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有了污點怎麼去看待?

以前做過的錯事吧,越長大越自責


你要像悅納榮譽一樣,悅納你的恥辱

1

忘了從哪天起,一個ID為「路人丙」的人,寫備忘錄似地,時不時給我發私信,內容與文藝無關,與公共話題亦無涉,細細碎碎,都是她的日常。


諸如今天天氣很好,早上出門看見一隻灰鴿子,死在了路邊,搭公車時被偷了錢包,路上遇到一個人,長得像她暗戀的男生,上班遲到了,主管說了很苛刻的話,忙了一上午,遇到難纏的客戶,軟硬不吃,就是要撤單,晚上一個人回出租屋,到熟悉的餐廳點了個砂鍋,味道很棒,店主很親切,她想和他說話,覺得像《深夜食堂》里的小林薰,但終於沒有說,回到家看了個電影,關於愛情的,哭了一會兒,覺得這一生就這樣完了,多年前也有一個人,許諾要給她一個家,浴室的熱水器壞了,她沒有叫人修,她聽著滴嗒的水聲,看見北京的天空奇異地停著一團月亮,她有時覺得應該離開,去另一個城市重新開始,卻發現行李太多,她扛不動,也不知該寄往哪裡......


她的信是典型的流水帳,細節連綴細節,事例接著事例,不宏大,也不深刻,亦沒有表達情緒的詞。但看久了,卻覺得每一個字元,都有著無法承受之輕。


我感激她的信任,卻不知回應什麼,或許,她只是需要一個安全而靜默的傾聽者,就像我從前,沒有可說話的人,便在和菜頭的公號下,七七八八地說我的雞毛蒜皮一樣。

我問她,你有朋友嗎?


她給了我回答:自己吧,或者說,第二人格,呵呵......難過的時候,會對自己說加油,生日的時候,會買一份禮物,包得整整齊齊,右手交到左手上,說,生日快樂,送給你!


這個細節讓我想到走飯,那個因抑鬱而離開的姑娘。我想,「路人丙」應該也是一個無法寬恕自己的人吧。


這個猜想果然被驗證了。有一天,她又發來新的信,談到一個夢:

那個夢依然清晰。


似乎危險降臨,埋伏在身畔,影影幢幢,我從屋子裡倉皇逃出,背著包,在路邊等計程車。然而久候不至。車子要麼拒載,要麼滿員,要麼在前方被攔走。內心焦慮,如蟻在鍋。


人越來越多。


然後,我看見這一生最恐懼的人,一個無數次出現在我噩夢裡的人,他站在馬路對面,藏在人群中,盯著我,然後走過來,站在我身邊,揮過來狂風暴雨的拳頭。車流人海,白眼譏笑,我是一個公開展覽的恥辱,無法隱藏,也無法終止。


驚醒後,舊痛入心,往事歷歷在目。


我要報仇,我要報仇......

末尾,她又說,然而,又如何報得了仇,我付不起成本,也沒有作惡的道德準備,我只有眼睜睜地看著他,看著他呼風喚雨,看著德高望重,看著他妻榮子貴,看著他繼續無恥地捕獵、無情地拋棄......然後躲在這裡,帶著像刺青一樣的人生污點,在以後的日子裡自我為難。

2

我不知道「路人丙」發生過什麼,但她的留言在我內心,產生很大的回聲。畢竟也有如鯁往事,橫在喉間,咽不下,吐不出。


然而也因如此,才更知道,她需要的沒有其他,只是接納往事,接納自己的羞恥。


前不久看斯坦福大學的TED演講,其中談到抑鬱等病症,有如下解讀:傷痛≠痛苦,痛苦=傷痛×抗拒,所以,情緒上出現抗拒,就會有痛苦,反之則可緩釋。


這就說明,「傷痛」不可避免,「痛苦」卻可以選擇。


很常見的例子是,倘若我們患有慢性疼痛病,繃緊或對抗,痛感會加劇;放鬆肌肉,舒展肢體,順其自然,疼痛便可以得到緩解。


抗拒疼痛會讓疼痛加劇;


抗拒失眠會徹夜不眠;


抗拒講話焦慮會加重口吃;


抗拒婚姻負面問題會讓婚姻更加惡化,最終勞燕分飛。

如果傷痛已經發生,並且無法補救,那麼,內心對它的拒斥越激烈,越是將之視為敵人,視為異己,越會將它從身體內分裂出去,調轉方向,與自我對峙。最終,作為敵人的「傷痛」,變成新的箭,新的刀槍,新的鹽,反投過來,產生更劇烈的痛苦。


反之,倘若把傷痛視作自身的一部分,接納它,不排斥,痛苦則會變得輕微。


傷痛×零=零痛苦。


傷痛×大量抗拒=大量痛苦。


再舉個殊途同歸的例子。2011年,我奶奶去世,家裡來了些佛教徒。其中一個和我說,他們去過許多臨終者的床前,為他們做最後的超度。當瀕臨死亡的人被安慰和指引後,接納了死亡的事實,不再抗拒,不再掙扎,他們舒展開來,安靜地離去。然後,發生一個近乎奇蹟的現象:和普通亡者不同,他們的身體不僵硬,不淤青,柔軟和悅如嬰兒。


人生於世,我們都渴望四平八穩的安逸,恐懼四面楚歌、八面埋伏的傷害。然而,倘若後者不可避免,那就不要掙扎,像河蚌悅納砂粒一樣,去接受它的發生。


我希望有那麼一天,你不會再說:我是路人丙但是有污點。


而是,我是路人丙而且有污點。


在此之後,將恥辱變成身份,創造新的意義。

3

所有生命的不幸,都是尋找意義的契機。

所有人生的缺憾,都是創造意義的入口。


深淵裡有惡龍,深淵裡也有英雄。安德魯.所羅門說,如果你驅逐了惡龍,同時也驅逐了英雄。


許多從絕境中逆襲的人們,談及如何站起來,有一個共同經驗是:掩蓋與逃避,都不是最好辦法。最好的方法是,接納它,將生命中最狼藉的時刻,最慘痛的經驗,變成你的獨特存在,化作你的身份,然後,創造更強大的自己,來還擊能傷害你的事物


恥辱當然不是一個獎牌,但它應是一場革命。


它摧毀從前的格局,推翻童話式的認知,撕破山溫水軟歲月長、花好月圓良人在的人間幻象。


你帶著悲痛的自我,沉默地俯下身去,在聲譽的廢墟上,在輿論的沙場中,在經歷的斷壁殘垣里,將每件往事,將每句咒罵與譏諷,打磨成身份的基石。然後,一顆顆,一塊塊,一層層,天長日久,築成身份的大廈,繼而在此其中,創造自我的意義。


而這個創造過程,就是新的自我誕生的過程。


萊溫斯基重新站在世界面前,講述羞辱的代價。當我們對她抱以掌聲,那些人生污點,便只是她的舊我。


「這就是我的例子所能貢獻的啟示,」她說,「給正在經歷人生中最黑暗時刻的人們,嵌入一個觀念:在某個時候,有一個曾被全世界羞辱得最厲害的人,她挺過去了。」


她沒有讓錯的變成對的,而是讓錯的變得珍貴。

生命充滿局限和障礙,許多時候,我們以為痛苦與厄運是生活的終結。但它其實不止於此,它也是力量和故事開始的地方。


艾米·珀迪說,局限和障礙只會造成兩種結局:要麼讓我們停滯不前,要麼逼我們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


如果你停留在恥辱里,你就成了永遠的恥辱。


如果你從恥辱中創造意義,你就有了面對痛苦的勇氣,也有了重建自己的可能,還有了來自世界的力量,並最終給予世界力量。


而那時候,你終於會感激,那個你曾一度千方百計想修改的人生。

————————————


歡迎大家來玩

這裡正在超勤奮地更新


公眾號:周沖的影像聲色

http://weixin.qq.com/r/IUM-J-jE26WkrbxE9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聖人也有過去,罪人也有未來。


事兒分兩類,


第一類是可以彌補的,「長痛不如短痛」,
比如說話傷了人,找到TA,說對不起,
比如有誤會,拉黑了對方好友,加回來,說 「對不起」,逢年過節說句 「節日快樂」,
比如職場上的過失,給領導道歉,承擔責任,想辦法去補償
……
前提是,你願意承擔責任,認為與對方保持融洽的關係,和內心的心安,比面子重要

第二類是無法彌補的,
去佛堂,去教堂,
或者,去找一棵樹,一個樹洞,
認真去懺悔,
把你的悔恨寫下來,
想想以後怎麼做,
不怕犯錯,只怕一錯再錯

如果還是難過,還是不安,
相信我,
你在除自己外的其他人心中,
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
不要過於高看自己,
也不要想多了


不要試圖用負罪感來證明自己的善良
不要試圖用負罪感來證明自己的善良
不要試圖用負罪感來證明自己的善良

永遠,不要,鑽牛角尖,已經發生的事沒辦法改變
可能在你小的時候,做了某些事,你現在認為自己做的十分不對,然而在你年少的當時,那可能是不得已
你要原諒別人,也要原諒那個年少的自己,可能他無能為力或者只是因為一時的好奇,做下了什麼事,可是,理解那個時候的自己,然後原諒他,如果可以,做些事情彌補,就夠了


盡量做到不遷怒不貳過


像原諒好朋友偶爾的小背叛和忽視一樣
像原諒不懂事的孩子惡作劇一樣
像原諒年長父母的固執小腐朽一樣
像原諒踩到你卻沒說對不起的陌生人一樣
原諒自己

給身邊的老弱讓個座
給趕路的人行個方便
給環衛工人減少一點負擔
回報溫柔對你的社會。


沒事,以後還會有的。


不再自責=原諒自己

如小時候想摸一下大黑貓,被它撓了,一氣之下扔石頭砸它砸斷了它一條腿。後來大黑貓當媽媽了,一拐一瘸的帶著小貓找食,生活很艱辛。而你的抓傷早就好了,它卻殘疾一輩子,心理很自責。怎麼辦呢?

1,尋求當事人的原諒
包括:給小貓餵食,給黑貓蓋窩,給它腿治傷,幫它驅趕惡狗等威脅小貓的敵人…
最終求得當事人諒解而達到原諒自己的目的

2,尋求社會的諒解
包括:講給媽媽聽,媽媽說你是個好孩子大黑貓會原諒你的。講給主聽,主說你能認識到你的原罪向我懺悔,你會得到寬恕。發到微博上去,粉絲們來安慰,別桑心大黑貓泉下有知不會怪你了。
當事人死去或者其他原因得到社會諒解

3,轉移諒解
包括:致力於幫助流浪小動物。把自己經歷寫成書,呼籲社會關注動物。去幫助更多的人。

烈日灼心 鄧超強暴了別人,能讓她復原嗎?
贖罪 姐姐和姐夫死了也沒能幸福,還能怎麼回到過去?
三體 地球都毀滅了!後悔自責有嘛用?人類都沒了……

人是脆弱的動物,太多的錯誤一旦犯下無法讓它回到曾經的樣子了。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讓自己原諒自己,都沒有高下貴賤之分。誰沒有在父母離開的時候才為自己的自私自責,和情人分手後才反省對他(她)造成的傷害。
人總是要向前看的,人也都會有意無意不斷犯錯的,原諒自己,珍惜眼前,向前看,抬頭走。

借康熙王朝容妃死後的一段台詞:
容妃就是一顆釘子,鑽進去時不知道有多深,拔出來時才知道有多痛……可是這顆釘子扎的太深了,朕……不想拔了

真的很佩服陳道明演的這個康熙,用不著拿什麼天下大事,來生彌補的狗屁理由來原諒自己,也不搞什麼沉淪迷茫,寢室難安的調調學他爹。錯了就錯了,對了就對了,功過不相抵,是非分得清。

不求胸懷寬廣到包容天下那麼大,多一件事還扛得住不會纏住自己前行的腳步就好。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

——杜拉斯《情人》

一帆風順的人生著實令人羨慕,但是在歲月中被摧殘過的人更有一種成熟的魅力。白紙一張是美麗的,但是污點也能畫出一朵花兒來。

成長的道路上誰不曾犯錯,誰不是打怪掉血升級這樣成長起來的?過去的事情,如果可以彌補就彌補,無法改變就接受,然後讓那些事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


樹長得越茂盛 它背後的陰影也就越大。


請問,您是問自己如何看待吧…

我會對自己說:
哦。


我的過往,只有三個字。
「不後悔」
不論成敗


很正常。完全沒污點的人才不正常。完美則近妖。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論語》: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有天孔子對諸多弟子說:「有了過錯卻不知悔改,這才是真正可怕的錯誤。」子宮想了想老師說的話,張口說道:「君子聖賢也會犯錯,人生也會有污點,但是那就像是太陽月亮偶爾的日食月食一樣,雖然被大家看到了,可只要改正,人們又重新仰慕他。」子夏接著說:「道德高尚的人有了過錯一定改正,可是卑鄙小人有了過錯只會拚命掩飾,生怕別人知道。」
最後孔子若有所思地說:「嚴苛的要求自己,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別人,這樣就可以讓自己遠離怨氣。」


有的人一帆風順,從小到大,看起來很平凡,也很普通,可是突然,在他的人生當中發生了一點意外,或許是父母的離世,朋友的背叛,愛情的離棄,或者就是因為大庭廣眾的羞辱,突生枝節,晴天巨變,從此他的人生就發生了改變,並且每到夜深人靜,心魔出現,不停的折磨著人類這個脆弱的靈魂。直到把心靈裡面的純粹絞殺得一乾二淨。

但是,如果命運是一場意外,你將選擇什麼事件在你的生活滴一點墨跡。生活的確給予我們很多,可是突然發生的某些事件總是無所適從,從心靈挖出了一段,但是命運卻沒有給我們填滿這段空洞。

我見過一些這樣的人,命運都很悲哀,也讓人唏噓不已。有人選擇復仇,妄圖把所有知道他秘密的人都給殺盡。有人淪落,因為從此對於理想生活喪失了興趣。

各位,不知道你們是否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標籤理論,就是你一天因為某件事件記住,那麼哪怕你死後,人們不會記住你的名字,記住的只是你的標籤。

不要忘記你是誰,因為世界不曾經忘記。有人試圖忘記污點,可是只要一個輕微的敏感點就能掀起內心的滔天巨浪,所以不要忘記,接受過去的自己,也只有接受過去的自己,才能面對現在的自己。


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孔子心中好學者的標準就只有兩個,不遷怒不貳過。
面對污點,可以內疚,但最重要的是彌補,同時後不再犯。
做到『不貳過』,那就是對人生污點最好的救贖了。


很久以前收藏的一張圖片


知錯能改就行。比如說我把,小時候特別喜歡去網吧上網,甚至偷家裡的錢去上網。但是後來收到教育,知錯了啊,還了就行,所以我也現在特別喜歡做假這種東西。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能因為以前的事情把你一直盯在恥辱柱上,羈絆到你現在乃至未來的生活,生活還要繼續,還是要往前。
最後,Goodluck


在古代就已經對此有了答案,那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而在我看來~錯誤,30歲前是肥料,30歲後是負擔。
回憶,30歲前是青春,30歲後是愚蠢。


如果人生過去存在污點,那麼處理它最好的方法是,製造一個更大的污點來掩蓋它!


贖罪的正義只有兩種。
報應,或者償還。

否則便不是正義。
正義之後,便允許你聖母,允許你自顧自戀,允許你同情。
像日本人那種,覺得可以用死亡或痛苦推脫一切的三觀,我不認同。


推薦閱讀:

那些舉報成人內容的人是何居心?
如何理解「脆弱是非常珍貴的一面,甚至是最美好的部分」?
基督山伯爵對於三個仇人不同的復仇是否可以反映作者的價值觀?
你身邊有什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例子?
哪一瞬間讓你覺得「太暴力了」?

TAG:心理學 | 價值觀 | 生活經歷 | 人生價值 | 人生觀 |