙古、女真在古代東亞歷史中,與中原政權的不可分割、緊密聯繫之關係呀。

==============================================================

補充重要論據 東亞大陸考古文化 紅山文化 石卯考古 與 黃帝的都城 朱開溝文化與北方游牧民族

馬家窯文化 黃河上游 約5750-3950年

居住在臨夏原始地域,創造馬家窯文化的原始居民,據人骨鑒定,屬於蒙古人的東亞類型,與中原仰韶文化創造者同屬一個種族。從瑞典人安特生從廣河半山徵集的陶塑 人頭壺蓋觀察,也是圓臉,面部較平,顴骨較高,鼻樑較矮,系蒙古人種。另外,在臨夏市博物館保存的一件陶塑人頭壺蓋上可明顯看到,此是一位馬廠女郎,臉部平展,頭部有黑綵線條飾披散狀。馬家窯文化的前身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塑人像也為披髮, 兩者是相一致的。而歷史記載古代西域戎羌人都是披髮。馬家窯文化居民已經養羊,而羌的本義就是牧羊人,所以,馬家窯文化的居民當是戎、羌族系的祖先。

齊家文化 黃河上游 約3950年以前

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最早發現於古河州的太子寺,齊家文化距今4130±105年。齊家文化的頒布範圍,比馬家窯文化諸類型分布廣泛,東起涇、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達白龍江流域,北達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已發現的齊家文化遺址有360多處,

紅山文化 內蒙古東南部、遼寧西部 約6000-5000年

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 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

紅山文化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亦稱史前文化,距今約5000年前。它的宏觀環境:地處大興安嶺南緣和燕山北麓地帶的西遼河流域,位於東經117°—123°、北緯41°—45°之間。這裡是銜接東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的交匯區域。

紅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紅山文化的發現,使遼河流域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並列成為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

石峁(mǎo)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

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根據清理出年代特徵明顯的陶器和玉器,並結合地層關係及出土遺物,專家初步認定最早一處是「皇城台」修於龍山中期或略晚(距今4300年左右),興盛於龍山晚期,夏(距今4000年)時期毀棄,屬於中國北方地區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這個「石城」的壽命超過300年。

2012年10月,經中國考古學會、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等40餘位考古專家,對神木縣石峁遺址發掘現場聯合考察認為,石峁遺址是已發現的中國史前時期規模最大城址,對於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遺址規模宏大的石砌城牆與以往發現的數量龐大的石峁玉器,顯示出石峁遺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經過大量考古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考古隊在遺址中發現了保存相當完整、基本可以閉合的石砌城牆及城門、角樓和疑似「馬面」等附屬設施。通過分析調查,專家初步認定石峁城址應當始建於龍山中期,延續至龍山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無疑是黃河中游地區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間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黃河腹地二里頭遺址之外一個重要遺址。

黃帝的都城

黃帝活動在石峁所在的陝北黃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那就是《史記》、《漢書》有關黃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遠的陝北子長一帶的記載。《史記·五帝本紀》稱:「黃帝崩,葬橋山」,《索隱》引《地理志》說:「橋山在上郡陽周縣」。查《漢書·地理志》,其上郡陽周縣下確實記有「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的字樣,陽周即今陝北子長縣,當今陝西黃陵縣以北偏東三四百里的地方。除此之外,《漢書·地理志》上郡膚施縣下還記載其地「有黃帝祠四所」,膚施即今陝西榆林,在子長縣北,毗鄰石峁所在的神木縣高家堡。既然石峁附近的榆林、子長一帶有黃帝的冢墓,還有人們祭祀黃帝的祠堂,則黃帝生前和他的部族在此一帶活動是無可否認的。

同時,依據《潛夫論·志氏姓》、《列子》、《山海經》《大荒西經》、《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晉語四》、《國語·齊語》等典籍分析,認為不僅黃帝後裔白狄在陝北地區活動,黃帝部族的直接後裔周人的也都在陝北活動。

根據考古專家發現石峁古城的年代為龍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階段,正與黃帝活動的時間大體相當,由此更能確定石峁古城為黃帝部族所居。

所謂北方草原文化的形成有一個過程,不是一開始北方各地就是一派草原文化的風光的。石峁遺址屬於朱開溝文化,朱開溝文化基本屬於一種農耕文化,尤其在它的早期階段,而石峁古城的始建年代正值朱開溝文化的早期。

這裡涉及到朱開溝文化分布區域早晚期地理環境的變遷問題。學者研究,當朱開溝文化的早期,其所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尚為森林草原景觀,降水量也較多,是較適宜於農業經濟的發展的,考古發現也證明其時朱開溝的農業生產已發展到較高的程度(田廣金《北方文化與匈奴文明》,第261-263,又300-301頁)。

只是到了它的後期,才因這個地方的氣候變得越來越乾冷,致使其自然環境向典型的草原景觀轉化,當地的經濟也才變為半農半牧經濟,而這已相當於商代開始的時期了,我們不能以後例前,說黃帝時期這裡的人們就是從事畜牧業經濟,甚至是「游牧經濟」。可以設想,正是這樣一種氣候環境的變遷,才促使居住在這裡的黃帝族後裔——―部分白狄族人和周人的東徙南遷,才有了後來周人在渭水流域的崛起並建立周王朝,也才有了以周人為主導的中原各古老部族的大融合暨華夏民族的形成。從這個角度看,石峁古城作為周人祖先黃帝族的居邑,也可稱得上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

4200年前,在以鄂爾多斯地區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朱開溝人,創造了包括鄂爾多斯在內的中國北方地區原始社會末期的輝煌歷史篇章,在中華文明的構建和發展史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他們的社會 經濟主要以發達的農業經濟為主,同時擁有家畜養殖業、手工製造業、釀酒業等,晚期已掌握了青銅鑄造技術。

商代甲骨卜辭中經常出現的位於北方的諸「方國」,就包括以朱開溝人為代表的人類集團。這就是朱開溝文化揭示給我們的鄂爾多斯地區原始社會末期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

在傳統的依賴原始農業為主導的社會經濟基礎上,不斷加大家畜養殖,特別是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飼養程度,經濟形態由單純的農耕經濟向半農半牧轉變,其最終結果雖然未能使社會發 展進程與中原地區的夏商族同時邁入文明社會的歷程,卻率先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這一次社會大分工。這也是通過朱開溝文化告知世人的鄂爾多斯地區的古代文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的傑 出貢獻。

經濟形態的轉變,自然引起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必然也導致了昭示當時人類社會的考古學文化面貌的改變,這一改變的標識物,便是最具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特徵的鄂爾多斯青銅短劍、 青銅刀、蛇紋鬲、砂質帶鈕罐等器物的出現。

也正是這些變化,才引出了中原華夏諸族與北方民族的分野,以畜牧業為社會主導經濟的中國北方民族,從此正式登上了世界歷史的大舞台。這 又是首次透過朱開溝文化折射出的、以鄂爾多斯青銅器為代表的中國北方畜牧—游牧民族起源、發展的歷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體質人類學專家潘其風先生在《朱開溝墓地人骨的研究》報告中稱:「據形態觀察和測量統計分析的結果,朱開溝遺址古居民的體質特徵屬單一的蒙古人種, 與東亞(遠東)蒙古人種最接近,同時扁平的面部等特徵也含有某些北亞蒙古人種的因素」。

朱開溝遺址出土器物類型學研究的結果,不僅驗證了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結論,而且進一步勾勒出朱開溝人 800餘年間不同歷史時段的人員構成情況及發展進程。朱開溝人在漫長的發展過 程中,始終和周鄰地區的古人類集團不間斷地發生著不同程度的交往,這種長期的交往,不僅溝通了各部落集團之間的聯繫,增強了相互間的信息傳遞與反饋,豐富了各自的文化內涵,同時 ,由於新鮮血液的不斷輸入,也使得各自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加速了自身的發展進程。

特別是到了朱開溝人的後期階段,牛和羊的個體 數已經大大超越了豬的個體數,表明此時朱開溝人傳統的農業經濟已受到新型的畜牧業經濟的強烈衝擊,以牛、羊為代表的畜牧經濟正逐步取代以豬為代表的農業經濟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 半農半牧的經濟格局正在形成。這一點,通過遺址內房子、灰坑的數量、分布密度,墓葬中的埋葬習俗以及生產工具的種類、日用生活器皿種類的變化等方面,都有所反映。

青銅器的鑄造和使用,既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的標誌。從朱開溝文化的中期開始,便出現了一定數量的耳環、指環、臂釧、針、錐等青銅質地的 裝飾品和小型工具。到晚期時,除了上面的青銅製品外,還出現了戈、短劍、刀、鏃、鍪、護牌等青銅兵器、工具、飾牌以及鼎、爵等青銅容器。從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這些青銅器中,除 了鼎、爵等青銅容器具有濃郁的中原商代二里崗文化的特徵,應該是屬於通過戰爭、商品交換等手段得來的「舶來品」外,其他青銅器均具有濃郁的地方特徵,應該是在本地鑄造的。儘管到 目前為止,在朱開溝遺址還沒有發現有關冶煉、鑄造青銅器的直接證據,但是從遺址內發現有鑄造青銅器的石范,出土的青銅短劍、青銅刀的形狀與遺址中發現的同類骨器風格相同等不難推 測,朱開溝遺址發現的青銅器理應出產自本地區。

儘管朱開溝文化發現的青銅器的數量還不是很多,種類也較為單一,還遠無法取代石、骨器等在社會生產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鼎、爵等青銅禮器的使用,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較以前所發生的變革。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些不同於一般生活用具的成組的「禮器」和占卜用具的大量出現,一方面說明了祭祀活動在朱開溝人社會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說明,這種被當時社會 視為頭等大事的重要典禮儀式,從活動的主持人,到活動的項目、所使用器皿的種類、數量、活動的程序等等,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影響中國幾千年的「禮制」就是在這樣的社 會進程中,逐步趨於完善的。

從19世紀末葉開始,在我國北方長城沿線地帶陸續出土了大量以裝飾動物紋為特徵,具有濃郁草原游牧文化風格的青銅及金、銀製品,因以鄂爾多斯地區發現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 具特徵而被稱作「鄂爾多斯青銅器」。

「鄂爾多斯青銅器」是廣泛分布於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早期畜牧民族的物質文化遺存,以其獨特的文化面貌和與歐亞草原文化所表現出的親密關係,從發現之日起便引起了世界學術界的 高度重視,特別是對於「鄂爾多斯青銅器」究竟起源於何地的說法,更是出現了曠日持久的論爭。朱開溝遺址的發現,在復原中國北方早期畜牧文化起源歷程的同時,不僅發現了迄今為止時 代最早的「鄂爾多斯青銅器」,而且發現了眾多與「鄂爾多斯青銅器」有直接淵源關係的文化因素,終於為這一爭論持久的謎團的破譯,開啟了難得的窗口,找到了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的金 鑰匙。


贏家為王,這是一種洗白。
細細研究過,中國自打五代十國後就再無法理繼承。
觀點一,元滅宋,把首都設在現北京的地方,所以元朝屬於中華民族?宋朝首都是開封,燕雲十六州從來不屬於宋趙王朝這個沒錯吧,就像現在一個政權把中國打敗首都設在外蒙,你可以說人家是我國?
元朝雖然漢民四證據不足,但是有漢人去元朝當宰相嗎?當高官嗎?

觀點二,有人把朱明王朝和元王朝的戰爭稱作內戰嗎?沒有吧?有的我我道歉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

綜上所述,元朝滅亡了宋朝,亡國但未亡種,元朝吃了沒文化的虧啊。


清朝和元朝不太一樣,明朝亡於黨爭什麼的都可以,明朝不是被清朝直接打敗吧?崇禎上吊可不是清朝皇帝逼死的吧?
為什麼大家討厭清朝呢,因為明朝把漢族的臉丟完了,大臣不管朝廷臨死不救。明朝這座大廈被李自成打敗而非清帝,當然清朝和明朝打了很多年仗,明朝打仗的日子很多,對手也不少,日本也打過,蒙古也打過,清朝是撿了個便宜。清帝哭訴我們是清君側,是不是很像朱棣。我們不是侵略啊,你看我們沒有把故宮燒了,唯一一次啊。

當然後來又發現不對勁,朱三太子案把清帝弄的是里外不是人… 對啊,我是法理繼承明朝,那朱三太子應該來當皇帝?這不對啊… 明朝存在的話我的這套說辭不成立啊。


再說日本,日本1931-1945
和中華民國打了十幾年,贏了嗎日本當然沒有,日本想不到,換你你也想不到,東北那麼大一塊地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中國?中華民國也就是十幾個東北而已。

東北不是蔣的,更不是蔣介石下令的,張作霖比蔣厲害,兒子張學良聽蔣介石的話???
不是我吹,你忒看的起蔣介石了… 名義上統一,沒有中央集權,蔣介石當時不過是最大而已。

但是是否蔣就是個廢物呢?也不見得,如果蔣沒用的話,西安事變殺了吧,死的總統多了,但是為什麼沒死,西安當時也不是個安全的地方,因為張學良不敢,總統無所謂,但是他死了總統總要有人當,誰來呢?

張?投票選舉也輪不到他… 我黨?當時還不行,不成氣候。李宗仁?沒戲。汪精衛,那張學良的墳怕是保不住了。馮玉祥閻錫山人家看不上的,真的看不上。

蔣介石為什麼不抗日?打不過啊我的天,傻子都看得出來吧,怎麼打?蔣介石是去日本念過書的,和現在中美的差距大多了,大概等於現在的台灣去打大陸的難度。蔣介石想拖,美蘇會看著民國被日本打的倒閉? 之前大英帝國捏死清朝容易吧,為什麼不呢?八國聯軍也可以,蘇聯可以,到後來日本都可以。但是中國為什麼沒有亡呢?因為民國的政府會找關係啊,日本來了,蘇聯老大哥日本打我了,日俄戰爭。八國聯軍來了,英法聯軍來了,找關係啊,日本啊,你再不伸手我要炸了啊,民國成立。

蔣介石不適合做總統因為他太民族主義,死守了十一年日本沒有得逞,亡於內戰…所以說,民國政府和日本在二戰中打了十幾年,民國贏了,偏居一隅,日本輸了,日本還好好的。

日本還是打敗了民國的,當時的中國政府,至少在此之後,民國偏居一隅了。別提蔣介石水平問題,美國那麼厲害在朝鮮打敗我黨啊?

所以,無論是元朝,清朝,還是日本。
贏家通吃,贏了就是正統。

沒有吹誰黑誰的意思,為我國富強抵抗外敵的每一個都值得尊敬。
清朝覺得卧槽,我裝備好垃圾啊,我要造武器,洋務運動,失敗,我操,不行啊,變法變法,戊戌變法有問題的,看看當年皇帝想幹嘛,把官員換為英國人,占清朝官員一半,慈禧發現了,弄死了皇帝,慈禧存心讓國家不好?動機呢?慈禧權傾朝野,戊戌變法如果慈溪不同意,一天都不存在,皇帝錯了嗎?沒辦法的辦法。

袁世凱錯了嗎?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來吧,咱徹底換,只有資本主義制度才能贏啊。國父是幕後主使,孫錯了嘛?沒有,都是希望祖國好。
袁世凱稱帝,袁世凱發現我操換了個政體更麻煩了,更不會好了,不行咱回去?無一人反對,然後袁世凱死掉了,軍閥割據,大混戰,更不如袁世凱時期了,各種人物上台,孫死掉了,蔣介石上台,北伐北伐北伐,沒成功… 要瘋啊,和共打起來了… 黃金十年,中國人不自己瞎折騰是可以過好的,日本人來了,哎呦喂,打吧打吧,這國家在我手裡亡了我豈不是比慈溪還慘?贏了,終於贏了一次啊。然後發現還是不對,繼續打,新國家成立。真的是突然好了嗎?社會主義好啊好啊,也經歷了三十年陣痛,三十年錯誤。

每一個為了這個國家能好的人都值得努力。


扯那些做啥?一句話:成王敗寇。

因為蒙元滿清成功了,所以叫入主中原;日本失敗了,所以叫侵略。別忘了,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

不少答主說了一大堆,其實都是成王敗寇的結果。反正這個結果無法改變。剩下來的就是根據結果尋找理由罷了,比如答主說的這些。

至於有人說,日本強迫中國人學日文什麼的,可滿清不也強迫老百姓剃髮易服?蒙元屠戮的老百姓規模比1937年的南京大多了。這難道不叫滅絕?可最後也不妨礙滿族蒙族成為56個民族之一啊。

前面很多答主的發言都很精彩。比如時代變了,比如民族主義,比如古代的國和現代的國如何如何區別。其實這些說辭只不過是為「成王敗寇」這個結論做註解罷了。

誰是正統?誰贏了誰就是正統。

真要抗戰失敗,勝利者自然會安排一大堆御用文人來論證他們才是中國正統,然後大和族如何如何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華麗的分割線==========

前面很多牛人的回答都很精彩,一個月以前也有不少人就著我在某個回答下的評論耿耿於懷。

我的觀點不變,只是完善一下:

1,元朝滅南宋,對當時的中國——宋政權來說,是亡國,但對後來的人眼裡,不算;

2,清朝滅南明,對當時的中國——明政權來說,是亡國,但對後來的人眼裡,不算;

同樣的,就算小日本真的滅亡了中國,對於當時的中國——中華民國來說,是亡國,但對後來的人眼裡,不算。

為什麼我們總在說,小日本當年要打贏了,中國就是亡國滅種?因為現在中國和日本是兩個國家,中國要攫取利益,就勢必要擠壓日本的生存空間,這就肯定會和日本有衝突,這就要通過強化中日在歷史上的恩怨,來為中日衝突做鋪墊,或者說是換取輿論支持。不管怎麼說,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

為什麼我們要說,蒙元滿清就是內戰?因為蒙元滿清的征服是既定事實,我們敗了就是敗了,這一點無可改變。被征服的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並且被征服的民族通過融合,現在的蒙族和滿族,除了五嶽散人、李碩這些執意想分裂中國的極少數分子,其他大部分都是熱愛我們中國的,都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那麼自然的,蒙元滿清也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了。我們今天要團結一致向前看,不能翻歷史的舊賬,這個時候我們只能說,「蒙元滿清是內戰」。至於前面各位大牛說的,混淆了古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的區別之類的,那都是在為這個結論找理由。

1840年之前的中國是王朝國家吧?如果這樣的話,那樣當年還不如把沙皇俄國的哥薩克騎兵請進關來,讓彼得來當皇帝,這樣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莫斯科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國土了。不過我估計到了這個時候,就有一些人來狡辯說,《尼布楚條約》屬於現代主權國家之間的關係了。(沒關係,雙標么,歷史是為現實服務,這個道理我還是懂的。隨你們怎麼說咯。)

所以我說,成王敗寇。

這個理由最理直氣壯,也最無法反駁。


八路雖屬國軍序列,但不受蔣公控制。


蒙古為金的屬國,宋向金稱臣稱侄。歸根還是同系政權的內戰。


建州屬明的獨立衛所,入關戰爭歸根還是內戰。


鬼子一沒建立宗藩關係,二則中日兩國已經形成了民族國家,自不可與前代相提並論。


要論近代反滿,在理論方面上,章太炎是所有人的師傅,鄒容就是章氏弟子,看看他後來寫的三字經上是如何評價元與清的。按某些皇漢的理論,章太炎就是個滿遺……


趙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遼與金,皆夷裔,元滅之,絕宋世。

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磧。

太祖興,稱大明,紀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遷宛平,十六世,至崇禎。

權閹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毀。

清太祖,興遼東,金之後,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

《三字經》(民國章太炎版) 國學預科 顔子學苑校訂中國文化基本經典


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盛行,需要仔細研究,少數民族接受度如何,更要仔細考察。從東周倒清末,主流是,華夏族(漢族)是周漢國土唯一合法統治者,外族是「異類」「雜種」「韃虜」,需要驅逐。清末到40年代抗戰結束,這個觀念改變了。接受中央王朝冊封的蕃屬,如蒙古 西藏 越南 朝鮮 琉球等,該不該算到中國?這就由形勢決定了。新疆之亂被左宗棠平定,納入中國;西藏噶夏政府接受中央宗主地位,保持自治,也納入;日本佔據琉球和朝鮮,這二者脫離中國;法國佔據越南,越南脫離中國。蘇聯策動外蒙獨立,作為支持抗戰條件,外蒙脫離中國。

另一種關係是少數民族雖未有政權,卻有政府承認的土司自治制,如西南各族;這些民族人數不多影響也小,甚至有的聚居在深山老林中,他們自然是屬於中國的。

雖然這樣一鬧,49建國形成56民族格局,但那只是權宜之計,民族劃分過急過粗,是不是56大有可疑。後來,民族團結成為國策,歷史問題就暫時擱置。

最近,突厥人希望恢復歷史榮耀,集結後裔各族建立大突厥國,和土耳其一唱一和,鼓動新疆獨立;西藏流亡政府到處鼓吹藏獨;俄羅斯一直希望內外蒙合併完成蘇聯意願。這種背景下,如何告訴少數民族,中華民族利益大於你們歷史上所來源的那個民族的利益,你們要認同的不是祖先而是現實,是一個迫切的問題。


隨便說兩句啊

看到有答主在吐嘈西方史學界的所謂"雙重標準",認為"新清史"之流是在分裂我中華之心不死

我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從歷史角度來說,對西方和天朝採取不同的標準有什麼不對嗎?因為西方和天朝的歷史傳承體系本來就是兩個概念啊!

西方有的王朝絕嗣了可以招個外國貴族進來繼統,換在古代天朝可能嗎?

西方有的王朝可以藉助聯姻同時獲得對多國領土的實際統治權,這換在古代天朝可能嗎?

西方來自不同王朝的夫婦兩個可以坐在談判桌前商議誰在誰的領土有哪些權力,這換在古代天朝可能嗎?

基督教世界的不同國家從歷史上早就已經形成一個自成體系的外交圈子,王朝和地域之間的界限已經相當模糊,大半個歐洲國家間不管互相爭戰如何,實際上通過文化法統血緣的紐帶已經形成一個共同體概念,在這個共同體之外的文明才會被排斥為真正的異族(比如奧斯曼土耳其)


相比較而言,天朝本身已經是這樣一個共同體了,也就是說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本身就可以視作是一個與整個基督教世界相當的概念,而不是基督教世界中的英格蘭法蘭西或者勃艮第之流.


中國和英國兩者的地位對等,是近現在的主權國家體系賦予的,但從歷史角度來說,兩者的概念根本不一樣

要說元朝和清朝的統治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OK,這個沒有異議,換在現在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標準;

但你要說歷史上如果板鴨或者豐臣秀吉打進中原和蒙元滿清入關有什麼本質不同?對不起,那還真沒有不同,本質上都是從一個共同體外的異族,對這個共同體所發起的征服戰爭

與這種征服性質大致對等的歷史標誌,應該是奧斯曼入侵歐洲,而不是什麼溫莎王朝統治了英國。誠然奧斯曼蘇丹自認為是羅馬繼承人,但恐怕不會有基督教世界的人認真地認為,奧斯曼就是羅馬吧?


以上嘮叨了這麼多,實際上就想表達一個觀點,從歷史上看,對西方和天朝採用「雙重標準」沒有什麼不對

今天的歐盟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存在的

如果一定要求西方統一標準可不可以?當然口以啦,但問題是人家的體系是在一個文化共同體下又有充分的民族自決意識,這個民族自決意識表現在今天就是我們經常在水深火熱的西方世界看到的所謂「公投」。你讓今天的天朝也搞個「公投」試試?可能嗎


一心想套用別人家的標準,但又不可能按照別人家的規則來。這說好聽的,是務實,說不好聽的,叫精那個啥


不能一概而論的回答樓主的問題,看了大家這麼多回答,我來總結加表達自己的意見:
1.要看你是從哪個時代的歷史觀來看,從哪個時代來看,從誰來看。時代不同,歷史觀不同,結論不同。有當代漢族史觀,當代中華史觀,當時的漢族史觀,當時的中華史觀。
2.如果從現代很多的官方史學角度來看(請注意,是當代來看,代表著當代中華史觀),蒙古族和滿族漢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大部分時間是人口最多的漢族作為中國的代表,少數時間則有元朝和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作為代表。而日本的大和族,歷來不屬於中國範疇,把日本入侵和中華民族內爭來比,兩者的性質是截然不同的。清朝的女真族所在的東北,很長時間屬於明朝屬地,到現在來說滿族已經毫無國家概念(其實到清中後期滿族的漢化度已經很高了,雖有特權),所以現代來看,滿族建立的清朝完全屬於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時代。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略有不同,畢竟蒙古已經脫離中國獨立,蒙古族跨越蒙古國和內蒙古兩大區域,從現代角度來看,你可以看做蒙古國古代滅中國建立的蒙古元朝,也可以看做中國蒙古族取代漢族建立的中國元朝。日本侵華,則完全是中國以外的國家和民族意圖滅亡中國,和元清的本質不同。元明清民共五朝還有一個慣性的領土繼承。所以從當代中華史觀來看侵略的惡劣程度,日本&>元&>清。
3.不要一開始就反駁上面一條,說蒙古族當時不是中華民族什麼的,我同樣可以問大家,西夏歷史屬於中國歷史嗎?西夏族完全不屬於漢族,但西夏當時的地區現在完全在中國境內,不是中國歷史又是哪裡的歷史?而日本完全不屬於中國歷史,兩者有本質區別。所以我再三強調,這是當代中華史觀的結論,不是當時的中華史觀。
4.如果從當時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中華史觀),「中華」的代表權問題才是中國延續的關鍵。元朝滅南宋,事實上消滅了中國,而且代表元朝的蒙古族目前還未融入漢族,從漢族角度來說,中國已經亡了,同樣清取代明也是一樣的結論,但清和元不同之處在於,元的統治者並未融入漢族(九十多年就趕回大漠了,穩定統治中國南方才70年左右),而清的統治者逐步融入漢族(前後三百多年,穩定統治200多年)。而從中華的角度來看,元朝取代了宋朝,清朝取代了明朝,而且把首都也放在了漢族區,所以中國依然延續,依然是漢族為主體的儒家封建國家。同樣我們來看日本侵華,從中國角度來看,日本並未打算建立一個大和族為統治者的中國,而是以共榮圈為掩飾的日本中心國家,從對待偽滿、華北和汪偽的態度來看,也完全沒有把都城放到中國的意圖,而是分而治之,而且普及日語教育。所以日本侵華是完全顛覆了中國的傳承。
所以從當時的中華角度來看來看侵略的惡劣程度,依然是日本&>元&>清。

綜上所述,無論是當時的中華史觀還是當代的中華史觀,日本侵華均為最嚴重的外族外國侵略,不同於元滅南宋(從當時的史觀來看兩者有一定程度相同,但本質上不同),不同於清取代明(本質上完全不同)。漢族史觀過於狹隘而且爭議,那還會涉及到商滅夏,周滅商,秦滅六國,楚漢滅秦,北周滅陳等諸多漢族代表權問題,歷史爭議太大。我就不談了。


看了下題主資料,不是惡意提問。看來這個被日台攪渾的立場問題還真是有很多國人理不清楚,唉~簡單的說就是,遼金元清都是發生在當前中國地域的政權,當時就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雖然他們可能沒這麼想,但客觀上就是被漢文化滲透了),現在都融入了中華民族(這個過程很漫長,目前還在發生中,中華民族真正形成就始於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問題是內部問題,中日問題是外部問題)。最後強調,日本是獨立!獨立!獨立!的東亞文明,也是少數強大!強大!強大!的工業文明,在歷史上有和中國相互學習的時期,沒有平等友善的時期。純純粹粹的敵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不知道。


蒙古人算是入侵中原,但蒙古人建都北京,國號為元,政府為元朝廷,並致力於維護大元的統一,而元人也不否認中國這個概念……所以理論上蒙古人是結束了宋末東亞亂局,帶來了一定時間內的穩定,說他只是中國歷史上普遍的改朝換代也不為過……

清軍入關本質上算是逐鹿中原,畢竟大清本身漢化度很高,國號為清,況且清廷也致力於天朝的統一和穩定,滅明可以算是改朝換代,人家清廷自稱天朝就知道滿清高層不否認中國國家身份……

元清是接受了以漢文化為主體的中華體制的朝代,元朝和清朝的政策也與其他中國王朝沒太大差別(開疆擴土,維護國家統一,以農為本穩定社會),所以可以說元清是經典的中華帝國(儘管漢族不在政治上佔主導地位)。

而日本人是奔著滅華而來的,日本壓根沒打算接受中國文化。日本對華戰爭目的就是分裂中國,摧毀中華文化,確立日本文化為東亞的主導文化地位,進而確立日本在東亞的主導地位。日本對華戰爭就是要摧毀中國這個國家概念的,無論1592,甲午戰爭,還是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人從來沒有認同過華夏文化。

元宋之爭,和明清之爭,說到底就是誰有資格代表中國,結果就是宋明輸了,這是歷史……
而日本人表示對中國完全沒興趣,他要帶來先進的大和文化,滋潤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所以他順利的勾搭上了元首……


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外族入侵古代農耕文明時,中原人當時還未有「國家」概念,日本侵華,當時已經是近代,已經出現了近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了。

古代,外族人入侵中原,那些反抗激烈的,集民族氣節與誓死反抗的信念於一身的大部分還是那些領著國家俸祿的,或者地位較高的皇親,貴族,將領。大部分老百姓才不管呢。只不過換個朝代,換個皇帝,該種地還是種地,該放牛還是放牛,只要少收點稅,讓我們吃飽穿暖就行了。

但是,元朝要比清朝做的過分多了,他不但沒有完全融入中原文明,還將老百姓用不同等級劃分,中原人在文化上遭受浩劫,精神上受到摧殘,馬上會打天下,卻不會治理天下。

清朝相對融合的好多了,即使出現過「剃髮令」之類,與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相背的法令,引起全民奮起反抗之外,滿清還是很接受中原文明的,相對比較「聰明」,比較「識趣」,最後還歸化了漢唐文化。而且隨後制定一些政策,的確比較「討好」,老百姓生活安逸了,也不怎麼鬧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也是很好的證明。

正所謂「胡虜無百年之運」說的就是這個,你從草原來統治我們,你只要接受中原文明,OK沒問題,你要是融不了我們文明,再見,滾回草原啃羊腿去吧!

蒙古人就這下場。

日本侵華,說到底,是一次近現代的軍事入侵。中國人在清末的時候是沒有近代國家意識的。歐洲、日本進入近代文明比我們稍早,或者說有這個意識的雛形比我們稍早。八國聯軍清華時候,清宮廷傾巢而出亡至熱河,北京都被淪陷了,皇帝,皇太后都準備退位了,但沒過幾天八國聯軍搶了一番走了。我們自己都沒搞懂,還在想他們為啥不登基,不即位,拍拍屁股走了?這時清朝才回去繼續自己的統治。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的行動只不過是為了政府經濟行為,讓清朝多開點通商口,開放市場,多和外面人做生意罷了。也不想把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行為上升為戰爭的,只是被逼急了罷了。清政府也原本以為,天下被一群強盜搶走了,像金人蒙古人一樣,江山易手改朝換代吧。到頭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啊。

清政府恍然大悟:原先向十一國宣戰不是件玩笑的事情。對於西方來說,我還巴不得你向我宣戰呢,那時候已經有國際法了,根據國際法,我打了你,我理虧,你現在要我打你!那就別怪我了。這對於停留在農耕文明的清政府而言,當然是搞不懂的。

不過被打了就知道了,哦,原來西方人眼裡我們是一個國家,要在這個世界混,是要遵守國際規則體系的。

當然,當時的國際法只是西方人之間實施的約定性文件罷了,不過那些歐美列強也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這麼多呢。

我們開始有了近代民族國家的概念。我們越來越「國際化」。在國際上吃虧了,知道要通過法制手段爭取了,知道和西方人打交道要學會簽合同了(注意:這裡所指的是平等合同,不是以前那些非平等條約上說的「我大清允許爾等番邦於XXX開設貿易口岸...」之雲)。

所以,日本人的行為是一次赤裸裸的反文明行為!

要擱在古代,還有什麼宣戰書呢,何況這都到了近代了,國際上都沒有承認。就算他們軸心三國打了個電話、開了個會、簽了個字也然並卵。

這下你要打我,我們必須上升到國家民族大義層面上上和你拚命了!何況你又是法西斯主義,那全天下人民也不會不同意啊!保江山扶社稷,你不義,我就把你打回老家!


這裡的「天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天子的江山了,而是全世界!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日本男明星乍一看很醜或一般,再幾看就變帥了呢?
如何反駁「愛國就抵制日貨,買日貨就是漢奸」?
「斷舍離」的日本收納哲學理念是否同樣適合中國人?
如何看待東京 2020 奧運會會徽涉嫌抄襲?
如何評價NHK紀錄片《不了神話 宮崎駿》?

TAG:日本 | 清朝 | 元朝 | 抗日戰爭 | 歷史比較研究比較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